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
滿額折

變身妮可:不一樣又如何?跨性別女孩與她家庭的成長之路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2015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書籍
★ 2015年 亞馬遜書店年度二十本好書
★ 《時人》雜誌年度最佳書籍
★ 普立茲獎得主 愛彌.埃利絲.諾特記述跨性別家庭的挑戰與堅韌


「有時候我真恨自己是跨性別者,跨性別的孩子不是自殺、就是被人殺死。」


一九九九年,在普通美國南方家庭一個充滿明亮陽光的廚房裡,兩歲的男孩懷特身著粉紅色蓬蓬裙、頸帶波希米亞風項鍊,黑色烤爐的玻璃門映出他的身影,他看著裙上閃閃發光的銀色亮片,著迷於自己的容貌。
「這是懷特最愛的消遣之一——在烤爐門口跳舞,」父親韋恩拿著攝影機記錄下兒子的一舉一動,接著他說:「秀出你的肌肉,小懷。可以讓我看看你的肌肉嗎?」男孩的表情從喜悅轉為痛苦,心不甘情不願伸出兩個小拳頭撐住下巴,勉強擠出不存在的肌肉……


從小,懷特就與普通的男孩有些不同,他總是會問母親:「我什麼時候可以當女生?」或者「我的小雞雞什麼時候會掉?」當他再長大一些,有人問他「你是誰」時,他會回答:「一個想當女孩的男孩」或「一個住在男孩身體裡的女孩」。對他而言,男性的身體彷彿只是成長過程,總有一天他會從「男孩蛹」中羽化成女孩。

作為父母,凱莉與韋恩從沒想過在這麼小的時候就確定自己「應該是」的性別——但誰不是從小確定自己的性別呢?他的雙胞胎哥哥喬拿斯不是也從未懷疑過自己是男生?

為了讓懷特走往他心之所嚮的性別,也為了懷特的成長路上不再遭受霸凌與欺負,凱莉與韋恩從一無所知、到搜尋相關知識、再為了孩子能夠在平等環境下快樂成長而努力,他們克服鄰居親友對於跨性別孩子的不了解、衛道人士對他們的責難與壓迫,以及校園對於跨性別者的淡漠鄙視,勇敢站上法庭,為懷特爭取跨性別者的合理環境。
二○一五年,懷特終於從困擾他一輩子的性別脫離,化身為妮可。

普立茲得獎記者愛彌.埃利絲.諾特在妮可於醫院接受荷爾蒙療程時,認識了妮可與她勇敢堅強的父母,她以紀實筆法寫下從懷特化身為妮可的歷程,一個孩子如何從處處壓抑的環境裡找回自我認同、甚至爭取到應有的性別平等環境;也記述了妮可一家長達五年的訴訟,這場訴訟判定公民可以使用自己認同性別的廁所,在美國人權史上跨出極大的一步。諾特並發揮自己的專業,用平易近人的筆法,解釋科學上為何會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不同。

這不只是一個關於人權的故事,也記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更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卓耕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翁麗淑/《教孩子自己找答案》作者
陳昭如/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番紅花/作家
社團法人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_____________________關懷推薦


?媒體好評?

「這是一名跨性別女孩的成年傳說,一份剛萌芽的性別科學大全,一顆人權時光膠囊,一段讓人爆淚的法庭之旅,此外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家長面對與自己期望截然不同的孩童——他們可能會被迫封閉心靈與雙眼,卻也可能因此目睹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時代》雜誌

「本書大幅度追溯了家長之愛的各種可能……深入一個跨性別孩童的家庭,針對孩子降生家庭後努力以各種方式活出自我的故事,發掘出其中獨特卻又普世的真實情感。」——《紐約時報》書評

「一段傑出的紀錄……妮可去年告訴父親,『故事能夠讓那些隔閡被移除。』藉由這段有關妮可、妮可的哥哥以及兩人父母具有啟發性、同理心與智慧的故事,愛彌.埃利絲.諾特做的正是這樣的事。」——蘇.哈爾奔,《華盛頓郵報》

「純粹就情節而言,《變身妮可》是一個跨性別女孩在歧視訴訟中獲勝的故事……但真正的故事流動於更深層的內裡,也就是每個家庭成員心靈與頭腦後方的神秘空間。這四個平凡也不完美的人類必須處理這個不平凡的處境,並藉由他們素樸的方式成就卓越……如果《變身妮可》沒有讓你感動,我猜你的心大概是一團邪惡的黑暗物質。」——珍妮佛.錫尼爾,《紐約時報》

