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關於賀加的街談巷語
從遙遠時空的土耳其來到你跟前
為你獻上最令人啼笑皆非卻又隱含真理的傳奇故事
數世紀以來,文字、語言與故事在人們的舌尖上流浪
經過中亞無數民族的細細咀嚼、消化
最終形塑而成那個
既瘋癲又聰慧
既機智又荒謬
既風趣又不可理喻
由種種矛盾所構築而成卻又直指人性的靈魂──
土耳其幽默大師
納斯雷汀‧賀加
本書收錄181篇關於賀加的奇聞軼事
適合在每一段破碎的時間享用
請放下既有的邏輯、一切思考上的束縛
讓我們跟著賀加的靈魂一起領略土耳其的古老智慧吧!
|華文唯一譯本 首度上市|
名家推薦
「我記得小時候阿姨的家也有關於Nasreddin Hoca 的笑話書,我每次去阿姨家都特別愛拿來看。我很高興有機會把家鄉的一位歷史傳說人物介紹給台灣的讀者們,相信你們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收穫滿滿。」
──《愛玩客》主持人吳鳳
「即使在今日,當我們走進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還是可以在生活中發現許多來自過去帝國時代的影響,人們稱之為傳承。因此,不論是在飲食、手工藝、建築、藝術還是本書《倒騎驢子智慧多》,都是透過先人將這些知識和故事一點一滴傳承下來,使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幾百年前的人、事、物,而這樣跨時空的傳遞就是書本的可貴之處。」
──《伊斯坦堡情旅日記》萊拉Leyla
亨利.D.巴哈姆(Henry D. Barnham)
英國人,《倒騎驢子智慧多》為其唯一譯著。巴哈姆在取得1909年於君士坦丁堡出版的土耳其原文書,經過翻譯及篩選篇章後,1923年於倫敦出版本書。
譯者簡介
陳蒼多
1942年生,澎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從事翻譯工作數十年,譯作數量極其可觀,曾多次獲得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獎項。
在土耳其,讀Hoca 故事集
╱《愛玩客》主持人 吳鳳
一九九六年,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Nasreddin Hoca年,其實他是從土耳其紅到中亞的社會達人。Nasreddin Hoca在土耳其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影響,幾乎每個人
小時候都會看他的故事與笑話。
Nasreddin Hoca是一個傳說人物,有些人覺得真的有這個人,有些人則說他並沒有存在過。按照一些歷史的資訊,他生活於十三世紀,他有一隻驢子,常常出門到處走一走,騎著驢子去旅行。
Nasreddin Hoca是一位很聰明、有趣的人,而且也很有智慧,他會觀察社會,用詼諧的方式幫大家解決問題跟衝突。Nasreddin Hoca用他的反應能力跟幽默來應付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狀況,因為他的觀察力和反應,讓很多小事變得很有趣,而且每個事件的結果都能讓人學習到新東西,甚至富有教育意義,所以土耳其的老師們常推薦學生閱讀Nasreddin Hoca的故事。我記得小時候阿姨的家也有關於Nasreddin Hoca的笑話書,我每次去阿姨家都特別愛拿來看。我很高興有機會把家鄉的一位歷史傳說人物介紹給台灣的讀者們,相信你們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收穫滿滿。
聚焦土耳其:認識土耳其的前世今生
╱《伊斯坦堡情旅日記》萊拉(Leyla)
當鵝黃夕陽映照著整座城市,清真寺的尖塔、磚紅的屋頂、金角灣上來往的船隻、岸邊飛舞的海鷗和街上行走的路人,都像蒙上了一層金色薄紗,近地平線之處染成了一條粉橘,原本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看上去又更加神秘了!
