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滿額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做決策就像下賭注,可能成功,也可能失算,
任何人都無法保證所做的決定100%正確,
但卻可以透過學習,想辦法提高勝算!

★融合德州撲克思維與心理學知識的最新決策法則
★美國矽谷知名創投家馬克.安德森2018年夏日閱讀書單
★普立茲得獎記者、知名創業家、華頓商學院教授、心理學專家、投資大師……好評推薦


請先想想,今年你做過最好的決定與最壞的決定各是什麼?
你最好的決定帶來了好結果,最壞的決定導致糟糕的後果。
這並不是什麼讀心術,而是深知人性的直覺思維模式。

人們都習慣從結果反推決策的品質好壞,卻不知道這樣做有多荒謬。
若一個人選擇酒駕,最後平安無事到家,這能代表他的決定是好的嗎?
而一位司機遵守交通規則,卻被闖紅燈的車子撞,莫非是哪裡做錯了呢?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來自人們心理上的「後見之明偏誤」。

再思考一個問題,一枚硬幣連拋四次都出現人頭的機率有多大?
多數人的答案是將50%連乘四次,也就是6.25%,不過答案其實是「不一定」,
因為如果硬幣本身被動過手腳,就比較容易出現其中一面的結果。
這就是人的思考習慣有一套秩序或規律,因而忽略了「不確定性」。

此外,多數人常將好結果歸功於自己,把壞結果歸咎於運氣。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與解釋,總是無意識傾向自圓其說(甚至自我欺騙),
而這種天生的「自利偏差」心態,將使人陷入看不清事實的偏見。

賓州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安妮.杜克,在因緣際會下成為德州撲克玩家,甚至拿下比賽冠軍。
她認為,只要是人,在做決策時,通常會受上面三種心理認知偏誤影響。

在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發現下決策與打撲克有許多共通點,
玩家不知道對手的底牌,也無法掌握所有外在的環境因素,
卻必須在短短2分鐘的一場牌局裡,迅速思考並做出將近二十項決策,
若想贏,必須提高每次出手的成功率,
這不僅需要熟練的技術,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與實用的決策技巧,
幫助自己不被僵化的信念與偏見綁架,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常保勝算。

杜克將撲克技巧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加以結合,
協助金融市場、策略規劃、人力資源、法律和創業等各領域做出更好的決策,
深受學界、商界等各界菁英與專家的一致讚譽。
運用這套決策心法,你將學到:

 避免掉入「後見之明偏誤」的陷阱,不再以成敗論英雄,更在乎決策本身的品質
 跳脫非黑即白思維,接受「不確定性」的存在,並且慎重判斷情勢
 不再受限於「自利偏差」的本位思考,並因此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
 經營共同學習的「求真團體」,靠成員幫助找出偏見,獲取更全面的資訊
 遵循「默頓科學規範」,容許各種異議,以懷疑精神評估決策的可行性
 使用「心智時光旅行」回憶過去或放眼未來,避免情緒失控而做出不理性選擇

在本書一系列的觀念引導與思維練習下,
你將學會如何更客觀、準確地判斷各種局勢,
以實用的科學方法提高決策的品質與勝算!

作者簡介

安妮.杜克(Annie Duke)

持續致力於研究如何在壓力下做決策,曾於職業撲克玩家生涯贏得世界撲克大賽金手鐲,是唯一獲得世界撲克冠軍聯賽NBC國家撲克冠軍杯單挑賽冠軍的女性牌手。安妮2012年從撲克界退役,如今將其撲克專業與在賓州大學研究所攻讀的心理學融為一體,四處為企業演講或提供諮詢服務,討論決策的策略。

她出版了五本書,共同創辦How Decide.org,並擔任「課後全明星」董事和富蘭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受託人。安妮還摘下「剪刀、石頭、布」電視競賽的桂冠。她有四個孩子,目前住在費城郊區。


譯者: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譯者。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將個人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逐一分享給廣大網友參考,以期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華人放棄教條式或填鴨式的英語學習法,以正確的方式逐步邁進多彩多姿的英語殿堂。


 

