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論語辛說:卷十九 [季氏篇]下、[陽貨篇]上(7CD)
滿額折

論語辛說:卷十九 [季氏篇]下、[陽貨篇]上(7CD)

定  價:NT$ 980 元
優惠價:9088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1 孔子論季氏
2 論語之編成
3 政治格局
4 史學的價值
5 孔子論交友
6 三種警惕
7 君子三畏
8 覺後始有學
9 生命的修練
10 為師之道
11 孔子遇陽虎
12 詩歌教化
13 時代的理想
14 仁有五德


作者簡介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教授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致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合社會大學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此外,辛教授亦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辛意雲教授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家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面前。

辛意雲教授除了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了人生閱歷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台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擔任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論語辛說』節目主講人。以精深又淺出的義理、嶄新又合乎傳統的詮釋,使此兩千多年的經典,展現了驚人的現代生命。

IC之音將陸續出版『論語辛說』的有聲書,好讓更多有心傳統學術及尋求生命的覺醒者,認識辛意雲教授,並且愛上『論語』傳遞的人生大智慧。

辛意雲教授序言
 去以色列、約旦有感
隨北藝大的文資管理研究所,去參訪以色列及約旦的世界物質文明遺產。

長時間以來,我每次談傳統文化,都一定依著錢穆賓四先生所教示的觀點,透過發生學,回溯人類歷史、文化緣起、起源,就自然瞭然西方文化何以好以競爭、征服的手段處理世界性的事物,由此而形成的民族特性!

這次去了以色列及約旦,從西方文化的緣起地之一的地方參訪,才更真實地看到、經驗到這個地區的乾旱程度。

整個以色列、約旦雖已是有著較多的綠洲,但除小小的綠洲外,幾乎都是極為乾旱、不利農耕的沙漠、或砂礫之地。在夏季真是熱極了!我們參訪者,幾乎每天都頂著四、五十度的艷陽下走著。有時候真是無法想像這些沙漠人民是怎麼活下來的?

沙漠中的綠洲真是稀少呀!也真是珍貴極了。即使是以色列人用現代科技發明了「根灌法」,讓水毫不浪費的點滴入植物的根部,而化沙漠為綠洲,但這仍是少數。這地方真讓人感受到所謂的物競天擇的生存方式──大自然毫不留情地展現了殘酷的生存競爭的生存法則。而這也就成為了西方文化最初發展的生存背景之一了。

相對於西亞、甚至歐洲,中國大陸上的農耕區,雖然不如印度來得多,但在氣候上,一年四季有變化、有節奏、有一定的秩序地運轉著。而整個陸地上,南北都橫亙著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此外還有許多湖泊、沼澤、濕地,或還可耕種的小丘陵。人們只要肯合作,勤奮的工作,人們基本上是能有較好的生活的。

是以有自古中國文化就開發出共生、共存、共有、共享的生存方式,甚至為達成互助合作、以求共生、共有的共贏關係,各民族間透過婚姻、結為姻親,使社會、天下成為一大家族。於是部落不再對立,血緣、宗教不再是劃分部落、族群的絕對界線。

由此傳統中國開展出以人為主的合作共生的生命觀與價值觀。並因之記錄出人們能相互合作、共生共存、共有共享的歷史性經典。論語更是這些經典中的精華。

甚至,從今天看來論語中孔子所提出的生命之道,仍是能超越於時代、地域、文化之上的生命認識,是適合於人類今天開出共同生命之道的智慧真諦。這如同「愛」,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最高精神一樣。

這次有機會去了以色列、約旦,並走到距離敘利亞只有五十公里的庫塞阿姆拉,觀看八世紀回教王國留下來的壁畫遺跡。當我們走出這殘廢的城堡,極目四望,一片枯乾、堆滿石礫的沙漠。我忍不住,抬頭面向炙熱、燙燒的陽光,感謝上蒼,讓我能生活在這一片綠意盎然的青草地上。我以後會更有意識地珍惜並享有上蒼所給的一切了!當然,我也將更珍惜身邊的朋友們,共同來推動「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愛的生命大道!


辛意雲記於八月十四日的人學齋


電台出版序
 人類智慧之學

 

論語辛說講解到了《論語》季氏篇,本篇的前三章記錄了孔子對天下局勢演變的觀察,也是他對身處時代的歷史總回顧。我們看到孔子感嘆大道式微、諸侯大夫亂政的衰敗態勢,他看到了天下共同理想的喪失,人們將陷入找不到生命大道的困境。孔子證諸歷史的觀察,是對春秋以至戰國亂世的證言,也是預言。他看到具有普遍性意義的事件,並且有所領悟,這是歷史對他的意義。

然而到了近代,社會上出現一種說法,認為學習歷史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歷史是不真實的、是成功者假造的歷史,只有成王敗寇。也有人認為歷史的詮釋權都被政治操弄,是人為的記錄,所以歷史是沒有用的學科。但是史家筆下的記錄,其實從一開始就超越了君王將相。從司馬遷《史記》以降,中國歷史一直以「人」為主,旁及風土人情,從來就不限於政治,也不是繞著帝王而寫。

那麼歷史的意義在哪裡呢?我們為何要學習歷史?的確歷史不是應用技術之學,除了專家之外,大家都不能因為歷史知識而得到一份工作。但是歷史可以讓人學習「如何面對時代,做好一個人」──這包括學會認識過去,看到時間長流裡人類曾經展現的不同風貌;學會看見社會結構力量對個人生命的影響,但仍保有對人類本質的信心;也包括對他人產生同理心,並在價值倫理層面形成自己的判斷準據。

透過歷史的觀察,可以對人類生命的發展有更深切的瞭解和認識。並且進一步獲得智慧,去辨明在生命的大道中,何者是生存的掙扎?何者是追尋幸福的努力?何者是真正為人類全體幸福所展現的高度創造?

因此,歷史是人文學科的基礎,是人類智慧之學。人們讀了歷史,不僅能知人、知時、還能知世,才能超越時空限制、跳出自身環境的侷限,做出更全面的思考。一如孔子,以清明的眼光,定靜凝視他的時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8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