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 第28期(POD)
滿額折

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 第28期(POD)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群愛好文學的夥伴,深覺現代文學的應用性高過於古典文學,據於時代的需要,應該更重視現代文學的創作和研究,於是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期望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為凝聚現代文學的愛好者,開發新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境界,《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2004年3月正式創刊。

*本刊為有審稿制度的學術性刊物,於每年六及十二月份出刊。歡迎投稿。

目次

【專題論文:左翼文學的傳統與後傳統】
左翼文學的傳統與後傳統/莊華興、徐秀慧
建造社會主義烏托邦:從《三里灣》、《山鄉巨變》、《創業史》看中國五○年代「農業合作化運動」小說的結構模式及風格差異/蘇敏逸
左翼的信仰之難──讀陳映真〈加略人猶大的故事〉/吳舒潔
冷戰格局下「面向南洋」的香港左派文藝刊物─以五六十年代的《鄉土》、《文藝世紀》為例/陳偉中
文學如何「現實」?──馬華文學現實主義中的政治介面(1919-1930)/許德發
【一般論文】
雕像與流水:論馮至對里爾克詩風的接受和轉化/余君偉
東北之行、報人視角與穆旦「內戰」時期寫作的重構/姜濤
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王家琪
【前期篇目】
【稿約】
【撰稿體例】

書摘/試閱

【建造社會主義烏托邦:從《三里灣》、《山鄉巨變》、《創業史》看中國五○年代「農業合作化運動」小說的結構模式及風格差異】

一、前言

在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思考中,土地與農民問題始終是論述的核心。從二○年代著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起,毛澤東便從革命戰略的角度思考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進一步提出改善農民生存困境、強化農民文化教育與政治宣傳等工作。1935年10月,共產黨經過長征到達陝北,建立陝甘寧蘇維埃政權,毛澤東也在長征過程中成為共產黨的領導核心,隨即在根據地展開一系列有計畫的土地改革,土地與農民問題也從論述落實到實踐上。土地改革政策隨著共產黨革命戰略與戰爭情勢而有或緊或鬆的調整,例如與國民黨確立抗日統一戰線後,共產黨於1935年12月25日頒布較為溫和的土地改革政策,以較為寬鬆的標準重新劃分和對待中農與富農,退還不公正沒收的財產,用以爭取蘇區中、富農對共產黨的支持。抗日戰爭爆發後,則改以減租減息、合理負擔和沒收漢奸財產的政策取代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中全盤分析中國革命戰略問題,更強調廣大的中國農村是共產黨最重要的根據地,而其中最貧窮的貧農和雇農則是革命隊伍的主力軍。
抗日戰爭結束後,共產黨在1946年五月四日通過被稱為「五四指示」的《中共中央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將戰爭時期減租減息的政策改為耕者有其田,並在戰後接收的東北解放區展開土地改革。緊接著在194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明文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並隨即在國、共內戰中佔領的各解放區中展開廣泛的土地改革運動。
1949年中共建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進入了新的階段。1950年6月30日,中共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確立「依靠貧農、僱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的總路線,強調消滅地主階級,並在保持農業生產穩定的前提下完成土地改革的決心。在其後的三年內,共產黨大致完成此一任務,並在土地改革的過程中,提高農民的政治意識,為農村未來的改造和發展奠定了政治、社會基礎。在內戰期間到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成果下,毛澤東進一步提出從「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的建國歷史進程,在農村展開「農業合作化運動」。195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頒布《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協議(草案)》,標誌著農業合作化運動正式起步,透過從農村「互助組」、農業合作社「初級社」、「高級社」到「人民公社」的發展,逐步完成「廢除土地私有制」、「農業集體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目標。「農村合作化運動」是毛澤東建國方略最重要的經濟與社會基礎,一方面藉由「農業集體化」的進程,避免土改後的農村階級再次分化,重蹈土改前農村貧富差距過於懸殊等問題;另一方面,農村集體化生產有助於組織、重整分散的土地和勞動力,推廣現代農業技術,達到糧食增產、剩餘的目的,進而支援1953年起第一個五年經濟建設計畫中的國家工業化目標。儘管在五○年代初期,中共兩位領導人毛澤東與劉少奇對「農業合作化」和「城市工業化」的偏重性和看法並不相同,但雙方的爭論最後在毛澤東於1955年7月31日發表〈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6的報告後結束,確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路線,加快農村合作化運動的腳步,並在1956年掀起建立高級社的大潮,至1958年,高級社逐步走向人民公社的型態。
儘管歷史最後證明「農業集體化」路線的失敗,但不可諱言,毛澤東所設想、規劃的社會主義國家遠景的確在當時激起知識份子和一般群眾充滿激情的,光明而美好的烏托邦想像8。也因此,五○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以「農村合作化運動」為題材的小說。這些小說呈現文學書寫與政治實踐的高度綰合,作家個人對社會、國家政策和歷史進程的高度參與,作家一方面透過對農村合作化運動的實地觀察和親身參與,投入建設國家的隊伍中,另一方面也藉由小說建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進程,進而指出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發展道路,同時完成個人對社會主義國家充滿理想性的想像,並透過書寫實踐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學習,完成作家的政治任務。
在許多「農村合作化運動」題材的小說中,個人以為趙樹理(1906-1970)的《三里灣》(1955年出版)、周立波(1908-1979)的《山鄉巨變》(上、下冊分別出版於1958年和1960年)和柳青(1916-1978)的《創業史》(第一部出版於1960年,第二部至文革結束後始改訂出版)三部長篇小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三部作品遵循毛澤東的思想及國家政策,建構了「農村合作化運動」題材小說的結構模式,但由於作家養成背景及身份的差異,這三部作品在書寫特色上又各有偏重。因此,本論文將以這三部長篇小說為討論核心,論析作家建造社會主義烏托邦的發展歷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