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日本職場奇譚集
滿額折

日本職場奇譚集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人以工作為生存價值,
即使省下一小時,也並非用來享受,
而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做更多工作,
想感受幸福,確實不容易。

★徹底掌握「人距」關係、積極尋求「人望」,旅日文化觀察家——劉黎兒的當代日本社會針砭,100種無夢世代的職場生存美學,釋放每個人心中的半澤直樹!
★從日本社會體質上展開探究,逐一檢視企業文化與職場人際的積弊,見微知著、藉日本觀台灣,從似遠而近、同中求異的省思裡,找回現實人生的定位與出路!

日本調查二十八歲的上班族,只有14.7%的人能描繪十年後的自己,而八成以上的人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連日本這個國家、社會本身以及企業,都看不見未來模樣,個人對自己的未來也就更茫然。
三、四年級的人,如果不能描繪未來,會感到焦慮與不安;但六、七年級的人,對描繪未來已經
死心,無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並不會感到不安與焦慮,許多人隨波逐流,混個生活就好,想像未來本身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何謂上班族的幸福?是一回期待甚久的櫻花樹下的野餐宴、一場盡情釋放怨懟與無奈何的居酒屋酩酊,或一次未趕上車卻意外相逢舊識的山手線月台奇遇?鄰近台灣的日本,我們常藉由電影、戲劇、新聞及文字出版品等等媒介,輾轉認識其職場文化之確幸與困境,然而、在縱深與廣度皆有限的資訊下,往往僅是觀其表象,無法進一步涉入內裡,瞭解一名你我相仿的小小上班族的希冀與所求。

每一個社會皆有其難處,每一個會社也都有經營盲點,而每位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存在了無法言說的距離。

定居日本的劉黎兒,以雙重身份與視角,持續數十年觀察,經歷不同世代的成長起落,彙整出日本職場的有限與無限。從既定社會路向出發,延伸至企業內在,職權與職務之間各種細部思維、進退,宛如實況;所謂職場怪獸,誠屬主觀,真正得以殲滅之道,來自自我的心中。每一間公司像似擁擠的星系,每一份子既遠又近,相互牽引,或長或短的職涯旅程裡,勤於探索者,才能恆持亮度;繼而拓展自身格局,精明的自我投資,建立超越盈虧的人際關係,才是抱擁幸福生活的關鍵。

作者簡介

作者︱劉黎兒
旅日作家、文化觀察家,忘齡女人;曾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2004年專事寫作,在多家報紙雜誌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日本政經社會議題、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有《性愛成就願》等30冊;小說則有《棋神物語》等;2011年經歷福島核災後回首關注家鄉台灣高危險核電,重披新聞採訪戰袍,出版廢核相關書籍5冊。最大特點是好奇;最大願望是慢慢咀嚼幸福;最大嗜好是讀書、美食和旅行。

目次

第一話 與社會體質的對決
當代日本路向∣十年後/幸福/鳩山幸福說/薪資/第二就業冰河期/複職時代/獨立
企業實況∣九成/時效不等式/守法/職權騷擾/愛社神話/1%/輸癖員工/女力/軟飯/樂不起來症候群
解決篇∣商場語言/藉口教科書/座右銘/最後五分鐘/無夢世代/老鋪哲學/No.2美學/八分工作術/半澤

第二話 與企業文化的對決
企業實況∣昭和風格/企業寄生蟲/社訓/社規/辣味社長/升遷/不准辭職/上司殺人事件/怪獸上司/新手主管/理想上司/奇特福利/人事部/怪部門/360度評價/單身上司/收買/宴會/LINE病
解決篇∣改變/拒絕/上司使用說明書/說公司壞話/露無能/偷懶/會議/狡辯/成人撒謊講座/奉承/討罵

