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大戰略情報析論(簡體書)
滿額折

大戰略情報析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6 元
定  價:NT$ 516 元
優惠價:8744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管精神為主線,在對維護太空安全進行戰略思考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臨近空間的獨特特點,重大戰略價值,國際博弈態勢等客觀現實,對經略臨近空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剖析研判。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僅略臨近空間的戰略舉措,對如何更好地經略臨近空間,拓展和維護臨近空間國家利益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建議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李冬偉,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講師,中校軍銜。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法學碩士,國防大學軍事學博士。主要從事國際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在相關領域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唐永勝,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少將軍銜。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危機管理中心主任、黑龍江省軍區代理副參謀長。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近年組織和參與了有關國家安全重大問題的研究工作。學術著述有《國際戰略形勢評估》《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周邊安全態勢分析》《國家競爭戰略論》等。

目次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基本認識()

三、研究現狀()




第一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的歷史演進及啟示()

第一節農耕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情報()

一、情報活動的產生()

二、國家安全戰略情報的產生()

三、國家安全戰略情報的早期發展()

第二節工業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情報()

一、戰略情報機構常態化()

二、戰略情報生產程序化()

三、戰略情報工作專業化()

第三節信息時代的國家安全戰略情報()

一、戰略情報內容複雜化()

二、戰略情報機構多樣化()

三、戰略情報生產網絡化()

第四節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演進的啟示()

一、戰略需求是戰略情報演進的內在動力()

二、信息技術是戰略情報演進的外部支撐()

三、認知能力制約戰略情報活動總體水平()




第二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在戰略決策和實施中的

角色作用()

第一節價值定位()

一、戰略情報是戰略決策的認知先導()

二、戰略情報是戰略實施的標引參照()

三、戰略情報的特殊性源自戰略價值()

第二節功能作用()

一、降低國家安全戰略威脅的不確定性()

二、支援國家安全戰略主體謀求主動權()

三、強化國家安全戰略手段的作用效力()

第三節職能任務()

一、國家安全戰略環境評估()

二、國家安全戰略威脅預警()

三、國家安全戰略決策輔助()

四、國家安全戰略行動支援()




第三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內容體系()

第一節“知識”結構:戰略分析的背景框架()

一、對象性知識()

二、狀態性知識()

三、能力性知識()

四、關聯性知識()

第二節“需求”結構:與安全觀念相適應()

一、古典安全觀()

二、傳統安全觀()

三、現代安全觀()

第三節“功能”結構: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

一、戰略環境情報()

二、戰略能力情報()

三、戰略意圖情報()




第四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能力構成()

第一節戰略情報感知能力()

一、物質世界感知能力()

二、精神世界感知能力()

三、知識世界感知能力()

第二節戰略情報處理能力()

一、信息轉換能力()

二、信息過濾能力()

三、信息分類能力()

第三節戰略情報分析能力()

一、在零碎信息中建立聯繫的能力()

二、在信噪困境中辨別真偽的能力()

三、在認知相符中堅守開放的能力()

四、在誘發定勢中打破慣性的能力()

五、在群體盲思中保持理性的能力()

第四節戰略情報管控能力()

一、情報需求掌控能力()

二、情報實力運用能力()

三、情報授權管理能力()




第五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互動博弈()

第一節戰略情報博弈的基本特徵()

一、戰略博弈是本質()

二、資源爭奪是核心()

三、知覺控制是目標()

第二節戰略情報博弈的互動模式()

一、對抗模式()

二、協調模式()

三、合作模式()

第三節戰略情報博弈的手段選擇()

一、物質信息博弈()

二、精神認知博弈()




第六章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和大國博弈對戰略情報的

新需求()

第一節戰略情報要注重考察時代發展的背景特點,

對國際體系發展大勢有全域性的把握()

第二節戰略情報要保持對威脅與風險的靈敏反應,

特別是對國家安全環境做出前瞻性評估()

第三節戰略情報要把握大國矛盾鬥爭的本質,為對

外戰略調整提供可行性建議或備選方案()

第四節情報系統要有效統合多元安全情報,最大

限度減少戰略決策面臨的不確定性()

第五節要將情報工作貫穿戰略決策與實施全過程,

不間斷提供準確實時的情報保障()




