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李白詩選(簡體書)
滿額折

李白詩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  價:NT$ 192 元
優惠價: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古風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1,迢迢見明星2。

素手把芙蓉3,虛步躡太清4。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5,高揖衛叔卿6。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注釋】

1蓮花山:又稱蓮花峰,為華山中峰,亦為高峰。

2迢迢:遙遠的樣子。明星:仙女名。《太平廣記》卷五九《集仙錄》:“明星玉女者,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

3素手:潔白的手。

4虛步:凌空而行。太清:天空。

5云臺:云臺峰。慎蒙《名山記》:“云臺峰在太華山東北。”

6衛叔卿:神仙名。《神仙傳》記載,衛叔卿,中山人,服云母得仙。曾乘車駕白鹿從天而下見漢武帝,倏然而去。武帝遣使者尋找,至華山絕壁之下,見其與數人博戲于石上。

【解讀】

此詩當作于天寶十五載(756)正月以后。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安祿山攻破東都洛陽,次年正月僭稱皇帝,大封部屬。李白目睹洛陽陷落,遂西進函谷關,上華山,繼而南奔宣城。詩即作于登華山之后。這是一首極富浪漫色彩的詩,也是李白少有的直接反映安史的詩。其藝術手法,充分表現出浪漫主義詩人反映社會現實的特點。陳沆說此詩“皆遁世避亂之詞,托之游仙也”(《詩比興箋》),大體是對的。托游仙而寫遁世避亂之意,就是此詩的基本手法。所謂“避亂”之“亂”,自是安祿山之亂。詩中是通過寫詩人與仙人同游云空俯視所見,表現其“亂”的。如果說詩中寫詩人俯視所見,是直接反映社會現實,那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則是通過對超現實的游仙題材的處理完成的。而這正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反映社會現實的特點之一。有的選本將詩截為兩段。說詩中“駕鴻凌紫冥”“以上寫詩人在華山游仙生活”,說“俯視”“二句謂在華山上低頭俯看洛陽一帶平原”云云。其實,后四句仍是寫詩人的“游仙生活”,“俯視洛陽川”不過是詩人“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中間的一個舉動。寫這個舉動的目的,顯然是為了便于從鳥瞰角度概括描寫社會災難,表達詩人對安祿山僭位大封偽官和殘害民眾的憤怒,同時也借以說明他為什么要遁世避難。于此,可見詩的構思縝密、巧妙。又詩的形象變換、場景變換、氛圍變換、境界變換、情調變換,能使人產生多種審美感受。而寫到俯視所見即戛然而止,這樣,李白目睹世間,是否還會隨仙而去,便令人生想。

古風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1,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輝2,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3,枳棘棲鴛鸞4。

且復歸去來5,劍歌行路難6。

【注釋】

1被:覆蓋。

2徂(cú)輝:太陽落山時的光輝。

3梧桐:傳說為鳳凰所棲息者。《莊子·秋水》:“南方有鳥,其名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4枳棘:兩種帶刺的樹木。《漢書·循吏·仇覽傳》:“枳棘非鸞鳳所棲。”

5歸去來:即歸去,“來”為句末語氣詞。陶淵明歸隱時,寫有《歸去來辭》。

6劍歌:彈劍而歌。行路難:樂府雜曲歌名。

【解讀】

此詩寫詩人目睹時局動蕩、昏亂,而有歸隱之思。詩的結構簡單,首句領起,接下來九句都是寫“登高望四海”所見,末二句則寫因有所見之感。寫其所見,多出以自然景物,而各有所指。寓意或如蕭士所云:“‘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者,以喻高見遠識之士知時世之昏亂也。‘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者,以喻陰小用事而殺氣之盛也。‘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者,謂遭時如此,所謂榮華者如水之逝,萬事之無常亦猶波瀾之無底止也。日,君象;浮云,奸臣也;掩者,蔽也;徂輝者,日落之光也。比喻人君晚節為奸臣蔽其明,猶白日將落為浮云掩其輝也。無定端者,政令之無常也。‘梧桐巢燕雀’者,喻小人在上位而得志也。‘枳棘棲鴛鸞’者,君子在下位而失所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對“白日掩徂輝”二句,解者稍有分歧。沈德潛贊同蕭說,謂“‘白日’二語喻讒邪惑主”(《唐詩別裁》)。王琦則說:“‘白日掩徂輝’,謂日將落而無光,如人將有去志而意色不快。‘浮云無定端’,言人生世上,行蹤原無一定,何必戀戀于此!或以落日為浮云所掩,喻英明之人為讒邪所惑,兩句作一意解者亦可。”(《李太白全集》注)比較而言,王氏所說不得要領。之所以如此,是他硬要將此詩主旨說成是“太白所投之主人惑于群小而不見親禮,將欲去之而作此詩”(同上)。而李白痛呼“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實在是因時世不可為,步履維艱所致。

