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滿額折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定  價:NT$ 780 元
優惠價:9070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內三折拉頁的特殊形式設計來呼應「限制級」的創作主題,是一個充滿設計與藝術感的攝影書。
◎以攝影藝術中比較不為人所重視的語言現象為主題混搭了單張和並置的照片,調侃自己對時下社會幾個現象的感觸。

◎本書還深度論述了主觀意識、自我限制、認知以及制約問題。

這是一件文字型的「觀念藝術」攝影作品。以攝影藝術中比較不為人所重視的語言現象為創作主題;將臺灣人(尤其是常民),在廣告招牌、私人布告等公開場域裡的生活用語,做為影像實體的內容,外貌上,混搭了單張和並置的照片,以一種類似用字來造詞、再形成句子的「偽話語」形式,調侃自己對時下社會幾個現象的感觸。

書中藉由隨處可得的「文字風景」影像,表達作者對臺灣當下政治、情色、生活的觀照;並以文字論述「觀念攝影」的藝術,此外,書的整體設計也呈現了日常生活的限制感。
本書刻意將文字、圖象同置在一個畫面,在創作意念上有意衝撞「影像論述」在藝術化中議題的意涵。

書中的影像文字內容包括了:流行的俚語式「水臺語」、在地商用的「好臺詞」,加上小部分媒體中的「臺灣人」形象。最後,透過並置方式來彰顯圖象時空的交錯,試著帶出「立體派」畫作的青春力動氣息。

為了讓每件作品都能表現在地族群對於語言方面的片段記憶,雖然照片有並置,但個別影像都仍保有自身完整的單獨性。

一張一張的「臺詞」照片,都是作者對大環境期待的落空、滿意度不足的寫照,一種對搖晃社會眾象嘲諷的藝術包裝。

作者簡介

游本寬
1956年生,美國Ohio University「美術攝影」碩士(MFA)、藝術教育碩士(MA),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專任教授,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以及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1981年起,以日常顯現的台灣景觀、建築及其相關的文化產物為內容,持續發表「閱讀台灣」系列的影像,代表作品有:
《真假之間》系列,動物篇、肖像篇、信仰篇;
《法國椅子在台灣,觀光旅遊》系列;
《台灣房子》系列,民舍、商家、宗教建物專題;
《永續寶島》系列;
《台灣公共藝術》系列,地標篇;
《遮公掩音》系列;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近年的著作:
1990《游本寬影像構成》、1995《論超現實攝影》、2001《真假之間》、2002《台灣新郎》、2003《美術攝影論思》、2009《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書、2011《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2012《游潛兼行露――「攝影鏡像」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2014《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被典藏或館藏的代表機構: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第六、第七屆《CEPA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德國柏林Forderkoje藝術空間、上海師範大學;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郎靜山攝影藝術館」;私人收藏部分如:<有紅線的風景>、<芝加哥地圖C-5>、《遮公掩音》系列3件等。

游本寬的攝影藝術,以傳統照片、「藝術書」和多元影像裝置形式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地舉辦過近九十次展覽;也多次通過國科會補助,從事中、美攝影教育研究,以及台灣當代攝影家和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2009年,首次接受「臺灣美館」委托,就該館攝影類典藏品進行研究,並據此策劃了《「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專題展。

【作者序】
走在臺灣小鎮上(尤其是有點歷史的,居民習性也較開朗、活潑者),有時可以看到當地人很耐人尋味的「告知」方式,例如:田野中獨立著一條布旗,上面寫著「嘸你ㄟ死」;路邊一支像是公家單位用的圓形鐵製指示牌,煞有其事的站立著,上面卻只有「公告」兩字;菜市場邊的路燈上綁著「皮包請右背,錢財勿露白」的警告語。有時也可以看到一些無厘頭、大膽,卻有點詼諧的臺語式招牌文字,例如:屋前寫著大剌剌的「牛朝」兩個字;屋頂側邊豎著「拔辣」的招牌;或是「大胖脫光光」、「莓大莓小」、「刨兵團」等令人想入非非的限制級招牌語,就連老房舍前的電線桿上也有「早上吃麵,中午吃冰」的標示牌。
這些用日常生活裡的口語,創意的書寫成招牌或置入在各式各樣公告裡的文詞(我私下將它們稱之為「街坊詞」),深深吸引著我,因為這些近代臺灣人自創式的文、詞、句,在用詞與創字之間所流露出的直爽、庶人性,常常能把被專家學者視之為抽象、難明言的文化事,成功的呈現出某種具體可見,並讓眾人有感的「文字風景」。
起初,我也只是無厘頭的記錄著這些「文字風景」,但回頭檢閱這些有的傳播特定的商業訊息,有的則只是簡單表露某些人小意念的「文字風景」時,卻發現:這些語意所要傳達的對象是有所限制的。對外國人而言,這些可能只是文字圖案,沒有語義;對我而言,雖然我能讀懂字面的意義,但訊息仍是有收沒有到,因為我不是那一個區域的人;就算我是那區域的人,也許仍收不到訊息,因為我不是在那一時段活動的人。
當我進一步將這些「文字風景」並列在一起時,發現文字與文字又串連出另一層語意,而它們可以傳達我的一些想法並與讀得懂的人溝通。於是,我著手進行這一系列自認為有可能是小眾族群的「限制級」照片──《鏡話•臺詞》。
《鏡話•臺詞》以攝影藝術中比較不為人所重視的語言現象為創作主題;將臺灣人(尤其是常民),在廣告招牌、私人布告等公開場域裡的生活用語,做為影像實體的內容,外貌上,混搭了單張和並置的照片,以一種類似用字來造詞、再形成句子的「偽話語」形式,調侃自己對時下社會幾個現象的感觸。
創作過程中,該系列除了以「照片中含有文字」的圖象為最主要的版本之外,還特別著重於那些原本是由人「口中所講出來」的生活用語(像是流行話、俚語,以及常民之間自創式的臺灣話等等),被在地人藉由文字媒介,轉換成為一種「可見」的結果。至於再進一層的藝術、美學思維方面,《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除了是自己對在地色情、政治方面的觀察和感觸之外,影像藝術表現方面,事實上還針對照片本身在圖文並置、相互自由混搭的新世代中,所進行的多方檢視。
所以,我的「限制級」照片回應了:當事者的主觀意識,在創作或閱讀時自我限制的現象;自省了:創作者的知識,對於特定文本的認知以及制約問題。

