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飄浮書房(增訂新版)
滿額折

飄浮書房(增訂新版)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79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常不過尋常事,優秀的散文家總是能優游其中,嚼出特殊的滋味。曾自認擅寫長文的鍾怡雯,此書集結的卻大多是千字短文,篇篇短小精練,閒散中帶著飄逸。寫出生地怡保、親人定居的新加坡、越南胡志明市、新店鄉居、半城半鄉的中壢,色彩鮮明,有著寫實主義式的浪漫。

來自熱帶馬來西亞,素以混血自傲,出生地怡保,充滿溫濕膠著的赤道氣息,有滄桑的殖民時期英式老建築,街上傳來迷人香氣,以美食誘惑精神感官,樂享「狗日子」,還有印度神像色彩屬於東方華豔的沙麗,燃燒整條向晚的街。

留居臺灣,四年新店山城,蕈類於居處反覆投胎,恣意生長,失控的洗衣機,神經質的植物長成巨株,市場有笑容可掬的賣菜阿嬤,還有上演蒼涼版《那山那人那狗》的老陶,潮濕陰暗的日子,再度回首恍如魔幻歲月。定居中壢蜘蛛精之城,妖嬈的檳榔攤女郎,是當地奇景,走進巷弄,家在田中央,空地皆可種菜,盡顯它村姑本色,讓人啼笑皆非。

生活裡,種種無可迴避的課題,寫作令人焦躁,卻也是不瘋良藥;難纏的電腦打字,最終取代了紙筆。往昔窩在文具店,大啃金庸、梁羽生,過足了讀小說的癮,進入大學,沉浸在古典詩詞與禪宗的世界,一邊貪戀老師的愛心陳皮。

《飄浮書房》是作家本色的讀書、旅行之樂,充滿了南蠻風情,與不拘傳統禮教的隨興生活態度。

作者簡介

鍾怡雯

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金寶市。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麻雀樹》、《陽光如此明媚》、《鍾怡雯精選集》;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華文文學專題研究》;翻譯《我相信我能飛》;並主編多種選集。

自序

留給下一本

這是我的第五本散文,跟前四本散文集明顯不同的是,這回收錄的全是千把字的短篇,最長的不超過兩千字,其中包含四個專欄,以及發表在報紙和各種雜誌的短文。我一直(或自以為)擅長寫長稿,不過,打從答應寫第一個《時報週刊》的短命專欄開始,我即想完成一本迥異於以往的書寫形式。《時報週刊》的五篇短稿都寫怡保,我的出生之地,也是個人最喜歡的幾篇。五篇完成後,專欄無疾而終,我鬆了一口氣,一來實在受不了每星期寫稿的壓力,二來覺得以零碎小文去處理這個美麗優雅的英殖民地老城,可惜了,這好題材需要更大更完整的篇幅。
第二個專欄是聯副的「潦潦幾筆」,隔週的專欄寫了一年,共有四組題材,關於(生不生)小孩,我的學生,我的老師,以及住了六年的山城故事。四組故事中只有山城故事算是接近完整的,其他的,尤其是關於小孩的話題,其實還有更多要說的,卻不知道該怎麼說,說出來了的,又嫌太迂迴,左躲右閃避掉核心問題。這事碰觸到的是自己的寫作困境,散文書寫和個性的牴觸。我原來是個善於躲藏的人,這題材實在太隱私。奇怪的是,許多人告訴我,他們喜歡這些我自以為處理得不好的系列。
寫馬來西亞老師那幾篇,令我重新凝視自己的成長。它們和怡保系列最大的意義是:發現「故鄉」對個人潛在的影響力。成長環境和教育,把我教養成「混血」的人,無論在精神或文化,乃至食物口味。我再而三的在散文中坦稱自己是「南蠻」。我喜歡混血的東西,血統不純是我最大的資產和驕傲。臺灣社會的問題是,一切要求「純正」。這個「純正」的意識形態逐漸成為劍拔弩張的勢力,領受過「混血」文化的精彩和好處,身為「外勞」的我,感慨尤深。
中壢系列則大半刊於《印刻》文學生活誌,部分發表在《香港文學》。《印刻》的專欄叫《中壢之味》,是我熟悉的居住之地,住了七年。我相信,還會有下一個,乃至下下一個七年。《香港文學》的專欄目前還在進行中,原來的名稱叫「都市空間」。我把記憶中浪跡過的城市鴻爪寫下,這些「過境」記錄,千把字正好,那些連千把字都沒辨法留下的,都是些與我無緣之地。校稿時重看,發現還是最喜歡曼谷和胡志明市,我南蠻的徹底。
重新面對自己文字,面對自己,校稿時我又陷入熟悉的窘境,這是「出書症候群」之一種。可是這回經驗比較特別,校稿速度意外快。短文的好處吧,變化大,所以不煩。重讀最後一輯「不可兒戲」時,我忍不住又掉入那個屬於自己的、老掉牙的問題,到底,我在逃避甚麼呢?
答案,應該留給下一本書。

