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05:螳螂的私密生活
滿額折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05:螳螂的私密生活

定  價:NT$ 550 元
優惠價:9049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
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
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螳螂的私密生活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
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此外,台灣螂大校閱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
作者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
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
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
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讓人大開眼界。
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
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作者簡介

黃仕傑/作者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飼養昆蟲,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植物、昆蟲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昆蟲原棲地照片,並為國語日報科學版、數位島嶼網站撰寫生態探訪文章。曾任扶輪社青年服務團團長、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攝影作品『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 (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黃仕傑個人部落格http://www.flickr.com/photos/shijak0526
黃仕傑個人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shijak0526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詹美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忘了什麼時候開始認識阿傑這位可愛的陽光大男孩,只覺得有他在的地方,就有熱情與歡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六月份,他帶著日本學者大林延夫和山迫淳介博士到我辦公室聊天的那一次,我向他展現在美國史密森博物館購買的模擬螳螂複眼的玩具眼鏡,具有赤子之心的阿傑,立刻戴著眼鏡和那些日本學者玩了起來,整個辦公室瞬間充滿了歡樂,就在那時我看到了阿傑的真與稚。
猶記我大一剛唸昆蟲系時,在某次因緣際會中,取得了剛從螵蛸出來的斧螳若蟲,我將牠們當成寵物養在宿舍裡,然後每天到浴室捉蛾蚋給牠們吃,許多女生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等螳螂大些,我再捕捉較大蟲子餵食,每脫一層皮,就以膠帶將蛻黏好,並寫下蛻皮記錄,還曾好奇地用繩子綁著蝗蟲屍體在螳螂前面晃動,看牠們會不會被騙而捕食。更荒謬的是,我當時還用黑色奇異筆將螳螂的複眼塗黑,看螳螂是否還能捉到獵物。當時的試驗結果已不復記憶,但肯定的是,所做的粗糙試驗只希望能更進一步瞭解既可怕又可愛的螳螂習性。如果阿傑的書早在我捉到螳螂前就出版了,搞不好,我會深受吸引而一頭栽進螳螂世界,成為螳螂分類學家。真是相見恨晚。
2003年,當年唸東海大學的周倖瑜來科博館找我,表示她的學士專題討論想進行台灣螳螂的分類,這是我第二次與螳螂結緣。我鼓勵她多看看各個博物館的標本,先從標本開始練功,透過標本了解螳螂的形態、變異、分佈及出現的季節時間,再到野外進行觀察及採集,有事半功倍之效。很高興她所發表的學士論文,也成了阿傑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
科普書籍的撰寫看似簡單,其實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自然觀察書籍更是困難,除了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精確的知識和豐富的圖片輔助,最重要的是能深入淺出的將觀察到的行為及現象生動地寫出來。阿傑就有這樣的好眼睛、好技能和說故事能力,讓他的書得以一本本的出,且本本暢銷。他的第一本『昆蟲臉書』拍盡各種昆蟲的臉,我們看到阿傑的細微觀察能力、高深的拍照功力,以及令人驚奇的想像力;第二本書『帶著孩子玩自然』道盡各種培養孩子觀察力、好奇心及尋找答案的能力,我們看到阿傑對孩子的耐心、思考的全面性和豐富的遊歷經驗;第三本書『螳螂的私密生活』則寫盡螳螂的形態、習性、棲息地、天敵、各國有趣螳螂種類、和飼養與應用等知識,我們看到阿傑在螳螂方面的專業功力、經年累月所拍攝的精彩圖庫,和對昆蟲的熱愛;第四本呢?另人期待。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寫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我以前指導教授最喜歡的一首詩,常用來表示他的孤寂研究生涯。這本書精彩絕倫,絕非荒唐言,但作者拍照的辛苦、對事情的執著與對大自然的癡迷,則在本書中一覽無遺,保證令人回味。