名人/編輯推薦

【好評推薦】
Ryan Wu 吳冠宏|職業德州撲克玩家
洪雪珍|暢銷職場作家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財報狗|台灣最大基本面資訊平台
陳思聖|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許景泰|SmartM世紀智庫執行長
雷浩斯|價值投資達人
溫國信|雪球股達人
齊克用|探金操盤手培訓講師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鄭志豪|秒殺課程「一談就贏」創辦人、知名企業管理講師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鄭涵睿|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謝伯讓|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投資是非常複雜的決策,買進、賣出與不動作都是在下注,從投資結果如何反推是技巧還是運氣造成?本書讓你更專注於可以學習的投資技巧、忽略無法控制的投資運氣,最後得以變得更好、更富有。」──陳思聖,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人生處處面臨抉擇,如同下注。從職業撲克冠軍能學習到,人性與心理學,成功的策略,資金管理與情緒管理。成功運用在生活、投資與經營企業。」──齊克用,探金操盤手培訓講師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有意思了!把研究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知識,套用在最考驗決策能力的撲克牌局上。彷彿見到在牌局輸贏瞬間有大量的心理學知識飛過。」──蔡宇哲,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撲克也可以為你在工作或人生上指點迷津嗎?當然可以 !就讓德州撲克世界冠軍安妮杜克吿訴你,如果牌桌如戰場,人生則是一個更大的戰場,而讓她用她的致勝技巧告訴你,如何做好人生中每個攸關重要的決定!」──鄭志豪,秒殺課程「一談就贏」創辦人、知名企業管理講師

「仔細區分運氣與技巧,持續精進決策品質,加入或打造優良團隊,用更大的時間視野,協助自己走在對的路上!這些都是本書探討的主題。」──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一本結合行為經濟學、博奕實務與心理學的精采著作;原來,生活更像打牌!」──鄭涵睿,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國外推薦】
「安妮.杜克講述精采的故事,運用靈活的智慧,打造一本思考風險的終極指南。安妮從前以撲克謀生,下決策時得冒著損失數百萬美元的風險,因此人人皆能從她身上學習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The Power of Habit)作者

「這本書適切融合撲克牌桌的生存法則及認知科學的見解。讀完本書後,你將更敏銳且更聰明,在生活中更有智慧。」──菲利普.泰特洛克(Philip E. Tetlock),《超級預測》(Superforecasting)作者

「內容精采可期。建議買十本,送給每個與你共事的人。這本書實在太棒了。」──賽斯.高汀(Seth Godin),《紫牛》(Purple Cow)作者

「《高勝算決策》引人入勝,充實有用,提供思考生活決策的新方法。安妮.杜克的這本書至關重要,內容輕鬆有趣,能讓人了解自身的缺點,進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我敢打賭,讀者鐵定能收穫滿滿。」──瑪莉亞.柯妮可娃(Maria Konnikova),《騙局》(The Confidence Game)作者

「這是令人信服、不可或缺的書,企業家、領導者及經常面臨風險的人都應該一讀。」──奧麗薇亞.福克斯.卡本尼(Olivia Fox Cabane),《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The Net and the Butterfly)合著作者

「安妮的見解極為有用,可以協助我們在面對各種可能的結果時,審慎地思考決策,因此本書非常適用於投資界。」──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投資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作者


