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揚州發展史話(簡體書)
滿額折

揚州發展史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87261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朱福烓編著的這本《揚州發展史話》為《揚州史話叢書》的一種。盡可能為讀者提供一份認識揚州古往今來的較為可靠的文本。
《揚州發展史話》從揚州浩瀚廣博的地方文化中,擷取出最具濃厚地方發展事件,展示了揚州在2500年歷史長河中的深厚文化積淀和獨特文化現象。

名人/編輯推薦

我們今天的揚州之所以成為公認的揚州,有一個長期的歷史沿革過程,朱福烓編著的這本《揚州發展史話》盡可能為讀者提供一份認識揚州古往今來的較為可靠的文本。全書共分六個章節,分別為:揚州宗教的概括、揚州的佛教、揚州的道教、揚州的伊斯蘭教、揚州的天主教、揚州的基督教。從每個宗教在揚州的傳布歷史、重要的活動、重要人物等方面展現了揚州的宗教文化,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地方文化讀本。

城市是有情感和記憶的。
特別是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只要一提及“揚州”二字,無論是朝夕相守的市民,還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或是來來往往的商旅,幾乎都會流露出由衷的感嘆和無盡的思念,即如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揚州人》中所說:“我家跟揚州的關系,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朱先生的寥寥幾筆,看似平淡,滿腔的情感卻在字里行間奔涌,攫人心田。可見,揚州這座城市之所以素享盛名,不僅僅在于她的歷史有多么悠久,地域有多么富饒,也不僅僅在于她從前有過怎樣的輝煌,現在有著怎樣的榮耀,更在于人們對她有著一往情深的眷念,以及由這種眷念牽連出的耿心記憶。
情感和記憶,是這座城市另一種意義上的財富,同時也是這座城市另一種意義上的標識。
2014年,揚州將迎來建城2500周年的盛大慶典。其實,更嚴格地說,2500年是有文字記載的建城史,揚州人類活動的文明史遠遠不止于此。早在距今5500~7000年前,高郵龍虬莊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就開始了制作陶器和選育稻種。儀征胥浦的甘草山、陳集的神墩和邗江七里甸的葫蘆山也都發現3000~4000前的商周文化遺址。我們之所以把2014年定為揚州建城2500年,是因為《左傳》中有明確的記載: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城邗,溝通江淮。”這七個字明確地說明了吳國在邗地建造城池,也就是我們今人時常提及的古邗城,于是,公元前的486年,對揚州人來說,就成為一個永久的記憶。這句話還說明了另一件永遠值得記憶的歷史事件,就是這一年,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邗溝在揚州開鑿了。邗溝的開鑿,不僅改變了揚州社會發展的走向,也改變了古代中國的交通格局,這一點,也是人們的永久記憶。正是由于有了邗溝,有了后來的大運河,才使得揚州進入了社會發展的快速通道,成為中國古代交通的樞紐,成為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
揚州這座城市,承載著太多的情感與記憶。于是,一批地方文史學者一直以揚州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為己任,數十年堅持不懈。他們一直在探求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遠古走到了今天,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哪些令人難忘的腳印?在中國發展史上有哪些為人稱頌的作為?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又有哪些發人深省的影響?我們今人應該怎樣認識揚州文化在中國文化版圖上的定位?怎樣認識揚州文化的特色和本質?以及揚州文化對揚州城、揚州人的影響又該怎樣評說?等等,這些都是極富學術含量的科研課題,也是民眾極感興趣的文史話題。日積月累,他們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大量的文稿發表在各類報刊雜志上。這些成果如同顆顆珍珠,十分珍貴,卻又零散,亟需編串成光彩奪目的項鏈。適逢2500年的建城慶典即將來臨,把這些成果編撰成叢書,讓世人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揚州的歷史與文化,無疑是建城慶典的最好獻禮。
由此,《揚州史話》叢書便應運而生了。這套叢書的跨度長達2500年,內容涵蓋了沿革、學術、藝術、科技、宗教、交通、鹽業、戲曲、園林、飲食等諸多方面,應該說,揚州文史的主要方面都有涉及,是一部相對完整地講述揚州2500年的歷史文化叢書。這套叢書2009年開始組稿,逾三年而粗成,各位作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編撰過程中,為了做到資料翔實,論述精當,圖文并茂,每一位作者都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吸納了前人和今人眾多的研究成果,因而,每一本書的著述雖說是作者個人為之,卻是融匯了歷代民眾的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也可以說是揚州的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完成了這部叢書的寫作。作者的功勞,是將這種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將易于消逝的記憶和情感,化作永恒的記述。
《揚州史話》叢書是市委市政府向揚州建城2500周年的獻禮之作,揚州的幾任領導對叢書的編纂出版都十分重視,時任揚州市委副書記的洪錦華同志親自主持策劃并具體指導了編纂工作。這套叢書,也可以看作是揚州的索引和注釋,閱讀它,就如同閱讀揚州這座城市。揚州城的大街小巷、湖光山色,揚州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歷史上的人文遺跡、市井掌故,當代人的奮斗歷程、豐功偉績,都可以在這套叢書里找到脈絡和評說。叢書將歷史的碎片整理成時空衍變的軌跡,將人文的印跡組合成城市發展的畫卷,在滄桑演化中,存儲正在消亡或即將消亡的歷史蹤影,于今昔變遷時,集聚已經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文化符號。
歲月可以流逝,歷史不會走遠。城市的記憶和情感都融匯到這套叢書里,它使得揚州人更加熱愛揚州,外地人更加了解揚州,從而存史資政,熔古鑄今,凝心聚力,共創未來。未來的揚州,一定是江澤民同志題詞所期望的——“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
是為序。
袁秋年
2012年12月

