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滿額折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這代人的街角:香港民生影像 1950-1970

定  價:NT$ 760 元
優惠價:9068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香港在五、六十年代攝影人才輩出,不少人由內地南來香港發展的人,最後踏上攝影師的生涯,鍾文略就是其中一人。

一九四七年來港的鍾文略,在和平後的社會最初由戲院學徒做起,漸漸因為對圖像美術多了接觸而對攝影發生興趣。往後更愛上這個嗜好,常常廢寢忘食,一有空餘便到處取景,甚至天天蹲在自設的黑房沖灑照片直至通宵達旦。

十年後鍾文略購入人生第一部相機,攝影更成為他生活的重要一環。他喜歡拍攝人情味濃厚的社會寫實照片,捕捉人物的靜態神韻,反映社會的方方面面。他每天手執相機,站在不同地區的街角,以銳利的目光及精彩的構圖,攝下戰後香港這代人的生活面貌及喜樂哀愁。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影像,就透過他的鏡頭,濃縮成一瞬間的歷史。

本攝影集從鍾文略拍攝的作品中,挑選百多幅極富藝術感的照片刊印,這些照片是香港歷史的珍貴遺產,加上歷史學者周佳榮、鍾寶賢及黃文江從歷史視角為照上補上說明,從中可回味往時香港濃厚的情懷,也可感受鍾文略對攝影的熱誠和對香港的一份情。

作者簡介

鍾文略,1925年生於廣東省新會縣。1947年來港後,從事戲院電影廣告畫繪畫工作,工餘時自學攝影。

1958年在《新晚報》舉辦的「普魯士菲林攝影比賽」中獲得攝影獎,自此屢獲殊榮,包括香港國際沙龍銀像獎、香港攝影學會甲組月賽等攝影獎項。後獲香港攝影學會授予初級會士及高級會士名銜。

1963年起成為電影公司全職攝影師,並任《攝影新潮》雜誌主編。1968年起自立門戶,從事攝影及沖印業務。1991年起退休。

退休後多次舉辦攝影展。曾出版攝影作品集包括︰《從業餘到職業》、《戰後香港軌跡──社會掠影》、《戰後香港軌跡──民生苦樂》、《香港不了情》、《歲月留痕》、《往事只能回味》等。

1999年獲香港攝影學會授予榮譽高級會士名銜。

觀看之道──鍾文略的民生故影/小思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民生,在英殖民地政府的管治下,是怎個樣子存活過來的?文字紀錄往往缺席,偶有留存,也瑣碎模糊。這所謂借來時間的身世失記,要從頭細認,十分艱難。

幸好,攝影,這一項視覺媒體藝術,早在香港發展得很成熟,其中有一羣關注人生某一層面的攝影家,基於對現實生活的社會關懷,憑一雙利眼,選擇平常主題作拍攝對象,為香港留下事件影像,鍾文略先生是重要一員。

《戰後香港軌迹——民生苦樂》、《戰後香港軌迹——社會掠影》、《往事只能回味——鍾文略攝影集》等鍾先生攝影作品的出版,正如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說:「不只是一種影像,還是對真實生活的一種詮釋。」這些展示了香港身世的資料,曾帶給我們珍貴的回溯機會。

鍾先生今年90歲,他的兒子鍾燦光,把他的民生故影作品,從新整理出版,並作父子對話。兩代人的話語感情接軌,正顯示一種親情與歷史的傳承。

許多作品,我從前看過,且感動過。幾十年後,我再細細凝視頁頁的照片,仍彷彿悄悄緊貼鍾老先生當年——五十、六十年代某一天、某一刻,舉起相機的那一瞬,抓住了某一個香港人的生活細節,恍然,原來香港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不懂攝影技巧,不理解光影效果,卻想談談對這本攝影集的觀看之道。

