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 (簡體書)
滿額折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 (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10 元
定  價:NT$ 660 元
優惠價:8757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介紹世界主要宗教的基礎讀物

印度、夏威夷、巴厘島、阿姆利則、檀香山、京都……

作者親臨宗教生髮地,強調體驗的宗教專業知識學習

.....................

※編輯推薦※

☆ 宗教曾經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也還在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對於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瞭解當地的宗教有助於促成更為深入的研究;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說,也有助於成就一段內容豐富的實地之旅。

☆ 呈現精華:著重描述世界主要宗教最基本的內容,介紹其誕生、演變過程及其與現代性的碰撞產生的問題。

☆ 內容明晰:以最清晰的語言講授重要的內容,使用地圖、圖片、定義和歷史時間檢索以確保明晰性。

☆ 多面展現:除了闡述各個宗教的信仰體系,也描繪了信仰在多個方面的表達,如儀式、食物、衣著、藝術、建築、朝聖、經典和音樂。

☆ 強調體驗:以作者在世界各地宗教現場的遊歷為例,強調體驗在學習宗教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

☆ 兼顧學術和尊重: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尊重每一個生活在宗教傳統裏的人們的思想和情感。

.....................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在世界各地的遊歷經驗為線索,以邏輯清晰、引人入勝的筆觸描繪了當今世界的主要宗教。由原始宗教開始,依次介紹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與錫克教、道教與儒教、神道教、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誕生、演變過程,及其與現代性的碰撞產生的問題。話題涉及歷史、文化、性別議題、建築、藝術、風俗、儀式等,視角廣闊、層次豐富、分析精准。

作者簡介

邁克爾·莫洛伊

美國宗教研究學者,現居夏威夷州的火奴魯魯。出生於宗教家庭,先後在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和夏威夷大學研習猶太教、基督教文學,以及印度教與佛教的神秘主義,取得夏威夷大學博士學位。家庭的薰陶、自身對宗教的濃厚興趣驅使他遊歷世界各地,體驗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他在此基礎上著成本書。


譯者簡介
 張仕穎

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宗教哲學、宗教學和基督教思想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出版專著和譯著各一部,在《歷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學研究》等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宗教曾經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也還在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對於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瞭解當地的宗教有助於促成更為深入的研究;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說,也有助於成就一段內容豐富的實地之旅。
◎ 呈現精華:著重描述世界主要宗教最基本的內容,介紹其誕生、演變過程及其與現代性的碰撞產生的問題。
◎ 內容明晰:以最清晰的語言講授重要的內容,使用地圖、圖片、定義和歷史時間檢索以確保明晰性。
◎ 多面展現:除了闡述各個宗教的信仰體系,也描繪了信仰在多個方面的表達,如儀式、食物、衣著、藝術、建築、朝聖、經典和音樂。
◎ 強調體驗:以作者在世界各地宗教現場的遊歷為例,強調體驗在學習宗教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
◎兼顧學術和尊重: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尊重每一個生活在宗教傳統裡的人們的思想和情感。

