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滿額折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備戰高考前青少年不可不知的54個心理策略(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  價:NT$ 150 元
優惠價: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應該如何定義17歲?叛逆?早戀?追星?迷茫?煩?
韓國著名青少年成長指導專家李定玹,多年來與眾多17歲青少年面對面交流,結合自
己的心理學造詣,對17歲們形成了比較深入、全面的認識。他們剛剛從中考的戰場凱旋歸來,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就邁入了下一個成長的關口——高中,老師、父母的期待,對社會的初步認識與批判,同學之間或親或疏、似友若敵的關係,男生女生間若即若離的朦朧情愫,對自我的認知與期望……這一切,使這個看似平靜無波的年頭,蘊藏了無數的可能性。
在本書中,作者將帶我們切身體會17歲們對夢想、學習,對親情、友情的煩憂與愁苦,
深入瞭解他們在與周遭世界和自己相處時產生的種種心理困惑,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在作者的循循善誘和悉心指導下,我們有理由相信:跨越了17歲,就等於成功翻越了成長這座高山!

作者簡介

作者:(韓)李定玹 譯者:魯可
李定眩,1997年畢業于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后在延世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實習。現為心連心飲食障礙醫療中心院長、延世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客座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李定玹編著的《我的17歲你準備好了嗎》內容簡介:每個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人都會為孩子的前途擔憂。人人都是如此,老師和家長更是不在話下。然而,身邊人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反而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擔心會讓周圍的人失望,一步都不敢往前走。家長不同于別人,他們總是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進行干涉,不停地嘮嘮叨叨,而孩子們也不再相信自己,更加混亂。

