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重訪希區柯克(簡體書)
滿額折

重訪希區柯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重訪希區柯克》是影評史上論述希區柯克這位黑色懸念電影大師的經典著作。它完整收錄了羅賓?伍德代表作《希區柯克電影》(1965)以及其在1976-1989年間關于希區柯克電影的新論,共18篇精彩絕倫的重量級文章。在文章中,羅賓?伍德選擇了希區柯克多部經典作品——如《火車怪客》、《后窗》、《西北偏北》和《驚魂記》等——進行抽絲剝繭般的細致解讀:希區柯克是“編織”其電影文本的?他的癡迷何在?他的焦慮何在?他和電影體系、影片類型、明星之間的張力又是如何?這些探索有趣且發人深省。除了追溯希區柯克的創作生涯,本書還從側面體現了一個電影評論家智識和情感的個人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羅賓•伍德(Robin Wood,1931-2009),知名電影評論家,對希區柯克、霍克斯、伯格曼和阿瑟•佩恩等電影導演有精辟研究。他生于倫敦,活躍于加拿大,是加拿大電影雜志《CineAction》的創始人和編輯團隊之一,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 rsity)電影學名譽教授。其代表作有《希區柯克電影》(1965)、《越戰到里根時期的好萊塢》(1985)、《重訪希區柯克》(1989)和《性政治和電影敘事》(1998)等。
徐展雄,編劇、影評人。譯著有《黑色電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等。

名人/編輯推薦

1. 希區柯克研究領域的扛鼎之作
本書作者羅賓?伍德是國際知名電影評論家、希區柯克權威,他所著的《希區柯克電影》和《重訪希區柯克》早已成為研究希區柯克的必讀文本,本書即為這兩本書的合輯,近七百頁,四十余萬字。作者對于希區柯克電影的分析不局限于專業領域,而是擴展到社會、文化、心理層面,從而超出電影評論范圍,成為文化批評經典。
2.一位影評人的生命之書
為了更好地闡述自己感受到的希區柯克,羅賓?伍德先生毫不避諱地表明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并在書中真誠地細述了自己的情感經歷及心理波折,這種論述角度和罕見的坦誠不僅讓作者的論述更具說服力,也使本書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電影寫作,成為一個影評人的個人史詩。本書中文版還特延請作者生活和事業的伴侶理查德?利佩先生撰寫推薦序。

目次

中文版序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與羅賓·伍德
修訂版前言一位影評人的進化,或,個人即政治
致謝
導論
【上編 希區柯克電影】
1 導論(1965)
2 火車怪客
3 后窗
4 迷魂記
5 西北偏北
6 驚魂記
7 群鳥
8 艷賊
9 沖破鐵幕
10 回顧
對原先版本的尾注
【下編 重訪希區柯克電影】
11 情節的構成
12 對稱,閉合,斷裂:《敲詐》的曖昧性
13 規范和變奏:《三十九級臺階》和《年少無知》
14 意識形態,類型,作者:《疑影》(1976)
15 明星和作者:由褒曼主演的希區柯克電影
16 致命的同性戀:希區柯克的同性戀恐懼癥
17 知情太多的男人(和知情更多的女人)
18 男性欲望,男性焦慮:希區柯克的本質
19 你是弗洛伊德,我是希區柯克:重訪《艷賊》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一個影評人的史詩

