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滿額折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外國旅人遇見臺灣驚豔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你走過這樣的臺灣嗎?最專業領路人首次分享!
外國旅人體驗臺灣「美」與「味」的深刻旅程!

九段外國旅人與臺灣的美好相遇;
九種走入在地體驗的旅行方式,
臺灣的玩味、年味、海味、巷弄趣味、人情味、鄉土味,還有生活滋味,
讓你重新發現屬於這片土地的亮點!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X 天下雜誌總經理 葉雲 專文推薦
我一向佩服能將「興趣」、「工作」及「夢想」,三者結合在一起的智者,慕瑾不僅如此,還將「玩」這項專長發揮到極致,她真正是一位臺灣國際觀光品牌宣傳大使。-奧美公關行銷公關事業部 董事總經理 謝馨慧
這就是慕瑾,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她對美有一種天生的品味和喜好,對美食狂熱和直覺;她發自內心熱愛土地,又勇於探索世界。(摘錄)-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若看書名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是一本書寫旅遊,描繪外國人如何喜歡上臺灣的連篇故事,但我更相信這是一本會讓你感動莫名的書。-天下雜誌總經理 葉雲(摘錄)

曾任職奧美集團,當著都會女子的李慕瑾,
中年過後,從安穩中大翻轉,考上導遊、領隊證照後,
從此開啟一段全新的生命路程。
她踏遍島內,多次走遍臺灣三一九鄉;
優異的外語能力,加上對美食的敏銳雷達,
讓她成為獨一無二的臺灣外語導遊,並成為觀光局邀請國外貴賓到臺灣時的指定導遊。

這些訪客來自世界各國,從芬蘭、東德、英國、義大利到美國,各有各的故事;
這些訪客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從律師、記者、美食節目主持人到全家相伴出遊,
他們在李慕瑾的陪伴下,進行一場場有趣而又深刻的認識臺灣之旅。

從青草巷龍山寺士林夜市到臺南的安平古堡或澎湖的小漁村,
從國際媒體也報導過的胡椒餅,到島內也堪稱神秘美食的無菜單料理,
從臺灣壯闊高山、山林步道到美麗海岸,在美好的行程與食物相伴間,
李慕瑾與這些外國旅人,也進行了一場場生活與文化的交流。

外國旅人迴響:
我永遠記得臺灣人常說的一句話:Eating is the heaven on earth!
五年前,我曾經在美食天堂:臺灣,在世界各地持續的旅行中,更加深了我對臺灣無敵飲食文化的信仰!-德國柏林日報記者 Marc Votsatz

因為慕名臺灣的自然、美食而來,沒想到還遇到對生活、土地及人充滿熱清、關懐的Muchin,我們清楚地知道很快要回到這個有心靈旅伴、超越想像的島國。-美國旅人Richard & Amy Smith

從此,內心種下對一個美麗島國的思念……回來後,我跟親友説:臺灣的高度文明及多樣化自然、人文風貌,值得遠渡重洋到訪,你們絕不會失望的。-英國鍾情小島夫妻 John & Sally Beaumont

作者簡介

作者/李慕瑾 ( Mu-Chin Lee)
天生有吃的好命、玩的福分,
旅行如電影般,在生命中不斷換場,精采上映。
第一場是青春年少時,帶著收音機、單眼相機搭公車環島,
第二場是留學美國,以末路狂花之姿,駕車穿越四十五洲,
第三場是馳騁在行銷傳播場域,在島內海外繼續一個人的發現之旅。
現在上映的是跟著外國旅人及寶島行者一起發掘島國臺灣及世界的精采。

從外國旅人的觀點中發現嶄新的臺灣味,重溫人與土地的情感與美好,
不是踏在臺灣三一九鄉的旅途上,就是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旅行中!


採訪撰文/林芝安
曾任《康健》雜誌主編。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著有《沒有圍牆的醫院:送愛到每個需要的地方》、《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的故事》等書。
採訪寫作過程裡,聽慕瑾說著一個個故事,在她和歐美旅人的對話中,過去我自以為熟悉的臺灣小吃、風土人文或景點,竟像是被仙女棒點化過般,有了嶄新詮釋且更顯丰姿綽約,讓從小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我,既興奮、也感動莫名。

