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財富的帝國(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財富的帝國(第2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財富的帝國》生動講述了一個關於美國為財富而生、為財富而戰、為財富而生、生不息的偉大故事。在戈登的精心演繹下,二百年中,美國這個財富的帝國上演了成功與災難、勇猛與怯懦、新觀念與舊偏見、曠世英才與愚鈍之輩的長篇史詩。瞭解了美國成長過程中的危機與事件,認識那些推波助瀾的偉大人物,洞悉那些改變美國面貌的科技發明與政治策略,也許我們便尋獲了開啟未來財富的鑰匙。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約翰·S·戈登(John S. Gordon)

譯者:董宜坤

約翰·S·戈登(John S. Gordon), 美國作家和經濟歷史學家,1944年出生於紐約,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擁有席位。他1966年畢業于范德堡大學,或歷史學學士學位。在過去20年中,他作為專職作家,著有暢銷書《偉大的博弈》《資本的冒險》《瘋狂的投資》等。

序言

追尋幸福在21 世紀曙光初現之時,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關鍵地位毋庸置疑。事實上,只有回望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的鼎盛之期,才能勉強找到一個可比的物件。

羅馬用武力征服了世界,它的力量源自以古羅馬軍團為代表的軍事機器。各大強國自那時起為了自身的利益紛紛對異族人實行政治霸權主義。一個世紀之前,大英帝國坐擁全球1/4的陸地,世界上有1/3 的人口是愛德華七世的子民,但這些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會說英語或把自己看作英國人。

然而,自始至終,美國最多勉強承認自己是帝國主義國家。在20 世紀,所有世界大國中只有美國沒有依靠戰爭來擴大其主權領土,儘管也只有它在歷經了三場大國間的戰爭後,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今日的美國僅僅擁有全球6% 的土地和6% 的人口—實際上,所有這些人都真正把自己看作美國人,都說英語,但當今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高於19 世紀中期處於巔峰期的英國。

美國勝於英國之處是它具備更強的經濟實力。雖然美國只有占全世界6% 的領土和6% 的人口,但是它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了全世界近30% 的份額。從採礦到電信等各個經濟領域,從人均農業產值到年圖書發行量再到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美籍獲獎者超過總獲獎者人數的42%),美國幾乎在方方面面都領跑全球。

美國不僅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更是充滿活力和富有創新性的國度。20 世紀當之無愧地成為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重要的100 年。這個世紀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是源於美國,就是主要在美國實現產業化進而轉化成各類消費品的。牛仔褲、好萊塢電影、可口可樂、搖滾樂、SUV 汽車和網上聊天室等美國文化的代表風靡全球。新技術在全球各地傳播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帶去了美國人的行為方式和美式價值觀。

正如拉丁語在過去幾百年在歐洲的地位一樣,英語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大同語言。當今世界進行外國語言研究的學者中有60% 從事的是英語研究。作為一種語言課程,英語也逐漸成為各國教育系統的必修科目。英語的運用如此廣泛,一方面要歸功於大英王朝使眾多國家把英語當作第一或第二語言,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引領著世界通信和娛樂領域的發展。互聯網作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交流手段總的來說是美國的發明,而現有的40 億網頁中有超過80% 的頁面把英語作為網頁語言。

美國的軍事實力固然強大,然而它最強大的地方卻不是軍事實力,而是它的財力以及財富在人口中的廣泛分配,創造更大財富的能力和能給出種種高效利用財富新途徑的無窮的想像力。 如果這個世界迅速地“美國化”,就像當年的“羅馬化”一樣,原因並不在於美國有先進的武器,而在於其他國家都極其熱切地想擁有我們所擁有的,想借由我們所有的“美國”方式行事,並獲得那些想要的東西。這些年來,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以一種平和且廣受歡迎的方式被廣泛接納,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的情況。撇開那些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權力溜走的精英階層不談,至少美國的人民是歡迎這種制度的。這種制度和國家形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微妙、更易推進、更普遍,並且很可能會更長久。