推薦序
如何在面對決定時,總是做出最好的選擇?
Ryan Wu 吳冠宏,職業德州撲克玩家

在職業撲克玩家七年的生涯過後,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一套能夠處理所有問題的決策模式。
如果你不會玩德州撲克,在看到本書的時候,心裡肯定會有許多疑問。賭博不是靠運氣嗎?這是一本教人如何賭博的書嗎?如果我從來不玩牌,這本書對我會有幫助嗎?
首先,德州撲克不是一個純靠運氣的遊戲,職業牌手能夠長期保持較高的勝率,是因為在多數時間可以做出比對手好的決定。再來,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打牌的書,而是教你如何在生活中、商場上、關係裡,持續做出高品質決定。
「你玩那個,會不會輸錢啊?是不是很靠運氣呀?」過去幾年,每當有人知道我是職業撲克玩家,十個有七個會問我這樣的問題。在繼續閱讀本書前,我想你或許想先知道為何職業選手可以長期獲利?為何需要頂尖牌手來教我們如何擁有更好的人生?
在任何遊戲中,如果你想要贏,首先得先搞清楚下面三件事:玩家有誰?有什麼策略可以選?不同策略的對抗,會出現什麼結果?
這是賽局理論的基礎。當你弄清楚以上三件事,便能一窺職業選手長期盈利最重要的關鍵:「期望值」。
你可以將期望值理解為,長期而言,每做一次該項決定會得到的平均結果。在一般人眼中,撲克遊戲有太多的不確定因子,因此不管怎麼打,好像運氣成分都很重。但在職業玩家眼中,每個決定背後都代表一個期望值。若是可以盡量準確評估,並總是選出期望值高的,長期就能盈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有一個遊戲是這麼玩的:甲與乙兩位玩家公平擲一枚硬幣,會有正面及反面兩種結果。若擲出正面,甲勝,乙要給甲一百元;若擲出反面,乙勝,甲要給乙五十元。對甲而言,五○%機率會贏一百元,五○%的機率會輸五十元,因此這遊戲的期望值是五○%乘以一百,加上五○%乘以負五十,結果是二十五元。意思是平均每玩一次,甲會贏二十五元。相對地,乙的期望值是負二十五元。這遊戲對甲來說是正期望值。
如果只玩兩次,甲有可能連輸兩場,輸一百元。但若是玩一萬次,基本上甲很難會是輸家。所以一般人覺得要靠運氣,是因為只注意到短期結果。但職業玩家了解,只要堅持做出正期望值的決定,長期下來一定能贏。
當然,真實的撲克遊戲並沒這麼簡單。除了結構更複雜之外,還有三個最大的困難點(這也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

一、資訊是不完整的、不透明的:
在前述的簡單遊戲中,資訊是完整公開的,因此期望值的計算很容易,甚至靠著直覺都能選對。但德州撲克並不是這麼一回事。你不知道別人的牌、即將發出的牌、對手會做什麼反應。你需要做的是建立起一個評價模型,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蒐集桌上一切可能有用的資訊,並且放入模型中,為你的每個選項評分。最後還要確保在高壓的狀態下,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

二、即使做對了選擇,結果還是可能不好:
德州撲克中即使拿到最強的手牌,在翻牌前打到全進,也只有大約八○%勝率。意思是說,一百次裡面,還有大約二十次是要輸的。這就是撲克中的運氣成分,也是為何作者認為人生就像撲克一樣,因為總充滿著「不確定性」。做對選擇,不代表結果會如你的意,機率只要存在,即使再小,就是會發生。
面對不確定的事物,人們可能會想逃避,想拖延,想規避損失,但職業玩家不被允許這麼做。雖然無法控制發出的牌,但可以選擇打好每手牌,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三、不利於學習的反饋迴圈:
以前打職業撲克時,為了快速進步,我常會尋求國外教練的協助。記得有一陣子請了一名很厲害的國外玩家當教練,他的策略、思路、分析工具,確實顯著提升我的撲克能力。
不過還記得前面所說的「不確定性」嗎?做對了決定,不代表你短期會贏。好巧不巧,就在我上完課、全面修正策略的那一陣子,不論怎麼玩就是不會贏。這時挑戰來了,到底我是因為短期運氣不好呢?還是因為修正錯誤呢?在那個當下,其實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正常的反饋迴圈是:做了你覺得對的修正→結果變得更好→下次持續這麼做。考試就是這樣,不斷做題目再反覆檢討,分數將會提高。
但撲克的反饋迴圈是:做了你覺得對的修正→短期結果受運氣影響→滿頭問號。有時可能做對了修正,但因為短期結果不支持,讓人不敢再繼續下去。有時更慘,明明做錯了,但短期結果因運氣好贏了一大筆,這可能導致你整個觀念建立歪掉而不自知,這樣繼續走下走,未來通常會跌更大一跤!這種反饋迴圈,讓進步變得難上加難。
了解了以上三點,我們便能更了解本書的價值。有一個人能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持續戰鬥二十年,仍能持盈保泰,累積超過四百萬美元的獎金。若能將其做決定的思維模型拆解並學習,拿來應用在生活中,對任何人肯定都很有價值。作者安妮.杜克就是上述紀錄的創造者。在本書中她將揭露,如何將高勝算下注的思維模式應用到生活中,具體提升生活的各個面向。透過本書,你將學習到如何擁抱不確定性、如何建立一個好的評價模型,以及創造有助於成長的的反饋迴圈。
生活就是由一連串的決定所構成。做決定的品質影響生活的品質。即使我現在重心已轉往其他事業,但過去職業德州撲克帶給我的決策訓練,成為了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思維模型,並持續幫助我處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任務。本書毫無保留揭露頂尖玩家鮮少公開的思考方式,無論你是否玩牌,都將受益於本書,徹底重塑決策模式。我敢說這會是你人生工具箱中,最強大的武器之一!