只因曾經有個青年人指着些照片,驚訝又疑惑的問我:「咦?怎麼當年的孩子都沒穿鞋子的?怎麼都赤裸身體的?是攝影師刻意選材,想利用畫面產生煽情效果嗎?」我凝視一張又一張照片,視點聚焦在不同情節上。熟識的水桶陣、「三斤孭二斤」的一家大細,至於那些赤腳、裸露身體,更是當年習以為常的觀看點。我從沒有那青年的驚訝與疑惑,因為那是當時社會真實情況。我還算幸運,不必如他們般活着,但卻清晰知道那是真實存在過。今天重新觀看,方才體認當年他人是實實在在的,並非瞬間痛苦。當然,整個社會不單只有他們一羣,可是他們應屬大多數,故攝影師隨時隨地便能捕捉許多意味深長的畫面。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指出:「照片變成歷史事件標準證據,並隱含政治意義」,那也值得考慮。「政治意義」,包括了社會文化意識、經濟狀態、攝影師的責任、良心。因此,我們觀看之道,必須如同攝影師當時的取材用心,反省照片中的含意。我常常記着蘇珊.桑塔格另一段話:「照片在教導我們新的視覺準則的同時,也改變並擴大我們對甚麼才值得看和我們有權利去看甚麼的觀念。照片是一種觀看的語法,更重要的,是一種觀看的倫理學。」

當年「攝影」是「貴重」行為,攝影機、膠卷、沖曬等等都價值不菲,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得起。且讀讀鍾老先生的回憶就知道。那麼艱難才買得一具相機,必珍視每按一下快門,每一張菲林。並非今天用智能手機的人,胡亂拍了又拍,輕易又刪除那麼輕率。還有利用科技電腦加工,足可以假亂真。鍾老先生說:「今昔攝影確有很大的不同,通過電腦可以做到過去做不到的東西,但這樣又容易出現無中生有的情況。……完全扭曲了當時的真實景象,這違背了我的攝影理念。」正是真切的說明。觀看這本攝影冊,我想必須理解當年的攝影師忠實的審美和不刻意求工的要求,也該試尋求影像之外的一番心意。

香港人,是這樣艱辛、努力走過來的。

 

小思

2015年4月24日

目次

序︰觀看之道──鍾文略的民生故影/小思
寫在前面︰從業餘到專業的攝影人生
一、艱苦歲月
二、各行各業
三、老少娛樂
四、節日慶典
五、房屋建設
六、交通運輸
七、香港島發展
八、九龍及新界發展

鍾文略、鍾燦光父子對談

書摘/試閱

一、艱苦歲月

日治的三年零八個月艱苦歲月,迫使大量香港居民逃難到內地,當時香港人口由180萬銳減至60萬。戰後初期,香港經濟秩序一時難以恢復,加上人口急升,令社會負擔百上加斤。1951年,戰後新生代加上從內地湧港的新移民,令香港人口突破200萬大關。木屋、蓬屋(用草搭成,到六十年代才絕跡)和天台屋,成為大批貧民的落腳點。

香港政府面對經濟失調、人口暴升,似乎無意改善。當時的保安司、後來的港督戴麟趾(Sir David Trench)辯稱:「政府無法確定難民是否將會成為香港的永久居民(所以政府不適宜插手干預)。」

明顯地,「社會褔利」的概念當時並不存在。戰後的香港新人口,可能對香港並無歸屬感;同樣,當時的香港政府亦未必對本地事務認真投入。畢竟,香港是「借來」的地方。

及至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如《父與子》(1955年)、《人海孤鴻》(1960年)、《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年)等,多反映戰後家庭艱苦的生活:一家人離鄉別井,沒有親友的幫助;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不惜出賣自尊,母親也捱得指頭破,就連小孩子也要承擔一份。有時他們還要賺點錢幫補開支,家裏頓成了小型工場。

六十年代,香港經濟從蕭條到繁榮,是這個時代最值得驕傲的轉變。由內地南下的資金和技術,韓戰、越戰及禁運帶來的契機,使香港轉化成工業城市。1960-65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13.6%,位列發展中地區之首。不過,在1967年,中、英雙方的對抗曾一度激化,令社會短暫陷入混亂。

除了經濟環境改善,在港出生的戰後第二代,亦使香港變得更具本位意識和更加年輕。他們對香港較上一代更有歸屬感,同時亦較能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新潮流。《七十二家房客》、《人海孤鴻》等早期電影記載的艱難歲月,此時漸被蕭芳芳、陳寶珠的《我愛阿哥哥》和《玉女添丁》等歡樂青春片所取代,這種轉變正是時代的真實寫照。

同時,政府在民生及社會事務中的角色亦有所改變。1958年社會福利署成立,1971年「公共援助計劃」正式推行,社會福利漸漸從志願機構轉到政府身上。六十年代廉租屋興建,以及「新市鎮」和「衛星城市」計劃,亦是由政府策劃。至七十年代初的「香港節」、教育市民清潔的「捉垃圾蟲」運動和宣揚交通安全的「馬路如虎口」運動,都表現出政府增加對社會事務的承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