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不要理他的智慧:看清真相、不再動怒的禪修原則
滿額折

不要理他的智慧:看清真相、不再動怒的禪修原則

定  價:NT$ 240 元
優惠價:9021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切都是假的,你相信嗎?
無論是多麼大的事困擾著你。
只需「不要理他」,你就不會被外在事務干擾。
無論真假,都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你的心如何定義。
不要理他,就能排除諸多煩惱。

今天主管又亂罵人,讓我一肚子火「假的!」
今天的便當特別難吃,越吃越沒胃口「假的!」
出門踩到狗大便,運氣一定特別差「都是假的!」

當遇到煩心事時,朋友總會叫你「別在乎」、「不要想那麼多」。
他們希望能讓你心情好過,但聽到這種話時總讓人咬牙切齒!!

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不要理他」是一種要學習的心態。

佛陀早在2500年前就教導弟子,在遇到外境干擾時,不要理他是最好的方式。

情緒升起時,不要「在意」,胡思亂想時,不要「記得」
任何時候都不要「帶著負面情緒」與人相處
要記得世界是好是壞,全看你如何看待

作者簡介

淨明

於追求真理過程中,曾研究超自然科學,以及超自然現象。許多不解之謎,於佛門中獲得解惑。從此結了佛緣,並有幸於道場中當任淨人。1990年開始勵志研習佛法,並以《大智度論》般若空觀為主要學習思想。著有《心相知機》 (一)、(二),《科技時代淨土妙法》、《不淨觀》、《佛事儀軌》、《藏傳佛教各宗派思想體系總表解》、《不執著的幸福》、《轉運開心菩薩道》。

目次

前言 禪修就是教你「不要理他」
第一篇、我該如何接觸禪修
佛陀並沒有要求我們守戒
我該如何禪修
這十件事絕對要避開
第二篇、佛陀教你不煩惱
保持正念的身心愉快法
佛陀教你如何選擇
召喚永不放棄的勇氣
如何讓自己不再悲傷
放鬆,再放鬆
淡定了,都好辦
捨棄的智慧
第三篇、禪修者的12個提問
Q:憤怒如何影響禪修者
Q:我的心結總是干擾我修行
Q:如何讓心變得清明
Q:修行如何才能成就
Q:如何指揮自己
Q:梵行的本質事什麼
Q:有時我㑹忘記他人的幫助
Q:為何人總是有煩惱
Q:我是否需要一位老師
Q:對治疼痛的方法
Q:怎麼觀察自己的心
Q:我想認出邪思維

 

書摘/試閱

第一篇、我該如何接觸禪修
在修習禪定前,我們必須先想清楚你修習禪定的原因,我們絕不能為了獲得別人的讚賞而修習禪定。先試著空下心,不帶雜念的了解佛陀的教法,並接受信任的老師或上師指導,希望自己也能如佛陀般清淨無染。

佛陀的教法可分成戒、定、慧三部分。首先提到戒,因為它是定、慧的基礎,其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缺少戒便無法進一步修習。對在家人而言,必須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遵守五戒能使人清淨,一旦了解這清淨原本就在自心中,我們便可鼓勵他人,與他人分享法,使修行有進步。

佛陀並沒有要求我們守戒
戒律並非佛陀傳下來的一套規矩,事實上,戒來自「易地而處」的感受。在生活中,有時突然會有股讓你不舒服的怒氣,讓你想對外發洩,但如果你是那個被發洩的人,你便會覺得「莫名其妙,幹嘛對我生氣!」只要「易地而處」時,你便能了解,我們很容易在無意之間做出傷人的事。當你了解被傷害、不受呵護或不被信任的感受時,你就會避免傷害別人、不出惡言或是說謊。只要你戒除憤怒的言行,不善心就會不再生起或是慢慢的減弱。