……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1。

月下飛天鏡2,云生結海樓3。

仍憐故鄉水4,萬里送行舟。

【注釋】

1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2天鏡:指映在水面的月影。

3海樓:江面上水霧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幻影,即海市蜃樓。

4憐:愛。故鄉水:長江水自李白家鄉蜀中流來,故云。

【解讀】

荊門,山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與江北虎牙山隔江相對。《水經注·江水》云:“江水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山在南,上合下開,其狀似門,虎牙山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江出荊門,即躍入江漢平原。江上風光,與在荊門以西蜿蜒穿行于峽谷時相比,大不同矣。此詩當為詩人出蜀初過荊門時所作,寫的是他船渡荊門、駛入荊江的新異之感。沈德潛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唐詩別裁》),甚是。詩的首聯寫得平實,卻反映出詩人終于出蜀入楚的激動心情,語氣中含有幾分慶幸、幾分自得。頷聯、頸聯寫景,都不離荊江之水。“山隨平野盡”,自是寫詩人乘船經千余里峽江進入荊江所見江岸地勢的顯著變化;“江入大荒流”,更是寫所見江出荊門、躍入江漢平原的壯觀景象。“飛天鏡”、“結海樓”云云,亦為荊江本地風光。尾聯雖也寫荊江之水,卻是借水抒情。特意點明它是來自故鄉的水,且謂其“萬里送行舟”,無意間流露出一絲懷鄉之愁。和首聯所言,一并寫出詩人渡過荊門的心理感受。此詩寫荊門荊江形勝,有“包舉宇宙氣象”(楊成棟輯《精選五七律耐吟集》),除取景闊大、出語雄壯外,與盡從動態角度敘事、體物、抒情,大有關系。前人注“山隨平野盡”二句,愛拿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和它作比較。講二者區別,或謂李詩為“壯語”,而杜詩“骨力過之”;或謂“李是晝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暫視,杜是停舟細觀”(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語)。其實李詩寫的是船過荊門所見荊江的獨特景象,杜詩寫的是夜行荊門慣見的一般景象,兩者都顯出壯遠之美。但李詩寫的是詩人初渡荊門一覽江山的新異感,內含欣喜之情,杜詩寫的是詩人荊江“旅夜”觀星望月(水中月)的孤寂感,內含凄冷意緒。

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1,布帆無恙掛秋風2。

此行不為鱸魚鲙3,自愛名山入剡中4。

【注釋】

1空:指樹枝葉落已盡。

2布帆無恙:顧愷之作荊州刺史殷仲堪的參軍,請假東還,并請殷仲堪把布帆借給他。顧愷之途中遇險,寫信對殷仲堪說:“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世說新語·排調》)于是后人稱旅途平安為“布帆無恙”。

3鲙(kuài):通“膾”,細切的魚肉。此句用西晉張翰因思念故鄉鱸魚鲙而辭官回家的典故。

4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帶。《廣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災。”