那是我對伊斯坦堡的第一印象,她像是一位披有多條色彩鮮豔絲巾的女人,總是隨著心情的變化,呈現自己的每一面,她可以優雅、活潑、沉靜,也可以浮躁。由於伊斯坦堡的獨特,讓我走進了有趣卻又矛盾的土耳其,也正是因為它的這般特質,讓人不禁一再深度挖掘。
在你的印象中,土耳其是什麼模樣呢?在認識它之後,你將發現它是個超越我們原有的想像,非常多元且豐富的一個地方。它像是一本百讀不厭的好書,有許多值得認識的內容,每當你回過頭讀它一遍,它總是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地處亞西的土耳其,位於歐洲和中東的交界,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特殊,自古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上,便留下了各時代如西臺帝國、希臘化和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這些歷史遺跡伴隨著居住此地的人們走入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東羅馬帝國,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代直到今日,它們看似歸於塵土,但其實它們都是一種無聲的力量源頭。
安納托利亞上發生的故事太精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華麗登場,在退場後仍然令人難忘的舞台劇,也可以說它是一首壯麗且不朽的詩篇。它所被賦予的一切,造就了與眾不同的土耳其,不論從哪一方面凝望著它──宗教、建築、藝術、飲食或者隱藏在人們身上的民族性格和價值觀念,它都是如此的迷人。
也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有一個地方,他們能夠堅持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時又擁抱不同於傳統的西方價值;為什麼有一個民族可以如此熱愛他們的藝術、飲食和生活中的一切。我想,那就是土耳其帶給人們的一種信念,讓他們相信在生活中所遇見的一切,都是來自真主安拉的一種恩賜,也都是最美好的安排,更因為這樣的信任,土耳其這片土地上的一切能夠帶給人們某種希望和意義。
正午響著噹噹聲的紅白電車剛行駛而去,少年們攀在電車後方嘻鬧著,遠方衣著簡樸的男人和女人在街道的另一端穿梭著,老婦在街邊賣著她的手作織品,一旁還有自敘利亞流浪到伊斯坦堡的樂團正在表演著,老舊建築的二樓窗邊傳來了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談天的人們的笑聲,一陣陣土耳其烤肉香氣撲鼻而來。這是土耳其日常的一隅,此刻,土耳其在你的眼中是否有了些輪廓,對它的印象是否更加深刻呢?
現在就讓我帶著你一起進入這個值得一探究竟的神奇國度土耳其,一同看遍關於它的文化和內涵吧!
土耳其人與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西元七世紀降臨於世人,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經文最早在西元610年便從天使加百列開始,對先知穆罕默德做出相關啟示,直到西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為止。它興起於阿拉伯半島,隨後向世界各地擴展,伊斯蘭教傳入今日的土耳其一帶的時間非常早,最初它是從土耳其東南部開始傳入的,像是哈塔伊省就有一座全土耳其最早的清真寺──Habibi Neccar Camii,它建於西元638年,距離先知穆罕默德逝世的時間僅有六年之差。
西元十三世紀,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建立,掌權者吸取伊斯蘭教的優點進行統治,他們強調即使在戰場上獲得勝利,也必須是以公平和正義的方式獲得。此外,不論在生活上或是心靈方面,伊斯蘭教的教義和精神已於鄂圖曼帝國時代深入人們內外的每一角,為他們的生活建立一種規律和秩序。