目次

推薦序 4
作者序 5
第一章 神秘祈禱者的螳螂 6
草猴是螳螂 8
螳螂的聯想 9
螳螂的應用 11
神秘的祈禱者 14
螳螂的身體構造 17
第二章 螳螂的衣食住行 20
國王的新衣 22
變裝的秘密 26
酷炫的花紋 30
耍帥的裝飾 33
大與小的差別 36
可口的大餐 38
活動的地盤 40
長臂舞刀的捕捉足 42
凌波微步 44
展翅高飛 45
精密定位 48
斷足再生 49
清理身體是不可或缺的保養 50
第三章 螳螂的行為語言 52
視覺密碼 54
雌雄莫辨 56
螳臂擋車 60
呆若木魚 62
第四章 螳螂的生命延續 64
致命吸引力 66
殺夫狂想曲 70
螵蛸的妥善保護 74
第五章 殺手螳螂的輓歌 76
無影無形的殺手─真菌 78
鑽來竄去的殺手─鰹節蟲 80
體型微小的殺手─螳小蜂 82
異形殺手─鐵線蟲 84
陷阱殺手的蜘蛛 86
快速殺手的蜥蜴 87
眼尖殺手的鳥類 88
捕食與被捕食之間 89
第六章 台灣螂大校閱 90
日本姬螳螂 92
大巨腿螳螂 96
綠大齒螳 100
透翅螳 104
樹皮螳螂 108
角胸奇葉螳螂 112
魏氏奇葉螳螂 116
微翅跳螳螂 120
薄翅螳 124
枯葉大刀螳 128
細胸大刀螳 132
台灣斧螳 134
寬腹斧螳 138
棕污斑螳 142
翼脈半翅螳 146
第七章 世界螳螂大觀園 150
澳洲樹枝螳 152
海南角螳 154
勾背枯葉螳 156
菱背枯葉螳 158
眼鏡蛇枯葉螳 160
微箭澳葉螳 162
幽靈枯葉螳 164
非洲樹枝螳 166
頂瑕螳 168
美國大草螳 170
馬來長頸螳 172
小提琴螳 174
大魔花螳 176
越南阡柔螳海南亞種 178
德州獨角螳 180
南美草螳 182
非洲沙漠螳 184
澳洲寬腹螳 186
印尼雙盾螳 188
圓胸螳 190
非洲藍斑巨螳 192
萊姆綠螳 194
索氏角胸螳 196
霍氏巨腿螳 198
馬來拳擊螳 200
非洲尖眼拳擊螳 202
甘比亞拳擊螳 204
小魔花螳 206
麗眼斑螳 208
蘭花螳 210
華麗金屬螳 214
法拉斯金屬螳 216
非洲斑光螳 218
刺花螳 220
甘比亞花螳 222
華麗弧紋螳 224
第八章 簡單的螳螂飼養觀察 226
好好照顧殺手 228
螳螂的新家 229
邀請螳螂來作客 231
張羅食客的餐點 232
螳螂照顧重點 234
第九章 留住螳螂的美麗容顏 236
永恆不朽的生命 238
螳螂標本的製作 240

作者後記與致謝 245
參考書目 247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第二章 螳螂的衣食住行

