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季羨林的人生哲學課(簡體書)
滿額折

季羨林的人生哲學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集中體現了季羨林先生的生活哲學,在先生的眼裡萬事萬物都有其內涵,集中表達了季先生對天地萬物的大愛,讓我們跟隨季先生,感受生命,體悟生活,獲得內心平和。

名人/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推崇天人和諧思想,他對天地萬物都充滿了情感,萬事萬物都被他賦予了生命的內涵。他始終向世人傳遞著平和寧靜的力量,讓我們跟隨季先生,體悟人生,收獲寧靜。

前言
回溯20世紀人文領域的大師,季羨林一定是一個不能不提及的人。季羨林先生出生於山東聊城的一個小鄉村,自幼家貧,6歲時因為家庭變故到濟南去投奔叔父,被送入私塾。
在私塾裡,從《百家姓》《千字文》開始,季先生走上了與文字結緣的一生。此後,季先生歷經濟南新育小學、正誼中學、山東大學附屬高中,於1930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當時的清華人才輩出,季先生的師長就包括了陳寅恪、王國維等一批大學問家。在這樣濃厚的人文氣息熏陶下,季先生內心的人文情懷也愈演愈烈了。
清華大學畢業一年之後,季先生考取留德交換生,並於1935年開始留學德國,後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滯留德國長達十年。在德國這十年時間是季羨林先生學術和人文情懷都獲得跨越式發展的十年。一方面,思鄉之情、愛國之情使得季先生變得更加悲天憫人;另一方面,師從著名教授瓦爾德施米特和西克,讓季先生在學術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十年之後,當全球戰事停歇,季先生啟程回國時,他已經從當年的求學者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學者,他也因此被湯用彤先生介紹到北京大學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因為季先生性情耿直,善良而不諳世事,在歷次政治風波中都遭受迫害,還曾一度被關入“牛棚”,受到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折磨。但是,這種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擊倒季先生,他不但把這種苦日子過出了滋味,還想盡了一切辦法延續自己的學術生命。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季先生
寫成了廣受學界贊譽的《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
政治浩劫過去之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整個社會欣欣向榮,季先生的境遇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先生的學術著作相繼出版,榮譽紛至沓來,先生的社會地位也被抬得越來越高,曾經有一段時間加在季先生頭上的頭銜就多達十數個。但是這一切沒有讓季先生飄飄然,他淡然地辭讓了所有的榮譽,推掉了大量的社會活動,一頭扎進寂寞的書齋,潛心於學術研究。就在1981年,先生還以70歲的高齡開啟了一項浩大的學術研究,歷經17年完成了《糖史》一書,又為學術界留下了一塊瑰寶。
2009年,98歲的季羨林先生在北京辭世。這位世紀老人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卻留給了我們大量的學術寶藏和其一生的做人準則。季羨林先生有其獨特的人生準則,這套準則來自於他的生活,與他的性格、人格、人生態度、處事原則結合形成了屬於他的人生哲學。我們懷念季先生,不僅僅要追思他的過往,感激他的學術貢獻,還應該去領悟他的人生哲學,像他那樣去做事和做人。
季先生的人生哲學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知足。知足是他一個非常好的質量。終其一生,季先生也沒有追求過奢華的生活,他的生活一直是十分儉樸的。在知足的質量下,又衍生出了樂觀、勤儉、淡泊以及注重當下的人生哲學,這些都是造就季先生不凡人生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季先生還是一個十分謙遜的人,這一點從他辭讓榮譽頭銜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因為謙遜,季先生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他喜歡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而將別人放在高位,這又使得他成了一個誠信、豁達、感恩、勤奮的人。
由品格共同締造的一套人生哲學,讓季羨林先生能夠經歷風雨與實踐的考驗,能夠坦然面對得意與失意的驟變,讓他最終成了一個受人敬仰的勇者、智者、仁者。
今天,一代宗師季羨林先生已經走完了他的一生,斯人雖已去,但風範長存。季先生那飽含人文情懷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季先生作為一個長者的風範,也必將與他的著作一樣,永遠被歷史所銘記。今天,我們以季先生的人生哲學為主題著成本書,一方面是為了紀念和追
這位偉大的學者,另一方面,也是期望我們當代人能夠以季羨林先生為學習的典範,向季羨林先生學習。沐浴先賢的智能,總能夠讓我們收獲頗多,希望本書在為讀者緬懷故人的同時,也能夠為讀者的人生打開一扇全新的門。