不要再用擔憂的眼神看17歲
當我還是個實習醫生的時候,雖然不敢說自己百分百地了解十幾歲青少年的想法,但自認為還是能夠理解他們的。父母們經常對我說,“他不聽我的話,不過卻很聽您的話”,許多孩子通過治療有了明顯的改善。于是,父母們不知不覺地對孩子的未來有了新的期待。“現在已經好多了,試試這個怎么樣?要不再試試這個?”父母在規勸孩子的同時,不知不覺間跑到了孩子的前面。
可父母很快就會意識到,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如他們所愿。他們本以為孩子只要從現在開始再多努力一點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事實是,孩子的狀態非但沒有如他們所愿地變好,反而更加惡化。一天,對結果失望透頂的孩子這樣對我說:
“夠了。大人都一樣。還以為您和他們不一樣,原來你們都一樣。”
我的心臟瞬間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不管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可周圍人的期待卻比天還高。面對這種無法承受的現實,孩子們想去承擔卻無能為力,心理上便出了問題。父母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表現著自己的貪婪,將孩子逼上絕境。對于這些疲憊不堪的孩子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家長們溫暖的安慰和信任。
北愛爾蘭的中學四年級相當于韓國的高一,中四的學生們有一年的過渡年,在這一年里他們沒有考試。孩子們不用看筆記本,也不用翻教科書。他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放松因學習而疲憊的心情,盡可能地休息,思考自己的夢想和未來。
但對于韓國17歲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沒有時間悠然自得地為自己的夢想作規劃。雖然他們才上高一,但高一已經是高三的預演,幸福只能等到上了大學才能去兌現。這些剛剛經過中考洗禮,成為高中生的孩子們,沒有片刻喘息的機會,馬上就要投入到另一場戰役當中。朋友是敵人,是踩著向上爬的踏板,孩子們逐漸成為一周要忍受50小時學習勞動的學習機器。
一方面家長告訴孩子,17歲時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但有時卻冷不丁地責問孩子為什么沒有夢想,要他們盡快為自己的前途作好打算。于是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為什么我沒有夢想?”“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
17歲沒有夢想絕對不是他們的責任。初中三年馬不停蹄地準備中考,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勾勒夢想,唯一盼望的就是學習成績好,至于夢想都被晾在了一邊。只要學習好,就能得到認可,所做的一切都能被寬恕。這個冷漠的世界凡事都講求第一,但要拿第一名談何容易?除了媽媽口中朋友家的女兒和兒子之外,剩下99%的孩子們都因自卑而感到痛苦,無論走到哪兒都得不到認可——“為什么我就是學不好呢?”
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繁重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可父母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情,一遍遍地感慨著,自己上學的時候沒有錢,想學都學不了,現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為什么就是學不好呢?只有讓他們餓餓肚子才能振作起來,現在太幸福了,所以才會叛逆,才會出現各種問題。
雖然17歲已經不是孩子了,但也還不是大人。借用精神分析學家安娜·弗洛伊德’的話來說,17歲“對父母又愛又恨。在他人面前,假裝了解自己的母親讓他感到非常羞愧,但同時又想和媽媽敞開心扉地談一談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是非常自然的。17歲的青少年還沒有確立自身的定性,處于個人性格形成的過程中,來往于兩個極端,矛盾重重,經常會做出讓人難以預料的事情。世人看到17歲青少年這些特立獨行的舉動,就馬上給他們打上“問題少年”的標簽。當然也有例外,只要學習好,這些也算不得什么問題。
每個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人都會為孩子的前途擔憂。人人都是如此,老師和家長更是不在話下。然而,身邊人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反而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擔心會讓周圍的人失望,一步都不敢往前走。家長不同于別人,他們總是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進行干涉,不停地嘮嘮叨叨,而孩子們也不再相信自己,更加混亂。
