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台灣禁書的故事
滿額折

台灣禁書的故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關於本書】
火種。新苗。
你所不知道或遺忘的,書的故事,也是時代的故事
禁書,台灣特有種出土重光

胡慧玲‧藍士博 熱血推薦

本書挑選敘述的黨外禁書,從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八日遭禁的《中國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查禁的《許信良論政》(楊青矗編)為止,計二十五種。警備總部大部份以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出版物不得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的第五款(違背反共國策者)、第六款(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者)、第七款(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者)予以查禁查扣處份。黨外書籍的大量查禁始於一九七八年三月在裝訂廠扣押《選舉萬歲》一書開始,每年都有數十種書籍被查禁,直至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才稍緩和,一九九二年八月裁撤警備總部,「禁書」才在台灣社會消失。——廖為民

他是黨外運動史的活字典,讀書家兼藏書家。「我要為台灣人留下火種。」廖為民說。搶救禁書,就是留下火種。廖為民兩年寫兩本書,《我的黨外青春》和《台灣禁書的故事》,記錄某種姿勢的青春和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台灣原生種,特有種。——胡慧玲

感謝為民兄,在完成《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之後,繼續出版《台灣禁書的故事》,為所收藏的「禁書」留下紀錄。透過這部作品,我們不僅得以一窺當時知識份子的思想與實踐,更可以看見一位愛書人的諸多因緣,他與那些書、許多人的際會。為民兄的作品不僅協助我們認識這些書籍,更成為我們認識那個禁錮時代的索引——他的敘述與詮釋仿若星辰,提供我們梳理戰後黨外雜誌與禁書的航線——因為有他的書寫,才能讓這些過往的史料與行動得以重新現身。——藍士博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廖為民,台灣雲林縣人,現居新北市三峽。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畢業。曾任書報社發行經理,出版社行銷企劃,雜誌社發行副理,書報公司總經理,出版社發行人,出版社社長,從事文化工作逾三十年。現在擔任「座家」。喜好讀書,逛書店,聊天,小酌,沉思。目前仍就相關「黨外」查扣與查禁書籍撰述中。著有《我的黨外青春》。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一
火種 ◎胡慧玲

寫《百年追求》卷三,歷時四十個月。定稿前,我陷入嚴重焦慮,對這些漫漫時日寫下來的字字句句,起了疑心。我天天到台大圖書館,查資料,逐筆比對年代日期人名數字;打電話給久未聯絡的廖為民,向他說原由,想借三本禁書,再次核對。他說,當然沒問題。當天,他從三峽扛兩箱黨外禁書進門,說:「我想妳或許用得到。」

得寸進尺,我拜託他看稿。廖為民說,義不容辭。接下來,他白天上班,晚上看稿。二校稿回來,他向公司請假,到我家,和世煜、我,三人各據角落,校稿,討論。沒日沒夜。

不是第一次向他討救兵。以前我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工作,編《人權之路》,也是請他審校,才安心。

他是黨外運動史的活字典,讀書家兼藏書家。

但真要說,我和廖為民並不算熟稔。

黨外圈,我所經歷過的,三十年前的黨外圈。大家都忙得風風火火,只約略有印象:誰誰誰在做哪些事。偶一見面,嗅嗅聞聞,心下明白是否同一國。往後,倘若事情搞大了,或想把事情搞大,聯絡簿拿出來,打電話揪人,簡單俐落,但憑一心。

如今想想,如果有所謂的,時代的氣味,時代的色澤,大概就是這樣吧。你確知可以和誰一起做些,非做不可的。

《百年追求》出版後,世煜和我,請廖為民小酌,致謝。那餐飯,我第一次把他的人生,有眉有目弄清楚。

廖為民是雲林西螺人。父母親在鎮上開書店,他在書堆中長大,從小愛讀閒雜書,高中就讀遍志文出版社尼采、叔本華等文史哲著作。大學聯考落榜兩次,幸好抽到補充兵,而後考上台中商專夜間部。他白天在台中稅捐處當工讀生,暇時,到公園路、中華路的舊書攤,一家家閒逛,一攤攤流連。因緣際會,看到黨外雜誌《台灣政論》創刊號,一讀,天雷勾動地火。他繼續往上索求,如《大學雜誌》、《文星雜誌》、《自由中國》……又往下蒐集,如黨外雜誌和禁書,一發不可收拾。大學半工半讀,他省下飯錢,買《吳濁流作品集》全套六冊;花掉將近一個月薪水,分期付款買禁書《選舉萬歲》。和台灣有關的,都是他蒐與讀的範圍。

