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滿額折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板門店談判紀實:最寒冷的冬天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歲月靜好,和平來之不易,紀念朝鮮半島的和平之門開啟70週年;

解密檔案的引用,眾多親歷者的鮮活回憶,宏大客觀的敘述視角。

 

2021年,是朝鮮戰爭爆發71週年,也是板門店談判開始的70週年。

朝鮮戰爭歷時3年多,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而板門店談判從1951年7月10日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結束,簽訂停戰協定。談判漫長曲折,打打談談,時斷時續,經歷了兩年多,747天,是歷史上長時間的停戰談判。

以史為鑑,發生在朝鮮半島的這場戰爭,應該能為熱愛和平的人們提供啟示。

朝鮮戰爭與此前世界上的諸多戰爭不同,自戰爭爆發後不久,就一直存在著戰與和兩條線上的戰爭,且兩條戰線相生相伴。本書著力在朝鮮戰爭和談這條戰線上,以軍事戰線的鋪墊為輔,既從宏觀層面描述了大國對談判策略的製定、參戰多方戰與和的博弈、兩大陣營明與暗的角力,也從局部和微觀層面描述了談判進程、談判中的針鋒相對、掌握主動的談判技巧、談判配合軍事戰線與戰場配合談判的細節等。

《板門店談判紀實》詳細地描寫了我方代表李克農、喬冠華等人劍膽琴心,與對手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寸土必爭的精彩故事;同時穿插了當年親身參與這場談判鬥爭的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其他成員的回憶記述,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將這場軍事外交鬥爭的具體情況展示在讀者面前。 。

《板門店談判紀實》沒有採用單一的中方視角,還從幾個參戰大國各自的國家利益和領導層的決策入手,多角度多側面地反映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的錯綜複雜、步履維艱。如幕後指揮、深謀遠慮的斯大林,強硬圓熟的杜魯門,獨裁善變的李承晚等,增加了本書的歷史厚度和可讀性。

作者簡介

趙勇田(1925—):總參政治部文化部原副部長。河北安平人。 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 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傳記文學《名將孫鬍子》、《小八路日記》,紀實文學《虎穴殊勳》、《百名將帥訪談錄》,報告文學《板門店談判》(合作)等二十餘部。

 

牛旻(1982—):文藝學碩士,湖北工業大學教師。湖北武漢人。 2005年起在《今古傳奇》等雜誌發表小說、插圖作品。致力於文化戰略研究,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基於自媒體漫畫的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及省級項目多項。

名人/編輯推薦

不忘歷史才能展望和平

文/喵了個咪

本書內容豐厚,既有對參戰各國領導人的動機和心理分析,又有戰場和談判兩個不同的戰爭場景的生動描寫;既有對國際局勢宏觀把握的遠鏡頭,又有對戰爭細節的近鏡頭;既有對風雲變幻的政治局勢的描寫,也同時刻畫了帶病工作的李克農、狡猾精明的李奇微、強硬無比的杜魯門以及獨裁專斷的李承晚等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書中的信息量非常大,涵蓋了整個朝鮮戰爭的始末,不但適合想要了解近代史的朋友閱讀,也適合對朝鮮戰爭進行研究的朋友參考。通過閱讀本書,一定會讓你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

——戰爭不分大小,小國的內戰可將大國拖下水。

在蘇聯的援助下,朝鮮的工業水平大幅提高。隨著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完成,朝鮮的金正日也萌生了統一念頭,在錯判美國反應的基礎上,遂在不正確的時機採取了不正當的舉動,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內戰。但是,戰爭一旦開始,未來的走向誰也不能預測。是年6月27日,美國同時出兵朝鮮、台灣,並援助侵越法軍,從三個戰略方向對新中國形成威脅,並將戰火燒到東北邊界。在這種情況下下,毛主席作出判斷: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於是,中國不得不保家衛國,開始了“抗美援朝戰爭”,成為因小國內戰而被拉入戰爭泥潭的典範之一。

