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新唯識論(簡體書)
滿額折

新唯識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  價:NT$ 396 元
優惠價:8734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熊十力一生心無旁騖,潛心著作,成果累累,如果只能選一本書作為其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識論》。熊十力曾從學歐陽竟無大師研習佛學。192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舉薦,應蔡元培之邀,熊十力聘為北京大學主講佛家法相唯識的特約講師。在主講《唯識學概論》和撰寫講義的過程中,對於佛教唯識學發生懷疑,不斷改寫舊稿,乃至另起爐灶寫成了一部自成體系的新著,改稱《新唯識論》。1932年,《新唯識論》(文言本)由浙江省立圖書館出版發行,立刻在學界和佛教界掀起軒然大波。蔡元培、馬一浮等人對此書推崇備至,評價甚高,馬一浮作序並題簽。另一方面,佛學界人士尤其是南京內學院師友群起而攻之。其師歐陽閱後痛言:"滅棄聖言量者,唯子真為尤",措辭嚴厲。歐陽弟子劉衡如更著《破新唯識論》對熊十力其書進行系統破斥。熊十力隨即應戰,並著成《破〈破新唯識論〉》一書,對劉氏之斥逐一破解。
 
《新唯識論》先後有三個版本,最早是用文言文寫成。1938年起熊十力與學生一道將《新唯識論》改寫成白話文,至1944年《新唯識論》語體文本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這是第二個版本。因第二版本原先是為英譯本做準備,加之正值抗戰顛沛流離,熊十力對此本的文字不甚滿意,於是又從1951年底開始對語體文本進行刪改,1953年印出,稱為“壬辰刪定本”。本書將文言文本、壬辰刪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讀者互相對照理解。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

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議,並參預護法運動。
三十四歲後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
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後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
抗戰期間入蜀,先後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於複性書院、勉仁書院。
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4年後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複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只能選一本書作為熊十力代表作,那只能是《新唯識論》。 《新唯識論》的出版不僅在當時掀起軒然大波,讚賞者、批判者形成鮮明對比,後來的歷史進程中,此書一直發揮著深遠的影響,直至今天仍是研究現代哲學的必備之書;並且,經過西方學術改造的現代人,如欲真正瞭解佛學、儒學,讀《新唯識論》無疑是一個可行的途徑。

《新唯識論》先後有三個版本:1932年出版的文言文本,1944年的語體文本,1953年的語體文刪定本。本書將文言文本、語體文刪定本一同出版,以便讀者對照理解。

馬一浮序


夫玄悟莫盛於知化,微言莫難於語變。窮變化之道者,其唯盡性之功乎。聖證所齊,極於一性。盡己則盡物,己外無物也;知性則知天,性外無天也。斯萬物之本命,變化之大原,運乎無始,故不可息;周乎無方,故不可離。《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性與天道,豈有二哉?若乃理得於象先,固迥絕而無待;言窮於真際,實希夷而難名。然反身而誠,其道至近;物與無妄,日用即真。睽而知其類,異而知其通,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惑者纏彼妄習,昧其秉彝,迷悟既乖,聖狂乃隔,是以誠偽殊感,而真俗異致。見天下之賾,而不知其不可惡也;見天下之動,而不知其不可亂也。遂使趣真者顛沛於觀空,徇物者淪胥於有取。情計之蔀不祛,智照之明不作,哲人之憂也。唯有以見夫至而皆如,至動而貞夫一,故能資萬物之始而不遺,冒天下之道而不過,浩浩焉與大化同流,而泊然為萬象之主,斯謂盡物知天,如示諸掌矣。此吾友熊子十力之書所為作也。十力精察識,善名理,澄鑒冥會,語皆造微。早宗護法,搜玄唯識,已而悟其乖真。精思十年,始出《境論》,將以昭宣本跡,統貫天人,囊括古今,平章華梵。其為書也,證智體之非外,故示之以《明宗》;辨識幻之從緣,故析之以《唯識》;抉大法之本始,故攝之以《轉變》;顯神用之不測,故寄之以《功能》;征器界之無實,故彰之以《成色》;審有情之能反,故約之以《明心》。其稱名則雜而不越,其屬辭則曲而能達,蓋確然有見於本體之流行,故一皆出自胸襟,沛然莫之能禦。爾乃盡廓枝辭,獨標懸解,破集聚名心之說,立翕成變之義,足使生、肇斂手而諮嗟,奘、基撟舌而不下。擬諸往哲,其猶輔嗣之幽贊《易》道,龍樹之弘闡中觀。自吾所遇,世之談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謂深於知化,長於語變者矣。且見則雨雪自消,朝徹則生死可外,誠諦之言既敷,則依似之解旋折。其有志涉玄津,猶縈疑網,自名哲學,而未了諸法實相者,睹斯文之昭曠,亦可以悟索隱之徒勤,亟回機以就己,庶幾戲論可釋,自性可明矣。彼其充實不可以已,豈曰以善辯為名者哉?既謬許予為知言,因略發其義趣如此,以俟玄覽之君子擇焉。

