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技術發展與作戰運用(簡體書)
滿額折

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技術發展與作戰運用(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89.8 元
定  價:NT$ 1139 元
優惠價:87991
領券後再享89折
海外有庫存,下單後進貨(等候期約2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於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的“全景式”著作,它囊括了歷史、政治、戰略、經濟、工業生產以及技術與實戰使用等多個角度和層面,並將之整合,對戰列巡洋艦這種獨特類型的艦種進行整體的分析、評估與描述,明晰其發展脈絡、技術特點與作戰使用情況,既面面俱到又詳略有度。同時附以俄國、日本、美國、法國和奧匈帝國等國的戰列巡洋艦的建造與使用情況,*方位展示了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的發展情況與其重要性。

除了翔實的文字內容以外,書中還附有大量相關資料照片,以及英德兩國海軍所有級別戰列巡洋艦的大比例側視與俯視圖和為數不少的海戰示意圖等。

詳細描述大戰前和戰爭期間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的高速發展及其強大武力。通過對比手法,首先分析了一戰前英、德兩國的對抗關係、外交政策、戰略和戰術特點、經濟工業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海軍政策如何引導兩國戰列艦計劃開展。然後逐章介紹兩國戰艦的發展、設計、建造、維護,以及在戰爭中的運用,細節甚至涵蓋推進裝置、武器、消防和通信系統等設施,對每次設計的創新方面及其優點和缺點都進行了闡述。

作者簡介

米凱萊•科森蒂諾(Michele Cosentino)
前意大利海軍準將,在海軍策略與技術方面著述頗豐。其最近一部專著聚焦於研究1912—2011年意大利海軍航空母艦的設計與運用。

魯傑洛•斯坦格裡尼(Ruggero Stanglini)
長期為意大利防務雜誌撰稿,著有多部海軍題材書籍。

譯者簡介
賈雷

男,1980年生人,陝西西安人,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酷愛軍事裝備及軍事史研究,涉獵廣泛。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關於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的“全景式”著作,它囊括了歷史、政治、戰略、經濟、工業生產以及技術與實戰使用等多個角度和層面,並將之整合,對戰列巡洋艦這種獨特類型的艦種進行整體的分析、評估與描述,明晰其發展脈絡、技術特點與作戰使用情況,既面面俱到又詳略有度。同時附以俄國、日本、美國、法國和奧匈帝國等國的戰列巡洋艦的建造與使用情況,*方位展示了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的發展情況與其重要性。

除了翔實的文字內容以外,書中還附有大量相關資料照片,以及英德兩國海軍所有級別戰列巡洋艦的大比例側視與俯視圖和為數不少的海戰示意圖等。

戰列巡洋艦(Battlecruiser)是有史以來最令人著迷的海軍作戰艦艇種類之一。它們那雄偉的身姿、出眾的航速和強大的武備所傳達給觀者的力量感、現代感、快速反應力和戰鬥力,鑄就了其在人類海戰史上的迷人風采。無論是安靜地停泊在錨地,還是以滿旗的盛裝姿態出現在閱艦式上,或籠罩在濃郁的硝煙中,在巨炮的炮口焰下時隱時現,抑或衝破驚濤駭浪全速沖向敵艦,都體現著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自190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發展與輝煌期內在海軍軍事技術上取得的最高水平與創新成果。

戰列巡洋艦是傳統學科(造艦與冶金)和新興學科(電力、蒸汽輪機、燃油鍋爐、火控與無線電技術)的優良結合體,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進行的各種海上戰鬥—包括突襲、追擊、正面交鋒等—無一不彰顯著這些新型戰艦在技術與工程方面的出眾品質。此外,指揮戰列巡洋艦作戰的海軍將領們的領導能力、艦上官兵們的訓練水平和戰鬥勇氣也增強了這一品質。不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盡,以及海軍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加之新式海戰兵器(潛艇與海軍航空兵)的嶄露頭角,使得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在海上戰爭中的作用不斷被削弱,並導致其逐漸被新問世的另一種新型主力艦—快速戰列艦所取代,從而慢慢走向了消亡。