——戰爭沒有輸贏,彼此的代價都是不可估量的。

中國由於和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交戰以及對國際政治缺乏經驗,不僅被聯合國宣佈為“侵略者”,也導致了在國際事務中的被動,與一些國家的關係走入僵局,以致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被長期擱置,還遭到了長期的禁運和經濟封鎖。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軍費開支增加,而台海問題也被長期延緩。對於聯合國軍而言,傷亡也是驚人的。據美軍朝鮮戰爭紀念碑上數據顯示:傷亡失踪被俘美軍 172847,聯合國軍 2256523,總計2429370人;陣亡美軍 54246人,聯合國軍 628833人。戰爭美軍隊共消耗作戰物資7500餘萬噸,戰爭花費2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消費。而作為朝鮮的主戰場,地表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被摧毀,以至於美軍轟炸都很難找到目標。此外,戰爭帶來的傷亡,給無數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傷痛,而心靈的傷害確實無法統計的。

——談戰互相結合,談判更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當對戰雙方發現,誰都不能以絕對優勢將對方摧毀的時候,談判就開始了。

1.情節驚心動魄。由於東西方的文化、思維模式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顯得更加驚險刺激。在談判伊始,美方提出議題:我們談判所討論的範圍僅僅限於有關韓境純粹的軍事問題,如果你方同意,請就此簽字作為我們談判的第1個協議。你同意嗎? *一個議題就包含著極大的陷阱:所有美方不願意接受、不願意談的問題,都可以歸之於“不屬於純粹的軍事問題”而予以拒絕。但中朝方面的應對卻將其化為無形——南日大將直接對沒房問題置之不理,各說各的。

2.細節不動聲色。正式談判剛開始,“聯合國軍”代表就感受到了談判的艱難,包括一些細節:先是桌子上的小旗子,你擺上了一面,共產黨就立即擺上一面比你更大的。然後是椅子,共產黨方面提供的椅子比自己的矮一半,“聯合國軍”代表一坐,就好像陷入了地下找不到了。再有就是協議規定為了安全在車上覆蓋白旗,殊不知在東方懸掛白旗就是投降的意思,等聯合國軍反應過來,白旗已經掛了好多天,照片也早就等在所有共產黨國家的報紙上了。諸如此類,凡不勝舉。

3.談判精準測算。談判形勢隨著戰場形勢變化,瞬息萬變,優勢幾經易手,如同拉鋸戰。正如彭德懷所說,打得堅決打,談得耐心談。當雙方談判桌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激烈爭吵的背後,都是頂層決策者復雜冷靜的測算與佈局。這不僅是談判代表背後的揮李克農、喬冠華等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指揮,更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運籌帷幄的結果。

4.人員全力以赴。且不論談判代表的辛勞,從英文速記工作人員的工作中,就能夠從側面看出中朝代表全力以赴的精神狀態。在美方有錄音機等優勢下,我們臨時從翻譯中抽調人手兼做英文速記。在目前來看,在短時間內從零開始學習英文速記仍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在壓倒性的困難面前,我們的同志在崇高理想的驅使下,將不可思議的事情完成了,不但學會了英文速記,還在準確性和效率方面迎頭趕上,*終超過以英語為母語的美方專業速記員。

——國家利益至上,中國也是大國博弈的受害者。

朝鮮戰爭的開端,源於蘇聯的默認許可;抗美援朝戰爭,源於蘇聯對中國的不信任,始終將中國看做“鐵托第二”。加之二戰中元氣大傷,斯大林一直嚴守韜光養晦的對外政策,無論美軍如何試探、挑釁,都是忍辱負重,絕不公開參戰。在中朝和美韓的談判過程中,極力拖延,試圖利用中國將美國拖入戰爭的泥潭,為自己發展贏得寶貴時間。其陰險用心,可見一斑。如此看來,抗美援朝戰爭也成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典故,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中國成為蘇聯手中的槍。