第七章國家安全戰略情報體系及能力建設面臨的

問題與挑戰()

第一節當前戰略情報體系及能力建設存在的

突出問題()

一、全域多維覆蓋的情報偵察與監視網絡尚未

成型()

二、各領域各條線的情報工作沒有得到有效整合()

三、情報部門的本位主義妨礙了情報共享與傳遞()

四、戰略情報與決策機制之間的互動關係有待

加強()

五、情報人員素質制約了戰略情報的提取和深入

解讀()

第二節當前戰略情報體系及能力建設面臨的主要

挑戰()

一、信息化進程挑戰傳統情報生產方式()

二、網絡化協作挑戰情報體系運作方式()

三、多樣化任務挑戰情報體系管理模式()

四、全球化趨勢挑戰傳統情報博弈方式()




第八章加強國家安全戰略情報體系及能力建設的

思考()

第一節理念牽引:推進戰略情報體系轉型()

一、以手段建設為基礎提升戰略情報能力()

二、以效能提升為目標整合戰略情報資源()

三、以價值導向為根本重塑戰略情報環境()

四、以全球一體為背景開展戰略情報博弈()

第二節對策措施:打造國家核心競爭產業()

一、從戰略全域高度統籌規劃情報工作()

二、建立“一體聯動”的情報協作機制()

三、以軍民融合發展提升戰略情報能力()

四、著力突破關鍵領域技術瓶頸()

五、加強戰略情報人才隊伍建設()

六、增進國際安全合作情報交流()