目次

引言 這揚州不是那揚州
第一章 先秦溯源
1.邗國
2.邗城
3.邗溝
第二章 秦漢風云
1.留名《史記》的廣陵人
2.廣陵濤聲
3.江都公主劉細君
4.張綱與張嬰
第三章 六朝流韻
1.天限南北一江分
2.僑郡和重鎮
3.傷今吊古憶繁華
第四章 隋唐鼎盛
引言 這揚州不是那揚州
第一章 先秦溯源
1.邗國
2.邗城
3.邗溝
第二章 秦漢風云
1.留名《史記》的廣陵人
2.廣陵濤聲
3.江都公主劉細君
4.張綱與張嬰
第三章 六朝流韻
1.天限南北一江分
2.僑郡和重鎮
3.傷今吊古憶繁華
第四章 隋唐鼎盛
1.隋煬帝的江都夢
2.霞映兩重城
3.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4.爭奪與割據
5.煙花三月下揚州
6.“香料之路”的來客
7.“過海大師”鑒真
8.崔致遠在揚州
第五章 兩宋波瀾
1.淮左名都烽火揚州
2.李庭芝、姜才與文天祥
3.普哈丁墓園
4.揚州的“一賜樂業”人
5.無邊心事入詩篇
第六章 元明異彩
1.民族壓迫和群雄并起
2.馬可·波羅與揚州
3.維揚新筑兩城墻
4.梅花嶺上仰千秋
5.鄭成功屯兵瓜洲渡
6.揚子江頭月滿船
第七章 康乾盛世
1.再度輝煌
2.綠楊城郭名士多
3.清代揚州學派
4.清代揚州畫派
5.清代揚州戲曲
6.清代揚州雕版印刷
第八章 近代變遷
1.太平軍在揚州
2.光復與民國
3.淪陷與抗戰
4.近代揚州文化一瞥
第九章 交相輝映
附錄一 揚州歷代沿革表
附錄二 揚州歷代人口表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書摘/試閱

