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台灣老樹旅行
滿額折

台灣老樹旅行

定  價:NT$ 600 元
優惠價:9054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跟著老樹去旅行。
老樹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悠久歲月在它們身上所刻劃的生命蒼勁之美,
更讓每一個仰望它們的人,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相較於我們短暫而渺小的生命,屹立不搖的老樹看盡多少人世滄桑,
如此巨大的生命,其感染力是無可比擬的。

跟著老樹去旅行。
好好看看老樹的周遭,好好聆聽,仔細觸摸,細細品嚐,仔細嗅聞,
讓每一種感官都發揮最大的功能,這正是欣賞老樹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欣賞老樹時,別忘了像海倫‧凱勒說的:「讓每一種感官都充分發揮功能吧;
大自然賜予人類各種感覺能力,人類才能體驗這個世界的歡樂與美麗。」
透過看、聽、摸、嚐和嗅,不難走進老樹的美好世界。

跟著老樹去旅行。
這樣的旅行不僅僅是走馬看花的觀光活動而已,
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棵老樹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歲月,
還有每一個地方的人文以及環境景觀等。
透過欣賞老樹,深入台灣每一角落,將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
透過42種不同的老樹樹種,以及170個老樹旅行地點推薦,
讓更多人一起加入這個行列,跟著老樹全台看透透。

作者簡介

作者

張蕙芬

1961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現職大樹自然書系總策劃及總編輯。投身出版編輯工作三十年,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樑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現與三隻狗和十六隻貓咪一起生活於新店山上的社區。著有『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鑑』、『菜市場蔬菜圖鑑』(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場水果圖鑑』榮獲2013年金鼎獎最佳非文學類圖書獎。『台灣老樹旅行』(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是2014年的最新作品。


攝影者

潘智敏

1966年生於台中,1983年投入專業攝影,現任教於台中市青年高中。2000年完成『台灣賞蛙記』的寫作與拍攝工作,至今仍持續記錄台灣蛙類生態;2001~2005年間持續進行台灣老樹、菜市場魚圖鑑等長期拍攝工作。2013年重新接下老樹的攝影工作,為二百餘棵老樹留下無可取代的影像紀錄。著有『台灣賞蛙記』,攝影作品包括『菜市場魚圖鑑』、『台灣老樹旅行』(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序】

老樹,別來無恙否?

冥冥之中,似乎一直與樹木有著不解之緣。

二十年前創業時以「大樹」做為出版公司的名稱及標誌,這不僅是內心渴望的落實,也是崇高願景的標的。爾後與「樹」更加密不可分,不僅工作如此,就連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樹的身影。季節的時間感常常是周遭的樹木透露給我的,而與其它生命的不期而遇也常因樹木而發生,就連自己心愛的貓狗家人,最終的「塵歸塵、土歸土」,也是一一回歸大樹庇蔭下的大地懷抱。生命歷程中樹木所給予我的種種驚喜、感動與無限包容令人感激,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釋迦牟尼佛所言:「樹是無限慈悲體的化身。」

回想起來,真正對樹木產生感覺是在大學的時候,台灣大學校園裡多的是大樹、老樹,每天穿梭其間趕著上課,滿眼都是樹的影子。其中我最鍾愛的一棵樹是在一號館(植物學系與動物學系)門口的流蘇樹,大一時第一個春天看到滿樹的白花,簡直是震撼的驚豔之作,時至今日,當時的感動和美感經驗依然難忘。

爾後,看樹、賞樹成為自己的嗜好之一,但一直很不經心也不專業,純粹只為視覺感官上的享受而已。直到許多年後,因為雜誌工作的緣故,開始規劃台灣行道樹系列專欄、台灣樹種系列及台灣老樹等採訪報導,才開始真正深入認識生活在台灣的樹木,赫然發現自己所知是如此貧乏,也對樹的世界產生殷切無比的認知渴望。

十幾年前擁有了自己的家園之後,樓下一小塊公共庭園便成為構築實體樹木園的開始,「擁有一棵樹」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實現的夢想。於是我的小小樹木園開始有了自己最鍾愛的山櫻花、流蘇樹、柚子樹,還有一棵少見的十大功勞老樹,每天照顧它們,內心充滿歡喜,如今樹下長滿各式各樣的蕨類、野草,更添幾分野趣。

