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滿額折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隋煬帝:生平、時代與遺產(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  價:NT$ 396 元
優惠價:8734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國,煬帝是古來少有的暴君。
★修長城、鑿運河、建東都、巡西域,煬帝的功過該如何評估?
★美國著名華裔歷史學家熊存瑞,以史、佛、道、文等文獻為基礎,集中、西、日多家之言,旨在拋開偏見,置個人傳記于歷史長河之中,用西方性格研究法來重新探討隋煬帝及其統治。
★作者學術積澱深厚、才思敏捷,譯者翻譯準確、專業,文筆流暢生動,讀來令人欲罷不能。
★裝幀精美,收藏閱讀兩相宜。知名書法家、歷史學家廈門大學侯真平教授書名題簽,瀟灑大氣;高階映畫封面,質樸舒適;深沉黑星雨內封,精緻低調;象牙白內文紙,復古護眼;裸背鎖線,可實現180度平攤。

隋煬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帝王,一方面因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國而備受指責;另一方面,人們不得不承認其修長城、鑿運河、建東都、巡西域等行為及其所建立的許多制度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美國學者芮沃壽(Arther Wright),中國學者韓國磐、胡戟、袁剛,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布目潮渢等人都對隋煬帝做過專題研究,目前學界對煬帝的關注也仍在持續,但迄今尚未有一本建立在原始文獻和第二手資料基礎上,專門探討煬帝及其統治的嚴謹的學術專著。本書希望能填補這一空白。

本書採用雜糅式的手法,既研究煬帝本身,又討論其所生活的時代。全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在介紹楊氏家族和煬帝的父親(隋文帝楊堅)的發跡過程之後,記述了煬帝從少年到王子、從皇儲到皇帝的生活軌跡。第二部分從多個層面討論了煬帝和他統治下的王朝;其內容包括大興土木、文官制度、軍隊管理、教育、禮制、法律、宗教、經濟政策、對外關係等。結語部分則對煬帝的歷史地位進行分析,重新審視煬帝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時代以及他留給後世的遺產。

作者簡介

熊存瑞
美國西密歇根大學(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籍貫四川宜賓,出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北大西語系英語專業。1979-1982年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讀中西交通考古,師從夏鼐、盧兆蔭先生。1982-1984年在考古所任助理研究員。1985-1988年在澳洲國立大學攻讀隋唐史,師從王賡武、W. J. F. Jenner先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目前專攻中國中古史。主要著作:1、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edieval China (Scarecrow Press, 2009); 2、Sui-Tang Chang'an: A Study in the Urban History of Medieval China(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0) ;3、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His Life, Times, and Legacy (State U of New York Press, 2006); 4、《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毛蕾、黃維瑋譯,華文出版社2018年6月)。另有譯著《史通》,待出版;曾任 Early Medieval China (The Chinese History Review)主編(1-5卷)。為表彰熊存瑞教授為中國中世紀歷史在國際學術界地位提升做出的無可比擬的貢獻,西密歇根大學授予其2017年傑出學者獎(Distinguished Faculty Scholar Award,這一獎項是西密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

譯者
毛蕾

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唐史學會理事,隋唐史領域著名學者。

黃維瑋
廈門外國語學校教師,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

名人/編輯推薦

“如何評價隋煬帝?”

在中學歷史課堂上,每一個中國學生大概都曾經面對過這道問答題。可是,長大後的我們都明白一個人有很多面向,怎能以簡單的功過、是非來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

越過歷史課本上的隻言片語,我們如何瞭解隋煬帝更多的面向?美籍華裔歷史學家熊存瑞教授的《隋煬帝》正是我們深入瞭解隋煬帝的最佳途徑。這是第一部用西方性格研究法探討隋煬帝生平的著作,也是建立在豐富的第一手史料和嚴謹的史學邏輯上的嚴肅學術作品,它以史、佛、道、文等文獻為基礎,集中、西、日多家之言,旨在拋開偏見,置個人傳記于歷史長河之中,重新探討煬帝及其統治。

作者熊存瑞是美國關於中國中古史研究領域的著名教授,曾經師從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夏鼐、澳洲國立大學王賡武等先生。本書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史學修養。