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畢業後,他到「台中書報社」工作。從讀者變成發行商,找書買書更直接了當。他站上第一線,和警總鬥智鬥勇鬥狠。他見證了黨外雜誌最輝煌的時期,《美麗島雜誌》在台中市公園路的書報攤一個晚上賣五百本。他也見證了警總目無法紀和貪財—警總人員每查扣一本禁書,可得獎金五元,一星期若查扣兩萬本,獎金就十萬元。警總查禁黨外書刊,一來可箝制言論,二來搶書如搶錢,財源滾滾。從裝訂廠到奔馳高速公路的送貨車,從書報社倉庫到書報攤門市…… 警總佈下網羅,搶到眼紅時,甚至亮槍查扣。廖為民屢屢被約去「喝咖啡」,威脅要給他吃牢飯。

一九八四年,廖為民結婚後北遷。歷任《人間雜誌》發行部副理、書報社總經理、出版社發行人,始終與書為伍,如魚得水。在台灣買書之外,他還在中國蒐書,以台灣為主題的書刊,他半本也不願錯漏。平均一年入手五百本書,隨他從台中北上,遷徙於板橋、東湖、古亭、景美、新店、三峽。廖為民說,「家人似的,陪伴我四十年。」幾百箱書,上萬冊藏書,尤其禁書,耗費的精神和金錢,難以計數。

那夜小酌,談往事種種。廖為民的一句話,我忘不了。他說,國民黨鋪天蓋地查扣查禁,斷台灣人思想文化的根,「我要為台灣人留下火種。」搶救禁書,就是留下火種。四十年來,生活和事業,起起落落,但他說到做到。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曾經,暴政如此之久,黑夜無邊無際。一次又一次的血案和悲劇,我以為,黎明不可能來臨。那時,友伴說,黨外運動是「良心事業」。良心事業是沒在算投資報酬率的。沒有贏面之意。

走到現在,我漸漸明白。時代的風景,像一幅亂針繡。遠看,線條分明,輪廓清晰。那是英雄豪傑。近看,那亂針,恣意滋長竄生,其實就是像廖為民,像成千上萬,你我這樣的小人物,在強權底下,在看不見希望的日與夜,自己暗暗畫定守備範圍,堅持某種姿勢,撐下去。

廖為民兩年寫兩本書,《我的黨外青春》和《台灣禁書的故事》,記錄某種姿勢的青春和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台灣原生種,特有種。


推薦序二
膽以筆墨爭自由 ◎藍士博

作為一位台灣學研究的逃兵,我也曾經認真而嚴肅地思考:面對台灣連續殖民與內部殖民的複雜情境,島民或者揭竿而起,或者以筆墨、言論相爭,究竟要如何詮釋、定位,才能精準刻畫百年來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印刷機的爭奪—是我為二十世紀台灣人的文化抵抗下的註腳。自從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以降,言論不再只是個人的牢騷絮語,倡議與群眾結合,筆墨也慢慢具備了改變世界的能量。回顧上個世紀台灣印刷媒體的發展,當印刷資本主義伴隨著日本殖民統治來到台灣,漢字文化圈的遺緒模糊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界線,從《台灣日日新報漢文欄》開始,日台漢文人透過報刊彼此唱和的情況絡繹不絕,台灣的傳統文人也開始擁有嶄新的、現代身份。

日刊報紙固然是殖民統治的產物,卻也改變台灣人的「時間」與「空間」認知。傳統文人逐漸地透過結社(「台灣文社」)、出版刊物(《台灣文藝叢誌》)等方式,積極介入、嘗試主導印刷媒體刊物的實際出版過程,在與日本官僚以漢詩文彼此交流唱和當中,尋找重塑文化場域的空間與可能。

