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學習革命的最前線:在學習共同體中找回孩子的幸福
滿額折

學習革命的最前線:在學習共同體中找回孩子的幸福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學習的革命》作者佐藤學最新力作!
帶你見證全世界「學習共同體」的真實足跡

這是一場一旦開始就沒有結束的革命。
學校的改革是如此的困難而複雜,
然而,只要有一所學校成功,
同一地區、甚至整個國家的學校就會跟著改變。
佐藤學走遍全世界二十九個國家,造訪近三千所學校,
親筆記錄下發生在每個教室的寧靜革命。
這些故事不僅說明了學習的力量,
也讓我們看到世界未來的希望。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下,每所學校可能遇到的難題也截然不同,有些學校背負著傳統的沉重包袱,難以伸展,有些學校因移民人數眾多,導致文化融合困難,也有些地區因深陷經濟困境,間接造成孩子的學習障礙。儘管外在環境是如此的滿布荊棘,「學習共同體」這盞燈火還是給了大家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個追尋的方向。

從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印尼,到美國、法國、德國、芬蘭、義大利,這本書記錄了「學習共同體」的真實足跡。隨著佐藤學的腳步,我們將深刻感受到,這波從教室出發的革命浪潮不僅改變了孩子、教師,同時改變了學校,改變了這個世界。

學校的改革並非靠處方籤就得以完成,也不是模仿某種方式就能夠實現,它是一種願景及哲學,必須長期、踏實的累積每日的教育實踐才有可能達成。
———————佐藤學

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樣的學校才是理想的優良學校?」這時,我總是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從未思考過「理想的優良學校」這類問題。到現在為止,我已拜訪超過兩千五百所學校,並協助她們進行改革,所追求的一直都是最適合各個學校的辦學方式,從未以追求「理想的優良學校」為目標。
優良的學校有許多不同的樣式,每一所學校都是優良的學校。最適合學校的辦學方式及學校該追求的願景無他,就是如何使校內每位學生、教師及家長都感到無比幸福。
———————佐藤學

作者簡介

佐藤學 (佐藤学)

1951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縣。教育學博士,東京大學榮譽教授,美國教育學會名譽會員,現任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日本學術會議第一部(人文社會科學)部長、日本教育學會會長、全美教育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會員。亦曾擔任墨西哥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和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課程論評︰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師的難題︰走向反思性實踐》、《教育改革的設計》、《變革課堂,學校改變︰從綜合學習到學校課程的創造》、《教師的挑戰》、《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的構想與實踐》等。

譯者簡介 
黃郁倫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東京大學教育學碩士。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在學。東京中華學校兼任英語教師、日本公立小學英語活動講師。譯有:《學習的革命》、《學習共同體的構想與實踐》。

名人/編輯推薦

熱情推薦
丁亞雯 (前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
李偉文 (教養作家)
林騰蛟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

推薦序 1 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於千萬風景中,看見美!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
一棵樹搖晃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

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教授把教室中的學習樣貌、班級氛圍與師生互動稱為「風景」,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說法。而《學習革命的最前線》這本書,就是他在累積數千所學校觀察的經驗,以及數十個國家教育政策的研究之後,為我們展示的種種美麗風光。
然而,比起看遍風光更重要的,是擁有去體驗、去創造的內在美感。欠缺美感的心靈,縱使看過千萬風景,仍會在新鮮消逝之後,汲汲找尋下一個人人稱道的名勝。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對生命的成長沒有熱情,對學習的本質沒有好奇,那麼再精采的理念做法,終將如煙火一場,還來不及讚嘆,便已消逝無蹤。
閱讀《學習革命的最前線》,最深的感動就在於佐藤學教授親筆寫下的一篇篇現場紀實中,看到教育最動人的元素—柔軟、開放、探索、合作;而佐藤學教授的身影,更是一幅美麗的風景。

今年夏末,我到某二級離島的一所學校為教師和家長提供講座服務。校長在閒聊中提及剛參加過「學習共同體」的研習,他心有戚戚的說:「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習共同體』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人的經營。」他又說:「順利完成學校行政庶務一點都不困難,但我在意的是,怎麼讓兼任行政職成為老師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額外的工作負擔。」在這位熱情十足的校長帶領下,我確實看到該校教師群積極投入、通力合作,希望在資源欠缺的偏鄉,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這樣的同僚團體,體現的就是共同學習的精神;這樣的校長,無論參加什麼研習,都能從中汲取教育的美感元素,成就一片動人的風景。