與國內論著以傳主生活的時間和事蹟為寫作順序的結構不同,本書超越一般帝王傳記的書寫模式,不僅介紹隋煬帝的生平事蹟,更深入闡釋其所處的時代,從多角度分析隋煬帝的統治及其留給後世的遺產。

作者學術積澱深厚、才思敏捷,譯者毛蕾、黃維瑋系國內隋唐史研究領域知名專家,翻譯專業、準確,文筆流暢生動,讀來令人欲罷不能。

幾年前,筆者在北京琉璃廠逛書店時見到一本名為《隋煬帝大傳》的普及讀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洋洋灑灑五百多頁。作者郭志坤是著名編輯,曾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該書於1995年初版後不久即售罄,二十多年後,又有再版。這充分顯示國人對煬帝的興趣經久不衰。究竟是何原因使然? 鄙見,煬帝為中國史上獨一無二的、影響力巨大的帝王。像煬帝那樣,大權在握而遭致江山傾覆的“末代昏君”,諸如夏桀、商紂,可謂鳳毛麟角。然桀、紂均為遠古人物,其事蹟往往語焉不詳。史籍所載,如《尚書•牧誓》,為勝方所撰,頗有失之公允之嫌。而關乎煬帝的隋唐典籍,雖談不上汗牛充棟,卻遠非上古可比擬。正史、雜史、佛、道均有詳簡不一的記述。

縱觀有唐以來史家評述,煬帝之罪孽無數,大者有三。其一曰“暴虐”。不惜成本,大興土木:修長城、鑿運河、建洛陽、廣築離宮。勞民傷財,大興伐罪之師,三征高麗,無功而返。杜絕言路,殘害忠良;殺戮異見者如高熲、賀若弼,進諫者如張衡。

其二曰弑殺父君。文帝病臥仁壽宮,突然暴亡,正值煬帝親信服侍床前,故時人頗有議論。煬帝雖不在場,但終難辭其咎。

其三曰淫亂。歷代帝王蓄有嬪妃妾侍成百上千,不足為怪。然而,煬帝執意與父妾宣華、榮華淫,故有“烝母”之說。

所謂暴虐之君,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西方遠有提比略(Tiberius)、卡利古拉(Caligula)、尼祿(Nero)、君士坦丁(Constantine),後有巴西爾二世(BasilⅡ)、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乃至亨利八世(HenryⅧ)等。在中國,舉其大者,有夏桀、商紂、秦皇、漢武、成吉思汗。而于五胡十六國、南朝、北朝時,則不勝枚舉。

史上弑君者亦不可勝數,然弑父篡位者卻頗為罕見。煬帝的個例,雖細節不詳,乃其最著名者。佛家比之於摩揭陀的阿闍世(Ajātasatru)。阿氏尚未出世,已有終將弑父之預言,故稱之為“未生怨”。

上烝父妾者,因朝代而異,以北齊一代尤為盛行,而以唐高宗烝唐太宗妾(武則天)最為著名。

然而,集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國於一身者庶幾僅隋煬帝一人而已。古來暴君,行徑甚於煬帝者,亦不在少數,然卻罕有為害于國于民深於煬帝者。後來評家縱論古今,對煬帝貶而不褒,又何足怪。

拙著,以史、佛、道、文等文獻為基礎,集中、西、日多家之言,置個人傳記于歷史長河之中,旨在拋開偏見,重估煬帝之歷史地位。

2006年拙著初版,至今已有年月。雖然煬帝研究頗有進展,但未見重大突破,且亦無人撰寫類似拙著整合多種外文文獻之新著。故此,翻譯出版拙著中文版似尚有一絲意義。再者,翻譯、校對過程中,發現多處錯誤,實令筆者汗顏。此中文版,均已改正,又添加多條原文引文,故實為遠優於英文版的修訂本。

最後,拙著若非廈門大學毛蕾教授鼎力推薦,其高足黃維瑋同學勤勉翻譯,及二者協力查閱文獻、校對譯文,此中文版恐難以見天日。而西密歇根大學(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黎天睦中國研究中心(Timothy Light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補貼經費,使之得以按時付梓。謹此一併致謝。

