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滿額折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定  價:NT$ 520 元
優惠價:9046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1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尋求全面再現「華裔婦女在美國」的歷史,以補充美國史研究與婦女史研究中的空白。作者分析概括自19世紀中期以來華裔婦女的移民模式,考察研究中國移民婦女適應環境、採納當地習俗、生存奮鬥的策略,突破傳統劃分方法,重新定義美國華裔史的分期。

書中採用「新種族」的研究方法,並引用大量美國移民檔案資料、人口統計數據、原始檔案文本與照片、中英文早期報刊資料、口述訪談與問卷調查資料等原始資料。原簡體版獲美國福特基金出版獎(中華美國學會「中華美國學叢書」,中國社科出版社1999),被中國各大學美國學、華人華僑研究、婦女研究專業採用為經典教科書,也為學術界廣泛引用。

增訂版更新原版中的相關詞語、內容、原始資料與文獻參考書目,加入作者與其他美國華裔研究學者自2000年以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兩個全新章節與三篇附錄,並新增照片20幀,全書一共收錄48幀珍貴歷史照片、資訊圖表17幅。

作者簡介

令狐萍

國際著名移民史研究專家,現任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前任系主任),亞洲研究學位委員會創辦人與前任主席,教授東亞史與亞裔美國史。美國羅特格斯大學出版社「當今亞美研究」叢書創始與首任編輯,前美國亞裔研究學會旗艦期刊《美國亞裔研究》主編,美國福特基金獎作家。

在中國任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僑務理論研究中心,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理論研究武漢研究基地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廣東省人民政府華僑華人研究會海外顧問等職務。

曾多次受邀到國際級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做學術報告或演講。長期從事華僑華人、美國亞裔與華裔社會以及美國亞裔與華裔婦女的研究寫作,首創移民「文化社區理論」,共計編輯出版24部學術專著與百餘篇史學專論。