前言 用下注思維提高決策品質

我在二十六歲時,曾自認為已規劃好未來。之前我就讀新罕布夏州一間著名的預備學校(prep school),而該校的英語科主任就是我父親。後來,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獲頒英語和心理學雙學位,接著攻讀賓州大學研究所,並領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生獎學金,最終獲頒碩士學位,甚至修畢認知心理學的博士班課程。
然而,我在完成博士論文前生了場病,因此辦理休學,離開賓州,步入婚姻,最後舉家搬到蒙大拿州的一座小鎮。可想而知,國家科學基金會獎學金根本不足以支付這項橫跨全美的轉大人實驗,因此我需要錢。當時我哥霍華德(Howard)是職業撲克玩家,早已打進世界撲克大賽(World Series of Poker)的決賽桌,他建議我去看看蒙大拿比林斯(Billings)的合法撲克比賽。這項提議並非隨口說說,我的家人喜愛打撲克彼此競賽,從小我就耳濡目染。我哥曾數度帶我去拉斯維加斯度假,若只靠我微薄的獎學金,根本不可能成行。我看他打牌,自己也參加一些低籌碼牌局。
我立刻愛上了打撲克,並非是受到賭城閃爍燈光的吸引,而是因為在比林斯的「水晶殿」(Crystal Lounge)酒吧地下室裡,透過打牌與驗證自己牌技時而感受到的興奮刺激。雖然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卻很高興能不斷自我精進。我打算在休學期間賺點外快,之後繼續從事學術研究,並將打撲克當作嗜好。
原本只想小試身手的我,不料竟成為專業玩家,還打了二十年的職業撲克。當我在二○一二年退役時,已經贏得了一只世界撲克大賽金手鐲,並且獲得世界撲克冠軍聯賽(WSOP Tournament of Champions)和NBC國家撲克冠軍杯單挑賽(NBC National Heads-Up Championship)的冠軍,並從各項撲克錦標賽中贏得獎金四百多萬美元。與此同時,霍華德又贏得兩只世界撲克大賽金手鐲、兩次名人堂撲克經典賽(Hall of Fame Poker Classic)冠軍、兩次世界撲克巡迴賽(World Poker Tour)冠軍,並獲得超過六百四十萬美元的錦標賽獎金。
若說我偏離了學術界轉換跑道,這說法似乎還算委婉。不過很快我就發現,與其說是離開學術圈,倒不如說我轉換到一個新的實驗室,去研究人們如何學習及做出決定。玩一手撲克大約只要二分鐘,但我在那過程中可能得做出二十項決定。每一手牌都有具體結果:贏錢或輸錢,每次的結果會立即對玩家的決策提供反饋訊息;然而這種反饋有點微妙,因為輸贏並不能明確反映決策品質。我們會因為手氣順而贏錢,也可能因為手氣背而輸錢,所以很難透過參考所有反饋訊息來學習。
蒙大拿州有些頭髮花白的農場主人,在賭桌上可能有條不紊地贏走我的錢;若我找不出提升牌技的實際辦法,就得破產走人。我在職業生涯初期非常幸運,遇到許多優秀的撲克玩家,向他們學習如何應付手氣好壞和不確定性,並了解學習和決策之間的關係。
從這些世界級撲克玩家身上,我真正了解到何謂「下注」:亦即對不確定的未來做決定。我暗自將決策視為下注,並因此能在不確定環境中找到學習機會。此外,將決策視為下注也讓我能避開常見的決策陷阱,以更合理的方式從結果中學習,並在下決策時盡量不受情緒干擾。
戰績輝煌的撲克玩家艾瑞克.賽德爾(Erik Seidel)是我的好友。由於他二○○二年婉拒了某場演講邀約,一名避險基金經理人便請我幫忙代打,與一群交易員分享可能適用於證券交易的撲克技巧。從那時開始,我陸續向許多行業的專業團隊發表演講,不斷內省自己從撲克比賽學到的技巧並加以精進,藉此幫助他人將這些技巧應用於金融市場、策略規劃、人力資源、法律和創業等方面的決策。
在此告訴宣布好消息:我們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變通方法和策略,免於掉進擬訂決策與執行決策之間的陷阱。本書要告訴讀者,妥善運用下注的思維,能讓人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決策。你將更能區分結果品質和決策品質;發現說出「我不確定」時的力量;學習規劃未來的策略,在決策後保持心平氣和;建立及維繫共同追求事實的群體,改善自己的決策過程;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避免做出流於情緒衝動的決策。
運用了下注的思維,並不表示我就完成不受情緒影響,永遠能做出合理的決策。我依舊犯了許多錯誤(而且還會再犯);畢竟我們都是人,絕對會犯錯、受情緒影響與遭遇挫折失敗。不過運用下注的思維可以讓自己「更加」客觀、準確和開放,只要長期採用這種方法,日積月累下來就能大幅改善生活。因此,本書並不是探討玩撲克的策略或如何賭博,而是分享我從撲克賽事中領悟到的學習和決策之道。在煙霧瀰漫的撲克房裡,我學到許多實用的解決方法,這些絕佳策略經過證明,適用於任何想成為更好決策者的人。
要學會運用下注的思維,首先得認識決定我們生命結果的兩件事:決策品質和運氣。所謂的下注思維,就是學習如何區分這兩者。