名人/編輯推薦

<一位天生的旅行者>
葡萄牙里斯本的阿爾法瑪區。一下公車,盡是荒蕪破落,了無人跡。旅伴遲疑地問:「妳確定是這裡嗎?」
慕瑾堅定地往前走,然後一轉彎,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畫面跳入眼前。港口旁,兩排專賣海產的餐廳一家挨著一家,一串串豔紅的螃蟹和龍蝦掛在餐廳門口,熱氣氤氳。空氣中有一股大海的味道,餐廳老闆用南歐的熱情大聲招呼客人。聲音、氣味、畫面,無不令人血脈賁張,這是所有旅行者夢想的地方。
問她,為什麼知道要拐進這條巷弄,「直覺!」她說。(別忘了那是一個沒有Google地圖的年代。)
這就是慕瑾,一個真正的旅行者。她對美有一種天生的品味和喜好,對美食狂熱和直覺;她發自內心熱愛土地,又勇於探索世界。
十幾年前,兩次和她一起出國旅行,分別是兩布(布拉格、布達佩斯),和雙牙(西班牙、葡萄牙)。行程安排、旅館預定、開車、買票,以及幫旅伴拍照,她包辦了所有的事情。然而,每到任何一家餐廳,面對窗外明信片般的美景,她永遠俐落地先挑選那個背對景色的座位坐下,為的是把好的view留給其他旅伴。而那時候,她的身分只是「朋友」,而不是「導遊」。
她是一個最好的旅伴,她做功課和計畫,但個性體貼寬容,讓人沒有壓力;她有想法和堅持,但她欣賞每個人的優點,包容大家的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當她開始從行銷經理人,「轉業」成為導遊,帶領很多外國旅客在臺深度旅行,我們幾乎可以猜到,她和這些外國旅人會成為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導遊和顧客的關係。她知道如何帶他們欣賞臺灣,但又不是有壓迫感的,讓人非得愛臺灣不可的那種激昂和令人窒息。因此今天,不只是臺灣的各個偏鄉部落,她在全世界有了說各種不同語言的鄉親。
如果你沒有機會跟她一起旅行,至少應該讓她帶你去一家她推薦的餐廳,聽她精采描述這個餐廳的特色和老闆的故事;如果你沒有機會和她一起吃飯,那麼至少至少,應該趕快看看這本書,跟著慕瑾,用新的角度看臺灣。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出發吧,重新探索我們的美麗臺灣!>
人生中許多美好的事,常常是因著一些你認識的美好人物展開,回顧我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旅遊經驗,慕瑾總是最重要的關鍵字。從花蓮豐濱到加泰隆尼亞的湛藍晴空,從苗栗南庄到普羅旺斯的山城尋索,我們青春歲月的流浪印記,總有她細細擘畫的痕跡。
她天生屬於旅行,好奇、熱愛美食、精湛的攝影技巧和在開車暢遊世界的膽識……在朋友圈中無人不曉。無論旅程安排或巷弄美食,「問慕瑾」總能獲得超乎預期的回應,因此當她要結合天賦與興趣,做一個專業導遊時,我真心覺得這是地表最睿智的抉擇。
這本書整理了過去六年慕瑾接待國際旅人的點點滴滴,閱讀的過程中除了深深受到故事的吸引之外,每篇文章更帶給我許多反思。若看書名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是一本書寫旅遊,描繪外國人如何喜歡上臺灣的連篇故事,但我更相信這是一本會讓你感動莫名的書。
在書中,我看到了無敵的使命感。
彷彿要用盡全身力氣,把故鄉的美好傳出去,面對各種「獨特」的期望(不管是爬玉山還是澎湖潛水)總是能聽到慕瑾內心強烈的呼喊:沒問題,如果這樣可以讓你更愛臺灣。而面臨無數突發事件時的應變與機敏,更讓我折服。當我們用這個角度來詮釋時,這本書是一方勵志帖,鼓舞更多在工作中困頓的心靈,重拾初衷找到揮灑的熱情。
在書中,我看到了不同文化間的尊重學習。
九個特色鮮明的旅程委託,六個不同國家和生活習慣的適應交融,透過慕瑾的參與、觀察真實呈現。我們以為可以當個主人,滔滔不絕地講述我們引以為傲的臺灣種種,迫不及待地展現我們習以為常的待客之道,卻忘了眼神交會的瞬間,其實我們可以慢下來聆聽和學習。反向來看,這本書也給臺灣旅人自我探索的提醒。
在書中,我看到美麗臺灣的豐富盛宴。
體驗更多臺灣美食、美景、美好的人情物意,相信是你在架上拿起這本書閱讀的理由,透過每篇文章後註的整理,給了我們極為方便查找的線索,只是這本書期待你獲得更多。兄弟回家創業的想望、為臺灣農業復興的壯志、想經營一方驚喜與感動的初心……這些夢想的火鉅,早已融入每個章節,在臺灣每個角落閃閃發光。
二○○一年天下雜誌推出「三一九鄉向前行」,我們期望點燃鄉鎮希望,找到地方的光榮感。十五年過去臺灣成爲許多國際旅人的心靈原鄉,很高興這個運動影響了許多人,也產生了許多好的改變,慕瑾多次書中提及,這讓在天下雜誌工作的我,與有榮焉。
初冬時節氣候清朗,風吹稻浪,紅葉飛舞,美麗的景緻好像在呼喚我們心中的能量。
出發吧!帶著這本書一起重新探索,每個人心中的美麗臺灣。
天下雜誌總經理 葉雲