增訂版序言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簡體原版本(中華美國學會中華美國學叢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獲美國福特基金會出版津貼獎)自出版以來,便有幸受到國際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在諸多學術著作中被廣泛引用,並為中國各大學的美國研究、華僑華人研究、婦女研究、美國文學等專業採用為經典教科書。
2013年6月,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秀威文哲學術」叢書主編韓晗博士,再三向我邀約《金山謠》在臺灣以繁體出版,我欣然從命。拙著已問世十五年,仍然受到專家、學者、與讀者的信任與抬愛,讓我感動不已。能為中國的美國學與華僑華人研究拋磚引玉,吾亦深感欣慰!《金山謠》的增訂版以繁體在臺灣面世,將有助於更多海內外的讀者瞭解近代中國移民婦女在美國的艱辛與奮鬥,和成就與自豪。
《金山謠》的增訂版以繁體重新輸入原稿,並全部更新原稿中的相關詞語、內容、原始資料、與文獻參考書目。除更新全書外,繁體增訂版也新增兩個章節與五個附錄。本版新增照片20幀,全書一共收錄48幀原始歷史照片、圖表17幅。本版各章更新增筆者與其他美國華裔研究學者自2000年以來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版新增的具體內容如下:前言部份添加對2000年後出版的有關華裔婦女的專門著述的討論;第二章新增對華商運營的討論以及華商對華僑華人社會的貢獻;第三章新增對華商妻生活與家庭結構的分析論述,並闡述中國女學生對增加華裔婦女正面形象的作用。第四章對美國華人婦女在二戰中的特殊貢獻以及她們對祖籍國與居住國政治運動的參與,增添或更新資料。該章特別新增對美國華僑華人研究先驅、美國「芝加哥學派」代表性學者譚金美(Rose Hum Lee)學術生涯的深入分析與探討。第五章新增對美國亞裔學運動在美國中西部與南部在1990年代與2000年代的發展的綜合性討論,2000年以來美國華裔婦女參政的突破性進展,以及有關關穎珊、趙美心等知名美國華裔婦女事蹟的最新資料。第六章新增對模範少數族裔、平等權益措施、異族通婚等美國華裔研究中的重大爭論性問題的最新研究與統計資料。另外,華僑華人研究中其他爭論性的問題,諸如華人社會中的「上城」與「下城」的階級對立問題,華人參政的問題,筆者也納入第六章一同論述。本書新增第七章,從幾個方面,專門論述全球化對美國華人社會的影響。第一,全球化的滲入導致臺灣留美運動的衰落,進而促成大陸精英人士在美國華人社會中的崛起。第二,全球化與華人精英階層的興起,使一種新的社區形態―文化社區―出現;傳統的唐人街不再成為海外華人社區的主導與單一形態。第三,華人一世紀半以來在美國公眾形象的演變,從一個側面展現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特別是全球化下中國的崛起。第四,近年來全球化下的中國「崛起」與美國「衰落」,給美國華僑華人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附錄一新添自1999年以來有關華僑華人研究的學術專著與專論,以及影音資料。附錄二「美國華裔婦女大事年表」改為「美國華裔大事年表」,囊括從華人移民美國至今的與美國所有華裔有關大事。為了進一步方便讀者並協助研究人員的專門課題研究,增訂版也新創附錄三「華僑華人研究主要專有名詞及概念中英對照表」,附錄四「中外主要華僑華人研究機構及組織」,以及附錄五「美國2010人口普查有關亞裔華裔數據」,包括筆者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0年普查數據編撰整理的六幅圖表。
筆者在此特別感謝韓晗主編的慧眼提攜。筆者也慶幸有機會與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劉璞編輯非常敬業謙和,耐心細緻地引領筆者渡過本書出版的一道道細節。蔡登山老師校對書稿,精益求精。公司的其他員工亦為出版本書作出了不懈努力。在此,我深表感激與敬意。
筆者也格外感謝國內美國史開創者之一、逾百歲老人劉緒貽教授。我進入美國歷史的研究領域,得益於劉緒貽、楊生茂、黃紹湘等先驅大師的浩繁著述,例如劉緒貽、楊生茂教授主編的六卷本《美國通史叢書》,黃紹湘教授的《美國通史簡編》。筆者受教於劉緒貽教授,逾32載筆交通信。直至2013年夏天,筆者作為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入教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才終於有機會與劉教授頻繁晤面促膝交談、補償32年的時空差距。中國華僑華人研究專家、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的高偉濃教授,慷慨為本書作序,筆者深深感謝老友的情誼。