目次

第一章 知足常樂,人生最大的快樂是滿足 / 001
貪欲是最徹底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 002
人到無求品自高 / 005
想要的越多,失去的越多 / 008
知足者,貴在知不可行而不行 / 012
先知足,然後知不足 / 015
盡人事聽天命 / 018
第二章 樂觀積極,烏云後面是晴天 / 021
苦中不失其樂 / 022
一切的不幸都只是過程 / 025
感謝苦難 / 028
何時放下,何時就沒有煩惱 / 032
用微笑溫暖生命 / 035
身處困境,每一步都是向上的 / 038
第三章 克勤克儉,聖人以勤儉持家 / 041
勤勞是窮人的財富 / 042
勤能補拙,天才出自於勤奮 / 046
珍惜時間也是一種勤勞 / 049
節儉是富人的智能 / 052
儉以養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 055
勤儉是對人生的惜福 / 058
第四章 名利如煙,人生不能為物欲羈絆 / 061
物欲是帶來災禍的罪魁禍首 / 062
真的淡泊在於抵擋得住誘惑 / 065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067
沽名釣譽者無賢士 / 070
名利於我如浮云 / 073
善待名利是智者 / 076
第五章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就是珍惜人生 / 079
人終歸要活在當下 / 080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084
亂我心者,明日之日多煩憂 / 087
人無百日好,珍惜眼前人 / 091
去留無意,順其自然 / 095
活在當下,心態比一切都重要 / 099
第六章 認識自身,自知者才能知世界 / 103
認識自己,管好自己 / 104
只有認識自己,才能知進退 / 107
你相信自己,生活才會相信你 / 110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 113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活得更好 / 116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 119
第七章 誠實守信,誠信是人的第一個腳印 / 123
誠信是融進骨髓的道德 / 124
不欺人者,先要不自欺 / 127
誠信是需要勇氣的 / 131
與朋友交,既真且誠 / 134
臨大事而不失誠信 / 137
誠信是一生的堅守 / 140
第八章 豁達大度,放下怨恨便放下了煩惱 / 143
為傷害你的人開脫 / 144
忘記仇怨也就告別了痛苦 / 147
面對落井下石,怨恨莫若無視 / 150
眼裡容不下沙子不是美德 / 153
大度面對刁難,彰顯博大胸懷 / 156
以惠我之心惠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 160
第九章 心懷感恩,常懷予人之心 / 165
祛除怨懟,對人常懷感念之情 / 166
孝心無價,莫讓人去空余憾 / 169
人莫不以尊師為正道 / 172
朋友是一輩子的事情 / 175
感恩那些幫助過我們的陌生人 / 178
平生愛國,不甘人後 / 181
第十章 堅持不懈,世事唯有堅持才能成功 / 185
堅持下去總會有路走 / 186
人生之路沒有捷徑 / 189
每件小事都值得認真去做 / 192
無法成功是因為失敗的次數還不夠多 / 195
別人的否定更應該成為堅持的理由 / 198
第十一章 勇者無畏,勇氣是強者的靈魂 / 201
人生需要一次勇敢的嘗試 / 202
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 / 205
面對錯誤,承認也是一種勇氣 / 208
放棄也是一種勇氣 / 211
用行動去戰勝恐懼 / 214
勇敢要與智能結合 / 217
第十二章 智者無懼,做個有智能的人 / 221
求同存異和存同求異 / 222
當機立斷是一種智能 / 225
變通讓成功常伴身邊 / 228
智能往往從生活中取得 / 231
理想的書籍,是獲取智能的鑰匙 / 234
智能人生,看清禍福 / 238
第十三章 仁者無敵,強者要以德服人 / 241
敬人者人恒敬之 / 242
能為別人著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 245
讓人非我弱,留一些余地給他人 / 248
古道熱腸,懷著一顆熱心對他人 / 251
最基本的仁德是不昧良心 / 254
正直是不可丟失的品格 / 257