<東西方靈魂交會>

二○○九年春天,我拿到國際領隊及英語導遊執照,準備開始重開機的第二生涯。我一向熱愛自助旅行,也完全沒有跟團旅遊的經驗,但因緣際會,我曾因《天下雜誌》推動的微笑臺灣三一九活動啟發之故,多次踏遍臺灣三一九鄉,因此當時的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希望能以更貼近在地的體驗方式,讓更多朋友認識臺灣這片土地,如我一般愛上這片美好土地的人情地景與食物。於是,一則接待外國來臺客人的旅行社招募英語車導(司機兼導遊)啟事,開啟了我的private/ tailor-made tour(私人包團/客製化行程)在地導遊旅程。
我的第一組客人,是一對來自德國漢堡附近小鎮的中年夫妻,在我們碰面後不久後,據他們的說法:「Muchin(我的英文名字)是個跟我們很相近的人。」所以我們很快變成朋友,在一起體驗我心目中的臺灣。除了想深度走訪臺灣,他們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領養臺灣的小孩。沒想到,我的第一次導遊身分在接下來幾年中繼續延伸,從好朋友、在地翻譯,到最後成了小孩的在臺「親人」。二○一五年十月中旬,這對夫妻帶著經過百轉周折才領養成功的「臺灣出生、受虐,德國收養」九歲小男孩返臺,請我帶著他們一家三口重溫當年跟我環島的路線,為的是讓已經遺忘國語的「德國」小男孩不忘記自己的根。
他們的出現對我而言深具意義
當年是我第一次開車載著客人環島,一方面惦記著行程,一方面又希望能讓他們獲得景點以外的在地體驗,他們竟然很快地解讀到我的念頭:「Muchin,忘掉旅行社規劃的行程吧,照著妳想帶我們去的路線走!」除了住宿地點不變外,我們完全打破原訂行程,因為彼此間的信賴感,我得以盡情帶領他們進行各種體驗。
我們駛離高速公路,轉進小路,到苗栗銅鑼吃古早味客家菜及賞玩店主人收藏的農村生活客家文物、從知本開一小時車到鹿野品味野菜鍋、在東海岸金樽漁港放空一下午喝咖啡、跟臺北人在誠品過夜讀生活,最後一夜,在國家劇院看雲門的表演後,暫別臺灣。這些都是我們嵌在記憶中的共同美好經驗。
旅途上,我們幾乎都在分享彼此對於旅行、生活及對雙方社會現象等看法,景點解說這件團體旅遊的必備事項,反而不再是重點。之後為了領養小孩,他們兩年內又來到臺灣兩次,而我也因為出差及帶團旅行到了德國跟他們重聚。我們在一起時,常說自己不是所在社會的主流人士,但是我們卻在思想、生活品味、會心一笑的環節充分契合,真是跨越地界、文化藩籬,東西方靈魂的交會!
從他們開始,我與後來接待的外國客人為彼此的相遇一致定調為:與在地朋友體驗真實臺灣味。當旅人彼此能在思想、生活品味、會心一笑的環節充分契合,就是一次次跨越地界、文化藩籬,東西方靈魂的交會。
故事,來自參與生活的旅行
當行程不再是觀光,而是共同體驗、對話,主角即是人,不再只是造訪的景點,許多動人的篇章一一開展。
義大利紅蝦美食評鑑指南編輯當年從日本人手中接到第一杯來自臺灣阿里山的烏龍茶,那念念不忘的美好味覺記憶,在南投的製茶廠中被充分喚醒。
芬蘭人在十分之一於自己國家的島國上,看到超越想像的飲食、宗教的多元化;他們用高度文明的思維行走及解讀臺灣,讓相遇的臺灣人重新檢視這片家鄉土地的美麗寶藏。
英國律師夫妻用英式觀點自主規劃行程,聆聽自然、尋訪英國人在臺足跡、跟在地人的對話,從行前到旅程中不停地閱讀臺灣(書)到真實體驗臺灣。
從底層出身的加拿大記者,在臺灣從都市到鄉村體驗不同角落的慢生活,溫泉魚按摩體驗成了他最開心的經驗,也是回國後最想分享的一篇獨立報導。
提著兩盒臺東釋迦開心回到德國,夜裡啜一口臺灣烏龍茶,想起清晨四點在花蓮靜浦海上跟原住民捕魚苗的難忘經驗,德國記者夫妻在一個月的採訪攝影生活中,愛上充滿生命力的美麗寶島。
放下相機、手機、行囊,身心輕盈地行走在臺灣山林步道間的美國老饕夫妻,「走路是為了體驗自然及吃得更多」的旅行哲學,讓他們品嘗的臺灣在地美食小吃比不少臺灣人更到位,我們也成為彼此旅行中的心靈伴侶。
從琉球來的美國家庭六人組,原本是想要來臺灣享受戶外活動,因為連綿陰雨,轉而成為一場家庭學習之旅,讓四個從一歲半到十三歲的女孩們學習教養、適應變動、還有跟外人一起旅行的經驗。
潛水高手東德記者在外島澎湖的另類生活以及傳統醫療體驗,讓他對臺灣的人情味擁有最深刻的記憶與最放鬆的享受。
一群德國專業登山客在臺灣遭遇不停歇的暴雨,從失望頹喪到見證災難發生,終究攀上玉山峰頂,讚嘆臺灣的自然之美。
這九個故事,是外國旅人與我在過去六年間,在這塊土地的美好相遇。我們的因緣從熱愛旅行而開始,因無數的互動而彼此觸動,也讓我完成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美好的心願。這些故事未因他們離開臺灣而結束,我與他們的友誼篇章持續在地球某個角落上演,也希望每個聽故事的人能在身心旅程的某個點上有緣成為旅伴。