 

目次

【自序】留給下一本

卷一.濕婆之鄉

不老城
濕婆神之鄉
糖水涼茶舖
飽 死
狗日子
抵餓二十天
長衫流動
淤塞的河口
黑洞的幽光
廢人之谷
文具書局
你拜了嗎?

卷二.小城故事

魔幻歲月
賣菜阿嬤
幽黯的褶痕
老闆們
老陶和他的家人
公車走了
蜘蛛精之城
黃昏市場
無名火
田中央
中壢之味
中原異域
俗擱大碗的大賣場
聲色場所

卷三.飄浮書房

大小書
不瘋良藥
乏味極了
回家的理由
有 禮
沒有手稿的年代
想像退休
飄浮書房
春天沒來
快速逃離
遙遠的月光
秋之味

卷四.都是朽木

八十年前我還是小孩子
放羊的老師
老師的跳蚤
陰錯陽差
上緊發條
外星人
都是朽木
耐煩的牛
無處不貓
抱一下
只是路過

卷五.不可兒戲

不存在的天使
上帝拿走一根筋
大哉問
不可兒戲
天生的母親
我的貓也是
兒語恐懼症
害怕失寵
賭一把

書摘/試閱

不老城

「你是哪裡人?」「怡保。」
每次報出這個出生地,都有微微的優越感。怡保,好山好水,奇岩秀壁處處,號稱「小桂林」,出產美食和美女。馬來西亞人打從心裡喜歡怡保。好水搓出好麵食,那裡是美食天堂。好水也滋長美女,楊紫瓊是怡保人。那裡的土質出產天下第一的柚子,個大汁多,結實飽滿的紅肉滲出蜜香。雞蛋裡挑骨頭的人,也只挑出「怡保很熱」這幾近廢話的缺點。藍天白雲下,火車站、大醫院以及聖.麥可高中這些英殖民地時代留下的老建築,透出淡淡的優越。一條舊舊的休羅街提醒人們它的殖民地血緣。
我喜歡這座老城市。殖民地底子厚,修養深,沒有老態龍鍾的遲暮,怡保老出閒雲野鶴的優雅,透出晚霞般的瑰麗色澤,九重葛在路邊溝旁或庭院裡燒出英殖民地時代的煙霞。
怡保華人多,是座廣東城。香港流行甚麼這裡也跟風,西馬南部是臺灣流行文化的天下,怡保小孩卻從小聽香港的流行歌曲長大。港星港劇廣東歌,街場巷弄都是高分貝的廣東話。廣東話有九個聲調適合罵人吵架,有效地為這個老城注入沸
揚的生命力。一個不被時間分解的城市,二十年前如此,現在依然。新住宅區當然年年增加,是平房或排屋,不覺刺眼,隔一陣乍見新房又起,只有輕輕一聲
「咦」。
從六歲搬離怡保,我變成過客,每年回去看它一兩次,一晃二十八年,怡保親戚中的小輩轉眼長大,長輩或老或死,只有怡保沒變。賣「煎堆」冷飲的印度男人十幾年都還杵在橋頭大樹下,只是額頭髮線更高頭髮變白,還有肚子開始吹氣球似的脹圓了。
老城市有太多不老的理由。它有幾個黃昏市集,只賣食物。食物是城市的活水源。二、三十攤大排檔一起出列,看得人眼花。我的胃口平時大得令為夫尷尬,到了那裡,倒希望胃口還再大一倍才對得起那些酸辣炒炸。黃昏市集約從七點鐘開始人聲鼎沸,年輕女孩著吊帶背心短褲夾腳涼鞋去喝糖水、冰椰汁或是甘蔗汁。賣彩票的印度人,賣晚報的華人穿梭食客中。
怡保人愛吃也愛賭。母親說幸好搬離怡保,否則早晚父親也爛賭,每週跑馬外加兩次開彩, 還有「多多」博彩,即便山堆的家財也會敗光。不過父母親打從心裡喜歡怡保,每個女兒的名字都有「怡」,連在南部出生的小妹也是。不知是否「怡」字作祟,我嫁了怡保人,五妹和妹夫後來都定居怡保,父母親理所當然不時要到怡保「食嘢」。五妹夫是洋華人只懂英文馬來文,小外甥從牙牙學語就講英語,住這老殖民地城市正好。
我最喜歡怡保的下午。慵懶的悶熱午後,花白的陽光蜷縮在老建築上,街市寂寂,時間在怡保的巷道空轉,城市抽離了現實感,只有失去重量的歷史躲進陽光照不進的巷弄。
來去匆匆的旅客只知道西馬北邊有個招搖的檳城,以及膚淺的小島蘭卡威,沒有時間好好品味滋味悠長的怡保。
也幸好如此。