【解讀】

敦煌唐人寫本《唐詩選》殘卷抄有此詩,題作《初下荊門》,若抄本抄自原詩,則此詩為詩人出蜀乘舟初過荊門時作。不過詩中寫秋色而言秋興,秋意彌漫,以《秋下荊門》為題,也恰到好處。此詩并不費解,作者只是說他秋下荊門欲到剡中一游,但他信口道來,卻說得巧妙,說得有興味。詩中兩用典故,無不出語自然,可謂運古入化,絕無痕跡可言。如“布帆無恙掛秋風”中,“布帆無恙”本是顧愷之舟行遇險,在信中向朋友介紹所借布帆完好的話,詩中用來說舟行一路平安,就有味、有趣,使人想到詩人心境的平和、愜意。“此行不為鱸魚膾”,雖是反用“張翰見秋風起,思吳中莼鱸”事,由于語淺意明,讀者即使不知張翰典故,讀這一句和下一句,也會明白此行入越情致的清雅、恬逸。與用典運古入化一致,全詩語言淺淡,卻用字準確、生動,如“江樹空”之“空”字,寫霜落木葉俱盡之狀,簡直無可替換者;“掛秋風”之“掛”字,從空虛處突出布帆形象,令人生想。至于此詩用語信腕信口,而句句勾連得緊,則如李所說:“首句寫荊門,用‘霜落’、‘樹空’等字,已為次句‘秋風’通氣。次句寫舟下,趁便嵌入‘掛秋風’字,暗引起第三句‘鱸魚膾’意來。第三句即以‘此行’承住上二句,以‘不為鱸魚膾’五字翻用張翰事,以生出第四句來,托興名山,用意微婉。”(《詩法易簡錄》)

荊州歌

白帝城邊足風波1,瞿塘五月誰敢過2。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3。

撥谷飛鳴奈妾何4。

【注釋】

1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瞿塘峽口。

2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溪。

3繰(sāo)絲:煮繭抽絲。

4撥谷:即布谷鳥。布谷鳥叫聲如同“布谷”二字之音。又布谷叫,表明農忙季節已到。

【解讀】

《荊州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七十二收此詩,列入雜曲歌辭。此詩寫荊州農婦在麥熟、繭熟季節對遠在巴蜀的丈夫的思念,全詩五句皆可視為農婦對夫君訴說心思的話。理解詩意,應先從“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入手,然后再看首二句。農婦說她在麥收、繭熟季節想念夫君,“憶君”思緒紛亂就如同抽繭出絲的絲頭一樣。詩中用雙關語,以“絲”言“思”。農婦情思“頭緒多”,從大的方面看,不外二端。一是急切地盼望他能及時歸來,一是想到他不能歸來。細言之,盼他歸來,是出于情感需要對作為夫君的思念,和出于農事需要對作為主要勞動力的丈夫的想念。想到他不能歸來,是因為想到五月峽江險惡,白帝城邊風波大作,瞿塘峽無人敢過。他若歸來,就可能遇到生命危險。這樣,既想他歸來,又想到他不能歸來或不應該歸來,自然心緒復雜。這心緒的復雜,正反映出農婦的善良、樸質和對夫君情感的真摯。農婦以兩難之心繰絲,手忙腳亂、神色不定,可以想見。如果說情感上的思念還可以勉強克制,那割麥、犁田、下種、栽秧的農活可實在不能耽誤啊!詩中一句“撥谷飛鳴奈妾何”,正寫出了她既懷兩難之心,又為農事所憂的焦灼感和窘迫感。此詩風格酷似漢代民謠,又似今日江漢平原流行的“趕五句”。語言質樸,抒懷言事,切近農家生活,有地方特色。不但“繰絲憶君頭緒多”,取境典型、言情極富表現力;末句“撥谷飛鳴”云云,也能在敘事之外別添一種韻味。使人詠而誦之,對農婦頓生同情之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1。

孤帆遠影碧山盡2,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煙花:猶言繁花如煙。

2影:一本作“映”。碧: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作“綠”。山:一本作“空”。陸游《入蜀記》:“太白登此樓(黃鶴樓)送孟浩然詩云:‘征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解讀】