除了家裡、社區的樹木之外,現在走到那裡總是直覺性地先看樹,到了國外也是如此,於是記憶中總是滿載著樹木之美,對異地的回憶也以樹木最為深刻。東京新宿御苑的日本櫻花大樹,九州熊本城的銀杏老樹,屋久島的繩文杉,倫敦海德公園冬天蕭瑟的大樹,美國加州世界爺紅杉國家公園內的巨木景致,都是美好而令人難忘的。特別是走在世界爺紅杉森林中的體驗最讓人感動,那種寧靜、平和的氛圍終身難忘,而仰視它們巨大的身影,屹立千百年而不動,心中的悸動是難以言喻的。

2002年年底,大樹版的『台灣老樹地圖』在攝影潘智敏長達兩年半全台走透透的辛苦奔波下,四百棵台灣老樹的身影透過傑出的攝影作品,首度完整呈現。這本書讓台灣的老樹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聲音,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生命之美,進而更加尊重與愛惜它們寶貴的生命。當時這本書也實至名歸榮獲了2003年金鼎獎工具書類的最佳圖書出版獎項。

十二年過去了,台灣老樹的現況如何?相較於十幾年前,我們對待老樹的態度是否有了長足的進步?抑或是原地踏步?對於老樹的保育是否還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為了想要知道台灣各地的老樹是否別來無恙,潘智敏又再度接下此一重責大任,一一造訪兩百多棵老樹,重新拍攝它們的身影。許多地點對他而言都是舊地重遊,如果老朋友依舊安然無恙、欣欣向榮,心裡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但還是有許多老樹早已消逝無蹤。

這次重新編輯出版的『台灣老樹旅行』,是以樹種介紹為編輯主軸,每一樹種探究其長壽的秘密,並推薦適合欣賞老樹的地點。這本書的出版不再著重於完整的老樹紀錄,而是想要更貼近每一個人的生活,希望大家可以跟著老樹去旅行,拜訪老樹的家園。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別忘了是樹木給予它美好的力量,也期盼每一位購買這本書的讀者會願意影響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樹木的福祉,一起努力讓台灣的樹木、森林永續存在。而我亦將在我的小小樹木園裡持續種植、照料,並享受每一季生命的盛宴。

發揮功能吧;大自然賜予人

【攝影作者序】

走進老樹的懷抱

染上了植物的癮。一直以來無法阻擋內心對植物的好奇與仰慕,尤其是在美感的學習需求上。透過眼睛視覺上的觀察,經過大腦的思索與構成後的咀嚼,將訊息與感受藉由快門的釋放轉成對大自然的學習呈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引領學習、體驗與延伸的良師,透過融入綠生活的形式,很容易提昇對美的靈敏度。

因此我身體力行,用眼睛視覺的觀察,以及耳朵專注的傾聽,配合手腳的接觸,鼻子的嗅覺,加上大腦的好奇與思考的延伸,拜訪遍佈於台灣城鄉市鎮的老樹群中,享有和大自然相處的美好經驗,並再次感觸到我們所依賴的綠色生命力量。

在人類不斷的拓展與開發土地資源,現代都會崢嶸矗立於地平線上,自然環境的面積板塊正縮小壓縮、分散、碎裂中。老樹已逐漸形成生態點狀小區域,牽動著許多微小生物的生存發展,儼然是諾亞方舟的陸上翻版。

人們忙著追求更佳的生存條件和利益,卻習慣忽略身邊的綠色價值。審視老樹,除了遮陽擋風、調節溫溼度、淨化空氣品質、減少噪音、綠色景觀設計等意義之外,老樹經過時光累積與歲月的沉澱之下,見證過這塊土地與環境上的變遷,成為都市發展的綠色珍貴資產。

老樹一年四季的變化所展現的生命奧秘,隱藏著靈魂的元素,成為地方民間信仰的敬奉對象,維繫著多少代台灣人的情感與寄託。老樹與我們的共同生存,只有百利而無一害。每當我們的祖先遇到天災或洪水猛獸威脅時,第一個躲避的安全環境就是一棵大樹,人們總愛聚集於老樹下,也無非是尋求安適與自然天性的行為。

大面積覆蓋的老樹樹蔭下有許多兒時的共同記憶,追逐靈活雀躍的小松鼠,或拿著長竹竿打下老樹上的果實分享給大家,捉迷藏、木頭人、後抓先、跳格子、倒吊、攀爬、建樹屋基地等兒時童趣的畫面,總讓許多親近過老樹的人嘴角微揚,老樹其實已經深植於我們的腦海記憶之中。

