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滿額折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涸墨點滴―見微知著:大華府報導年集 (2014-2016)

定  價:NT$ 1800 元
優惠價:79142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5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圖書簡介

身居華府、亦即美國華盛頓特區周邊地區,不勝榮幸。這裡果然臥虎藏龍,僅各類華人的文學藝術團體便已是風起雲涌、和諧並存。
2014至2015年期間,由於擔任華府華文作協文書,按規定不得不執筆為作協每次活動寫新聞通稿,從此走進報導領域,也從此近距離見到了許多華府所臥之「虎」所藏之「龍」。2016年起擔任華府華文作協副會長以來,雖然通稿當由現任文書來寫、自己基本不再涉及,但出於濃厚的興趣與學習目的,自己同時還加入了其他一些華府文化藝術社會團體:書友會、詩友會、半杯清茶社、沈葆古籍今用課、音樂沙龍、口琴藝術團等等。或因其團體之需、或出於自己興之所至,但凡參加了活動,便時時或因邀為其寫報道、或自己因感慨而發稿;尤自2016年起任《世界日報》記者以來,更須時時帶責參加活動、書寫通訊…… 一來二去,不知不覺竟已積累了數十篇之多。
隨手翻翻,更加感慨於華府一帶的奇才濟濟,也感慨於參與這些活動令自己學到的許許多多的東西。但平心而論,尤其對演講而言,其實更多的是「聽課筆記」。因自己主觀目的,在於使未曾與會者讀我報導也會有所收穫:「我所學到的、令你也同樣有所得」,所以下筆時便主要在內容上力求真實與全面、甚至有些總結和提煉。這每每獲得讀者與演講者雙方共同的讚許與支持,對自己無疑是更大的鼓舞。
如此一個簡單之極的出發點、一些老老實實的學習筆記而已。可一旦回顧,卻發現自己突然擁有了許多好老師,突然發現自己記載的多多少少是中華文化在華府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倒也頗為意外之喜。
由此,覺得還是應當收攏出集,算是對自己所學的一次複習和小結,算是對演講者和組辦者的一聲謝,也算是對中華文化在華府傳播史上的一點記載吧。
書中涵蓋者只有自己所寫的文字,不包括與他人合寫的內容,當然也不包括由我改寫並刊發在《世界日報》等報刊上的他人的稿件;另外,但凡為華府華文作協寫的通稿,文末都有「(華府作協通稿)」的字樣。須指出的是,華府作協通稿寫作中曾多次得到華府作協幹事會其他成員如前會長韓秀、龔則韞、前幹事陳湘君、現會長金慶松等的幫助和指正,在此衷心鳴謝。
並非所有的文章都是通稿。尤當組織活動的社團自己內部有人寫通稿時,為尊重對方、為避免有越俎代庖「偷取功名」之嫌,只能將行文口氣從內部通稿改?客觀報導甚至短訊,雖然行文內容仍按自己通常的詳盡套路進行:時間、地點、演講者及其背景、主要內容的客觀綜述、會場狀況及「花絮」、照片取捨,等等。
並非所有文章內容都較長較細,如刊發在《世界日報》上的簡訊便字數不多,當然有時會附有大量照片加以說明。
也並非所有的文章都是關於演講的報導,本集還包括社團的活動報導,如作協或詩友社的年會、朗誦會等。尤自2016年底起,興致所至還參加了一些藝術性團體,如音樂沙龍、口琴藝術團等,得以設身處地強烈感受到海外華人相互間的協調與摯愛、充分折射出海外華人的多才多藝與對生命和人生的熱愛,由不得筆下自然流淌出點滴來並見諸於報端;加之後來被接收為《世界日報》記者,時時參與採訪、尤其是對華人社團的活動採訪,在向《世界日報》提供地方新聞或簡訊之餘,情之所至不由自主又另外寫出較為詳盡的活動報導、收錄刊發在其他地方版面或地方報刊之上,雖然這種情況將會更多地從2016年以後的報導中反映出來。這兩種稍有區別的內容導致本集文章被分為演講類和活動類兩大部分。
本集內所有拙作,均曾被採納在美國華盛頓地區各大中文報刊及中文新聞網上,如繁體字/正體字版的《華府新聞日報》、簡體字版的《新世界時報》或《美華商報》等,部分刊登在《星島日報》等報刊的版面上,這些多為原版文字、很少被刪改。而這些文字的刪節版則多刊登在《世界日報》地方版和《世界新聞網》上。
平時須在醫衛系統的本職工作中為五斗米折腰,所有這類報導均是業餘所為。常常每逢週末便開車來回兩三小時去華府周邊地區,聽華人演講、參加華人社團活動,回來再利用更多業餘時間組織材料、核實信息、書寫文字、整理照片…… 每次費時費力頗為辛苦;加之常要趕在排版截稿之前寄出,所以忙碌到凌晨乃是常事,次日一早又要再為謀生忙、時感體力透支。但這點辛苦所換回的卻是知識層面拓開、精神充實、心理年輕、自我人生價值倍感提升,因之收穫頗豐,值得!況窺一斑而見全貌、觀滴水可知滄海,如今收?一集,還可以從一個角度展示海外華人不遺餘力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與業績,作為華府一帶文化上的一個紀念,希冀得以走入華府華人歷史之檔、加入華府華人海外生活源遠流長的傳奇之中。
墨跡方涸。回頭再看這些對海外華人文化生活知微見著的點滴記錄,由衷為自己身居華府而自豪。
此集為第一集,收集的是2014年8月至2016年年底的報導文字。