這也讓我想起,多年以前,有一次去某個國小拜會時,恰巧碰上全校師生在操場練習全新的健康操。只見有些班級的導師人雖在場卻心有旁騖,孩子們也懶懶散散的隨意擺動、敷衍了事;也有導師嚴肅的緊盯著學生,不時提醒他們認真做操,孩子們不敢造次,但劃一的動作中找不到內在的熱情;另外還有一些班級,雖然動作不純熟,但孩子們認真投入、興味盎然的神態,充滿學習的美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班級的導師,多半自己做操做得很起勁;他們和孩子一起樂在其中,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而這也是「共同學習」的另一種樣貌。

德國存在主義大師雅斯培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於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學習共同體」就是一股推動改革、喚醒靈魂的力量。閱讀《學習革命的最前線》,你的靈魂將被喚醒,並且將於千萬課堂風景中,看見教育之美!

推薦序2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 林騰蛟
教育的寧靜革命正悄悄蔓延

拜讀佐藤學教授的《學習革命的最前線》一書後,對一位教育學者能在三十二年來持續拜訪日本國內近兩千五百所及世界各地(二十三國)三百多所學校,感到由衷的敬佩,正如佐藤學教授所言:「學校是『教育現場』,無論如何,教育改革的政策、理論或評論,都只能在學校這個『教育現場』中具體實現,也只能在學校中觀察其成果及意義。」
近年,在臺灣的教育現場,老師的教學仍普遍將重點放在進度上,評量方式以強調記憶背誦為主,也就是佐藤教授所言違反世界潮流的「化石般」、「早該進博物館」的古老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從學習中逃走」。
自《學習的革命》一書出版後,臺灣教育界也展開了教育改革的探索及實踐,許多教師、學校或縣市教育局自發性的進行了一場「學教翻轉」寧靜革命,透過學習共同體的各項理論基礎及操作方法,在過去已實施的教學觀摩、專業社群、協同學習及國教輔導團等基礎下,逐步建構課堂教學的文化及風景,以順應世界潮流。
當然,改革並非一蹴可幾,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臺灣各地的教師、校長及行政人員,甚至學生、家長們都遭遇了許多的困難,也提出許多問題,然而,如同佐藤教授所言:「相信『學校改革能夠成功的人』,所實踐的改革不可能成功,唯有意識到當中的『不可能』,才有可能將學校改革導向成功之路。」改革的第一步,即是要了解改革是極其困難的,至於要如何針對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提出概念釐清,或是針對困難提出實例說明,大家或許可將本書內容視為由佐藤教授引導,針對學習共同體的「伸展跳躍」學習!

本書詳實描繪佐藤學教授訪問日本、中國及世界各地學校的課堂風景,再次釐清學習共同體的許多理論依據及實踐方法,例如各校應追求使所有學生、教師及家長都感到無比幸福的願景,並從學校內部出發,透過課堂空間的改變、共同備課及觀課、協同學習、伸展跳躍的學習及課堂案例研究等,持續踏實的完成學校的公共使命——不放棄任何學生,並追求卓越。
此外,書中亦釐清了許多教育現場的盲點,如「問題行為的矛盾」,即熱血的教師常將焦點放在教室中的問題學生,而忽略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權利。針對這點,佐藤教授主張:「學校必須是符合民主主義的場所。問題學生固然是學校主角,但教室中其他乖巧的學生也一樣是主角。」學校應在課堂中滿足所有學生學習的需求,使其自然而然投入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這應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看到的課堂風景。

佐藤教授亦提出「真正的學習(authentic learning)」,乃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聆聽對話」「串聯思考」及「返回知識原理」等流程時,應符合課程本質。課堂教學及學習若無法符合教科本質,便無法落實高品質的學習。
我十分佩服佐藤教授可以持續關注全世界各個不同地域環境與文化背景的學校,並將幾十年的觀察與心得加以匯集出版。身處教育現場的教師若能細細閱讀、慢慢品味,必能從中獲得體悟,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找到實踐的方法,而教育行政人員也能從本書中汲取世界各地實踐「學習共同體」課程改革的經驗,將其導入教育決策過程,進而興起一股「由下而上」亦「由上而下」的教育改革風潮,轉化教學現場的教學型態,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讓我們一起隨著佐藤教授的引導,讓這場教育的寧靜革命悄悄蔓延吧!