60多年前的硝煙已經慢慢消散,但上甘嶺、三八線、板門店等等這些鮮活的符號,卻永遠保存在我們的民族記憶裡。正像本書作者趙勇田所講,世人要記住那場戰爭,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的鮮血和生命,永遠不能忘記。在和平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主流的今天,戰爭除了給人民敲響警鐘,也敦促人們謹慎地追求和平。這也是《*寒冷的冬天——板門店談判紀實》所要傳達給我們的。

前言

站在朝鮮半島板門店門口憶往

趙勇田

中國人,仰望天空,國際風雲變化無窮,朝鮮半島局勢難穩。天地間誰想獨占鰲頭,誰想稱霸,誰想領導世界,爭奪的焦點日益明朗化。近日,我們推出新書《板門店談判紀實》。記述了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友鄰朝鮮爆發的那場戰爭和進行的戰爭談判。

朝鮮戰爭中,談判會場經過雙方多次協商,開始在中朝方的來鳳莊莊園內,後移至地處北緯三八線上的一個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在板門店搭建了簡易會場。雙方代表出出進進,各走各的大門,誰都不會早到晚走。當年的英文翻譯段連城對我說過,有一次我方代表團提前一分鐘到達我方會場門口,在場的西方記者認為這是一個“新聞點”立即發出一條新聞:“可見中朝代表團心中有事,提前一分鐘到達會場門口。”

這位記者猜對了,我方代表心中確有急事,爭取開門搶先進入座位舉手發言。因為談判會場沒有主持人,誰先舉手誰發言。雙方發言都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而且規定不到散會鐘點,任何一方可提前退場。

戰爭激烈進行中出現的談判,萬沒有想到一“談”就是幾個月、一年、兩年,人們心中無底。中朝戰場總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說得好:打仗的人你們儘管打,戰場上打得越狠,會場上就會順利;參加談判的人你們儘管談,以理致人,真理會笑到最後。

為了深入掌握朝鮮戰爭和戰場談判的第一手史料,為著寫書,多年前我先後訪問過原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副司令員洪學智和宋時輪、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杜平和政治部副主任任榮、作戰處長王政柱、通信處長崔倫和彭德懷的秘書楊鳳安、景希珍等等。當時還能找到中國談判代表團其他成員和翻譯多人,如凌青、段連城。我採取分別或集體的形式收集他們身邊有趣的故事和情節。這些戰斗在朝鮮戰爭第一線的領導人,多曾在抗戰時期是我的領導人和戰友,因此談話和採訪沒有障礙。一次在楊得誌上將辦公室交談朝鮮東線戰場金城戰役狀況,他說為了打擊李承晚部隊,爭取早日簽署停戰協定,殲敵數万,收回大片領土,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戰線。翻譯凌青,他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五代孫,他多次對我說,祖先林則徐為抗英銷菸,維護國家民族利益,我們在談判會場唇槍舌劍,爭來爭去,就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最高利益。這些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親歷者,最有發言權。

難能可貴的是我曾有三個月中每天一次到國務院外交部資料室查閱當年“朝戰”談判的萬件卷宗,獲得了談判中一些準確時間、地點和數字等等。這個時候,我從各方抄錄記載的史料已有八大本,幾百萬字。為了寫書,我彙編了一本《抗美援朝戰爭大事記》內部印刷為資料。早在1987年10月,經領導批准,我們13人組成訪朝友好代表團。代表中有志願軍手術隊長、戰鬥英雄孫鳳鉅,在志願軍中我方犧牲職務最高的李湘軍長的夫人安淑靜等。我們沿著志願軍進軍路線跨過鴨綠江,行進在錦繡河山的朝鮮國土上,邊走邊採訪,蒐集了在國內難以覓到的史料。隨團的孫鳳鉅,是當年在朝鮮戰場24歲的手術隊長,朝鮮紀念館里至今還掛著他的照片。解說員認出他時,大聲呼喊:“英雄回來了!”

