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統計學原理與應用(簡體書)
滿額折

統計學原理與應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按照教育部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經管類核心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編寫而成的,所有參編人員均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統計學教學經驗,對每一章節教學內容都進行了嚴格仔細的審定。 本書每章以問題為導向引入該章的教學內容,通過要回答或擬解決問題的討論,給出理論表述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在寫作過程中自始至終強調“理論從哪里來和到哪里去”的教學理念。在寫作方法上突出與統計軟件的結合。雖然教材僅以Excel(非真正意義上的統計軟件)作為處理數據和統計計算的工具,目的是希望展示使用軟件工具的意義和重要性。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考慮到基礎統計學內容的完整性,也考慮到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的可選擇性。為此設計以下主要教學內容:緒論、統計調查與數據整理、統計數據描述、抽樣與抽樣分布、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以及指數分析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全日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和相關職業技術學院的專科生教材,也可作為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理工科從事統計分析應用的參考書和閱讀文獻。

名人/編輯推薦

程建華編著的《統計學原理與應用(21世紀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規劃教材)》系統全面介紹了統計學相關知識,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全日制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和相關職業技術學院的專科生教材,也可作為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理工科從事統計分析應用的參考書和閱讀文獻。

目次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
1.2 統計的涵義 2
1.2.1 統計的涵義 2
1.2.2 統計方法 3
1.3 統計的應用 4
1.3.1 統計的產生與發展 4
1.3.2 統計的應用 6
1.4 統計學的重要概念 8
1.4.1 總體和樣本 8
1.4.2 標志與指標 9
1.5 統計軟件介紹 12
1.5.1 統計軟件簡介 13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
1.2 統計的涵義 2
1.2.1 統計的涵義 2
1.2.2 統計方法 3
1.3 統計的應用 4
1.3.1 統計的產生與發展 4
1.3.2 統計的應用 6
1.4 統計學的重要概念 8
1.4.1 總體和樣本 8
1.4.2 標志與指標 9
1.5 統計軟件介紹 12
1.5.1 統計軟件簡介 13
1.5.2 Excel簡介 14
本章小結 16
習題 16

第2章 統計調查與數據整理
2.1 問題的提出 18
2.2 數據的計量與類型 19
2.2.1 數據的計量 19
2.2.2 數據的類型 20
2.3 統計調查的形式與方法 21
2.3.1 數據調查的組織形式 21
2.3.2 搜集數據的具體技術 24
2.3.3 次級數據的搜集 26
2.4 調查方案設計 27
2.4.1 調查方案的主要內容 27
2.4.2 統計調查問卷設計 28
2.5 統計數據的預處理 30
2.5.1 數據的審核與篩選 31
2.5.2 數據的排序 31
2.6 統計分組與變量數列 32
2.6.1 統計分組的概念 32
2.6.2 頻數分布 33
2.6.3 變量數列的編制 33
2.7 統計表 36
2.7.1 統計表的作用 36
2.7.2 統計表的構成 37
2.7.3 統計表的種類 37
2.7.4 統計表的設計要求 42
2.8 統計圖 42
2.8.1 條形圖 42
2.8.2 直方圖 43
2.8.3 圓形圖 44
2.8.4 折線圖 44
2.8.5 未分組數據——莖葉圖 45
2.8.6 時間序列數據——線圖 46
2.9 Excel應用 46
2.9.1 利用Excel圖表向導制作條形圖 46
2.9.2 利用Excel工具制作直方圖 47
本章小結 49
習題 50

第3章 統計數據描述
3.1 問題的提出 53
3.2 總量指標 53
3.2.1 總量指標的概念 53
3.2.2 總量指標的種類 53
3.2.3 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54
3.3 相對指標 55
3.3.1 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55
3.3.2 相對指標的種類及其計算方法 56
3.3.3 正確運用相對指標的原則 60
3.4 平均指標 61
3.4.1 算術平均數 61
3.4.2 調和平均數 64
3.4.3 幾何平均數 65
3.4.4 眾數 66
3.4.5 中位數 67
3.4.6 眾數、中位數和算術平均數的關系 69
3.5 標志變異指標 70
3.5.1 變異指標的概念 70
3.5.2 全距 70
3.5.3 平均差 71
3.5.4 標準差與方差 72
3.5.5 變異系數 74
3.6 分布的偏態和峰度 75
3.6.1 偏態 75
3.6.2 峰度 75
3.7 Excel的描述統計功能 76
本章小結 78
習題 78

第4章 抽樣與抽樣分布
4.1 問題的提出 80
4.2 抽樣與抽樣方法 81
4.2.1 抽樣與統計量 81
4.2.2 抽樣方法 82
4.2.3 抽樣一般程序 84
4.3 抽樣分布 84
4.3.1 抽樣分布的概念 84
4.3.2 四大重要分布 86
4.4 中心極限定理及其應用 90
4.5 單樣本統計量的抽樣分布 92
4.5.1 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 92
4.5.2 樣本比例的抽樣分布 93
4.5.3 樣本方差的抽樣分布 94
4.6 雙樣本統計量的抽樣分布 96
4.6.1 兩樣本均值之差的抽樣分布 97
4.6.2 兩樣本比例之差的抽樣分布 97
4.6.3 兩樣本方差之比的抽樣分布 98
本章小結 99
習題 99