推薦序3 教養作家 李偉文
尋找改變台灣教育的力量

最近一、兩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的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的老師,主動積極的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台灣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反而好像離目標愈來愈遙遠。我想或許因為我們的教改只針對考試與入學制度,卻忽略了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第一現場:孩子展開學習的教室現況。世界或社會環境已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截然不同的今日,在我們的教室現場,老師跟學生互動的情況還是跟五十年前、五百年前一模一樣,甚至比二千年前至聖先師孔子與學生活潑互動的情況還來得僵化,難怪沒有辦法達成教育的目標,讓學生擁有迎向未來的基本能力。

這些年我也有和佐藤教授一樣的心情,認為一定要改變教室的師生互動,進行寧靜的教育革命。說寧靜是不必投入龐大的金錢硬體設施,也不必急於翻修教育制度或訂定新的法律,這場革命只要老師願意改變教學方法就可以達成目標。
隨著時代變遷與科技的進步,學校的教學策略也必須改變。因為自從人類社會中,開始有類似學校這樣的集中學習需求至今二千多年,一直到不久以前,學校都是我們獲得有系統知識的唯一來源,尤其在沒有網路、媒體,甚至書本也很昂貴的時代,到學校聽老師循序漸進的傳授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最有效率的方式。
可是到了今天,孩子不是腦袋空空、一張白紙似的到學校,他們進教室之前,腦袋已塞滿了來自電視、網路、社群網站、手機等行動裝置的無數訊息,在這些無以計數的凌亂資料裏,老師們再塞入只占他們腦袋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資料,相信對他們幾乎毫無影響。何況現今社會又有太多吸引學生的網路遊戲,或商業消費廠商企圖誘惑孩子的各種訊息與影片,占據了學生的專注力與時間,幾十年前或許有效的教學方式,到了今天恐怕很難發揮作用。

最近幾年,國外有些學校已改變教學方法,因為學生習慣透過各種裝置觀看影片,錄影也幾乎沒有成本,所以有些老師會事先將知識性的上課內容錄下來,要學生上課前先看,到了課堂上反而是當場寫作業,老師當場批改與討論,整體學習的時間其實是一樣的,只是順序顛倒(以前是到教室聽老師講課,回家寫作業,如今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透過行動裝置聽老師講課,到了教室寫作業),學習反而更有效果,學生也可以透過討論深入瞭解課程內容,並在與同學的更多互動中激起學習的興趣。

老師在課堂上單方面授課有個最大缺點就是無法處理,也無法協助眾多學生理解與學習程度的差異,佐藤教授的「學習共同體」模式已驗證了同儕互動的各種好處,若是老師能再多花一點點時間,願意善加利用學生原本「耽溺」在行動裝置的習慣,將輔助課程基本知識與架構的傳授先錄製下來(以影音透過行動裝置可以讓程度不夠的學生有機會反覆學習,並將學習視為影音娛樂的一部份而更樂於學習),那麼就真的是如虎添翼,不只將重新點燃孩子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教室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氛圍也會更好。
真心期待佐藤教授引發的這場教室裏的寧靜革命能夠在台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中文版序
跨越國界,攜手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關於學校的一切,孩子與教師最清楚。也因此,在學校改革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多向孩子與教師學習。秉持這個信念,三十多年來,我每週造訪兩到三所學校,與孩子及教師協力合作,挑戰從學校內部出發的改革,從每一間學校面對的獨特課題及條件中,找出符合其性格的改革道路。所謂優秀的學校,只是數字的差異,每一所學校都是優秀的學校。此外,在改革的道路上,並不存在「唯一的有效系統(one best system)」,所以,以同一個方式由上而下進行改革並非有效的做法,從古至今,也未有任何改革因此做法獲得成功。學校的改革只能從內部出發。正因為如此,我在日本拜訪了約兩千五百所學校,在海外二十九個國家,造訪了約五百所學校,從不間斷。