戰列巡洋艦甫一問世,就成為當時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明星主角艦種,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著名的幾場海戰中有著讓人矚目的表現,而英國和德國各自設計建造的多級戰列巡洋艦則是其中最為醒目的兩面旗幟。戰列巡洋艦的締造者是曾於1904—1910年擔任英國第一海務大臣(First Sea Lord)的皇家海軍上將約翰•費舍爾爵士(Sir John Fisher)。費舍爾在任期間,為英國皇家海軍一手打造了劃時代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戰列艦,為戰列艦這一古老艦種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並借此開發出了一款新型戰艦—戰列巡洋艦。戰列巡洋艦的開山之作“無敵”級(Invincible Class)配備了類似於“無畏”號戰列艦火力強大的單一口徑主炮,其航速也遠超當時的其他主力艦和擔負艦隊偵察與護航任務的裝甲巡洋艦,可謂是強火力和高航速的完美結合體。

憑藉著出眾的性能,戰列巡洋艦成了消滅敵巡洋艦—包括那些在敵艦隊中擔任前衛任務的艦艇和專事破交的商船襲擊艦—的理想武器,同時還能充當己方艦隊的急先鋒,前出對敵艦隊實施偵察,並及時將敵艦隊的航向、航速等動態信息向本艦隊的高級指揮官實時通報。面對英國人的創新之作,德國海軍以動工興建自己的戰列巡洋艦作為回應,1908年“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開工,德國海軍也走上了發展戰列巡洋艦的道路。英德兩國在戰列巡洋艦的建造上都投入了巨量的資源。1906—1914年,英國皇家海軍有10艘戰列巡洋艦入役,其中9艘于一戰爆發前即已加入皇家海軍序列;德國海軍在這一時期有5艘入役,其中4艘是在戰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又得到了另外4艘新建戰列巡洋艦的補充,而德國海軍只新增了2艘。在英德兩國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偏好方面,至少在日德蘭海戰之前,英國戰列巡洋艦一直更看重航速和武備,而非裝甲防護,儘管有證據表明這並不是英國戰列巡洋艦的主要命門所在。德國的設計師們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放棄了對武備(特別是主炮)的過分偏重,而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加強裝甲防護和其他能夠提高全艦生存能力的因素上,如更加合理的艦體隔艙劃分和更為有效的水下部位防護等,從而設計出了性能更為均衡的戰艦。德國設計師們還迅速地查明了火炮彈藥在儲存、搬運和使用等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了確保全艦安全的相關彈藥使用操作規程。

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在海軍技術發展、艦隊戰術的進化和海軍史上所體現出的重要性,一直吸引著眾多專家和海軍軍事作家的關注。長久以來,海軍軍事作家們專注于戰列巡洋艦這一素材,創作了大量與之相關的作品,包括書籍、文章,以及分析介紹某艘戰艦的起源、研發、造價、技術特點、作戰行動、戰鬥表現和缺陷弱點等的專著。一般來說,儘管有時這些作品也較多地注重其中的插圖,如隨附圖紙和照片等,但基本都還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示人。

那麼,既然同類作品已經汗牛充棟,讀者們為什麼還要打開這本關於戰列巡洋艦的新書呢?首先無疑是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過程、技術沿革和作戰史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使我們對這一艦種產生了格外的關注;其次是因為本書通過引入在此前其他相同題材書籍中普遍缺乏的完整、原創的內容,為讀者們提供了高附加值。我們在寫作本書時,遵循了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方法。為實現我們將英德戰列巡洋艦全面翔實地介紹給讀者這一目標,我們在寫作時所採用的標準,是將通常被孤立看待的一個個獨立的元素和內容結合在一起,從歷史、政治、戰略、經濟、工業生產,以及技術與實戰使用等多個角度和層面,對這種獨特類型的戰艦進行整體的分析、評估與描述,從而向讀者們提供一幅關於戰列巡洋艦的“全景畫面”。這是本書的寫作基礎,也是對本書內容範圍的定義。而本書內容的焦點,則放在英國與德國的戰列巡洋艦從問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段時間內的發展脈絡、技術特點與作戰使用情況等內容上。

