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經濟的未來之路:德國模式的中國借鑒(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經濟的未來之路:德國模式的中國借鑒(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強大的制造業能力、基于一流產品與服務的出口導向、關注利益相關方的企業治理、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發達的基礎設施,以及全面的結構改革”,這就是在金融危機中堅挺增長的德國,為全球經濟貢獻的“德國模式”。

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與全球咨詢巨頭羅蘭·貝格發現,擁有著相似價值理念與基礎機制的兩國,在改革目標上也同樣相似。兩人在無數次思想碰撞后,總結出了現實借鑒。他們從公共財政體系、房地產市場調控策略、金融監管體系、馬克國際化戰略、企業基業長青等方面,探索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商業模式,為中國改革提出新的建言。

作者簡介

李稻葵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SchwarzmanScholars)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議程委員會委員。曾先后任教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并曾任世界銀行項目顧問、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國家研究員、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ES)會長等職。

羅蘭·貝格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榮譽主席;全球多家企業和機構的委員會成員,如德意志銀行、美國黑石集團、日本索尼公司、意大利菲亞特集團、德國費森尤斯集團、德國慕尼黑PrimeOffice集團(董事長)、意大利RCS傳媒集團等;并擔任德國聯邦政府等多國政府的顧問。

名人/編輯推薦

李稻葵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SchwarzmanScholars)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議程委員會委員。曾先后任教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并曾任世界銀行項目顧問、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國家研究員、中國留美經濟學會(CES)會長等職。

羅蘭·貝格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榮譽主席;全球多家企業和機構的委員會成員,如德意志銀行、美國黑石集團、日本索尼公司、意大利菲亞特集團、德國費森尤斯集團、德國慕尼黑PrimeOffice集團(董事長)、意大利RCS傳媒集團等;并擔任德國聯邦政府等多國政府的顧問。

目次

序一德國模式的中國之鑒李稻葵

序二中國可以向德國學習什么羅蘭·貝格

第一章德國實體經濟如何戰勝危機

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

次貸危機對德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德國的影響和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有何不同

德國實體經濟為何未受兩次危機的影響

德國應對危機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第二章德國公共財政體系研究

德國公共財政體系初探

中德各項稅收對比與啟示

中德財政平衡制度對比與啟示

德國公共財政體系對中國的借鑒意

第三章德國房地產市場研究

德國房地產市場歷史表現

各階段德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梳理

經驗一:租賃住房市場發達緩解房價波動

經驗二:穩健住房金融體系抑制住房投機

第四章德國金融監管研究

德國金融業概況

德國金融監管概況

德國金融監管下的金融業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德國金融體系對我國金融改革的借鑒意義

第五章德國馬克國際化研究

德國馬克緣何崛起

德國馬克國際化緣何受限

德國馬克國際化受限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第六章德國家族企業研究

德國家族企業概述

德國家族企業為什么成功

德國家族企業典型案例——寶馬公司

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第七章再論德國近年來經濟成功之道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商業模式

德國成功的關鍵因素

結論

后記

書摘/試閱

中國可以向德國學習什么

羅蘭·貝格

金融危機后的世界經濟新格局

過去幾十年間,世界經濟圖譜發生了重大改變,它正不斷地從發達經濟體,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轉移。特別是自2007年的金融危機、全球性經濟危機以及緊隨其后的歐元區危

機以來,這種趨勢變得愈發明顯。若單以購買力平價來衡量,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盡管歐盟和美國的經濟總量依然大于中國,但是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率,使得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地接近歐美。雖然這兩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有所下滑,但是自2007年以來,中國實際人均GDP仍以8.1%的速度增長,這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的0.3%與歐盟的-0.2%

歐洲各國差異顯著,德國獨樹一幟

歐盟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2012年,歐盟GDP16.4萬億美元,占世界GDP25%,是美國的1.1倍,中國的2.0倍,日本的2.7倍。2012年,歐盟人口總數為5億人,占世界人口的7%,是美國的1.6倍,日本的4.0倍。

歐洲經濟增長呈現顯著的區域差異。20092012年,歐盟傳統15國的年均GDP增長率為原0.3%。其中,個國家的年均GDP增長率為負:10希臘增長率最低,為原4.9%;其次是葡萄牙和意大利,分別為原1.5%和原1.4%。只有瑞典、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法國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德國以0.7%的年均GDP增長率排名第二。除此之外,各方面指標表明,德國經濟處于健康狀態。

一、經常賬戶盈余

20102014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只有德國、中國和日本有持續的經常賬戶盈余。德國的平均經常賬戶盈余為2410億美元,反映出強勁的競爭力;而同期美國平均經常賬戶赤字卻為4350億美元;英國的平均經常賬戶赤字為970億美元。經常賬戶盈余通常表明出口大于進口,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對于德國來說,這一現狀也因其實際匯率低于歐元區其他國家所導致,這進一步加劇歐元區內部的緊張。

二、公共財政

2014年年末,德國的一般政府債占GDP75.5%,在歐盟國家中處于中等水平,遠低于美國和日本。2014年,德國成功地實現整體政府預算盈余,不僅低于美國、日本和歐盟其他國家,也低于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較少的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為實施寬松的財政政策留出了空間。一旦德國經濟出現下行風險,政府可以采取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稅收等措施刺激經濟。