第三話 與人際關係的對決
世代的困惑∣「人距」關係/本音主義/砂糖員工/歐吉桑上司/包攬大王/討厭的部下/高薪蠢人/職場怪獸/毒夫毒婦/簡訊時代/不說話的手機/明星員工
解決篇∣人際關係斷捨離/說上司的壞話/魔法語言/好請假與壞請假/NG/鬥爭/死對頭/可愛的部下/異性緣/有望股/人脈

第四話 與現實人生的對決
5%的差異/暴走度/40歲/盈虧人生/人望/工作充實男/好道歉與壞道歉/不加班的方法/空檔/上班族研修/自我投資/來者不拒/兼職/辭職/轉職貧乏/「積極進取」病/及時喊停/自誇術/失望力/放牛班精神

書摘/試閱

十年後
以前日本人總是以「十年後的自己」,來判斷是否應該進這家公司、是否應該換公司?或是否應該結婚、是否應該買房子等?想像未來十年模樣,是人生設計的一個方式,許多企業的入社面試也會問這個問題。但現在或許熟年族群能想像自己的十年後,而正當盛年的年輕人,卻完全無法想像自己十年後在哪裡。
日本調查二十八歲的上班族,只有十四.七%的人能描繪十年後的自己,而八成以上的人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連日本這個國家、社會本身以及企業,都看不見未來模樣,個人對自己的未來也就更茫然。
無法想像自己未來的理由,最多的果然是「即使有想做的事,但卻沒有具體的形象」;或「眼前的工作忙碌,根本沒閒情思考未來」;或有些人表示消極,認為:「世間變化多端,現在去想未來也沒用!」大多數的人只能做最低限度的自保,不要失敗、不遭遇危險、戰戰兢兢地活下去。
原本二十八歲是出社會五、六年,稍微看得見自己弱點或強處的年紀,但卻無法確認自己未來要怎麼走,令人相當無奈;因為不管怎麼發願立志,這個時代給年輕人的資源有限,把年輕人卡得死死的,選擇很少,有什麼理想,也往往變成白日夢,乾脆不要描繪未來。
三、四年級的人,如果不能描繪未來,會感到焦慮與不安;但六、七年級的人,對描繪未來已經死心,無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並不會感到不安與焦慮,許多人隨波逐流,混個生活就好,想像未來本身的重要性越來越低。
許多人責怪年輕人不努力,但結構性問題嚴重,雖然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拼命向別人詢問工作概況,或拼命閱讀商務雜誌、參加不同業種交流,甚至去外國旅行、短期留學,想要建立不同價值觀,吸收新想法,或盼望能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而有發揮的方向,從各種角度思考未來;但還是有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對未來悲觀,沒採取任何行動,相當保守。
日本年輕人萎縮,與歐洲類似,中層工作機會遭新興國家人才及技術奪走,現在即使在世界還名列前茅的日本產業,十年後不知是否還存在。
預估十年後將是「企業最寒冷的冬天」,電機、汽車等最慘,只有「擁有壓倒性技術力」、「符合新興國家需要」、「具有品牌力」的企業才能存活;而且品牌已非往日只是名牌即可,消費者對名牌依賴降低,未來的品牌必須要有超值感才行。許多企業無法保證十年後還存在,如果企業沒有十年遠景,也更難苛求個人有十年遠景了。


