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
滿額折

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許石(1919-1980)出生臺南,活躍於二十世紀後半的臺灣流行樂壇,演唱及作曲俱佳,採編發表歌曲與民謠無數,有《安平追想曲》、《南都之夜》等膾炙人口的知名作品,為戰後臺灣極為重要的第一代流行音樂家,廣泛影響臺灣近代音樂的發展。

作者簡介

黃裕元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要研究早期歌謠、流行歌曲,並進行臺灣本土唱片的典藏整理與研究。策畫發展「聲音的臺灣史」研究社群,經營「臺灣音聲一百年」網站。出版《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開臺史》、《歌唱王國的崛起》、《飄浪的曼波》等書。

朱英韶
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所畢業,研究流行歌與社會,著有碩士論文〈禁淨出出:戰後查禁與淨化下流行歌曲的崎路〉。以文字維生。

【自序】
作者序 生命的熱情與勇氣

接觸許石的史料,並接下撰寫許石傳記的任務,算算約莫是四年多的時日,卻好像是上輩子的事,只留下些模糊印象了。

2015年某個心智疲勞後意圖放鬆的晚上,我收到唱片收藏家徐登芳醫師的來電,只記得當時訊號斷斷續續,他說:作〈安平追想曲〉的許石,遺留許多文物文獻,有意捐贈公家單位,臺史博有沒有興趣啊⋯⋯我瞬間清醒、為之振奮—想見是流行歌曲史的重要新史料啊,放下電話後又糾纏於生活、工作,一晃便斷了音訊。幾個月後的過年期間,呂興昌、鄭邦鎮教授召集我前去臺北與許石長子許朝欽先生會面,眾人決定要在臺南辦場特展,而後再決定文物歸處,小弟因兼有研究策展經驗,便一腳踏了進去。記憶快轉了起來:眾人兩度北上整理資料,三個月後便在臺南愛國婦人館推出「歌.謠.交響:許石音樂70年特展」(2016年5月),再忙亂一陣,許石音樂圖書館正式落成(2018年3月),「臺灣歌謠的磐石」常設展問世,接著展開傳記撰寫作業,寫罷又進行作曲集編訂⋯⋯就這樣跟著許石大師的腳步不斷撿拾、累積、發現、釋出,到作業付梓的當下,總算到了結算回顧的頓點。

只是這幾年的記憶竟顯得那般模糊,我想,實在發生了太多事了。除了我個人工作家庭的大小事項,許石一百年來的生活事跡、各方說來的故事,也都闖進我的生活,跟我的個人記憶攪和在了一起。閱讀上萬筆的數位檔案、掃掠上千張照片,聆聽他製作的大多數蟲膠、黑膠唱片,也踏尋過他長住過、演出過的幾個地方,各年紀的許大石、許石們,彷彿都出現在現場重演了一次。其中自然有許多我自己腦補的地方,但許石大師留下的線索那樣地巧妙,讓這些畫面活靈活現,不由地就從鍵盤裡啪啦啪啦地彈寫出來。

如果,把這個年紀的我放進去許石年表裡,大約是1963年,那是他最黑暗的一年,也是他最光明的一年。這年前後,他喜獲麟兒卻遭遇破產,一家無處可居卻仍勉力巡迴唱民謠,唱片公司遭水患滅頂,卻也因此拉下臉皮爭取贊助而獲得本土企業家的支持,之後許石豁出去了,他把籌備已久的「臺灣鄉土交響曲」推出世面,堂而皇之地用本土音樂為號召,鬧得震天價響。

跟當時的許石比起來,我實在是怕事、害羞、不太有勇氣站到幕前的膽小鬼,不過,經過與他的百年共處後,我體悟到,當你有熱情,當你有一定要做的事,就該有勇氣去面對。事實證明,我實在沒有什麼好失去的,而我比他更幸運,因為有他的號召,我也狐假虎威得到各界朋友的支持,終能完成任務、交出成績。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首先是臺史博王長華前館長、副館長謝仕淵兄弟,幫我在黑天暗地的館務工作裡撐出空間;呂興昌、鄭邦鎮教授在上頭不斷拉拔灌頂、開疆闢土;我的後盾有劉國煒、徐登芳、陳明章、吳國禎等歌謠文獻大家,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謝國興教授、王麗蕉主任以及柏棕等人,還有吳三連台灣史料中心義霖、秋芬等等;前頭熱情不間斷為我加油引路的,是許石可愛的家人們,朝欽、偉文以及許石的女兒,她們全心投入每役必與,簡直是許石的複刻版;在我的兩側是辛苦協助的同行者,前期研究上貢獻重大的李龍雯先生,慨然共筆的朱英韶,笠琳、宇軒、家欣,還有專案承辦人宜瑾,蔚藍文化的超猛編輯可樂等等⋯⋯