濕婆神之鄉

怡保很有異國風情。
老怡保人未必同意這種說法,尤其華人。當然,怡保的名產雞仔餅、香餅、貢糖和萬里望花生都是道地的華人食品。慕名而來的外地人都想「嘆」(即享用)一盅「富山」茶樓的早茶和點心。沒有去過怡保的人必然聽過鼎鼎大名的「芽菜雞」。旅遊景點吧,那就是三寶洞了。且不說那奇詭的地理和大大小小的岩洞,光被山壁圍繞的那個烏龜池就是鬼斧神工,那是諸神的藝術品。立在井底,天光兜頭灑下,壁上的蕨類閃著微光,是有那麼一點被神籠罩的依稀彷彿。熟門路的人知道該在哪一天去吃好吃得不得了的齋菜,那比甚麼大魚大肉都美味精緻。
這些算甚麼異國風情?分明都很華人哩!
我也以為這樣。直到有一回出去吃晚飯,沿街都是艷異的紗麗,絕少塞車的怡保竟然被這些傾巢而出的印度同胞堵住。原來怡保的印度人竟那麼多,紗麗的熱情燃燒整條向晚的街。車子在牛步,盛妝的印度小姐結伴而行,晚風中的紗麗舞得人目眩神迷。遠處,印度廟傳來不絕的節慶音樂。那一刻,怡保變成了陌生的異域。恍然大悟的我霎時明白,為何怡保簡直到了五步一小印度廟的地步。
印度廟的屋瓦住滿神祇,半人半獸,千手千眼,全漆上搶眼的顏色。華人稱之為印度色的包括艷紫、艷粉紅、鴨屎青、寶藍、橘紅,他們的紗麗和神廟,甚至車子都是一片喧囂的華彩。印度人特別喜歡紫紅九重葛,飲用血一樣的玫瑰露。濕婆神、象頭神、Sarasvati 、戴維女神和杜爾加女神在屋瓦上注視著跟祂們一樣華麗的子民。華麗,但貧窮。
怡保殖民地建築多,連店街、華人會館都可能是上百年的英式老建築,燕子最愛在樑上築巢。然而建築裡面的現實生活沖淡了它的殖民色彩,人們到店裡去買炒粉、囉雜(rojak,可以稱之為馬來沙拉)、roti cenai (甩餅),或者到會館打麻將領獎學金,不會想到建築悠久的歷史。頂多被燕子的糞便擊中,抬頭並準備詛咒牠們時,發現老舊的樑上都塞滿了燕巢,牆角也散落著羽毛和紙片,為這些老建築平添幾許滄桑。色彩瑰麗的印度廟反倒充滿活力。
出生在怡保彷彿暗示著我和印度人有著某種神祕的聯繫。怡保美食那麼多,芽菜雞和富山早茶我沒興趣,卻獨愛印度炒麵。炒麵有芽菜、蛤蜊和半個水煮蛋,淋上咖哩,擠點酸柑汁,又酸又辣吃得一身汗。不吃炒麵便吃甩餅,沾咖哩,一樣辣出汗來。怡保火車站有個印度人賣一種好看又好吃的零食,十幾種東西裝成一袋,各式豆子、木薯、香蕉片、麵粉條全炸得金黃酥脆,撒上辣椒粉,脆、辣、鹹,邊看報紙邊丟到嘴裡,不知不覺就把一大袋嚼完。吃完口渴,立刻想到橋頭印度人的「煎堆」(cendol),冰涼沁心且解渴,這時候得暫時忘記中醫禁喝冷飲的警告。搬到南部後,住在一個印度人口特多的油棕園,神像繞境(murti)時,我們用椰子、香蕉、鮮花和清水拜拜,學印度人在額頭上點灰痣。
或許因此我才成了濕婆神的子民,永遠偏愛祂所賜的食物,以及那神祕炎熱的濕婆神之鄉。