複職時代
「男怕進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現代是男女都怕進錯行,而且這個時代,只是死纏住公司不放的人最危險,為了不怕裁員、不畏公司倒閉以及提高自己的收入,日本上班族除了拓展副業外,也努力換工作、轉業,而有「複數職業」的經驗,這是在不安定時代最為穩定的工作方法,也是覓得天職的方法!
日本人原本是對公司最為忠誠的民族,上班族都被稱為「社畜」,壓根不可能去搞副業或是不斷換工作、兼職,但從九○年代後半起,許多金融機構經營相繼出現破綻,原以為自己捧的是金飯碗的人居然沒飯吃。日本企業為了加強國際競爭力,採取新的雇用方式,不再有終身雇用以及年功序列、廢除宿舍、員工招待所等福利,以前公司提供各項保障,「讓你不會辭職」,但是現在則是沒有保障,讓你容易辭職」;現在的日本人誰也不會認為上班族是不出大錯便保終身的鐵飯碗了,企業雇用的哲學變了,受雇者的哲學不變的話,就很容易受挫折,而真的在經濟上或是精神上都活不下去!失去長期飯票,連拿自己當長期飯票的妻兒都會離去呢!
現在日本採取年薪制,實力不足的人,只要一過四十五歲,薪水便會自動下降,所以最好有副業,或是嘗試各種不同的職業,有辦法的人同時從事各種職業,沒有把握的人則不斷換工作、不斷跳槽,只要是肯吃苦又有實力的人,即使終身收入不增加,也會增加朋友人數,這樣總是會有人來邀請自己去工作或合作事業的。
日本社會雖然雇用方法有些改變,但是基本上換工作會影響退休金,而且三十歲以後換工作,薪資平均減少六%,所以不是很有把握的人還是先從副業動腦筋,像是透過網路售物或是利用自己的企畫力以及文筆等,在還很原始的數位世界幫忙製作網站或是寫網路廣告文案等,許多人認為找到好副業的機會不是不斷琢磨自己的工作技術,而是找到肯花錢買自己的技術、企畫的人,這樣的機會大抵來自不斷地轉業、換工作,如果死守一處,是不會有任何機會出現的。
雖然一直蹲在同一家公司可能領到較多的退休金,不過公司會倒閉,或是在退休前便遭裁員等,誰也不可能計算出終身收入,現在日本上班族一生賺錢的尖峰是三十八歲到四十三歲,所以在四十歲之前應該好好設計自己的人生,冷靜判斷自己與家人的賺錢能力,不要借貸過高過長的貸款等,沒有負擔本身也是一種保障。
副業、複職都是為了讓自己在這種不安定時代裡能快活工作、生活的方法,有時不是為了收入,收入可能會減少,不過可能換過好幾個工作,才找到留鬍子而被老闆稱讚瀟灑的工作,或是真正擁有週末的工作,或是免於捲入無謂社內鬥爭的工作,總之,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像是離開小朝廷般的公司而去平等透明的公司等,讓自己多活幾年也是不錯的!