熊存瑞(Victor Cunrui Xiong)
2017年3月28日
於密歇根州卡拉馬祖(Kalamazoo,Michigan)

目次

前 言 

第一部分 從皇子到皇帝 

 第一章 王儲的確立

 第二章 煬帝和他的統治

 第三章 隋朝的崩潰

第二部分 煬帝治下的帝國

 第四章 洛陽與大運河

 第五章 宮殿

 第六章 官僚制度

 第七章 教育、禮制、法律制度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經濟制度

 第十章 對外政策

 第十一章 結語

附 錄

 附錄一 隋代中央重要官職任命情況

 附錄二 貌閱與北周、陳、隋的人口

 附錄三 度量衡及田畝

 附錄四 漢唐間主要政權

 附錄五 隋煬帝年譜(569-618)

徵引文獻

譯後記

書摘/試閱

爭奪皇太子之位

直到600年十月之前,楊勇一直是煬帝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楊氏兄弟之間你死我活的激烈爭鬥最終導致了楊勇的垮臺。不過楊勇被廢黜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諸如:煬帝的圓滑、文獻皇后的妒恨、楊素將軍的詆毀、文帝的疑心病、楊勇自身的弱點等。

文帝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立楊勇為太子。與弟弟煬帝相似,楊勇也以好學而聞名。同時,他性格寬厚仁慈、率性真摯。文帝很早就有意將其當作接班人進行培養。文帝剛攝政北周政權,就委派楊勇管理北齊故地。隋朝建立後,文帝也有意讓楊勇介入朝廷軍國大事的商討。當楊勇提出批判性的意見時,文帝總是認真傾聽並積極採納。楊勇與兄弟們都為同母所生,而這種血緣紐帶看起來能阻止諸弟覬覦他的位置。當然,在父母身故之後,楊勇也必須善待他們。

然而,文帝因為一件小事開始動搖對太子的信任。在某冬至日,百官前去朝見太子楊勇。“朝”是皇帝所獨享的禮儀,對太子而言,恰當的禮儀應為“賀”。楊勇所作所為觸犯了禮制規定,也是對帝王權威的挑釁。另一件事是,文帝下令將一部分東宮的宗衛將士調任皇宮侍衛,楊勇的岳父高熲對此表示關切,認為這有可能危及東宮的安全護衛。文帝大光其火,因為他已將東宮視為權力爭奪的對手和對皇宮安全的潛在威脅。

失去母親文獻皇后的寵愛,也加速了楊勇被廢黜的進程。作為來自北朝的非漢族女子,文獻皇后意志果決,專橫霸道。她在皇宮的地位類似家庭總管。楊勇與元氏的婚事即由她安排。但讓多疑善妒的皇后懊惱的是,楊勇在東宮廣納姬妾,尤其鍾情於雲氏。元氏死後,雲氏開始取代其地位。由於北方社會對姬妾身份的歧視根深蒂固,楊勇的行為非但不符合北方文化傳統,更為文獻皇后所不容。

與此同時,煬帝注意到了母后與太子的不和,這也激發了他取楊勇而代之的野心。為了取悅父皇和母后,煬帝小心翼翼地經營著他模範丈夫的形象。他身邊僅留有數名姬妾,只與蕭氏一人同居。他與姬妾們所生的孩子都被遺棄。他上朝時總是輕車簡從。他曾有意讓文獻皇后知道,自己無意之中招致了太子的不滿,並贏得了她的同情。

煬帝的模範言行和對文獻皇后的孝敬與恭順,以及皇后擔心身故後皇子們會遭到太子毒手——這些都成為文獻皇后要求更換太子的理由。同時,煬帝在其親信宇文述的幫助下,獲得了當朝重臣楊素極為關鍵的支持,而楊素是文帝面前舉足輕重的人物。

……

登基

仁壽後期,煬帝的帝王之夢正一步步成為現實。但是被冊封為太子還不算保險,文帝隨時可以廢黜他。幸運的是,年事已高的文帝對煬帝的信任與日俱增。由於無法適應大興城潮熱的氣候,文帝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常在位於大興城西邊的仁壽宮避暑消夏。