國王的新衣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的一大類群,牠們外表特殊,常有出乎意料的奇怪造型,當然顏色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種類甚至是光鮮亮麗、珠光寶氣!但是這些昆蟲與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牠們不像人類,將骨骼作為身體核心,肌肉黏附在外運動,相反地,昆蟲的肌肉是黏附在堅硬表皮下,藉由拉動表皮運動,因此牠們的表皮被稱為外骨骼。
昆蟲的表皮硬化後不能再長大,所以當牠們的身體成長到一定大小時,原有的表皮反而成為繼續生長的侷限,所以需要脫掉原有的表皮,讓身體可以繼續長大,這樣的生理行為就是「蛻皮」,而一般口語說成「脫皮」。
螳螂由卵孵化後,不停地成長到羽化需要經歷數次脫皮。以筆者觀察的經驗來說,螳螂要脫皮前一天至兩天會停止進食,開始找尋陰涼、安靜的地方,因為蛻皮時牠們無法移動,也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只能靜靜地倒掛著等待脫皮過程結束,所以蛻皮是螳螂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不同於甲蟲與蝴蝶的成長過程為「卵、幼蟲、蛹、成蟲」,幼蟲的樣貌與成蟲完全不同,所以稱為「完全變態」的昆蟲,螳螂的成長過程沒有蛹的階段,所以是「不完全變態」,而且螳螂幼時樣貌跟成蟲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是「不完全變態中」的「漸進式變態」,像螳螂這樣「漸進式變態」昆蟲的幼時我們稱為「若蟲」。螳螂一生中因應身體不停成長要蛻皮六至九次,所以若蟲齡期的計算方式為自卵中孵化後為一齡若蟲,待脫皮後為二齡若蟲,再次脫皮為三齡若蟲,以此類推。昆蟲學家和玩家多以英文代號來表示螳螂的齡期,例如一齡為L1、二齡為L2、三齡為L3,以此類推。
常聽到朋友說螳螂在蛻皮羽化,其實最後一次蛻皮才稱為「羽化」。大部分的朋友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何一樣是蛻皮,但最後一次的蛻皮才是羽化呢?」羽化其實指的就是昆蟲由幼蟲(若蟲)轉變為成蟲的過程,如古書『搜神記』第十三卷中的記載:「木蠧生蟲,羽化為蝶」。


變裝的秘密
我們以一般常見的綠色螳螂─寬腹斧螳(舊稱寬腹螳螂)或台灣斧螳為例(舊稱台灣寬腹螳螂),成蟲體色多變,除了常見的綠色型、夏末秋初的黃色型之外,還有迷彩型。目前對於斧螳黃色型成蟲出現原因的探討,依筆者國內外(東南亞國家)觀察與好友們觀察的紀錄,通常發現的時間點在每年的8月份以後,尤其9月至10月最常見到,這時時序已經準備進入秋季,依照成長時間計算,這批成蟲當時孵化的時間點應該是6月底或7月初的夏季,若蟲在枝葉間活動時身體的顏色與深淺,關係到牠生命安全與否,所以有可能是牠們對周遭環境顏色或是光照的反應,一次次的脫皮後讓體色跟著環境變化以保護自己不被天敵發現。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動物界非常有名的偽裝昆蟲「葉竹節蟲」(葉樇)身上,根據馬來西亞當地朋友的敘述,同一種類的葉竹節蟲常有各種不同的體色與斑紋,長期觀察後發現與乾季、雨季(雨林沒有春、夏、秋、冬季節之分,只分乾、濕季)有相當大的連結存在,而且牠們的體色與花紋也會與寄主植物非常相近,是否為了保護自己所以慢慢變得與環境相似?研究人員指出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會隨環境變色,一種與天擇淘汰有關,但筆者尚未找到任何相關的研究資料,以上都是筆者的經驗談與大膽的推論,真正的答案還是需要相關研究人員來解謎。


酷炫的花紋
還記得日本古裝劇中的忍者常為了執行任務,身上帶著各種不同的布塊,遇到危險時可以依照環境將不同的布塊掩蓋在身上,以逃過敵人的追擊。
螳螂天生就有這樣的忍術,因為牠們生長的環境可能是新芽綠葉、苔蘚、枯枝。這些環境中不是只有螳螂一種生物,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掠食者正在找尋不長眼的美食,在爾虞我詐的自然生態中,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使出渾身解數避免被生吞活剝。
常見的如樹皮螳螂(中國稱為廣緣螳),牠們身上與翅膀的花紋顯示牠們在長滿苔蘚的樹幹或是石頭上可以騙過敵人,當然也包括你我。微翅跳螳螂嬌小的身型與枯黃的體色剛好符合牠在森林底層活動的習慣。台灣雖然沒有枯葉螳螂,但是產在中部以南的大巨腿螳螂(拳擊螳螂)成蟲的體色與翅膀的斑紋也有偽裝成枯葉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由螳螂身上的花紋大概推測牠們棲息的環境。