對我而言,每一次訪問學校與教室,都是充滿期待卻也膽戰心驚的經驗。不論訪問幾所學校,參觀幾間教室的課堂,我都未曾感到滿足、亦未曾覺得失望。反之,面對這許許多多的難題,我不停挑戰有如解決多元高次方程式般的困難思維,並從持續面對難題、與其搏鬥的教師及孩子中,得到無數感動。若能將我觀察的教育實踐化成文字,必定能為正在挑戰學校改革及課堂改革的教師們提供些許線索。

《學習革命的最前線》一書,是我在二○○九年至二○一一年間訪問學校的紀錄。希望透過本書,傳達日本「學習共同體」學校改革的現況。截至目前,我所提倡之「學習共同體」的實踐學校已擴大至小學約一千五百所、中學約兩千所、高中約三千所,各校皆緩慢並踏實的串聯草根運動的網絡。此外,日本全國的實踐模範前導學校約有三百所,在一年中舉辦總數超過一千次的公開研究會。改革的網絡從十六年前開展,並以強大的氣勢逐年擴張。我確信,「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為未來的學校準備了具主導性的路徑。約莫十年前,改革更普及至世界各國,近年在東亞各國的實行尤其顯著。因此,我也在本書第二部介紹了全世界每一所學校改革的動向及其歷史背景。

從去年開始,「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在台灣便呈現出可謂「爆炸性」的開展。對於台灣的教師及教育行政相關人士如此真摯、誠實、知性及熱情的挑戰學校改革及課堂改革,我深感佩服。事實上,目前正透過「學習共同體」開啟台灣教育未來的台灣教師、教育學者,及教育行政相關人士,在短短一年內便完全領會我花了三十年所得到的知識及見解,踏出了無比出色的步伐。我希望以本書為媒介,越過國界的藩籬,與台灣的教師、教育研究者,及教育行政者串連「教育的精神」(educational mind),相互交流學習。在此衷心感謝翻譯我的上兩本著作《學習的革命》及《學習共同體的構想與實踐》(親子天下出版),促成其出版,並接續翻譯本書的譯者黃郁倫小姐。
但願本書可以喚起更多台灣教師對學校改革的希望,並與日本教師達成最深的交流與聯繫。

目次

推薦序 於千萬風景中,看見美! 新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推薦序 教育的寧靜革命正悄悄蔓延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 林騰蛟
推薦序 尋找改變台灣教育的力量 教養作家 李偉文
中文版序 跨越國界,攜手往教育改革的道路邁進
 
第一部 追求從內部出發的改革
造訪學校,與教師協力合作
打造教師與學生互相學習、成長的學校
學校改革只能從內部出發
資深教師課堂改革的吸引力
發展中的高中課堂改革
學校,就是一本地方風土誌
改革途中的風景
高中改革的網絡-—學習權利的實現與品質的保障
全球化的學校
記憶中學校的現在與未來
改革的出發與開展-—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第二部 改變中的世界教室
改變中的世界教室——寧靜的革命
重塑美國的學校改革
追求改革的典範——美國的「學習共同體」
北義大利的幼兒學校——瑞吉歐.艾密利亞市的挑戰
北義大利的幼兒學校——培育藝術表現的創造力
教室中的寧靜革命——中國
造訪哈爾濱市的「學習共同體」
疾馳的上海課堂改革
邁向學校文化的變革——韓國的「學習共同體」挑戰
韓國的「學習共同體」——改革的源流
亞洲各國的改革浪潮
課堂研究國際化的盛況

第三部 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學習權利的課堂改革
改變中的教室——世界中的日本
沉默的學生與被迫沉默的學校及教師
追求學習及課堂的卓越性
追求學習品質的學校
紀南地方學校改革的潮流
培育年輕教師相互學習成長的學校
地域深處的高中——透過課堂改革肩負起地區的未來
持續改革
造訪東北地區的學校——復原與復興的道路
以市為單位的學校改革展望
參觀他校的重要性
造訪學生、教師與家長皆為主人翁的學校
學習共同體的現在——邁入第十五年的濱之鄉小學