「一本必讀之書,梅因斯家庭的無私分享實在驚人,也勢必會在全國數百個家庭的客廳內開啟有關『跨性別』的討論。但這也同時是一本具有深度普世性的書籍,打動的是我們身而為人,無論面對的掙扎處境為何,都努力想要認同自己、做自己的嘗試。」——BuzzFeed

「這本書精妙重現了一個跨性別女孩的化身之旅,也讓我們感同身受地看到一個家庭全心全意只想保護女兒的生活切面。普立茲獎得主諾特從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處理這個主題……成功把妮可的個人旅程放置到更廣泛的美國跨性別人權敘事中,並讓正上演的現實多了更多人性。」——《出版者周刊》

如果我的孩子是跨性別,那是怎麼樣的家庭關係圖像?全然愛著與眾不同卻真實的他/她,還是盡可能改變為社會認可的樣子?這是為人父母的兩難。不過這困境究竟起因於孩子的不同?還是焦慮這差異帶來的異樣眼光?妮可的跨性別認同過程,家人的支持與擔心溫暖又矛盾。如果這個社會或體制是友善的、而非製造障礙的共犯,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自在展現真實的自己、父母也不會因差異而倍感壓力。差異是珍寶、而非差別待遇的理由。
──卓耕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不管你是家長,或是未來的家長,或是可能教育許多學子的教師,甚至你從事任何將與人接觸的工作,你都應該好好認識這個族群:不同生命樣態的細節、靈魂與肉體更深刻的追究與探問。而我們的世界應做好怎樣的準備,才能寬容有力量的給予同樣的愛與尊嚴?!
這不只是一個跨性別者的生命故事,也不只是一個家庭如何面對、對抗歧視與不公義的故事,更是台灣此刻所有的公民都必須理解認同,從而更有力量的與跨性別的族群站在一起對抗誤解與汙名的重要契機!
──翁麗淑,《教孩子自己找答案》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愛彌.埃利絲.諾特(Amy Ellis Nutt)
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碩士,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修習新聞學,後在《體育畫報》擔任九年記者。二○一一年以「瑪莉夫人號殘骸」系列報導贏得的普立茲獎,主題是紐澤西海岸一艘沉沒漁船。目前她在《華盛頓郵報》擔任健康與科學專欄作者,出版過《玻璃般明亮的陰影》(Shadows Bright as Glass)一書,並參與書寫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的《青少年的大腦》(The Teenage Brain)。她曾獲得哈佛大學授予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的尼曼獎學金,並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過客座教授,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多年。目前定居於華盛頓特區。


譯者簡介
葉佳怡
木柵人,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史東先生與他的騎士夥伴》、《恐怖時代的哲學:與尤根.哈伯馬斯&雅克.德希達對話》、《被偷走的人生》、《死亡之心》、《返校日》、《缺頁的日記》、《被抱走的女兒》、《憤怒的白人》等十數種。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語

「這是一名跨性別女孩的成年傳說,一份剛萌芽的性別科學大全,一顆人權時光膠囊,一段讓人爆淚的法庭之旅,此外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家長面對與自己期望截然不同的孩童——他們可能會被迫封閉心靈與雙眼,卻也可能因此目睹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時代》雜誌

「本書大幅度追溯了家長之愛的各種可能……深入一個跨性別孩童的家庭,針對孩子降生家庭後努力以各種方式活出自我的故事,發掘出其中獨特卻又普世的真實情感。」——《紐約時報》書評

「一段傑出的紀錄……妮可去年告訴父親,『故事能夠讓那些隔閡被移除。』藉由這段有關妮可、妮可的哥哥以及兩人父母具有啟發性、同理心與智慧的故事,愛彌.埃利絲.諾特做的正是這樣的事。」——蘇.哈爾奔,《華盛頓郵報》

「純粹就情節而言,《變身妮可》是一個跨性別女孩在歧視訴訟中獲勝的故事……但真正的故事流動於更深層的內裡,也就事每個家庭成員心靈與頭腦後方的神秘空間。這四個平凡也不完美的人類必須處理這個不平凡的處境,並藉由他們素樸的方式成就卓越……如果《變身妮可》沒有讓你感動,我猜你的心大概是一團邪惡的黑暗物質。」——珍妮佛.錫尼爾,《紐約時報》

「一本必讀之書,梅因斯家庭的無私分享實在驚人,也勢必會在全國數百個家庭的客廳內開啟有關『跨性別』的討論。但這也同時是一本具有深度普世性的書籍,打動的是我們身而為人,無論面對的掙扎處境為何,都努力想要認同自己、做自己的嘗試。」——BuzzFeed

