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最美的建築(簡體書)
滿額折

最美的建築(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建築是凝固的詩篇,是大地上的坐標,是文明的驛站,也是生活方式的結晶。《最美中國叢書:最美的建築》選取了最具中國氣派和審美格調的50多座建築,分為“集”“棲”“遇”“渡”“信”5大部分,分別介紹宮殿建築、民居、風景建築、橋樑和宗教建築中的精華。從美學新穎度、科技創新度、氣象特異度、自然協調度、人居舒適度等多個側面,解讀每一座建築的風格、風貌和風神,展示中國人在建築領域的偉大創造、智慧匠心和突出貢獻。可以說,每一座獨特的中國建築,都是一面飄揚的人文旗幟,都是一間內涵豐美的精神寓所。愛我中華,請從愛我們的大自然、愛大自然中的古老而優美的建築開始吧!

作者簡介

周周,所謂的白領,於繁忙的工作中、於城市的一隅,常有周遊世界之夢想,故名為“周周”。但正像沒有人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所有數字一樣,也沒有人能周遊整個地球。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心到之處,皆為風景。

名人/編輯推薦

阿房宮、布達拉宮、徽州民居、鳳凰吊腳樓、鸛雀樓、觀星臺、趙州橋、錢塘江大橋、白馬寺、少林塔林……周周編寫的這本《最美的建筑》選取了最具中國氣派和審美格調的50多座建筑,分為“集”“棲”“遇”“渡”“信”5大部分,分別介紹宮殿建筑、民居、風景建筑、橋梁和宗教建筑中的精華。