無夢世代
現在年輕上班族跟以前不同,不僅當下收入少,往後也沒上漲保證,升官幾乎不可能,主管職位不斷刪減,年輕人沒有夢想也沒有希望,不知要如何在公司裡繼續活下去?會幫年輕人嘆氣的都是自己境遇還不錯的歐吉桑世代。調查顯示,年輕社員七成對現狀滿足,買不起日本國產電視,能買三星也不錯,對於物質的執著越來越低了。
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上班族,平均年收入是三百五十五萬日圓,比起十年前少了四十萬日圓,今後也將逐漸減少;而日本消費稅二○一五年變成十%,若每月生活費二十二萬日圓,一年則要多支出六萬多日圓稅金,其他健保費也都上漲,薪水袋越來越薄,因為年紀或職級加薪的機會越來越少,稍微努力就能當課長時代,已成為古早傳說。
年輕白領看不見未來。若是二十年前的年輕人會組龐克樂團幹譙,但現在年輕人安分又安靜,一點也不怨嘆。
像典型在中堅企業工作的二十九歲A君,收入比平均值低,每月到手的只有十八萬日圓,單身住在六個榻榻米大的小套房,房租六萬日圓,房間裡只有床、小衣櫃跟電腦;幾乎只穿Uniqlo,全身上下不超過一萬日圓;自己做飯反而更花錢,所以幾乎全部外食,但一天二食設限一千日圓以內,大多吃連鎖店的烏龍麵或牛丼;有時肚子餓了,就在一百日圓商店買點零食吃,對吃沒興趣,不覺得銀座高級壽司店比迴轉壽司好;雖也應酬,但頂多二次,每次約二千日圓左右,偶爾有上司請客,就算賺到了;在家裡完全不會想喝酒,也不抽煙,更不會想買車。
其他即使有女友的年輕人,約會在彼此住處看DVD、聊天,興致來時做做愛,偶爾上街逛逛,夏天就近去箱根等旅行兩天一夜,費用全部均攤。
這樣的年輕人即使收入少,每個月也努力存個二、三萬日圓,雖想結婚讓父母安心,但沒迫切需要,或許四十歲時再來考慮這類人生問題,對未來雖略有不安但不多想。每個月花在手機等通訊費約一萬五千日圓,算是大支出,想要的電玩、音樂軟體、影片等都能找到免費下載,基本需要獲得滿足。
這些年輕人不覺有什麼值得興奮的,工作或私生活沒太大不滿,認為不是升官發財就好,要出頭天也須運氣。他們不解歐吉桑們為何唯升官是問,無法接受上司們花大把銀子在酒廊尋歡作樂;他們頂多在Book off這類二手書店買成套漫畫就能抒發壓力。
許多調查顯示,三十歲以下的上班族有七成安於現狀,比三十至五十歲滿足度高,即使覺得二、三年後也不大可能改變,但無所謂,這比歐吉桑們有彈性多了。他們毫不躊躇地買三星電視或海爾冰箱,因為沒經過「日本家電世界第一」時代,沒有不必要的堅持,會衡量能力消費;不但不會想當第一,甚至不爭二、三名,只要四、五名就好了。
他們的價值觀非常能順應走下坡時代,但也不會瞧不起歐吉桑們,認為「也有那種想法的人」,達觀到連歐吉桑都該學習了。


時效不等式
雖然日本人每年工作的時數在減少中,但四十歲以下的上班族依然常加班,根本沒時間約會或陪家人,而且每天都累到覺得自己隨時會過勞死。其實工時過長已經過時了,因此現在許多專家都勸導上班族要學會在不影響業績評估、人際關係下,迴避加班。
日本四十歲以下的上班族,每月加班時數都超過三十小時,甚至有八%的人每天至少加班四小時以上,另外四分之一左右的人,每天都超過十點才下班;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上班族是每月加班不到十小時,但各方評價卻不差。
許多上班族以「準時下班」為目標,使盡許多手法。最近流行的是,「我要去補習取得某某資格,拿到後對公司有利!」因此不管多忙也能準時離開;也有些OL幾乎不可能升遷,更不會無故加班,因此接近下班時間,便醞釀出讓上司無法隨便來說什麼的氣氛;也有OL在下班五分鐘前主動「威脅」上司:「今天還有什麼事非做不可,限五秒鐘說出來!」當然男人比較難用這招,也有年輕男人表示,反正我每天都超水準演出,所以便擺明不想加班。
當然假裝自己或家人身體不舒服,或已經忙得半死,讓工作不要全擠到自己身上是老手法;也有人把手頭的工作全丟給別人做,當分內工作做完,而別的工作又湧過來時,也一定可以找到同事、工讀生、部屬及上司來承擔。
要想不加班,就是不要把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才能順利完成「社內發包」;也有人在眼看工作就要落在自己身上時,趕快提出相關建議,讓對方發生興趣而會想去試試看,這大概是最高招的。
迴避過度加班的原則,還是俐落地把工作做完,提高工作效率,然後把所有的資料都做成可以共享的檔案,自己不在時,別的同事也能隨時代為處理,不要什麼資料在哪裡自己都搞不清楚,變成什麼事都非自己來,這種人看起來好像很能幹,其實也會讓上司、同事認為是故意不把某些權力交出來,或只是沒有效率的傢伙而已,加再多班也是活該;也有許多人善用現代科技,即使離開辦公室也能隨時上網處理,因此公司也不會要求他們非坐在辦公室裡不可。
總之,現在這種時代,日本也還存在以工時來評價工作表現,是非常可笑的,有時候加班多,公司反而會賠錢,只有一個人加班,卻整夜整樓燈火通明,是嚴重浪費;而且有六成上班族加班多,反而評價低、同事都討厭,被認為是「沒要領的人」;因此平時就要創出自己是「以質取勝」的品牌,而且不要追求一百分,大抵把目標放在八十分,反而品質會更好,而且能量自然會增加,生活和人生品質也會提高,至少可以確保基本的休息及睡眠時間!