604年春天,文帝最後一次前往仁壽宮,就再也沒有回來。出發之前,術士章仇太翼(盧太翼)曾警告文帝此行恐有危險。盛怒的文帝將其投入大牢,並明言要處決他。臨行前,文帝將軍國大事一併託付給了煬帝。是年四月,文帝病重。七月十日,文帝含淚與臣僚們訣別,並命令釋放章仇太翼。然而之後的兩起事件觸發了這位垂暮皇帝的劇烈反應,並差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為防備文帝突然去世引發不測,煬帝將他的老盟友楊素安插在文帝身邊作為耳目。楊素遞出一份時局密報,卻被陰差陽錯地送到了文帝手中。文帝讀後怒不可遏。與此同時,煬帝作為太子,被從都城傳喚至病重的文帝身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煬帝竟然調戲文帝的寵妃陳貴人(宣華夫人),一個在宮中頗有影響力的年輕妃子。文帝的病重讓煬帝變得肆意妄為,但他過火的行為差點毀了他自身的政治前途。陳氏設法逃回到文帝寢宮,並將事情報告給文帝。狂怒的文帝命隨行的兩位廷臣柳述和元岩召回長子楊勇。鑒於煬帝暗中對自己圖謀不軌以及冒犯帝妃,文帝決定另立楊勇為太子取代煬帝。不過這個決定為時已晚。煬帝以及他的支持者楊素扣留了柳述和元岩,撤掉宮城的衛隊,全部改由東宮衛士進行守衛。同時還安置了煬帝的兩個心腹宇文述和郭衍負責文帝的安全,並由煬帝的寵臣張衡侍奉文帝的起居。在帝妃和宮人都被調離文帝的寢宮之後,文帝在非常可疑的情況下於604年七月十三日駕崩。這便是史稱的“仁壽宮變”。隨後,依據慣例發佈了一份遺詔,譴責楊勇和楊秀的悖逆和罪惡,並再次確認煬帝為皇位繼承人。

傳統史家認為這份遺詔是根據煬帝的授意偽造的。同樣,他們認為煬帝借張衡之手弑君,是殺害文帝的真正元兇。事實上,弑君成了傳統史家對煬帝進行道德評判的核心問題。不過,有一些現代歷史學者開始質疑史料記載的可靠性,他們認為這些記載的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抹黑煬帝的目的。

呂思勉對這段記載的若干戲劇性的細節表示質疑,諸如楊素的密報落入文帝手中以及煬帝對宣華夫人的性騷擾(雖然他們之前曾有過接觸)等。應該說,這些細節性的敘述可能存在虛構的成分,但目前並沒有足夠的原始史料可以推翻這些記載。

此外,煬帝與宣華夫人早前的接觸雖然與性無關(如煬帝贈送陳氏一些禮品,以及陳氏對煬帝爭奪太子之位有所助力),但也不能排除陳氏確實抗拒過煬帝的性挑逗。基於本紀與列傳的矛盾之處,宮崎市定認為整個事件是後人炮製的。可惜他未能提供史料來佐證他的觀點。

韓昇經過細緻的考證進一步論證了這一觀點。首先,他認為根據較為可信的《隋書》的記載,文帝是自然死亡(《資治通鑒》也採信了這一說法)。《隋書•高祖本紀》記錄文帝之死的關鍵詞語是“崩”,該字並不帶有謀殺的含義。不過,在我看來,本紀的體例中,“崩”字大多是指代帝王之死的一種慣常用法,而非對其死因的技術性描寫。舉例來說,《隋書•煬帝本紀》同樣用“崩”來記錄煬帝的死,而在其他卷帙,則毫不含糊地記載他是被弑殺的。有鑑於此,雖然《隋書?高祖本紀》用“崩”描述了文帝的死,但並不意味著《隋書》認為煬帝在文帝死亡過程中可以免責。在《隋書•楊素傳》中,煬帝的心腹張衡非常可疑地出現在文帝的寢宮。這一事實即可清楚地表明這一點。