書摘/試閱

貪欲是最徹底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在開始討論之前,請讀者朋友先看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窮人夢想得到一塊土地,為此他求助於當地最慷慨善良的地主。地主在得知他的請求之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便對他說:“明天一大早,你從這裡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那人聽後非常高興,於是便回家養精蓄銳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再次來到地主家中,在地主的注視下,他開始不要命地奔跑。這個窮人跑啊跑啊,一直到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終於,在太陽落山前,窮人趕了回來,但是此時的他卻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後就再沒起來。就這樣窮人累死了,他不僅沒有得到土地,還因為過度勞累而丟了性命。在他的葬禮上,牧師在給他做追魂彌撒時不無感慨地說道:“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一個坑這麼大。”
有句老話說的好:“你有房屋千百萬,睡覺也就三尺寬;你有綾羅千百萬,不能每日一起穿;你有金銀千百萬,臨死兩手攥空拳。”人生就是如此,一無所有而來,又一無所有而去,除了身後的名聲,我們什麼也留不下。既然如此,那麼財富、名利對於我們來說便應該是過眼的云煙,又何必因為它而殫精竭慮呢?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將這一切看作是過眼云煙的人卻是少數,更多的人仍舊是為物欲所羈絆,終其一生追名逐利而得不到幸福,最終讓整個人生變成了一場悲劇。是什麼導致了這些人的悲劇?不是金錢財富,也不是名譽地位,而是他們那顆永不知足的心。
季羨林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論述知足,在文章中,季先生這樣寫道: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往往要栽大跟頭的。對他們來說,“知足常樂”這句話就成了靈丹妙藥。
從季先生的話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對世事的透徹領悟。不錯,安分守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而不知足則導致了一切的痛苦。一個人已經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和睦的家庭,有了受身邊人尊敬的地位,但仍然被欲望所控制,去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就釀成了悲劇。這樣的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著。這些人如果能夠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那麼悲劇就不會發生。
季羨林先生是一個知足的人。熟悉季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雖然社會地位很高,但生活卻並不奢華。季先生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一個小村莊,小時候家庭條件非常困難,困難到一年吃白面的次數也極少,平常只能吃紅高粱面餅子。也許正是因為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季先生對於生活特別容易滿足,只要不挨餓受凍,在季先生看來就是好生活。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知足的心態,無論是成名前還是成名後,季先生都沒有將物質放在人生的第一位。先生一生從未有過追名逐利之舉,甚至到了晚年名譽加身時,先生還要主動去辭讓,對於唾手可得的物質財富,先生也總是視若無物。如此淡泊的人生態度,更使得先生備受國人敬仰。
季先生常教育身邊弟子,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放任自己的欲望橫行,那麼最終只會導致欲壑難填,永遠都不能感到快樂。其實現實就是這樣,容易滿足的人,即使面對一張草席、一碗稀飯,仍能夠從中得到快樂;那些不知足的人,即使住進了宮殿,吃上了御宴,也還妄想著更奢侈的生活。
所以說,真正貧窮的人並不是缺乏財富的人,而是心中沒有滿足感的人。這樣的人即便擁有了世界,也仍舊是貧窮的。而一個人即使物質財富並不多,但有知足的心態,總能保持快樂的心情,那麼他也便成了真正的富人。古人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他辭官而去過著隱居山林的生活,不問世事,不追求功名利祿,在自己構建的“烏托邦”中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高潔淡然的詩人所擁有的快樂。
而晚年的季羨林先生,面對外面物質世界的喧鬧,幾十年埋首書齋,在故紙堆中獲得人生的快樂,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學者應該有的崇高品格和人生智能。