美國是一個財富帝國,一個經歷著經濟盛景的帝國,一個有著眾多理念和制度來助其輝煌的帝國。回望歷史,正如很多成功的例子一樣,有人把美國經濟的成功看作必然甚至是命中註定的結果。這個國家畢竟有著廣闊、多樣和豐饒的國土,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群體。然而,所有這些優勢阿根廷都有,而且它自1870 年以來就沒有捲入過曠日持久的戰爭,可是阿根廷卻只能竭力爭取保住其中等發達國家的地位,它的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及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1/3。

兩國間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緣於政治差異。阿根廷的政治體制繼承了西班牙的帝國主義體系,一種自上而下實施統治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常常將財富毀於一旦,它更多的不是促進而是阻礙財富的創造。相比之下,美國的政治體制很幸運地根植于英制傳統,尤其是繼承了法律至上而不是國家至上的觀念。獨特的英式自由觀念也很關鍵:個人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其中包括不可隨意剝奪的財產權,這是對個體至關重要的一項權利。 英國人能提出這樣的觀念,將之融入國家政治理念並傳給子孫後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長達37英里、常常險象環生的水域把大不列顛島同歐洲大陸分離開來。英吉利海峽不寬不窄正合適:不算太寬,所以為英國與歐洲大陸建立長期密切的聯繫提供了條件;不算太窄,對外發動侵襲綽綽有餘,但這對於那些想入侵英國的國家來說,卻只是一個冒險的提議,因為在過去的1 000 年中外族對英國的入侵只成功過一次。

由於不需要承擔巨大的軍費開支,在歷史上的多數時期,英國的稅率一直都很低,所以它可以利用其經濟優勢去開發更多的資源,而且能夠負擔得起高成本的政府分權體制運轉。地方事務放手交給當地的民眾,國王不多加干涉。在歐洲的幾個大國之中,要數英國社會的人口結構流動性最高。英國國內的貴族們享有的財富和影響力不可想像,但卻不是一個封閉的高貴階層。與歐洲大陸的國家比起來,成功的資產階級家族和地主家庭的聯姻在英國是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有才學的人通過聯姻可以更加輕鬆地進入上流社會。拿破崙把英國人說成是開店鋪的,意在羞辱,但英國人卻把這句話當成溢美之詞,頗為受用。 英國人習慣安於現狀,所以他們對任何求變的嘗試都深為抗拒。17 世紀早期,一些英國人開始帶著這些觀念來到美國定居,並在新的環境中實踐應用。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那時美國的情況與英國頗有幾分相似,只是美國的優勢要更強一些。直到20 世紀後半葉,北美地區也一直沒有受過外來侵略之苦,多數時候政府徵收的稅賦也很低。當時,北歐地區開始主導歐洲和世界的事務,大英帝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主宰了北歐的商貿幹線,而美國的位置也使它能利用一個完全全球化的經濟崛起的時機受益。美國是世界大國中獨一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的國家,也是獨一一個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三個氣候帶的國家。它既是一個擁有足夠軍事防禦能力的“島國”,也是一塊有著多樣資源的大陸。來到美國的大部分移民—這些人並不都是英國人,就是想在這片幾個世紀以來被認為充滿機遇的地方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膜拜他們心中的神靈,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美國不僅是世界上宗教意識最濃厚的國家,同時也是國民最世俗、最虔誠、最具商業意識的國家。美國人以他們的進取精神而著名,這無疑是傳承了他們早先紮根于此的先人之精神。那些選擇捨棄既定生活的祖先來到這片陌生而遙遠的土地,追尋他們理想中的幸福。與任何其他地方相比,絕大多數人在這裏都能更自由地去追尋幸福,不會受到太多干涉。寬鬆的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找到夢想中的幸福生活。甚至那些作為俘虜而非出於自願來到這裏的人,情況也是如此。 這並不是說美國的經濟史僅僅是由一個個成功個案組成的歷史,這樣的史書寫出來也沒幾個人愛看。美國經濟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次劫難,如果當時的政治領袖們處理不當的話,危難中的美國經濟就會完全失控。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經濟發生了大衰退。它的傳統市場主要集中在英國,可是當時美國的產品大都被英國拒之門外。美國的貨幣(當時已經算得上是一種貨幣)幾乎貶得一文不值,政府無力也無法償還債務。1932 年的大蕭條波及範圍之廣使很多人開始對美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以及共和黨的執政前景頗為懷疑。前一次經濟危難有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傾力協作,後一次有佛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力挽狂瀾。憑藉強大的領導力量,美國在這兩次經濟劫難中涉險過關並越發壯大。然而美國國內的政治家們也有過重大失誤,比如引發大蕭條的一系列決策。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執掌的美國第二合眾國銀行的解體意味著美國在此後將近80 年的時間中不再有中央銀行,結果19 世紀和20 世紀初的金融恐慌再次出現並愈演愈烈,隨之而來的蕭條日趨加深,而情況本不應這樣糟糕。和很多帝國故事一樣,財富帝國的故事是一部史詩,是一部講述成功與災難、勇猛與怯懦、新觀念與舊偏見、曠世英才與愚鈍之輩的史詩。但最為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由數百萬人書寫的歷史,他們克己守法,不斷追求著個人利益,這就是自由的真諦了吧。和所有的史詩一樣,財富帝國的故事好似向我們深刻剖析了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曾經說過,“獲得和付出都是我們力量的無謂浪費”,在我看來,對於這種說法再沒有比美國經濟的史詩更有力的反駁證據了。