耍帥的裝飾
許多螳螂就像喜愛追趕潮流的年輕人,身上戴滿各種時尚的裝飾品,但是這些裝飾絕不僅僅是趕流行這麼簡單,而是為了生存保命而特化出來的奇異裝扮。
有的螳螂種類喜歡將各種冠狀裝飾頂在頭上,偽裝成枯枝、落葉、嫩芽,各有巧妙之處。腳上的裝扮也不含糊,形狀特別的葉狀突起就像穿了一雙美麗的襪子般,幫助自己隱身在環境中。身上當然也要大做文章,腹部兩側是各種偽裝突起、爭奇奪豔的好位置。這些我們看來美麗、有趣、奇異的裝飾在螳螂的身上,可是肩負著隱身在自然環境中的重大責任呀!


大與小的差別
螳螂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長大,體型越大的螳螂,捕捉與抵抗的能力就越好。但是剛由卵中孵化的小螳螂該怎麼自保呢?我曾在野外觀察時發現某種小螞蟻的動作非常特別,就是講不出哪裡怪,等我蹲下拍照後才知道這是一種螳螂的若蟲。
台灣的螳螂中有幾種螳螂非常低調,剛孵化的樣貌會讓人以為是某種螞蟻,實際上這些若蟲正以偽裝成螞蟻的方式躲避天敵。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偽裝成螞蟻?不要看螞蟻這麼丁點大,其實螞蟻相當凶悍,尤其一群螞蟻團結在一起時,連大型的天牛、獨角仙也會被大卸八塊。所以螳螂若蟲外觀像螞蟻,可能讓許多天敵看到後大倒胃口而不去捕食牠們。當螳螂成長脫皮後花紋與顏色也會開始改變,舉台灣大齒螳螂(舊稱台灣花螳螂)為例,一齡(剛由卵中孵化)為黑褐色,二齡時維持黑褐色,三齡時背後開始出現橘紅色,一對捕捉足也變成橘紅色,另外兩對步行足開始呈現綠色。四、五、六齡時背後的橘紅色開始擴大並且顏色更淺,最後一次脫皮羽化成蟲後,體色則會轉變為綠色。


可口的大餐
螳螂是肉食性的昆蟲,牠們無時無刻都以捕捉其他生物為食。剛孵化的螳螂若蟲因為體型嬌小,所以捕捉枝葉間或是底層落葉堆中體型比較小的動物為食,一次次脫皮長大後,活動力也變強,捕食的昆蟲也開始多樣化,蜜蜂、蝗蟲都是牠們的獵物,等到成蟲後連大型蝴蝶、壁虎都是牠們菜單上的選項,在國外甚至曾有大型螳螂捕食蜂鳥的紀錄。
基本上螳螂獵捕的方式為隨機捕捉,凡是經過牠面前的生物,只要體型大小符合,牠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那狀似鐮刀的捕捉足將之獵捕,而且觀察後發現,螳螂屬於相當有耐性的昆蟲,萬一出手沒抓到,牠會再次出手捕捉甚至尾隨獵物逃脫的方向追去,直到成功獵捕為止。
送上門的美食牠們絕不放過,目前我所觀察過牠們捕食的獵物可說是五花八門,由微小的蚜蟲、薊馬、跳蟲,或是果蠅、小型昆蟲的蜜蜂、螽蟴、蝗蟲、蒼蠅、蛾類到大型的昆蟲、蜻蜓、鳳蝶、各種蟬,還有蜘蛛,甚至是守宮、壁虎以及幼蛇。
螳螂究竟是如何捕捉這些生物,還有捕捉時的快、狠、準,且讓我們由連續照片來一窺究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9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