參觀平壤市內“友誼塔”。這座高大雄偉、白色花崗石建築30米高,矗立在平壤市區牡丹峰西麓。在陽光下“友誼塔”上三個朝文鎦金大字閃爍生輝。紀念塔地下室有一個巨大的石函,要掀開石函的蓋子,需要四個壯漢雙手抬起。我們圍在石函周圍細觀,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1958年撤軍時留下的十本烈士名冊,第一本、第一頁、第一名就是我團安淑靜的丈夫李湘軍長的名字。瞬間,安淑靜心情沉痛了,轉身擦擦眼角的淚水。我勸她不要太激動,要保重。

李湘,出身於江西省永新縣一個貧苦農家。 14歲參加工農紅軍,經過長征,走上抗日前線。 1951年入朝作戰,任第67軍代軍長,帶領志願軍官兵衝鋒陷陣,鏖戰金城前線阻擊戰,屢立戰功。他因受細菌感染,為祖國而獻身,遺體葬於河北省石家莊烈士陵園。

陪同人員說,並不是所有訪朝代表團能有如此機會親眼目睹這些烈士名冊,你們得到了特殊享受。

訪朝中,實現了我們的心願,進到三八線中立區談判會場。這裡的談判會場,共設南北六座平板房,每座房子南北兩頭都有門,各通向朝、韓兩方,只要不開會可供遊人觀覽,兩方都有士兵持槍站崗。當我坐在中朝代表團使用的椅子上時,心潮沸騰,難以名狀。我抬頭觀望四壁,雙方牆上掛滿了多種旗幟和標誌物、照片等。此處“新聞點”頗多,但是不能久留。當我站在板門店門口時,極目四望,不遠處那鏽跡斑斑的鐵絲網,那曾走火車的鐵路中間長起的柳樹已經碗口粗了,可見南北隔絕多少年了。那蔚藍的半島天空,朵朵白云無憂無慮地飄浮著。

在陪同人員帶領下,我們瞻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設在朝鮮東南部檜倉山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坐北朝南,陵園開闊,松柏林立,花草茂盛,這裡埋葬著志願軍眾多烈士遺骨。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烈士之墓引人注目。我們代表團全體人員在毛岸英塑像前靜默三分鐘並鞠躬示禮。有關陵園的史料和烈士事蹟盡收手中。戰鬥英雄孫鳳鉅激動地說:“我希望烈士遺骨能回歸故里,安眠在祖國土地上。”之後,在北京我訪問了犧牲在朝鮮戰場、天津籍的登高英雄楊連弟的母親。她說,兒子為和平而戰死在朝鮮,值得,值得。

訪朝快結束時,我們每人獲得金日成主席的紀念品。此次訪問由朝鮮政府部門接待,有關吃、住、行都按日程安排,頗為順利,不僅觀覽市容,還到達東海工廠以及農莊做客。金日成主席為代表團成員分贈國禮——高麗酒和塑製音樂唱片。這瓶酒,我一直保存至今,成為中朝友誼的象徵。

有了親臨朝鮮半島的經歷,接觸了歷史見證人,親眼目睹了20世紀50年代戰火紛飛、牽動世界神經的板門店談判會場舊址、新址,領略了朝鮮半島風土人情,從而為記載戰爭和談判鋪襯了豐厚基礎。

時隔16年後,2003年我第二次訪朝,舊地重遊,當我再次進入板門店談判會場的時候,我讓陪同者、現場解說員在我的採訪日記上簽名、寫祝語、貼朝鮮郵票、蓋郵戳,作為永久紀念。

朝鮮戰爭交戰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已經63年的今天,我們不遺餘力推出一本新書《板門店談判紀實》,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其深刻含意不言而喻。世人要記住那場戰爭,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的鮮血和生命,永遠不能忘記。

常言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我們根據當今世界出現的新情況、新史料、新讀者,以多側面的筆觸,讓讀者一目了然知道20世紀50年代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和談判。戰爭勝敗憑實力,戰爭進程在人心,戰爭和戰爭談判的結果仍然是三八線平穩地在半島中心東西延伸,小小板門店依然矗立在三八線上。這就是戰爭的結局。

今日的中國,日益強大,已經不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中華民族的振興,要靠幾代人的奮鬥。中華兒女立足華夏,眼望全球,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前進!

