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中國人文小史
滿額折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中國人文小史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從文字、書籍、書法始,經繪畫、文學和史學,再及經學,以細緻的筆觸勾勒出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了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

作者簡介

葉鋆生
生卒年不詳。從零星的史料看,推測他應是福建建甌人。著有《中國人文小史》和《中國歷代文學變遷的鳥瞰》。

我在十年前開始研究本國史時,遂已感著極濃厚的趣味,好似三生石上,早和它結了莫解緣一般,每於三餐睡覺外,幾全埋頭在讀史裡面。可是“中國歷史可讀耶?二十四史、兩通鑒、九通、五紀事本末,乃至其他別史、雜史等,都計不下數萬卷,幼童習焉,白首而不能殫,在昔猶苦之,況於百學待治之今日,學子精力能有幾者?”(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序言)。似此浩如煙海的史籍,勢不能不希望有人竭其心力以善讀之,然後出其所讀者編成簡明綜要的新史,以供他人的閱讀。尤其能將五千年頭緒紛繁而和全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的文化史實,為系統敘述的著作,可謂為我學界今日最迫切的要求。顧翻破各書局所新出版的本國文化史,不覺令人長嘆一聲,幾乎沒有一部不是姑備門類、雜亂無序,難予讀者以一整個的認識和概念。所以不揣卑陋,看了許多古史,尋了許多史料,蓄意要寫一部淺近而明了的文化史。然而此至難的事業,必學識貫通今古,有如炬的史眼,庶幾方可期以大成,淺學菲才的我,雖具著“捨大道而莫由”的宏願,總覺力有所不逮的呢!加之天性懶惰,歷數年所輯材料,僅乃得其一部分,遷延不敢輕率下筆。孰知“一.二八”滬戰爆發,校課隨炮火而停開了,終日坐守斗室,煩悶不過,乃重整往日所積叢殘之稿,不覺盈尺,偶為學友所見,力勸取以問世,同時自問我今所研究的結果,雖未必有價值;倘定以完璧相期,則今後更需若干年,自己亦難逆料。語云:“天下事過於矜慎者,往往相持而不下,歷久而無成。”因此決意先發表其已寫成的一方面,定名曰“中國人文小史”。蓋本書僅敘及精神方面的文化,而未說到物質方面的文化,為求名副其實,故不敢有文化史之稱。至更要加一形容詞的“小”字,則由我今所述的史實,尚不能包舉本國一切人文現象,含有俟他日補充完整的微意。

我關於編著本書的動機和經過,大略已說完,最後所不得不申明的,就是本書的材料,除直接採自本國古史外,多由日本今關壽麿所著《支那人文講話》及中山久四郎所著《支那人文思想》等書譯來,著者雖有疏通編輯之功,終未敢掩襲他山之美。又本書脫稿之後,承大夏文學院長盧錫榮先生校閱一過,多所指示,特並誌數言,以表感佩。

民國二十一年雙十節前五日
著者序於上海大夏大學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文字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第二節 文字的構造與六書

第二章 書籍
第一節 書籍的目錄
第二節 書籍的部類
第三節 書籍的印刷

第三章 書道
第一節 書體
第二節 書法
第三節 書學
第四節 書品
第五節 書人傳與短評

第四章 宋以前的繪畫
第一節 畫體
第二節 畫法
第三節 畫學
第四節 畫品
第五節 畫人傳與短評

第五章 宋以後的繪畫
第一節 宋後繪畫演進大勢
第二節 宋後的畫體(山水花鳥)

第六章 文學的變遷
第一節 文學創始的時代
第二節 詞藻流行的時代
第三節 理論文流行的時代
第四節 詞藻與理論文的並行時代

第七章 小說與戲曲
第一節 小說的演進
第二節 戲曲的變遷

第八章 史學的變遷
第一節 春秋、戰國的史學
第二節 兩漢及三國時代的史學
第三節 兩晉及南北朝時代的史學
第四節 唐、宋兩代的史學
第五節 元、明兩代的史學
第六節 清朝一代的史學

