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2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凱薩征服高盧到西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人已經從過去被高盧人欺壓凌辱的境況中掙脫出來,獲得越來越強的優勢。在建立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個新行省之後,便準備將觸角伸向更北部的高盧人腹地。羅馬人首先採取的方式是合縱連橫、各個擊破,著意拉攏一些高盧人的部落,建立起親羅馬人的勢力。西元前1世紀60年代,凱薩出任山南高盧總督,更是透過拉攏利誘的方式,開啟征服高盧的序幕。在凱薩看來,高盧有三個部分: 比利時高盧、里昂高盧和亞奎丹高盧(參見圖1),但是在這三個部分內部,又可細分為眾多的部落。因此,征服這些部落將是一條坎坷之路,但是對於富有雄心的政治家而言,涉入高盧事務可說是增強在國內政治資本的捷徑,因為羅馬人對於向外擴張是期望已久了。西元前58年,赫爾維提等高盧人部落從東向西遷徙,為羅馬人的進攻提供契機。對於羅馬人來說,高盧人的遷徙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不僅打破高盧的政治格局,而且會引發日耳曼人的趁機南下。於是,凱薩率軍對赫爾維提人及其盟友圍追堵截,迫使他們回到原先在瑞士的居住地。接著,為了防止日耳曼人南下,凱薩沿著萊茵河北上,向高盧地區進發,以包抄的方式阻止企圖乘虛而入的日耳曼人。接下來,凱薩回過頭開始在高盧境內展開縱橫捭闔的軍事行動,啟動征服高盧的歷程。高盧三個部分中,最難對付的是最北邊的比利時高盧,這裡與日耳曼人比鄰,民風彪悍,極難馴服,並與日耳曼人聯手對付羅馬。加上羅馬人在這裡的盟友雷米人受到其他部落攻擊,提供開啟戰端的良機。征服比利時高盧的過程非常艱難,凱薩增加駐紮在這裡的兵團,但是仍然時常受到高盧人的侵襲。經過一番苦戰,終於靠勇氣、經驗以及羅馬軍隊的頑強性格,徹底打垮這裡的高盧人,將大量戰俘賣做奴隸,強化羅馬人在這個地區的統治。接著,凱薩兵鋒轉向西部的大西洋沿岸,戰勝這裡擅長海戰的維內提人。至於西南部的亞奎丹地區,他派克拉蘇進行征服。此後,凱薩甚至渡海前往不列顛,成為首位以征服為目的而踏上這片神祕土地的羅馬人。雖然他對這裡的戰爭沒有超出沿海地區,但是仍在羅馬國內引起巨大的轟動,讓凱薩獲得極高的榮譽。到西元前54年,征服高盧最艱苦的時刻來臨了。羅馬人在高盧的橫徵暴斂引起許多反對聲浪,這年冬季,農作物歉收,民不聊生,導致高盧叛亂四起,凱薩好不容易才將之鎮壓下去。但是,在第二年冬季,眾多高盧部落又聯合起來,爆發一次更大規模的起義。這次起義是由法國中部奧弗涅部落的領袖維辛格托列克斯(Vercingetorix)所領導。此時,羅馬人在高盧仍然有著嚴重的補給問題,而維辛格托列克斯則決定拖垮羅馬人。雙方首先爆發阿瓦利肯之戰,凱薩率先對這個城市進行圍城戰,並成功地攻城,屠殺數萬高盧人。第二戰是在奧弗涅的日爾格維亞,但是這場戰役,羅馬人由於魯莽行事而失利,傷亡慘重。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阿萊西亞,這是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圍困戰。西元前52年,羅馬人決定先圍城再攻城,而維辛格托列克斯則企圖利用該城吸引羅馬人,然後從其他地方調兵,裡應外合地夾擊羅馬人。這場圍城戰是對雙方耐心和兵力的最大考驗,凱薩還是憑藉老道的經驗,擊潰高盧人的援軍,然後拖垮城裡的守兵。維辛格托列克斯被俘,被凱薩視為戰利品,帶回羅馬,並處以死刑。阿萊西亞一役使高盧人元氣大傷,凱薩則將此役視為其任期和征服高盧的巔峰期,而高盧從此以後再也不能集結起對抗羅馬人的兵力。西元前27年,奧古斯都最終將高盧畫為羅馬的行省,高盧從此進入羅馬化時期。 墨洛溫王朝的分合與衰落西元561年,統一整個法蘭克王國的克洛塔爾一世撒手西去,王國再度分裂。根據傳統,國土在四個兒子之間分割,依然是蘇瓦松王國、梅斯王國、巴黎王國和奧爾良王國。曾經在墨洛溫宮廷屢屢上演的骨肉殘殺、兄弟相鬩的鬧劇再次發生,這幾乎成為這個家族的遺傳基因,在每一代統治者身上都會表現出來對權力的渴望,以及為達到權力之巔而不惜使用任何慘絕人寰的手段。而在這場戰爭中,又加入有野心的王后,以妒忌和殘忍為王室之爭推波助瀾。尤其是蘇瓦松國王希爾佩里克一世(西元561 ? 584年在位)的情人弗萊德貢德(西元545 ? 597年),用計先後殘殺多位王室成員,包括梅斯國王西格貝特一世(西元561 ? 575年在位)夫婦及其子希爾佩里克一世(西元575 ? 595年在位)夫婦。第二輪競爭最終仍由蘇瓦松國王獲勝,經過50多年的爭鬥,弗萊德貢德的兒子克洛塔爾二世(西元613 ? 629年在位)成為贏家,再度統一法蘭克王國。他做出一項改革,重新整合並畫分國土,將王國一分為三: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利亞和勃艮第。從此,四國之爭變成三國對立。這個決定對法國後來的地理和政治走向也產生極大影響。奧斯特拉西亞位於法國東北部,主要在馬斯河和摩塞爾河流域,東至萊茵河中下游區域,首府先是蘭斯,後改為梅斯,奧斯特拉西亞的稱呼早在克洛維死後就已出現,前身為梅斯王國;紐斯特利亞這個名稱出現較晚,包括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和今比利時之間的區域,西至布列塔尼和大西洋,東至香檳地區,首府為蘇瓦松,另外也包含亞奎丹地區。勃艮第原先是高盧王國的中心區域,也是最後被併入法蘭克王國的地區,由於其漫長的歷史淵源而依然自成一體。克洛塔爾二世的兒子達戈貝爾一世(約西元623 ? 639年在位)從父王手中接過權杖,於西元629年成為法蘭克國王。但他也是最後一個有能力實現大一統的國王,此後墨洛溫王朝就一蹶不振,走上衰落之路。隨後的一百多年裡,法蘭克三國分立的局面幾成定型,各自獨立。而在每個王國內部,國王也大都不問政事,任由「宮相」掌握大權,因此也被稱作是「懶王時期」。「宮相」相當於宰相,原為王室財務總管,在國王衰落的情況下不斷擴張權力,獲得軍政大權,成為真正的統治者,而王室則變得更加孱弱,國王逐漸成為宮相手中的傀儡。墨洛溫王朝的最後一代國王是希爾德里克三世(西元743 ? 751年在位),在繼位之前的七年裡,由於宮相擅權,竟沒有立國王。直到西元743年,才由宮相丕平立希爾德里克為王,但這位國王也並沒有實權。丕平家族稱王的野心日益上升,最終在丕平三世時將希爾德里克趕下王位,在教皇的支持下,將希爾德里克送至修道院隱居,使墨洛溫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畫上句號。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