後記

書摘/試閱

沉默的學生與被迫沉默的學校及教師
一、現實的瓦解
數年前,新聞報導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日本孩子的貧窮率已達百分之十五.七。根據OECD在二○○五年所實施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相對貧窮率已經足以和美國匹敵,成為三十個OECD加盟國中的第五名。像日本這樣高度全球化的先進國家,內部竟出現了「第三世界」,特別是都市的貧窮率更是嚴重。在大阪府,被認定為需要保護及即將需要保護的兒童比率超過所有人數的百分之三十,東京都接近相同的數字,足以和貧窮問題極為嚴重的紐約並列。日本貧窮狀況的特徵之一在於旁人無法察知(invisible)。在歐美國家中,只要訪問學校並觀摩其教室,便可一眼看出哪個孩子貧窮、哪個孩子富裕,然而,在日本卻不是那麼容易辨識。即使數字已顯現日本孩子的貧窮狀況,但這些孩子仍隱藏於人群之中。

在過去,日本是貧富差距極低的國家之一,但如今,卻成了世界上少數的高貧窮率國家。而且,除了階級差異及性別差異,世代差異及地區差距也很大,離婚率也和貧窮率一樣急速攀升。從前的日本與義大利並列為全世界離婚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如今卻與法國及德國齊名,成為高離婚率國家之一。此外,現今的離婚皆發生於育有學齡兒童的夫婦之間。因離婚而成為母子單親家庭時,母親的平均收入大約僅是同年齡女性的三分之一。
子的責任?如何保障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權利?如此嚴肅的疑問在在衝擊著學校與教師。

在執筆本書的當下,我曾希望實際描述在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急劇變化中,面對孩子所遭遇的危機,學校與教師做出了什麼樣的應對。但這種想法並無法實現,因為每一件具體事實皆觸及學生的隱私、家長的隱私、教師的隱私,及學校的隱私,不可能將其詳實記述並加以公開。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對個人情報的保護真的過分嚴謹。即便文章中再怎麼小心,都無法脫離描寫特定學生、家長及教師的記述方式。然而,處理孩子所面臨的危機是目前每間學校的核心課題。因此在本章中,在不寫出學校名稱及區域的前提下,我將描繪我所看到的事實片段,以敘述孩子所面臨的危機及學校的對應方式。本章將是匿名的「學校見聞錄」。

二、孩子不幸的遭遇與學校所發生的事
這是我參觀某中學的美術課程「自畫像」時所發生的事。在上課時間即將結束時,教室一角的兩位學生一直沒有開始作畫,只是不斷的和對方聊天。突然,其中一人將調色盤重重摔在桌上跑出教室,另一人也追了出去。擔心之餘,我試圖追上兩位學生,卻在教室出口附近聽到學生小聲的告訴我:「不用擔心。」奔出教室的兩人直驅廁所,後來,便聽到兩人低沉的哭泣。幾分鐘後,兩人離開廁所回到教室,拿起畫筆開始描繪自畫像。當天,兩位學生在放學後留下完成自畫像。
兩位學生中的一人,從小學便受到母親的虐待,背上滿是刀傷。他力大無比,加上兇猛的外表,讓許多學生感到害怕,但他的身體及內心卻背負著無數的傷痕。對他而言,「自畫像」是一個無比殘酷的課題。與他一同跑出教室的另一位男生,亦背負著無數的傷痕。雙親在他小時便已離婚,將他託給祖母扶養。祖母過世後,他被親戚如皮球般踢來踢去,曾四次更換養父母。

這所學校,像他們一樣遭遇不幸的學生,平均每間教室都有五位之多。全校學生中,需要保護與即將需要保護的學生比率接近近七成。該校從前是問題學校,曾經有段時間,校舍的窗戶皆只剩下鐵框,玻璃全被學生打碎。據聞,因玻璃窗太常被打破,學校曾考慮將玻璃窗改為壓克力板。這樣的學校在開始推動學習及關照共同體後,透過實踐協同學習,如今所有的學生都變得積極參與學習。
這兩位學生也在同學們的溫暖支持下,每天持續學習,也在對他們的境遇感同身受,持續保障其學習權利的教師身旁,找到明日的希望。
面對如此遭遇不幸的孩子,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論什麼樣的孩子,只要持續學習就絕對不會崩潰。只要持續學習,不論家庭出現什麼問題、朋友間出現什麼問題,孩子都絕對不會崩潰。相反的,對學習感到絕望的孩子、從學習逃走的孩子,只要遇到一件很小的事,馬上就會被擊敗。透過上述事實我領悟到兩件事:學習是孩子人權的核心,同時,學習也是孩子希望的泉源。