在過去的13年里,我作為精神科的專業醫生和許多青少年進行過細致的交談,無數的經驗教訓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也許我對孩子們的擔憂有些過頭了。當年我還是個見習醫生,每當我聽到孩子們說“老師,我想退學”,“我離家出走,卻沒有地方可去”,“我不想去上學”的時候,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必須阻止他們走上錯誤的道路,有時甚至連話都不聽他們說完。
我們為什么不能相信孩子,等待著孩子自己找到正確的道路呢?
拾掇花園必須先去除雜草,然后播下花種,澆水灌溉,整理花園周邊。但是生根發芽完全是花種自己的事情。和十幾歲的青少年交談就如同拾掇花園一樣,其他的事情周圍人都可以幫忙,但生根發芽完全是青少年自己的事情。
一個退學的孩子突然跑來找我,說想上大學但卻不知道從哪里著手,希望我能幫助他。我不知道是什么讓孩子最終下定決心,但是孩子對我說:“老師,以前我犯過很多錯,讓您很頭疼,但是您從來沒有責罵過我,總能聽我講完我的故事,非常感謝!以后您還是會站在我這一邊支持我吧?”當我聽完這番話,我突然有了這樣的念頭:
“當然啦。我永遠都會站在你這邊,反倒是我應該感謝你。決定上大學的人是你,而我做的不過是相信你,等著你作出決定罷了……”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用憂慮的眼神看過17歲,而是帶著激動的心情默默地關注著他們如何走明天的路。他們的未來是我無法想象的,我對此充滿好奇。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腦海中浮現起一個個過去我曾見過的孩子。仔細想來,我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遠遠多于我給予他們的。他們中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有的因為離家出走而彷徨,還有的直到今天依然與心理疾病做著斗爭。我想把這本書獻給所有的孩子,同時還有一句話要告訴他們:“我只是對你的明天充滿期待。”
李定弦
2010年3月

目次

序言:不要再用擔憂的眼神看17歲/l
第一章 為什么我沒有夢想
17歲意味著什么?/007
為什么我沒有一樣做得好?/013
青少年狂熱追星的原因/01 8
乖孩子可能更危險/020
為什么我沒有夢想?/023
為什么我誓死也要整形?/029
青少年把“煩”掛在嘴邊的原因/034
青少年最常使用的四種防御機制/036
別因膽小而消沉/041
小松追求名牌的真正原因/045
誰都有問題/047
現在開始,換個問題/053
第二章 為什么我不喜歡學習
上中學前我學習成績也不錯,可是……/061
無論怎么學習,成績都不提高,另有原因/065
為什么我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069
去圖書館學習效率高的原因/073
為什么我的瓶頸期特別長?/075
自卑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079
寫給問“為什么一定要學習”的孩子們/082
誰都能學好/08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速度/088
為什幺管班主任老師叫“老板”才感到有意思呢?/091
寫給害怕失敗的完美主義者/094
寫給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時間的人/098
第三章 為什么父母不了解我
世界上沒有“突然”出問題的孩子/105
為什么和父母不能溝通?/109
為什么我總是對父母撒謊?/115
“那個……”中包含的意義/120
為什么孩子總是記住父母的不好,記不住父母的好呢?/125
為什么我們家兄弟姐妹之問的關系不好呢?/1 29
寫給對媽媽又愛又恨的女兒們/131
孩子們需要的是“我這一邊”/136
寫給憎恨父親的兒子們/140
十幾歲青少年對父母的一個期望/144
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148
第四章 現在我需要的是朋友
人靠什么活著?/155
為什么我不受歡迎?/159
有個同學總是讓我看不順眼,怎么辦?/163
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必須舍棄一些東西/168
你可以討厭/172
越孤獨的人越孤立他人?/1 76
愛人前必須要知道的/178
告白時被拒絕怎么辦?/181
理想型影射出你的心理/184
戀愛中的17歲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是什么?/192
為什幺初戀很難修成正果?/1 96
第五章 心理學對17歲說
能埋怨父母的時間不多了/201
寫給無法忍受別人討厭自己的孩子/206
寫給得了憂郁癥卻不自知的孩子們/209
憂郁癥測試/21 2
想放棄時再往前走一步/214
說了才能得到幫助/217
我只是對你的明天充滿期待/221