此詩作于開元十六年(728)春天,此前,李白和孟浩然已交往有年。“故人”在陽春煙景之時,出游繁華的揚州,固然可喜可羨,就李白而言,仍留戀難免,故作此詩以道其依依難舍之情(用沈祖老師說)。前人欣賞此詩,無不道其抒情之妙。概言之,則謂其乃“送別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說”(《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陳繼儒語)。“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唐宋詩醇》)。細言之,則謂“‘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唐汝詢輯《唐詩解》)。用“語近情遙”概括此詩抒情特色,真可謂探驪得珠之論。只是“語近”,不單指用語輕婉、淺淡,還指用平常語說平常景、敘平常事;“情遙”,不單指“不見帆影,唯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黃生《唐詩摘抄》),還見于詩中所寫平常景物中。當然,使此詩顯得“情意悠渺”的,是后二句所寫詩人佇立江邊(有學者認為是在黃鶴樓上)久眺孤帆遠去的形象。“孤帆遠影碧山盡”,實際上展示的是一個漫長的送別過程。大概孟浩然解纜放船,在船頭與詩人拱手道別后,詩人仍然佇立江干,目送船行。先是船只赫然在目,繼而愈行愈遠,唯見一片孤帆,后連孤帆遠影都望不見了。這佇立久望,自然顯露的是詩人的別情依依。“唯見長江天際流”,也不僅僅是像前人說的“不見帆影,唯見長江”,是在寫詩人的惆悵感。還和前說“孤帆遠影”一樣,是在寫詩人佇立久望的專注。豈止目送船行,心亦隨人遠去,因而江中流水和來往船只全不在他眼中。直到孟浩然的坐船消失在水天相接處,他才收回視線,從離情別意中回過神來,注意到江水東流。和這種手法相近的,有中唐詩人錢起的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省試湘靈鼓瑟》),不過錢詩是寫聽者陶醉于音樂的感受。寫別情而與此詩后二句手法相似的,是岑參的詩句:“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蜀道難

噫吁1,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2,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3,可以橫絕峨眉顛4。地崩山摧壯士死5,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6。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7,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8。青泥何盤盤9,百步九折縈巖巒10。捫參歷井仰脅息11,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12。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13,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14,砯崖轉石萬壑雷15。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16。一夫當關17,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如麻。錦城雖云樂18,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19。

【注釋】

1噫吁(yī xū xī):驚嘆聲。《宋景文公筆記》:“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李白作《蜀道難》,因用之。”

2蠶叢、魚鳧(fú):遠古蜀國的兩個君王。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開明……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3太白:山名,秦嶺主峰,位于今陜西省眉縣東南。鳥道:鳥飛的通道。

4峨眉:山名,位于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

5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云:“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入蜀之路遂通。”

6天梯:指高而陡的山路。石棧:俗稱“棧道”,在峭壁上鑿石架木筑成的通道。

7六龍:傳說羲和每天駕著六龍所拉的車子,載著日神從東往西行駛。回:回轉。高標:高的標志,指蜀道中的高峰。一說為山名,即“望高山”。

8猱(náo):猿的一種,善攀援。

9青泥:嶺名,位于今陜西省略陽縣北。

10縈巖巒:意謂圍著山巖峰巒打轉。

11捫(mén):摸。參、井:星宿名,分別為蜀與秦的分星。古代天文學將十二星辰位置與地面州、國對應,就天文言,參星、井星分別為蜀地、秦地的分星;就地理言,則蜀地、秦地分別為參星、井星的分野。

12巉(chán)巖:高峻的山崖。

13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君杜宇魂化而成,逢春即鳴,啼時嘴角流血,聲音悲凄。

14飛湍(tuān):奔騰的急流。喧(huī):喧鬧聲。

15砯(pēnɡ):水擊巖石發出的聲響。

16劍閣:今四川省劍閣縣大、小劍山之間的棧道。崔嵬(wéi):高聳、高峻之狀。

17一夫當關:晉張載《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謂劍閣。……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非親勿居。”