糖水涼茶舖

在怡保常喝糖水,糖水,即甜品,隨手可以列出一串名單:紅豆沙、摩摩喳喳、六味、涼粉、羅漢果、煎堆,還有一種廣東話叫「文頭浪」的涼補,淡黃色而口感滑溜,像愛玉。除了紅豆沙,其餘都是冰品。冰糖水是熱山城的滅火救星。一碗冰鎮的摩摩喳喳飽肚涼肺,不吃正餐也餓不了。雖然熱的摩摩喳喳更能襯出椰漿的濃郁香純,番薯和芋頭因此愈顯鬆軟,大熱天吃得渾身汗水,畢竟不夠暢快。
中醫勸女人勿食冰品,在怡保簡直不可能,到處都是冰糖水和涼茶的誘惑,從來沒有全身而退過。臺灣酷暑如此煎熬,我以恪守戒律自豪,一到怡保,立刻破功。
怡保女人愛喝糖水,尤愛冰糖水。姨媽姑姐們從年輕喝到老,夫家八十歲的外婆當年捧著紅豆雪大口吃的樣子猶如昨日。我婆婆跟她的三個兒子一樣,飯後要來點冰甘蔗汁椰水才算完滿。這根本不符養生之道,她卻一輩子用這樣的方式過生活,完全看不出已六十出頭,成天開車忙進忙出,無論體態或健康狀態都在巔峰。她說女人一定得喝糖水,糖水「潤」。潤甚麼?潤膚潤肺啊。
於是在怡保早也糖水晚也糖水。我節制掙扎的喝,小心翼翼的喝,把冰塊挑出來,或者只喝小半杯小半碗,仍然至少一天喝上兩回。二舅是家族裡唯一喝熱紅豆沙的人。他住西馬最北接泰國的玻璃市,每次回怡保,消夜時必定提個大鋼杯,說,走吧!買紅豆沙去。那是他的鄉愁,滾燙的紅豆沙本來就滑濡甜潤,加了斑蘭葉(pan dan) 尤其挑逗味蕾,杯蓋哪關得住香味?我心甘情願吃得汗濕。
二舅老說怡保的水好所以紅豆沙特別好吃,只有我猛點頭。見大家沒答腔,他一定要重複那則傳聞。當年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各地設廠,測試水質的結果,聽說怡保最優,做出的可樂無可匹敵。我們都懷疑二舅在玻璃市沒認真幫糖王郭鶴年做事,倒當了可口可樂的臥底。雪水涼呀涼的喝得大家通體舒坦,獨有二舅一額頭汗還直呼過癮。
其實我比較喜歡涼茶,尤愛張伯倫街那家涼茶舖。五六個鐵銀色的涼茶桶一字排開,沒有座位,站著把涼茶喝完。逛完街晚上十點去還有客人,轉過巷弄的晚風吹走了暑氣,涼風裡大家骨碌碌解身體的熱和渴。最常喝的是「茶精」,那是涼茶舖的極品,烏黑的青草茶從大桶舀出來,加一小匙甘草粉和梅粉攪勻,苦中帶甘,回味無窮。菊花茶也醇,我猜那是黃菊花所熬,比白菊芬芳且滋味長。街燈下,玻璃杯裡的金黃液體瑩亮。
小孩應該喜歡烏蔗汁。雖然顏色不討好,但是十分清甜,涼透五臟六腑,每天喝一杯,再熱的天氣也不怕。烏蔗比甘蔗清熱解毒,把烏蔗切段,再剖成食指大小的四分,加上中藥店抓的大把茅根煮上兩小時,那是母親的清熱茶方。青春期我幾乎不冒痘,或許跟喝烏蔗有關,婆婆說的有道理,糖水潤膚潤肺。
怡保那麼熱,怡保人那麼愛吃酸辣,如果既沒糖水也沒涼茶,日子可難過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9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