無以為報,只希望在你們與諸多讀者們看過這本書後,再聽見許石的音樂,也能感受到他對生命的極度樂觀,也能湧現如他一般源源不絕的熱情與勇氣,都來為自己該作的事—殘殘蹽落去。

 

目次

局長序 許石歌謠交響 臺灣不朽傳唱
作者序 生命的熱情與勇氣
致 謝

前奏
西門城邊頂衝崎
王爺跤兜許大石
離鄉過日本
苦工中的修練
東京演藝之路
回鄉的吊床王子
初中音樂教師
採集民間音樂的花蕊
唱片界的大王
奔走的頭家
音樂會興鼓吹
許石音樂研究班
環島唱民謠
畫出歌謠新藍圖
交響臺灣夢
加一點的太王
熱情的後援者
為臺灣作曲討公道
楊麗花歌中劇
鬧熱的許家人
父女聯團大公演
琴歌斷袂離
原鄉再出發
尾奏

附錄 許石訪問錄
許石百年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環島唱民謠

佇建設公司食頭路的阿榮,暗時兼差送貨經過中山堂。今仔日有表演,外面人真濟,聽講入場毋免錢,阿榮決定入來去看鬧熱。
軁(nǹg)過人縫看見臺頂,新奇的舞蹈當咧演出,親像有人相偝(sioāinn)咧扭動,面看來閣歪歪怪怪,動作也真趣味。
趁音樂停睏「後一首是啥歌啊?」阿榮問邊仔手提節目單的觀眾。
「是⋯⋯〈思想起〉⋯⋯」阿榮聽見腔口怪怪,想講:耶,是外省人⋯⋯
兩人用國語閣開講一下,對方講伊是來採訪的記者,本來翕(hip)相了就欲轉去交稿,感覺真趣味就閣看落去。
一陣品仔(phin-á)聲佇全場迴響,幾項樂器也漸漸加入。
兩人相頕頭,目睭閣看臺頂。
* * *
八個查某囡仔撚跤細伐行出來,合唱「思-啊-想啊-枝-!日頭-出來滿天紅……」
唱完第一葩,樂器節奏有較緊小可,裝扮作穡人(tsoh-sit-lâng)的少年家對後面輕輕唱出聲,清朗響亮,那唱那行到舞台中央。
八个女歌手閣接落去唱一葩,唱到「阿哥轉去妹無伴⋯⋯親像轆鑽刺心肝⋯⋯」予人放捨的心情引人心酸。
音樂暫歇,查甫歌手牽長音:「噯唷——噯唷喂⋯⋯較媠彼个阿娘啊底叫我⋯⋯」
阿榮起雞母皮,這首歌有佇電台聽過,現場看表演是第一擺。男女歌手對唱,按怎悲傷、按怎無法挽回查甫的心⋯⋯是外呢仔悲哀!
最後一个音停睏,阿榮親像對夢中精神彼款,看見邊仔有一位小姐人仔、提出手巾仔咧拭目屎,心內想:有影予人真感動啊——