在我們看來,用本書所選擇的“地域”(英國和德國)和時代背景〔20世紀初至1918年,以英國的“費舍爾革命”和德國的馮•提爾皮茨(Alfred von Tirpitz)上將主政德國海軍為標誌〕詮釋戰列巡洋艦發展史中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諸方面最為合適。這就意味著本書將側重于介紹戰列巡洋艦的起源,分析其技術特點和與之相關的政治因素(國內和國際),以及還原它們所參與的作戰行動(主要是在北海海域)。這種方式的一個直接好處是能夠對英德兩國海軍的決策者和設計師們為各自的戰列巡洋艦所作的技術選擇和戰術運用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對比,從而明晰這種武器與政治、經濟、戰略、工業和技術因素之間的密切聯繫。

在我們看來,這正是這類介紹武器裝備的書籍的一個創新之處。據我們所知,實際上目前還沒有其他同題材書籍能在一個統一的大背景下,向讀者呈現所有這些關於戰列巡洋艦的內容。這一選擇也確立了本書的內容結構。本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了戰列巡洋艦誕生的歷史背景。這一時期以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世界範圍內的蓬勃發展、殖民帝國的不斷擴張和歐洲各國結盟策略的脆弱善變為特點,這不僅是造就歐洲大陸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和此起彼伏的地區性衝突的根源所在,也為英德之間日益加劇的對抗創造了條件。兩國間這種敵對的情緒不斷滋生壯大,尤其是在性格衝動而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上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寶座之後,更是愈演愈烈,年甚一年,而戰列巡洋艦這種新式戰艦也就不可避免地捲入了由此產生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的漩渦之中。

第二章介紹的是戰列巡洋艦的技術性問題與其技術發展演化的過程。這一章節回顧了可稱為戰列巡洋艦前身的兩種軍艦—防護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並講解了“無畏”艦的起源和德國對此的應對。據此讀者們可以瞭解到,英德兩國戰列巡洋艦的發展均是嚴格遵照兩國各自的政治、戰略、技術和財政等事務的時間表進行的,並且雙方都對更為重要的技術層面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從將石油燃料作為海軍艦艇的動力,到各種與火炮、裝甲、通信和火控系統有關的新材料與新裝備。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介紹了英德兩國自1906年“無敵”號開工到一般被認為是“末代戰巡”的“胡德”號(HMS Hood)入役的1920年這段時間內所建造的戰列巡洋艦。其中對兩國建造的每一級/艘戰列巡洋艦都進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其設計過程、建造週期與造價成本,以及技術特徵(艦體、推進系統、裝甲防護和武備等)。這兩個章節中還包括對英德兩國的一些未建成的戰列巡洋艦方案的介紹。

第五章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雙方的戰列巡洋艦所參加的主要作戰行動:從德國戰列巡洋艦“戈本”號 (Goeben)穿越地中海(Mediterranean)的一路奔逃,到德國馮•斯佩(von Spee)艦隊在福克蘭群島(Falklands Falklands,即馬爾維納斯群島)的覆滅;從德國海軍對英國海岸的突襲,到多格爾沙洲(Dogger Bank)和日德蘭(Jutland)的鏖戰;一直講到戰後被協約國扣押的德國戰列巡洋艦在蘇格蘭斯卡帕灣(Scapa Flow)的悲壯自沉。在每一次作戰行動的講述之後,還簡要地總結了此次作戰中雙方各自在戰列巡洋艦的技術發揮與戰術運用方面所吸取和沒有吸取的經驗教訓。

