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滿額折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君子德風:論語新解03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克己復禮 為仁由己 內省不疚 何憂何懼

《論語》的精彩,更多是感悟的精彩,而不是理論的高超;
孔子及弟子的深妙,更多是緘默知識的深妙,而非系統學習的深妙。

季康子向孔子問政事:「假如殺掉壞人來成就好人,怎麼樣?」
孔子回答道:「您治理社會,還用的著殺?您政風清明,社會風氣就清明。君子的德行像風,小人的德行像草,風往哪邊吹,草就向哪邊倒。」
季康子真是粗陋不堪的,說起話來毫無遮掩。他只知用武,不知有文;只想得到殺人,想不到教化。孔子卻也多見不怪,穩的住,和他談榜樣的力量、德行的風尚。有耐心,有比喻,有文采。

作者簡介

許輝

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散文委員會委員,茅盾文學獎評委,小說入選北京大學等高校教材,是全國高考大試題和高校研究生考試大試題。作品獲多種文學大獎,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目次

《論語》內外
11. 先進篇
12. 顏淵篇
13. 子路篇
14. 憲問篇

書摘/試閱

12.8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譯文】
棘子成說:「君子本質好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禮儀等文采?」子貢說:「遺憾啊,您這樣談論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文采和本質一樣重要。去掉有文采的毛,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就沒有區別了。」
【易惑詞】
質,本質,質樸。文,文采,指禮儀禮節。駟,音,四匹馬拉的車。猶,等同,如同。鞟,音,去了毛的獸皮,即革。
【論語人物】
棘子成,春秋時衛國大夫。
【淮北佬曰】
質樸和文采,既要相搭,也要相配,更要相和,這才是質與文互為存在的價值和前提。
【論語內外】
看起來,子貢在這裡談的是審美,是本色好一些,還是增加些文采更好些。但子貢談的又不是單純的審美。我們往往容易把事物的兩面割裂開來看,但子貢把內裡與外表、本質與表象、內容與形式雜糅為一,互為表裡。在子貢眼裡,內容即是形式,形式也是內容;表面即是內部,內部也是表面;質樸即是文采,文采也是質樸;原型即是藝術,藝術也是原型。孔子在雍也篇裡,曾表達過相近的意思。孔子說,質樸超過文采就顯得粗野,文采超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文采和質樸搭配相宜,才是君子。質樸和文采,既要相搭,也要相配,更要相和,這才是質與文互為存在的價值和前提。
【原文】
12.9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譯文】
魯哀公問有若:「遭遇荒年,國家財政困難,應該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十分抽一的稅制?」魯哀公說:「十抽二還覺得不夠,怎麼能十抽一呢?」有若回答:「百姓夠用了,您還有什麼不夠用?百姓不夠用,您又怎麼能夠用?」
【易惑詞】
年饑,年成不好,鬧饑荒。用,財用。盍,疑問詞,何不。徹,西周的一種田稅制度,即十取一的田稅。二,抽取收成的十分之二作為田稅。孰與,哪裡會,怎麼會。
【淮北佬曰】
有子把年成與以民為本思想掛鉤,見解也是深刻的。
【論語內外】
《論語》中說到孔子的弟子,一般都稱字,也呼名,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這或因他二人在繼承孔子思想方面比較突出,得到眾弟子的肯定;或由於有若和曾參弟子參與甚至主導了《論語》編輯,因而稱子。
《論語》中記載有子言論的,多集中在學而篇裡。在學而篇第二章裡,有子說,孝敬父母,敬重兄長,而又喜歡冒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好造反作亂,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注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高標準就生成了;孝敬父母,敬重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有子把孝悌提升到專政和穩定社會的高度,眼光非同一般。
在學而篇第十二章裡,有子又說,禮制的作用,貴在促和,過去聖主明君治理國家,這是優秀的傳統,無論事小事大都按禮而行;如有行不通處,為和而和,不用禮規節制,也就行不通了。也頗有見地。
在學而篇第十三章裡,有子說,信守的諾言符合義,說的話就可承現;恭敬符合禮,才能遠離恥辱;依靠親近的人,也就心安了。也很精到。此章有子把年成與以民為本思想掛鉤,見解也是深刻的。
【原文】