第九章 經學的變遷
第一節 今文學派的經書編纂說
第二節 經學傳統的功勞者
第三節 漢武帝經學的採用
第四節 古文學派興起
第五節 鄭玄的今古文學統一
第六節 南學與北學
第七節 唐太宗的經學統一
第八節 宋代經學註釋的交迭
第九節 明成祖《五經大全》的敕修
第十節 清朝經學的復興及其四變

主要參考書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文字

凡欲研究一國的事情,必先誦讀其書籍,而欲誦讀其書籍,尤非先知其文字不可。若對文字尚不明了,則無論任何方法,勢必無從著手。所以在研究本國人文史的開始,須從文字方面來考察,便是這個道理。而求知本國的文字,第一應知其形音與義,換句話說,就是須合知其意義的各方面。但是這種研究工作非常不易,可說是最難的事。從事這種學問的人,常如張之洞所謂“終身鑽研,汩沒無聞,亦是一病”。要之,欲知本國文字,當從具備其大體的知識為適宜。至於詳細的研究,只好讓給專門學者。

我國文字在今千八百年前,後漢末葉的時候,有名學者許慎出來,他著《說文解字》十五卷,可算是我國文字學的大宗。我們讀其書的序文,便可了解文字的大體。現就文字的起源與沿革及其六書構造法,分節簡說如下。

第一節 文字的起源及其沿革

我國重要的事物,多脫始於伏羲氏,文字也照樣的脫始於伏羲氏。傳說伏羲氏作《易》的八卦,為原始文字的創元。後來神農氏施行結繩之政,用種種的繩線,結成不同的形式,以為各種事情的符號。現在沖繩的地方,尚有這種類似事情的遺跡,誠具考究興趣的問題。嗣後社會逐漸進化,對於世間結繩記事,覺得很不合宜,於是黃帝之臣蒼頡,乃參酌鳥獸的足跡,創作文字。所謂“文”是模樣,但其模樣獨成一體;又“字”是孳乳而漸多之謂,以補文之不足,益增其形與聲,所謂由合體而成的。其後顓頊、帝嚳、堯舜及夏殷周三代的字形,各不相同,但後世總稱為古文。迨至周室中興的宣王時,史籀出而作大篆。又幾經春秋戰國之世,諸國各有其文字,參雜百出,甚不統一。秦始皇統一宇內,納丞相李斯的進言,廢止與秦歧異的文字,始成文字統一的大事業。這時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將史籀所作大篆的字畫多者,化為簡略,是為小篆。秦始以法律治國,役使事繁,對於小篆的字畫,仍嫌其多,不適合事急時的需用。因有程邈之人,以簡易為主,創作隸書。按隸書的命名,就是施行於徒隸之間,甚至官廳的小使,亦得容易使用,而極稱簡便的文字的意義。在當時的文字已有七體:(1)大篆,(2)小篆(以使用於簡冊為主),(3)刻符(用竹符刻的字體),(4)蟲書(模仿蟲鳥形而幡書的字體),(5)摹印(施於印璽的),(6)殳書(刻在武器的),(7)隸書(皆以使用於官廳為主)。由是至漢,漢代以隸書便利認為通用文字,自不待言。迨到王莽時代,其使用的文字有六體:(1)古文(但非大篆以前的古文,乃從孔子故宅壁中所發現的古文),(2)奇文(古文而字體稍異者),(3)篆書(即小篆書),(4)左書(即隸書),(5)繆篆(即摹印),(6)鳥蟲書(與前述的蟲書同)。此外在漢初葉,草書已經發端。其後由隸書變化而造成楷書,是在漢魏之交,魏之鍾繇等,曾被人稱為其大成者。