目次

一、文字論述篇
從圖文的糾纏中出發
影像之外的省思
難言的情懷
文字型的「觀念藝術」
用鏡頭見證「由嘴巴講出來的話」
無法躲躲閃閃的「照像文字」
拔辣!這不是台語火星文的創作
動感「臺詞」的閱讀趣
被旋轉的文字世界
無厘頭影像的靜與動
分離對象的「限制級」作者
無法盡興的自我「限制級」
再論「限制級」的照片
「攝影照句」下的在地文化
將鏡頭對準在地的「街坊詞」
「英文嘸你ㄟ死」文化
家長不放心文化
難以相信的「色政」文化
鏡中有語
畫中有話
結語

二、影像篇
1.<非黑白>──說色情
<上來吧小閹雞> <正軟骨王后> <祕密基地計次> <龜大安春飛>
<精割小雞> <新片炒米粉> <阿珠茶沒煙> <抓酸痛99>
<家長放心咬我> <哇下蛋多粒> <星期五刨兵團> <姿色五折>
<隆隆來雞小點> <真渴巴士> <白肉槽雞> <C罩杯健保>
<脫光光檢骨> <包皮有春> <歐馬尬點穴> <鳥地方送滷蛋>
<大砲自己養> <祝您性韻>

2.<天雷地火>──話政治
<英文嘸你A死> <台語吵翻天> <恭敬烏糞> <草繩女人徵信>
<上下溝通謝絕參觀><離婚斬飛蛇> <大人物答謝金> <嘴8開進來>
<地方髮院出口> <前有喜宴慢行> <初二要拜拜> <呷茶見麵談>
<左側補財庫> <固湯頭444> <日大壯陽成功> <出口往左邊沒錯>
<樹木不可通上帝> <靠左靠右> <牛朝機車不通> <火燒店強強滾>
<本地羊請下馬>

3.<喫飯煮茶>──道鬆活
<上帝瓦片價> <洋早餐上車> <初衣食午浮蛋> <陳農可以居>
<凸床路凹臭老板> <崩山下收魂> <一字棺木> <十點十分牽亡魂>
<雞緣媒人公> <豬屠口刀療> <神秘國度到了>

3.<半聲照片>──說不清、講不白
<照起工> <入來坐呷巧> <叫我第一名> <吃蛋改運>
<中午吃冰> <木型30> <玉里家婦> <大胖脫光光>
<拔辣> <不破嘴> <水27.19> <肉圓位>
<買菜> <早至晚> <泡菜> <在此練跳舞><學校校友會> <南門打鐵根> <皮包請右背> <鴨片飯>
<祭送處> <售本地> <在部落> <公德心>
<花往前> <勿拿走> <操> <撿到大便>
<水素水> <莓大莓小> <萬主> <土虱>
<老香公廁> <歹吃免錢> <公告> <仙A搬家> <前有路>

書摘/試閱

「攝影照句」下的在地文化
嘴巴、聲音; 耳朵、語言; 眼睛、符號。

過往,我們是否已太習慣於音調的無形,對它的認知只會靠記憶;相對的,我們又太自信於文字的有形,雖然在辨知方面還是得常常借用比對的模式。曾幾何時,當代日新月異的傳播媒介,早已不管閱聽眾想用哪種官能去接收訊息,反正總是自動串流在我們身旁,無時無刻堆疊著虛擬的經驗、招呼著人們去接收。新的傳播媒介有科技、有速度,但是,無償和便利之中不見得必有當代的文化。

或許,文化兩個字看起來總是個沉重的課題,然而一旦它能隨風飄散,時而能聞到、聽到、感覺得到時,就能減輕生活中的重量感。媒體裡,不三五時就喜歡表露外人如何談論臺灣好的諸多現象,其實也不外乎,有人圍著吃的內容,有人繞著在地的人情味等等,但是,就是還沒有人會把面向海、小丘上壯觀的靈骨塔,和在臺灣的生命文化做串連。對此,相信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覺,臺灣的文化並不僅僅如此;(好)文化不是等著讓外人來發現,應該是自己會先看得到、感覺得到,並生活在其間才對吧!

