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編著者劉勇。
我國自2003年以來連續出臺11個“一號文件”, 都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等“三農”問題放在首要 地位。中國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作為農村金 融體系中的主力軍,充當著“支農”的先鋒角色,同 時又背負著巨額不良貸款、產權不清、法人治理結構 不完善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金 融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議題之一。學者們對之進行了大 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 表象研究較多而深層原因研究不足,囿于“就農信社 談農信社”,從制度變遷的視角綜合分析中國農信社 制度變遷的成果尚不多見。
《中國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研究》以新制度經濟 學的制度變遷理論為指導,對我國農信社制度效率進 行了實證分析;從國家、農信社組織和農戶三個角度 分析了農信社制度路徑依賴形成的必然性,并分析了 農信社制度異化的本質原因以及異化的結果。最后, 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探討了合作金融制度的適 應性與中國農信社改革方向以及新型合作金融的發展 路徑。核心內容與結論如下: (1)農信社制度效率的實證分析。在第三章,探 討了主流的制度效率評價方法(六種方法),提出制度 效率評價要以一定價值觀為指導的觀點,從農戶福利 的角度來評價農信社制度效率。通過對經濟增長、收 入、消費等三個指標的討論,認為消費是衡量農戶福 利的合適指標,并提出一個改進的凱恩斯函數進行論 證,基于VAR模型來實證分析了農信社貸款對農戶消 費的動態影響,從而間接論證農信社制度的效率。研 究的結論是農信社制度改善了農戶福利,因而是有效 率的制度。
(2)農信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分析。在第四章 ,首先從國家的角度分析農信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 ,通過模型分析和數據輔證,證明國家通過農信社制 度獲得了巨額“配置租”,是制度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并提出“國家既得利益者假說”;其次,從制度的 栽體——組織的角度來分析農信社的路徑依賴,通過 一個模型分析證實其憑借壟斷性的“支農”地位,在 路徑依賴上自我強化;.再次,從農戶的角度分析農 信社的路徑依賴,由于農戶早期脫離農信社組織具有 “退出成本”,使其早早陷入對該制度的依賴境地; 最后由于農信社組織的壟斷性地位而使農戶陷入無法 選擇的現實,被迫對制度依賴。研究的結論是:農信 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形成具有必然性。
(3)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異化分析。在第五章,首 先分析了制度異化的環境——農村經濟體制演變及其 特點,認為最主要的特點是國家主導;其次,對農信 社制度異化的過程及其特點進行回顧,并且認為國家 主導性是制度異化的本質原因;最后,基于制度內容 的“三分法”,深入地分析農信社制度異化的結果。
得出的結論是:國家主導是農信社制度異化的本質原 因。農信社制度異化造成的事實結果是:國家拋棄了 真正意義的合作金融、農戶‘對‘合作金融制度的抵 制以及農信社制度與合作金融制度發生了巨大偏離。
(4)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在第 六章,首先分析了國外幾種主要的農村合作金融模式 及其適應性效率;在此基礎上對農村合作金融在我國 的適應性效率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當前我國的 經濟環境,標準的農村合作金融制度是不合適的制度 ,中國農信社改革應突破國家主導型模式,按照現代 合作金融原則來進行,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
(5)新型合作金融——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發展路 徑分析。第七章論述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農村資 金互助社的發展需要解決兩個難題:一是如何保持其 合作金融的特性不發生變異;二是如何保證其發展的 可持續。專業合作基礎上發展資金互助社,是解決這 兩個難題的有益探索。不過鑒于目前我國專業合作實 力有限,這條發展路徑在保持資金互助社合作特性的 同時,仍然難以保證其可持續發展。浙江平湖農村資 金互助社的成功,一方面是因循“農戶一專業合作社 一資金互助社”的內生軌跡;另一方面得到政府強力 支持,并且與農村合作銀行、供銷合作社等相關利益 主體緊密協作,保持合作特性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案例考察的基礎上,結合國外成功發展經驗,提 出了發展我國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改革)雖然取得 了一些成績,然而鑒于農信社制度改革,需要突破制 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制約、適應目前經濟環境的變化以 及改革者對改革路徑的正確認識,因此改革距離成功 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時,在當前基本放棄以 農村信用社為基礎來發展農村合作金融的趨勢下,如 何發展中國農村合作金融,探索真正的農村合作金融 發展之路,仍然是農信社制度變遷主題下的重點議題 之一。

作者簡介

劉勇,男,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金融、金融風險分析以及制度經濟學,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面上基金、省社科基金等7項省部級課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6項國家課題,在《財經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學家》等重要博物發表論文2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和概念詮釋
1.2.1 國外相關研究
1.2.2 國內相關研究
1.2.3 研究文獻評述
1.2.4 相關概念詮釋
1.3 研究內容、方法和擬解決的問題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書將解決的問題
1.4 本書的創新點與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1.4.1 本書的創新點
1.4.2 有待進一步完善之處