大戰略情報析論緒論

書摘/試閱

一、問題的提出
情報是國家安全戰略籌劃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國家安全戰略決策和實施的行動基礎。沒有情報支持,決策者就失去了決策的基本依據,執行者則失去了行動的基本路標。不同于為具體行動服務的戰術情報或為某一領域或部門服務的領域情報,國家安全戰略情報以制定、實施、評估和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為直接服務物件。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戰略決策者能否全面分析國家所處的國際、地區和周邊安全環境,正確判定國家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潛在挑戰,客觀評估各方實力對比情況,並及時跟蹤掌握上述威脅和挑戰的發展動態,進而預知其未來走勢。藉此,戰略決策者才能權衡利弊,制定符合全局利益和長遠需求的戰略目標,靈活、高效地運用各類軟硬實力,塑造有利的戰略態勢,掌握戰略博弈的主動權。
工業革命以來,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全球化進程加速演進,涉及范圍逐漸超越經濟領域,波及政治、文化、科技、社會等各個方面,影響深度也不再局限于國家、公司等社會組織的管理層面,而是直接觸及到了人類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成員。社會構成連接方式、生產方式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家生存所依賴的內在結構和外部環境,國家安全戰略籌劃需要面對更加縱橫交錯的戰略環境,迎接更加復雜多元的安全挑戰,統籌更加豐富多樣的戰略手段。由此,國家安全戰略情報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例如,在戰略環境評估方面,不僅要嚴密關注周邊安全態勢,還要跟蹤掌握全球安全形勢;在安全威脅預警方面,不僅要辨明國家安全傳統威脅,還要識別國家安全非傳統挑戰;在戰略規劃制定方面,不僅要綜合考量各類手段優劣,還要圍繞實現戰略目標主動進行戰略機遇分析;等等。在需求不斷拓展的情況下,戰略情報需要在整個國家安全戰略運作體系中重新進行職能定位,並根據新的職能定位,調整、充實、完善戰略情報的內容構成,使其能夠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情報的歷史作用。
如果說經濟利益驅使點燃了全球化進程的引擎,信息技術創新則為全球化進程灌注了持續性能量。自圖靈發明計算機開始,一場涉及范圍廣闊、聲勢宏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悄無聲息的變革——信息技術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范圍內分工與合作的基本方式。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興起,引發了信息技術發展的第二次浪潮。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使得世界的整體聯系得到了前所未所的加強:橫向來說,國家之間、地區之間乃至各大州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縱向而言,社會組織的各個層級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信息技術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日常運轉,卻顛覆性地改變著信息本身。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僅意味著更快捷的信息交流,更低廉的信息成本,更對信息搜集、處理和使用,乃至信息自身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對國家安全戰略情報來說,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帶來了復雜深遠卻又不可回避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甚至對許多情報活動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和質疑。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情報系統不得不面對一個此前從未遭遇的信息過載局面;信息的多元化傳遞,打破了長期以來情報部門對信息渠道的壟斷,公開信息成為情報獲取的重要途徑;信息的透明化趨勢,直接對傳統情報工作的保密原則提出挑戰,保密難度不斷加大,等等。與此同時,信息技術革命也為戰略情報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信息檢索技術、機器翻譯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在情報領域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情報的處理效率。據信,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Agency,DARPA)正在研究數據搜集、融合、共享、識別等信息技術,以破解當前信息過載帶來的挑戰,如將其大幅引入情報領域,美國的情報生產效率將比現在提升近百倍。在技術革命面前,誰最先領悟技術變革帶來的變化,轉變傳統思維觀念,並創造性地將其運用于情報生產領域,誰就能夠抓住機遇,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
當前國際體系進入加速演變期。與過去相比,國際體系的運行秩序、分布結構和單元屬性都在發生改變。在國際體系加速轉型的過渡時期,為塑造有利的戰略環境,搶占先機,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變得愈加復雜。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籌劃和實施的先導,情報競爭強度不斷加大,大國之間表現得尤為明顯。2013年6月,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棱鏡”項目(代號US-984XN)曝光,引爆了國際社會對大國戰略情報競爭活動的關注。“棱鏡”項目始于2007年,每年耗資2000萬美元,單月情報搜集數量高達970億條,目的是對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實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監聽。參見金圣嘆黑客間諜:揭密斯諾登背后的高科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6然而,如此龐大的情報監聽項目只是已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活動的冰山一角。與“棱鏡”項目同時並存的還有“主干道”“碼頭”和“核子”,它們共同構成了“星風”監視計劃。2004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批準通過“星風”計劃,交由國家安全局秘密執行。作為美國情報界16家單位中的一員,國家安全局秘密執行的情報監視計劃已然如此龐大,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活動的整體規模可見一斑。類似“棱鏡”項目的監聽活動並非美國政府的獨家專利。“棱鏡”項目曝光后,英國、法國、日本和印度等國也相繼曝光了類似的情報監視項目。在國際體系轉型的大背景下,為了確保自身安全,爭取戰略主動,情報已經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重要戰略資源。