做任何決定都是在下注
我們對下注的傳統觀念非常狹隘:賭場、體育賽事、彩券,以及根據某件事的有利結果與別人對賭。不過「賭注」這詞的定義其實非常廣。《韋氏線上大字典》(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如此定義「賭注」:考慮「可能發生的事」而做出的「選擇」;嘗試去做或實現某些事時要冒失去(某些東西)的「風險」,以及基於事情會發生或真實的「信念」而做出「決策」。我特別強調了更廣泛卻常被忽略的賭注層面:機率、選擇、風險、信念和決策。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不一定要在賭場或與人對賭時才能下注。
無論遠離熟悉的撲克牌賭桌或賭場多遠,人做決策時都在下注。我們經常從不同方案中做選擇、將資源置於風險中、評估發生不同結果的機率,以及考慮自己重視什麼。每回做出決策都得採取行動,而根據定義,就無法針對其他方案採取行動。不對某物下注,本身其實就是一種賭注。選擇去看電影,就是選擇不在這兩個小時內做其他事。當我們接受一個新職缺,就等於放棄其他選項:不能保留現在的工作、不能透過談判來提高目前工作的待遇、放棄接受其他職缺的機會、不能轉換職業跑道,或是稍微休息一下。不論選擇哪一條路,總得付出機會成本。
在某些情況下,決策的下注元素(選擇、機率和風險)會更為明顯。投資顯然就是下注,而對於股票的決策(購買或不買、賣出或持有,更別說深奧的投資選擇)就涉及善用財務資源的選擇。我們礙於訊息不完整或無法掌控各種因素,做投資選擇時無法很篤定。只能評估自己可以做的,理清自認為最能賺錢的投資,最後去執行決策。同理,決定不投資或不出售股票也是在下注。這些都跟我玩一手牌時下的決策一樣:蓋牌(fold)、不下注(check)、跟進(call)、下注(bet)與加注(raise)。
我們或許會認為對小孩的教養不是下注,但它確實是賭注。我們希望孩子快樂長大,成材之後踏入社會。我們受限於有限的資源(時間不足、金錢有限、關注不夠),無論何時做出教養選擇(管教紀律、營養吸收、就讀學校、育兒理念與居住之地)都是在下注:認為這樣做會讓孩子更有發展。
換工作和搬家都是下注;銷售談判和簽訂合約也是下注;買房子也是下注;點餐選雞肉而不選牛排也是下注……做一切事情都在下注。
無論何時下決策,都在對尚未發生的未來下注。我們賭的是,下決策之後,未來會更美好。我們做決策,就是與各種未來的自我對賭,希望獲得的回報(以金錢、時間、快樂、健康和我們當下重視的價值來衡量)高於放棄的東西。
當你做出決定之後,是否曾後悔:「那時不該這樣選擇的!」那是另一個未來的你在說話:「你看,我早就告訴你了!」
如何確定自己選擇了最適合的方案?如果另一種方案會讓我們更快樂或滿足,甚至讓我們賺更多錢,那該怎麼辦?當然,我們無法確定答案。不受控制的事物(運氣)會影響結果,我們只可想像「可能發生的」未來。未來還沒有發生,我們只能根據所知,盡量猜測未來的情況。如果我們從未住在德斯莫恩,如何確定自己一定會喜歡那裡呢?當我們做出決策,便是在一系列可能發生與不確定的未來之間做選擇,賭上我們珍惜的事物(快樂、成功、滿意、金錢、時間和聲譽等),這就是風險所在。
撲克玩家活在風險明確的世界。他們對不確定性處之泰然,下決策時會先考量風險。決策時若忽略風險和不確定性,短期可能會感覺良好,但之後可能因為決策品質低落而付出慘痛代價。假使一個人能適應不確定性,便可以更準確地看待世界並過得更好。