三、就業率

得益于19982004年之間的經濟改革,德國的勞動力市場更具靈活性,而失業率一路走低:2005年失業率為11.2%,此后逐年下降,只有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略有上升。2014年,德國失業率達到5.0%,比美國低1.2%、比法國低5.3%,但卻比中國高0.9%。2014年第三季度平均就業人口為4290萬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維持生計的基本手段,也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前提。失業給勞動者造成痛苦,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負擔,甚至成為社會動蕩的誘發因素。較低的失業率通常帶來更高的幸福感,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高制造業比重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德國的制造業保持較高的比重。2012年,德國制造業占增加值的24%,高于美國的12%、日本的19%以及歐盟15國的15%。近年來,發達經濟體出現了去工業化的趨勢。2000年至2012年間,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制造業部門,都呈現下滑態勢,其中芬蘭下降10.3%,英國下降5.6%,法國下降5.3%;而只有德國和立陶宛呈現了明顯的增加,分別增加了1.6%2.0%。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德國制造業部門的高比重意味著,德國經濟更具均衡性,并較少地依賴于服務業;有助于德國增加出口,鼓勵技術創新,吸引外國投資,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以及增加高技術含量的就業。這些讓德國在金融危機后,得以迅速復蘇,并實現增長。

德國經濟成功背后的因素

德國經濟的強勁表現,部分源于歐元體系設計之初的漏洞。由于德國抑制工資增長的政策,德國的產業亦更加具有價格競爭力,從而推動出口以及經常賬戶盈余。因此,自歐元頒布以來,德國的歐元”“實際上比歐元區其他國家流通的貨幣貶值30%

盡管如此,德國依然給自己打造了三大競爭力,從而實現經濟成功。他們分別是:獨特的社會政治架構、良好的產業政策和世界一流的企業。這些因素緊密聯系,互相依托,并且有著很強的文化背景。

一、社會政治架構

社會政治架構是理解德國經濟成功的關鍵之一。

社會市場經濟是德國經濟的總體框架,是經濟成功和社會穩定的前提。社會市場經濟的理念是充分發揮自由市場經濟的優勢,同時為了社會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對自由市場經濟加以限制。德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穆勒-阿爾馬克(AlfredMuller-Armack)對社會市場經濟的定義是“一種將市場自由與社會平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方式”。社會市場經濟的核心原則有三點:一是保護個人不受過度自由資本主義的影響,建立社保體制,保護工人權益;二是提供免費教育與平等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三是保證市場自由公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能為自己和社會創造財富。國家規定市場活動的框架條件并加以調節,通過提高消費者機會、刺激技術進步和創新、按勞分配收入等方式使市場中的各種力量自由發揮作用,在主張市場有序競爭的同時強調社會責任。德國的基尼系數為0.34,低于美國、日本、歐盟平均水平和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這表明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是成功的:它一方面保證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控制了財富分化。就增長與繁榮而言,經濟自由與社會保障并非完全對立,正確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最佳方式。德國的傳統文化注重共識,有利于為社會福利做出妥協。法律規定,大型企業的監事會包括工會代表,企業、員工、工會和行業工會之間的妥協降低了罷工數量和勞動力成本。20002008年,德國平均每年罷工時間僅為4.5天,而美國和歐盟分別為9天和34天。20012012年,德國單位勞動力成本僅上升8.4%,遠低于美國(18.3%)和歐盟平均水平(24.0%)這使德國產品價格低廉,增強了德國經濟的競爭力。

19992005年,德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德國企業創造了競爭優勢,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就業。勞動力市場改革減少了保護主義傾向,取消了最低工資限制,增加了靈活性。稅制改革降低了企業稅和直接稅的水平,適度提高了間接稅。醫療改革把醫療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分開,提高了德國企業的競爭力。福利制度改革縮減了養老金,并在之后的2010年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將企業的資本利得稅降至0%,這鼓勵了公司之間以及與銀

行之間進行資產買賣,從而緩解了“德國公司”的問題。然而,值得提出的是,盡管政府從早前的改革中獲得不少經濟利益,但是現在也開始取消一些改革政策,例如,引入最低工資,并且對于那些工作超過45歲的人,把退休年齡降低到63歲等。

二、產業政策

穩健的產業政策是德國經濟成功的基礎。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德國制造業比重較高。2011年,德國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3%,高于美國(13%)日本、(19%)和歐盟傳統15國平均水平(15%)。近年來,發達經濟體呈現去工業化趨勢。20012011年,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制造業比重下降,其中芬蘭、愛爾蘭和法國分別下降7.9%、5.6%和4.6%,只有德國、匈牙利、立陶宛、波蘭等少數國家的制造業比重上升。較高的制造業比重有利于擴大出口、鼓勵技術創新、吸引外國投資、創造高技能工作崗位,是金融危機后德國經濟快速恢復和增長的關鍵因素。

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和良好的研發體制促進了技術創新。2011年,德國的研發費用達755億歐元,GDP2.88%。占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在研發領域有緊密的合作關系:企業研發投入占研發費用總額的67.7%,大學占17.8%,公共機構占14.6%(數據四舍五入取兩位小數)。公共科研機構中既有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等基礎研究機構,也有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等應用研究機構。技術創新幫助德國工業提升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在產業價值鏈中地位不斷攀升:德國的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額占世界總額的12%;1995年至今,從德國每百萬人口的專利數量始終名列前茅,遙遙領先于美國和日本。德國政府在激勵創新和提供基礎設施支持上發揮了關鍵作用。政府自下而上地與產業展開緊密合作,而參與研發的目的并不是選出個別佼佼者,或直接確定研發方向,而是為企業創造研發工作的激勵框架,提供資金支持以及基礎設施支持,同時保證中小型企業和供應商也能參與其中。除了常見的稅收激勵、大學支持和基礎研究支持之外,德國還有一批獨特的致力于與產業緊密協作的各科技中心網點,這批網點專攻技術創新。其中最成功的即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協會擁有60家技術中心,遍布全國,由政府、企業界共同出資,完全依靠市場驅動運營。從化工多聚物到鐳射傳感器制造所需的光學精確度,再到新一代IT(信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