書摘/試閱

17歲意味著什么?
現在的孩子無論做什么都很超前。上小學之前已經提前預習了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等上到五六年級又開始提前預習初中的,上了初中又馬不停蹄地準備高中的。最近甚至有了這樣一種言論,如果孩子打算上特目高或自律高1,從10歲開始準備已經來不及了。如此這般地提前準備,孩子們的生活必然變得非常忙碌。學校的生活已經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了,還要去培訓班學什么提前預習的課程。當然,提前準備并不意味著學習成績一定好,但是別人都在準備,如果自己不學的話,就會非常不安。于是,預習就成了非做不可的任務。
上了初三,這種不安感愈演愈烈。韓國有3000多所中學,其中三分之二是非平均化地區,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初中生都要參加中考。對他們而言,所謂的好高中是指能培養出眾多名牌大學生的高中。他們認為,只有穿上好高中的校服,才能考上名牌大學。連培訓班的老師也總在不失時機地嚇唬孩子們:“你們要是穿上那個高中的校服,坐公共汽車都會被周圍的人多看一眼,那所高中就是這么牛!反過來說,如果你穿的是別的高中的校服,人們就會忽略你,沒有一個人會正眼看你。你們想成為那種差生嗎?”
當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成績上不了特目高的時候,心理上已經受到了一次打擊。他們無路可退,必須拼盡全力準備聯考。
學校的人數有定員限制,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進入心儀的高中。就算是廢寢忘食地學習,大多數的學生最終還是得上自己不喜歡的學校。孩子們再次經歷挫折和打擊。高一本該是滿懷夢想的階段,但孩子們卻因為這個世界的偏見和歧視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們對未來充滿恐懼,害怕再次遭受到同樣的挫折。
不過,他們沒有時間喘息,也沒有時間安撫不安的情緒,馬上就被推趕到另一場考試之中。一月一次的月考讓孩子們時時感到不安,從冷漠的教室、培訓班課堂,再到形形色色的讀書室,他們就像籠中的倉鼠一樣轉來轉去,忙得昏天暗地。即便凌晨一兩點鐘回到家,也無法馬上入睡。孩子們掙扎在內審等級考試的警戒線上。第一等級是成績排在4%之前的,第三等級是排在12%之前的,而處于4%和12%的邊緣線上的孩子更加痛苦。他們必須拼盡全力,一道題就有可能改變命運。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踩著同學往上爬的傳統由來已久。人前會說,“昨天晚上我太困,10點就睡了,什么都沒學”,但沒有人會相信那番話。考試期間,孩子們中間會展開一場名為“睡覺沒”的短信戰。在午夜12點之后,以30分鐘為間隔互發短信。先發一條“睡了沒”的短信,如果對方回復“沒”,就30分鐘之后再發一條。如果對方沒有回復,說明已經睡著了,這場戰爭也就結束了。叫醒同學?別搞笑了!發短信不是為了叫同學起來和自己一起學習,而是想知道別人都什么時候睡覺,想比別人學得時間更長一些罷了。
“都是競爭對手,我為什么要叫醒他?”
對于高一的學生們來說,高一是高三的預備期,所有的幸福必須推到高考之后。現在考大學,第一位拼的是媽媽把握信息的能力,其次是爸爸的財力,第三位才是拼個人能力。也就是說光憑個人能力是上不了好大學的。某個媽媽曾經這樣開玩笑地說:
“如果孩子立志當神父,想進基督教學校,你知道各個地區的升學率都是多少嗎?你知道考到多少名才能進去嗎?這就是現實。這年頭,神父也不是那么好當的。”
孩子們經過如此冷酷而又嚴峻的現實洗禮,知道要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因此,他們無論面對的是什么事情,都會從現實的角度去判斷,從不輕易冒險。因為他們不想再受到任何挫折。為了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不成為失敗者,他們不分晝夜地努力學習著,探索一條更利于自己生活的前途,在本該為長大成人作準備的時間里,滿懷“只忍三年”的信念,埋頭苦讀。樸露子。先生對這種現實深表遺憾,他的話發人深省:
“在這個連‘個人’的概念都不存在的時代里,雖然允許年輕人追求個性的發展,但在21世紀初,在高呼‘個性萬歲’的大韓民國,17歲的青年人要實現個人的獨立反而異常艱難。因為在他們成為獨立的‘個人’之前,必須先成為學習的機器,要無條件地接受每周50課時的艱苦學習,而每周50課時的課堂時間是世界上最長的。沒有人告訴他們,為什么要將全部的熱情傾注到與同學的競爭上……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為了比別人掌握得更加熟練,他們將醒著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這件事情上。一旦在這場殘酷的‘記憶力比賽’中敗下陣來,就會一輩子落在人后,受千夫所指,這種巨大的恐懼感攫住了大韓民國的二八青年,他們的身心還有余暇像馬克思或者茶山。先生一樣,在人生的苦悶思索中陶冶出自律的自我嗎?”
孩子們認為,除了學出成績之外別無他路可走,只能埋頭學習。到了某個階段,就會遭遇瓶頸。有統計結果表明,首爾市小、初、高的學生中,4人中有1人患有行為障礙或者不安情緒障礙。這個數據如實地反映出孩子們的壓力究竟有多大。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們,因成為差生而感到自卑,開始抱怨世界,終日彷徨,最終放棄學業。
2007年,全韓國小、初、高退學的學生共73494人,除去升入同等學力學校上學的4500人之外,約有6萬個孩子從此遠離學校。那他們都到哪兒去了呢?事實上,能接納他們的地方少之又少。辛苦半天,也只能去咖啡店、餐廳、練歌房、加油站之類的地方打零工。而且還會因為中途退學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人當成不良少年。一個退學后離家出走的孩子,有天來找我訴苦: “我一向光明磊落,可每次只要出了問題就有人問‘你干的吧’,就因為我不上學了。他們說話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腔調,認為我是個不良少年,肯定是犯了什么事才被退學的。‘你是個不良少年,所以這種事肯定是你干的。’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很委屈。”
家長們常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以前沒錢,想上學都上不了。現在的孩子們多幸福啊,有父母供他們學習,送他們上大學,只要努力學習連家務活都不用干。衣服還沒穿破就又給買了新的,還帶著他們去國外旅行,他們有什么辛苦的!看來得餓他們幾頓才能振作起來。現在的孩子都被慣壞了,才變得這么軟弱自私!”時代變了,物質生活豐富了,這些都是事實。但孩子們因此而受到的壓力變多了,也是不爭的事實。
2006年,經合組織以57個成員國的15歲青少年為對象,就閱讀理解能力、數字思考能力和IT應用能力等三個方面進行學生學業測評。比較研究的結果顯示,芬蘭和韓國成績最好。那韓國與芬蘭相比,情況如何呢?
結果令人吃驚。在學生學業成績最好的芬蘭,學校成績竟然不進行排名。同時學校也不鼓勵學生間的比較和競爭。所以學生的成績單上,只會標明每科成績滿分10分,該學生是得了7分,還是得了9分。這種成績單只是用來評定學生學習成績較以前相比進步還是退步的依據,對于每次成績都要進行排名的韓國人來說,這種光景是難以想象的。芬蘭的老師會在考試的過程中給孩子們提示:“這個部分似乎不太對,試試別的解題思路怎么樣?”老師給孩子們機會去修改考卷,孩子們也會認真思考別的解題思路。如果在韓國,老師給單個學生提示會引發其他學生的不滿,但在芬蘭不會這樣。因為孩子們知道,只要自己做不出來,也可以隨時向老師求助。
沒有競爭,孩子們依然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好成績。在芬蘭的孩子們看來,沒有什么比去上學更有意思的事情了,就算是得了最后一名也沒關系。這種教育理念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但那是芬蘭人。要想獲得認可就只能學習,為了提高成績必須踩著別的同學往上爬,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這才是現在韓國17歲青少年的真實寫照。P7-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