想聽取各種觀點,就加入團隊吧!
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是提倡下注的思維其中一位要角。
在彌爾撰寫《論自由》(On Liberty,商務出版)一百五十多年之後,其社會和政治思想仍然廣為流傳,令人吃驚。《論自由》常討論的主題之一就是多元意見的重要性。彌爾認為多元性和異議不但能遏止不可靠性,也是檢驗意見真偽的唯一方法。「若想全面了解某個主題,就是聽取各方意見,並且研究各種心態的人看待它的模式。智者若不用此一方法,根本無法獲得任何智慧。想透過其他方式變得明智,也不符合人類智慧的本質。」
彌爾頗有洞察力,主張簡潔犀利。人光靠自己只能提出一種觀點,但如果集合一群觀點受限的人,使其組成團體,便能聽取各種觀點、檢驗其他另類假設,因此更能獲致準確性。決策團體若是組成良好,成員便可合力提供各種觀點。我們單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想出多種想法,想更客觀地了解世界,就必須接觸各種另類假設和不同的觀點。這不僅適用於我們周圍的世界,一個人要想更務實地了解「自己」,也必須讓別人指出本身的盲點。
提供多樣觀點的小組可以幫助我們分享前兩章探討的做法,用以對抗信念裡的動機性推理與帶偏見的結果歸因。當一個人運用下注的思維,便會詢問一連串的問題來檢視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例如:

.為什麼我的信念可能不正確?
.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我的信念?
.有些理念與我的信念類似。是否有類似領域讓我檢視那些理念是否為真?
.我在形成信念時,可能錯過或低估哪些訊息來源?
.為什麼別人會抱持不同的信念?他們有哪些支持證據?為什麼他們可能是對的,而我可能是錯的?
.有哪些觀點可以解釋事情為何會變成那樣?

只要詢問自己這些問題,便可邁出一大步去修正信念。但是光靠自己去回答這些問題,能獲得的成效也很有限。我們局限於自己接觸的訊息、自己經歷的事情、自己能想到的假設,很難知道別人因為哪些理由而有不同的信念。我們不是別人,沒有他們的經驗,也不知道別人獲得哪些不同的訊息。然而,別人了解他們自己。
人會用偏見處理訊息,主要是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團體可以提供各種齊備的觀點,補足我們不知道的事物,使訊息更完整而減少不確定性,使我們的生活更像下西洋棋那樣可以準確預測。
我們會心存偏見以維護自我敘說,但別人卻不會這樣做。與其把自己想成另一個人並思考他會有何觀點,不如直接請別人提供他們的看法,這樣做容易多了。若是團體成員多元化,便可發揮極大的功效,協助彼此擺脫偏見。撲克牌桌當然是多元化的環境,因為打牌時通常不會依玩家的觀點選擇對手。更棒的是,當玩家們因觀點不同而意見分歧,大夥討論後自然會打賭。這些都是激勵人追求準確性的理想情況。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九一一事件後創立了「紅隊」(red team)。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尼爾.凱泰爾(Neal Katyal)曾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社論投書,認為「紅隊致力於反對情報界的傳統觀點,指出邏輯和分析上的缺陷。」美軍曾因缺乏影音證據,
無法確認奧薩瑪.賓.拉登是否位於突擊行動要攻擊的大院內。在獵殺行動之後,歐巴馬政府的一位資深官員提到,紅隊曾經針對「評估賓.拉登藏匿於該處可能性高低的各種方法」進行過分析。
「紅隊」完美落實了彌爾的基本原則:若不聽取反方意見,無法掌握真相,最好讓決策小組鼓勵多元意見。如果公司的策略小組正在研究併購後該如何整合營運,就把一開始反對併購的人加入小組。這些異議人士或許會提出理由,說明為何認為兩個銷售部門無法合併。無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將這些意見納入考量後,小組的多數成員便可提出更明智的做法。