馬浮

 

緒言

 

本書擬為二部,部甲曰《境論》。所量名境,隱目自性,此中境者,以所量名,隱指自性而名以境故。自性即實體之代語,參看本書《明宗》章注。不斥言體而雲境者,對量論說,此是所量故。然只是將自家本來面目推出去說為所量耳。自性離言,本非言說可及。假興詮辨,故有《境論》。部乙曰《量論》。量者,知之異名。量境證實,證實者,證得其實故。或不證實,應更推詳,量為何等,其證實與不證實所由分者,應更致詳於量底本身為何。故次《量論》。
書中用自注,以濟行文之困。或有辭義過繁、不便分系句讀下者,則別出為附識,亦注之例也。每下一注,皆苦心所寄,然時或矜慎太過,失之繁瑣。又間用語體文,期於意義明白。注文不能務為高簡,恐反失用注之意也。
本書於佛家,元屬創作。凡所用名詞,有承舊名而變其義者,舊名,謂此土故籍與佛典中名詞,本書多參用之,然義或全異於舊,在讀者依本書立說之統紀以求之耳。如恒轉一名,舊本言賴耶識,今以顯體,則視舊義根本不同矣。此一例也,餘准知。有采世語而變其義者。世語謂時俗新名詞。自來專家論述,其所用一切名詞,在其學說之全系統中,自各有確切之涵義而不容氾濫,學者當知。然則何以有承於舊名,有采於世語乎?名者公器,本乎約定俗成,不能悉自我制之也。舊名之已定者與世語之新成者,皆可因而用之,而另予以新解釋,此古今言學者之所同於不得已也。
本書才成《境論》,而《量論》尚付闕如。《境論》創始於民十之冬,民國十年,省稱民十。後皆仿此。中間易稿無數,迄今始為定本,歷時幾十有一年。世變日亟,疾病交摧,十年來,患腦病、胃墜,常漏髓,背脊苦虛,近方有轉機。《量論》欲賡續成之,亦大不易。談理一涉玄微境地,非曠懷冥會,不能下筆。述作之業,期於系統精嚴,又非精力不辦也。
《境論》初稿,實宗護法,民十一授於北庠,才及半部。翌年,而余忽盛疑舊學,于所宗信極不自安,乃舉前稿盡毀之,而《新論》始草創焉。余於斯學,許多重大問題,常由友人閩侯林宰平志鈞時相攻詰,使餘不得輕忽放過,其益我為不淺矣。
《境論》文字,前半成於北都,後半則養屙杭州西湖時所作。十年病廢,執筆時少,息慮時多,斷斷續續,成茲《境論》,故文字精粗頗有不一致者。自來湖上,時與友人紹興馬一浮浮商榷疑義,《明心》章多有資助雲。《明心上》談意識轉化處,《明心下》不放逸數,及結尾一段文字,尤多採納一浮意思雲。
此書評議舊義處,首敘彼計,必求文簡而義賅,注語尤費苦心。欲使讀者雖未研舊學,亦得于此而索其條貫,識其旨歸,方了然於新義之所以立。

