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綞豈之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綞豈之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張豈之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簡介:文化的力量在于使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得以傳承、凝聚、提升、發展,永不衰竭。《張豈之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為中華文化的源頭、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文化自覺與文化育人四輯進行論述。

作者簡介

張豈之先生,1927年生,江蘇南通人,長期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著名思想史家。曾就讀重慶南開高中,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聽過湯用彤、朱光潛、張頤、賀麟、鄭聽、容肇祖等著名教授講課,自此走上了學術研究的道路。1949年受侯外廬先生關于中國思想史的專題課影響,開始步入中國思想史研究。1950年北大畢業,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讀研究生。1952年到西北大學任教。后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史研究室擔任侯外廬先生的助手,參加學術研究。現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文化》(季刊)主編。從1995年開始,參加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曾到多所高等學校給大學生們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與主編《宋明理學史》,自著和主編的著作有《中華人文精神》《儒學?理學?實學?新學》《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十五講》《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思想學說史》(六卷本)等。

名人/編輯推薦

《張豈之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

目次

序/張豈之
第一輯 中華文化的源頭
追本溯源的意義
關于“憂患”與“和諧”
從“以民為鏡”到“以人為本”
關于“弘揚中華文化、建設民族精神家園”的理解
關于中華文化的源與流
第二輯 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于中國史學學派
白壽彝先生與侯外廬先生的學術友誼
“修辭立其誠”與馮友蘭先生文風的特征
任繼愈先生的學術研究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特色
匡亞明先生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觀點
第三輯 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關于中華文化的“會通”精神
從“天人之學”看中華文化特色
我讀《道德經》
書院與文化會通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學思想研究
中華文化與“和諧”理念
儒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人文學術研究展望
研究“浙學”的重要意義
孫中山先生與中國傳統文化
第四輯文化自覺與文化育人
關于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的幾點思考
博士生導師的學術責任
關于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與文化育人
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與“文化理念”
文化傳承創新與大學使命
清華的人文傳統
附 錄
人文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靈魂(《西安日報》記者采訪)--張豈之教授談中國傳統文化
張豈之:“會通”精神助推人文繁盛(《儒風大家》采訪)

書摘/試閱



從歷史演進的順序來看,從先秦立即跨人西漢,似乎有些倉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統一的以皇權為核心的國家,主要崇奉法家學說,又有“焚書坑儒”之舉,十幾年而亡。從表面看,秦代好像對于中國思想文化沒有多大影響,但是仔細分析,秦代作為一個大的歷史背景,在研究中國古代儒學時不能忽視。所以,從秦朝開始,在中央集權制度下,允許多種類、多層次的管理制度;農耕與游牧兩種經濟類型構成了秦以后中國封建制社會中經濟的主體。這些是保證中國境內數十個經濟文化有很大差異的民族能夠統一于一個國家之內的主要原因,這樣的客觀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適合于根據《春秋》“大一統”觀念的儒學的生存和發展。而儒學在其漫長的發展進程中,能夠吸取本域的其他學說以充實自己,對外域傳人的思想文化也加以研究、吸取,使自身更加豐富、成熟。因此,一部中國儒學史可視之為儒學與域內外思想文化的融合史、或會通的歷史。
二、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
西漢時期大史學家司馬遷倡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天人之學,這是促進我國古代自然科學發展的理論觀點。但是,在關于儒學思想的研究中,以往對儒學與我國古代自然科學的關系卻缺少深入的研究。研究古代科技的專家,一般不研究儒學;而研究儒學的人文學者往往沒有精力去涉獵中國古代的科技。
東漢時著名自然科學家張衡具有儒學的深厚修養,“通《五經》,貫六藝”。魏晉南北朝時期自然科學有很大創造。如魏晉時期的劉徽,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北魏時作《水經注》的酈道元,還有晉朝葛洪(他出身于儒而人道)等等。對于這些兼具古代科技發明而又有文化修養的科學家,只是研究他們在自然科學上的貢獻,而忽略傳統文化對他們的影響,不能不說是一個不足。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儒學重人事、輕自然,不能促進古代自然科學。這有些簡單化了。英國李約瑟博士關于中國古代科技的論述,對道家思想推動自然科學作了較深入的分析,但是對于儒學與自然科學關系的論證還有所不足。
歷史告訴我們:世界上近代的自然科學,其故鄉不在中國,而誕生于西歐,它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密切相關。17世紀西方科學革命時期,天文學與物理學領域的變革是先導,接著是數學與方法論的創新。而當時中國尚處于明、清封建社會的后期,缺少推動自然科學變革創新的強大動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