在全球化浪潮、信息技術革命和國際體系變遷的時代背景下,以國家為代表的戰略行為體面臨的戰略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日益多元、威脅愈加多樣。然而,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的情報活動卻仍然以傳統軍事情報理論為指導,受到狹隘情報觀念的制約和束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情報活動必須跳出單純軍事對抗的范疇和軍事情報的理論窠臼,在新的更加廣闊的空間和維度建立理論框架、加強實踐創新,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保持國家競爭優勢提供重要支撐。隨著中國崛起步伐的加快,國家利益空間不斷拓展,而國家安全環境和國際競爭形勢日趨復雜,特別是大國間圍繞海洋、太空、網絡新型等領域展開激烈較量,情報工作必須樹立大戰略的思維觀念,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姿態,拓展職能任務、增強質量效益、提升層次水平,努力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為維護國家安全、拓展國家利益提供強有力支撐。
結合現代國家安全戰略理論體系,新的情報理論必須回答下述五大基本問題:(1)情報在現代國家安全戰略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2)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的情報包含哪些內容?(3)為滿足國家安全戰略情報需求,戰略情報系統需要具備哪些能力?(4)如何在戰略博弈框架內理解傳統情報研究語境下的情報與反情報活動?(5)在時代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家安全戰略情報體系面臨哪些全新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本課題試圖從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的視角,系統地對上述問題作以解答。
二、基本認識
(一)情報和國家安全戰略情報
概念是學術研究的基石。沒有嚴謹的概念界定,就無法進行清晰、明確的事物指代,從而無法進行合乎邏輯的分析、演繹、推理和論證,也就無法形成卓有成效的學術辯論,也就無法推動學術研究不斷向前發展。本課題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核心概念:
1情報
雖然情報活動源遠流長,但迄今為止學術界也未就“情報”的定義達成一致。拋除那些類似“情報是情報工作的成果”的反復定義,關于“情報”最廣泛的定義主要包括兩類:一類將情報定義為知識,一類將情報定義為信息。例如,克勞塞維茨認為,“情報是我們對于敵人和敵國所具有的一切知識”。克勞塞維茨戰爭論[M]鈕先鐘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5謝爾曼·肯特認為,“情報是一種知識”,“情報是一種組織”,“情報是一種行動”。Sherman Kent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9:Preface xii-xi《美國聯合軍語辭典》將情報定義為,“與外國或作戰區域有關,對計劃有直接或潛在重要性的任何信息,經過搜集、評估、分析、整合以及解釋等處理后得到的產品”。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 Military Terms for Joint Usage,1955:243武盡法認為,“情報是為政治斗爭、生產斗爭和科技斗爭的需要而搜集整理的情況和材料”。武盡法情報學概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69這里的情況和材料等同于信息。依照“概念=種差 鄰近屬概念”的定義原則所謂種差是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所獨有的屬性,即和其他種概念的本質的差別;鄰近屬概念是指包含被定義者的最小的屬概念。,要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情報的內涵和外延,需要對“信息”和“知識”進行考察,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最接近情報的屬。
信息是物質存在的一種表現形式和物質運動規律及特點的表象,靖繼鵬,馬費成,張向先情報科學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0來源于生物體對物質世界的感覺,曹江信息主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25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和人類社會之中。與信息相比,知識的涵蓋范圍要小很多,它僅限于能夠被人類識別和感知的信息。根據韋伯斯特(Webster)詞典1997年的定義,“知識是通過實踐、研究、聯系或調查獲得的關于事物的事實和狀態的認識,是對科學、藝術或技術的理解,是人類獲得的關于真理和原理的認識的總和”。《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把知識定義為,“對客觀事物的屬性與聯系的反映,客觀世界在大腦中的主觀映像”。綜合上述兩種定義可知,知識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中對信息的認識、加工和組織,是意識化、符號化和結構化的信息。李喜先知識創新戰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2情報的服務物件是人,必須能夠被人類識別和感知,因此其內涵在屬上更接近知識,應是知識的一種。
情報是什麼樣的知識呢?在不同的情境中,情報表現為不同的知識。在戰爭領域,為求勝負,軍事家認為情報是有關敵人的一切知識;在經濟領域,為獲取利潤,市場主體認為情報是有關競爭對手的一切知識;在科技領域,為探索未知,科研人員認為情報是一切有關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的知識;等等。英國情報學家布魯克斯(BCBrookes)從情報功能的角度出發,將情報定義為,“使人原有知識結構發生變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識”。葉鷹,武夷山情報學基礎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6-17閆晉中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將情報定義為,“為解決特定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通過傳遞而滿足需要的知識。”閆晉中軍事情報學[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13拋開特殊的情境,就情報的普遍特性來看,情報是指能夠滿足用戶特定需求的知識。這種特定需求一般來說是為了消除事物的不確定性,滿足用戶的認知欲望。
2國家安全戰略情報
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是指能對國家安全工作全局發揮支持保障作用並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決策的重要情報,以下簡稱戰略情報。它以戰略性、前瞻性的情報產品為戰略決策服務,而戰略決策也可看作是將戰略情報轉化為戰略行動的過程。在本課題研究中,除特別說明外,“國家安全戰略情報”“戰略情報”和“情報”具有同等意義,采用不同表述原因只是出于行文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本課題之“戰略情報”並非與“戰術情報”相對應的“戰略情報”,而是泛指一切能夠服務于國家安全戰略的情報。之所以加以區分,原因有二:一是“戰略情報”和“戰術情報”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和時代背景,國家安全戰略情報不僅包括軍事情報,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等廣闊領域;二是由于“戰略情報”和“戰術情報”之間的層次和界限越來越模糊,簡單將情報進行一分為二的層次劃分不利于對國家安全戰略情報價值進行多維理解。為避免誤解,在需要使用具有層次意涵的“戰略情報”和“戰術情報”概念時,將以“戰略級情報”和“戰術級情報”指代。
(二)國家安全戰略情報的重要作用
國家安全戰略情報在謀取國家戰略主動權中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