「這本書精妙重現了一個跨性別女孩的化身之旅,也讓我們感同身受地看到一個家庭全心全意只想保護女兒的生活切面。普立茲獎得主諾特從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處理這個主題……成功把妮可的個人旅程放置到更廣泛的美國跨性別人權敘事中,並讓正上演的現實多了更多人性。」——《出版者周刊》

「《變身妮可》是一個奇蹟,是一個家庭與跨性別孩童搏鬥但也擁抱他的故事。但最重要的是,在所有混亂、彼此衝突中獲得的成功光環中,他們仍能接納彼此。梅因斯一家人是非常美式的家庭,一路以來,他們尋求的是真誠與正義,並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家庭典範;這也是屬於我們所有人的未來。無論母親、父親、兄弟或姊妹,似乎都能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勇氣與愛,甚至發揮出內心深處最好的那一面。」——珍妮佛.芬妮.柏蘭(Jennifer Finney Boylan),同性戀反歧視協會(GLAAD,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共同主席之一

「閱讀本書,你能了解為了理解、支持並稱頌那些使我們獨特的個人差異,這個家庭是如何踏出了珍貴的那一步。如果你想一窺他們是如何大刀闊斧地改寫了美國核心家庭的概念,並接受擁抱世界中的美好,就一定要買這本書。」——《費城詢問報》

極為令人動容的真實故事,訴說一個家庭驚人的進化之旅。——《時人》雜誌

「令人不忍釋卷……一場意義深遠、時機正好的考驗。」——《科克斯書評》

「太驚人了……美好又引人深思的。」——《明尼阿波利斯星報》

「太無私了……一個棒透的故事。」——紐約國家廣播公司

如果我的孩子是跨性別,那是怎麼樣的家庭關係圖像?全然愛著與眾不同卻真實的他/她,還是盡可能改變為社會認可的樣子?這是為人父母的兩難。不過這困境究竟起因於孩子的不同?還是焦慮這差異帶來的異樣眼光?妮可的跨性別認同過程,家人的支持與擔心溫暖又矛盾。如果這個社會或體制是友善的、而非製造障礙的共犯,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自在展現真實的自己、父母也不會因差異而倍感壓力。差異是珍寶、而非差別待遇的理由。
──卓耕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不管你是家長,或是未來的家長,或是可能教育許多學子的教師,甚至你從事任何將與人接觸的工作,你都應該好好認識這個族群:不同生命樣態的細節、靈魂與肉體更深刻的追究與探問。而我們的世界應做好怎樣的準備,才能寬容有力量的給予同樣的愛與尊嚴?!
這不只是一個跨性別者的生命故事,也不只是一個家庭如何面對、對抗歧視與不公義的故事,更是台灣此刻所有的公民都必須理解認同,從而更有力量的與跨性別的族群站在一起對抗誤解與汙名的重要契機!
──翁麗淑,《教孩子自己找答案》作者

 

 

鏡中倒影

這孩子顯然入迷了。他以腳趾點地,笨拙地拖著穿了涼鞋的雙腳,努力跳著一支有點彆扭的舞。他不停旋轉,但眼睛不管鏡頭,而是對著黑色烤爐的閃亮玻璃門,對於兩歲孩子而言,那門的高度正好。懷特光著上身,後腦杓鬆垮戴著一頂帽子,脖子上則掛了條馬蒂.格拉斯嘉年華風的彩珠。不過真正讓他沉醉的,也是使此刻無比夢幻的,則是粉紅蓬裙上的閃爍亮片,隨著他每次旋轉,那些銀色閃光就會一陣陣點亮小男孩沉浸於自己倒影的臉龐。
「這是懷特最愛的消遣之一——在烤爐門口跳舞,」攝影機背後的有人開口說話。「他剛拿到這條新裙子、波希米亞風項鍊和帽子,第一次穿……對鏡頭揮揮手,小懷。」
懷特可能沒聽到父親說話,也可能他聽見了,但因為某種理由選擇忽略,只是繼續前後搖擺,眼光從來沒從自己閃亮的倒影移開。最後,這個小男孩好不容易回應了父親的要求——算是吧——他稍微轉頭,害羞地抬眼盯著父親,然後發出一些喜悅的叫聲。這是一個孩子表達極端快樂的方式,但韋恩.梅因斯想要的不是這個。
「秀出你的肌肉,小懷。可以讓我看看你的肌肉嗎?」他催促自己的兒子。
突然之間,懷特變得很不自在,雙眼緩慢從父親臉上移開,望向廚房另一側的某個東西——也可能什麼都沒在看——總之在攝影機拍攝範圍之外。他猶豫了,不確定該怎麼做,然後再次忽略父親,轉回烤爐前擺了個姿勢,心不干情不願的樣子:他伸出兩個小拳頭撐住下巴,勉強擠出不存在的肌肉。他知道那不是他父親想看到的,但似乎無法擺脫自己倒影的魔咒。
「秀出你的肌肉給我看。過來這裡。秀給我看。」
韋恩有點沮喪了。
「讓爹地看看你的肌肉呀,像這樣。過來這裡。懷特。秀出你的肌肉給我看。」
終於,他的呼喊得到回應。懷特再次轉向父親,雙手仍撐著下巴,手臂緊靠身側,抬頭望向他。不過也只有這樣。韋恩.梅因斯能得到的就是這樣了。小男孩的表情半是叛逆、半是抱歉,之後又轉身面對烤爐。
「好吧,這就夠了,」失望的父親關掉攝影機。