目次

【目錄】
推薦序-一位天生的旅行者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推薦序-出發吧,重新探索我們的美麗臺灣! 天下雜誌總經理 葉雲
作者序-東西方靈魂交會
向山走去-德國登山團的臺灣自然真體驗
跟在地人做朋友—「東德製造」記者的在地魂
亞熱帶的遠方呼喚—島嶼‧美食‧多元底蘊-芬蘭旅人的臺灣驚豔
英式「No Photo」旅行風格—擁抱自然、尋訪歷史足跡
人情、手感、慢生活—加拿大記者愛上臺灣的生活新美學
Yummy! My mouth is watering—美國老饕夫妻的臺灣美食自然地圖
義大利美食美酒評鑑家的品味鑑賞之旅—美食、茶香及風格人文的洗禮
居遊三十天,尋找臺灣在地生命力—德國記者夫妻的深度之旅
愛的承諾-在旅行中生活的美國家庭

後記-一場場令人期待的「外遇」,「外」國旅人與我在臺灣的美好相「遇」

書摘/試閱

<向山走去-德國登山團的臺灣自然真體驗>
少有外國友人知道,小小的臺灣島上,有三分之二以上屬於山地。臺灣絕對不只有美食,山林更是臺灣最美的風景之一。二○○九年,一團來自德國的專業登山者特地來臺攀登玉山與雪山,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們萬萬沒料到,竟然遇上惡劣天候,我也被迫必須當機立斷更改行程,團員們的遺憾眼神、安全考量,彷彿天平兩端,在我心中拉扯。領隊及導遊生涯中,每趟行程大大小小的難題與挑戰是家常便飯,但鮮少有與生命安全互相碰撞的驚險時刻,而這一次,生死一線間的情形竟真實發生。

二○○九年,我跟一些旅遊同業飛往德國參加旅行界年度盛事柏林旅展。透過旅展,德國人發現原來臺灣是登山者的天堂。臺灣光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兩百六十八座,其中東北亞最高峰-玉山,每年更吸引許多熱愛登山的外國旅人慕名造訪。福爾摩沙壯闊的高山深深吸引了德國一群專業登山者特地組團來訪,他們目標是攀登臺灣的高山,感受山林之美。

實事求是的德國作風
這群團員由一位約莫六十多歲,走遍世界各地的專業登山領隊克里斯多佛帶隊,他雖然登山經驗豐富,卻也是初次到訪臺灣。團員總共十四人,彼此之前並不認識,但都熱愛登山,年紀從四十歲至七十歲不一,各個看來身手矯健。
德國人做事出了名嚴謹,他們事前安排縝密,規劃行程時特別考量天候因素,選在一般沒有颱風侵擾的十月,攜帶各種專業登山裝備,長途飛行來到臺灣,一心想挑戰臺灣的高山。此行他們預計攀登臺灣最高的兩座百岳,玉山(三九五二公尺)和雪山(三八八六公尺)。期間也計劃探訪幾條各具特色的步道,如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必須手腳並用攀爬的大屯山南峰步道、觀賞臺灣特殊海蝕地貌的東北角海岸步道、以及親身感受站在大斷崖旁,山壁被劈成兩半直至立霧溪景觀,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還有傍山維生的原住民:達邦部落的獵人步道,以及國內外遊客首選的阿里山雲海及日出。
面對實事求是的德國作風,為了掌握每個細節,順利完成每天的行程,每晚我都必須為眾人簡報隔日行程,讓他們能完全準備妥當,符合登山者的專業準備。
簡報內容包括詳細提供隔日的天氣預報,根據天氣型態與濕度、溫度,好讓他們判斷須如何準備衣著,像是該穿防水、防曬或防風的衣服?要戴哪種帽子?隔天要走的山路路況,如海拔、坡度、上下坡比例?適合健行或登山鞋?需要帶隨身糧食嗎?穿短袖或長袖的排汗衣?帶小背包還是中型背包?
因為他們認為,即使是爬一天的山,只有準備對了,才能充分享受山林行走的樂趣,否則容易造成自己或團隊的困擾。
他們每天早上都會做好最後的檢查,把不需要的物品放入大行李,背包裡只攜帶當天需要的裝備,絕不帶任何多餘物品,以免增加體力負荷。他們每人帶來的大行李是類似高爾夫球袋的長型袋子,而非硬殼行李箱,這是完全預備給登山健行配備的置物空間,相當方便行李收納。