宗教總是不那麼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就像傳播了數百年的所有制度一樣,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都有著多變的歷史。我的一位熱衷於宗教的朋友,把這些歷史事件劃分為兩類:“宗教好的一面”和“宗教壞的一面”。也許這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評價,這種劃分是明智的。我們並不指望所有的人一直都是美善的。為什麼我們要希望宗教是同樣的呢?
為了回應今日世界的宗教緊張關係,大量猛烈批判宗教的著作面世了。有的作品述說以宗教名義做出的殘酷無情的事情。其他作品述說宗教對女性、少數派和特定信仰之外的人的壓迫。有幾部書籍倡導沒有信仰是最理性的生活方式。
也許有些讀者受到這些書籍的影響,會要求我談談宗教中不愉快的那一方面——宗教能夠施加的社會壓力、宗教的限制及其可能帶來的傷害。雖然我經常想到宗教的這個黑暗面,但我是如此喜愛宗教,以至於我更願意去注視它們的美好,而非它們的瑕疵。但是我的確同意我們必須認識和探討這些瑕疵。
當我思考宗教更危險方面的時候,我記起我年輕時候與一位姑母的一次對話。我注意到她用怪異的反手法來寫字,就問她:“為什麼您的書法傾向於左邊?”她告訴我當她還是一個女孩的時候,她進了一所宗教小學。儘管她習慣用左手寫字,但是一直被迫使用右手寫字。她告訴我說:“如果我嘗試用我的左手來寫字,那麼我的老師就會用一把尺子打我的手。”但是,她說她永遠都沒有習慣用右手來寫字,結果就出現了她的怪異反手寫字法。現在,當我回想起這個故事的時候,它似乎是一個很小但又能激發思考的例子,人們和他們的制度——包括宗教制度——本意是要做好事,但是反而帶來了傷害。
宗教在許多方面給人類造成了傷害。有的宗教容忍、寬恕奴隸制,甚至為之辯護。宗教壓制少數派。宗教強迫個人在思想和行動上順從,人們有時候被以宗教的名義殘殺,原因只是他們拒絕順從。宗教已經促成並且經常支配著基於性別的分歧。宗教也容忍社會階層分化並且經常為其做辯護。它們所支持的政治制度至少曾同樣頻繁地被它們反對過。此教材的這個版本嘗試更仔細地觀察這些問題,因此也就要求學生們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宗教。
然而,此版本教材中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也許與今日宗教中許多積極的東西有關。在以往的版本中,我主要是在最後一章裡處理環境主義,並且寥寥數語,只把它當作一種剛剛出現的宗教進展。但如今,僅在幾年之內,環境主義已經變成了重要的宗教關懷。如今,幾乎所有的主流宗教都有環境主義運動的身影。反思這一事實,我甚至開始樂於使用這個觀念,即某種“綠色宗教”作為一種新的超宗教正在興起。雖然宗教的變化趨於緩慢,這種發展表明宗教也能迅速變化,並且能很好地回應世界的真實需求。
封面的主題(這裡指原版封面——編注)用的是流水圖案。它象徵著宗教所允諾的淨化、新生和希望。它也象徵和所有事物一樣,持續變化是宗教的一個基本特點。流水應該會使我們想起宗教更新其信眾及其本身的可能性。