在愛之前,在失去之前,在渴望成為某種人之前,我們不過是於空間中呼吸的一具具身體——「粗暴、肥壯、多欲」,詩人華特.惠特曼曾如此描寫。我們無法逃避自己的身體,正如無法逃避吸引你的人。不過,如果我們被自己的身體定義,表示也無法擺脫他人的身體。對於嬰兒而言,一具能夠直立、移動的人體一定比任何手搖鈴或玩具更有意思:六個月的嬰孩連話都講不清楚,但已能分辨男體與女體之間的差別;一個發燒的嬰孩將頭枕在母親的胸口時,為了替孩子降溫,她的身體會稍微冷卻下來;如果將早產兒的耳朵靠在母親的心口,就算凌亂的心跳也會找到正確節奏。
在我們成長、成熟並開始擁有自我意識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外在——呈現我們的外表——完全比不上內在重要。但美仍誘惑著我們。人類總是下意識地受到均衡與美學所吸引。簡單來說,我們就是身體的動物,甚至自戀。身為哲學家與心理學家的威廉.詹姆斯曾寫道,「人類最可感知的自私就是『身體的自私』,而『最可感知的自我』也是身體。不過,人並不是因為對身體有所認同才愛自己的身體,而是因為愛身體,才對其有所認同。」
那麼,要是一個人不愛自己的身體,會發生什麼事?你要如何佔據一個實體空間,且在空間中以這個身體存在,但同時又對其感到疏離?
在懷特.梅因斯和他的同卵雙胞胎喬拿斯出生的頭幾年,兩人被拍攝了十幾部影像紀錄,一開始他們住在紐約州東北的阿第倫達克山脈,後來搬到緬因州的郊區。他們一出生就被凱莉和韋恩領養,這對沒有其他孩子的夫妻對他們投注了所有關愛,並用這些影像紀錄了他們的大小事:他們在浴缸中彼此潑水,一起踩踏雨水積成的水窪,也在聖誕節的早晨肩並肩拆禮物。凱莉不希望兩個男孩為了禮物吵架,所以一個人有的東西,另一個人一定也有,甚至連慶祝生日的蛋糕蠟燭也是。因此,一歲生日時,他們的蛋糕上有兩支蠟燭,一人一支。兩歲時就有四支蠟燭。凱莉會同時送他們傳統和非典型的玩具,所以在聖誕節與生日時,兩人都收到了大型黃色卡車、溜冰芭比娃娃,以及大麥町小狗的電動玩偶。
兩人一開始都頂著小瓜呆頭、穿吊帶褲和法藍絨襯衫,你很難分辨誰是誰,頂多就是懷特的臉稍微圓一些。不過凱莉和韋恩沒過多久就發現了他們之間的差異。包尿布又吸奶嘴的懷特每天早上會站在媽媽旁邊,模仿她做皮拉提斯的動作,練習過程中通常抓著一個芭比娃娃,時不時還會為了看她的金色長髮在陽光下閃爍而甩動。有時他會把連身睡衣解開,讓衣服的上半身往兩邊如同洋裝般垂下。
凱莉和韋恩知道懷特的情緒起伏比喬拿斯來的大。他有時候會對自己的哥哥發火,彷彿光是他的存在都讓他挫敗。情況不只如此。每當凱莉晚上替兩個孩子洗澡時,都會發現懷特盯著掛在浴室門內側的長鏡子,就連她脫下喬拿斯的衣服、把他放進浴缸,也會看到懷特全裸地呆站立於鏡子前。這個兩歲孩子究竟看見了什麼?他自己?他的同卵雙胞胎?我們無從得知,當然也無法問懷特。不過這孩子確實常對自己的倒影感到困惑,不確定在鏡子裡盯著自己的人是誰,眼神似乎蘊含一種高深莫測的痛楚。他似乎感到緊繃、焦慮,彷彿心揪成了一個結,而他不知該如何解開。
我們出生時都帶著屬於自己的特徵、特色與足以讓他人辨認的身體標記,以方便別人說出「他是個男孩」或「她是個女孩」之類的句子。然而沒有人一出生就擁有自我意識。兩歲的孩子會在認出鏡中的自己,但猩猩和海豚也可以,就連低階的蛔蟲都能僅靠一根神經將自己與環境區別開來,但「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也就是我們的本質——卻無法在大腦裡找出一個地方、一塊灰質區域、或一系列神經電波活動供人指出,啊哈,就是這兒,這就是我的自我,這就是我的靈魂。
不過對於將男孩們從醫院帶回家的凱莉與韋恩而言,所有關於「我們是誰」的自我探問都屬於未來。這對父母將這對同卵雙胞胎男孩視為意外的大禮。因為無法生育孩子,靠著這兩個小小的、完美的男性人類,他們覺得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美國夢。尤其韋恩,他渴望儘快為兩個男孩買下人生第一把來福槍、第一根釣魚竿以及第一副棒球手套。這是他的家族傳統,一定要維持下去。
「我是誰」不只關於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更牽涉別人看待我們的眼光。我們可能被愛、被碰觸、被讚賞、被排擠、被稱讚、被蔑視、被安撫或被傷害,但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我們會先被觀看:人們透過身體的輪廓、膚色和動作來辨認我們。W•E•B•杜波依斯是一位非裔美籍的作家兼知識分子,他於一九○三年發表的宣言〈黑人同胞的靈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中提到一種雙重意識,一種屬於「黑人」(Negro)種族的二重性,「永遠透過他人的眼睛凝視自我,用世界的尺度丈量自己的靈魂,而世界只是帶著興味盎然的輕蔑與憐憫旁觀著。」他相信,在美國的非裔美籍族群歷史其實類似「一場衝突——渴望獲得足以自我意識到的男子氣概,也渴望將雙重自我融合成一個更好、更真實的自我……他只是希望能同時是一個黑人及一個美國人,且不被自己的同胞詛咒、吐口水。」
每個人都想要尊嚴、自尊及被公平對待的權利。但杜波依斯知道,那些因為膚色(或其他人所說的性傾向及性別)而與社群疏離的人們走在一條更艱困的道路上。這些感到疏離、分化且無法融入社會的人勢必得承擔一個無聲的問題,那是即便社會中最有禮之人也始終準備在唇間的問題:

「身為一個麻煩,感覺如何?」

目次

目錄

序曲:鏡中倒影

一、故事開始

第一章:同卵雙胞胎
第二章:我的男孩
第三章:終於屬於我們
第四章:性別不安
第五章:下東部
第六章:需要小心的事
第七章:粉紅色走道
第八章:男女孩
第九章:暗夜中的荒野
第十章:擁有魔力的女孩
第十一章: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第十二章:過渡
第十三章:發洩怒氣

二、性愛腦科學

第十四章:性別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
第十五章:偷換性別
第十六章:大自然中的異數
第十七章:不一樣
第十八章:變身妮可
第十九章:新困境
第二十章:怪胎
第二十一章:緬因州基督教公民聯盟
第二十二章:捍衛妮可
第二十三章:可以跟你跳支舞嗎?
第二十四章:她完全是個女孩
第二十五章:關注政策

三、性別議題

第二十六章:跨性別者的腦
第二十七章:心靈的性別
第二十八章:隔離但不平等
第二十九章:隱身入學
第三十章:從外往內看
第三十一章:青春期開始
第三十二章:天生如此
第三十三章:改變的時刻
第三十四章:我們不能輸
第三十五章:初吻
第三十六章:小小的勝利
第三十七章:某人的哥哥
第三十八章:小挫敗
第三十九章:想像
第四十章:我們的故事

四、打破藩籬

第四十一章:畢業典禮
第四十二章:重建

尾聲:她快樂就好

致謝詞
引用資料
詞彙解釋

 

