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2049海洋強國夢:中國海上權力崛起之路
滿額折

2049海洋強國夢:中國海上權力崛起之路

定  價:NT$ 340 元
優惠價:9030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4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中國希望突破海洋地緣困境,海上實力超越美國,他們的目標是全球!
為什麼台灣一定要關心?
跟台灣有什麼重大關係?
會讓台灣有什麼樣改變?
所有的答案,都在這裡。

【本書重點】
▲中國衝出去,所為何來?
▲中國的海權目標是什麼,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海洋強國?
▲中國強大海空軍現階段的進展實現狀況到底如何?
▲中國將如何使用日趨強大的力量,用什麼路徑追求海洋強國目標?
▲中國海上崛起,將牽動及引發西方大國以及其他海洋國家的效應?
▲中國到底能不能成為海洋強國?100多年的夢想,到底能不能成真?
▲中國的和平崛起是真的嗎?2049世界將是一幅怎麼樣的圖景?
中國海權問題不僅中國境內重視,全球關注,身為台灣居民的我們更應當高度認識與瞭解。就請您跟著本書一起來看看,2049年中國的海上崛起之路是如何的有備而來!

第一島鏈就是從日本、台灣到南海的這一條封鎖線,而台灣就處在這第一島鏈的重要門戶位置。中國擁有數千公里海岸線,然而,若無法突破這第一島鏈,中國就只是一個內陸國家,而中國豈甘於如此!在過去,中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突破第一島鏈,取得東海、南海資源並直達西太平洋與美國共享西太平洋資源。
這道理中國知道、美國知道、日本也知道、台灣更知道。因此,為防止中國壯大,美日第一個要務就是封鎖第一島鏈。而台灣加上北邊釣魚台以及南海的太平島等,幾乎占了第一島鏈的半壁江山,其中,台灣在地理上尤為重要,也因此受到中美日三國的格外重視。尤其對中國而言,想要立足世界,首先必須衝破這第一島鏈。
既然,台灣是中國衝出第一島鏈的重大關鍵,那麼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解決台灣問題只有一條出路,就是台灣回歸,兩岸統一。另外,統一台灣是中國海權發展的一大動因,無論中國海權發展到何種高度,海洋強國有多「強」,但如果中國依然無法決定台灣的前途,那麼任何海權的雄心都最終是巨大的肥皂泡。

●「到2050年,中國將收復台灣,占領南海的多個爭端島嶼,吞併印度「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從日本手中奪回釣魚台、解決東海劃線問題……」這番領人瞠目結舌的言論,竟出自印度空軍司令阿魯普.拉哈在一個會議上的談話。
●印度洋及南海是中國重要資源的運輸航道,中國必須要能確保航道的安全暢通,才能免於日本二戰在資源上慘敗的經驗,在資源的補給上立於不敗地位。
●中國的將軍尹卓曾在央視節目中強硬表態:「台灣、東海、南海是我們中國的核心利益,誰損害,我們就動武。」
●中國境內的專家們也表示「現在以美日為代表的勢力,將台灣、東海、南海三個問題絞在一起,唯有台灣問題解決了,其他兩個問題才能有理、有利、有節地迎刃而解」。
總結以上種種:中國海洋戰略力量的崛起,最大關鍵就是台灣!
中國的企圖我們怎能不去了解?!我們怎可不去關注?!
遼寧號航空母艦艦隊的成軍、殲20殲31隱型戰機、中國隱形無人飛機(UAV),運20戰略運輸機,東風21D中型反艦導彈、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等武器的陸續建造,在在顯示中國是有備而來的。瀕海的中國,如何由陸上力量的「大陸型」國家轉變為「海洋型」的海上強國?
本書作者早在2012年推出了關於海洋戰略研究的專著《中國海權策:外交、海洋經濟及海上力量》,該書出版以來,受到了中國境內外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好評。本次特別針對釣魚島、東海劃界、南海以及印度洋航道安全等熱點問題做更深入明顯的著墨,並對外交、海洋經濟和海上力量做了詳細闡述與剖析。