18錦城:錦官城的簡稱,故址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19咨(zī)嗟:嘆息。

【解讀】

《蜀道難》為南朝樂府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收入此詩,列入相和歌辭瑟調曲。李白此詩作于長安,時間應在天寶十二載(753)以前。《本事詩·高逸》言:“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關于《蜀道難》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為可取的是先生的送友人入蜀說。其構思略同于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以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這類詩主要是通過描寫某種自然景象來表達送別之情。它們有如畫家的贈人之作,出現在畫面的是巍峨雄奇的江山或異彩紛呈的自然景觀,畫家的送人之意就包含在他所創造的意境中。李白的《蜀道難》也是如此,它主要是通過描寫蜀道之難表達對友人入蜀的關切之意。詩的中心內容,就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人著力描寫的,就是蜀道難的“難”。詩中寫蜀道之難,不單寫自然環境的艱險,還寫到人事環境的險惡,對梁陳詩人作《蜀道難》僅言其險而不及其他,是一個突破。李白并沒有走蜀道的經歷,他能成功地寫出蜀道之難,訣竅有三。一是取材多從神話傳說、文史資料中來。詩人將有關蜀道的神話、傳說、歷史和文學資料交融在一起,結合自己登臨山水的體驗,構思蜀道之難的形象、氛圍、境界,能使人產生新異、奇險,以至神秘的感覺。二是寫蜀道之險,極盡夸張、形容之能事。其中無論概敘,還是細說,無不形象鮮明,使人觸目驚心。三是詩中有人,既有置身蜀道的友人,又有位于蜀道之外的詩人。詩人既用友人置身蜀道的強烈感受襯寫蜀道的艱險,又借和友人的對話(詩中表現為有問無答),表示對友人安危的關心和反復強調蜀道的險、難。此外,詩以嗟嘆起,以嗟嘆結,始終在詩人為蜀道之難感到訝異、驚駭的話語氛圍中描敘蜀道之難,以及三次在詩中慨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都對蜀道之難起有反復渲染、不斷強化的作用。前人說:“篇中三言蜀道之難,所謂一唱三嘆也。”(《唐音審體》評語)其實這一唱三嘆之詞,也可理解為詩人對友人的再三提醒。

作者簡介

熊禮匯先生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四十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專業方向有二:一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研究,一是中國古代散文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李白是唐代耀眼的詩人之一,其人其詩都以雄才縱逸,想落天外著稱于世,代表著盛唐詩歌的氣象和高成就,也因此為歷朝歷代不同階層的讀者所接受和熱愛。本書作為他的詩歌的選注本,共選詩160多首,約占李白現存詩歌的六分之一,原文則以廣受好評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為底本,注釋和賞評則借鑒或取用了古今眾多專家的研究成果。

*總書記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同時指出:“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歷代的經典選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編選了這套大字本“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選讀叢書”,名家精選,名家譯注,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思想、宗教、文化、藝術等領域。所收原著均為傳統文化經典;所收原著的譯注,也已經成為比較的經典。所選經典之內蘊,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中重視人格修養、注重道德教化和品德熏陶的精神,有助于提升領導干部的修身處世、治國理政的理論與智慧。此次推出的十種為文學部分,全書簡體橫排,大開本大字體,版式疏朗,賞心悅目。

傳統文化 經典選讀 疏朗大字 悅目賞心

目次

前言

古風其一

古風其十九

古風其三十九

峨眉山月歌

渡荊門送別

秋下荊門

荊州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山中問答

蜀道難

烏夜啼

烏棲曲

將進酒

行路難(三一)

行行且游獵篇

北風行

關山月

登高丘而望遠海

久別離

長干行(二一)

古朗月行

玉階怨

塞下曲六二)

清平調詞三首

丁都護歌

靜夜思

春思

子夜吳歌四一)

搗衣篇

長相思二一)

襄陽歌

江上吟

戲贈杜甫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扶風豪士歌

梁園吟

俠客行

宣城見杜鵑花

三五七言

橫江詞六二)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秋浦歌十七三)

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清溪行

贈孟浩然

書情贈蔡舍人雄

流夜郎贈辛判官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汪倫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一)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寄東魯二稚子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早春寄王漢陽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

夢游天姥吟留別

對酒憶賀監二首并序

金陵酒肆留別

酬崔侍御

南陵別兒童入京

江夏別宋之悌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上李邕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送友人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送友人入蜀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登太白峰

東魯門泛舟二首

游泰山六一)

把酒問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一)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

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登金陵鳳凰臺

望廬山瀑布二一)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望天門山

客中作

南流夜郎寄內

上三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早發白帝城

蘇臺覽古

越中覽古

夜泊牛渚懷古

月下獨酌四一)

越女詞五一)

獨坐敬亭山

哭晁卿衡

聽蜀僧浚彈琴

嘲魯儒

春夜洛城聞笛

萬憤詞投魏郎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