這本書是為初學者而寫的。每一個新的版本中,我都試圖忠實於那些剛開始研究宗教的讀者。有五個目標在指導我:
1. 呈現精華。一個試圖成為有見識的世界公民的人,關於主要的宗教,他想知道些什麼?本書力圖呈現最基本的內容,而不是更多的東西。但是它也指示出額外的地方、文本和相關人物,鼓勵大家做進一步的探索。
2. 內容明晰。許多年以前,我聽說過這個諷刺性的格言:“當你看見雄心抱負的火花,就向它潑冷水吧﹗”我瞭解學生們都懷著學習的熱忱來到世界宗教課堂上。但是他們最初的熱情很容易被以過於學究的語言表達出的繁瑣細節給撲滅。我儘量以最清晰的語言講授重要的內容。地圖、圖片、定義和歷史時間檢索也寫進了教材,用以確保明晰性。
3. 顯示宗教的多方面本質。一個宗教不只是一個信仰的體系。它也是一種信仰表達方式的集合——包括儀式、食物、衣著、藝術、建築、朝聖、經典和音樂。本書使用精心挑選的照片,力圖清晰展現宗教的多面性。
4. 鼓勵直接體驗。通過直接的體驗,宗教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我在此鼓勵學生們在國內外遊歷時,想像並尋求直接的宗教體驗。為了說明個人探索的興奮之情,每一章裡幾乎都有標題為“初次相遇”和“個人體驗”的部分。
5. 兼顧學術和尊重。本書必然從某種學術觀點來展示宗教。同時,它也力圖展現出對每一個生活在宗教傳統裡的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尊重。
在每一章的簡短篇幅裡,許多應該提到的東西卻不能細述;因此,簡化和概括就是不可避免的。還有,沒有一個人能夠通曉所有的宗教知識領域,瞭解宗教的方方面面,就好比囊括所有星球的銀河系一樣。但教授和學生們可以用他們自己的洞察和解釋來彌補這些缺陷。
我想要在此版本中覆蓋的要點已經出現在以前的每一個版本之中了:幫助學習宗教的學生理解人們通常覺得複雜的世界宗教內容。除了充分地關注宗教壓抑和宗教基礎上的環境主義,我還在每一章的末尾添加了解說性的閱讀材料,還列有學生們會感興趣的書籍、電影、音樂,以及互聯網網站。在基督教一章裡,新的“初次相遇”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基督教類型上,它很古老,仍然存在。在伊斯蘭教一章裡,新的“初次相遇”考察了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最為迅速工業化的伊斯蘭國家之一——的當代發展,這種發展也許會在其他的伊斯蘭國家裡發生。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兩個國家的新圖片,反映了在這兩個現代化國家中伊斯蘭教是如何轉變的。最後一章末尾的“個人體驗”回應了對當今宗教的許多批評。每章結尾處的參考資源表都有所擴展。(指導教師也許會建議使用其他的網絡資源,包括相關的YouTube 主題。)每章末尾都添加了一份名為“自我測試”的測驗。雖然許多關於理智探索和體驗旅行的建議已經被放在了互聯網上,那些建議對於大多數學生的理解來說仍然是重要的。