這是訪問某地方的小學時所發生的事。一名從大都市轉學至當地的四年級女生一邊喊著「校長!」,一邊跑到我們跟前。因為雙親離婚,媽媽帶著她返回故鄉。據聞,從四月轉到這間學校以來,她將近半年沒有開口說話,最近才好不容易開始和導師及校長展開對話。我看著她與校長說話的姿態,禁不住淚流滿面。四年級的她竟失去了所有的牙齒!這是長期的不安、擔憂及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這是另一間小學所發生的事實。來自單親家庭的六年級女生在週日因受傷而腳部骨折。母親因貧窮無法加入國民健康保險,於是讓她在未受治療的狀況下,拖著骨折的腿上學。學校的保健室因規定不能進行醫療行為,除了將傷口貼上藥布外,無法做任何進一步的治療。
她的導師努力奔走,前往教育局陳情,同時勸家長及早讓孩子接受治療,卻都得到「無能為力」的答案。最後,她的腳因長期未受治療而彎曲定型,導師也因無法承受地區的貧窮及學校的種種問題,在心力交瘁之下選擇離職。這樣的例子,在現代學校中並非特例。

以下是訪問另一間小學時所發生的事。一位看似乖巧的四年級女生每週向學校請假三天。雙親在半年前離婚,她跟著父親,年幼的弟妹則與母親同住。她的母親丟著所有的家事不管,成天玩樂。在這樣的狀況下,她除了要為父親料理三餐、洗衣服,每天還要前往母親家為弟妹做飯,負擔所有的家事。這樣的例子明白顯示,不幸的孩子身邊往往有比孩子更不成熟的父母。對於這樣的現實,學校根本無能為力。

自從該校開始推動「學習共同體」,校內的問題行為幾乎消失殆盡。有一天,卻接到一位父親憤怒的電話:「我的兒子每個月都從我的皮夾拿走數萬元,追問後得知,錢被班上的四個女生拿走了。」那位男生是個強壯的學生,不可能被女生勒索,班上也沒有四名可能產生這種問題行為的女生。仔細調查之下發現,他所指的四名女生皆來自貧窮家庭,母親沒有擔負起整理家務及撫養的責任,導致她們必須負擔自己和弟妹的伙食費。知道這件事的男學生出於憐憫,因而偷了父親的錢來幫助她們。真是令人欲哭無淚的事實!不管女孩們有何苦衷,被兒子盜取金錢的父親感到十分惱怒,導致事情無法有個了結。

因家庭崩壞、親人虐待,或是貧窮所導致的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劇,每天都在各個學校上演。我所看過最悲慘的是學生自殺未遂的事件,事件發生後,學校因固守沉默,而被媒體及家長抨擊「有所隱瞞」。實際上,學校並非「隱瞞」,而是「被迫沉默」。這位學生雖然承受了遭受霸凌的痛苦,但霸凌並不是她自殺的主要原因。這位學生數年每隔幾年就換一位母親,且遭受來自父母雙方的性虐待。在自殺未遂的幾天前,學生寫了一封信給老師,敘述了遭受性虐待的事實,並傳達「我想自殺」的訊息。因為性虐待的事實太具衝擊性,學校選擇保密並先對學生展開諮商,之後那位學生就自殺了。在這樣的狀況下,校長及教師考慮到自殺未遂的學生心中的痛苦,面對激烈攻擊學校的雙親及抨擊學校「隱匿實情」的媒體,只能固守沉默。這個例子清楚說明了學校與教師所面對的孩子的不幸遭遇,大多是「無法對外公開的現實」,在這樣的狀況下,學校外部的人士,特別是媒體的相關人員,應該更加細膩與敏感。

