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華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史事(1928-1954)(簡體書)
滿額折

華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史事(1928-1954)(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0 元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8736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1928年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在中山大學農科設立。陳煥鏞先生以其雄才博學,致力於種類豐富的華南地區植物區系研究,使中大農林植物研究所與胡先□主持的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植物部“雙星輝映”,成為民國時期一南一北兩個最重要的植物學研究機構。1954年,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改隸中國科學院,成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現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長期以來,學界對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之前)這段早期歷史,未曾有過系統疏理,許多人物和事蹟已湮沒不彰。《華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史事1928-1954)》以*為主要材料,記述中山大學農林植物所發展脈絡,事不分巨細,凡有記錄。即采入《華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史事1928-1954)》中,從細微處,或可見歷史真實。同時,陳煥鏞為該所奠基人,長期執掌該所,中大植物所發展與陳煥鏑個人經歷密不可分,故本書也是對陳煥鏞學術經歷作完整記述。

作者簡介

胡宗剛,生於1962年,江西九江人。自1980年起供職於廬山植物園,現任該園圖書館館員。寫有多篇關於中國近現代生物學史文章,論文刊於《中國科技史料》、《中國農史》;隨筆刊于《文匯讀書週報》、《中華讀書報》和《世紀》等報刊。

名人/編輯推薦

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于1929年,中科院四大植物園之一。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后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游覽區位于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占地面積333公頃,建于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華南植物研究所早期史(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史事1928-1954)》(作者胡宗剛)以檔案為主要材料,記述中山大學農林植物所發展脈絡,事不分巨細,凡有記錄。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在國內外素負盛名,該所已有80多年歷史,風雨歷程,前輩的創業精神以及奠定的嚴謹學風,是留給華南植物園乃至中國科學界的寶貴精神財富。疏理歷史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前輩的尊敬,更是對后人的勉勵。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1928年始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在中山大學農科設立植物研究室,次年擴充為植物研究所。該所早期致力于中國華南地區植物研究,既為中國植物學研究奠基,也為中國南方農林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陳煥鏞還創辦了廣西大學植物研究所,后演變成為華南植物園廣西分所,即現在的廣西植物研究所。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前,采得華南區域植物標本已達10多萬號,并建有植物標本園,創辦學術刊物,與國內外植物學界交往廣泛。煥鏞先生以其雄才博學,睿智開拓,致力于種類異常豐富的我國華南地區植物區系研究,使中大農林植物研究所與胡先□先生主持的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植物部“雙星輝映”,成為我國一南一北兩個最重要的植物學研究機構,這一格局至今尤是。8年抗戰時期,煥鏞先生以驚人的毅力和非凡遠見,歷盡難辛,使研究所得以延續。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大植物研究所改隸中國科學院,成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得以全面發展,續鑄后日輝煌。先輩的開創之功,我們永遠銘記。
自1928年植物研究室設立,至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而成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現名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25年,這段早期歷史,此前未曾系統整理,許多人物和事跡已湮沒不彰。胡宗剛先生致力于中國植物學史研究,多年前,曾向我提及撰寫我園早期歷史的愿望,當即表示贊同,并允諾予以支持。去秋,他摒擋其他事務,著手進行這一工作,很快寫出初稿,其間兩次來廣州并赴其他各地搜求煥鏞先生史料,均有所獲,使初稿得以完善。今書稿付梓在即,我為我園早期歷史終于得以彰顯于世而倍感欣慰,故樂為之序。
2013年9月18日
(黃宏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主任)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陳煥鏞家世與其人