前述這段故事,依據的是當年記者側面記敘許石民謠音樂會的過程,模擬一個觀眾被現場歌聲吸引,不由得佇足聆聽「臺灣鄉土民謠發表會」的見聞。以1960年9月13日許石在中山堂舉辦的發表會為例,當年的節目冊上有演出歌曲簡譜、演出照片與新聞剪報,主要男歌手是劉福助,女歌手有廖美惠、王美惠和林鐘伶等人,演出〈挽茶相褒〉、〈病子歌〉、〈桃花過渡〉、〈思想起〉、〈牛犁歌〉與〈卜卦調〉等鄉村歌曲,歌手們都戴著斗笠,打扮作農人,搭配布馬陣的牛頭、牛犁,還有臺語俗稱「公揹婆」(kong-āinn-pô)——也就是所謂的「老揹少」的演出;在〈鬧五更〉的演出裡,女歌手拿著手絹,與拿扇子的文人互動,呈現藝旦曲風格;〈客人調〉的歌手登臺,身上穿著一件寬布衫,肩膀還挑著扁擔;至於〈杵歌〉和〈山地好〉等「山地歌曲」則由朱豔華演唱,與其他多名舞者一同穿著原住民族傳統歌舞服飾上臺共舞。
上述「臺灣民謠」概念的演出,其實只是全套節目的三分之一。許石當年將整場節目安排成三個部分:「第一部臺灣歌謠」——演出許石作曲的臺語歌、「第二部中國歌謠」——演唱知名華語歌曲,最後才是「第三部臺灣民謠」,此三部分各別演出10首歌左右,全場一共演奏約30首歌曲,最後再全體集合登臺,齊聲合唱〈終歸我勝利〉。
這套節目主要匯集了許石回臺以後的歷年音樂作品,特別強調民謠的採編成果, 由他的學生們演唱,而他主要負責「大王管弦樂團」的指揮工作,流行音樂家林禮涵擔任鋼琴伴奏,舞蹈家王月霞則編排舞曲作為主要視覺效果。
在早期許多記述資料中提到,許石在1953年就開始舉辦民謠演唱會,不過,就目前可確認的第一手文獻來說,許石的民謠發表演唱最早的一場,應是1960年2月12日在臺北國立藝術館舉辦的發表會。
在許石最主要的作詞搭檔許丙丁相關文獻中也指出,〈卜卦調〉、〈鬧五更〉和〈丟丟咚〉等民謠填詞是在1960年1月22日脫稿完成。也就是說,這批作品在填詞完成3週後就正式發表。
實際上,許石早期發表的創作歌曲就略微帶點民謠的影子。1946年的〈南都之夜〉是他的作曲第一號,創作淵源就與民謠有關;1959年「許石作曲十周年音樂會」裡發表的一首〈思情怨〉,也就是後來的〈三聲無奈〉,係「恆春調」的衍生創作。在當時的演出特刊裡,黃國隆曾撰寫專文介紹許石的創作特色,就格外強調許石作曲經常運用「臺灣古典音調」、「顯出古色古香的鄉土情調」等語,暗示了許石作品本質的「民歌基因」。在1960年2月的這場音樂會,許石正式將「鄉土歌謠」、「民謠」的概念推出,並冠名為音樂會的主題。
在許石文獻裡有著大量《臺灣鄉土民謠演唱會》的演出專冊,作為表演節目表,仔細看又可分出至少三個版本,封面相當類似,開頭都附有許丙丁的〈寫在許石鄉土民謠演唱會前頭〉一文。文中提到:「黃臺北市長大力首先在臺北國立藝術館發表,意外獲得美國新聞處,諸公私營廣播電臺,諸先生讚賞,因此,決定全省巡迴獻唱,懇請大方指教與協力」
文中提到的「黃臺北市長」,指的是1957年至1961年8月間任職臺北市長的黃啟瑞,他也是封面題名的題字人。由於這場發表會激起熱烈迴響,於是展開巡迴演出。而後4月5日在臺南世界戲院演出,5月14至15日在臺北永樂戲院舉辦。第一版《臺灣鄉土民謠演唱會》小冊子,就是這次南北巡迴印行發送的出版品。
自此而後,許石積極展開民謠巡迴演出事業。這一波南北巡迴演出後,同年9月,在臺北中山堂那場表演就顯得更為盛大,除了事先的宣傳報導外,演出後還有相關評論在報章發表。
從這些新聞報導中也可以發現,同套節目還曾在兒童樂園藝術館演出,10月下旬更計畫前往菲律賓進行公演。據當時團內第一男主角劉福助的記述,他們先後在臺北、臺南與高雄等地演出,他對臺北的藝術教育館和高雄的壽山戲院這兩場演出有印象。一團三十多人一起搭卡車,從臺北一路南下巡迴演出,在臺南的演出是許丙丁出面贊助的,許丙丁還宴請團員,招待大家去運河乘船遊覽。至於去菲律賓的計畫,是一位回臺華僑欣賞演出之後提出的邀約,後來因劉福助接到兵單,導致第一男主角無法出國表演,全團乃放棄去菲律賓的想法。