其次,韓昇認為,作為煬帝的心腹,張衡被唐高祖追贈諡號為“忠”。如果張衡確實捲入了弑君行動,他不應該獲得這個諡號。其實,我認為追贈張衡這一諡號是考慮到他忠於煬帝,而非文帝。張衡因向煬帝提出忠告而被殺害,就這一點而言,諡號“忠”還是恰當的。

再次,韓昇指出,隋末唐初之前,關於煬帝的評價都沒有提到弑君行為。這裡,韓昇所依據的主要是由魏征編纂的《隋書》。不過,當時至少有三本著作同樣都叫《隋書》。其他兩本分別為王邵和張大素所作,可惜俱已佚失。王邵在隋朝覆滅之前去世,而他所著《隋書》因種種原因廣受詬病。張大素則經歷了隋末的動亂,于唐太宗執政時期過世。他所記載的內容或許與魏征的《隋書》有所不同。事實上,宋初的類書《太平御覽》引用了一條《隋書》史料(極有可能出自張大素的《隋書》),為弑君說提供了依據。此外,一些當今可見的史書也存留了煬帝弑君的記錄。據《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提及文帝之死時說道:“及為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另外,一篇可以追溯到634年的墓誌銘,也描述文帝的繼承人是篡位者。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表明唐太宗時期人們普遍認為煬帝是弑君者。

最後需要提及柳述、元岩這兩位奉文帝之旨草詔廢黜煬帝的官員。如持非弑君說,則難以對其最終命運做出合理解釋。煬帝不僅罷免了柳述的官職,將其流放到邊遠地區,還責令自己的胞妹——柳述的妻子蘭陵公主——與柳述離婚。蘭陵公主表示拒絕,並請求跟隨丈夫一同流放。煬帝沒有同意她的要求,蘭陵公主不久便鬱鬱而亡。元岩也遭遇了相同的命運。柳述與元岩遭受如此迅速而嚴厲的懲處,只有放在煬帝弑父奪權的大背景下才能解釋得通。

另一個可疑的情況是煬帝隱瞞文帝死訊,秘不發喪達八天之久,這顯然推遲了登基的日期。除了篡位者需要時間去掩蓋其行跡之外,關於延遲登基還能有什麼合理的解釋呢? 在這八天的過渡期裡,煬帝所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試圖用偽造的文帝詔書把楊諒從並州召回,這直接導致了楊諒的叛變。如果說煬帝是通過合法手段繼承皇位,他有何必要去偽造詔書呢?

綜上所述,與上述學者的觀點相反,有關煬帝弑父的記載並無自相矛盾或虛構之處。換一個角度,站在煬帝的立場,如果他沒有先發制人,毫無疑問他將會失去權位,他的命運也將會落到他的父親或兄長楊勇的手上。在通常情況下,皇位繼承權之爭,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皇位鞏固後,煬帝便著手處理那些未盡事宜。他派人給陳氏送去一個金盒,金盒上的封條有其親筆禦書的“封”字。在使者的催促下,陳氏打開金盒,發現若干枚同心結。當晚,煬帝便與她同床共枕。如果陳氏不是煬帝已故父皇的兩個寵妃之一的話,此類事件通常並不會對煬帝的聲名產生多大影響。文帝的另一位愛妃蔡氏,也就是通常所稱的容華夫人,也被煬帝佔有。按照禮法,陳氏、蔡氏都是煬帝的繼母。有很長一段時間,煬帝不得不刻意扮演一個道德模範的形象,儘管他打心眼裡不喜歡。煬帝在文帝死後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縱欲行為使他之前刻意保持的模範丈夫形象蕩然無存。在滿足性幻想的同時,煬帝暴露了他個性中隱藏著的另一面,即缺乏道德約束。

傳統史家用了“烝”字來描述煬帝的這些離經叛道的舉動,這個字指與母輩發生親密關係的行為。使用這個字意味著煬帝犯下了道德敗壞程度最為嚴重的惡行。在傳統社會,一夫多妻是合法的,但通姦行為會遭到嚴厲譴責。與父皇的妃子發生亂倫更是被嚴格禁止。煬帝遭受的指責主要就是他蓄意觸碰最不應冒犯的禁忌之一:亂倫。

