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理學
滿額折

人理學

定  價:NT$ 690 元
優惠價:9062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為陳立夫先生著,是國立師範大學研究所叢書之一。本書為陳立夫先生窮盡一生研究中國哲學(特別是孔孟思想)集大成之著作,哲學研究者必備參考書。「人理學」一詞首由陳立夫先生提出,以代表孔教之大用。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陳立夫先生著,是國立師範大學研究所叢書之一。
2. 「人理學」一詞首由陳立夫先生提出,以代表孔教之大用,是為哲學研究者必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陳立夫先生(1900-2001年),浙江省吳興人,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尤以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長,在戰亂期間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卓著的貢獻。國民政府遷台後移居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國際認可。1969年,陳立夫回台定居,繼續推廣中華文化,晚年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嚴序
總統昭示吾人:「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大哉明訓,與國父「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教,及孔子「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言,若合符節。是知吾國歷史文明之精髓,以人為本,其終極在於致中和以位育,自修齊而治平,成己成物之功,互為表裡,此理愈久而愈明,先聖後聖,其揆如一,羽翼之者,代有傳人,求之於今,則陳立夫先生為巨擘焉。
乃者先生以數十年覃思研精之創見,倡為人理之學,以授生徒,且筆之於書,而謙沖自牧,名之曰研究。其陳義也,易知而簡能,蓋有得於倫理道德之真諦,內聖外王之大道者也。其為文也,深入而淺出,揭櫫「誠」、「仁」、「中」、「行」四端,以為人生全體大用之經緯,探賾勾玄,原其始而要其終,幽者闡之,微者顯之,極其所至,則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於是乎在,苟能服膺而力行之,使心物之辨,義利之分,不失其正,庶幾可補科學之不足,而人性本然之善,亦得此而益彰,其所裨者多矣!
是書既成,余讀而深懿之,且樂見其說之行也,爰抒己意而補為之序。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嚴家淦 謹識於台北

(推薦序)
林序
《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孔孟揭櫫仁義惟道統,皆欲求為人者合乎人格,而知為人之道也。吳興陳立夫先生撰《四書道貫》,既闡孔孟學說之真諦,而詳述為人之道。民國五十九年春,更進而論孔孟思想為人類之真理,提出「人理學」之名詞,當代學者,皆韙其說。尹適主持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及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研究所,因商請師範大學孫校長亢曾、中國文化大學張董事長曉峯,敦聘立夫先生為二校博士班教授,講授「人理學研究」。立夫先生亦以世變方亟,人性湮滅,道之所在,義不容辭,遂慨然應允,親自講述。時歷一載,風雨無阻,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之道,維繫而不墜;人類生存之真理,昭明於今日;此立夫先生救世之苦心,亦二校博士班研究生之大幸也。
人理學研究,凡三十二講。論誠敬而辨幾微,明心性而究天人,擴前聖所未發,實同功於孟荀。講稿既就,尹請其梓印以公諸世,立夫先生既俯允所請,並囑為序端,尹不敢辭,故為之序云。

中華民國六十年、歲次辛亥、國曆十月三十日
瑞安林尹謹敘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序文(一) (自序-再序)
人理學研究一課,開自師大博士班,政大及文大(文化大學)博士班生,隨而要求參加,因而人數擴展,八年以來,聽講者有百數十人,其中已考取博士學位者,亦不在少數,咸認為有所得,並對於引言有所增益,使之更臻完善,為使此著成為大學用書,則講演集之方式必須改變,遂請第一班學弟左松超博士及老友吳寄萍兄合力為之改編,分章分目亦略有逼更,研究階段,告一段落,遂改稱為「人理學」而付梓焉,謹此申謝助成此事諸先生。

中華民國七十年六月一日陳立夫於天母弘毅齋

序文(二) (自序)
民國五十六年春,孔孟學會召開年會於台北。余被推擔任專題演講,遂以「孔孟思想何以成為人類之真理」為題。曾首先提出「人理學」之一名詞,以代表孔子之教之全體大用,反應甚佳。
數十年來以往之最大成就,在於「盡人之性」。雙方各趨一端,各有所偏,惟其分析、研究、實驗、求證、統計等工夫,均極盡科學方法之能事。惟吾國祖先確認人為一切事物之重心,事是靠人來利用的,先人而後物,可免本末倒置。如人不像人,還有甚麼事物可言,或有認為中國無科學,殊屬誤解。自然科學以數、理、化為基礎,以闡發物性之體與用為最終目的。統稱之曰「物理學」可也。 人文科學,以心、性、道為基礎,以闡發人性之體與用為最終目的。統稱之曰「人理學」亦無不可。不久,國立師範大學孫校長亢曾,文學院沙校長學浚,國文研究所林主任景伊蒞舍,邀請余開講「人理學」課程,專教博士班學諸生,惟余倡此名詞,原為說明中國文化對於盡人性之貢獻極大,並未預備自任講述,蓋自愧學力之不足也。考慮再三,始允一試。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張曉峯先生聞悉後,亦請以博士班學生併入聽講,故全班共有學員十二人,計有師大左松超、徐芹庭、賴明德、陳品卿、葉政欣、劉兆祐、李慧淳(女韓國籍)七人,文化學院邱綮鐊、莊嘉廷、吳永猛、徐清文、張秉鐸五人,另有旁聽生張文彬、謝忠正、王進祥三人。
在授課之初,余即與諸生相約,以該課為首創,無教本可用,講義均須自編,非余一人之力所能成其事,必有賴於全體學員之合作。於是每次授課,均由吳寄萍教授錄音,然後會同左松超、徐芹庭兩君為之整理,所引材料,有時須待補充,則由諸學員為之查書籍覓材料,以充實之,總計得三十二講,人理之學,規模粗具。張成秋、徐哲萍同學於再版補充部分資料,此稿之成,實集合師生之力以致之也。特敘述其經過,以告讀者。