據劉福助的觀察,由於當時沒有歌廳,臨時調動這麼多人一起生活和行動,又久久才演出一次,票房如果沒有接近滿座,基本上是不足以結算戲臺、飯店和樂團等成本開銷,實在入不敷出。
在巡迴期間,許石也撥空將當時演出的主打民謠歌曲錄音,關於錄唱片這件事,劉福助也是記憶深刻,許石手稿曾提到,由於演出受到「美國新聞處」的矚目與支持,因而受邀前往美新處位於南海路的錄音室錄音。交響樂團的樂手共有十多位,由許石負責指揮演出,由於必須跟樂團配合同時演出,只要有人出錯,就得全部從頭再來。但因為練習充份,表現不錯,竟只花了一天就順利完成三張專輯的錄音工作。
許石團隊錄音的地方在南海路的美新處林肯中心,是美新處電臺的所在地,亦即今天「國家二二八事件紀念館」。「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在當年是非同一般的單位,是臺美邦交時期美國新聞署成立的海外新聞單位,透過新聞媒體和電臺,進行支援美國外交政策的宣傳工作。據歌壇記述,早期臺北唱片界多在孔廟附近的「和鳴錄音室」錄音,該錄音室由葉和鳴成立,利用美新處淘汰的錄音器材搭造起來,而葉和鳴原先就是美新處的員工,可能的情況是,葉和鳴仍未創辦錄音室,許石或許是透過葉和鳴的居中牽線,借用美新處的錄音室錄音。
後來這批錄音作品分別以大王商標編號為「KLK-60」、「KLK-66」、「KLK-67」,並整編為「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全集首度整編應該是在1962年之後,編號在前的還有三張,分別為KLK-57、58和59,錄音時間不一定比較早,約莫都在1960年至1961年間,例如當中〈南都之夜〉註明是「池真理子小姐來臺公演音樂會在國泰戲院實地錄音」,由許石、廖美惠演唱,跟報章新聞搭配驗證,時間應是在1961年3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首特別可愛的歌曲〈一隻鳥仔〉,許石安排了自己的三個女兒錄音演唱,當時她們的年齡大概只有五到七歲,聲音活潑稚嫩,唱法卻不失穩重,是很有意思的兒歌作品。
這6張歌唱專輯後來彙整成一套《臺灣鄉土民謠全集》,再加上後來製作的各種民謠和臺語名歌演奏曲專輯,全套完整版共13張,成為「大王唱片」製作塑膠唱片後的主力商品。除此之外,1965年左右許石又補作一張民謠演唱專輯,為太王唱片發行編號「KLK-64」。整體來看,許石曾收入「臺灣鄉土民謠」的歌曲唱片共有7張、內容共47首歌曲,可說是許石民謠採編的心血結晶。
唱片製作是許石推廣民謠理念不可或缺的一環,也確實發揮了莫大的影響力。在《臺灣鄉土民謠全集》推出後,除了許石的大王唱片之外,坊間也開始出現民謠唱片,如合眾唱片公司製作的《中國民謠臺灣篇》專輯,由林禮涵編曲,知名歌星吳晉淮和張淑美灌唱,其中多首歌曲與許石所採編的作品雷同。原先是國小老師出身的林福裕(1931-2004)也在此時期投身唱片業,主導幸福唱片公司在1965年7月出品《臺灣民謠集》專輯,由「幸福男聲合唱團」以重唱和聲的方式演繹民謠,引起相當不錯的迴響。而當年在嘉義中學讀書的簡上仁,在父親開的電器行裡聽到許石的鄉土民謠唱片,覺得曲調熟悉卻又新潮動聽,也在心中埋下追索民間歌謠、推動民謠薪火的種子。
許石的民謠採編作品,結合鄉土情懷與音樂魅力,藉著巡迴演出、廣播電臺與唱片散播各種管道,慢慢培養了一批聽眾,帶動大眾潮流,對臺灣流行音樂發生莫大的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