《道德經》上說:“知足之足,常足矣。”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存在著太多誘惑我們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會激發我們的欲望,人一旦被欲望控制,那便再也無法獲得人生的快樂了。因此為人需知足,用知足來抵御欲望的侵襲。只有知足了,人才能夠獲得長久的幸福。
人到無求品自高
陳伯崖是清前期的一位大學者,他終生隱居不仕,過著清苦的日子。陳伯崖一生有兩件得意之事,一件是教出了大才子紀曉嵐,另一件就是寫了一副廣為流傳的對聯。這幅對聯可以看作是陳伯崖銘志的自述。對聯寫道:“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無求,那便是沒有欲望。一個沒有欲望的人,自然不會為外物所羈絆。當然,無求不是說讓我們不思進取,也不是讓我們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讓我們做一個平庸的人,而是告誡我們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對功名利祿不必強求。
無求的人生雖說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沒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卻代表了一種崇高的境界。如果一個人達到了無欲無求與世無爭的境界,他的品德和思想境界自然就脫離了塵世的紛擾,自然高潔。
季羨林先生是一個無求的人,除了讀書之外他沒有別的愛好。對於功名利祿,季先生從不放在心上,每天只要有時間,季先生就坐下來安靜地讀書。讀書讓季先生成了一個有見識但又不浮躁的人,讓他不執著於那些無謂的事情,而是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季先生曾說,“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季羨林讀的書可謂多而雜。當讀起書來,季先生是完全不管自己所處的環境,不顧自己物質生活的優劣的。當年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季先生曾經歷過一段非常困頓的歲月,但當我們聽季先生回憶這段歲月的時候,我們聽到的卻不是對生活的抱怨,而只是讀書。季先生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後來戰火蔓延,德國四面被封鎖,供應日趨緊張。我天天挨餓,夜夜做夢,夢到中國的花生米。我幼無大志,連吃東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壯志的人,夢到的一定是燕涎、魚翅,哪能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只夢到花生米呢?餓得厲害的時候,我簡直覺得自己是處在餓鬼地獄中,恨不能把地球都整個吞下去。我仍然繼續念書和教書。
即使是饑餓加深,季先生也沒有太大的欲望,所求不過是吃飽飯,吃飽了之後繼續讀書。林文忠公曾寫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正是因為內心沒有欲望,才能夠在如此困頓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對讀書的熱情,也許這便是季先生能夠做成學問的關鍵之處。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我與人生》一書中對人生有過這樣的闡述:“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看法。第一種,我把我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戲;第二種,我把我自己擺在後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在朱先生的描述中,第一種生活是大多數人都想過的生活,而第二種生活是大多數人現在正在過的生活。第一種生活裡面的人扮演的是一個“偉人”的角色,這些人擁有名譽、地位、金錢等這些很多人向往得到的東西,為了一直擁有這些,他們一直都在努力維持,害怕有一天失去這些;第二種生活中的人扮演的是一個“平民”的角色,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讓人值得艷羨的優勢,平平凡凡地過著一生,淡然面對人生的失與得。
比較這兩種生活,很多人都向往第一種生活,可是當他們有一天真的過上這種生活的時候,才會發現第二種生活是多麼值得珍惜,他們不用面對權力的爭鬥、人心的設計、金錢無止盡的誘惑,他們可以愜意地體驗生活的百味,自由地得到快樂和幸福,在平凡的日子裡體味著人生真正的意義。人生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個過程,不管我們有怎樣的人生,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所以我們不必執著地去追求那些過眼云煙,只要內心知足,對名、權、錢沒有欲望,我們就能在平凡中體驗到人生的真諦。
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當我們無欲無求的時候,還有什麼東西能夠左右我們的意志,還有什麼事情能夠讓我們不顧一切地去做呢?只要我們沒有功名利祿之心,我們就會珍惜生活中一個個小小的快樂,我們更容易被一些微小的事情感動,比如看到父子之間的一個擁抱,孩子臉上開心的笑,朋友一聲親切的問候,老師對自己的悉心教導……當我們抱著這樣的態度生活的時候,即使只是看到天上的白云我們也會感到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