儘管有著各種膽大妄為的放縱行徑,煬帝在鞏固皇權方面從未放鬆警惕。他尤其擔心那兩個仍然健在的同胞兄弟。為此煬帝偽造了兩份詔書:其一,令前太子楊勇自盡;其二,召楊諒回都城。當楊勇接到詔書時,他拒絕自裁,最終被強行勒死。第二份詔書則由於技術上的失誤而未能奏效。

文帝死前,曾與楊諒有一個秘密約定,以便楊諒日後驗明來自文帝的詔書的真偽。據此,真詔書在“敕”字旁邊應另加上一點。同時,傳詔者必須攜帶半枚玉麟符,與楊諒手中持有的另一半相吻合。看到“敕”字旁邊沒有一點,楊諒意識到文帝可能已不在人世,他隨即打著反對煬帝的旗號起兵造反。經過一連串的交鋒,楊諒被楊素擊敗並擒獲。

 

煬帝之死

618年三月十日晚,負責安全警衛的官員元禮和裴虔通(同為謀反者)正好在殿內值班。他們故意未將宮門上鎖。與此同時,司馬德戡在東城(應距江都宮僅一牆之隔)集結了一支數萬人的叛軍,準備與宮內裡應外合,趁勢攻入宮中。

此前,煬帝為了確保自身安危,從官奴中挑選了幾百名體格健壯者組成私人衛隊,安置在宮城北部入口——玄武門。該門通常是維繫皇帝寢居安全的關鍵。但是當天有人假傳聖旨把他們全部調出宮。謀反的驍果們遭到了零星抵抗後,很快便牢牢控制住江都宮。在司馬德戡的率領下,叛軍由玄武門順利殺入宮內。

聽到外面的廝殺聲,煬帝換裝後匆忙逃入西閣躲藏起來,但沒多久便被校尉令狐行達擒獲。第二天早上,煬帝被裴虔通逼入朝堂、寢殿。一位叫馬文舉的叛軍頭目宣佈了煬帝的十大罪狀:1.違棄宗廟,2.巡遊不息,3.外勤征討,4.內極奢淫,5.使丁壯盡於矢刃,6.使女弱填于溝壑,7.四民喪業,8.盜賊蜂起,9.專任佞諛,10.飾非拒諫。

當時,煬帝最疼愛的兒子——年僅12歲的楊杲——啼哭不已,裴虔通當眾手刃之,鮮血濺滿煬帝的皇袍。煬帝要求飲鴆酒,按天子的死法自盡,卻被拒絕,最終被叛黨令狐行達用練巾縊殺。這一年煬帝50歲。

在一些宮女的幫助下,蕭皇后用兩副漆板做成的簡易棺材收葬了煬帝和兒子楊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煬帝終身喜愛拈花惹草,死後卻由對之忠貞不貳的正妻蕭皇后收屍安葬。唐朝建立後,煬帝被重新安葬在江都西北的雷塘。648年蕭皇后去世後,根據唐太宗的旨意,與煬帝合葬一處。

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煬帝依然對江都叛亂者的動機感到困惑,因為其中有煬帝最寵信的官員和將領。他沒有意識到,由這些人煽動的宮廷政變,本質上不過是持續惡化的統治所導致的悲劇結局。

613年,楊玄感之亂和第二次遼東戰役失敗後,統治危機很明顯加速惡化。隨著悲觀情緒日漸彌漫,煬帝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意去正視各地的叛亂問題。面對日益崩塌的帝國,煬帝選擇了逃避主義,從聲色中尋求慰藉,最後逃離禍亂叢生的洛陽。他選擇江南為最後的歸宿,其實也是承認失敗的一種標誌。這導致軍隊元氣大傷,民眾士氣喪盡。此時隋朝官員紛紛豎旗舉事,建立政權,亦不足為怪。煬帝則繼續沉浸在自欺欺人的幻覺世界中,在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的情況下,成為遭將領背叛,被衛士、隨從拋棄的孤家寡人,最終與愛子一同被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