然而憤怒並不是我們會傷害人的唯一理由,同樣的,貪欲會使你對別人的東西心存邪念,日日掛心;性欲會使人邪淫他人伴侶,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諧。同樣的,當你「易地而處」時,就會想盡辦法避免屈服在這些欲望之下。
我們要避免喝酒,是因為酒精會減緩中樞神經的反應速度,你會變的很不敏感,容易被剛才講的憤怒、貪欲和性欲所支配。飲酒者非常的危險,從語無倫次,暴怒發狂甚至是失去理智,沒有人能預測酗酒者的行為,因此戒酒是為了保護其他戒行的方法。

步入歧途的危險
無法去除不善行的人,是走在邪道上,不能抵達任何安全的地方,並一直暴露在危險中。;他也許會為某個身、語、意的不善行找到合理的藉口;或是一開始並不知道那是不善的,稍後的反省則帶來無窮的悔恨、自責:「我做了一件蠢事!」悔恨是痛苦的,那感覺不是別人加諸你的。走在邪道上,為自己招來苦果,這種情況無論出現在何時都很可怕,但真正恐怖的是在人臨終時。

在臨終前,無法控制的意識之流生起,那是人的一生與行為的回憶。如果你有許多有道德且慷慨的行為來回憶,心便會充滿溫暖與寧靜,而能平靜的死亡。如果你不遵守道德
,就會充滿悔恨與遺憾,你會想:「生命如此短暫,而我糟蹋時間,並未依循人性的最高標準來生活。」到那時,想改變為時已晚,你會死得很痛苦。有些人在此時遭受巨大的痛苦,以致臨終時號啕大哭。
自責並非造惡業者的唯一處境,他還必須接受智者的譴責。善良的人不會與不值得信賴或凶暴的人為友。不善者終將因為無法適應,而不能在社會生存,你也許會發現自己與法律牴觸。如果你犯法,法律會制裁你,警察會逮捕你,迫使你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依罪行的輕重而罰鍰、下獄,甚至死刑。現今的世界充滿暴力,許多人因為貪、瞋、癡而犯法,他們不是初犯,而是一犯再犯。我們讀過關於殺戮的殘暴行為,當逮捕這些罪犯時,他們也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走在邪道的人有受罰的報應。

當然,如果你聰明的避開罪行,確實可以避免法律的制裁,但無法逃脫自我懲罰,知道自己做錯事是令人痛苦的。你永遠是自己最佳的目擊者,你不可能隱瞞自己,也無法避免投生在惡趣—畜生、地獄、餓鬼。一旦做了某種行為,業便會產生果報。倘若果報不在此生成熟,便會跟隨你到未來的某個時間。邪道導致以上種種的危險。
十種惡業
我們可以從反面來檢查,以充分了解正直的德行。有十種不善行或惡業,在智者的眼中,未調伏這十種身、語、意行的人是不善的,他會不誠實,不正直,道德有缺損。

1.身惡業
身惡業有三種。第一種與仇恨、憎惡有關,如果人缺乏慈悲,便很容易有這種感覺,並將之轉化為身體的行為。他可能會殺害、傷害或壓迫其他有情眾生。邪行也會由貪產生,未受控制的貪會導致偷竊,或詐取他人的財產;邪淫是第三種身惡業。有強烈情欲的人,只對慾望的滿足感興趣,不顧別人的感覺而犯下邪淫。

2.語惡業
語惡業有四種:第一是說謊;第二是兩舌,破壞友誼或團體;第三是語帶傷害、粗魯、低級與下流;第四種語惡業是綺語。

3.意惡業
在心的層面有三種惡業:人也許會想傷害他人,或覬覦他人的財產,或沒有正見,不接受業的法則,認為個人行善作惡沒有果報,這是邪見、不善行。佛教將念頭視為一種業,「念頭」非常重要,因為它會產生行動。不相信「業」會導致不負責任的行為,並讓自己或他人受苦。還有其他不善心所,例如昏沉、掉舉與種種微細煩惱,被這些力量支配的人,稱為意惡行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