●自序
身居華府、亦即美國華盛頓特區周邊地區,不勝榮幸。這裡果然臥虎藏龍,僅各類華人的文學藝術團體便已是風起雲涌、和諧並存。
2014至2015年期間,由於擔任華府華文作協文書,按規定不得不執筆為作協每次活動寫新聞通稿,從此走進報導領域,也從此近距離見到了許多華府所臥之「虎」所藏之「龍」。2016年起擔任華府華文作協副會長以來,雖然通稿當由現任文書來寫、自己基本不再涉及,但出於濃厚的興趣與學習目的,自己同時還加入了其他一些華府文化藝術社會團體:書友會、詩友會、半杯清茶社、沈葆古籍今用課、音樂沙龍、口琴藝術團等等。或因其團體之需、或出於自己興之所至,但凡參加了活動,便時時或因邀為其寫報道、或自己因感慨而發稿;尤自2016年起任《世界日報》記者以來,更須時時帶責參加活動、書寫通訊…… 一來二去,不知不覺竟已積累了數十篇之多。
隨手翻翻,更加感慨於華府一帶的奇才濟濟,也感慨於參與這些活動令自己學到的許許多多的東西。但平心而論,尤其對演講而言,其實更多的是「聽課筆記」。因自己主觀目的,在於使未曾與會者讀我報導也會有所收穫:「我所學到的、令你也同樣有所得」,所以下筆時便主要在內容上力求真實與全面、甚至有些總結和提煉。這每每獲得讀者與演講者雙方共同的讚許與支持,對自己無疑是更大的鼓舞。
如此一個簡單之極的出發點、一些老老實實的學習筆記而已。可一旦回顧,卻發現自己突然擁有了許多好老師,突然發現自己記載的多多少少是中華文化在華府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倒也頗為意外之喜。
由此,覺得還是應當收攏出集,算是對自己所學的一次複習和小結,算是對演講者和組辦者的一聲謝,也算是對中華文化在華府傳播史上的一點記載吧。
書中涵蓋者只有自己所寫的文字,不包括與他人合寫的內容,當然也不包括由我改寫並刊發在《世界日報》等報刊上的他人的稿件;另外,但凡為華府華文作協寫的通稿,文末都有「(華府作協通稿)」的字樣。須指出的是,華府作協通稿寫作中曾多次得到華府作協幹事會其他成員如前會長韓秀、龔則韞、前幹事陳湘君、現會長金慶松等的幫助和指正,在此衷心鳴謝。
並非所有的文章都是通稿。尤當組織活動的社團自己內部有人寫通稿時,為尊重對方、為避免有越俎代庖「偷取功名」之嫌,只能將行文口氣從內部通稿改爲客觀報導甚至短訊,雖然行文內容仍按自己通常的詳盡套路進行:時間、地點、演講者及其背景、主要內容的客觀綜述、會場狀況及「花絮」、照片取捨,等等。
並非所有文章內容都較長較細,如刊發在《世界日報》上的簡訊便字數不多,當然有時會附有大量照片加以說明。
也並非所有的文章都是關於演講的報導,本集還包括社團的活動報導,如作協或詩友社的年會、朗誦會等。尤自2016年底起,興致所至還參加了一些藝術性團體,如音樂沙龍、口琴藝術團等,得以設身處地強烈感受到海外華人相互間的協調與摯愛、充分折射出海外華人的多才多藝與對生命和人生的熱愛,由不得筆下自然流淌出點滴來並見諸於報端;加之後來被接收為《世界日報》記者,時時參與採訪、尤其是對華人社團的活動採訪,在向《世界日報》提供地方新聞或簡訊之餘,情之所至不由自主又另外寫出較為詳盡的活動報導、收錄刊發在其他地方版面或地方報刊之上,雖然這種情況將會更多地從2016年以後的報導中反映出來。這兩種稍有區別的內容導致本集文章被分為演講類和活動類兩大部分。
本集內所有拙作,均曾被採納在美國華盛頓地區各大中文報刊及中文新聞網上,如繁體字/正體字版的《華府新聞日報》、簡體字版的《新世界時報》或《美華商報》等,部分刊登在《星島日報》等報刊的版面上,這些多為原版文字、很少被刪改。而這些文字的刪節版則多刊登在《世界日報》地方版和《世界新聞網》上。
平時須在醫衛系統的本職工作中為五斗米折腰,所有這類報導均是業餘所為。常常每逢週末便開車來回兩三小時去華府周邊地區,聽華人演講、參加華人社團活動,回來再利用更多業餘時間組織材料、核實信息、書寫文字、整理照片…… 每次費時費力頗為辛苦;加之常要趕在排版截稿之前寄出,所以忙碌到凌晨乃是常事,次日一早又要再為謀生忙、時感體力透支。但這點辛苦所換回的卻是知識層面拓開、精神充實、心理年輕、自我人生價值倍感提升,因之收穫頗豐,值得!況窺一斑而見全貌、觀滴水可知滄海,如今收爲一集,還可以從一個角度展示海外華人不遺餘力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與業績,作為華府一帶文化上的一個紀念,希冀得以走入華府華人歷史之檔、加入華府華人海外生活源遠流長的傳奇之中。
墨跡方涸。回頭再看這些對海外華人文化生活知微見著的點滴記錄,由衷為自己身居華府而自豪。
此集為第一集,收集的是2014年8月至2016年年底的報導文字。
陳小青
2017年11月於美國華府