拍攝老樹的過程當中,曾嘗試將鏡頭伸入拍攝果莢內的種子,但強行剖開果莢取景,導致果莢的輪廓線條破碎,效果適得其反,拍攝的結果當然不盡理想。正苦思應該如何解決輪廓線條破碎的取景問題時,突然間老樹樹幹上掉落一個成熟果莢,正好打在我的頭頂而自然碎裂成兩片,果莢的輪廓線條完整而流暢。當下感悟到老樹的拍攝是不能急躁冒然地進行,還是要配合老樹的時序,跟著老樹的脈動,與它們進行生命的感知。

一般人大多不明白應該如何接近這些老樹,直到我長久和老樹相處過後,才明白不能以一般肉眼的視覺速度來觀看世界,什麼都得慢下來,慢到悠閒的白雲從頭頂上和你打招呼,微風深情擁吻了你的臉龐,還撫觸了你的髮絲,陽光閃爍的眼神從樹葉搖曳的縫隙中滲透出來,讓你不禁瞇起眼睛迷濛地想睜眼回應。唏唏嗦嗦的樹葉摩擦聲伴隨著蟲鳴鳥叫,讓嗅覺神經搜尋記憶中空氣所飄散出來的山野花香味,融合著呼吸與心跳,一切都沉浸在緩慢無比的即景旋律之中。

在拜訪台灣老樹的行程前,首先要瞭解它的樂趣與魅力在那裡?老樹是生命教育的一環,非常適合親子共同參與,進行老樹的拍攝工作時,我都帶著孩子參與,融入自然的觀察和學習,發覺學習互動的成效卓著,除了幫助認識自己之外,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更是有莫大的幫助,實際的接觸與體驗有助於建立愛護動植物和保育的正確觀念。

老樹的背後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或傳說,鄉里地方在先人辛勤開發後,有些成為地方區域的指標,尋訪老樹所感受到歷史與文化交織下,思古幽情油然而生。十多年前和大樹文化合作出版過『台灣老樹地圖』一書,當時就已經發現觀察老樹是接觸美感的最佳路徑。老樹的視覺美感引人著迷,除了碩大的外形之外,老樹的形狀輪廓、線條紋路、色彩、光影變化、對比反差與階調漸層、空間與透視、圖與地、方向、比例、動態與靜態、秩序等元素,無不串聯著生命力的展現。

天地無常師,以大自然為探索途徑,尋覓美感與知性的饗宴,實是人生莫大的滿足樂事。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綠色人生吧!即使是身處擁擠的都市水泥環境,穿上一雙舒適的慢跑鞋,不遠處你就可以走進老樹的擁抱。

類各種感覺能力,人類才能體驗這個世界的歡樂與美麗。」透過看、聽、摸、嚐和嗅,你將重新認識老樹的美好世界

目次

撰文作者序 老樹,別來無恙否? 4
攝影作者序 6
前言 跟著老樹去旅行 8

第一章 老樹禮讚 10
大地的守護者 12
老樹生態系 14
老樹傳奇 18
得天獨厚的巨木之島 24
台灣老樹的民間信仰 26

第二章 老樹之美 28
如何欣賞老樹之美? 30
老樹的姿態 36
老樹的四季之美 40
老樹的生活史 44

第三章 台灣老樹點名 48
老樹的定義 50
台灣常見的老樹樹種 52
如何測量老樹的年齡? 54
樹木的金氏紀錄 58
老樹是活生生的綠色資產 62
保護老樹刻不容緩 66

第四章 台灣老樹旅行地圖 70
榕樹 72
樟樹 86
茄苳 100
楓香 118
芒果 126
龍眼 134
雨豆樹 140
金龜樹 146
菩提樹 152
台灣櫸木 158
黃連木 164
雀榕與大葉雀榕 168
刺桐 176
緬梔 180
九丁榕 186
苦楝 190
無患子 196
九芎 200
青剛櫟 204
銀杏 208
黑板樹 210
小葉桃花心木 212
含笑 214
玉蘭花 216
羅望子 218
朴樹 220
木棉 224
吉貝木棉 226
大葉山欖 228
榔榆 230
楊梅 232
四照花 235
台灣肖楠 236
象牙樹 238
竹柏 240
海茄苳 242
黑松 244
琉球松 246
印度橡膠 248
印度紫檀 250
爪哇合歡 252
印度黃檀 254