希望有更多的讀者手捧《板門店談判紀實》,暢遊書海。

目次

序 回顧抗美援朝,引發不盡追思 1

 前 言 站在朝鮮半島板門店門口憶往 1

 第一章 止 戰 1

第一節 從五星上將到罪人 2

第二節 禮拜攻勢與第五次戰役 20

第三節 斯大林與金日成 30

第四節 戰爭之王 40

 第二章 和平的代價 53

第一節 三八線的故事 54

第二節 像獵狗般尋找線索 59

第三節 開啟和平的演講 66

第四節 集結號—開城 74

 第三章 開城密碼 85

第一節 紅色特工之王 87

第二節 局外人 92

第三節 議程難產 98

第四節 新聞自由 105

第五節 風語者—戰地翻譯 112

 第四章 飛機大炮的辯論 117

第一節 軍警誤入中立區 118

第二節 真實的謊言—軍警姚慶祥遇害 126

第三節 範·弗里特彈藥量 137

第四節 滿月裡轉機,板門店承諾 143

 第五章 重劃軍事分界線 153

第一節 靜默戰爭 154

第二節 筆尖下的疆土 166

第三節 雪國列車 176

第四節 淳芬姑娘與《和平戰士》 182

 第六章 凍土下的鋼鐵長城 187

第一節 死不旋踵李克農 188

第二節 制裁與乾涉 193

第三節 米格走廊和地下長城 203

第四節 聽風者—機要室的年輕人 212

 第七章 迷途—戰俘歸程 220

第一節 香煙熏出的方案 221

第二節 25秒會議 240

第三節 最後的絆腳石 246

第四節 全金屬外殼 250

 第八章 巨濟島寒霧 254

第一節 禁閉島 255

第二節 扣押杜德準將 262

第三節 我們曾是戰士 275

第四節 空中監獄 282

 第九章 停火談判與總統競選 289

第一節 再次中斷談判
第二節 冷山
第三節 暫別開城,籌建紅會
第四節 新總統的諾言
第十章 和平生於荊棘
第一節 巨頭去世,談判重啟
第二節 紅色警戒
第三節 就地釋放
第四節 劃定分界線
第十一章 無法遺忘的戰爭
第一節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搶修簽字大廳
第二節 無聲的簽約現場
第三節 最後的煙火
第四節 戰俘交換和戰俘解釋
第十二章 尾聲
第一節 永生的戰士—遺體交接
第二節 家園
第三節 朝鮮戰爭與台海問題
第四節 南與北
附錄 《朝鮮停戰協定》及其附件
朝鮮停戰協定
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
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
附圖
關於軍事分界線附圖的說明(附圖一)
《朝鮮停戰協定》中關於漢江口水面的使用及敵方從我方後方沿海島嶼撤退問題的說明(附圖二、三)
《朝鮮停戰協定》中關於後方口岸及主要交通線的地圖附件的說明(附圖四、五)
板門店談判大事記
跋 英雄的黎明
主要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節 從五星上將到罪人

我們一直在積極地考慮使用它。

我不希望有朝一日使用到它。

它是一種可怕的武器,不應該用來對付無辜的男人、婦女和兒童,他們和軍事侵略無關。

可是原子彈一經使用,這種情況就無法避免了。

—哈里·S·杜魯門

 

1950年11月30日,在一次新聞記者招待會上,以鐵腕手段聞名於世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語出驚人:美軍可能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原子彈。