雖然二十世紀邁入土耳其共和國時代後,土耳其已採行世俗法治,宗教不再介入國家事務,但是伊斯蘭教對人們的影響仍然深厚,從家庭到社會,都還是可以見到伊斯蘭教在人們身上留下的信仰痕跡。例如,部分婦女仍然圍上頭巾,以表示對宗教的虔誠;男人們照樣在周五的主麻日到清真寺去做禮拜,守護個人信仰的同時,也展現出伊斯蘭教倡導的團結意義。
目前,伊斯蘭教是土耳其國內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超過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其次則是基督教和無神論者。伊斯蘭教中遜尼派佔六成,什葉派佔三成,還有其它少數教派如蘇菲教派。伊斯蘭教的傳入為土耳其人帶來的不僅是生活和心靈方面的提升,也在建築和藝術方面拓展了土耳其人的視野。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是有史以來最強盛的伊斯蘭帝國,它由中亞部族於十三世紀末從領地逐漸擴張崛起成為帝國。西元一四五三年,年僅二十一歲的穆罕默德二世(II. Mehmet)攻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堡。西元一五一六年,賽利姆一世(I. Selim)擊敗首都位於開羅的傭兵帝國,將埃及、敘利亞及部分紅海地區納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領土。西元一五二九年,蘇萊曼大帝(I. Süleyman)進攻至維也納城前,那是深入歐洲的鄂圖曼大軍進攻路徑上所抵達的最遠城市,而此時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早已橫跨歐、亞、非三洲。
雖然帝國統治者信仰伊斯蘭教,但明智的蘇丹了解在這片原為異族生活的領土上要穩健站立,必須以寬容和尊重的方式統治,因此,蘇丹採行一種既不會模糊伊斯蘭帝國核心理念,又能夠對非穆斯林子民進行有效管理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讓不同民族、宗教的子民分散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區域內生活,並且對不同的族群給予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以西元一八二○年的調查數據為例,在當時的非穆斯林人口如希臘人、猶太人和亞美尼亞人等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而穆斯林僅佔百分之三十二。由此可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蘇丹寬容和尊重的統治方式比起當時歐洲的迫害、侵略是相對明智的,因為非穆斯林人口多於穆斯林人口,能夠穩定帝國使其安定是首要原則。
然而,從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在外強的侵略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不斷喪失領土,且在滅亡之前曾經受到列強如英、法、俄等國割據。西元一九二三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國父凱末爾帶領著土耳其人走向另一個新時代。
雖然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最後不敵滅亡的命運,但是在當時卻保存了許多建築和藝術方面的知識,例如:伊斯蘭世界裡最著名的建築師錫南(Mimar Sinan),他歷經了三位蘇丹的統治時代,在帝國領土上建造雄偉的清真寺和其它建築;其中,土耳其有名的藍色清真寺就是出自他的學生賽德夫哈·穆罕默德·阿爾(Sedefkar Mehmet Ağa)之手,而錫南則是伊斯坦堡舊城的蘇萊曼清真寺的首席建築師。