參考書目 255

書摘/試閱

老樹傳奇

聖經中提到「樹可以醫療百病」,其實不僅是人類的肉體而已,就連心靈的治癒也一樣有效,美國詩人布賴恩特曾寫下「樹林是上帝的第一座殿堂」的優美詩句,非洲肯亞的原住民也認為悲痛時最好走入森林,找一棵最喜歡的樹,傾吐心中的悲哀。現代西方國家也有許多團體長年推動「擁抱大樹,擺脫憂鬱」的運動。看來樹木不僅是自然生態系重要的一份子,對我們人類更是不可或缺的親密伙伴。墨西哥的原住民傳說認為樹與人類的源起更是密不可分:「當一切都還是混沌黑暗之際,我們的族人從老樹中誕生,而美洲虎、蜥蜴等野獸也紛紛從荒野的胃中誕生。」

當我們接近樹木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被樹木散發出來的氛圍所吸引或感動,許許多多的傳說或音樂都是在描述人與樹的親密關係。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北歐維京人的傳說,他們相信樺樹和鮭魚是心靈相通的朋友,樺樹最愛長在溪邊,每當秋天來臨,鮭魚回家產卵,樺樹不忘保護它的朋友,死亡的樹身橫臥溪床,讓鮭魚可以躲避灰熊及老鷹的捕殺,而安心產下無數的鮭魚卵。樺樹和鮭魚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此相伴繁衍不息。

大多數生活在森林裡的原住民都有著尊重樹木的傳統,相信每一棵樹都有精靈生活著,充滿各種能量與靈性,不可以任意砍伐或傷害。這樣的傳統大多和原住民的生活型態密不可分,因為沒有森林就沒有棲息其中的豐富生命,人類是無法單獨生活其中。

台灣民間對樹木一樣有根深蒂固的傳統信仰,只要是老樹,大多就少不了福德祠、大樹公或伯公廟,以庇佑地方的平安或是一家大小的健康等,是地方的重要守護神。神格化的老樹,如樟樹公、茄苳公、榕樹公,普遍可見,同時其樹皮、樹葉、枝條都被拿來治病或驅邪,這種「樹大有神」的民間信仰是生活在台灣的共同經驗之一。

日本對老樹的傳統信仰裡,比較有趣的是他們還將樹視為傳遞信息的使者,所以神社或廟宇的樹木都結滿寫著願望的白色紙條,特別是升學考試前或畢業就業的旺季,總會看到滿樹的紙條。此外,日本也有所謂的家族樹樹葬,不立墓碑,也無繁複的祭祀,反而是以家族樹來紀念逝去的親人,骨灰灑於樹下,回歸大地,既乾淨又環保,現在接受的人也越來越多,連台灣也開始出現樹葬的方式,只不過還不甚普遍。

日本最著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深愛樹木,他的重要代表性作品當中總會出現象徵意味濃厚無比的大樹,例如「龍貓」裡的老橡樹,「風之谷」中腐海底部死亡的巨樹森林,還有「空中之城」漂浮在空中的大樹之島,作品裡的樹木傳達了宮崎駿對自然的觀點,以及他對環境破壞的強烈關懷。記得第一次看風之谷時,那一幕公主抱著枯死的巨樹,傾聽樹身內的水流聲,真的讓人為之動容。樹木雖死,卻依然為大地留下乾凈的水和土壤。樹木在自然界的真實角色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許多靈感,而讓樹的傳奇更加多采多姿。

西方國家也有許多關於樹的傳奇,例如祈求幸運就要碰觸木頭;逝者的墳塚上栽種樹木,以使逝者的靈與力量藉由樹木延續下去。此外,利用樹來占卜已有悠久的歷史,還有早年用來探測地下水源的榛樹樹枝,以及探測礦源的應用等,無不清楚透露過去人類與樹木的親密關係,不僅是生活層面而已,就連靈性也是緊密相連。
佛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基督教伊甸樂園中的蘋果樹,都是人類宗教歷史中著名的樹木。希臘阿波羅的月桂樹是智慧的象徵,以及傳達神諭的橡樹都在過去祭典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道家的修行也少不了神聖的老樹,月圓之日午夜時分盤坐老樹之下,吸納日月精華以產生神秘的力量。