在電視機與廣播尚未普及以前,報刊毫無疑問地是有效傳遞訊息、方便凝聚共識的工具,也是官方與民間(特別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彼此爭奪的輿論戰場。一九二○年代開始,島內與內地的台灣青年開始有意識的串連(例如台灣文化協會等組織),並且利用台灣、日本分屬不同法領域的特徵,擺脫總督府的枷鎖,陸續創辦《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臺灣新民報》等報刊批評時政、倡導現代文明,串連出一條「文化抗日運動」的系譜。

文化抗日運動以筆代戈,「同人結社」的基礎,配合台灣人資本的報刊,他們以來自西洋、日本與中國的「現代思潮」充實日已成形台灣共同體的內涵,爭取與統治者「平坐立(peN che-khia)」的權力。而過去清帝國時期透過私塾、漢字、科舉、捐納而產生的仕紳階級、傳統文人,也就在文化抗日運動的浪潮中逐漸被受殖民地教育、日文與現代文明影響的「台灣青年」取代—現代意義下的知識份子也就此誕生。

儘管日本殖民統治透過割取、塗銷、檢閱、禁止發行等方式限制台灣人言論,仍然無法阻止台灣人的啟蒙、運動與串連,也無法阻止台灣知識份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報刊媒體,自己的印刷資本主義。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媒體管制解除之後,他們迅速地與中國文化人攜手,在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年間創造了一個百花齊放、各種報刊相繼出版的
輿論空間,短暫的桃花園。

可惜的是,這股令人期待的匯流,隨即因為二二八事件,以及後續的清鄉、綏靖、戒嚴等所阻截—報紙遭到查禁、報社遭到查封,不分省籍的記者與知識份子遭到暗殺、囚禁與槍決,致使戰後的台灣社會出現極大的斷裂、難以跨越的鴻溝。

不可否認的是,官方的壓抑、思想的禁制、言論的單一、語文的斷裂,在在都讓戰後的台灣知識份子感到困擾。然而,正因為抱持著對於民主、自由、法治等普世價值的共同信仰,白色恐怖的冰山終究在黨外運動及其報刊雜誌的影響下,緩慢地融解,終至崩塌。

倘若我們以簡略的線性觀點來看,黨外雜誌與禁書的出現,除了是威權統治下的產物以外,更是五四運動與台灣文化抗日運動的復興。換言之,當這群跨越至戰後的知識份子重新聚集,由疏到頻,從保守到基進,終至挑戰國民黨的法統與統治基礎之際,我們見到的是那始於半個世紀以前,遭受帝國主義侵略與弱小民族們被迫以知識武裝,以所謂「文明」的方式進行的戰鬥—只為了使人得以成為有思想的、真正的人。

感謝為民兄,在完成《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之後,繼續出版《台灣禁書的故事》,為所收藏的「禁書」留下紀錄。透過這部作品,我們不僅得以一窺當時知識份子的思想與實踐,更可以看見一位愛書人的諸多因緣,他與那些書、許多人的際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描寫一九八七年前往《人間》雜誌應徵的片段:「陳映真思路清晰,對書報發行有理念,因此相談甚歡,在面談結束之前,我向陳報告『我們的意識形態稍微有些差異』,請他一併列入考慮,他笑笑的用手拍拍我的肩膀,只問我『你何時可以來上班?』」彼時不拘泥於意識形態的雍容大度,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與珍惜。

由於黨外雜誌與禁書大多與時事有關,在如今時移事遷、白雲蒼狗之際,為民兄的作品不僅協助我們認識這些書籍,更成為我們認識那個禁錮時代的索引—他的敘述與詮釋仿若星辰,提供我們梳理戰後黨外雜誌與禁書的航線—因為有他的書寫,才能讓這些過往的史料與行動得以重新現身;也因為他的書寫,讓我們在這個輕薄短小、網紅取代知識份子、數位印刷取代活字、先出版才篩選的,完全商業化、庸俗化的時代,還能找到一個容許我們緬懷當時那樣充滿理想、熱情、義無反顧、燃燒青春的位置,一個適合定錨的峽灣。