訪問學校時,只要一聽到這類案例,我都不禁憂心:今天許多孩子的不幸遭遇皆被掩蓋於權力的面紗之下,待事件爆發,學校及教師卻要承擔所有的責任。教育是從完全接受孩子的現實開始出發,只要有可以完全接受孩子所有狀況的學校及教師,遭遇不幸的孩子就有希望,日本教育的未來就有希望。

全球化的學校
一、學校的變化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日本的學校也開始出現變化。二○一○年七月,我參加了大阪府茨木市立郡山小學舉行的課堂研究會,那是一個了解學校急速全球化的絕佳機會。最近十年,我持續協助了茨木市豐川中學、其校區內的豐川小學和郡山小學三校共同的課堂改革及「學習共同體」的實踐。這三所學校大部分的學生都面臨各種不同的困難,豐川中學的平均學力多年來更是大阪府最低。三校共同的課堂改革在這幾年間有了豐碩的成果,在二○○九年度的全國學力測驗中,豐川中學的成績一躍而上,超越了大阪府的平均學力,達到全國的平均水準。這是以協同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改革所擊出的一記快拳!然而,在學校快速改革的背後,學生面對的社會、文化及經濟環境年年惡化。當天,在三校共同的課堂研究會中,教師們討論的焦點便是因為地區及家庭的變化,而面對更複雜難題的學生和家長,要如何實現相互學習與相互支持的協同合作。

學校環境顯著變化的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全球化。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郡山小學。郡山小學的學生人數為一百七十八名,其中二十六名為外籍移民。近幾年來,該校外籍移民的人數幾乎以每年增加兩倍的速度快速成長,其國籍包含中國、埃及、馬來西亞、印尼等,特別是來自伊斯蘭國家的學生更是急速增加。該校的外籍學生人數占百分之十五,幾乎可與移民激增的歐洲各國學校匹敵。
因為伊斯蘭的學生急速增加,一如歐洲各國的學校,郡山小學也被迫實施各種對應政策。首先,是營養午餐的問題。伊斯蘭教禁止食用豬肉及發酵食品(酒類等),此外,宰殺時未頌讀可蘭經祈禱的牛肉跟雞肉,也無法食用,甚至任何以肉類製成的食品,或使用味醂(發酵品)調味的料理都無法食用。學校必須每天調查營養午餐的成分內容,以便事前連絡家長是否必須準備便當。

此外,學校也必須針對伊斯蘭學生每天的禮拜想出對應政策。在法國,穆斯林學生佩戴頭巾的行為違反公教育中﹁去宗教化﹂的基本原理,問題日趨嚴重。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日本,教育基本法中禁止特定的宗教教育,嚴格來說,學校中並不允許進行特定宗教禮拜。但郡山小學則默許伊斯蘭教學生在午休時間,到日文教室進行禮拜。
面對多元文化,學校的應對不僅止於營養午餐及禮拜。伊斯蘭教的女生不能穿泳裝進入游泳池,此外,大多數外籍家長的日文程度只有孩童的程度,在溝通上極為困難。郡山小學雖然無法處理每一種語言,但也努力提供日文版及中文版的家長通知單。

二、相互支持的學生
面對全球化,學校雖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對應政策,但最重要的課題,仍是在日常教室的學習中對外籍學生提供支援。當天的研究會提出三年一班的課堂紀錄影片(友國愛子老師指導、數學「水的容量」)供教師們作為案例研究。這個紀錄為多文化共生課堂設計提供了珍貴的實踐經驗。
這間教室中有來自埃及的學生Arya及Nolan、來自孟加拉共和國的Mimmo,以及來自印尼的Ibrahim,共計四名外籍學生。此外,該班級還有兩名從特別支援班級併入的學生,以及兩名下年度即將進入特別支援班級的學生。全班二十七人中就有八人需要特別的援助。