可惜的是,「以樹為師」的謙卑心態在現代已日益淡薄,而人與樹的關係也似乎走入唯物的死胡同,對人類有用的樹才會被留下來,其它的一律清理掉,以空出更多的空間來修道路或蓋房子。樹木如果可以說話的話,恐怕也會慨嘆:「時不我予!」


得天獨厚的巨木之島

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有北回歸線通過,兼具溫帶與熱帶的生物相,加上地形變化多端,使台灣獨具豐富無比的森林資源。從海邊、平地、低海拔一直到中高海拔,都有特殊的森林生態系。

其中低海拔(五百或七百公尺以下)的樟楠林及中高海拔(一千八百至二千五百公尺)的檜木林,更是大家所熟悉的,在日治時代即已有系統化的大量開發,如樟腦、楠木家具都是當年最搶手的外銷貨,還有製造炭薪的相思樹,以及經濟價值高且珍貴無比的紅檜及扁柏巨木在短短三十年內被砍伐了超過一半以上。
如今低海拔的樟楠林由於面臨嚴重的開發利用壓力,使得幅員日益縮小,只有少數倖存的樟樹及楠木的老樹可以見證過去豐饒的闊葉林相。而終年雲霧瀰漫的檜木林也只有在少數人跡罕至的深山裡才能保存其原始的純林風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棲蘭檜木林。

2013年齊柏林導演推出的空照紀錄片「看見台灣」,讓所有生活在台灣的人親眼見證這塊美麗的土地,以及我們加諸其上的醜陋傷痕。影片裡杳無人煙的森林,漫無邊際,這片綠色森林大海原本是滿山遍野,如今卻只能在遠離塵囂的山區才能茍延殘喘。

這個得天獨厚的巨木之島,森林大軍卻節節敗退,如果我們繼續假裝看不見,或是冷漠以對,只怕不久的將來,下一代的台灣人將無法親眼見證巨木風采,而只能從影片中憑弔往昔的豐饒森林景象。


台灣老樹的民間信仰

台灣的森林資源豐富多變,老樹或巨木遍佈平地至山區,時至今日,在強大的開發壓力下,碩果僅存的民間老樹,不僅是生存競爭下的強者,同時也因為老樹與周遭人們的生活密切,進而發展出老樹的民間信仰,使得老樹的生存屹立不搖。

從台灣各地的地名起源不難看出一些端倪,例如高雄的大樹鄉,台中市大里區的樹王,嘉義朴子鎮的朴仔腳,其他如茄苳腳、楓樹湖、下茄苳、松(榕)仔腳等地名更是多的不勝枚舉。由此可見,以往台灣聚落的形成與老樹有極密切的關係,民間也多半將老樹奉為地方守護神,並成為地方的生活中心,這樣濃厚的地方色彩藉著民間信仰完整保存下來,也因此老樹的紀錄是少不了這些民間的信仰。

俗話說:「有心則靈,有求必應。」用在老樹的信仰上倒是十分貼切,一般民間對老樹的崇拜,是以神明視之而虔誠地膜拜,在以往醫藥不甚發達的時代,鄉間也盛行將體弱多病的小孩給老樹當義子,以庇護孩子平安長大。日後這些義子為答謝老樹,常在樹幹上披掛上醒目的叩謝紅布。

一般會將神格化的老樹尊稱為「公」,如茄苳公、樟樹公或榕樹公等,其中雌雄異株的茄苳樹,若剛好該地的茄苳老樹有一雌株、一雄株,則會特別分別尊稱為「茄苳公」、「茄苳媽」,這是台灣特有的民間風俗,十分有趣。

老樹樹下最常見的就是小廟,除了最多的土地公廟會掛著「福德正神」的紅布條外,其他如「有求必應」的有應公廟、客家聚落的伯公廟等也很多。這些地方都各自衍生出多采多姿的民間風俗,例如茄苳公的生日訂為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茄苳公的義子都要回來為它祝壽,同時各地的茄苳公廟還有熱鬧的聯誼活動,成為地方上重要的節慶之一。

這些老樹、人與民俗生活的有趣關係,是另一種探索老樹的角度,進而深入瞭解老樹在人們生活所扮演的角色,畢竟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歲月下來,老樹不僅僅是一棵樹而已,是神、是義父,也是地方的精神象徵。


老樹之美

「樹雖然不語,但是只要用心傾聽,你可以聽到它沈默的聲音,隨著季節和不同的風進入你的耳朵,宛若天籟。」 ~奧斯華茲

如何欣賞老樹之美?