我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像為民兄一樣的鑄史人,紀錄那段即將逝去的、膽以筆墨爭自由的年代,青史不成灰。

自序

禁書是一件極其愚蠢之事,查禁圖書與迫害作者的結果,只能是使那些根本就不會引起公眾注意的圖書,反而會因此備受矚目。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

本書挑選敘述的黨外禁書,從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八日遭禁的《中國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查禁的《許信良論政》(楊青矗編)為止,蔣政權的警備總部大部份以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出版物不得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的第五款(違背反共國策者)、第六款(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者)、第七款(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者)予以查禁查扣處份。其中,文學作品的《紅土印象》因作者劉大任在美參與保釣運動傾共而查禁;而陳映真《將軍族》及吳濁流《波茨坦科長》均因在小說中揭露蔣政權的醜陋面而遭查禁。

黨外書籍的大量查禁始於一九七八年三月在裝訂廠扣押《選舉萬歲》一書開始,每年都有數十種書籍被查禁,至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才稍緩和,一九九二年八月裁撤警備總部,「禁書」才在台灣社會消失。

二○一五年十一月,《我的黨外青春—黨外雜誌的故事》出版,蒙作家袁瓊瓊在時報〈開卷版〉介紹,新書發表會在林家成兄的信義書局舉行,又獲寶島新聲電台(王時齊)、綠色和平電台(李南衡、林育卉)、New 98電台(楊照)、五餅二酒網路電台(朱惠蓉)及IC之聲‧竹科電台訪談。今年二月在台中市新手書局及豐原三民書局辦了新書分享會;三月接受台中望春風電台陳彥斌訪談。四月七日,配合台中市政府於台中文學館舉辦「言論自由日」特別活動,同時有〈那些年,我們偷看的雜誌—黨外雜誌特展〉(四月七日∼二十一日,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主辦);四月九日的〈黨外雜誌與言論自由講座〉由新聞界前輩暨黨外雜誌大老司馬文武(江春男)及我對談,聽眾反應熱烈,相互分享經驗。更蒙黃長如讀友贈我〈書巢〉書法作品一副留念。

五月十四日,在高雄市人權講堂以〈黨外雜誌裏的青春〉為題,和讀友們分享當年青春的戰鬥。五月二十日在台北永樂座與讀友分享心得。八月十四日,在後門咖啡的《我的黨外青春》夏日交流會,與政大台史所薛化元教授談黨外經驗。九月二十六日,民進黨創黨三十週年紀者會,除提供展覽的雜誌、書籍之外,以〈存一本,留歷史證據〉向大家報告保存四十年書籍、雜誌的心得。十一月五日,日本早稻田大學若林正丈教授帶領他的「日本台灣會」學者一行十人來家裡參觀黨外雜誌與禁書,並作訪談,他們長期關注台灣事務,十分感謝。
本書撰寫期間,王拓與陳映真兩位禁書作者,同時也是筆者在《人間》雜誌的社長與發行人,雙雙因病辭世,令我難過與不捨,因而暫時停筆數日。祝他們兩位一路好走!

民進黨在二○一六年初贏得總統及國會多數席次;五二○後全面執政,對外則中國陷於「一個中國」的迷思,國民黨在野仍表現出粗魯、耍賴及不服輸的蠻橫態度,同時內閣人事上不盡符合民意,衍生出種種困擾,使得政局紛亂不斷;但小英仍努力在年金改革、不當黨產、司法改革等議題上奮勇前進,唯要清除馬英九執政八年遺留之垃圾,最少需要二年的時間,請大家稍安勿躁,看看二○一八年五月小英政府效能如何,再來評斷。

謝謝人生路上不斷給我支持、疼惜的親友們,特別感謝胡慧玲美人與藍士博的賜序,你們的褒貶是我充實的動力,我自知「做了過河卒子,只能勇往直前」!

謹將本書呈給家母秀蘭、愛妻寶玉及美玲、美惠兩位妹妹,是妳們撐起了半邊天!同時也將本書獻給台灣同胞!

祝福大家平安喜樂!