負責授課的友國老師雖然是僅有三年教學經驗的年輕老師,卻絲毫未讓人感受到這間教室的複雜背景,成功的在課堂中組織出精湛熟練的協同學習,創造出學生們細心的相互支援、相互學習的課堂,真是精彩的課堂設計!郡山小學以「串連學生與知識(教材)」、「串連同伴」,以及「串連自我(教師、學生)」三大目標為支柱展開課堂改革,並且長期在課堂研議會中根據教室學生的學習實況,討論﹁哪一部分學習可以成立、哪一部分學習出現瓶頸﹂。就是如此持續不斷的校內研習,在三年間促進了友國老師的成長,並在研究會當天的課堂實踐紀錄中結成果實。
「水的容量」的課堂設計由三個活動構成。首先,讓學生在小組中用兩種不同形狀的寶特瓶裝果汁,討論用甚麼方法可以得知哪一瓶的果汁比較多。其次,老師發下兩個不同大小的杯子,讓學生測量並比較兩個瓶子內果汁的多寡。最後,老師說明為了表示兩個瓶子內的果汁量「有多大差異」,導入普遍使用的度量單位「分升」。

友國老師課堂的精彩之處,在於其思慮周詳的課堂設計、簡單明瞭的言語,以及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細膩回應。根據友國老師表示,這堂課最讓她煩惱的部分是如何設計最後的「伸展跳躍的課題」。如果直接比較兩個瓶子內果汁的量,要如何引導學生思考並導入度量單位?為了實現學生「伸展跳躍學習」,友國老師巧妙的在測量容量多寡的活動中,給各組兩個不同大小的杯子,在各組測量後得到不同棒狀圖的情況下,詢問學生「比較多的那瓶果汁多了多少」,進而導入容量單位(分升)。「如同測量長度的時候使用公分(cm),測量液體量時也有世界通用的分升(dl)這個單位」,友國老師的說明十分確切,「世界通用」詞確實切合這間教室的背景及需求。

三、多文化共生的協同學習
友國老師緊湊且思慮周密的話語,對於日語能力不足的外籍學生十分有幫助。幾乎不懂日文的Arya及前一週才轉進學校的Ibrahim,都一句不漏的凝神傾聽友國老師說的話。不懂的時候,鄰座的同學便很自然的小聲複述一次。這間教室有四名外籍學生及四名需要特殊支援的學生,雖然情緒不安定或不善溝通的孩子占多數,然而這樣複雜的背景反而成為穩固的基盤,造就出安定的學習環境及細膩的人際關係。
課堂中四人小組的協同學習,在細膩的關照下,實現了相互支援和高程度的協同學習。在相互支援及相互學習之下,操作活動得以有效進行。在課堂前半對學習課題的理解或用日語溝通感到困難的外籍學生,在課堂中段到後半的操作活動中,也積極參與學習,並在操作過程中得到同組學生的照顧。

話雖如此,其實不管在哪一間教室,學生間都能夠積極的互相關照。為何孩子們能夠對其他學生如此細膩照顧?這並非刻意的「多管閒事」,而是一種若無其事且沉穩踏實的行為。在這間教室中有比一般情況更多的障礙學生,比如有著強烈自我主張,老是說著「我要我要」的孩子、容易耍脾氣的「任性」孩子、情緒不安定且「隨時想哭」的孩子、智能不足的孩子,以及不善溝通的孩子等。然而,透過小組的操作活動,竟精彩實現了相互學習,讓人絲毫感覺不出他們面臨的困難。觀察這些課堂中學生們互相支持及彼此學習的風景,我不禁再次思考「高品質的課堂與學習,透過面臨困難的學生與教師的協力合作而徹底實現」這個矛盾狀況的意義。一般人都認為學生碰到的種種困難會對課堂及學習造成阻礙。然而,就現實來看,高品質的課堂及學習,反而往往透過脆弱的學生與教師的學習和關照得到實現,就學力的提升來說也是一樣。觀察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等國際學力測驗的結果,得到優良成績的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皆是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在芬蘭,外籍移民急速增加,但學力程度反而向上提升。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應該就在了解這個矛盾的真正意義後展開。互相學習與關照,就是以人的脆弱和弱點為基礎,透過人與人的聯繫得到實現,是非常人性化的行為。

以友國老師的課堂為範本的郡山小學課堂改革,以及包括郡山小學在內的豐川中學校區三校共同的「學習共同體」課堂創造及學校改革,就在學校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向前邁進一步,開啟嶄新的天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