目次

序 言 1
第一章 理解宗教 1
第一節 初次相遇 1
第二節 何為宗教? 2
第三節 宗教中的模式 10
第四節 宗教研究中的多學科方法 16
第五節 重要的批判性問題 18
第六節 為何要研究世界的主要宗教? 22
第七節 旅 程 25
第二章 原始宗教 31
第一節 初次相遇 31
第二節 發現原始宗教 33
第三節 研究原始宗教:從模式中學習 36
第四節 原始宗教中的神聖實踐 44
第五節 個人體驗:諸神在夏威夷 58
第六節 今日的原始宗教 59
第三章 印度教 71
第一節 初次相遇 71
第二節 印度教的起源 73
第三節 《奧義書》與軸心時代 77
第四節 充滿靈性地生活在日常世界中 82
第五節 虔敬的印度教 88
第六節 個人體驗:巴厘島的一場火葬 97
第七節 印度教和藝術 99
第八節 印度教:現代的挑戰 100
第四章 佛 教 117
第一節 初次相遇 117
第二節 佛教的開端:佛陀生平 118
第三節 佛教的基本教義 122
第四節 印度思想對早期佛教教導的影響 127
第五節 佛教的早期發展 129
第六節 小乘佛教:長老的覺悟之道 131
第七節 大乘佛教:“大渡船” 136
第八節 金剛乘佛教:“金剛乘” 153
第九節 個人體驗:僧侶和池塘 158
第十節 佛教和現代世界 159
第五章 耆那教和錫克教 171
第一節 初次相遇 171
第二節 共同的起源 172
第三節 耆那教背景 172
第四節 大雄和耆那教的起源 173
第五節 世界觀 175
第六節 耆那教的倫理學 176
第七節 耆那教的發展及分支 177
第八節 耆那教的儀式 180
第九節 耆那教的經典 180
第十節 耆那教的建築和藝術 181
第十一節 錫克教背景 181
第十二節 那納克和錫克教的起源 182
第十三節 那納克的世界觀和教導 183
第十四節 錫克教的發展 184
第十五節 錫克教的聖典 185
第十六節 錫克教和現代世界 186
第十七節 個人體驗:拜訪金廟 186
第六章 道教和儒教 193
第一節 初次相遇 193
第二節 中國傳統信仰中的基本要素 194
第三節 道教的起源 196
第四節 道教早期的基本教義 201
第五節 道教與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202
第六節 道教的發展 203
第七節 道教與藝術 205
第八節 道教與現代世界 208
第九節 儒教之道 209
第十節 孔子生平 210
第十一節 根據儒教價值觀而生活 210
第十二節 儒教典籍 216
第十三節 儒教的發展 218
第十四節 儒教與藝術 221
第十五節 個人體驗:清明節,一個春天的
第十六節 儒教與現代世界 225
第七章 神道教 235
第一節 初次相遇 235
第二節 神道教的起源 236
第三節 神道教的歷史發展 238
第四節 神道教信仰的實質 241
第五節 神道教宗教實踐 243
第六節 個人體驗:一座高過京都的寺廟 247
第七節 神道教與藝術 248
第八節 神道教的分支:新宗教 250
第九節 神道教與現代世界 252
第八章 猶太教 259
第一節 初次相遇 259
第二節 猶太歷史概觀 260
第三節 希伯來聖經 262
第四節 聖經歷史 265
第五節 第二聖殿時期的文化衝突 278
第六節 拉比猶太教的發展 281
第七節 質疑與改革 285
第八節 猶太教與現代世界 285
第九節 個人體驗:參訪安妮·弗蘭克之家 288
第十節 猶太教信仰 288
第十一節 宗教實踐 289
第十二節 當代猶太教的分裂 296
第十三節 猶太人的身份認同與猶太教的
第九章 基督教 311
第一節 初次相遇 311
第二節 耶穌生平及教導 313
第三節 早期基督教的信仰和歷史 320
第四節 基督教的早期傳播 328
第五節 羅馬帝國末期基督教所受的影響 334
第六節 東方正教會 337
第七節 個人體驗:在阿索斯山上修道院的見聞 341
第八節 中世紀的基督教 342
第九節 新教的宗教改革 346
第十節 新教宗教改革之後基督宗教的
第十一節 基督教的實踐 360
第十二節 基督教與藝術 366
第十三節 當基督宗教面對現代世界 371
第十章 伊斯蘭教 385
第一節 初次相遇 385
第二節 穆罕默德生平及教導 386
第三節 伊斯蘭的實質 390
第四節 伊斯蘭教的歷史發展 403
第五節 蘇菲主義: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 411
第六節 個人體驗:摩洛哥的齋月 417
第七節 伊斯蘭教的律法與哲學 420
第八節 伊斯蘭教與藝術 423
第九節 伊斯蘭教與現代世界 428
第十一章 其他宗教 449
第一節 初次相遇 449
第二節 新興宗教的起源 450
第三節 當代的異教主義:維卡教與德魯伊教 452
第四節 約魯巴傳統中的宗教:薩泰裡阿教、巫毒教、康得佈雷教 456
第五節 神智派 460
第六節 科學論派(山達基教) 462
第七節 高臺教 464
第八節 拉斯塔法裡教 466
第九節 巴哈伊教 470
第十節 新興宗教運動:一個獨特的角色 473
第十一節 個人體驗:為女神慶祝 474
第十二章 現代研究 483
第一節 初次相遇 483
第二節 現代對宗教未來的影響 484
第三節 嬗變帶來的持續性挑戰 497
第四節 環境保護論:一種宗教現象? 501
第五節 兼收並蓄的靈性 503
第六節 個人體驗:午餐 510
出版後記 517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理解宗教
第一節 初次相遇

