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及後裔(簡體書)
滿額折

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及後裔(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王建華先生經過多年對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傾心研究,把他的研究成果以《中國蒙古族系列叢書: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後裔》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中國蒙古族系列叢書: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後裔》系統介紹了中國境內蒙古部落和群體。相信這部書與讀者見面以後,能夠起到在廣大讀者中普及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作用,為落實中央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為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大區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簡介

王建華,蒙古族,1963年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198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1986年在鄭州工業貿易學校任教,1989年到鄭州市供水節水辦公室工作。期間有10多篇科技論文在國內各種刊物上發表,並多獲獎。1994年被評為工程師,2004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2000年以後開始研究全國散居蒙古族的情況,以後專題研究南陽王姓蒙古族的歷史。

名人/編輯推薦

《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及后裔》由王建華著,現在中國蒙古族聚居地區的很多地名都來源于蒙古族的部落名稱。但是由于歷史的變遷,很多人不十分清楚這些地名的歷史沿革,這些地名本身就隱含著一部蒙古部落的歷史。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世人皆知,她除了繼承蒙古族的主體文化以外,各部落還獨具特色。這是由于蒙古族各部落的歷史、居住地域廣闊以及與周邊不同民族接觸和影響所造成的,因此蒙古各部落的民俗文化也各具特點。

蒙古族是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民族。在蒙古聖主成吉思汗的統帥下,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使蒙古民族的歷史載入人類歷史史冊。在中國,由於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統一的大元王朝,結束了中國自唐朝以來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為了中華民族中的佼佼者和舉足輕重的一員。從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時期到近代長達700多年的漫長歲月裡,蒙古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體現在中國的國家版圖、政治體系、哲學、宗教、科技、戰爭、商業、文化等諸方面。
蒙古民族在歷史進程中走過了一條獨特的道路,蒙元帝國時期是她最輝煌燦爛的時期。到了明朝,蒙古族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初期大汗的統治衰落,蒙古內部進入紛爭之中並形成各部落割據狀態。達延汗再度統一蒙古,成為“蒙古中興英主”,他把蒙古各部分封給諸子,形成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一統天下的統治局面。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黃金家族親緣關係的逐漸遠離、游牧地域的擴展,使蒙古各部落的關係漸行漸遠,形成了事實上的部落割據狀態。但不管怎麼樣,蒙古北元政權對漠北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636年清王朝建立時為止。這其間形成了蒙古左右翼六萬戶、科爾沁及阿魯蒙古、兀良哈三衛、四衛拉特等蒙古諸部以及滯留在中國內地隱居下來的蒙古族。蒙古族近現代各部落和群體就在這個時期基本形成了雛形。
在這以後,蒙古民族對中國的影響不再是以整體民族出現,而是體現在蒙古各部落之中。這是由於達延汗以後的北元蒙古大汗對蒙古族整體的統治權隨著各部落的崛起和割據而逐漸趨於弱化,一些崛起的部落紛紛進入了各自的歷史角色,這些蒙古部落的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結果從不同的程度和角度上對中國的政治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個時期的蒙古族歷史更突出了部落的獨立性。
我們舉例來說明這種影響。在明朝,其實際疆域不含明長城以北、以西的蒙古高原和西域(現新疆)地區,對青藏地區也影響甚微。而蒙古族各部落正是這一地區的實際統治者和控制者,蒙古族作為中國元朝的統治民族和曾經擔任過中國皇帝的民族,他們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實際上起到了防止這一部分國王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危險。察哈爾部是北元大汗的直屬部落,達延汗的蒙古中興使蒙古族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得到了加強。土默特部的阿勒坦汗緩和了明蒙矛盾並引進了農業、手工業經濟,使蒙古地區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了幾十年。到了清朝,科爾沁及漠南蒙古諸部作為清朝統治者的同盟軍,為清朝鞏固北部邊疆和開疆擴土作出了重大貢獻。西部衛拉特蒙古所起的作用更不容忽視,準噶爾部在西域建立了疆域廣大的準噶爾汗國,和碩特部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碩特汗國,他們歸併了清朝以後使這一地區繼元朝以後重新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土爾扈特部在歐洲伏爾加河流域建立土爾扈汗國,後因不堪忍受沙俄的統治毅然東歸故土,這一舉動起到了鞏固國家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再比如,蒙古族接受藏傳佛教以後,利用其威勢鞏固了藏傳佛教——黃教在青藏高原的統治地位。1578年,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贈封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達賴喇嘛”稱號。1645年,和碩特部首領固實汗加封西藏扎什倫布寺寺主羅桑卻吉堅贊“班禪博克多”的稱號,從此確立了藏傳佛教“達賴”、“班禪”佛教體制。事隔一百多年以後的1653年(清順治十年),這一封號才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承認。
現在中國蒙古族聚居地區的很多地名都來源於蒙古族的部落名稱。但是由於歷史的變遷,很多人不十分清楚這些地名的歷史沿革,這些地名本身就隱含著一部蒙古部落的歷史。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世人皆知,她除了繼承蒙古族的主體文化以外,各部落還獨具特色。這是由於蒙古族各部落的歷史、居住地域廣闊以及與周邊不同民族接觸和影響所造成的,因此蒙古各部落的民俗文化也各具特點。
綜上所述,這些蒙古族鮮為人知塵封多年的歷史文化,在不同的蒙古族部落裡不盡相同。要真正了解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必須從蒙古各部落和群體的角度來加以研究,才能清晰地勾畫出來龍去脈而展現其歷史的本來面目。
孛兒只斤·蘇和先生經過多年對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傾心研究,把他的研究成果以《中國蒙古民族系列叢書》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該書系統介紹了中國境內蒙古部落和群體。相信這部系列叢書與讀者見面以後,能夠起到在廣大讀者中普及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作用,為落實中央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為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大區建設作出貢獻。