一直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時間上說,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離社會的道學,作為主流思想的補充,與儒學一起“相輔相成”、“一陰一陽”,使得社會主流思想具有強大活力。從總體上來說,中國文化的源頭,無論是周公、老子、孔子,還是后來的諸子百家,比如說孟子、茍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等等,都對人生保持清醒、冷靜的理性態度,保持孔子學說實踐理性的基本精神,即對待人生、社會的積極進取精神;服從理性的清醒態度;重實用輕思辨、重人事輕鬼神的思維模式;善于協調,講究秩序,在人倫日用中保持滿足和平衡的生活習慣……中國文化的源頭如此,決定了漢民族的心理結構和精神走向,包括漢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風格以及審美傾向。
中國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據社會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顯著的表現在于:遵從天地人倫之間的道德,有高遠的理想,講究人格的修煉,反對人生世俗化,鄙視犬儒的人格特征。比如說孔子,從他的言語來看,更像是倡導一種人生價值觀,追求人生的美學意義。又比如說莊子,他的學說,不像是哲學,更像是一種生活美學:道是無情卻有情,看似說了很多超脫、冷酷的話,實際上透露出對于生命、本真的眷戀和愛護,要求對整體人生采取審美觀照態度,不計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達到安詳和寧靜,讓自我與整個宇宙合為一體。這種貫穿著士大夫精神的人生價值觀,讓人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越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慕,或怡然自適,或回歸自然,在前進和后退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這就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藝術清潔精神。英國大哲學家羅素曾經說:“在藝術上,他們(中國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們追求情理。”這是說到關鍵了。
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曠而幽遠,另一方面也連著“地氣”,是自發的浪漫主義和自發的經典主義的結合。道家是中國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經典派。當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之后,這種以出世和解脫為目的的宗教體系遭到了儒學和道教的抵抗,從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涼的成分。經過“中庸之道”的過濾,其中極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論或實踐上的過火行為。也因此,一種中國特色的佛教觀產生了,佛教在中國更多變身為“生活禪”,變成一種熱愛生活創造人生的方式。中國人一方面避免了極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靈的滋養、美智的開發,使得東漢魏晉,包括后來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以及唐宋元產生了很多高妙的藝術,“藝術人生”的觀念也隨之如植物一樣葳蕤生長。可以說,這些朝代,是中國最具審美價值、最開人們心智、也最出藝術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藝術種類都在這個階段達到了高峰,比如說唐詩、宋詞、元曲、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等,它們洋溢著一種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遠,潔凈空曠,如清風明月,如古松蒼翠。從審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暗的觀照,存有人格與事物的交融,主題得到了提升,感悟與生命同在,境界與天地相齊,一種深遠的“禪意”油然而生……從總體境界上來看,這一階段的各類藝術形式,達到了各自的高峰。它們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髓的。
中國的藝術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會形態的變化,專制制度進一步嚴酷;加上統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體文化和審美呈低俗化的傾向,社會和人生的自由度越來越窄,藝術的想象空間越來越逼仄,藝術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隨著“程朱理學”和科舉制度的推行,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被扼制,審美弱化,藝術更趨“侏儒化”、“弱智化”。大眾普羅的喜好抬頭,剛正不阿的風骨軟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審美精神也在喪失。不過盡管如此,在明清時代的中晚期,那種崇尚自然、物我兩忘的高貴精神仍時有抬頭,一批有著真正藝術精神的獨立藝術作品或有出現。盡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藝術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種空谷幽蘭的生命絕響。
近現代之后,由于社會動蕩,戰亂連連,再加上西方現代化所導致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滲入,中國的文學藝術遭到了進一步摧殘,傳統的藝術精神更進一步沉淪。藝術的政治化傾向、實用主義傾向和世俗主義傾向抬頭,這直接導致了真正的藝術精神缺失,藝術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首,自然和自由變身為功利和實用,土大夫精神更是變身為犬儒主義。中國近現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戰亂,更使得中國自古以來高潔的審美觀變得扭曲和膚淺:黃鐘大呂變成田野俚語,布衣青衫變成了披紅掛綠,古琴琵琶變成了鑼鼓鞭炮,潔身自好變成了爭相取寵,安詳寧靜變成喧嘩騷動,幽默風趣變成庸俗不堪……如果說是與非,美與丑是人類最基本標準的話,那么,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基本標準都在喪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與非,也分辨不了美與丑。“文革”時期八個臉譜化的樣板戲在左右著中國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而到現在,似乎是一場“群魔亂舞”的電視春節晚會代表著最高藝術水準。這樣的現象,又何嘗不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說中國當代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的話,那么,以我的理解,當代教育最大的失敗,甚至不是傳統丟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的缺失。這一點,只要觀察我們周圍的人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對于生活沒有感覺,對于美丑沒有鑒別的人。他們所擁有的,只是功利,只是物質,只是金錢,只是對美丑的弱智的鑒別和判斷。這些人不僅僅是一些教育低下的人,甚至,一些貌似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擁有很高的學歷,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別力,以及對于藝術、心靈的覺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上,同樣表現得能力低下、缺乏常識。這樣的現象,實際上是我們多年以來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精神導向的結果。一個人的審美,是與道德和智慧聯系在一起的,審美的缺失,實際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個對美缺乏判斷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動力和方向,也很容易被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極端主義、工業主義所奴役,成為過度現代化的犧牲品。在很多時候,這種人不可能是一個豐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神匱乏的機器。
現在,這一套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精心組織的“最美中國叢書”,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尋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該叢書旨在“重建中國優美形象,重構華夏詩意生活”,通過對古代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風景民俗、器物發明等的重新梳理,重新發現中國特有的美,傾情向世人推介這種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傳承。這套書知識精準,圖文并茂,力求童趣與大美的融合,悅目和感人的統一。對于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來說,這一套書,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起碼它可以讓人知道,什么是中國的最美,什么是中國真正的美。繼第一輯十本書受到業界、讀者的廣泛好評之后,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又趁勢推出第二輯“物華灼灼”和第三輯“文質彬彬”,加在一起又有20本,這兩輯叢書在第一輯相對比較宏大敘事的基礎上,著力聚焦中華文化的細節之美,視角更為開闊,敘述更為細膩。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上個世紀初,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五育并舉”教育方針,“五育”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蔡先生還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聞名于世。在蔡元培看來,美育是宗教的初級階段,對于沒有宗教傳統的中國人來說,美育教育是一種基礎,并且相對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為人接受。通過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礎,培育出向上的力量。雖然蔡元培的這一觀點引起過一番爭論,但對于一個人來說,有美的熏陶,有對于美丑的正確判斷,怎么都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并且,美與是非,與善惡,與道德,與人類的心靈,與這個世界的根本,是聯系在一起的。以對美的判斷和感知為出發點,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人曾經的藝術生活,了解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從而進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規律,與身邊的一切做到和諧相處,都是大有好處的。
也許,這套書的意義就在于此。