 數月以來,你一直都想擺脫工作和日常生活,最近有些朋友邀請你和他們一塊去山間小木屋度假。起初你有些猶豫不決,因為這不是你心裡所想的那種旅行。再三思考之後,你認識到和朋友遠遊,只不過是你需要改變生活節奏。
現在,三個星期之後,你整日都在旅行,並且已經到了山間小木屋。那是臨近黃昏的時刻,天氣很冷,你能夠看到呼出來的氣。你的朋友們熱烈地歡迎你,起居室裡燃起了溫暖的爐火。主辦人給你看你的房間,並帶你簡單地四處參觀了一下。接著你們共進晚餐——通心粉、蘑菇和沙拉。席間你們討論自己的工作、可笑的親戚們和你們共同的朋友。每一個人都捧腹大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可以肯定的是:到此一遊,絕對是不虛此行。
晚餐後,你的朋友們不會讓你幫忙刷盤子的。你說著“我認為我該出去散散步”,便披上了你厚實的帶有兜帽的夾克。當你出去關上前門之後,你就進入了一個暮色朦朧的世界。
首先打動你的是空氣中的氣味。不像是木頭燃燒的氣味——大概像燃香的味道。這倒是完全與這股寒氣相配的。你稍走遠一點,離開環繞著房子的林中空地,突然間你便走在高大松樹下的小路上。當一陣風刮來的時候,樹林間迴響著令人寒顫、颯颯作響的聲音。確切地說不是颯颯作響,更像是一種突襲。你回想起曾經讀到過有人把松林間的風聲視為來自永恆的聲音。
接著往前,你會發現自己沿著山脊行走。在你的左邊,你會看到繁星點綴在湛藍色的天空中。在你的右邊,仍有亮光。你也明白了為什麼感到寒冷:你實際上已經身處雲端之上。你坐在一塊平坦的岩石上,戴上你的兜帽,觀看松樹的剪影在濃密的夜幕降臨時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你很難挪動身步。你周遭的星星逐漸向你顯現出來,很快它們就像野地裡綻放的花朵那樣,越來越多。頭頂上的眾多星星就像一條河流一樣——那一定是銀河。你站起來,轉了一圈要把這一切閱盡。
你幾乎已經忘記了星星。你回到家後從未多看它們幾眼,更不用說思考它們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星星只出現在電影裡。而在這裡,星星是神秘的光點。你記得你曾經學習過的一切:星球如此遙遠,以致它們的光線要耗費數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你知道你所看到的許多星星實際上也許不再存在了。只有它們的光芒還存在著。
最後,你開始步行走回小木屋。一簇雲生起在地平線上,後面正在爬升的月亮照亮了它。你看到了遠處朋友們的小木屋。從這兒看,它顯得如此小。星星看起來就像永恆真實的世界,而房屋顯得很小,是暫時性的東西——這很像一個印在偉大的宇宙之書上的問題。許多問題向你襲來。我們人類到底是誰?我們與宇宙有何不同?我們是任何宇宙計劃的一部分嗎?宇宙從根本上說有什麼意義嗎?又會有什麼意義呢?

第二節 何為宗教?

《星空》是一幅深受世人歡迎的畫作,描繪了佈滿明亮的、旋轉著的星球的夜空。此畫是作者臨終前所作,概括了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的思想觀點。梵高是一位極其宗教性的人物,他原本打算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當一名荷蘭改革宗教會按立的牧師。但是他對自己所學的東西產生了抵觸情緒,並且與教會當局發生了爭吵。有一段時期,他當了一名平信徒傳道者,在比利時與貧困礦工一道工作。當他27 歲的時候,他的哥哥西奧,一名藝術品商人,鼓勵他從事繪畫。
雖然有了新的職業,梵高繼續認為自己是傳道人。如果他不可能用話語來傳道的話,他就用繪畫作品來傳道。他的繪畫主題都是些生活中的簡單事物:樹木、向日葵、籐椅、小橋、郵遞員、正在播種的農夫、正在吃飯的農民和正忙於收割的工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普通人,他能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他在繪畫中表達了這種靜謐的敬畏。這就是他對神聖性的獨特感受,他看到它縈繞在自己周圍,並且想分享它。大概是作為一個提醒標誌,在《星空》中,梵高把小教堂尖塔放在夜空之下,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向繁星。天國及其旋渦般的火焰說明了梵高對於整個宇宙的神聖特徵的看法。