※本書為《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之增訂版

作者簡介

胡波
北京大學外交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海權及國際戰略問題專家,《人民日報》、《鳳凰週刊》、《聯合早報》、《南方週末》、《東方早報》等多家境內外著名媒體的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長期從事軍事戰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關注領域為海權戰略、國際安全及中國外交,曾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觀察》、《外交評論》、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餘篇。其專著《中國海權策:外交、海洋經濟及海上力量》被譽為「理性系統規劃中國海權戰略的第一本書」。

 

近年來,海洋強國這個詞在中國可以說是鋪天蓋地且振聾發聵,它不僅是草根的期待、精英的呐喊,還是政府確定的國家戰略。與此同時,中國在海上的挫敗感有增無減,十面埋伏之勢迎面而來。中日在東海形成了準軍事對抗,雙方因釣魚臺爭端,跌入谷底的關係短期內難有轉圜可能;中越、中菲不時在南海爆發摩擦和對峙;南海的外交和法理爭端也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的海上崛起引發了美國的高度重視與反制,美國藉涉華海洋爭端大打「安全牌」,並乘勢大規模增加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給中國造成越來越大的戰略壓力。而中國軍艦和飛機與其美日同行的「偶遇」或「異常接近」的橋段也發生得愈來愈頻繁,擦槍走火的風險急劇攀升。印度、澳大利亞等東亞區域外國家對中國海洋戰略的擔心和疑慮也在加重,針對中國而來的各式合縱連橫競相上演。夢想與現實似乎還是海角天涯,美好的夢想與殘酷的現實愈發讓國人難以掩飾自己心中的不滿與焦躁。中國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海洋強國?一百多年的夢想何時才能成真?
中國海洋強國建設日新月異,闊步向前,中國在海上實力、維權意志和策略應用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形勢出現了一些變化,中國海軍現代化成就顯著,走向科技全面提升:「遼寧號」航母試訓及艦載機成功起降,○五二D先進驅逐艦定型(其首艦一七二「昆明艦」已於二○一四年三月二一日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序列,該型艦具有較強的區域防空和遠洋作戰能力),中國海上執法力量得到了整合和強化。在釣魚臺及南海問題上,中國嘗試主動「出牌」,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實施中建南專案、南沙建島等動作。而無論是在東海,還是南海,中國控制局面的能力都在快速增強,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面對中國的強勢維權時,日漸處於守勢。
新形勢下,喜憂參半,中國的能力強了,外界的關注和反彈也更大了。如何協調運用增強的能力和手段,舒緩外界的壓力,反制不友好動作,以更好的追求自己的利益?這些都是遠未得到澄清的重大問題。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力求情況更加全面、觀點更加明確、邏輯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滿、語言更加生動,以更好地回饋長期支持我關注我的領導、師友及廣大讀者,為國家及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借鑒與參考,為國際社會理性認識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及海上崛起提供新的視角。
本書作為立志於研究中國對外戰略特別是海權戰略的青年學者,非常有幸生逢中國海洋事業大發展的千年未有之變局,有機會擁抱比鄭和下西洋時更為振奮的時代。在如此恢弘壯闊的大歷史背景下,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積極參與中國海洋強國崛起的進程是我畢生的心願。筆者也衷心希望本書能開闊決策者和政府職能部門的思路和靈感,能為相關學術研究抛磚引玉,能給涉海輿論宣傳及引導提供些許正能量,能吸引更多的國人投身到海洋強國的規劃與建設中來。理性愛國,實幹興邦,願我們共同進步。

 

