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滿額折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太極拳的科學觀(二版)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79213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3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百歲機械系教授的養身秘訣!
數十年胃疾,習拳兩年後霍然而癒
陰陽五行過於飄渺?機械系教授以科學方式為你解套!
 
年過百歲的馬承九先生,以物理學解說太極拳運動的基本守則、基本動作、合理操作方法與要訣,提供自學者實證的練拳觀點,體會太極拳運動之精妙。
 
民國八十三年的《太極拳的科學觀》初版中,馬承九先生將自己的練拳體會,融會多年累積的科學專業知識,編寫了這本書,書中搭配81式的楊式太極長拳作為範例說明。為更親近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書特將人像透視圖與文字加以修潤、校正,期望能有助於現代初學者自修參考。
 
在太極拳領域中常常談到玄虛的「氣」,自學者究竟該如何體會這「氣」?本書〈氣〉篇馬教授分別就實質、抽象方面探討,將「氣」的脈絡爬梳得清清楚楚。本書另一篇〈定足移步〉則以力矩說移步時的重心變化,分析腳步全實及全虛的內涵,定能解答自學者的諸多疑問,幫助有志於學習太極拳者解惑定心。
 

作者簡介

 馬承九

 

學歷/

中國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士

英國 伯明罕大學 公費留學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系教授

空軍機械學校教師

海軍機械學校教師

陸軍兵工學校教師

國立浙江大學教師

國立山東大學教師

 

榮譽/

經濟部大學產業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改版說明

馬承九先生所著《太極拳的科學觀》全書共分二章,其中依太極拳形勢細分為數小節,以物理學擇要介紹太極拳中的科學觀點,並搭配投影人像圖介紹楊式太極長拳的步驟,使有志學習太極拳者能掌握其拳式精要。
 
本書自成書以來,承蒙讀者愛戴,至今印行數次。本局為使讀者閱讀更為舒適,乃將本書重新排版,除了加大字體外,也將版式重新設計、套色印刷,人像圖也調整成更易理解的形式;而針對內容漏誤之處,亦予以考察補正,使本書更加完善,敬請讀者繼續給予支持與指教。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識
 
 
贅言代序
炎黃子弟,有立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而從事強身和陶冶心性的體操運動也曾有著漫長的歲月。前青海省樂都縣出土的彩陶罐雕像,其姿勢與人在作蹲騎馬式非常相像,據考古學家鑑定,它便和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彭祖功」的基本姿勢完全相同。這樣看來,氣功的創始至少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春秋末期,莊子倡導「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的吐納氣功,在《黃帝內經》也有所謂「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類似吐納之術,作為醫病的方法。西漢張良先生倡「學辟穀,導引輕身」的辟穀功,後漢《太平經》一書中又載有「胎息,服氣」的類似吐納功。到晉朝,道學大師葛洪先生強調氣與人的重要性,有云「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唐朝孫思邈先生著有《備急千金要方》一書,將道教內修理論和醫藥衛生學融為一體,先後論及導引、調氣、行氣及煉氣等要訣。與此同時,呂洞賓先生創內丹功,並將其要訣銘刻於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石之上。宋朝有關氣功的各種著作最為豐富,約有兩百餘種,集道、佛、儒及醫學各家之大成,其中《經濟總錄》一書即闡明有著名的「六字訣」。清朝末年,《少林拳術祕訣》一書不僅為武術名著,也為氣功著述中之佼佼者。近年來,戰亂平靜,生活安定,氣功之風又復風行,甚至特異功能也為茶餘酒後的談論要題,配合氣功而衍生的各種武術亦廣為大眾接受。
 
太極拳是諸多健身體操(俗稱中國功夫,或國術)中的一種,可以相信太極拳的創始距今相當久遠。至於創始的時日及人物眾說紛紜。相傳為唐朝許宣平先生、李道子先生及殷利亨先生所創,亦有說是梁朝韓拱月先生、程靈洗先生及程珌先生所倡導,而宋末張三丰先生所創之說更為普遍。由於名稱各異,或名三十七勢,或名後天法,或名小九天(共十四勢),或名十七勢等,而能證之這種健身體操確實源遠流長,通常被列入武術氣功的動功類。據說自張三丰先生先後傳及①陜西王宗先生,②溫州陳同州先生,③海鹽張松溪先生,④四明葉繼美先生,⑤山石王宗岳先生及⑥河北蔣發先生,而後由蔣發先生再傳及河南懷慶陳家溝陳先生,而後除傳及陳氏家族外,更傳給李伯魁及楊露禪先生,自楊露禪先生再後傳及家人班侯、健侯及少侯,而後再及於其晚輩楊澄甫先生,是為楊派太極拳的由來,為目下較為盛行者。
 
太極拳的命名由來雖無法考據,但按《易.繫辭》所記「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氣運而分陰陽,由陰陽而生四時,因而出現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從這段記載,可明顯看出太極的主要部分是兩儀,兩儀即是陰和陽,換句話說,太極是由陰和陽為主體,即如右圖中所示太極圖的黑和白兩部分。黑的如果代表陰,白的便代表陽。若以這太極圖的中心為中心,依其半徑而掃轉一周,會發現黑白兩部分的多少,在半徑上互為消長,黑白能連續的變化,周而復始,循環不已。在太極拳名詞來講,陰陽可分別代表鬆緊、開合、吸呼、實虛、升降及提沉等動作和效應,此乃太極拳的太極兩字命名的第一原因。
 