●名人推薦
序言
談起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我們首先會想到那些旅居海外的著名作家。比如董鼎山,唐德剛,夏志清,王鼎鈞,於梨華,還有後來居上的哈金,張翎,陳河,袁蘊梅,陳瑞琳,陳謙等等。這些人的名字和作品像天上的星辰,點亮海外華文文學的燦爛夜空。他們是華人的驕傲,他們的文字凝聚著海外華人坎坷的人生經歷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沒有他們的优秀作品,海外華文文學將會多麼蒼白。
但,這是全部嗎?
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當講到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承時,僅靠某些作家是說明不了所有問題的。文化本身指群体行為,傳播傳承都指群体行為,不光是孤立的人在寫作,而是一群人,越來越多的華人聚集在一起,共享中華文化的道德觀,文學審美,歷史延承,及生活方式。這必須是一种自覺的群体行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海峽兩岸,以中華文明為最大公約數走到一起,這樣才能談得上傳播文化,繼承文明。可惜的是,很久以來,我們看到的出版物絕大多數是個人作品或數人合集,很少有對海外華人文化生活狀態整体描述的書籍出現。作家一般只關心自己的文章,而往往忽略了華人社區的文化現狀。
正因為如此,當作家陳小青把一部整齊的《華府演講活動報道集》文稿呈現在我面前時,開始我有些困惑,她本身是作家,寫過很多散文小說,也出版過作品集。可出版一本活動報道集,雖然里面的文字大都是她自己寫的,即便如此,這與她本人的文學創作關係有限,她完全可以像其他作家一樣,把精力放在純粹的寫作上。後來與她進一步交流我才明白她的初衷,她要為華府華人社區的文化活動留一份紀錄,用她自己的話說,“如此一個簡單之極的出發點,可一旦回顧,卻發現自己擁有了許多好老師,記載著的多多少少是中華文化在華府的傳承與發揚光大。由此,算是對自己所學的一次複習和小結,算是對演講者和組辦者的一聲謝意,也算是對中華文化在華府傳播史上的一點記載吧。”
作者這番話說得簡單而平實,我卻被她的真誠深深感動。只有非常熱愛華文文化的人,一個將華文文化海外傳承視為己任的人,才會在辛勤筆耕之餘,還關注著整個社區的文化質量,以虔誠的感激之心,紀錄下從華府華人社區走過的文人身影。我不想說這本集子填補了什麼空白,類似的書可能還有,但我看到的這是第一本。翻閱之餘讓我不禁心存感激,海外華人社區的文化傳播和繼承,是靠很多像作者這樣的人,水滴石穿,用辛勤的勞動積累起來的,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同時也讓我深感欣慰,華府華人社區在美國大都市中不算最大,華人人口也相對有限。盡管如此,華府華人社區在兩年中,竟舉辦了如此之多的文化活動,有些活動的層次還是非常重要的,令人惊訝。這本集子對海外華人文化生活是一個真實有力的描述,海外華人對華文文化充滿追求,是他們的精神紐帶和心靈寄托,他們為此凝聚在一起,不僅分享,還為華文文化的在海外的傳播發展作出創造性的貢獻,使之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元,不可忽視也不能回避。
可以說,這本集子是一份寶貴的見證,反映了海外華人的生活質量,精神境界,以及心靈追求,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文化足跡,意識到我們是如何積极生活著,在滋潤著華文文化雨露的同時,也為華文文化的海外發展不斷作出貢獻。這是我們的寄托,也是我們的宿命。我們生活在海外,我們為分享和傳播華文文化感到滿足和驕傲。
感謝作者陳小青女士。她這本集子的全部意義,將遠比如上所述深遠得多。讓我們慢慢品味吧。
陳九
2017年11月12日紐約隨波齋