目次

第1章 中國海洋強國的頂層設計
第1節 海洋強國三大目標體系
第2節 中國海洋強國的內涵及特點
第3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海洋新秩序的生成 
第2章 近海地緣戰略及海洋爭端解決之策
第1節 中國的近海地緣戰略
第2節 釣魚臺及東海劃界爭端
第3節 南海爭端形勢及出路
第3章 大國縱橫與海洋強國建設
第1節 促使美國和平轉移權力
第2節 理性面對緊張冷淡的中日關係
第3節 強化對東南亞地區的安全供給
第4節 努力在海上拉緊印度
第5節 爭取澳大利亞的相對中立
第6節 拓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海洋內涵
第4章 力量運用方略與成功之道
第1節 威懾為王,攻伐為下
第2節 中國的海上外線戰略
第3節 武力之外的三叉戟
後記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世界海洋經濟強國
世界海洋經濟強國的目標設定,同樣源自於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平衡考察。就必要性而言,發展的壓力和自身的海洋先天稟賦使得中國必須放眼世界。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均嚴重不足,且面臨著衰竭的風險。自一九九三年起,中國就成為石油進口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急劇攀升,二○一二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約為二.七一億噸,二○一四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隨著中國煉油產能快速增長帶動的需求,以及伴隨壓裂開採技術成熟而逐漸降低的美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中國還將大幅拉開與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差距。中國四十五種主要礦產中,二○二○年能保證需求的僅有二十四種。特別是鐵、銅、鋁等供應將嚴重不足。二○○三年,上述三種礦產品的自給率已降為百分之五十一、百分之三十四.八和百分之五十二.三(引至時事出版社《國際戰略資源調查》)。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海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人均佔有海洋資源量偏少。因此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積極開發利用公海及「區域」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公約》的相關規定和中國的一貫主張,中國擁有包括領海、內水、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在內的約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可管轄海域,相對於中國的陸地面積及人口規模,顯得極為狹小。中國享有資源主權的海域人均佔有面積不足三千平方公尺,只有世界人均的十分之一,日本人均的百分之八,在世界排第一二二位(引至何傳添:《中國海洋國土的狀況和捍衛海洋權益的策略思考》)。而且,中國與海上鄰國廣泛存在著劃界糾紛,中國現在實際控制的海域面積僅約一五○萬平方公里。
海洋經濟已成為海洋實力競爭的主要形式之一,強大的世界海洋開發經營能力和影響是海洋強國的必要條件或標誌。一方面,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國都將自己的海洋國土和經濟水域視為自己的戰略疆土,甚至是立國之本,紛紛制定海洋發展戰略,扶持優勢產業,加快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出於維護海洋主權、拓展海洋空間的需要,各國紛紛加大在爭議海域的經濟活動,試圖透過經濟存在為外交實力增加依據和底氣,海洋權益爭端的政治角力逐漸演變為勘探測量開發開採等經濟手段的競爭。
同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全球經濟分工合作日益密切,在全球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已成必需。海洋經濟更是如此,海洋漁業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等均是立足世界,各國的海洋戰略也無不放眼全球,積極向公海、海底「區域」、南北極等拓展,搶佔國際公共空間和資源,大力與其他沿海國開展國際合作,獲得他國海洋空間和資源的開發經營權。
中國擁有一定的海洋空間和較為豐富的海洋資源,是中國躋身於世界海洋強國的基礎,中國可借此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培養海洋人才、累積海洋開發經驗;經濟全球化背景及當前海洋秩序的開放性特點,則給予了中國透過和平競賽拓展世界海洋空間,擴大海洋利益的機會。
首先,中國主權範圍內的海洋空間和資源是中國成為世界海洋強國的基礎。中國海洋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海域遼闊,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有漫長的海疆線三萬二千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一萬八千公里,島嶼海岸線一萬四千公里。有五千四百個島嶼,島嶼總面積三.八七萬平方公里(引至中國海洋局:《中國海洋統計年鑒》)。