筆者也得益於中外華僑華人研究學界多位前輩與同仁的研究成果,以及與他們的數載密切交流與合作。筆者在此深深感謝:北京大學周南京、梁英明、梁志明、李安山、李劍鳴、吳小安、楊保筠等教授;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郝時遠,中科院美國所陶文釗,中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丘立本;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任貴祥;北京華文學院李嘉郁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戴超武教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巡視員朱慧玲;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趙紅英、張秀明、巫秋玉、黃靜、程希等研究員;南方國際人才研究院院長王輝耀;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李國梁、施雪琴、沈惠芬等教授,著名社會學家李明歡教授,歷史系王旭教授,人類學系主任曾少聰教授;福建社科院研究員黃英湖教授;福州大學當代閩台文化研究所所長甘滿堂教授;暨南大學副校長紀宗安教授,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曹雲華、高偉濃、陳奕平、潮龍起、鞠玉華、周聿峨、廖小健等教授,東南亞研究所黃昆章教授,社會科學部秦珊、賈海濤教授,華僑華人文獻資訊中心主任徐雲;廣東省僑辦副主任吳行賜;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范若蘭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萬曉宏教授;五邑大學副校長張國雄教授;韓山師範學院黃小堅教授;武漢華中師大校長馬敏,章開源、朱英、彭南生、李其榮、曾曉祥、魏文享、何卓恩、彭慧、詹娜等教授;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熊月之、研究員吳前進、程兆奇、葉斌;上海同濟大學崔志鷹教授;江蘇師範大學張秋生教授;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趙和曼(已故);廣西民族大學鄭一省教授;臺灣劉伯驥教授(已故)、成露茜教授(已故)、臺灣交通大學蔡石山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張存武、陳三井、朱浤源、湯熙勇、游鑑明教授;臺灣中原大學夏誠華教授;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陳祥水教授;臺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李盈慧教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研究發展處處長徐崇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陳志明教授;香港大學冼玉儀、錢江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王賡武、黃賢強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廖建裕、李元瑾、劉宏、游俊豪教授;韓國首爾大學鄭永錄教授;日本漢學家、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濱下武志教授;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廖赤陽教授;日本香川大學王維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陳天璽教授;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吳文煥、洪玉華;荷蘭漢學家包樂史(Leonard Blussé)教授;丹麥漢學家朱梅(Mette Thun)教授;南非漢學家Karen L. Harris教授;澳大利亞學者Jan Ryan教授;紐西蘭華僑華人研究學者葉宋曼瑛教授;美國華僑華人研究學者陳國維、陳社紅、陳素真、陳勇、羅傑‧丹尼爾斯(Roger Daniels)、杜維明、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胡其喻、孔飛力(Philip A. Kuhn)、鄺治中、李唯、李又寧、連培德、淩津奇、劉海銘、麥禮謙(已故)、舒沅、宋李瑞芳、王保華、王靈治、吳兆麟、徐元音、楊(譚)碧芳、楊飛、楊風崗、葉月芳、尹曉煌、余仁秋、張少書、趙小建、鄭達、鄭力人、周敏、謝漢蘭(Helen Zia)等教授;加拿大華僑華人研究學者黎全恩(David Lai)、李勝生(Peter S. Li)、黃偉民(Lloyd Wong)、余全毅(Henry Yu)、宗力等教授。
筆者的學術成長乃至本書的研究寫作,都離不開全家人的呵護關注。先父令狐溥,畢生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向有為父做傳的宿願,但學業、工作事務繁忙,至今未果。先母馬慧瑗,為人師表,刻苦敬業,桃李天下。先父母在世時,總是鼓勵我永不自滿、不斷進取。本書的寫作與出版亦算是對先父母養育教誨的寥寥回報。長兄令狐靖、大姐令狐虹、二姐令狐燕數十載照顧、服侍年邁的父母,使我能在大洋彼岸,安心讀書、工作、養家。兄、姐的手足恩情,余將沒齒不忘。外子薩米博士,是我寫作生涯中的最佳助理與鐵面無情的評論家;愛子威廉與艾克,更是我的忠實「粉絲」!家人的摯愛與支持,是我學術耕耘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令狐萍
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
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2015年1月於美國