這番言論的公開,其震懾效果已無異於原子彈爆炸。頓時,核子烏雲籠罩了歐亞大陸的天空,剛走出二戰陰影的歐洲國家重新陷入巨大恐慌。

朝鮮戰爭已製造了太多震驚,先是麥克阿瑟的仁川登陸一舉扭轉戰局,然後是中國志願軍的意外參戰,可最令人無法想像的是,剛憑藉在二戰中的表現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竟然被一支幾乎毫無海、空作戰能力的亞洲新軍打得一路潰逃。

誰能預料,長津湖戰役尚未結束,美國總統竟然置國際社會的譴責於不顧,毅然決然地發出了核威脅。

被中國志願軍擊潰的美國,真的無法接受敗局,從而要在朝鮮戰場釋放核子惡魔了嗎?

作為美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鐵腕總統”,杜魯門的名言“決斷在我”家喻戶曉。這位下令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提前結束二戰的政治強人,儼然已是西方世界的領袖,“原子彈”一詞經他口中說出,所產生的強大輻射迅速波及全球。

事實上,不僅飽經戰火的民眾厭惡戰爭,美國的盟國也對新的戰爭充滿反感—鑑於美蘇兩國已先後擁有核武器,無論哪方使用原子彈,無疑都將使全世界陷入核災難。

所以,杜魯門的威脅一經發出,英國下議院就爆發了1945年工黨執政以來關於外交政策“最嚴重、最焦急、最負責”的一次激烈辯論—作為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的工業設施高度集中(尤以首都倫敦為甚),無疑是最懼怕核報復的國家之一,在許多議員和普通民眾眼裡,鐵腕總統已與瘋子無異。國內揚揚如沸的反核、反戰情緒使英國政府頓時坐到了火山口上,1950年12月4日,英國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火速飛赴華盛頓。

一時間,全世界期盼的眼光都聚焦在艾德禮身上。阻止杜魯門、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維護世界和平的希望,似乎被全部寄託於艾德禮的遊說之行。

但事實上,杜魯門、艾德禮這些操控著歷史航向的政治巨頭們卻另有圖謀。

在大洋彼岸,華盛頓已亂成一鍋粥。由於深陷朝鮮泥潭,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艾奇遜等人正面臨執政以來最嚴重的內外交困,在共和黨矢志不渝的彈劾之下,民主黨政府早已左右支絀,焦頭爛額。尤其是艾奇遜,簡直要被政敵們的口水淹死。

“在戰後全新的世界裡,美國兩黨鬥爭日漸升級。艾奇遜成為保守派最頻繁的攻擊目標……共和黨人對他恨之入骨……艾奇遜和許多國會議員都交過惡,他覺得這些人已經被政治弄得臭氣熏天。艾奇遜習慣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和他們說話,彷彿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小學老師,在為一群令他不勝其煩的六年級學生上課。”(《最寒冷的冬天》,大衛·哈伯斯塔姆,第146頁)

但這些精明的政客並不像在媒體鏡頭前那樣出離憤怒、失去理智—杜魯門政府絕不會真的發動核打擊,將自己陷於萬夫所指和兩敗俱傷。

杜魯門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演出。

他先是授權其新聞秘書查爾斯·羅斯在記者招待會後發表了“一項旨在澄清視聽的聲明”,用極其模棱兩可的曖昧語言,反復強調美國一定會謹慎對待核武器,希望媒體不要誤讀政府的戰略意圖;但同時又十分露骨地暗示,美國總統絕對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杜魯門將自己發出的核打擊意圖歸結為媒體的誤讀,卻不斷發出赤裸裸的威脅,這顯然不是出自先禮後兵的軍事禮儀。他和幕僚們當然十分明白,在蘇聯和中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崛起後,社會主義陣營也擁有核武器,他們根本不怕美國的核打擊。

因此,杜魯門製造核恐慌,所觸動的必然只有英國等盟國。美國刺激英國等國的目的何在?

答案只有兩個字:停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