“王溶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七律的前四句。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即皇帝位,是為晉武帝,建立了歷史上的西晉王朝。晉太康元年(280),益州刺史、龍驤將軍王溶奉晉武帝之命,造樓艦干艘,自成都出發征伐孫吳,一路順流東下,直取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進入石頭城,吳王孫皓備亡國之禮投降,自此結束了分割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劉禹錫詩中歌詠的就是這一事件。王溶伐吳勝利后,舟師由長江入淮河,經泗水、汴水,自黃河向西,抵達都城洛陽。廣陵位于由江入淮的通道口上,當時浩浩蕩蕩的船艦通過邗溝,可謂氣勢如虹。
西晉雖然結束了三國鼎立的狀態,但它是個腐朽的政權,它的存在是短暫的,統一也是暫時的,僅僅維持了二十年的時間。晉惠帝司馬衷時,八王之亂,兵禍連年,崛起于北方的匈奴劉氏王朝進逼中原,到懷帝司馬熾時洛陽已難以自保。永嘉之亂,五馬南渡,洛陽為匈奴劉曜所破。懷帝死,太子司馬鄴在長安即皇帝位,是為愍帝,他勉強在長安支撐了四年,結果于316年仍為劉曜所破,司馬鄴被虜,西晉王朝宣告結束。第二年司馬鄴被殺于平陽,瑯邪王司馬睿在江南即位,是為晉元帝,定都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
晉元帝定都建康后,收攏人心,安定江左,使得南方的荊、揚、江、湘、交、廣之地,賴以保全,雖是偏安,在漢人心目中仍是“正統”所在。而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民卻陷于異族的統治之下,為了擺脫和逃避異族重壓,便在北方通往江南的封鎖線上打開缺口,紛紛越淮渡江,奔向南方。這是歷史上漢人南遷的第一次高潮。已故史學家譚其驤教授據有關史料統計,西晉太康初北方諸州及徐州之淮北共有戶百四十萬,以一戶五口計,共有口七百余萬;而自東晉永嘉以還,南渡人日有九十萬,占了北方人口的八分之一強,即八人中有一人南渡。在東晉、南朝轄境的人口中,有六分之一是北來僑民。
在北來的僑民中,有不少是中原地區的士族門第,他們在統率族姓、扶持東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南渡的民戶以僑寓江蘇的為最多,有二十六萬人,大多為青州、兗州、徐州一帶的移民。東晉和后來的南朝政權為了安撫和安置移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面讓名門望族和移民領袖參加中央或地方的政權機構,一面在移民較多的地方設立原籍地區的行政機構——僑州郡縣,以對移民進行管理。凡是在僑州郡的戶籍上注冊的,可以享受不承擔賦役的特權。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在廣陵界內僑立南青州。元嘉八年(431),又將僑立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的南兗州遷往廣陵,并領有其他僑郡縣。南朝時期,廣陵一直為南兗州治所所在,故揚州舊名中又有“南兗州”之稱。
北人的南下,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南方的開發。自東晉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相對來說,淮南一帶比較穩定,為廣陵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的廣陵比不上建業以及江陵、襄陽等城市,卻也是淮南江北的一個大城市、一個軍事重鎮,經歷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洗禮。
東晉永嘉七年(313),以“聞雞起舞”而聞名于后世的祖逖,率宗族部曲南渡,居于京口。他有志北伐,曾在渡江時擊楫發誓說:“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但晉元帝只給他一些糧食、布匹,而未給予武器裝備的支持,要他自己去籌備兵馬,這說明元帝對他的北伐未抱任何期望。祖逖渡江入邗溝,經廣陵屯駐淮陰,自鑄武器,招募兵眾二干余人,在北方漢族塢堡武裝的支持下,319年至320年,大破石勒軍,于汴(今河南開封)進兵封丘(今屬河南),收復了黃河中下游以南的許多失地,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但東晉王朝怕祖逖勢大難以控制,施以種種牽制,祖逖憂憤而死,收復的失地又為石勒所占領。
祖逖之后,與廣陵有關的北伐者為桓溫。桓溫北伐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晉穆帝永和十年(354),北伐的對象是前秦,一路進軍關中,人民夾道勞軍,老人感泣地說:“不圖今日復見官軍。”但后來仍退出關中。第二次是晉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大敗姚襄,攻入洛陽,徙洛陽三干余家于江漢,班師建康。第三次是在晉廢帝太和四年(369),當時桓溫是大司馬兼南徐州剌史,率步騎五萬,經廣陵出發,北伐前燕慕容諱。桓溫沿途鑿渠三百里,引洛水(今大汶水)會于清水,舟師數百里自清水入黃河,一度取得很大的勝利。后燕兵求救于苻秦。桓軍糧食不繼,連戰不利,又聞苻堅援軍將至,于是焚燒舟船,丟棄輜重,慌忙后撤。在燕、秦軍追擊下,桓軍死以萬計,桓溫只好收散卒退兵。這次北伐的慘敗,除了種種客觀因素外,東晉安于江南的逸樂而無意進取,是失敗的主要原因。戰敗后的桓溫徙鎮廣陵,發動徐州、兗州二州移民修筑廣陵城。
不久桓溫病死,病危時,桓溫把他的部眾交由弟弟桓沖率領。
當時,孝武帝年幼,才過十歲,以謝安為相,謝安建議皇太后聽政。皇太后是謝安的堂兄謝尚的外甥女,謝安是他的從舅,當然更被倚重。桓沖沒有桓溫那樣的野心,謝安又是賢相,彼此相安無事,東晉出現了較為安定團結的局面。孝武帝寧康二年(374),委王坦之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復兼徐、兗二州刺史,出鎮廣陵。謝安總中書之職,在朝輔佐幼主,肩起軍國重任。
謝安出身于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士族世家。唐詩中“朱雀橋邊”“烏衣巷口”寫的就是“舊時王謝”的風流遺韻。謝家人才輩出,綿延數世,與謝安同輩少年得志者頗不乏人。而謝安年輕時無意仕途,只是與一班名士往來,隱居東山作逍遙之游。四十多歲才入仕途,但仍是游山玩水。桓溫當國,他既避其鋒,又抑其橫,表現了一定的膽略與風度。掌權以后,對內“不存小察,宏以大綱”,對外“鎮以和靖,御以長算”,顯示了他不凡的韜略。
東晉幾次北伐,或無功而返,或半途而廢,這助長了北方少數民族特別是苻秦的氣焰。氐族前秦的首領苻堅,在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后,欲進而攻滅東晉統一全國。東晉也積極加強防衛。孝武帝太元二年(377),朝廷要選派一名良將鎮守廣陵,謝安竭力向朝廷推薦他的侄子謝玄,于是謝玄被任命為兗州刺史、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謝安則以中書監錄尚書事的身份加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P42-4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