前言

1820年,美國移民局記載了第一批抵美的華人。從此,中國學生、商人,特別是勞工源源抵達美國,直至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令限制中國勞工,移美浪潮驟減。
中國移民婦女,雖然在人數上大大少於中國男性移民,也在同時期抵達新大陸。1834年,有史可載的第一名中國婦女梅阿芳(Afong Moy),抵達紐約。隨後,其他中國婦女也陸續到達美國。自梅阿芳抵美三載之後,已有1784名中國婦女居於美國,主要分佈於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夏威夷和愛達荷等州。
1848年,大批金礦被發現於加利福尼亞州。從此,黃金的誘惑吸引了無數美國東北部的小業主、平民、失業者與冒險家開赴西部,挖掘黃金,也招致了大批移民從歐洲及亞洲飄洋過海,來美國實現黃金夢。黃金被發現的消息,也在19世紀50年代傳入中國。時值鴉片戰爭結束,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西方列強競相將其工業產品傾銷中國,導致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崩潰,商人破產,手工業者失業,農民傾家蕩產。南方沿海省份,尤其是廣東、福建,首當其衝。內憂外患與凋蔽的經濟迫使大批廣東、福建的失業農民及手工業者,典賣家產,或以人身做抵押,購買船票,告別妻小,抵達加利福尼亞州。大部分抵美的華工都懷著到美國擺脫貧困、發財致富的夢想,視美國為黃金地。美國因此被廣東、福建移民稱為「金山」,首批華人聚居的加利福尼亞州聖弗蘭西斯科(San Francisco)也因而被稱做「舊金山」。
這一移民西部的美國黃金潮大大推動了美國西部的開發,使美國從東北部十三州逐步發展為橫貫北美大陸的國家,在美國西部史與美國經濟政治及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黃金潮與美國西部開發時期(1840-1880年),由於西部生存條件原始艱苦,西部冒險家們多為單身男子。娼妓業由此應運而生,因此,以男性為主體的西部社會發展繁榮起來了。
黃金潮時期的西部娼妓,多為墨西哥裔、西班牙裔婦女,或生長於墨西哥、巴西和祕魯的法裔婦女,以及從美國東海岸來的白人婦女。早期中國移民婦女也被騙或被迫加入娼妓業,以賣笑為生。1870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3526名成年中國移民婦女中,有2157名被列為娼妓。美國西部各州政府迫於新教教會(Protestant)婦女社團的抗議活動,自1870年始,通過了取締娼妓法令。其中最著名的為《佩奇法》(Page Act)。該法令規定禁止娼妓入境。自此,大部分中國娼妓從良,成為中國移民商人、業主、及勞工之妻。但娼妓業的罪惡與不道德仍然被美國政府及反華人士利用為通過1882年《排華法》(Chinese Exclusion Act)的藉口之一。該法有效地禁止了華工及其家屬入美。
但是白人勞工,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州的那些成功地迫使美國國會通過1882年《排華法》的白人勞工,仍不滿於該法的有效力。由於中國勞工勤勉吃苦,順從聽話,在美國白人罷工時,常被資本家僱用做為替補。美國資本家與種族歧視者更有意煽動美國當地工人對華工的不滿,以便從中漁利。在美國歷史上,白人工會一直被認為是推動排華暴力活動,迫使國會通過排華法令的主要社會力量之一。為了加強1882年排華法的效力,國會於1888年10月1日通過了《司各特法案》(Scott Act)。該法令宣佈所有返華探親的中國勞工的回返證明書(return certificate)無效,從而禁止了2萬名持有該證明的中國勞工重新入境。在該法通過以前,中國勞工的家眷還可以以前居民的身分入美,司各特法則有效地禁止了這些華人移民婦女入美。但中國商人的妻女仍可以以前居民的身分再次入境,與其丈夫或父親團聚。上述排華法令大大限制了中國婦女移民美國。因此,自1870年以來,中國移民婦女的人數保持在僅4000名左右長達近半個世紀。
在19世紀後半期與20世紀初期,做為洗衣店主、中餐館業者、雜貨店主、農夫、廚師以及勞工的妻子,這些早期中國移民婦女時常面臨生活的艱難困苦、當地白人的歧視與敵意,日日處於驚恐不安之中。她們的日常活動包括煮飯洗衣、帶孩子。除家務事外,生活在鄉間的移民婦女還要管理菜園,貯存蔬菜與水果,餵養家畜,下地種田;同時居住於城鎮的中國移民婦女則要幫助他們的丈夫管理洗衣店、餐館與雜貨店,終日辛勞。懼於當時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與暴力排華活動,這些早期移民婦女的活動天地僅僅侷限於當地華人居住區域唐人街的陋室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至戰後的一段短暫時期,美國政府與各界對中國及華裔的歧視與敵視態度開始轉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做為反法西斯的同盟國成員之一,進入同盟國四強的領導集團(其他三國為美國、英國與蘇聯)。中國軍民在中緬戰場的浴血抗戰,也引起了美國各界人士的關注與敬佩。中國與中國人的形象在美國人的心目中開始改變。