目次

推薦序—火種◎胡慧玲
推薦序—膽以筆墨爭自由◎藍士博
自 序
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下的禁書政策
《中國文化的展望》
《到那裡去看民主》
《知識人的出路》
《展望國是—知識青年談國是之一》
《放眼看選舉》
《紅土印象》
《將軍族》
《問政三年》
《波茨坦科長》
《選舉萬歲》
《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
《給國民黨的諍言》
《黨外的聲音》
《古坑夜談—雨傘下的選舉》
《公道何在》
《我的奮鬥》
《新生代的吶喊》
《民主廣場》
《黨外文選》
《大軍壓境—議會政治的危機》
《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透視許信良》
《反對黨問題》
《講沒完的政見》
《許信良論政—許信良的政治活動》
尾聲—存一本,留歷史證據
《參考書目》
附錄一、本書介紹之﹁查禁圖書﹂相關資料
附錄二、「臺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條文 二種

書摘/試閱

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下的禁書政策

二次大戰後,國民黨受惠於日本對台灣的獨佔經營,得以順利接收台灣,並迅速掌控台灣經濟,用國家獨佔資本式接管,確立其政治統治基礎。但是,國民黨欲統治台灣,缺乏社會基礎,其社會威權的合理性受到挑戰,因而,除了以「槍桿子」建立其政治社會機制之外,它還必須掌握「筆桿子」來控制文化解釋權,以維護政權的合法性,同時透過教育體系及傳播媒體強力維護、宣揚一套正統的政治理念,用以強化鞏固政權的正統性。

戰後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的「黨國威權體制」,是源於的革命性格,因為在中國的失敗經驗,又在「國共內戰」延續狀態之下所建立的政權。所以在台灣,國民黨一面透過發佈〈戒嚴令〉,讓國家的軍事與行政部門可以對媒體進行壓制;另一面則透過政黨部門組織,使政黨得以滲入媒體進行動員;更在掌控媒體之餘,獨厚的發展自己的媒體。

國民黨戰後在台灣進行「文化建構」的歷史,是延續它在中國時期的新聞管制及文化政策,採取主導與控制的策略。因為台灣具有日本殖民文化的印記,所以在進行中華文化重構過程中,便成為台灣人的原罪,出現所謂「台人奴化論述」—台灣文化等同於落後、不純潔、不進步的低等文化;台灣人等同於愚民或準日本人,不但對日本文化進行醜化,同時亦將台灣人低等化,把中華文化崇高化、優越化的文化論述,因此「擁抱祖國文化」成為全民運動。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開始實施〈戒嚴令〉,使台灣進入戰時體制,禁止一切社會活動,以確保台灣治安穩定,而成為國民黨的「反共基地」。可以看到國民黨以戰時體制、戡亂時期等作為合理化藉口,頒佈法令規章及行政命令凍結憲法體制,限制憲法賦予人民的自由權與民主體制;藉此清除台灣內部在思想行動上對政府的反動,確立國民政府政權統治的合法性。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以總致字第八十三號代電:根據〈戒嚴令〉制定〈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理辦法〉,並隨電頒發。

一九五○年三月十八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三九)署防字一三二號代電核准,頒發〈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雜誌圖書管制辦法〉,它與一九四九年的差異是:
1 由一九四九年的管「理」辦法改成一九五○年的管「制」辦法。
2 一九四九年的「四、管制辦法」由四款增加至一九五○年的七款。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政院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內字四三三零號令准予備查,頒佈〈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修正本)〉,第二條則具體限制各類出版品不准刊登之內容:
1 未經軍事新聞發佈機關公佈屬於「軍機種類範圍令」所列之各項軍事消息。
2 有關國防政治外交之機密。
3 為共匪宣傳之圖畫文字。
4 詆譭國家元首之圖畫文字。
5 違背反共抗俄國策之言論。
6 足以淆亂視聽,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之言論。
7 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之圖畫文字。

第三∼六條規定:發生變亂或戰事,保安司令部「得對新聞紙雜誌及其他出版品實行事先檢查」、出版品「應於發行時檢具一份送本省保安司令部備查」、「書刊進口時,由本省保安司令部施行檢查」等,都成為軍事單位在戒嚴時期管制言論自由的主要武器。