職權騷擾
以前,日本職場裡常有歐吉桑喜歡吃豆腐,甚至乘機摸屁股、抓胸部等。現在日本企業都成立了專門接受性騷擾控訴的窗口,那類嚴重的性騷擾早已消失,公司裡男人再也不敢在辦公室大搖大擺地攤開有裸照的雜誌來看。
但事實上,現在日本職場裡,更嚴重氾濫的就是利用職權來欺負人的「職權騷擾」(Power harassment)!
東京都最近十年間,與職權騷擾相關的告發、諮詢案件躍升三倍,去年已經達四千多件;此外,日本企業諮詢專家協會指出,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問題有八成來自職權騷擾。以前都被當成是當事人之間的問題,最近觀念改變,認為這是企業雇用管理上的問題,因為職權騷擾會阻礙員工的能力表現,讓士氣低落,還會讓企業的社會評價降低,損失最慘重的是企業本身,於是,在社內設置諮詢窗口的企業也多了起來。
職權騷擾問題這麼嚴重,主要也是跟東方文化不重視人權有關,加上現在臨時雇用的非社員大量增加,雇用形態的變化也讓騷擾更加嚴重。
職權騷擾中加害者的特徵,包括推卸責任、否定至今的溝通、故意忽視眼前部下的存在而全用電子郵件指示、重要情報緊抓不說,或故意奪走必要道具、否定對方人格、說話帶刺、第三者前假客氣而在一對一時欺負,更可怕的是加害者反而裝成被害者;加害者實際作法是不承認部下意見,一律看成反抗,動輒拿解雇、降級來威脅、雞蛋裡挑骨頭、對自己的成功充滿自信而自認永遠沒錯,自己的興趣是工作而拿不可能的工作量來要求部下;私生活也要求一起喝酒、打高球等;甚至會有拍桌子、摔椅子、打人等暴力行為。
還有的主管在部下已經加班加到晚上八點時,突然提出「今晚十二點時開會」,有人抗議那時已經沒電車,主管卻回應:「我想開會就是這個時間,不想留下來的給我辭職」;部下生病表示要請假休息,則回應:「乾脆休到底算了」,不時拿解雇來威脅。
加害典型主要是能力不足保身型而推卸責任,或自認優秀型而完全不把別人當人等;但日本或亞洲國家的人權意識都是站在加害者居多;像DV(Domestic violence,家庭內暴力)都認為是「夫妻吵架狗不理」。而且集體意識濃厚,擅自認為對方想法跟自己一樣,不像歐美人見面時認真打招呼,明確表示「我對你沒敵意」。
但現在企業內部階級、輸贏分明,更讓醜陋的人權侵犯氾濫;現在年輕一代升遷機會大減,被侵犯也不敢反抗;另一方面,大家工作動機、動力都不同,脆弱的年輕人也很容易覺得上司在搞職權騷擾,因此企業今後只好正面對應,否則問題越來越嚴重呢!