第2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
2.1 制度的含義
2.2 制度的效率評價理論
2.3 制度內容的“三分法”
2.3.1 非正式規則
2.3.2 正式規則
2.3.3 實施機制
2.4 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
2.4.1 路徑依賴理論的提出
2.4.2 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
2.5 制度的適應性效率理論
2.6 本書的基本內容與理論分析框架
2.6.1 本書的基本內容
2.6.2 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3章 農信社制度效率的實證分析
3.1 相關研究
3.2 價值觀指導下的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2.1 主流方法的缺點與不足:缺乏價值觀的指導
3.2.2 農民福利:價值觀指導的農信社制度效率評價標準
3.3 農民福利度量指標比較和選擇
3.3.1 度量指標比較
3.3.2 度量指標的選擇
3.4 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
3.4.1 VAR模型簡介
3.4.2 數據選擇和初始化
3.4.3 實證分析結果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農信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分析.
4.1 相關研究
4.2 國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2.1 國家從農信社制度中收益的模型分析
4.2.2 國家既得利益者假說
4.2.3 農信社組織承擔了制度變遷的部分成本
4.3 農信社組織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3.1 農信社遺棄性壟斷假說
4.3.2 遺棄性壟斷的模型分析
4.4 農戶對農信社制度的路徑依賴
4.4.1 早期退出成本假說
4.4.2 目前受到的壟斷約束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異化分析
5.1 相關研究
5.2 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的環境
5.2.1 環境:農村經濟體制變遷
5.2.2 農村經濟體制變遷的特點:國家主導下的變革
5.3 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
5.3.1 農信社制度變遷歷史回顧
5.3.2 中國農信社制度異化的原因
5.4 中國農信社制度變遷異化的結果
5.4.1 組織視角:正式規則的異化
5.4.2 農戶視角:非正式規則的異化
5.4.3 國家視角:實施機制的異化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1 相關研究
6.2 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主要發展模式
6.2.1 日本的農協金融模式
6.2.2 美國的多元復合模式
6.2.3 德國的單元金字塔模式
6.2.4 法國的上官下民組合模式
6.2.5 孟加拉的小額信貸模式
6.3 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3.1 組織模式多樣化
6.3.2 產權結構清晰化
6.3.3 國家明確的支持政策
6.3.4 經營原則商業化
6.4 農村合作金融制度在中國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1 標準的農村合作金融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適應性效率分析
6.4.2 現代合作金融制度適應性效率視角的農信社改革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新型合作金融——資金互助社發展的路徑分析
7.1 新型合作金融
7.2 案例簡介:平湖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內生軌跡
7.3 成功原因分析:多元主體緊密協作
7.3.1 資金互助社內生發展
7.3.2 資金互助社外部協作
7.4 擴展分析: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路徑
7.4.1 日本綜合農協職能
7.4.2 專業合作基礎上多元主體協同發展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全書結論與討論.
8.1 結論
8.1.1 中國的農信社制度是有效率的農村金融制度
8.1.2 農信社制度變遷陷入嚴重路徑依賴
8.1.3 國家主導下的中國農信社制度在正式規則、非正式規則、實施機制等方面均發生異化
8.1.4 國外農村合作金融制度經過適應性效率調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農信社制度改革應順應趨勢進行適應性效率調整
8.2 討論
附 錄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4.非營利性
真正的合作金融應是主要為社員服務,不以營利為主要目標,不過目前的農信社,由于社員不是自愿性的、不是真正的互助共濟、缺乏民主管理,因此其非營利性經營原則勢必發生變異。基于這些制度背景,以及當前的實際情況是農信社基本從事的都是商業銀行業務,那么農信社以營利為經營目標未嘗不是符合現實的次優選擇,而且農信社追求營利目標是上述特征和現實導致的唯一可能結果(謝平,2001)。以營利為目標的農信社,一方面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內部職工有利;另一方面國家也可以擺脫對其巨額補貼,實現其自身的獨立發展。
農信社組織作為一種制度安排,一切都在國家的掌握和控制之中,該組織對自己的命運沒有自主權。依據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理論,保證組織制度有效率的最基本條件是產權①清晰,并且認為私有產權是一個效率最高的產權形式。國家因為具有使其內部結構有序化的相應規則,并具有實施規則和與其他國家競爭的強制力,因而與其他組織相比,國家具有“暴力潛能”的優勢。正如諾斯所言,“國家可視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組織,在擴大地利范圍時,國家的界限要受到其選民征稅的限制。產權的本質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組織處于界定和形式產權的地位。”諾斯言下之意,即國家是一種有比較優勢的產權保護組織。
“諾斯悖論”表明國家在保護私有產權的同時,也容易侵害私有產權。諾斯還認為,政治制度天生有一種形成低效率①產權制度的傾向,這種制度導致了經濟停滯或衰退(諾斯,1987),而李稻葵(1994)從鄉鎮企業的角度,羅必良(2001)從農村土地產權的角度,盧現祥(2006)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等,也都闡釋了國家天生有一種模糊產權的沖動。
國家主導的農信社制度異化的本質原因之一,就是國家對農信社內部產權的模糊化。農村合作金融,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和現實狀況下,是必然和唯一的選擇(詳見4.1.1章節)。農信社建立之初(1952年),尚能夠承認農戶的個人產權,從表象上看產權是清晰的,好像是屬于社員個人的。但隨著合作化運動的完成(1958年),合作社卻變成了“集體社”,社員個人的金融產權變成了集體金融產權。尤其是由小合作社合并成大合作社,停止股金分紅以后,社員的個人所有權無法在經濟、政治上得以體現,農信社的產權由清晰變為模糊。農信社產權的模糊,使其更容易被政府控制和擺布。社員個人產權實際上的喪失或被剝奪,不僅使他們被排除在經營權和管理權之外,同時也使得他們對農信社的經營也變得漠不關心(周脈伏,2006)。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