目次

導言追尋幸福

|第一部分|

廣袤的荒原在怒吼

01

土地、國民與法律

意外撞入新世界

歐洲文明的到來

煙草拯救了佛吉尼亞

美洲經濟的慢性病

02

“以上帝和利潤的名義”

“山丘之城”的清教徒們

北美洲第一家冶鐵廠

大西洋王朝

重商主義

“需求的雙重巧合”

除了奴隸,人人都享受到繁榮帶來的好處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第二部分|

自由的王國

大背景:美國獨立戰爭

“中國皇后”號駛往東方

發生在麻塞諸塞州的農民起義

年輕的美國,年輕的憲法

漢密爾頓的創造

幸運的漢密爾頓

第一次金融危機

05

強大的協作力量

棉花改變了一切

誰還會懷疑棉花至高無上的地位呢

美國製造業之父

《禁運法案》和保護性關稅

06

眾人同心,其利斷金

運河:遍地開花,收成寥寥

“克林頓溝”

創造奇跡的1817年

07

傑弗遜派的破壞

貨幣大雜燴

“把最後一分錢還給我們的朋友”

歷時最長的蕭條期

08

自由屬於新澤西

密西西比河的“清道工”

范德比爾特船長

鐵路計畫

“拇指湯姆”機車

09

留住天堂的閃電

“看看上帝的傑作吧!”

現代報紙

“一切皆有可能”

10

鯨魚、木材、冰塊和金子

“最偉大的愛國者是那些填充了大部分陰溝的人”

改進工具,解放勞動力

冰塊貿易

“年輕人,去西部吧!”

“除了再來一場大崩潰,這一切還能以什麼收場呢?”

|第三部分|

崛起的巨人

大背景:美國南北戰爭

浮華世界不再是個夢想

南北差距

腥牙血爪的資本主義

伊利鐵路之爭

動產信貸公司的醜聞

改革的原動力

帶著玻璃口袋做生意

黃金大恐慌

日益擴展的公司

“阿拉斯加也可以種草莓”

脫穎而出的摩根

打破鐵路的壟斷

13

竟然會有這樣的買賣

卡內基的管理哲學

劍拔弩張的勞資對決

“強盜資本家”

沒有消失的遺產

摩根改變了世界

14

黃金十字架

棘手的個人所得稅問題

聯邦儲備系統

20世紀從1914年的8月1日開始

|第四部分|

走進美國的世紀

大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發戰爭財

新的世界金融巨頭

15

將價格降到能支付得起的程度

“人人都可擁有汽車”

電的推動力

1929年大股災

16

恐懼本身

銀行恐慌

“百萬富翁的救濟金”

“資本主義又復活了”

百日新政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第五部分|

一場新經濟革命

大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美國“生產力”乾杯

戰爭的洗禮

18

戰後大繁榮

華爾街的新機會

現代工人運動

大國間的新式對抗

“獨臂”的經濟學家

19

新政秩序的危機

國會的財政政策

新稅制

“滿街都是鈔票”

金融改革

20

新經濟,新世界,新戰爭

電腦改變了世界

繁榮與危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