書摘/試閱

第十七章
不一樣

幾個月後,懷特和父母又得面對另一個關鍵時刻:升上五年級。對雙胞胎而言,就讀阿薩.亞當斯小學基本上都很快樂,主要因為絕大多數的學生似乎都能接受懷特,但在像是奧羅諾這樣的小鎮,情勢往往也轉變得很快。雖然這是一座大學城,但也有許多世世代代定居於此的家庭,而這些人的人生觀通常比較侷限、比較保守。你會在課堂上看到鋸木廠工人的孩子坐在大學教授的孩子旁邊。另一個問題是,五年級的教室跟三、四年級的教室位在學校的不同區域,此區的女生與男生廁所都是多人共用,雖然只是建築設計上的微小改變,卻讓懷特必須面臨巨大的心理挑戰。
對於跨性別者而言,使用公共廁所是充滿爭議與焦慮的事。他們通常比較想用自己認同性別的廁所。之前這對懷特不是問題,因為使用的都是無性別單人廁所。凱莉不認為五年級的改變會讓懷特困擾,但她確實擔心其他孩子的想法,更精確的說,是擔心其他孩子家長的想法。她早已發現孩子對差異的接受度很高,包括性別流動行為,但凱莉擔心他們的家長總有一天會表示反對。
二○○七年一月七日,麗莎.爾哈特以校園諮商師的身分向奧羅諾教育委員會的特殊服務辦公室(Special Services Office)提交了復健法《504條》申請:「通知家長於初期參與學員評估團隊」。所謂《504法》的實行是為了預防任何障礙學員受到歧視,而所謂的障礙包括:

擁有心理、身體缺損,並因此實質限制個人參與一項或更多項生命活動;
擁有這樣的缺損紀錄;
被判定擁有足以影響照顧自我、執行手工、走路、觀看、聆聽、語言、呼吸、學習和工作的缺損

凱莉一直和爾哈特討論該如何確保懷特安全度過五年級,爾哈特建議選擇通常用來保護肢體障礙、學習障礙、心理及行為問題的《504法》。一開始凱莉不認為這有幫助,甚至覺得有些不妥,畢竟懷特沒有問題,但事實上,當他人以錯誤方式看待、對待他的同時,他也確實被診斷出了某種障礙。爾哈特說服凱莉相信《504法》能保護懷特,而他的性別不安診斷確實也有資格申請。最重要的是:當學校在評估懷特需求時,凱莉及韋恩能因此擁有參與其中的資格。
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凱莉、爾哈特、懷特未來的五年級導師、在校長請病假時代理的一位中學校長,以及特殊服務辦公室的代表聚在一起,目的是討論懷特未來可能面臨的相關挑戰,包括可能改變法律上的姓名。懷特在阿薩.亞當斯小學(Asa C. Adams Elementary School)已經把他當作女生對待,他會和女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穿衣、化妝,一起咯咯發笑,還會一起開男孩子玩笑。懷特在這裡過得很自在,也受歡迎,但五年級的他得面臨的是新老師和一些新同學,而無論家庭與校方都希望確保他在需要時能有尋求幫助的「安全」對象。韋恩還無法完全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別者,但仍希望確保孩子在學校的安全,也希望他的需求得到滿足。
懷特留長髮、擦指甲油也穿女式上衣,但在表面裝飾之下,他清楚自己仍擁有男孩的身體。他有陰莖,而最害怕的就是讓別人看見陰莖的存在。這或許也是他在學校無法專心的緣故。他總是躁動、緊張,甚至會在自己感覺不順時找人吵架,在《504法》表格中的最近「行為困擾」中,麗莎.爾哈特寫上:「無法完成作業」、「容易感到挫敗」、「愛哭」、「焦躁」。此外這次會面最重要的決議,就是讓凱莉和學校達成共識:懷特應該使用女性廁所。
這些為了懷特所做的調整偶爾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和喬拿斯都有參與體育活動,但隨著年齡增長,懷特從運動得到的樂趣往往是同儕交流而非運動本身。九歲時,這對雙胞胎開始依據性別參與分組運動,比如小聯盟,懷特毫無疑問地表示想和其他女孩一起打壘球,而不是棒球。韋恩支持懷特的決定,但仍然讓凱莉去處理所有細節,她連絡了緬因州校長聯盟,其中包括許多協調運動團隊的委員會,然後又打電話給緬因州學校系統中的好幾間學校,他們都擁有反歧視政策,但也都沒有提及性別認同。
這是一條新的戰線。凱莉一如往常地埋頭往前衝,她先是寫信給當地的壘球組織,教育他們理解這個議題,再向他們介紹懷特。他們因此回應表示會重新評估原有規則,也就是「各單位之季賽、特殊比賽及巡迴賽隊伍必須全由女性或男性組成」,但凱莉沒打算等他們慢慢來,她諮詢了「緬因平等」(MaineEquality)律師協會,然後又寫信給奧羅諾—維齊(Orono-Veazie)小聯盟,表示她和韋恩願意回答任何有關這個「特殊情況」的問題,附件則是來自「緬因平等」的律師信函,表示懷特參與緬因州壘球比賽的權利受到緬因州保護。這次凱莉也沒打算坐等回復,立刻又寄了一封電郵到康乃狄克州布里斯托的地區小聯盟辦公室,就為了確保自己做了一切可能的努力。這是凱莉第一次在正式通信中以女性代名詞稱呼懷特:

我們誠摯希望,開季時,我們的女兒能在友伴歡迎下加入她的團隊,也希望仰賴你們和你們的組織支持她這麼做的權利,另外還包括她的隱私權。

兩週之後,透過一連串的通信往返,地區辦公室同意了奧羅諾—維齊小聯盟的豁免申請,懷特因此得以加入期望中的壘球隊。他是個合格的球員了。不過加入球隊代表他得穿戴特定衣物,在打了幾場比賽後,他向霍姆斯醫生表達了他的憂慮。當霍姆斯醫生問他為什麼看起來既焦慮又難受時,他解釋自己不喜歡壘球隊制服。
「為什麼?」霍姆斯問。
懷特想和他的女生朋友們打壘球,是因為比起和男孩子打棒球,這對他而言比較自然,但無論他覺得自己多像女生,為了和大家一樣,他得特別在制服下加穿罩杯和三角腹帶。
「因為和其他人不一樣。因為我就是不一樣,」懷特說。
「怎麼不一樣?」
「我還是個男生,不是女生。」
「是的,你不一樣。」
懷特愣了一下,沒有立刻反應過來。通常只要他說自己是女生,霍姆斯都會順著他的話表示同意,但現在她卻對他從未真正和任何人談過的這件事表示附和——在心底深處,他知道自己的衣著之下仍是個男孩,而且無疑還有陰莖和睪丸。他恨死了。
療程結束後,霍姆斯寫下了筆記:「然後我說我有多欣賞他是個這麼不同的人:即便證據如此明確,你仍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我不認為他聽進去了,但我們會繼續處理這個部分。我們得處理真正的痛苦來源:不是騷擾,而是現實。這太棒了。」
霍姆斯在療程結束後護送懷特到停車場。懷特本來已經走向等在車裡的凱莉,但又跟母親說了「等一下」後跑回霍姆斯身邊,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第十八章
變身妮可