目次

前言
概述
河南省
一、南陽王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的後人
1現狀
2王姓蒙古族民風民俗
3揭示王姓系蒙古族的碑刻、家譜、史籍資料
4王姓蒙古族來到河南省的歷史
5對南陽王姓蒙古族幾個問題的討論
二、南陽忽姓蒙古族及後裔——忽必烈第十子忽都魯帖木兒王的後人
三、安陽、濮陽、許昌董、李、馬、關、陳五姓蒙古族及後裔
1五姓蒙古族及後裔現狀
2五姓蒙古族的歷史和遺留的史證
3五姓蒙古族民風民俗
4滑縣元朝四拖王墓地
5五姓蒙古族始祖豫王
四、濮陽郭姓蒙古族及後裔——元朝駙馬郭庸的後人
五、安陽市林州申姓蒙古族後裔——窩闊台汗的後人
1申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2申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3對申姓蒙古族後裔譜系的探討
六、新鄉市和安陽市可、馮、張三個姓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宗室可反反的後人
1可、馮、張三個姓氏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2可、馮、張三姓蒙古族風俗習慣和現狀
七、洛陽和南陽李姓蒙古族及後裔——木華黎的後人
1李姓蒙古族現狀
2李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3李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八、許昌市黃姓蒙古族及後裔——元成宗鐵穆耳的後人
1黃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2對許昌黃姓蒙古族歷史的說明
九、駐馬店市梁姓蒙古族——忽必烈之孫也先帖木兒的後人
十、鄭州市校姓蒙古族後裔——朮赤之孫撒里答的後人
1校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校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3校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十一、平頂山市馬、宣兩姓蒙古族一一元朝重臣馬禿塔兒和宣貼木兒的後人
1馬姓、宣姓蒙古族現狀和遺留的風俗習慣
2馬、宣兩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十二、開封市蒙古族——清朝蒙古八旗駐防軍的後人河南、山東蘇姓
蘇姓蒙古族後裔——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的後人
1蘇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來源
2蘇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3蘇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山東省
一、煙台市都姓蒙古族後裔——元軍五部探馬赤軍帥必里海的後人
1都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都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來源
二、淄博市劉姓蒙古族——斡羅那歹氏的後人
1劉姓蒙古族的現狀
2劉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河北省
邢台市脫姓蒙古族後裔——元朝右丞相脫脫的後人
1脫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脫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3脫姓蒙古族後裔歷史探討
4現代資料對脫脫家族的記載和分析