書摘/試閱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與羅賓·伍德
理查德·利佩
《重訪希區柯克》
《重訪希區柯克》(1989年初版,2002年再版)是羅賓·伍德最被廣泛閱讀的著作。它的前作《希區柯克電影》(Hitchcock’sFilms)初版于1965年,又分別于1969年和1977年再版,這部著作讓羅賓獲得了國際性的聲譽,讓他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電影批評家之一。對于任何對希區柯克這位導演或對電影作者這個概念感興趣的人而言,羅賓關于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著作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必讀書目。羅賓所發表的第一篇電影批評文章便展露了他對希區柯克的關注。那是在1960年,在被《驚魂記》(Psycho)震撼之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卻被英國電影協會(BFI)的《視與聽》(SightandSound)拒稿了,因為編輯認為羅賓對待這部電影的態度過于嚴肅,于是,他又把文章投給了很有影響的法國刊物《電影手冊》(Cahiersducinéma),后者則發表了它。在此之后不久,羅賓就開始經常為一個名為《電影》(Movie)的英國電影新刊寫稿了。
在漫長的批評生涯中,羅賓會經常再度回顧希區柯克的作品,而《重訪希區柯克》則包含了幾篇他寫作于1976年至1989年間的關于這位導演的文章。其中也有幾篇重量級的文章,比如說在《意識形態,類型,作者》(1976)中,羅賓概述了對于他的評價性批評來說最為相關的一些概念術語。這篇文章對希區柯克的《疑影》(ShadowofaDoubt)和卡普拉的《美好人生》(It’saWonderfulLife)做了對比性的解讀,并以此來指出對于一位導演的在場而言,意識形態與類型的意義所在。他相信意識形態這個概念是與人在社會世界中的立場塑造有關的,但他也拒絕以下理論假設,即個人的身份僅僅只是意識形態建構的結果。書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是《利維斯、馬克思主義和電影文化》(1987),該文可謂最為詳盡地敘述了他作為一位批評家的演變,也論述了為何他認為電影批評對于電影藝術的理解而言至關重要。它也同樣證明了,羅賓的批判理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的發展具有連貫性,而羅賓也愿意接受其他的理論思考,也只有這樣,它才能被用于建設性地生產深度解讀電影的文章。
《重訪希區柯克》的誕生源于羅賓的出版社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找到他,想讓他擴寫原先的《希區柯克電影》。羅賓覺得,他應該讓原先的版本成為1989年版本的基礎。在七十年代,羅賓修正了自己早先作品中的一些想法。那個時候,他逐漸地意識到,他開始對英格瑪·伯格曼的晚期作品感到不滿,這是因為它們無法充分地表現塑造角色情感和或精神世界的社會力量,于是,他開始重估自己的一些思考。他覺得伯格曼并沒有完全展開他電影中的角色,他們的主要功用只是為了體現導演對人類可能性及其實現的極端個人化觀點。
羅賓1931年出生于英格蘭,他從小就喜歡電影。在十歲之前,他最鐘愛的作品有弗雷德·阿斯泰爾與琴逑·羅杰斯的歌舞片、希區柯克的《貴婦失蹤記》(TheladyVanishes)和福特的《關山飛渡》(Stagecoach)。他一直喜愛好萊塢電影,當然他在五十年代就學劍橋大學時,也看過像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BattleshipPotemkin)這樣的杰作,它們拓寬了他對電影的理解。羅賓的青年時期正值二戰硝煙剛滅之時,那個時候,西方文化正在歷經巨大的變革。就電影文化而言,由安德烈·巴贊(AndréBazin)等人合編的《電影手冊》是當時的輿論先鋒。作為一位人文主義的批評家,巴贊認為必須在評價一部電影時意識到導演的存在,而他也提倡嚴肅對待好萊塢電影。圍繞著這本雜志產生了一批年輕影評人,他們之中包括弗朗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Godard)、克洛德·夏布羅爾(ClaudeChabrol)和雅克·里維特,他們和巴贊一樣熱愛好萊塢電影,而羅賓恰恰也對這類電影了然于心。
如果說,《電影手冊》發表了羅賓關于《驚魂記》的文章才讓他有了成為一位影評人的想法,那么,他在劍橋大學跟隨F.R.利維斯研讀文學的歲月則為他提供了分析一個藝術作品所需的標準。在《利維斯,馬克思主義和電影文化》一文中,羅賓提出了一系列關鍵性術語,他認為它們正是利維斯分析文學作品的準則:價值、標準、智慧、嚴肅、創造和生命。我們應該運用這些概念去細致地分析一部作品與作者的想法。對于這種評價性批判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的是意識到,評價是一個辯證的過程,我們的判斷應允許被改變或修正,羅賓也通過指出利維斯的模式暗示了這一點(“這正是如此,難道不是嗎?”/“是的,但是……”)。和巴贊一樣,利維斯看重作者對其社會世界所作出的反應。羅賓一直都是利維斯教義的支持者,以下話語便明顯展現了這一點:“評價——我們對藝術價值的判斷與我們對生命的判斷息息相關——是批評的最高目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