民國六十年秋陳立夫於天母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一、 自然科學及度發展對於人類產生之危機
二、 中國在倫理道德方面之成就為救世之良藥
三、 在生物進化中人之所以為人之特徵
四、 國父對達爾文、馬克斯之進化學說之批判
五、 國父之進化論對於世界之影響

第二章 人與天及人之關係
一、 人與天
(一) 吾國祖先重視宇宙間生存原理及其發展
(二) 宇宙為一大生命,人為此一大生命中之一小單位,其生存原理同
(三) 生命原動力──誠
(四) 生命之體用與時空
(五) 天之高明而無不覆帱,地之博厚而無不持載,顯示大公
(六) 生生不已之與「仁」,時時調整之與「中」
(七) 一陰一陽之謂道
(八) 「五行」為生命過程中之五種基本動態
(九)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乃生命過程中之變化
(十) 仁與中之可貴
(十一) 「一」與「多」不容分立
(十二) 人定勝天
(十三) 明本末,別先後
(十四) 天人合一
二、 人與神
(一) 敬神並非迷信
(二) 神之真面目及其與智之關係
(三) 至誠之人可如神
(四) 敬神之真義在崇德
(五) 從中國文化來看神
(六) 神人合一

第三章 人性
一、 人性之長成
(一) 人性與獸性
(二) 人性之成長
(三) 人倫之重要
(四) 人類長成之三階段
二、 人性之特徵
(一)生物共具之本能
(二)人類獨具之特性
(三)學問與道德之目的
三、 人性之善惡
(一) 性善說
(二) 性惡說
(三) 性無善惡說
(四) 性善惡混說
(五) 性三品說
(六) 人性善惡之解析

第四章 人倫與道德
一、 仁為全德之名
二、 五倫及其基本精神
三、 倫理為人類文明之寶貴產物,不可輕棄
四、 夫婦一倫之重要
五、 倫理為維繫人類生存之要件
六、 德本財末
七、 少年犯罪之肇因
八、 倫理之圖解說明
九、 忠恕之道與絜矩之道
十、 孔、耶之成就及師道之重要
十一、 重財輕德之惡果
十二、 士農工商與財德之關係
十三、 科學、藝術與道德
十四、 國家之富強首在重視人倫與道德

第五章 人欲與人情
一、 欲望乃人生存所必需之條件
二、 六欲與七情
(一) 何謂六欲
(二) 何謂七情
三、 私欲當節制
四、 飲食男女之欲非推動世界文明之原動力
五、 發揚創造欲與求知欲
六、 情欲之淨化
七、 一個由同情心而做到不惑不憂不懼之實例
八、 恐懼之情之消除與愛惡之情之辨別
九、 忿怒之情之抑制
十、 以學問道德調節七情六欲

第六章 人心
一、 心為思想、行為之總樞紐
二、 心、性與天
三、 信心之重要
四、 心失正則偏
五、 養心之道
六、 為政首要,在得民心

第七章 人格
一、 人格之定義及其標準
(一) 人格之定義
(二) 人格之標準
二、 聖人、仁者、君子之比較
三、 人格之最高標準
四、 聖人所具備之條件
五、 君子與小人之區別
六、 吾人之人格修養當以君子為標的,至乎聖人而後止
(一) 君子志節之堅操
(二) 君子學問道德之修養
(三) 君子言行之適當
(四) 君子儀態之端莊
(五) 君子待人之寬厚
(六) 君子戒慎以將事
(七) 君子出處之慎重
(八) 君子對環境之影響

第八章 人生之責任與意義
一、 人生之責任在於「成己」、「成物」
二、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與成己成物

第九章 成己
一、 格物
(一) 格物之正確解釋
(二) 格物之方法與程序
二、 致知
(一) 學以致知
(二) 知之要點
(三) 知天、知命、知性
(四) 明道、明德、明教
(五) 知人、知物
(六) 孟荀之論知
三、 誠意
(一) 誠之真諦
(二) 中庸之「誠」與新舊約中上帝之比較
四、 正心
(一) 正心之重要
(二) 正心與「中」、「誠」之關係
(三) 「中」之流傳
(四) 「中」之涵義
(五) 「中」之啟示
五、 修身
(一) 修身知真義及其重要
(二) 修身知綱領
(三) 修身之目標
(四) 修身之種類
(五) 修身之方法
第十章 成物
一、 齊家
(一) 成己之目的在成物
(二) 齊家為成物之肇始
(三) 齊家之始基在夫婦
(四) 達致齊家之方法
(五) 管教養衛之訓練,肇於家庭
(六) 「孝」為齊家知根本
二、 治國
(一) 德治與法治
(二) 治國九經
(三) 王道與霸道
(四) 治亂興亡之道
(五) 知人善任之重要
(六) 民事四要──管、教、養、衛
三、 平天下
(一) 中國人重高之理想──平天下
(二) 平天下之經過
(三) 平天下之要務
(四) 制禮作樂
(五) 世界人類之和平前途

第十一章 結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2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