一、家世

二、美國求學

三、海南採集

四、南京執教

第二章 農林植物所之創建與發展

一、農林植物研究所之創建

二、所址與植物標本園

三、主要人員

四、植物標本之採集

五、陳煥鏞與梅爾之交往

六、中山專刊

七、參加國際會議

八、中基會資助

九、廣西大學植物研究所之創設

第三章 播遷與流亡

一、播遷香港

二、戰時初期在香港

三、戰時初期在雲南

四、回遷廣州

五、中央研究院評議會開除評議員陳煥鏞案

六、蔣英在栗源堡另組植物研究所

七、抗戰時期之廣西大學植物研究所

第四章 戰後復員

一、陳煥鋪被誣為漢奸案

二、植物所之復員

三、蔣英赴臺灣研究

四、籌備紀念建所20

五、重建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

第五章 改隸中國科學院

一、1949年迎接解放

二、謀求改隸

三、率團赴印度參加學術會議

四、鼎革後之中大植物所

五、中大植物所之三年工作

六、成功改隸

大事記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書摘/試閱

《華字日報》館初設於香港威靈頓街16號,僅有一間鋪位的兩屋樓房,後加高兩層,司理人員辦公室、編輯部、營業部、印刷車間均在此。報紙以文言行文,閱讀對象為文人學士,故發行量不大,銷路不廣,訂閱者多是南洋各地華僑。陳靄庭原名陳言,同治十三年(1874)日軍侵台,因在《華字日報》刊出清中樞機密決策,被清廷通緝,後改名陳善言。清末著名人物王韜與《華字日報》有合作關係,伍延芳更是直接在《華字日報》與陳靄庭共事。陳靄庭精通英語,又熟悉洋務,清朝欽差大臣張蔭桓赴英國參加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慶典,因仰仗其才,選為翻譯。後又被清廷派赴古巴任總領事,“及抵任,曆詢僑民疾苦,亟謀有以利之。故事華僑對領館每歲每人納金若干,歲計萬金,為領事之所自得,而非正供也。公至,立革之,且永以為例。,,②《張蔭桓日記》中,記有其在使美期間,陳靄庭常自古巴前來美國稟告相關事宜,並予以好評:“古巴自中國設官以來,華人均享自主之利,非複仍前苛虐。該國近有招工之說,究竟有無流弊,因電詢靄亭再商辦法。”陳靄庭在古巴領事任上達8年之久,自18791886年,其出國之後,報館之事交由長子陳鬥恒董理。陳靄庭回國後,也未再從事報業,而是從事實業,如開礦、海運、鐵路等,與盛宣懷、鄭觀應等相過從。1905年在上海去世,享年59歲,時為淞滬鐵路和滬甯鐵路督辦,官至二品。陳靄庭從事實業之後,《華字日報》交由其長子陳鬥恒管理,後依次有陳芷蘭、陳煥祺接任。1942年太平洋戰爭之後,日寇佔領香港,將《華字日報》與其他報館合併。是時,陳煥鏞任《華字日報》經理及董事局主席,即派其中山大學農林植物所同人李伸洛前往香港辦理該報館結束事宜。陳靄庭有一妻五妾,在古巴任上娶一西班牙裔古巴人伊麗沙,是為第四妾,陳煥鏞即其所出,因此陳煥鏞有西方人血統,長相亦似西人。據陳煥鏞言,其母隨父自古巴到達香港後,才知自己是第四妾,但亦無怨言。伊麗沙於1913年在上海因患闌尾炎手術失敗而去世。陳靄庭有子女凡17人,其中伊麗沙生有三男一女,陳煥鏞行十三,其兄妹之中有名者如下:陳鬥恒,長子,繼其父之後主持《華字日報》,與孫中山有交往,1926年去世。陳鬥恒去世後,《華字日報》由其子陳芷蘭接管。陳鬥恒娶一妻五妾,其中第四妾生三男一女。女為陳淑珍,生於1905年,1931年畢業於香港HolySpiritSchool,翌年隨陳煥鏞入農林植物所任技術員,後任助理主任、副研究員,兼治植物分類學。1938年植物所遷香港,以其家中房產為所址,不敷應用,還出資興建一幢三層樓房。抗日戰爭勝利後留滯香港,依家人住居,終生未嫁。陳倚恒,行五,從商,為招商局輪船公司煙臺分公司經理,另開設錢莊。1923年去世。陳煥昆,行九,陳煥鏞胞兄,留學英國,習鐵路工程專業,回國後任工程師,在詹天佑領導下參與設計中國第一條自行建築之京張鐵路,後被派往湖北,測量武昌至宜昌鐵路,在宜昌附近染上惡性瘧疾而亡。筆者在中科院植物所*巾,見有20世紀50年代陳煥鏞將陳煥昆建築京張鐵路時期照片等*資料交付中國科學院的記載,這些*後被中科院轉交於鐵路部,今不知藏於何處。陳煥昆之子陳念劬,農林植物研究所成立未久來所,任採集員,後患病辭職,長期在香港休養。P6-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