山西省
陽泉市孫姓蒙古族——元代顯貴塔海的後人
1孫姓蒙古族現狀
2孫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3孫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陝西省
一、寶雞市屈姓蒙古族後裔——太宗窩闊台的後人
1屈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風俗習慣
2屈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遺跡和史料
二、渭南市拜姓蒙古族後裔——木華黎的另一支後人
1拜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風俗習慣
2拜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甘肅省
一、白銀市馬姓蒙古族後裔——元裔鐵禮棉、鐵禮秀後人
1馬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2對馬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二、白銀市趙姓蒙古族後裔——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人

江蘇省
一、無錫市李姓蒙古族後裔——成吉思汗女婿嘉那的後人
1李姓蒙古族後裔的現狀
2李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二、鎮江蒙古族——清代蒙古八旗軍的後人

福建省
一、泉州市出姓蒙古族——木華黎在福建的後人
1出姓蒙古族現狀和風俗習慣
2出姓蒙古族歷史
二、泉州石獅市干姓蒙古族——明朝蒙古族將軍幹八禿帖木兒的後人
1幹姓蒙古族現狀
2幹姓蒙古族歷史
3幹姓蒙古族歷史中待考的問題

廣東省
一、河源市沙姓蒙古族——元朝達魯花赤阿里沙的後人
1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二、陽江市沙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達魯花赤沙不丁在廣東的後人
1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3對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湖北省
一、恩施州鶴峰縣部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另一支後人
1部姓蒙古族現狀
2部姓蒙古族歷史
二、黃岡市紅安縣王姓蒙古族——元末顯貴也先不花的後人
1王姓蒙古族現狀
2王姓蒙古族歷史
3王姓蒙古族民俗
三、荊州洪湖市陸姓蒙古族後裔——阿里不哥的後人
1陸姓蒙古族後裔的現狀
2陸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3陸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存疑
湖南、湖北沙姓
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達魯花赤、沙不丁在
在湖北、湖南的後人
1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3對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蒙古族及後裔——黃金家
族南平王鐵木健的後人
1餘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2對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3餘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遺留的風俗習慣

重慶市
彭水縣譚、張兩姓蒙古族——傳說是元順帝弟兄的後人
1彭水蒙古族的現狀
2譚、張二姓蒙古族歷史
3譚、張二姓蒙古族歷史的討論
4譚、張二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雲南省(含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
一、通海縣旃、官、華姓蒙古族——滇南宣慰使司都元帥阿喇帖木耳的後人
二、文山州火、夥姓蒙古族——元樞密院虎都帖木兒的後人
三、紅河開遠市州伍姓蒙古族——元宣德王不答失裡的後人
1伍姓蒙古族現狀
2伍姓蒙古族歷史
3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四、紅河州蒙自市湯姓、董姓蒙古族——元朝湯撒喇忽、花嚴奴、察杜董的後人
五、昆明市石林縣楊姓蒙古族——元朝武德將軍普魯海牙的後人
六、昆明市轄安寧市馬姓蒙古族後裔——元朝池卜花的後人
七、雲南朵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雲南行省廉訪使朵兒赤的後人
八、分佈在雲南的其他姓氏蒙古族後裔

附錄
本書所涉及的歷史和民族知識
一、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識別
二、成吉思汗和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國
1蒙元帝國的輝煌
2成吉思汗經典箴言
3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撒)
4蒙古帝國、元朝、北元汗位排序(1206~1634年)
5與本書相關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世系簡介
6蒙元帝國都城簡介
7中國境內成吉思汗祭祀聖地簡介
三、元朝的基本統治制度
1元朝的行省設置
2元朝中央和地方機構設置
3元朝的軍事制度簡介
記熱心於民族事業的內地蒙古族人
一、河南省南陽王姓
二、全國熱心民族事業的人士介紹

