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5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作者序
日本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
因著要闡述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我思量了近代以後日本的狀況,然後不禁發出日本或許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之喟嘆。
明治時代以後,近代化的潮流勢如破竹般地降臨日本。西方的近代思潮是以基督教思想為背景,其中以包浩斯為出發點的近代設計思潮,更是深深地反映以德國為中心之日耳曼民族思想。然而,日本出乎意料地以非常快的速度被西方思想所覆蓋,以至於日本傳統以纖細的感性作為切入點的美學意識,也有大部分被西方的近代思想所取而代之了。
「桂離宮」是日本傳統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但西方的近代建築家在沒有完全理解日本思想的情形下,站在西方角度來思量與解釋日本的傳統房屋建築,便認為日本建築特徵之一的「柱樑空間」的概念是來自於近代建築理論。
西方與日本的建築有各自的源頭發展至今,且彼此甚少交流,而我們在大學教授建築,講的幾乎都是西方的建築學。日本傳統的建築思想或技術,在大學課堂上幾乎都不會被提到,甚至可以說遭到了完全的忽視。長期以來,日本傳統棟樑結構是依賴對此有興趣的極少數年輕人拜師學藝,以師徒制的方式被繼承下來。上述只不過是「日本是西方世界觀的奴隸」此觀點其中一個小例子罷了。
全力朝向近代化奔馳的現代日本,連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從西方角度來闡述日本思想,對此我覺得相當悲哀。
並列的八個關鍵詞
其實我自己的大學時代也是學習西方近代建築,並以其理論為基礎進行建築相關工作直到現在。現在回想起來,這彷彿是將存在於自身的某種「日本特質」蓋上沉重的蓋子,甚至是盡全力不讓所謂的「日本性」散發出來。
不過,某天有機會重新凝視少年時代在故鄉度過漫漫時光的民家與茶屋,突然發現在傳統空間中其實潛藏著現代化的 表現。這就彷彿發現過去所封閉的自我之中,其實是潛藏著嶄新的時代!那個瞬間我絕對無法忘懷。從那個時候開始, 我便將蓋子掀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並得以用一種誠實的心境來面對日本的美學意識。
於是,我開始了自我解剖的過程,也就是開始檢視自己的 DNA。於是我發覺有「八個日本美學意識」隱藏在我的內心。不過,我必須斷然說明的是,我並非將這八個日本美學意識視為一種學問,它們並不是從各種書籍中擷取精華、再歸 納而成的日本文化論。
這個試論的出發點並不是想要將「八個美學意識」當作是日本美學意識的八個部分;打個比方,它們只像是龐大的日本美學意識底下的八個剖面圖;它們之間絕非各自獨立,反倒是在彼此相互為前提、並彼此互補的狀態下,將所謂的
「日本美學意識」呈現在大眾面前。
除此以外,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這八個概念並不存在所謂的「主從關係」。日本社會的秩序可說是建立在對身旁之人的顧慮上,換句話說,也就是重視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後在個體與個體間的關係逐漸建立的同時,社會秩序於焉成形。「八個美學意識」就像個人與個人的關係是相互獨立的,但又同時是並列且互相影響的概念。
據說腦細胞是非連續性的一種浮游狀態,需求產生了,它們才會根據需求讓彼此產生連結。上述八個概念就彷彿腦細胞一樣,在浮游狀態下保持著獨立性,但不同的是,它們同時保持著某種連續性。或許聽起來有點矛盾,但卻是極重要的視點。
因為有「微」跟「並」的美學意識,才會有「間」之美學意識的產生,這是一種連續性,這種關係同時也涵示了某種並列性。在這個意義之上,我們可以論證,要說明日本的美學意識這件事本身,乃是存在於日本的秩序感之中。
為美而生的日本人
事實上,「美學意識」一詞從發想到廣被使用,其實是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日本人所重視的價值觀究竟算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哲學?用怎麼樣的語詞去表現日本人所重視的事比較適當?為此著實苦惱了好一陣子。
所謂美學意識,可以是表現美,或者是令人愉悅或令人內心一顫的事物,總之,應該是沒有任何理由就能讓人的身心靈舒爽的物事吧。透過自我探索的過程,我認為「美學意識」應該被定義為:日本人在對任何事物下判斷時所依據的規範。也就是說,不是根據信念,也非基於神的旨意,不是從哲學角度來判斷正確與否,也不是善惡的問題,而是比較接近我們身體的直覺—直觀上覺得身心舒暢的,可稱之日本人的美學意識。甚至接近某種野性的,或是動物性的判斷。日本人為美而生,也是為了使心情愉悅而生。發現這個結論對我來說是十分衝擊的。
日本人並不是被規範在一個絕對的價值(可以是神、信念或哲學)底下來生活、行動,有關於此我在後面章節將會詳細論述。「不能對不起世人」、「不能讓身邊的人感到羞恥」等對於旁人的顧慮是十分重要的,日本人可說是生活在
「不要使人不愉快」的氛圍之中。與其說是「罪」的意識,倒不如說日本人的內心是被「恥」的意識所支配,他人的心情愉悅與否—是日本人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這並非是以某種絕對價值為中心的姿態,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體諒相互提攜的情況下所塑造出的一種調和氛圍。與其說美學意識是一種哲學,我認為將其視為一種秩序感則更為恰當。
日本人常會說「沒有所謂的自我」;或者會問自己:「為何無法率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呢?」好比問日本人:「你要喝咖啡還是紅茶?」日本人似乎只會回答:「都可以」。所以從日本人口中會經常聽到「理念或信念這種東西在我身上找不到」的台詞。上述對日本人稍帶批判的意見,其實完全是站在西方價值觀的立場所發生的。
現今我們都是因著近代思想所孕育出來的科學技術而能擁有汽車、搭乘飛機,被各式各樣的家電製品包圍,過著便利的生活。我身為人類的一份子,絕非否定近代化所促成的今日成就,我所強調的議題乃是:太依賴西方的世界觀,而造成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國族認同被埋沒的這件事。
我們必須將確實遺留且深植在我們深處的日本美學意識給挖掘出來,然後明確認知「我們到底是誰」。世界已然進入 多種文化可以共存共榮的時代,我們一方面可以認同異文化或美學意識之間的差異,一方面也能歡欣地欣賞其中差異, 邁入多種美學意識共存的時代。而日本人唯有理解自己深層的價值觀,才有未來可言。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