最後,在本書的第六章,對英德兩國的戰列巡洋艦進行了一番橫向對比,對英國皇家海軍和德意志帝國海軍在這一艦種身上所做的一些技術和設計方面的選擇進行了探討,另外還包括英德兩國的經濟情況與工業生產效率對戰列巡洋艦建設的影響,以及各艦在海戰中的作戰表現。

本書的結尾有一個附錄章節,附錄的內容是關於同一時期除英德兩國之外其他國家所進行的戰列巡洋艦的研發與建造計劃。其中有沙皇俄國的“博羅季諾”(Borodino)級和日本的“金剛”(Kongo)級。此外還收錄介紹了美國、法國和奧匈帝國未完成的戰列巡洋艦設計方案,以使讀者們能夠全面完整地瞭解其他海軍強國在同一領域和歷史時期內所主動採取的海軍建設活動。

作為作者,我們認為插圖是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亮點。書中附有英德兩國海軍所有級別戰列巡洋艦的大比例側視與俯視圖,以及許多標注有雙方主要海軍基地和參與建造這些戰艦的造船廠所在位置的地圖。另外,為呼應第五章中關於戰列巡洋艦所參與的海上戰鬥的內容,並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評價其中每一場海戰的情況,本書中還附有為數不少的海戰示意圖。

我們確實認為,戰列巡洋艦,這一經常被批判的艦種,以其在歷史上對海戰的戰略、理論和技術發展的塑造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理應得到其應得的正確評價。因此我們確信我們建立在整體分析法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本著作,將得到世界範圍內的讀者的讚賞。

在此我們衷心向許多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幫助過我們的人致以謝意,尤其感謝他們的耐心和承諾。首先,我們要感謝美國陸軍中校(已退役)拉斐爾•裡喬(Raphael Riccio)對我們的鼎力支持,並協助對全書文本進行了校對,並感謝馬修•林奇(Matthew Lynch)先生對本書部分文本所做的修改。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型撰稿人和歷史學家,我們特別感謝他在海軍專用術語上所給予的非凡的專業建議。彼得•申克(Peter Schenk)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德國歷史學家,他從德國海軍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關於德國戰列巡洋艦和在北海海域進行的作戰行動的細節信息。英國牛津大學的伊麗莎白•布魯頓(Elizabeth Bruton)博士慷慨地向我們分享了她的博士論文《超越馬可尼》(Beyond Marconi),這篇論文使我們獲得了關於英國皇家海軍對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引入及其發展歷史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對我們幫助巨大。最後,向來自英國格林威治國家海事博物館的安德魯•鐘(Andrew Choong)先生致謝,他幫助我們仔細查閱了英國官方匯總存檔的關於戰列巡洋艦的“艦船檔案”(Ship’s Covers),以發掘出這些令人著迷的戰艦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特性。

作為本書的作者,在此還要向莫裡齊奧•佈雷西亞(Maurizio Brescia)和馬裡奧•皮奧瓦諾(Mario Piovano)二位先生致謝,是他們向我們提供了英國和德國戰列巡洋艦的圖片。此外還要感謝蘇格蘭國家檔案館(National Records of Scotland)允許我們使用了一些約翰•布朗(John Brown)船廠的老照片。

 

米凱萊•科森蒂諾,魯傑洛•斯坦格裡尼

2015年5月 於羅馬、佛羅倫薩

目次

公制—英制單位對照換算表

前言

第一章 迎頭碰撞的航線: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德國策

第二章 戰列巡洋艦的誕生:戰略、經濟與技術上的挑戰

第三章 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

第四章 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

第五章 英德戰列巡洋艦的作戰使用

第六章 英德戰列巡洋艦:技術與作戰使用上的對比

附錄 其他國家的戰列巡洋艦

參考資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91
海外有庫存,下單後進貨
(等候期約2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