除了建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代也發展出許多藝術,例如:伊斯蘭書法、水拓畫、圖騰繪畫、雕刻技術等。由此可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不論是在政治、社會、文化或是建築、藝術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土耳其共和國
在經歷列強割據和獨立戰爭後,土耳其於西元一九二三年正式跨入共和國時代,這是一個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完全不同的新時代,因為首任總統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運動,企圖使土耳其轉變為世俗國家。然而,它並不代表共和國是反宗教的,而是允許公民在私人空間裡有宗教平等和信仰自由的權利。
自西元一九二三年起,土耳其政府開始禁止人民於公開場合穿著宗教相關服飾。隔年,國民教育系統正式取代過去的宗教教育。西元一九二八年,凱末爾廢除使用了數百年的阿拉伯字母,改以拉丁字母作為土耳其語的替代文字。西元一九三四年,土耳其議會通過《姓氏法》,在此之前,土耳其人不使用姓氏;同年,亦通過女性參政權的相關法案,土耳其女姓因此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女性更早擁有這項權利,它不僅是伊斯蘭世界的突破,更是全世界的突破。
凱末爾這一系列的改革,確實為土耳其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如今,它仍然走在守護伊斯蘭價值和擁抱西方理念的平衡道路上。
即使在今日,當我們走進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還是可以在生活中發現許多來自過去帝國時代的影響,人們稱之為傳承。因此,不論是在飲食、手工藝、建築、藝術還是本書《倒騎驢子智慧多》,都是透過先人將這些知識和故事一點一滴傳承下來,使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幾百年前的人、事、物,而這樣跨時空的傳遞就是書本的可貴之處。書中的主角納斯爾丁(Nasreddin)是一位生活在十三世紀的土耳其人,他時常以幽默和智慧與人答辯,因此在土耳其文化裡非常有名,他的大小故事都有深遠的意義,也因為如此,人們永遠記得他和那些故事,他的處世也影響了今日的土耳其人甚至整個中東地區。現在,您對土耳其有了更多的認識,相信在閱讀本書時,可以更深入的去閱讀和體會這些短篇故事中帶給讀者的趣味。
絲綢交易的詭計
賀加到市場去販賣妻子所紡織的絲綢,發現商人們試圖騙取他的絲綢。
「我最好教訓你們一番。」他在心中這樣說。
他從一堆垃圾中找到一個大駱駝頭,把它帶回家,在四周纏上絲綢,讓它變成一顆很大的絲球。然後他到市場,把這件東西展示給絲商們看。
其中一名絲商出了一個比市價低很多的價格,但是賀加想著:「如果將絲綢分開來秤,這個價錢算不錯。」所以他就同意了,大聲說著:「立即付現!」
但是,對方卻遲疑了;他很訝異他出這麼低的價,居然可以買下這麼大一個東西。於是,他問:「這些絲綢全部都是在你家所紡織的嗎?或者是在別的地方?」然後他又說:「我希望這個絲球裡面沒有其他東西。」
賀加十分淡定地轉向這個人,說道:「有一顆駱駝的頭!」
這位顧客顯然認為這只是賀加表示不耐煩的感嘆,便安心地付了現金。
賀加拿這筆錢還了一些債。然後,當買了絲綢的商人回到自己的店裡,把絲球解開,他發現了駱駝的頭,立刻跑去找賀加。
「這是你做的好事嗎?當我問你裡面有沒有東西時,你回答『有』。你騙我!」他說。
賀加只是笑著說:「哦!但願你銘記我給你的教訓。這會勝過你以欺瞞的方式所得到的幾披索!首先,你從我妻子的絲綢中,獲得比你應得的多了很多。我的妻子一直在紡織這些絲綢,甚至連眼睛都要瞎掉了,而我也是費了很多心思才賣掉。
「其次,我並沒有對你說謊。我對你說『有一顆駱駝的頭』時,我確實把我實情告訴你了,你是睜著眼買下的。如果我採取另一種姿態―堅持以較高的價錢售出,要麼在我手頭很緊的時候,還是沒能把絲綢賣出去;要麼就是我賣給了你,卻在回家後感到很痛苦、良心不安。
「有學問又虔誠的人是不會刻意去欺騙別人的,也不會做出我所做的事―除非不得已。你認為你如果無法騙到我的一點錢,那麼所有的事情就結束了,但納斯雷汀.賀加是一個誠實的人,總是準備清償債務,也會以正當的方法賣東西。」