四種與人一起求真的方式
在求真時要仔細提出有建設性的論點,並且有禮貌地與人交流。我們可以透過幾種溝通方式與人一起求真。
首先,表達不確定性。有了不確定性,不僅能讓人更樂意去求真,周圍的人們也會樂意分享有用的訊息和不同的意見。害怕犯錯(或害怕指出別人犯錯)往往會導致周遭的人隱瞞寶貴的見解和意見。如果我們率先表明自己也不確定,聽者會更了解後續的討論並不涉及「正確」與「錯誤」,我們也能藉此盡量與團體以外的人交流並從中求真。
其次,從贊同之處來引導。傾聽到我們認同的事情,便加以陳述且具體說明,接著以「而且」取代「但是」來接續後面要說的話。目前我們已經學到一點,就是人們喜歡自己的想法被肯定。如果想鼓勵和我們意見分歧的人(無論在團體內外)參與交流,就得讓他們敞開心胸並放下戒心,而做法就是從彼此都同意的地方切入。我們肯定能從別人的話裡找出贊同之處,因為人們很少「完全不同意」某人的話。一旦落實促進普遍主義的策略、積極尋找認同的想法,我們自然能引導別人一起學習,也會更坦然接納別人言論,以此修正自己的信念。
當我們從贊同之處來引導時,聽者將比較容易接納可能出現的異議。此外,當新訊息被視為「補充說明」而非「否定先前言論」時,也會讓人更包融我們想說的內容。靠著使用簡單的修辭手段,就足以讓局面改觀。如果別人表達的信念或預測並不完善,而我們有辦法提供相關訊息時,請這樣說:「我同意你的看法,(此處說明雙方贊同的具體概念和想法),『而且』……」之後提出補充訊息。在相同情況下,若我們說:「我同意你的看法,(此處說明雙方贊同的具體概念和想法),『但是』……」這樣說就是挑戰對方,會讓人起戒心。說出「而且」是補充論述;說出「但是」則是否定、駁斥先前的論點。
我們可以加以擴展,避免說出「不」。與別人即興互動時,一聽到對方打開話題之後,應該率先回答「是的,而且……」當你說出「是的」,表示接受當下情況的構念;說出「而且」,就是補充說明。若想激發探索性思考,這是絕佳的指導方針。重點是必須找到雙方贊同之處,以便在求真時得以維繫關係。在表達異議或可能引發對立的訊息時,調整說話的口吻也有助於避免分歧。
第三,要求大家暫時同意(做出臨時協議)一起去求真。如果有人向我們發怒,可以詢問他們是想發洩情緒還是要徵求建議。假使他們不是要尋求建議,沒關係,就隨他們去吧!畢竟參與討論的規則已經很明確。人們偶爾只是想發洩情緒,我當然也會這樣,這是人的本性。我們要支持身旁的人,看到對方尋求理解或同情時就安慰他們。偶爾他們會說自己正在徵求建議,表示可能願意遵守求真的協議(但還是得小心應對,因為有人嘴上會說尋求建議,但其實想要別人肯定)。
我的撲克團體成員偶爾會慘輸而痛心,因此想要發洩怒氣,此時便可短暫放下我們的團體協議。詢問別人時依舊可以不冒犯對方地說:「你是想一股腦兒發洩出來,或是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最後,放眼未來。人通常善於確認自己追求的積極目標;我們的問題是未能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執行決策。人不喜歡討論自己糟糕的執行力,因為這樣就得對不好的結果負責,這往往會阻礙交流。別重提舊事,要跟別人探討該如何做才能讓情況有所轉圜。無論與我們的孩子、家人、朋友、伴侶、同事,甚至我們自己對談時,大家都會展現共同的特點,亦即討論未來會比回顧過去時更理性。畢竟對尚未發生的事情起戒心也比較困難。

目次

好評推薦
推薦序 如何在面對決定時,總是做出最好的選擇?/Ryan Wu 吳冠宏
前言 用下注思維提高決策品質

第一章 生活如同打牌,而非下棋
──擁抱不確定性,提高決策勝算

第二章 你要打賭嗎?
──用下注的思維打破僵化信念

第三章 下注的學習,因應展開的未來
──練習為結果正確歸因

第四章 建立同伴制
──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

第五章 提出異議來獲勝
──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

第六章 在心智時光旅行中冒險
──納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決策思考

致謝
注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