輸癖員工
有些人在工作上老是犯同樣的錯誤,拼命工作存款也不會增加,談戀愛老被拋棄,在遇到重大的節目時,總會先準備好藉口,像明明翌日有要緊會議或商談,前一天卻喝酒喝過頭或整理房間而通宵未眠,然後失敗時,便說:「昨天……無可奈何!」這種狀況持續幾次,開始討厭什麼事都無法達成的自己,喪失自信,這便是「輸癖」纏身的人,日本企業裡輸癖纏身的人越來越多,已經變成管理上嚴重問題,現在甚至有經營專家主張,應該開除這些輸癖員工,雖然每個人多少有點輸癖,但若連組織也都承認,則很難改過來。
雖然人生並不一定要當大眾基準的贏家,但輸癖纏身,自己或旁人都不舒服,連連失誤常會連累旁人,而且脾氣會變暴躁或鬧彆扭,甚至陷入憂鬱狀態,許多企業開始發現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不能特別寬容某些無法自我管理的輸癖,最典型的是有人老是遲到而說「因為電車誤點」,或每逢重要會報就發燒、感冒,當然如果說連電車誤點、生病都不行,那企業未免太嚴格?其實不然,這些理應都在自我管理的範圍內,老是以學生心態上班,便會輸癖纏身。
日本輸癖人越來越多,很容易自我原諒,許多保守派都認為這是所謂重視個性的「Only one」的教育所造成的,因此現代年輕人變成很容易原諒自己,凡事自我中心,像用電子郵件跟客戶的會商取消,也不確認客戶是否收信,結果客戶沒看到信就依約前來,還直怪客戶不對等等,或是電話內容根本記不住又不筆記下來,經常誤事等。
輸癖纏身不僅成為組織的負擔,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損失,企業即使不裁員,對這樣的人也都評價很低,不會交付重任;而與個人有關的所有事物都半途而廢,像是想要考什麼資格,去補了半天習,最後卻沒考;也有人去留學,居然因為早上爬不起來而遭退學,也有人因為打工打得很順手,錯過大四企業晉用時期,從此變成打工族;也有人萬事都很會推託,最常見的是「因為我身體不好」、「我長得醜」、「反正我是禿子」等,永遠覺得眼前自己做的工作不適合自己,別處才有自己的天職等等。
有輸癖的人或許不自覺,像有人老抱怨太忙沒時間去旅行,但真的閒下來也不去旅行;老是找比自己差的人鬼混;小工作也都不想好好達成,連釘兩張文件也都釘得歪七歪八,還說:「我就是這樣的人。」這種人表面看起來好像很有個性,但根本對自己沒有自信,容易人云亦云,像聽電視名嘴說話,會覺得自己的看法也一樣;自己若是出頭天,便打算割捨現在的朋友、公司、上司或下屬,即使違法也都會去做,沒有主見、個性或基本正義可言!
藉口教科書
每個日本人都被嚴謹的社會規範束縛得喘不過氣來,因此不管面對公司、客戶或是家庭都會想要摸魚、甚至偷腥一下,最近日本最流行的是教上班族如安全閃躲過關的各式「藉口教科書」,提示各種讓對方無法繼續追究的模範問答。
最常見的是男人跑到酒廊去跟小姐聊天聊到天亮,妻子準備興師問罪時,強辯:「我是在工作,都是為了你們的生活!」並非上策,正解是:「我若不加班,就得在假日補上班,這樣週末也無法跟你們相聚了!」亦即扮演即使忙碌也不忘家庭的父親形象。
人是隨時可能失敗的,不過失敗時的說詞,便能見該人的真價,如果讓對方嘖嘖稱奇的說法,還能轉危機為良機呢!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沒多想,便會說出讓人失望、惹對方生氣的說詞,等於自掘墳墓;傳統日本人都認為「說詞」、「藉口」是小人才會下的工夫,但現代人為了迴避不必要的摩擦,需要會說點話,也才不會傷人,因此日本社會開始把說詞、藉口當作是「高級會話術」,每個人都想當「說詞達人」、「藉口達人」。
像是開會時打瞌睡遭上司指責,與其爭辯:「我沒睡!」不如說:「很對不起,因為通宵準備,冷不防遭睡魔侵襲!」亦即先承認自己打瞌睡的失誤,然後將之轉化為正面因素,顯示自己工作熱心,提升評價;如果跟客戶會商遲到,推說是電車發生事故很不好,應該說:「因為是重要的協商,所以搭計程車,沒想到捲入塞車,動彈不得!」讓對方覺得你自己為了公司而願意自掏腰包搭計程車,就會比托辭搭電車更有誠意。
還有忘記跟客戶的約定,客戶來電問,不能說:「耶?不是明天呀!」而該說:「對不起,我現在馬上過去可以嗎?就算只去道歉也好!」千萬別先認定客戶錯了,要乾脆、俐落地道歉,直到對方願意見自己,這時要想自己的誠意獲得對方肯定,就算賺到。
而上司、客戶要求的報告還沒製作好,不能回:「沒時間。」,而該說:「是我不好,拿回家去打字,可是忘記帶出來了。」也就是拿「帶回家加班、工作熱心」來宣示自己的責任感。如沒達到公司要求的營業基準,不能回答:「我分到的企業都很難做,我不夠力!」應該說:「是否能當作現在是播種時期,多少覺得有點苗頭了。」
總之,最大的原則是不能先馬上說成是對方不對、不能聽起來像抱怨,此外正忙的時候上司又分工作過來,不要說:「我忙亂得很。」,而要說:「我想傾全力來處理現在手上這件重要的工作。」只說忙,聽起來就是辯解而已。
同樣拒絕也要展現誠意,日本社會裡最需要的就是拒絕加班的說詞,如果拿跟女友約會當藉口,印象不好,因此還得搬出父母來,拒絕往往比接受更需要周全說明的。
不過說詞有時跟說謊一樣,說出口簡單,要記住自己說謊困難,如果太離譜,就要有穿幫的心理準備。