目次

新唯識論(文言文本)

題記 / 2
序(馬 浮) / 5
緒言 / 7
部甲(境論) / 9

明宗 / 9
唯識 / 12
轉變 / 32
功能 / 42
成色上 / 55
成色下 / 57
明心上 / 62
明心下 / 81


新唯識論(語體文刪定本)


題記 / 110
贅語 / 111
新唯識論語體文本壬辰刪定記 / 113
節錄印存上中卷初稿記 / 126

節錄原本緒言 / 127
卷上 / 129
第一章明宗 / 129
第二章唯識上 / 136
第三章唯識下 / 149
第四章轉變 / 164
卷中 / 186

第五章功能上 / 186
第六章功能下 / 211
卷下之一 / 233

第七章成物 / 233
第八章明心上 / 253
卷下之二 / 279
第九章明心下 / 279
附錄 / 300

書摘/試閱

第一章明宗

今造此論,為欲悟諸究玄學者,令知宇宙本體非是離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識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實證相應故。

譯者按: 本體非是離我的心而外在者,因為大全大全謂本體,此中大字不與小對。不礙顯現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
一一微塵都是橫遍虛空、豎窮永劫、圓滿無虧之實體熾然生動發現,不可說大全是超脫于萬有之上而獨在,譬如大海水喻本體。現作眾漚,眾漚喻一切人或一切物。即每一漚都是大海水熾然騰躍著現。試就甲漚來說罷,甲漚是以圓滿的大海水為體,又就乙漚來說罷,乙漚也是以圓滿的大海水為體,丙漚丁漚乃至無量漚均可類推。據此說來,吾人若站在大海水的觀點上,大海水是全現為一個一個的漚,不是超脫於無量的漚之上而獨在;又若站在漚的觀點上,即每一漚都是攬大海水為體,吾人不要以為每一漚是各個微細的漚,實際上每一漚都是大海水騰躍著現。奇哉奇哉!由這個譬喻可以悟到大全不礙顯為一切分,而每一分又各各都是大全,此老氏所謂“玄之又玄”。
又按: 本體非是理智所行的境界者,熊先生本欲于《量論》廣明此義,但《量論》尚未能作,恐讀者不察其旨,茲本熊先生之意而略明之。學問當分二途: 曰科學,曰哲學。科學根本從實用出發,易言之,即從日常生活的經驗裡出發,科學所憑藉以發展的工具便是理智,這個理智只從日常經驗裡歷練出來,總要將一切物事看作是離吾心而獨立存在,常向外追求不已,科學此種態度決不容改易。哲學自從科學發展以後,則其範圍日益縮小,究極言之,只有本體論屬諸哲學範圍,除此以外幾乎皆是科學的領域。雖雲哲學家之遐思與明見不止于高談本體,而其知周萬物,嘗有改造宇宙之先識,並變更人類許多謬誤思想,以猛趨於日新與高明之境,哲學思想本不可以有限界言,然而本體論究是闡明萬化根源,是一切智智,一切智中最上之智,元為一切智之所從出,故雲一切智智。與科學但為各部門的知識者自不可同日語,則謂哲學建本立極只在本體論,是說極成。然從來哲學家談本體,未免戲論紛然,其根本謬誤即在其恃理智以向外推求而不曾反諸自心,這個道理要待本論全部講完才會明白。熊先生說,吾人之理智作用總認為有離吾心而獨在的物質宇宙,因此,推求宇宙本體不外兩種結果: 其一只是把本體當做外在的東西來胡亂猜擬,其次便走入否認本體一路。先生以為科學、哲學原自分途,科學所憑藉的工具即理智,拿在哲學的範圍內便不可親證本體,此是先生堅決主張。然先生說本體不可以理智推求而得,並非陷於不可知論,其說在性智與證量,先生欲于《量論》詳之,茲不及談。