參考資料
後記

書摘/試閱

蒙古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族的驕傲。在蒙古帝國立國以後的八百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世多年的歷史中,蒙古民族的足跡遍布歐界上為數不多的參與改變世界歷史的亞大陸,徹底改變了13世紀以後的歐亞強悍民族,在這個民族中,誕生了世大陸國家、民族分佈的格局。在中國也界偉人——成吉思汗,成為了蒙古民是如此。
蒙古民族在元朝以武力統一中國,並以武力鞏固其統治,在全國各地派駐了大量蒙古軍隊,以元朝宗王、萬戶等方式進行統治,在中國歷史上首創行省制度,並在內地派駐大量達魯花赤(地方官員)。根據文獻記載,僅在揚州一地,蒙古士卒最多時達萬餘人,雲南梁王統治下的雲南亦有十幾萬駐軍,在中原一帶,也有大量蒙古駐軍。由此可見,在內地各行省、諸王封地上,分佈著大量的蒙古駐軍、官員和蒙古族屬眾。
1368年,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以妥懽帖睦爾(元惠宗)為首的蒙古統治者從元大都(現北京)退回到蒙古草原,使蒙古地區重新成為他們的活動中心,並延續元朝政權為北元。元朝統治崩潰以後,在內地和南方各省的數十萬蒙古駐軍、官員和蒙古族屬民未能返回漠北,大多數被明軍俘虜和收降,有的參加了明軍。據《蒙古源流》載:“方大亂時,各處轉戰蒙古人等四十萬內唯脫出六萬,其三十四萬俱陷於敵。”這些元朝蒙古族遺民散佈在中國內地。不過,經過600多年的繁衍,眾多蒙古人後裔的絕大部分都已經融進了周圍民族裡,成為他們的一員。
明初,又有大批蒙古軍民進入內地,有的是在明朝和北元的歷次戰爭中“沈兒峪戰役”中,北元官員、將校被明軍俘虜或收降的蒙古軍民,如在士卒8 .5萬餘人被俘,在“捕魚兒海之戰”中,蒙古貴族、官員、士卒9萬餘人被俘,其中貴族、官員及家屬等被遣送京師(南京),其餘部眾安置在塞內各衛所屯牧,與漢軍雜處;有的是被明軍遷徙的居民,如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將徐達為封鎖北元,將北平山後之民、沙漠遺民19.7萬餘人遷入塞內各衛府:有的是為逃避蒙古地區的戰亂或為窮困的生活所迫,由首領率部主動歸降明朝,如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故元將領火里火真率將校41人、部眾177戶投明朝,1405年(明永樂三年),北元平章把都貼木兒(吳允誠)和倫都兒灰(柴秉誠)率部眾5000餘人投明朝。即使排除其中跟隨蒙古貴族北撤的部分漢族官員和士兵,明初進入內地的蒙古人也有數十萬。
明朝為了分化和瓦解北元,招引更多的蒙古人投降明朝,對內地的蒙古人採取了懷柔和安撫政策。對貴族、首領、官員等,授以顯職,給予厚祿,立功者受獎晉職晉爵。明朝前期,有17名蒙古人分別得到王、公、侯、伯的爵位,如1370年(明洪武三年)在應昌戰役中被明軍俘虜的元順帝孫買的里八臘,被封為崇禮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被明軍收降的北元丞相納哈出,被封為海西侯,永樂時,火里火真被封為同安侯;1423年(明永樂二十一年),阿魯台舊部也先土幹(金忠)歸附明成祖,被封為忠勇王,明宣宗時,加封為太保。在各級文武官員中,也有蒙古人任職,且其俸祿高於同級漢官。文官中,1377年(明洪武十年)被明軍俘虜的北元平章安童,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北元丞相咬住、忽哥赤於1390年降明後,咬住被任命為右副都御史,忽哥赤為工部右侍郎。擔任軍職的蒙古人更多,前述火里火真先後任燕山中護衛千戶、都督僉事、右副將軍,永樂時投明的把都貼木兒歷任右軍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右都督、左都督,倫都兒灰授後軍都督僉事;故元知院薛台子薛斌跟隨明成祖征戰有功,歷任燕山右護衛指揮僉事、都督僉事、都督同知、驃騎將軍,其弟薛貴任都督僉事;故元遼陽行省右丞通伯子瑪魯(吳成)隨明成祖征戰有功,先後授都指揮僉事、都指揮使,1425年(明洪熙元年)進左都督。其餘任指揮、總旗、鎮撫、千戶、百戶等職的蒙古人則不計其數。
在用人上,明太祖在建國初年認識到蒙古人驍勇善戰,對歸附明軍的蒙古將領和官員就提出:“不分等類,驗才委任。”一些有才學的內地蒙古人得到任用。明軍接管大都後,在故元翰林院、回回司天監中沒有北撤的蒙古人、色目人仍然讓他們各司其職,有文化的蒙古人也分別安置在禮部主客司、鴻臚寺、行人司、四夷館等機構擔任通事、教習等職務,發揮其專長。……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