付「沒有」的訴訟
有兩個人來到法官前,提出訴訟。
原告說:「閣下,這個人在背上背了一擔柴,走的時候一腳滑了下去,人跌了下去,所有的木柴都掉落下來。他請求我把木柴放回去,我問,他要付什麼代價給我?他回答『沒有』,我就把木柴放回他背上,然後要他付『沒有』,但他卻不付。閣下,我要求我的權利,要他在此時此地付給我『沒有』!」
法官總是把這種棘手的事情交給賀加。賀加在注意聽完後,對原告說道:「你的要求很正當,他必須遵守承諾,他必須付。」
然後,他指著矮沙發的毯子,對原告說:「把那張毯子稍微掀起來,告訴我下面有什麼東西。」
這個人看了看,回答說:「沒有。」
「嘿,」他說,「那就是你要的。請拿著那個『沒有』離開吧!」
大鍋出借
有一天,賀加向一位鄰居借一個大鍋。使用完大鍋後,他在裡面放了一個小鍋,才拿回去還給鄰居。鄰居看到小鍋,說道:「這是什麼?」
賀加回答:「你的大鍋生了一個小鍋。」
「真是個好消息!」鄰居說,欣然接受了。
後來有一次,賀加又向鄰居借了大鍋回家。
這次鄰居等了很久,賀加都沒有還大鍋。於是他去找了賀加。他敲敲賀加家的門,賀加來開門,問鄰居要做什麼,鄰居回答:「把大鍋還給我。」
「請接受我真誠的弔慰,」賀加說,「你的大鍋死了!」
「什麼?」鄰居非常驚奇地說,「死了?有誰聽說過大鍋會死這種事?」
「奇怪了,」賀加回答,「你相信大鍋會生小鍋,但卻不相信它會死?」
賀加和哈米德去獵狼
有一天,賀加去獵狼,帶著學生哈米德同行。
哈米德很渴望擁有一隻小狼,所以自己走進狼穴。
狼剛好在外面,但當牠往裡面衝時,賀加及時抓到牠的尾巴,把牠壓得緊緊的。
狼開始掙扎,而哈米德不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只感到揚起的飛塵刺進了他眼睛,就大叫:「賀加,你為何製造出那麼多灰塵?」
賀加回答:「一旦狼掙脫了,你不只會看到灰塵,你還會看到地獄!」
需要眼鏡在夢中看東西
有一夜,賀加在很興奮的狀態下吵醒妻子。
「快!」他說,「快一點!在我還沒有醒過來之前把眼鏡拿給我。」妻子把眼鏡給他,並問他為何如此興奮。
「我做了一個美夢,」他回答,「可是,其中有一兩樣東西我無法看清楚。」
出借驢子(一)
有一天,一位鄰居向賀加借驢子。
「驢子不在這兒。」賀加說。
就在此時,驢子突然開始嘶叫。
「喂!」這個人說,「你說驢子不在這兒,但牠卻在嘶叫!」
賀加對他搖頭,說:「你真是個奇怪的人,寧願相信我的驢子,也不願相信長了灰鬍子又一大把年紀的我!」
無禮的批評者
賀加跟兒子要到一個村莊。他讓兒子騎在驢子上,自己在旁邊走著。
有些人看到他們,說道:「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居然自己舒適地騎在驢上,卻讓老父親在一旁走著!」
男孩聽到了就說:「父親,這不是我的錯,我並沒有堅持要這樣。不要倔強了,換你上來騎吧!」
賀加騎上去了,但他們只行進了一小段距離,就有幾個人走過,並叫道:「哦,你這個硬心腸的畜牲!讓可憐的小孩在大太陽下跑著,都不覺得可恥嗎?」
賀加立刻停住驢子,把男孩拉上來,讓他坐在後面。
然而,他們還沒有走遠,就又有一群粗魯的人遇見他們,說道:「多麼殘忍啊!兩個人騎在一隻驢上,還從很遠的地方走來。看看那個人,是賀加啊!這多麼不體面!」
最後賀加發脾氣了,兩個人都從驢子下來,在後面趕著驢子。
後來又有其他人走過,在看到他們時大叫:「多麼愚蠢的人!想想看,竟然讓驢子那樣自由自在,而他們卻在熱氣和塵土中辛苦地走著。世界上竟有這樣的白痴!」
賀加聽到他們這樣說,就說道:「哦,拜託讓這些人都給我閉嘴!」
賀加為省長買獵犬
亞謝希爾有一個很吝嗇的省長,他有一次把賀加叫去,說道:「我聽說你很喜歡打獵,認識很多愛好運動的人。我希望你能為我找到一隻獵犬,有著野兔的耳朵、鹿的腿以及螞蟻的腰圍。」
不久之後,賀加回來,用繩子牽著一隻大如驢子的牧羊犬。
「這是什麼啊?」省長問道。
「這是隻狗啊!您不是要我為您找到一隻狗嗎?」
「我不是告訴你說,我要一隻像山羊一樣瘦、速度又快的獵犬嗎?」
「哦,請放心!」賀加說,「牠待在您家中不用很久,就會變成你所希望的那樣瘦了。」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