第5章 參數估計
5.1 問題的提出 101
5.2 參數估計概述 102
5.2.1 參數估計的概念 102
5.2.2 參數估計的分類 102
5.2.3 評價估計量的標準 103
5.3 一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05
5.3.1 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 105
5.3.2 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 110
5.3.3 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 111
5.4 兩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113
5.4.1 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區間估計 113
5.4.2 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區間估計 115
5.4.3 兩個總體方差比的區間估計 116
5.5 樣本容量的確定 117
5.5.1 估計總體均值時樣本容量的確定 118
5.5.2 估計總體比例時樣本容量的確定 119
本章小結 120
習題 120

第6章 假設檢驗
6.1 問題的提出 123
6.2 假設檢驗的基本概念 123
6.2.1 統計學上的假設 123
6.2.2 棄真與存偽錯誤 126
6.2.3 顯著性水平的設定 127
6.2.4 檢驗統計量的構建 127
6.2.5 接受域與拒絕域 128
6.2.6 P值的含義與應用 129
6.2.7 假設檢驗的步驟 129
6.3 單參數檢驗 130
6.3.1 單個總體均值檢驗 130
6.3.2 總體比例檢驗 137
6.3.3 總體方差檢驗 139
6.4 雙參數檢驗 141
6.4.1 兩個總體均值是否相等的檢驗 141
6.4.2 兩個總體比例是否相等的檢驗 145
6.4.3 兩個總體方差是否相等的檢驗 146
本章小結 148
習題 148

第7章 方差分析
7.1 問題的提出 151
7.2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152
7.2.1 方差分析的基本術語 152
7.2.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52
7.2.3 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定 153
7.3 單因素方差分析 154
7.3.1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驟 154
7.3.2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應用 157
7.4 雙因素方差分析 158
7.4.1 雙因素方差分析概述 158
7.4.2 無交互作用的雙因素方差分析 158
7.4.3 有交互作用的雙因素方差分析 163
本章小結 165
習題 166

第8章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8.1 問題的提出 169
8.2 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基本概念 169
8.2.1 變量之間的關系 169
8.2.2 相關關系的種類 171
8.2.3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172
8.3 相關關系的描述與度量 173
8.3.1 相關表 173
8.3.2 相關圖 173
8.3.3 相關系數 176
8.4 回歸分析 179
8.4.1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180
8.4.2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估計 181
8.4.3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檢驗 185
8.4.4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預測 189
8.4.5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與非線性回歸簡介 192
本章小結 195
習題 195

第9章 時間序列分析
9.1 問題的提出 199
9.2 時間序列分析概述 200
9.2.1 時間序列的含義 200
9.2.2 時間序列的種類 201
9.2.3 編制時間序列的原則 203
9.2.4 時間序列的分析方法 203
9.3 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 203
9.3.1 發展水平與平均發展水平 203
9.3.2 增長量與平均增長量 206
9.4 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 207
9.4.1 發展速度 207
9.4.2 增長速度 207
9.4.3 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 208
9.5 時間序列的構成要素 208
9.5.1 時間序列的構成要素 208
9.5.2 時間序列的構成要素模型描述 210
9.6 時間序列的要素分解 210
9.6.1 長期趨勢項的測定 211
9.6.2 季節變動項的測定 217
9.6.3 循環變動項的測定 219
9.6.4 不規則變動項的測定 223
本章小結 223
習題 224

第10章 指數分析
10.1 問題的提出 227
10.2 指數的基本概念 227
10.2.1 指數概念 227
10.2.2 統計指數的作用 228
10.2.3 統計指數的分類 228
10.3 總指數的編制方法 229
10.3.1 簡單指數法 230
10.3.2 加權指數法 231
10.4 幾種常用的統計指數 240
10.4.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241
10.4.2 證券價格指數 242
10.4.3 進出口貿易指數 242
10.4.4 企業景氣指數 243
10.5 指數體系和因素分析 243
10.5.1 指數體系 243
10.5.2 因素分析 244
本章小結 250
習題 251

參考文獻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2.按其反映總體的時間狀況不同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時期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段時間上發展變化結果的總量。例如某一企業2012年全年銷售收入100億元,是指在2012年這一年的時間內,該企業每天所銷售產品收入的總和。時期指標具有以下特點:
①具有可加性。時間上連續的時期指標相加后能夠得到更長時期的總量指標。如全年各月的銷售額相加等于全年銷售額。
②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所屬時期的長短直接相關。一般來講,時期越長,指標數值就越大。如全年銷售額肯定比該年中任何一個月的銷售額要多。
③必須連續登記而得。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取決于整個時期內所有時間上的發展狀況,只有連續登記得到的時期指標才會準確。
時點指標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發展到某一時刻或某一時點上的狀況的總量。如某企業2012年末固定資產1000萬元,職工1000人,這僅能說明該企業2012年12月31日這一天的數量情況。時點指標具有如下特點:
①不具有可加性。不同時點上的兩個時點指標數值相加不具有實際意義。如兩個月末的人數相加沒有任何意義。
②數值大小與時點間的間隔長短無直接關系。如年末的職工人數不一定比某一月末的職工人數多。時點指標僅僅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瞬間上的數量。
③指標數值是間斷計數的。時點指標沒有必要進行連續登記,有的也是不可能連續進行登記的,如一國的總人口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