凱莉帶領懷特經歷了許多轉變,過程中總是努力在他的慾望及她的謹慎考量之間取得平衡。他們一起處理了衣著、運動、以及在學校使用什麼代名詞等問題,這一切可不簡單。一直以來,凱莉只要在女裝衣架前尋找懷特能穿的中性衣物時都會感到心酸:她知道自己在壓抑孩子最渴望的事物。凱莉和韋恩總是在要求他妥協,然而這些妥協都一項一項的失效了。升上五年級後,男孩與女孩廁所不再是單隔間,他們也決定讓懷特穿所有自己想穿的女性衣物——但要在合理範圍內。問題是,大家還是稱呼他為懷特。梅因斯家已經針對改名問題討論了很久,但始終沒有做出決定。不過如果他們決定讓他外表像個女孩、穿著也像個女孩,當然也該讓他使用女孩的名字。
他們問懷特想要使用什麼名字,他說「酷姬」(Raven),那是他最愛電視節目中的角色。
「那根本不算是個正常名字,」韋恩抱怨,「那是節目角色的名字。」
但懷特最熟悉的就是這些角色的名字,他也考慮了「昆恩」(Quinn),那是尼克國際兒童頻道所播放的青少年喜劇節目《住校日記》(Zoey 101)中的角色,但老是搞不清楚拼音,最後他選了妮可(Nicole),小名妮奇(Nikkie),取自《住校日記》中一個配角的名字。
但無論是妮可或妮奇,韋恩都說不出口,總是盡量避免。因為內心仍有矛盾,他把一切細節都交給凱莉處理。她打給家庭律師,發現改名並不是只要填寫表格就可以了,根據緬因州法律,改名必須在報紙上公告,如果梅因斯家族希望避開大眾目光,就得向法院申請例外情況。凱莉和韋恩最不希望的就是公開宣告此事,即便版面很小,他們仍不想大聲宣稱自己的兒子已經變成女兒。
除了不想讓陌生人知道他們的家務事,他們更怕孩子成為右派宗教社群的標靶。畢竟「緬因州基督教公民聯盟」(Christian Civic League of Maine)不只強烈反對同性戀與跨性別者,在政治與媒體上也相當活躍。這個組織常在網站上發表譴責「同性議題」的文章,也常寫信給《班戈日報》(Bangor Daily News)的編輯。他們最近的爭議事件是公開反對緬因的知識分子╱作家珍妮佛.芬妮.柏蘭(Jennifer Finney Boylan)在ABC的肥皂劇影集《我的孩子們》(All My Children)中飾演跨性別治療師,甚至用一篇標題為「我的『跨的』孩子們」的文章警告家長此節目有害,而「跨的」(tranny)正是他們用來貶低跨性別者的說法。幾個月後,此聯盟又透過網路新聞攻擊一齣名為《隱藏的性別》的節目,因為編劇為一位跨性別女,並曾在緬因奧本的第一普教教堂(First Universalist Church of Auburn)演出。因此,對凱莉和韋恩而言,公開懷特的更名決定確實可能使家族遭受攻擊。
不過在申請被允許之前,凱莉和韋恩得先出席郡法庭。他們的家庭律師保證他們只需要和律師一起站在法官前跑完既定流程,從頭到尾只會花上幾分鐘。
出庭當天,律師來電表示本人無法出席,但他擔任房地產律師的妻子會頂替他的位子。在那個悶熱的夏日,凱莉和韋恩坐在法庭內焦躁又緊張地等待法官出現,等他終於出現時,兩人的心卻往下沉了一些。他是一位年老紳士,大概超過七十歲了,白髮,黑色長袍下穿了一雙白色球鞋。糟糕,這下可好,他們兩人心想。法官坐下時沒看坐在前排的這對夫妻一眼,只是專心讀書記放在面前的檔案,然後抬起頭。
「為什麼你們要把兒子的名字換成女生的名字?」他問。
凱莉的背刺痛了一下。他們的律師,或者說是替補他們律師的那位房地產律師回答,「他們的女兒是一位跨性別孩童,庭上,他已經以女孩形象生活了好幾年。家長、醫生和律師都同意現在是這麼做的好時機。」
「為什麼你們要申請不讓此事見報?」
「因為最近的抗議事件……基督教公民聯盟發起的那些抗議,所以他們希望能私下進行,」律師回答。
「或許基督教公民聯盟需要出庭說明自己的立場,」法官回答。
現在是怎樣?韋恩心想,凱莉眼中湧現淚水,韋恩也在座位上不自在地變換坐姿。他們兩人都沒想過自己得經歷這些,而且還不是為了改名,只是為了讓改名不用見報。幸好懷特不在場。韋恩知道他得做些什麼,所以舉手請問是否可以發言,法官盯著他看了一陣子。
「你是誰?」
「我是孩子的父親。」
「請上前。」
韋恩走向法官,正打算開口,但法官指示他停下來。
「上證人席。」
法官要求韋恩發誓後發言,然後詢問了他的職業以及教育程度。
「我是緬因大學的安全主管,擁有安全管理的碩士與博士學位,另外副修成人教育。」
韋恩接著解釋,他的兒子懷特從兩歲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因為堅持自己被困在錯誤的身體裡,就學生活也不是那麼好過。而現在他們已在醫生的同意下深信,他應該被允許成為一名女孩。
雖然是在法庭,但韋恩終於把這些話大聲說出口了!他說自己同意凱莉,也認為懷特該在安全的情況下完成過渡。
法官問凱莉是否有話想說,她於是上了證人席。她並不喜歡公開發言,但如果只是安靜地坐著,不說些什麼來捍衛孩子的權利,她之後一定會後悔。韋恩和凱莉都不記得凱莉說了什麼,但法官的態度確實有所軟化,敵意也不再那麼強,或許是聽了兩人說法後,法官總算相信他們不是為了想要女兒而逼迫其中一名雙胞胎變性的誇張家長。他們不是。他們是一對白領中產階級夫妻,正直的公民,而且就是平凡的緬因人。
法官要凱莉走下證人席,花了大約幾分鐘盯著眼前的文件,最後終於抬頭。
「我找不出否決這項申請的理由,」他說,「你們顯然很重視孩子的安全。」
凱莉和韋恩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真的誤會這位法官了。當他走進法庭時,他們只看見他的白髮與年紀。這就是大部分人做出判斷的方法,也是他們不希望他人對待妮可的方式:他們基於外表對人下了判斷。一個價值觀早已固定的老人怎麼可能理解、同情他們的跨性別孩子呢?但他確實這麼做了。
對於韋恩而言,這是他首次公開支持懷特的跨性別身分,雖然自己沒有意識到,但他身為父親的本能幫助他迎向了這項挑戰。他們的申請獲准,懷特.班傑明.梅因斯很快就會正式變成妮可.安柏.梅因斯(Nicole Amber Maines)。對了,中間名安柏是凱莉選的,她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