陽明山步道初試身手
天公不作美,登山團抵達臺後,受到「梅姬」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臺北已開始下起大雨,不過團員們還是興奮地準備隔天開始的正餐(爬山健行行程)。
我們先去陽明山國家公園挑戰較具挑戰性的步道:大屯南峰。抵達時,下起了傾盆大雨,雨勢驚人,我在車上和眾人討論是否要調整行程。他們對臺灣島嶼型氣候很陌生,無法想像下一場暴雨可能對山區帶來多大災害,所以仍決議走一段山路,但同意改走較平緩的二子坪步道。
出發時,我發現每個團員雙手各執持一根登山杖,只有我兩手空蕩蕩。幾位團員主動過來關心:「妳怎麼沒有帶登山杖?」對他們而言,不論走平坦或陡峭的山路,兩支登山杖是必要裝備,因為「一旦有突發狀況時,可幫助自己先穩定下來。」
二子坪步道全長約三•二公里,由我打前鋒走在前面,年長者在後面跟著,德國領隊負責壓隊。這條平緩的步道對這群登山好手來說,只能算是暖身吧。一路上他們沒有因為輕鬆就嘻笑談天,只是專心走路,韻律呼吸,走路很有節奏感、很順暢。走完一段山路,稍事休息後,德國領隊表示,團員們覺得這段路走得很無感,只是在雨中疾行,能否換個地方。因此我們決定離開陽明山,直接駛往東北角。
東北角步道最特殊之處,就是可邊欣賞臺灣數一數二美麗的海岸線,同時看見各種經過風蝕和海蝕而呈現不同風貌的岩石。我們選擇龍洞附近的灣岬步道。這條步道平常看似風平浪靜,但其實也會出現瘋狗浪,之前就有戶外教學的團體成員在此淪為波臣。很幸運,我們走灣岬步道時沒有下雨,倒是風勢強勁,頂著強風大夥沿著海蝕斷崖步道行走,幾個團員們說:終於有置身大自然,看到壯闊風景的感覺,但心中想著的依然是夢幻的大山,之後我們直奔宜蘭。

落空的雪山行
原本我們打算在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短暫停留,然後趕往花蓮太魯閣,經合歡山前往此行最令團員期待的大山:雪山;怎料到,老天爺在這時開了我們一個大玩笑。
往傳統藝術中心的路上開始下起暴雨,大雨滂沱,我們眼睜睜看到兩旁稻田瞬間被雨水淹沒,路上積水漸深,車體有點半漂浮起來,險象環生。到了傳統藝術中心時,積水不停,必須把褲管捲到膝蓋,涉水而過。這群穿兩截式登山褲的團員們有備而來,一個個開始拆去下半截褲管、收入背包,每個人頓時變成穿短褲。
我內心隱隱感覺不妙,拿起電話撥給預定當晚投宿的花蓮太魯閣布洛灣山月村打聽路況。
「這裡還好,你們在哪?趕快趕過來吧。」對方在電話中催促。顯然蘇花公路交通正常,但我仍隱隱覺得不對勁,當下決定採取拖延戰術。
正接近中午用餐時間,我帶著眾人品嘗宜蘭在地料理甕缸雞。餐廳由鐵皮搭建而成,持續不斷的大雨打落,交談時根本聽不見彼此的聲音。往外看去,積水已深及行人小腿。
「蘇花公路可能斷了。」我先跟德國領隊打預防針。
「大家可能會很難接受,這不過是一場雨呀。」領隊語氣有些沉重。
「我知道了。」我走到較靠近餐廳外面,邊上網查,也再打電話問最新路況。
「蘇花現在已經是單向通行了。」手機訊號斷斷續續,另一端的布洛灣服務人員誠實以告。
「現在雙向都無法通行了,很抱歉。」我轉頭改口對克里斯多佛說,為了安全,我必須調整行程。
對團員們來說,事情很大條。照理說,在十月颱風侵襲臺灣的機率不高,他們也特別挑這時候來登山,沒想到,一場豪雨所帶來的影響竟會那麼大。
「我們無法前進花蓮,得往回走了。我知道大家一定無法接受回臺北,就先走西半部原定的觀光行程,改去南投日月潭。」我對領隊解釋,先走不受天氣影響的行程。半小時內,我修改了所有行程,也請旅行社將所有的住宿飯店全部調整。
「不過是一場雨,為什麼要這樣改變行程?」遊覽車上團員各個面色凝重,用德語議論紛紛,不斷要領隊問我。
坦白說,我壓力很大,我知道他們此行最期待爬雪山、玉山,行程一旦更改,就無法按照既定的申請日期入山,攀爬雪山的心願肯定落空,而大雨後也許玉山也不會開放。