老鋪哲學
日本是老鋪大國,據「帝國資料庫」調查,七家企業超過千年,超過百年企業有一千四百二十五家;若連商號算,韓國銀行調查,日本百年老鋪有五萬家以上,學者調查則達十萬家以上。因此許多日本人聽到「富二代」或「富三代」都會覺得是暴發戶,企業經營者或普通上班族也都會思考,自己的企業到底五十年後是否還存在,壽命也是企業重要價值之一,到底企業的壽命是怎麼決定的,這些企業百年甚至千年不倒的原因何在?
調查顯示,日本一百四十三萬家企業商號平均壽命三十五.六年;許多企業動輒創業於江戶時代、明治時代,甚至登上《金氏紀錄》世界最悠久企業的營造業「金剛組」,是創業於西元五百七十八年的飛鳥時代,亦即一千四百多年歷史,超過奈良的法隆寺、大阪難波的四天王寺等;其他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北陸旅館「法師」,或一千二百多年的京都和菓子「黑川虎屋」等;不僅傳統企業,像手機畫面或內部心臟零件等尖端科技,有許多是日本百年企業的結晶。
這種老鋪林立的大國不要說歐美沒有,韓國銀行調查,全球二百年以上企業有五千五百八十六家,其中三千一百四十六家在日本;亞洲更別說了,韓國俗話說「沒有過三代的店」,百年企業連一家都沒有;而華人也都是短命企業,數得出來沒幾家,像日據時代創立的彰化銀行或中國的中藥店、茶店、筆墨店、陶瓷店、餐廳、旅館外,幾乎找不到百年以上的企業。
為何日本企業壽命長?自有其秘訣,像學者調查的十萬家百年老鋪,近半數是製造業,這是老鋪特徵,雖然也有身分、傳承的壓力,但主要是因為日本社會尊重職人,能鑽研技術到巔峰的人被稱為「名人」,研發、維持技術能獲得至高的榮譽,華人則是會賺錢的商人才神氣,尊重職人的歷史還沒多少年。
日本這些製造業不斷向精密度鑽研,輕薄短小志向的文化或許有助長效果,每個地方企業也都拼命發揮獨特個性,而成為地方代表性招牌,並以不輕易被模仿為目標而努力研發。研究發現,這些老鋪企業有些共同特徵,也是企業長壽的秘訣——
一、雖然家族企業居多,企業DNA很自然遺傳下去,但不拘泥血緣,吸收優秀人才也毫不躊躇。二、具有對應時代的柔韌性,像手機的震動機能是應用傳統金箔技術開發的;老鋪形象似乎是保守不動,但長壽的都是能彈性應變的企業。三、能不斷創新,像釀酒老鋪開發生化產品等,即使無法馬上獲利也堅持研發。四、只追求對本業有貢獻的事,順守本分,絕不出手炒作股票等金融商品,若只想賺錢,則必無法守住本業,自己無法說明為何要從事此行此業的理念,就不行了。五、信守「町人(意指職人、商人)的正義」,以公正、信用為交易基礎;看似簡單,要堅持還是不容易的!