是實證相應者,名為性智,性智亦省稱智。這個智確與量智不同。雲何分別性智和量智?性智者即是自性的明解。此中自性即目本體,在宇宙論上通萬有而言其本原則雲本體,即此本體,以其為吾人所以生之理而言則亦曰自性。即此自性本來貞明,在量論中說名明解所謂性智。此中明解義深,本無惑亂故雲明,本非倒妄故雲解,吾人反己識得固有明解之根便見自性,若離明解亦無自性可得。自性貞明,其行於物也未嘗不待感官經驗,卻未嘗滯於感官經驗而恒自在離系,是乃自本自根、自明自覺、虛靈無礙、圓滿無缺,雖寂寞無形而秩然眾理已畢具,能為一切知識的根源,《易》所謂始萬物之知即此性智是也。
量智是思維和推度與簡擇等作用,能明辨事物之理則及於所行所曆簡擇得失故,名為量智,亦名理智。此智元是性智的發用,而卒別于性智者,因為性智作用依官能而發現,即官能得假之以自用。此中得者,言其可得,而非定然。若官能恒假性智以自用,即性智恒不得顯,無此理也。人生在實際生活中,恒以官能為向外追求之工具,故所謂五官,實皆向外攻取之利器。此五種利器,乘乎性智之流行,而即假藉其靈明以逐取乎物、分別乎物、運用乎物,由此積習日深日精而成功後起之一種明銳勢用,所謂量智是已。性智為本來固有,猶陽明所謂良知,而量智卻是習之所染,故雲後起。性智貞明,貞明見《易繫辭傳》,明者
炤明,貞者無迷妄故。無虛妄分別;量智恒馳逐於物,即常以物為外界獨存,而不悟天地萬物皆自心之所流通無間、元非異體,而不至此為句。此由其雜於迷妄之習也。量智亦能明辨事物之理則及於所行所曆簡擇得失而不謬者,此乃量智之懸解。懸解,借用《莊子》語。懸解者,量智離妄習纏縛而神解昭著之謂,懸者形容其無所系也,解者明睿義,暫離系故,亦雲明睿,然以為真解則未也。以其非真離系,則非真解。必妄習斷盡,性智全顯,量智乃純為性智之發用而不失其大明之本然,始名真解。此豈易言哉!上雲懸解者,特妄習潛伏而未甚現起耳。且習有粗細,粗者可暫伏,細者恒潛運而不易察也。量智唯不易得真解故,恒妄計有外在世界,攀援構畫,以此常違異其本,本,謂性智。而有曩哲所謂《拋卻自家無盡藏》之患,無盡藏亦謂性智。故量智畢竟不即是性智。此二之辨當詳諸《量論》,今在此論唯欲略顯體故。本體亦省言體,他處准知。
哲學家談本體者,大抵把本體當做是離吾心而外在底物事,只憑理智作用向外界去尋求。哲學家都不外此作法,遂致各以思考去構畫一種本體,紛紛不一其說,如彼一元、二元、多元種種之論,猶如群盲摸象,各自以為得象之真,而實都無是處。更有否認本體專講知識論者,此種主張可謂脫離哲學之立場,哲學所以腳根穩定者,因有本體論是科學所奪不去。哲學家為本分事未識得,才研究知識論,本分事系禪家語,即謂本體。今乃立意不承認有本體,而只在知識論上鑽來鑽去,終無結果,如何不是脫離哲學立場?世學迷謬叢生,正如前哲所謂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根本不悟萬有本原與吾人真性元非有二,此中真性謂本心,以其為吾人所以生之理則雲真性,以其主乎吾身則曰本心。遂至妄臆宇宙本體為離自心而外在,故乃憑量智以向外求索,及其求索不可得,猶複不已于求索,則且以意想而有所建立。學者各憑意想,聚訟不休,則又相戒勿談本體,於是盤旋知識窠臼,而正智之途塞。人類自迷其所以生之理,古德有騎驢覓驢之喻,蓋言其不悟自所本有而妄向外求也。慨斯人之顛倒可奈何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