目次

集二裡頭宮殿:文明的曙光阿房宮:“我”不是鳳凰未央宮:繁華幾時休大明宮:唯我獨大故宮:馬不停蹄的美麗天壇:最早迎接陽光的地方西洋樓:大膽的拿來主義布達拉宮:離天堂最近的宮殿國際飯店:游吟詩人的華章北京展覽館:時代的豐碑香山飯店:願做深山裡的一枚紅葉水立方:淡藍色冰淇淋棲北京四合院:閑看花開花落上海石庫門:外灘旁的混血兒陝北窯洞:有夢到遠古平遙古城:塵土中的光芒徽州民居:粉黛詩篇永定土樓:篤然自轉的星球新疆阿以旺:一米陽光蒙古包:永不丟棄的行囊碉房:世界屋脊的彩色堡壘鳳凰吊腳樓:獨立的嫻雅傣族竹樓:把清明築進生活遇玉門關:今月曾經照古人鸛雀樓:欲窮千里目牌坊:沉厚的道德標杆晉祠:典麗的儒家之歌蘭亭:山水間的小駐銅雀台:梟雄的舞臺花戲樓:會館生活的美麗標本觀星台:通天的氣概華表:原始的公民精神渡趙州橋:不垮的絕句寶帶橋:綿延的輕快灞橋:感傷的小令廊橋:征途上的溫柔鄉洛陽橋:天地之間寫書法楓橋:水墨小品盧溝橋:厚重之賦五亭橋:芙蓉出水來外白渡橋:重生的鐵鳥錢塘江大橋:濤聲依舊信白馬寺:修在旅途佛光寺:國之瑰寶獨樂寺:獨樂何如眾樂東竹林寺:在雪山的懷抱裡普寧寺:色彩交響九華山寺:佛在日常懸空寺:心在高處少林塔林:一塔一靈魂古常道觀:我見青山多嫵媚艾提尕爾清真寺:寧靜的海徐家匯教堂:幸福的建築

書摘/試閱

大明宮:唯我獨大
“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說的就是大明宮的宏偉氣勢,以及其對內對外的政治、文化、心理威懾力。連并不十分官迷的李白也說“長安不見使人愁”,是啊,長期看不到長安,看不到大明宮含元殿那代表著最高權力的廊柱和代表著飛黃騰達的飛檐,封建社會里那一顆臣子的心,又如何能不發愁呢?
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后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于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涼爽干燥的大明宮內。
大明宮始建于唐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了人世,大明宮的修建于是停止。龍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人大明宮執政。大明宮成為了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整個宮殿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于三個凡爾賽宮,12個克里姆林宮,13個盧浮宮,15個白金漢宮,500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墻護衛,墻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一言之蔽之,唐大明宮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筑群,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之一。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位于丹風門以北約600米處、龍首山的南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俗稱“外朝”。主殿面闊八間,進深、四問,每間寬5.3米。實測殿基高于平地15.6米,東西長75.9米,南北長41.3米,四周有寬5米的副階。在主殿的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有翔鸞閣和棲鳳閣,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整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一條長78米、以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分為中間的御道和兩側的邊道,表面鋪設花磚。在龍尾道的前方還有一座宮門,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橫貫東西的隔墻。含元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龍首山的高地,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
含元殿正北約300米處是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殿基東西長70米,南北寬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館等官署。在殿前130米處,有三門并列的宣政門,左右是橫貫式的宮墻,墻、殿之間形成較大的院庭。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處,稱為“內朝”,群臣在這里朝見皇帝,稱為“人閣”。含元、宣政、紫宸組成的外朝、中朝、內朝格局多為后世的宮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這種格局的體現。
麟德殿位于大明宮的西北部,是宮內規模最大的別殿,建于高宗麟德年間,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樂舞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鋪磚,實測南北長130米,東西寬80余米。高臺上原有前中后毗連的三座大殿,分上下兩層。東西側分別有對稱的郁儀樓和結鄰樓以飛廊與主殿上層連通,樓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臺上。整個麟德殿的總建筑面積達12300平方米,周圍有回廊環繞,目前已在遺址的
大明宮在建筑技藝上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筑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全宮自南端丹鳳門起,北達宮內太液池蓬萊山,為長達約1600余米的中軸線,軸線上排列全宮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軸線兩側采取大體對稱的布局。如不計入內苑部分,從丹風門到紫宸殿也約1200米,這個長度略大于從北京故宮天安門到保和殿的距離。含元殿利用了突起的高地(龍首山)作為殿基,加上兩側雙閣的陪襯和軸線上空間的變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嚴氣氛。
二是木建筑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并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組成,面積約5000平方米,約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闊11間,進深17間的柱網布置。殿東西兩側又有亭臺樓閣襯托,造型相當豐富多樣。主殿含元殿則用減去中間一列柱子的辦法,加大空間,使跨度達到10米,可見唐初宮殿中木架結構已具有與故宮太和殿約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唐代建筑風格的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現存的木建筑遺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在建筑物上沒有純粹為了裝飾而加上去的構件,也沒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從于裝飾要求的現象。門窗樸實無華,給人以莊重、大方的印象。這固然是中國古典建筑的傳統特點,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現得更為徹底。含元殿和麟德殿的開間尺寸,不過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過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對較小。用較小的料而構成宏偉的宮殿,更充分說明其技藝已相當純熟。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治中心,歷時達二百余年。王維有詩云:“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可見,盛唐氣象在大明宮這里找到了最好的建筑載體。唐朝末年黃巢也曾在此稍稍滿足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心愿,沒當成皇帝也湊合了。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于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間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清除,此后便成為一片廢墟。
P11-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