第二節 文字的構造與六書

根據《說文》所述的文字組織法,對於六書的概略,固可察知一二;然而古來議論紛雜,不一其說,直到今日,尚無確定的成說。現在我們僅就其大體申說之。

六書的順序,根據《說文》的序言,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若根據班固之說,則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很多人以為文字的創始為象形,其次指事。但這裡是以《說文》之說為根據的。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指事文字,例如 為篆文上、下的字,依其放置短一畫長一畫的上與下,視之而識其為上下,察之而見其為上下之意。與這指事相似的文字,為象形、會意二種文字。不過象形是對於一物而象其形,其字形開始便有一定;指事則指無形的事,其字形始無一定,這是兩者最大區別的所在。至指事與會意的區別:獨立而成一體的為文,合二體而成的為字,已經詳說於前。今由於會意屬字,指事屬文;則對兩者的區別,也可判明無疑了。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文字,是描寫某物而象其形,自其形式屈曲來說,好似最簡單的圖畫。日、月的文字為 、 , 象太陽,其中的一點,傳說是曾現鳥形棲於太陽之中。 象弦月,其中的二點,是表現月中的陰影。又 為雲,是從雨從雲,雲為回形的。 為山字,表示有石高出之形。其他若 (水)、 (草)、 (木)、 (鳥)、 (馬)、 (魚)等,直接描寫其物自身形式的文字,多得難以盡舉,這是我國文字的特色,也是我國文字的根源,在字典上首的字,大抵屬於這象形文字。

以上二種為文,是產生字的源泉。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聲文字,係取指事、象形的事物,加寫出其聲音,而結合成功一種文字。例如“江”、“河”二字,由水之旁取象形,由水之聲取工、可。這種文字,佔居我國文字十分之八以上的多數。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會意文字,即於自然中能夠會得其意義。例如合成“戈”與“止”二字的意義而為“武”字,合成“人”與“言”二字的意義而為“信”字。又如合成“鳥”與“口”的二字,自然表現鳥鳴的意義。比合“木”字二個,成為多木並立,自然表現林的意義,皆其顯著的例子。

以上二種為字,係由文孳乳而成的。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注文字的解釋,至今尚無定說。現依段玉裁的互訓說,稍為解釋一下:轉注是文字與文字互合的解釋,恰似由水的彼方來注明此方一樣。轉注與假借為文字的使用法,之前說的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種,則為文字的構造法。

所謂“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譬如《爾雅》為訓詁的書,在其說“始”的條文,如“初、首、肇”等字,多不勝舉。但這麼多的字,均由始字而生同樣的意義。由此推考,則考與老同屬年老的意義,老而考,考而老,實是互相解釋的文字。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假借全為音符的文字,依同一的聲音,而化字於無形事物,如令長的令,為命令的令;但對發出命令的人,假借而為縣令等的令。長為久遠的意義,但對長居人上的人,假借而為村長等的長。又其描寫物的音響或鳥的鳴聲,假借的字也很多,如伐木丁丁、車聲轔轔、黃鳥喈喈。此外寫外國語時,常須使用這假借。

六書的略解,暫就於此告一段落。要之,《說文》是一難解的書,為文字學的大宗,非用十分的研究不為功。迨至清朝,趨向漢學勃興的氣運,《說文》的研究家輩出,就中戴震(東原)氏,與其門生段玉裁,以一生的心血,注成《說文解字》十五卷,對於斯界得有《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其他關於《說文》的著作,尚多出現,而大抵本著述者自身(許慎)的學問,依其文字組織起來,其抽字的方法雖妙,而實用上頗感困難。後有黎永椿的《說文通檢》出世,始稍得解除其困難。

我國文字由《說文》的時代,已呈混亂變化的傾向,曾幾何時,今體的字體產生了。但在南北朝時代,文字極端紛亂,試從顏之推《家訓》來考察,如其寫“惡”字為“悪”,寫鼓字為“皷”,已很普遍化了。至唐始以今日的楷書為通用文字,由是文字復歸統一。不過這時對天子的諱,深禁不用,故改文字的風仍盛。今日尚有寫“虎”字為“乕”的人,這便是由唐朝先祖有名“虎”者,故避諱而改寫為“乕”字。

我國除上所述的文字以外,沒有其他的文字;有之則為宋時割據中原之遼的文字,即契丹文字,或者金的女真文字,元的蒙古文字,清的滿洲文字。但是這種文字,因不能代表任何時代全國通行的文字,故無列入的必要與價值。

以上僅主在文字的形方面,而文字除形以外,尚有音與訓的問題。不過音方面的音韻學,訓方面的訓詁學,已成專門的學問,姑且從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