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在一篇名為「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文章中提到,她曾經問一位剛到樹林裡散步的朋友看到了什麼,誰知朋友的回答是:「沒什麼特別的。」凱勒完全無法想像在樹林裡走一個小時,會看不到任何特別的東西。她雖然失明,但憑著敏銳的觸覺,她一樣發現取之不盡的新奇事物。像柔軟而對稱的樹葉,光滑的樹身,粗糙的樹皮,初萌的新芽,或是倚靠著樹幹聆聽鳥兒歌唱,她多麼渴望能夠看到這些美好的生命,而我們這些擁有正常視力的人卻常常視而不見,於是她才會寫下:「漆黑會令人更珍惜視力,靜寂則讓人明白聽到聲音是多麼美妙。」

對於感官健全的我們而言,讀海倫‧凱勒的文章特別讓人感動,也讓人深深感謝這天賦的感覺能力,讓我們更能體驗生命的美好與豐富。正如同她所提醒的,好好運用自己的五種感官,就好比你明天即將失去它們。好好看看周遭,好好聆聽,仔細觸摸,細細品嚐,仔細嗅聞,讓每一種感覺都發揮最大的功能,而這也是想要欣賞老樹之美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先,欣賞老樹之美時,視覺上的「看」不僅止於看看綠油油的葉片、秋天變色的葉子,或是老樹雄偉的姿態,更要看看老樹的周遭,它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樹上有些什麼生命?它會開花嗎?有沒有果子?葉片是單葉還是複葉?對生或互生?葉片的綠色層次如何?或是樹枝的著生位置以及樹幹的紋路等等,都是要讓你「看」個夠的老樹之美,看得深入、看得熟悉,老樹便會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它的一舉一動瞭若指掌。

「聽」聽老樹,可以靜靜地擁抱老樹的樹身,試試看可以聽到什麼?也可以躺在樹下,聽風吹過樹梢的聲音,看透過葉片灑下的斑駁陽光,夏天聽震耳欲聾的蟬叫聲,清晨或黃昏忙碌而聒噪的小鳥菜市場,或是春天忙著求偶的優美歌聲。樹的世界一點都不安靜,反而充滿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聲音,但重點是要打開你的耳朵和心靈,否則在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裡,老樹的聲音之美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也有太多忙碌的現代人完全充耳不聞,錯過了許多難能可貴的感官經驗。

「摸」摸老樹,用觸覺去體會樹的質感。樹皮有沒有紋路或刻痕?粗糙或光滑?葉片的觸感又更多樣化,有光滑如絲,也有堅硬如皮革般,有細毛或粗毛,更有一些長著防禦性的倒鉤或尖刺,還有葉緣缺刻的變化,以及各式各樣的形狀,觸摸的感覺都大不相同。但觸覺的感官世界是我們尚待發掘的領域,連形容觸感的詞彙都少得可憐。恐怕真正摸過樹、仔細體會其觸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一方面的感官已沈睡久矣,尚待我們努力發揮。

細細「品嚐」老樹的滋味,雖然樹葉、果實可食的樹種也不少,但我們一般會拘泥於食物味道的要求,而忘了樹的存在並不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像毛毛蟲啃個精光的葉片,我們恐怕會覺得粗澀得難以入口,鳥兒最愛吃的小果實,果肉少得可憐,味道也不怎麼樣,但一樣能吸引鳥族大駕光臨。樹的滋味有其生態上的重要意義,也攸關樹的傳宗接代和種子的傳播,下次品嚐它們的滋味時,不妨想想這一層的意義。但別忘了一定要確定不是有毒植物,不確定的種類寧可不要品嚐,神農氏嚐百草的精神可不是普通人可以隨意效法的,充足的自然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嗅」嗅老樹的味道,是既安全又容易的,只可惜我們的嗅覺並不出色,除非有比較濃烈的氣味,否則我們的鼻子一般是嗅不出個所以然。有些樹葉(像樟樹)要揉搓之後才會散發氣味,而像紅檜木材的特殊香氣也是在砍伐之後才會散發出來。但近來十分流行的「森林浴」,其實就是透過嗅覺的一種自然芳香療法,芬多精分子雖然不見得嗅聞得出來,但置身其中盡情呼吸,一樣可達到舒緩的效果。

欣賞老樹之美時,別忘了像海倫‧凱勒說的:「讓每一種感官都充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