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經行政院五十九年五月五日台五九內三八五八號令核准修正,國防部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五九)崇法字一六三三號令公佈,同時廢止〈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其修正之點有:
(一)將原辦法名稱修正為:〈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
(二)增訂第二條,條文為:「匪酋匪幹之作品或翻譯及匪偽之出版物一律禁止。」
(三)於原第三條中增訂第八款,條文為:「內容猥褻或煽動他人犯罪有悖公序良俗者」。
(四)原第六、七、十各條,配合出版法及有關法令,對進口出版物加以適當之管制。並將原第三、六條文字酌予增刪。

現在,讓我們回頭來了解一下這個台灣戒嚴時代的邪惡機構—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Taiwan Garrison Command)的成立與廢除過程:

一九四五年九月七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成立(陳儀兼總司令)。
一九四七年五月五日,更名為「警備司令部」(彭孟緝司令)。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六日,更名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陳誠兼總司令)。
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成立「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彭孟緝司令)。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五日,合併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台灣防衛總部、台灣戍衛司令部四單位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黃鎮球總司令)
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裁撤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筆者手上有本友人贈送的《查禁圖書目錄》(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十月版),由台灣省政府、台北市政府與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編印,第一頁「說明欄」:

一、查禁圖書法令依據:(一)出版法。(二)出版法施行細則。(三)社會教育法。(四)戒嚴法。(五)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六)內政部台(47)內警字第二二四七九號函。(七)刑法二三五條。

二、查禁圖書目錄之編印:
(一)查禁圖書目錄按違反出版法、戒嚴法(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二部編列,另附查禁外文圖書、查禁雜誌、暴雨專案三部。
(二)查禁圖書目錄編列,按書名字數多寡,就其違反法條部份,依筆劃順序,以利查對。
(三)查禁目錄所列「查禁原因」註明違反法令之條款,條項以中文數字書寫,款以阿拉伯數字書寫。如違反「出版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查禁原因」內註為「三九(一)」。
(四)本查禁圖書目錄由台灣省政府、台北市政府、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會銜編印。

三、使用查禁圖書目錄應行注意事項:
(一)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未編入查禁圖書目錄者,概予查禁。
1 匪酋匪幹及附匪份子之著作及譯作,以及匪偽書店、出版社出版之書刊。
2 未經核准進口之外文書刊。
3 未經核准進口之僑辦書刊。
4 未經核准登記之雜誌。
5 違反刑法二三五之誨淫書刊。
6 違反內政部台(47)內警字第二二四七九號函之畫(影)冊及圖(照)片。

(二)執行人員執行工作時,如發現未列入本查禁圖書目錄及本說明第三條第一款所列各項之可疑書籍,應由執行人員商借,並掣給借據,送請權責單位審查處理。

(三)查扣沒收之違禁書刊,違反出版法者,繳送各該縣市政府處理;違反戒嚴法者,繳送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處理。

(四)查禁圖書目錄編印後所查禁之圖書,由查禁圖書目錄持有者,按所違反法令及書名字數多寡分別列入。

(五)未依出版記載、未核准進口者一律查禁。

附錄部份則收錄有一、「查禁圖書法令依據」的出版法等七種查禁法條。

本書收錄介紹由殷海光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八日莒控四三六四字號查禁)與李聲庭的《到那裡去看民主》(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一日莒控七二一一字號查禁),這兩本書是依據〈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修正本)〉第二條第六款「足以淆亂視聽,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之言論」,給予查禁處分。(請參閱附錄一)

《知識人的出路》(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二日查禁)至《許信良論政》(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查禁)等二十餘本,查禁依據大部份是〈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中的第三條第五、六、七、八款,其條文如下:
五、違背反共國策者。
六、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者。
七、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者。
八、內容猥褻有悖公序良俗或煽動他人犯罪者。

其中,唯獨康寧祥的《問政三年》一書,是他在立法院質詢的文字稿;然而警備總部查禁理由是第三條第一、二款:
一、洩漏有關國防、政治、外交之機密者。
二、洩漏未經軍事新聞發佈機關公佈屬於「軍機種類範圍令」所列之各項軍事消息者。

現在,先推出在「美麗島事件」前的二十五本「禁書」上路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