分離對象的「限制級」作者
撇開臺灣對「限制級」的刻板印象,走在小街上或公共場域裡,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形貌上像是商業招牌,但又很臨時性沒什麼正式感,資訊的內容也只是手機號碼、特定的聯絡方式,或單純的方向標誌等等。這些讓人沒有辦法判讀的「文字商店」,彷彿是某種秘密結社的活動正在你眼前進行;更精確的說,看得懂的人便是VIP,有機會參與這個小族群的活動,反之,則被排除在外。顯然,

臺灣的商家對自己的客人已公開的進行篩選──我們只歡迎「限制級的客人」。

畫中有話
有關「臺詞」影像創作的動機,最深遠的徵象是有感於自己長期以來,都身處在一個,白的不夠、黑的不足的灰色沉悶世代;心裡天際老是糾結於──

臺灣在國際之間的地位實情,總是老人避而不談、大人講不清楚,至於小孩子則是一片空白。我們雖然自認有面國旗,但是,卻經常都得像<出口往左邊沒錯>、<牛朝機車不通>、<初二要拜拜>作品中的情形──國旗是遮遮掩掩的。我們真有如此必要嗎?變形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對國父孫中山而言又是於心何忍?國家,只有在透過特定人物、事件,以及媒體的炒作之後,恍惚之間可以讓人覺得她是存在。只是,如此與歷史、身分認同相關的大事,絕大部分時間竟然就像飛上天的風箏,只要風的強度稍稍不夠,便得使勁的掙扎以延緩自己掉落到地面的時間。

鏡中有語
或許我們官員都很想跟上講究速度的數位科技時代,於是上上下下快如跑馬燈。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即使在百姓眾目睽睽的監督之下,多項(民生相關)政策,根本看不到什麼長久性;反正是:朝令夕改,早知、晚知,甚至於不知,對明天的日子都不會有什麼大改善。要人無奈的還有,無恥的政客居然常常可以扮演社會裡的猛獸,讓庶民的正義失去該有的顏色(<地方髮院出口>);加上自律不足、無能小吏的緋聞,竟也能一再的佔滿社會新聞的大版面(<草繩女人國際徵信>);地方官員小貪不是罪!因為,大官瀆職也只是換張辦公桌而已,這也難怪在地當官的都相信:人民是健忘一族(<答謝金>、<固湯頭444>)。

公民雖然還準時的納稅,但是對政府掌舵的能力卻是人人憂心、處處不忘放心,所以<靠左靠右>都危險的心境,只是群體憂鬱症冰山的一角。應該是看不到未來宏大的願景,小庶民只好在馬路上卑微吃著<鴨片飯>,群唱著「小確幸」……不了解的是,官員們難道不知道,當部分與全體之間沒有絕對關連時,再多的<離婚斬飛蛇>和小確幸,也只是苟且偷生罷了!

走在街上有時會想:與其讓短視的政客給迷惑,毫無目的向前衝刺,倒不如自個兒(或結伴),停下來、左右看看、多想想,那怕站在十字路口是件危險的事,但,下一個方向或許便可以讓我們走得更久、更遠些。

難以相信的「色政」文化
綠色帆布上印有「太春」的小發財車,剛好就停在「騷」賣的路邊攤旁,
對街的「阿珠茶」保證讓老人家「換線配珠、真正有春」的說詞,早也不是什麼大秘密。倒是,路過的老外可能要問:「特幼白肉」的「小閹雞」是否一定是「正軟骨」?開大公車的運將則是透過麥克風向乘客廣播著:大家「非常性韻」,下一站「鳥地方」,有人想被「脫光光帶光帶回家」嗎?今天有「送滷蛋」喔!

所謂「食、色,性也!」不就是如此嗎?自己常感嘆,眼前的社會風景,要在地的電視新聞台早、晚不播放點什麼有色彩的畫面實在困難。臺灣人,男男女女怎麼可能沒有政治「情」與生活「色」的成長經驗呢?我們都太習慣於:政治官員很少靠個人優異的政績而上國內新聞,但是外遇、緋聞,必可以像黃金檔的連續劇般,不斷的被公開討論。色、政緊密合一的社會現象,臺灣人早已司空見慣、躲都躲不掉,想裝個文盲、耳塞或暫時性的失聰都不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70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