宗教的關鍵特徵 當人們開始研究宗教的時候,他們從自己成長於其中的宗教,或者從自己社會的主流宗教中借用了許多觀念。例如,他們承認每一個宗教都有一部聖書,或者崇拜一個神聖的存在,或者有一整套的誡命。的確,許多宗教確實都有這些特徵,但有些宗教則沒有。例如神道教就沒有一整套誡命,也不教導一種道德規範;禪宗佛教並不崇拜一種神聖的存在;而且許多部落宗教也沒有成文的經典。然而,我們都稱它們為宗教。那麼,如果沒有一些共同的元素的話,應該要有什麼東西才可以被稱為宗教呢?
對於許多學者來說,一個明顯的起點是去檢查語言學上的線索:宗教(religion)一詞的語言學詞根是什麼?有趣的是,該詞的拉丁詞根是re-,意思是“再次”,以及lig-,意思是“參與”或“聯結”(就像詞語ligament 一樣)。如果這些詞源是正確的,那麼宗教就指把我們自然的和人類的世界與神聖世界聯繫起來。在古典拉丁語中,詞語宗教意指對諸神的敬畏,並且關注合適的儀式。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術語宗教是在西方文化中產生的,當應用在跨文化的語境時,恐怕不完全恰當。例如,用靈修方法(spiritual path)來指稱別的宗教體系,也許是個更恰當的名稱。當我們使用長期固定下來的術語宗教的時候,我們要在心裡牢記這一點。
傳統的詞典對宗教一詞的定義一般是這樣的:一種包含崇拜上帝或諸神、祈禱、禮儀和道德規範的信仰體系。但是有如此眾多的例外,使得這種定義既不全面也不準確。所以還不如說宗教一定有某些特徵,列舉出通常被認為是宗教的東西裡的一系列特徵要更有用一些。只要顯示出一定數量的這些特徵,我們就可以稱之為宗教。然而,學者們的確指出,我們通常所稱的宗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八個要素:

信仰體系(belief system):幾種信念集合在一起,對宇宙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形成了相當完全和系統化的解釋;這也被稱為世界觀(worldview)。
團契(community):一群信徒共同分享信仰體系,並踐行著其理想。核心神話(central myths):這些故事表達出了一群人中重複講述和經常制定的宗教信念。核心神話故事的例子包含印度克裡希納神生平中的重要事件、佛陀的覺悟體驗、以色列人為擺脫埃及人的壓迫而出逃、耶穌的死而復活,或者穆罕默德從麥加逃到麥地那。學者們把那些核心故事稱為神話(myths)。我們應該指出詞語神話,就像學者們使用的那樣,是一個特殊的術語。它自身並不意指這些故事在歷史上是不真實的(在普通用法的意義上),而僅指這些故事是各自宗教的核心。
禮儀(ritual):信念通過各種儀式而被踐行和落實。
倫理(ethics):確立的人的行為的法則。這些通常被視為來自超自然的王國的啟示,但是它們也能被視為社會所產生的指導原則。獨特的情感體驗(characteristic emotional experiences):在諸多情感體驗中,特別與宗教相關的是懼怕、內疚、敬畏、神秘、熱忱、皈依、“重生”、解脫、狂迷、狂喜和內在的和平。
器物表達(material expression):宗教使用一些令人吃驚的變化多樣的物質要素——雕像、繪畫、音樂作品(包括吟誦)、音樂器具、禮儀用具、鮮花、香水、衣飾、建築和特殊的地點。
神聖性(sacredness):一種對神聖和世俗界作出的區分;通常通過有意識地使用不同的語言、衣飾和建築強調這種區分。某些物體、行為、人和地點都會分有神聖性,或者表達出神聖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7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