作者簡介

陳小青,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留學來美,MBA。閒時以筆爲伴。現任北美華府華文作家協會(NACWADC)2016-2018屆副會長,並已當選爲下屆即2018-2020屆會長。現亦爲《世界日報》記者。
早期曾活躍於海外數個中文網,曾任兩三個海外中文網絡雜誌編輯。近期著作爲短篇小說集《涸墨點滴-留洋之初》;亦入選《在美國的一種成長–我們在美國》 、《美利堅的天空下 - 在美留學生情愛故事》 、《瀟灑不起來》、《凡塵》、《你發育了嗎》等數部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集。各類作品亦散在於《世界日報》、《僑報》、《太湖雜誌》、《星島日報》、《新世界時報》、《華府新聞日報》、《華府郵報》、《美華商報》等海內外報刊雜誌上。獲第23屆《漢新文學》佳作獎。

目次

序言
自序
目錄
演講類
《哈佛張鳳的魅力》
《呈複雜情節揭主體人性 演單純理念拓深層匠心》
《一代宗師的慰籍:紀念夏志清先生》
《以死亡記住生命–依娃談大饑荒三部曲》
《翻譯界的一架雲梯》
《多維領會 立體欣賞 ―― 許翼雲解讀古典詩詞》
《兩年內九會員出十本新書 -記華府作協新書發表座談會》
《梁旭華暢敘拉丁創作 大華府聆聽世界文學》
《華府詩友社季肇瑾 講二十四花信與詩情》
《探秘之行 焦明談伊朗風情》
《詩友社聯手龍山吟社 盡顯中華文化神遊》
《華府詩友請沈葆暢談古辭今用 與會者興趣濃濃》
活動類
《華府作協2015年會熱議新建網站,年刊開始徵稿,鼓勵新書出版》
《華府作協2016年年會熱烈召開 成功選出下任會長》
《與華盛頓櫻花節爭輝 明珠港城巴爾的摩辦奇異燈火節》
《2016洛市國殤紀典》
《哈維農業節:盛暑下的非凡「集市」》
《華府作協代表出席北美總部年會》
《華府作協讀書會首次座談成功 閱龔鵬程<飲饌叢談>收穫甚豐》
《華府作協寫作工坊一次融冰化雪的盛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42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