中國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個近海和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海面等五個海洋區域,渤海是中國的內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的大部分海域屬於中國管轄的區域。這四個海的總面積為四七二萬平方公里,其中屬於中國的海洋區域面積約為三百萬平方公里。中國海洋資源種類繁多,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可再生能源、濱海旅遊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其中:海洋生物二萬多種,海洋魚類三千多種;海洋石油資源量約二四○億噸,天然氣資源量十四兆立方公尺;濱海砂礦資源儲量三十一億噸;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論蘊藏量六.三億千瓦;濱海旅遊景點一千五百多處;深水岸線四百多公里,深水港址六十多處;灘塗面積三八○萬公頃,水深○~十五公尺的淺海面積一二.四萬平方公里(引至中國海洋局網站《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
中國東部漫長的海岸線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優勢很容易藉由海洋擴散開來;而且中國的海域全部位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溫暖水域,地處亞太中央,有很多良港。這些有利條件非法國、俄羅斯等海陸複合型國家所能比。
其次,海洋經濟全球化及當前的海洋機制,為中國開發利用世界海洋空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海洋資源或海洋資產大多具有流動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點,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將哪怕是一小塊的海洋空間給完全圈佔起來,由於海洋資源的動態性特徵,各沿海國在海洋生態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擁有天然的共同利益。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提出,則從法律和制度上認可了各國海洋資產的伸縮性,比如一國在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其以外廣袤無垠的公海和海底「區域」中的收益多少,則完全取決於該國開發利用海洋的能力大小。在主權範圍以外的海洋空間中,蘊藏著更大的機會。世界海洋面積約三分之二屬於公海,國際海底「區域」總面積達二.五一七億平方公里,且各種再生和不再生資源儲量豐富。一個國家從海洋獲取收益的能力,才是國際法框架下的海權真正得以落實且效用發揮到最大化的關鍵(引至孔志國:《海權、競爭產權與屯海策》)。
對人類而言,海洋依然具有太多的未知,海洋開發,尤其是深海開發風險巨大,對資金、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的要求極高。世界大多數國家都無法獨立地進行海洋開發,即使是美、英、日等傳統海洋強國,在該問題上也無法完全依靠自己。因此,合作開發海洋資源是大勢所趨,各國參與世界海洋開發的廣度和深度既與各自擁有的海洋空間大小直接相關,也與它們的綜合國力、科技水準、經濟規模等密切相連。
中國的海洋經濟活動早已擴散到了全球各地。如前所述,中國雖不具備建立世界海上帝國的條件,但卻有成為世界海洋經濟強國的機會。經濟全球化和廣泛深入的國際經濟合作給中國富餘的資本和人力資源輸出創造了條件;新的海洋秩序則給予了中國透過和平競賽拓展海洋空間,擴大海洋利益的機會。中國可以與世界各大海洋國家的友好合作,整合利用世界海洋資源,並借鑒他國的經驗,在世界海洋的空間範圍內開展經濟活動,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海洋經濟強國。
被譽為「海權之父」的馬漢首次明確提出「海權」的概念,其核心即為強大海軍與海上貿易的結合(引至[美]A. T. 馬漢著,安常容、成忠勤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同時,他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制海權理論,為美國從偏安北美一隅走向全球海洋霸主提供了理論指導。綜合考慮中國的先天稟賦、地緣條件、時代背景以及中國的海洋利益和戰略需要,新時期中國海強國的內涵註定要超越馬漢筆下的「海權」。一是中國自身的先天稟賦和地緣條件決定了中國複製不了美國海上崛起之路,也成不了世界海洋霸主;二是當今海洋競爭內容愈加豐富多樣,海上力量及軍事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外交及海洋經濟等手段越來越大有可為,世界各國海上權力的排名勢必要考慮海洋經濟的發展水準、外交能力以及應用國際法的嫺熟程度等非軍事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可將中國的海洋強國目標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管理、控制、威懾部分海域,影響世界海域,成為地區性海上優勢力量;二是擁有雄厚的海洋外交實力,能對地區和世界海洋事務及國際海洋秩序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三是合理有效利用主權內外的海洋空間及資源,成為世界海洋經濟強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