八分工作術
日本人跟華人一樣都有「吃飯吃八分飽才健康」,或「理解八成,就算好朋友」等的八分美學,最近也有「電池充電八成,壽命一.五倍」,或甚至「八成的東西丟掉也沒問題」等說法,不管怎樣,都是別吃太飽,好事多多,不僅日常餐飲或人情世故如此,甚至工作也有鼓勵做八成就好的「八分工作術」,工作也不要做滿才好。
日本至今對於工作都說要全力以赴、全力投球,甚至說「全身全靈」,連靈魂也得一起拼命才行,但現在認為所有的事只要做八分就好了,全力反而做不好,容易誤事;或太拼命了,趕盡搞壞所有關係,斷了自己的後路。
八分工作術,過去是說縮短時間,追求效率,該下班時就下班,剩下的兩分力氣、時間用來觀察全局,才不會迷失方向,成效最好。不觀看全局的話,可能八成的工作都徒勞無功。
但最近如暢銷作家、醫師米山公啟說的八分工作術,則鼓勵大家做到途中就不必繼續做下去。做到途中放棄不做,這在超喜歡勵志的日本來說,是反其道而行。所有的勵志法則都不鼓勵虎頭蛇尾,這會被認為是不行甚至不可信任;但事實上,懂得放棄的人或是不做滿的人,才能獲得最佳成效,就像理財能認賠殺出的人,才能停損,最終才有獲利的可能。
這番體悟,是米山看改變日本網球歷史的網球好手錦織圭的比賽有感而言。錦織打球,每次在準決賽時就會卯盡全力,即使前一場的比賽非常輕鬆地打贏了,但進入關鍵性大賽時,就會突然像是變了個人般,使力去拼,雖也有體力或受傷等影響,但結果總不會太好,應該有其他原因。
米山認為人面對目標衝刺時有力氣、意願,一旦達到,會突然沒勁,不想做下一件事;就像許多人年紀輕輕獲得成功,其後喪失人生目標,二十歲前在奧運拿金牌的選手就有這樣的傾向,這是跟意願相關的多巴胺因為成功而枯竭了。又如許多人把工作在今天趕完,翌日要想集中去做下一件事需要相當的時間,因為趕完時的疲勞讓人湧不出意願,要持續湧出意願,那就是做八分就好;因此像錦織若想贏網球四大公開賽,那之前的比賽就要有輸掉而途中退出的勇氣,不需要全勝。
工作也一樣,若做大事,小事就要有放棄的勇氣,不要包山包海,像米山也喜歡作家秋元康氏所說:「十戰不求十勝,五勝四敗一平就很不錯。」自然會很輕鬆。尤其現代人壽命長,比自己想像的長很多,持久維持意願是最重要的;不論長短期,凡事做個八分都太多了,懂得半途而廢、輸掉放手才會更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