一場大雨,釀成嚴重災難
車子往南投途中,不到黃昏時,我的預感成真,蘇花公路完全斷了,雙向禁止通行。當晚抵達飯店時,團員們依然要我簡報隔日行程以及該準備什麼。我當場告知,受到天氣影響,雪山國家公園已經宣布關閉,確定無法成行。大家一陣嘩然,但也無計可施,只能落寞地回房。
夜幕低垂,拖著一身疲憊,我獨自拎著行李回房。當我隨手打開電視時,整個人呆住了。
眼前景象怵目驚心,蘇花公路遭大量土石沖毀,行經該路段受困的大小車約三十輛、超過五百人一度受困,其中一一二•一公里九公里路段有五千立方公尺土石崩塌,一輛自小客車遭掩埋,一輛搭載中國觀光客的遊覽車也遭掩埋。同一時間,不遠處的路段更因瞬間暴雨造成大量坍方,也是載著中國旅行團的遊覽車遭落石擊中,不幸落海……隨著一幕幕驚悚畫面播出,我頭皮發麻,心情也跟著五味雜陳,久久無法言語。天啊,估算時間,如果我們依照原定計畫前往花蓮,那不就是我們準備行經蘇花公路的時段嗎?
一場暴雨奪走二十六條人命,死傷慘重,成了臺灣近年來最嚴重的遊覽車事故,而我們,差點就在其中。
隔日清晨,團員們一看到我,紛紛過來道謝,領隊特別對我說:「真的非常非常謝謝妳,做了明智的決定。」他們已經從新聞中知道災情,大家都有逃過一劫的感慨,原本的落寞心情在驚嚇之餘也已消散。
「為什麼一場雨對臺灣的影響這麼大,造成如此嚴重的災害?」團員請領隊問我。
我解釋,臺灣是一座島嶼,受到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推擠,地震頻繁,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加上短時間內降下大雨,土壤無法承受……蘇花公路依山傍海,風景雖秀麗,但一邊是斷崖,一邊海天蒼茫。道路狹窄,只要遇到颱風、暴雨或地震,落石、坍方不斷,道路柔腸寸斷……,他們慢慢理解這東方島國的天然災害成因。

順利登上東北亞最高峰
受到豪雨影響,玉山公園管理處仍禁止遊客進入。我心想,德國人攀登雪山的夢已經碎了,如果也無緣得見玉山,他們絕對難以接受。畢竟,他們此行不是來參觀景點,而是打算挑戰臺灣第一、第二高峰。
我打給觀光局說明原委,請他們伸出援手。
「如果玉管處可以開放,基本上會是後天,但得等到前一天才能確定。」這是我收到的回覆。
還沒確定隔天是否可以入山,團員們又給了我一道難題:「會有背工幫忙背行李嗎?」原本旅行社並無規劃背工,而是請兩人一組的登山嚮導,一人在前帶路,一人則當伙夫,負責先把野炊用具背上去。
「那我們的登山裝備誰幫忙背?」原來,他們登山過夜的睡袋等裝備通常會交給背工,自己只攜帶登山杖和必須的輕裝備。他們堅持這麼做,當下我只得趕緊尋找合適的背工。問題是,幾天大雨下來,玉管處都還沒確定開放入山,這時候要找到背工,簡直比登天還難。幸好,最後我找到達邦部落的原住民前來支援。鄒族男子各個熟知山性,他們從達邦那邊上阿里山爬過來跟我們會合,走路差不多兩小時。好運連連,玉山管理處答應開放入山,確定可以爬玉山時,全體團員高興得不得了。
因為等原住民前來會合,我們出發時已經近中午,久違的陽光在頗有寒意的低溫下露臉,但是對這些來自北國,殷殷期盼登山臺灣最高峰的登山客,這陽光可是無比溫暖。這段時間因為排雲山莊整修,我們預計當晚直接走到海拔更高的圓峰山莊(三六五○公尺)。從塔塔加走到排雲山莊的八•五公里,算是較親民的步道,沿途多是緩上坡;或許是因為心情興奮,一半以上的團員們用趕路的速度往上爬,成了行軍的登山隊,居然只花了四小時就到達排雲山莊,通常一般人需走五個半小時啊!行進間他們少有交談,即使是在休息時間,每個人都是找到一個位子席地而坐,安靜地休息及補水,或是眺望山間景緻,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美好親近山林的姿態。約莫下午五點全員抵達排雲山莊後,團員中年紀較大的人表示不想再往上,較年輕的團員則想繼續往上爬,希望在天色變黑前順利到達圓峰山莊。就在左右為難時,玉山國家管理處的人在電話中強烈建議安全至上,不要繼續往上,因從往圓峰山莊的路不太好走,且天快黑了。最後大家決議,在排雲山莊待一晚。
麻煩的是,排雲山莊整修關閉中,我們只能在山莊外搭帳篷,但德國登山客有些為難。「我們帶的是薄睡袋,禦寒設備不足。」透過領隊翻譯,我明白團員們的考量。
怎麼辦?
我不斷和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溝通協調,總算獲得同意,讓他們睡在整修中的排雲山莊,我則跟原住民背工睡在外面的帳篷。不過也因為沒有攜帶較厚的睡墊,在硬梆梆的地面睡一晚,導致背部肌肉受傷,花了一年多接受復健治療,這真是令我難忘的一晚。
經過一夜好眠,大家蓄勢待發,早上五點,天微亮,我們開始二•四公里的攻頂之路。這段路不若登山口至排雲山莊好走,一開始的「之」字形陡坡就是個下馬威,而抵達主峰的最後一小段碎石陡坡,部分路段地形較危險,狹窄的路徑雖有鐵鍊可依靠,一旁就是斷崖,須步步為營。有一個團員不敢走,決定由一位嚮導陪同下山,在排雲山莊稍候。其他人則在早上七點半左右順利攻頂,登上臺灣最高峰玉山。登頂時晴空萬里,眾人笑逐顏開,卻不急著拍照歡呼,而是紛紛找個石頭坐下,欣賞群峰環繞在腳下的美景,偶爾眼神飄到剛剛走過的碎石陡坡,無比開心登上了臺灣的第一高峰!有團員說: 「真難想像現在是秋末,在接近四千公尺的高度,眼前看到的竟不是白雪覆蓋,臺灣人太幸福了!」下山了,或許是因為終於順利登上玉山,大家心情輕鬆不少,速度自然變得更快,甚至有人跳著走因此摔跤。這位受傷的女團員,「就是因為她只使用一根登山杖!」團員熱心解釋,爬山之所以一定要用兩支登山杖,在上坡時縮短,下坡時則拉長一些,正是因為能幫助平衡,同時減少對膝蓋的傷害,萬一快跌倒時,因為有個支撐,也可以降低受到的傷害。
「日後不論登什麼山都要使用兩支登山杖。」德國人看著兩手空空的我不斷提醒。