12.10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譯文】
子張問提高品德、辨別是非,孔子說:「以忠信為主,追求正義,這樣就可以提高品德。喜愛這個人時就希望他長壽,討厭這個人時又希望他早死;既願他長壽又想他早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經》裡說的,『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可說是喜新厭舊。』」
【易惑詞】
崇德,提高道德修養水準;崇,增長,提高。辨惑,辨別迷惑。徙義,追求正義;徙,遷移,靠近。惡,音,討厭,不喜歡。誠不以富,亦只以異,這兩句詩出自《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宋程頤認為此為錯簡,放在這裡文意不符,應在季氏篇第十二章末句之前。
【淮北佬曰】
控制自己,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個人的必須。
【論語內外】
此章的關鍵句,是「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或可譯為:「愛這個人時就希望他長生不老,恨這個人時又恨不得他早死。同是這一個人,既想他長壽,又想他早死,這就是迷惑。
孔子認為,只有以忠信為準則,追求誠義,才不會迷惑、才有原則。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人的常性。人有多種性情,一旦受挫,或一旦不能滿足,即會遷怒於人。而有原則、有修養、有德行的人,能夠控制自己,能夠將情緒控制在社會約束的範圍之內,如此才能長久。
人類社會的道德化、規則化,是既為他人,也為自己的。沒有他人的安穩、安全,就沒有自己的安穩、安全;沒有自己的安穩、安全,也不會有他人的安穩、安全。控制自己,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個人的必須。章尾引用《詩》句,感覺意思不相勾連;或只能用意識流去彼此攀附了。
【原文】
12.11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
齊景公向孔子問政事,孔子回答說:「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父要像父的樣子,子要像子的樣子。」齊景公說:「好極了啊!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便有許多糧食,我能吃的到嗎?」
【易惑詞】
君君,君行君道,第一個君是名詞,第二個君為動詞。信,果真,要是。得,能,能夠。
【論語人物】
齊景公,齊國國君,姓姜,名杵臼。
【淮北佬曰】
用等級來規範人,用道德來約束人,不花一分錢,不用搞對立,就能達到穩定社會、維護政權的目的,這還不是最理想的嗎?
【論語內外】
孔子說到了齊景公的心坎上。齊景公的領悟力也不弱,立刻就能聯繫到吃飯的大事。說吃飯,並不僅僅是說吃飯,而是指能穩定社會;說穩定社會,並不僅僅是說穩定,而是說能保住政權。齊景公是專職當領導、掌政權的,他日思夜想、時時憂慮的,還不是維護自己政權的穩定嗎?
維持政權的穩定,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可以像季康子說的那樣,把壞人殺掉,來成就好人,這種方法不見得高明。可以像魯哀公那樣,多抽點田稅,把國家財政搞富一些,這種方法也容易出問題。又有一種辦法,就是孔子說的,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父要像父的樣子,子要像子的樣子;各歸其位,依序而生,和風細雨,不動筋骨,用等級來規範人,用道德來約束人,不花一分錢,不用搞對立,就能達到穩定社會、維護政權的目的,這還不是最理想的嗎?齊景公為此叫好,的確是有理由的。
【原文】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譯文】
孔子說:「僅憑單方面言辭即可辦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從不拖延承諾。
【易惑詞】
片言,訴訟時單方面的言辭。折獄,定案,判案。其,大概,或許,也許。與,句尾語氣詞。宿諾,長時間不兌現的承諾;或諾不過夜;宿,留。
【淮北佬曰】
子路還有這方面的才華?
【論語內外】
子路還有這方面的才華?從《論語》中孔子對子路的言語中,還真得不出這樣的印象。這可能是因為子路在孔子學生中才華不算突出,又可能是因為子路行事風格有些粗糙,又可能是子路在孔子身邊常做的工作是趕車之類的活計。但學生時代,講究的多是學習能力,參加工作以後,學習不那麼突出的學生,發揮了曾被壓抑的特長,做出突出貢獻,這也是常有的事。子路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再說,子路畢竟也是孔門十哲中政事特長生之一,能做好訴訟事,該是他的強項之一。但孔子讚揚的是子路辦案不拖延,這符合子路的急性子。至於判案品質如何,孔子沒有直說。孔子說子路僅憑一方之言就能斷案,大概也有案子辦的還不錯的含義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