至於四象的解釋,則未見一致,清朝成瓘先生所著《篛園日札》中有〈兩儀生四象異義〉一篇。大體上謂四象為金、木、水及火,也有說四象為太陰、太陽、少陰及少陽。這兩種說法都使人感到相當玄虛而無法理解,不過又有人解釋謂「進步為火,退步為水,左顧為木及右盼為金」,這樣便可以了解到四象為「前進,後退,左顧及右盼」的四項太極拳的動作,這是以太極兩字命名的第二原因。至於八卦中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在太極拳中是怎麼回事呢?它們相當於太極拳中人所面對的方向,即是四個相互垂直的正方向前、後、左、右,以及四個相互垂直的斜方向,斜方向和正方向的夾角,即相互間隔的角度,都是45度,也就是俗語所謂的「八方」。普通都用太極拳中的掤、扌履、擠、按和採、挒、肘、靠八個基本動作分別代表上述的八方。如是說來,太極圖中的八卦可為太極拳中的八種基本動作代表,這是太極拳以太極兩字命名的第三原因。於焉可知太極拳命名的來由。
 
試讀現今有關太極拳的書誌,可以發現,其中用詞及語句太多類似,都是累積前人的寶貴經驗的精華,不容否認或存疑!但以其艱澀玄虛而難使初學者窺察其深邃奧妙,欲求高人指點又談何容易。若要探求其中訣竅,不得不自行摸索以求領悟,若天資駑駘,雖耗盡多年心血,亦將無所得。作者自不例外。不才數十年患有胃疾、痔瘡及嚴重失眠等症,醫藥效果非常有限,痛苦萬分,所幸得善人代介,拜名師門下學習太極拳。不幸於入門兩週之後,良師車禍斷腿住院,因而中輟,而後全憑自己揣摩和旁觀他人所為,自修完成了太極拳的全程,可知較之於科班出身的高手有霄壤之別,實在不該將所悟的一鱗半爪獻醜於公眾。惟自習拳後約一年,即覺胃疾已十九痊疴,再一年,便霍然而癒。這項成果,對有同病的朋友是一大鼓舞,故不揣學淺才疏,願將所悟些微結果,以淺顯的語句,作簡單的介紹。其中不免有謬誤之處,尚望指教,或可置之一笑。
 
 書中所有插圖,希望能有助於初學者自修參考,不足之處,還須向前輩請教。至於插圖的讀法或為了解插圖所表示的意義,請參考書後的附錄。
 
 本書稿煩請鄭坤宗先生校閱,並親自按稿操作一遍,指正之處良多,並此誌謝。
 
 
八旬老叟 馬 承 九 謹識
民國八十三年於臺南市
 

目次

改版說明
贅言代序

第一章 基本觀念和基本動作

1-1 重心,平衡與全實和全虛
1-2 腹部呼吸
1-3 鬆
1-4 氣
1-5 形法功解
1-6 定足移步
1-7 舉足移步
1-8 轉身

第二章 楊式長拳

2-1 太極拳的動作
2-2 起勢
2-3 左右攬雀尾
2-4 掤扌履擠按及單鞭
2-5 提手上勢
2-6 白鶴亮翅
2-7 左摟膝拗步
2-8 手揮琵琶
2-9 摟膝拗步(一)(二)
2-10 手揮琵琶
2-11 進步搬攬捶
2-12 如封似閉
2-13 抱虎歸山(一)
2-14 抱虎歸山(二)
2-15 斜單鞭
2-16 肘底捶
2-17 倒攆猴(左式)(右式)
2-18 斜飛勢
2-19 提手上勢
2-20 白鶴亮翅
2-21 摟膝拗步
2-22 海底針
2-23 扇通背
2-24 轉身撇身捶
2-25 掤扌履擠按
2-26 單鞭
2-27 扌雲手
2-28 移步轉身
2-29 高探馬
2-30 右分腳
2-31 左分腳
2-32 轉身蹬腳
2-33 左右摟膝拗步
2-34 進步栽捶
2-35 轉身撇身捶
2-36 進步般攬捶
2-37 右踢腳
2-38 左打虎
2-39 右打虎
2-40 右踢腳
2-41 雙風貫耳
2-42 左踢腳
2-43 單擺蓮
2-44 進步搬攬捶
2-45 如封似閉
2-46 抱虎歸山
2-47 斜單鞭
2-48 野馬分鬃(右式)(左式)
2-49 左攬雀尾
2-50 進步掤扌履擠按
2-51 單鞭
2-52 玉女穿梭
2-53 左攬雀尾
2-54 上步掤扌履擠按
2-55 單鞭
2-56 扌雲手
2-57 蛇身下勢
2-58 金雞獨立(右式)(左式)
2-59 倒攆猴
2-60 斜飛勢
2-61 提手上勢
2-62 白鶴亮翅
2-63 摟膝拗步
2-64 海底針
2-65 扇通背
2-66 轉身撇身捶
2-67 掤扌履擠按
2-68 單鞭
2-69 扌雲手
2-70 白蛇吐信
2-71 轉身十字腳
2-72 摟膝指擋捶
2-73 進步掤扌履擠按
2-74 單鞭
2-75 蛇身下勢
2-76 上步七星
2-77 退步跨虎
2-78 轉身擺蓮(雙擺蓮)
2-79 彎弓射虎
2-80 撇身捶
2-81 如封似閉
2-82 合太極
附錄Ⅰ 正直投影圖
附錄Ⅱ 斜視投影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1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