合歡山上的美景饗宴
相較於玉山需兩天一夜背負裝備步行才能抵達,合歡山則是親近臺灣高山的另一種愜意體驗。我跟團員提到臺灣的國民運動是健行爬山,有登百岳經驗及完成的人可是不勝其數,尤其是在這類車子直接把人帶到三千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常常是不分老少、經驗不拘的最佳登山選擇。
在開往合歡山的臺十四甲線上,團員們從車窗看到很多臺灣人騎著單車,奮力爬坡。「這很不可思議。」德國人嘖嘖稱奇。合歡山海拔三千多公尺,歐洲人很難想像可以在山頂的公路旁騎單車,且人車共道。
他們也不停問我:「這裡可以看到雪嗎?」
「不常有,但這裡可說是臺灣最容易到達的賞雪之地。」我解釋道,每當冬季寒流來襲,水氣與冷峰在合歡山區交會,有機會飄雪的消息一出,總是吸引很多人特地開車上山,欣賞難得一見的銀白色雪景,打雪仗,堆雪人,因為這對於處於亞熱帶的臺灣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
當晚住在松雪樓時,德國人非常驚訝,居然全館有暖氣,連走廊都有,「全臺灣大概只有這裡有。」我解釋。
十月的合歡山秋高氣爽,可以看到很多臺灣特有鳥類,還有一個獨特美景,「這裡隨時雲霧飄渺。」無論是綿延的雲海映照著夕陽餘暉,或是身處雲霧之中,團員們一致認為這是合歡山最美的地方。不論是在車行的環山公路上,或是在健行的步道上,每個角落都可以捕捉到讓人屏息的壯麗山景及大自然染成的五彩繽紛地貌;還有,每個峰頂總能讓愛山人同時看到好幾座臺灣百岳的身影。為了滿足團員們的登山癮,我們一天內連續走了四個步道,包括可以欣賞到日落美景、三百六十度雲海以及可以看到奇萊群峰、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百岳壯麗景觀的主峰步道;可以看日出的石門山步道;東峰及合歡尖山步道。團員們在走這些步道時,不再抱持登頂的心態,一路上會隨時停下來遠眺連綿山峰或仔細觀察地上的高山植物、及隨時飛來的鳥兒們,大家的神情也是輕鬆自若。或許當登山少了攻頂的目標,我們的視野將更遼闊。
石門山可算是臺灣最容易攀登臺灣百岳,海拔三二三七公尺,從登山口出發,約二十分鐘就可登頂。我們特地選在日出時登頂,看著天色逐漸轉亮,箭竹草坡披上金色外衣,團員們也沐浴在朝陽的金色光輝之中。團員中一對年近七十歲的夫妻特別跑過來跟我說:「這短短的山徑,不但植物生態豐富,還一下子就「登頂」,好幾座臺灣百岳盡收眼底,真是值得為日出而起的健行」。
而合歡東峰步道算是其中較具挑戰性的,雖然只有一公里,但海拔上升約三百公尺,大家走得氣喘吁吁。這條步道不全是泥土路或階梯,也有石頭鋪成的石子路時。走石子路時,我看著他們紛紛收短登山杖,頗為好奇。
「這樣能節省力氣。」看出我疑惑的團員主動解釋。
東峰頂視野開闊,清楚可見貫穿整個合歡山區的臺十四甲線高山公路。大夥在山頂各自散開,安靜欣賞臺灣的高山之美。
看著團員們喜悅滿足的神情,我相信,臺灣山林之美已在他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算遺漏了雪山,團員們此行不算圓滿,但也不虛此行。我更深信,山林美景和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是臺灣另一個瑰寶,值得向更多外國旅人大力推廣。臺灣地形多變、地貌多樣,不只有高山美景,還有海岸、中海拔森林的步道及許多容易親近的郊山,就在城市邊緣,登山步道鋪設良好,只需要依照指引就能輕鬆到達,外國人稱為「市民週末可爬的山」。沿路還可欣賞各種植物鳥禽,生態豐富,一定能讓熱愛自然與山林美景的外國人大大滿足。
而這次跟隨一板一眼、謹慎行事、無比執著的德國人一起登山,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登山該做的準備及精確的做事態度。
領隊克里斯多佛和一位單身前來的女生在回臺北的火車上,跟我聊起他們對此行的感受:「臺灣的山景跟天氣變化萬千,讓我們始料未及,但是不可否認臺灣島嶼特殊的地貌,讓我們很想再度前來探訪。」
看到他們對登山及登頂的執著也引發我的省思:愛山的同好,若我們少了登頂的挑戰性目標,是不是多了些與自然和諧共處及對話的空間?在大自然中,精密的計劃往往抵不過無常的變化,人們常常忘記大自然的變化無窮正是迷人之處,接受及珍惜當下的賜與,保持改變計畫的彈性,每趟向山走去的旅程將帶給自己身心最貼切的洗滌。