同時,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又一向以開明激進著稱。在這一系列有利的內外因素推動下,羅斯福總統於1943年12月13日簽署《廢除排華法令》(Repeal of Chinese Exclusion Acts)的文件,宣佈自是日起所有排華法令無效。從此,排華法被一一廢除,有利於華人移民的法案被國會通過,中國婦女開始以軍人未婚妻、軍人妻子、戰時錯置人員(displaced person),難民以及美國公民妻子的各種身分進入美國。為獎勵包括華裔在內的在役與退伍軍人,美國國會於1945年至1950年通過一系列法令接納他們的外籍妻子入境。1945年12月28日,《戰爭新娘法》(War Bride Act)被通過。該法令規定美國在役軍人的外籍妻子(只要該婚姻在該法通過前或通過後30天之內生效)可以入境並有權申請成為公民。根據美國移民與歸化局(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s)的年度報導,在該法令被實行的三年之內,約有6000名中國婦女做為軍人妻子被接納入境。1946年6月29日,國會又通過了《軍人未婚妻法》(GI Fiancés Act),允納美國軍人的外籍未婚妻入境。在該法實行的三年期間,有91名中國婦女被接納入境。
1948年的《戰時錯置人員法案》(Displaced Persons Act)與1953年的《難民救援法》(Refugee Relief Act)是美國國會針對中國大陸突變的政治局勢而通過的法令。1949年10月,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長達28年的奮鬥中,終於戰勝了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奪取了全國政權。在此之前,不少國民黨的要員大亨見國民黨大勢已去,紛紛轉移資產,疏散子女到香港、台灣、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在國民黨院外活動集團(China Lobby)的壓力下,美國國會於1948年6月25日通過《戰時錯置人員法案》,允許這些逃離中國的移民將其在美身分從臨時訪問轉為長期居民。約有3465名「被錯置」的中國學生、訪問人員、海員及其他人員運用該法成為美國長期居民。在同樣的政治背景下,美國國會又於1953年8月7日通過《難民救援法》,給予2000名持有國民黨政府頒發的護照的中國人入美簽證。截止到50年代,在美國的華人婦女數目已達40621名。
在此期間,越來越多的美國華裔婦女加入就業者的行列。移民婦女的就業機會一般侷限於無技術性的職業如縫紉、餐館招待業、家庭服務業以及其他服務性行業。同時那些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第二代華裔婦女則大多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因而有機會進入職業婦女圈。一些傑出的第二代華裔婦女更成為作家、律師和學者。黃玉雪(Jade Snow Wong)出生於舊金山唐人街的一個中國移民家庭,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一名陶瓷工藝美術家與作家。她將自己的成長經歷,特別是作為第二代華裔婦女所體驗的由東西方兩種文化衝突而引起的失迷、困頓的心路歷程,寫成自傳體小說《第五個中國女兒》(Fifth Chinese Daughter),暢銷一時,尤為第二代華裔婦女喜愛。埃瑪‧盧(Emma P. Lum)被任命為舊金山市的律師。譚金美(Rose Hum Lee)獲得了社會學博士,當選為芝加哥的羅斯福大學(Roosevelt University)社會學系主任,成為著名學者與社會活動家。一些傑出的華裔婦女如吳建雄博士成功地進入高科技領域,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目次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推薦序 世外癯仙玉質寒,依泥抱石不孤單──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讀後/高偉濃
自序/令狐萍
增訂版序言/令狐萍

前言

第一部分 早期中國移民婦女(1840-1943)
第一章 19世紀移民:中國婦女抵達金山
第二章 19世紀後期與20世紀初期中國移民婦女的就業情況
第三章 家庭生活與社區活動

第二部分 戰後美國華裔婦女(1943-1965)
第四章 戰後美國華裔婦女

第三部分 當代美國華裔婦女(1965-)
第五章 新的轉折點
第六章 與美國華裔婦女有關的諸問題
第七章 全球化與美國華裔社會
第八章 結論

附錄一 主要中英文文獻參考書目
附錄二 美國華裔大事年表
附錄三 華僑華人研究主要專有名詞及概念中英對照表
附錄四 中外主要華僑華人研究機構及組織
附錄五 美國2010人口普查有關亞裔華裔數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6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