外國人最常問我的十大問題
臺灣人有練輕功嗎?
中正紀念堂左側有條腳底按摩步道,由許多小鵝卵石堆砌而成的,具有腳底按摩的效果。步道上常見到許多臺灣人赤腳行走其上,每每往往吸引外國人興趣盎然,脫掉鞋子,小心翼翼緩慢地走上去。有些人踩一下怕痛就停在原地,有些人比較勇敢,多走幾步,有些人則請我幫忙解說一旁的穴道圖。
這時,有個臺灣人若無其事像走平路般,在鵝卵石步道上走來走去。
讓他們瞠目結舌,驚訝不已,直問我:「他是不是有練輕功?」逗得我哈哈大笑。

外國人最常問我的十大問題
原住民文化體驗?
達邦部落是隱身在阿里山區的鄒族部落,鄒族頭目穿傳統服飾、頭上還插著羽毛迎接及帶領大家走步道,共同體驗原住民文化。
團員們帶著好奇心,嘗山豬肉、芥末、麻糬,裝食物的器皿用竹子、木頭或竹子編織製成,他們覺得很有創意。第一次喝到淺黃色的明日葉茶湯,他們有點戒慎恐懼般的小喝一口,「就把這當成花草茶(Herb tea)吧。」我笑著說。但有些團員表示還是喜歡阿里山烏龍茶,「很耐喝。」邊說邊把品茶杯皿湊到嘴邊,緩緩喝下。


德國登山團十四天 (風雨改版行程)
Day 1:臺北(中正紀念堂、迪化街、龍山寺)
Day 2:臺北(故宮、忠烈祠、淡水漁人碼頭、士林夜市)
Day 3:陽明山步道健行東北角龍洞灣岬步道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日月潭
Day 4:日月潭(文武廟、慈恩塔、伊達邵、玄光寺)、埔里中臺禪寺 夜宿:依達郡富豪群民宿
Day 5:日月潭臺南市區遊
Day 6:臺南高雄(春秋閣、旗津)佛光山
Day 7:佛光山阿里山達邦(神木、茶園及部落導覽)夜宿達邦秘密遊環保民宿
Day 8:達邦原始步道健行竹林步道健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Day 9:阿里山玉山塔塔加排雲山莊
Day 10:排雲山莊玉山主峰塔塔加清境雲南樹屋民宿
Day 11:清境合歡山(石門山、東峰步道、主峰步道、合歡尖山)
Day 12:合歡山花蓮太魯閣(蓮花池步道)
Day 13:花蓮太魯閣(得卡倫步道、長春祠步道、綠水合流步道)夜宿花蓮金澤居綠建築民宿
Day 14:花蓮臺北101

步道最亮點
東北角龍洞灣岬灣步道
走濱海公路至龍洞漁港的和美國小。龍洞岬灣步道北邊的入口位於和美國小旁,南邊入口則是在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步道全長約一•七公里,位於龍洞岬角稜線及山腰,路程約五十分鐘。

民宿最亮點
嘉義/秘密遊民宿
地址:(605)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7鄰185-2號
電話:05 251 1378
這裡是綠建築設計,全是平房,一屋兩張大床,整片落地窗,外頭的自然景觀盡收眼底,內部陳設全用木頭,布置雅緻,房間內的花瓶內全插著現採野花,五顏六色,小巧可愛。房間內落地窗旁設計木頭小平臺,在這裡泡茶,向外遙望壯闊山色,整顆心慢慢安靜。
屋內還有漂流木做成的木雕椅以及一個大浴缸,讓人可好好放鬆沐浴,洗滌身心。隔著整片玻璃往外望是一片綠意盎然。
主人從小在這裡長大,曾經當過高山嚮導,現在轉經營民宿,他希望這個地方能好好被保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