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 蔡明亮的十三張臉、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鄒的植物書、 2021限量萌牛隨身碟、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不需要這麼忙、 說話有自信、 簡約與優雅、 靈活文化特展、 國家公園月曆、 2021年海洋生態戀月曆、 2021疾病擬人桌曆、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庫存:2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觀看建築
建築是人類創造的結構物中規模最大、也最普遍的一類。除了農業之外,所有的人類活動就屬建築對地貌的改變程度最大。世界各地都有不同時代的建築,有的可追溯到數千年前。建築的式樣多得迷人,有簡單的木造教堂,也有華麗的哥德式主教座堂;有宏偉的宮殿,也有極簡的現代別墅。
建築的驚人多樣性,有部分源於世界各地發展出來的不同文化傳統。西方建築歷經古典式到哥德式的風格演變,是最主要的建築傳統之一,影響十分廣泛。而其他文明的建築──如中國、日本、伊斯蘭──也同樣精采。本書將深入介紹這些不同傳統中最具特色的建築,此外也會探索20和21世紀的創新建築──它們的建築師跳脫了傳統,跨國合作。
觀賞建築是一種個人體驗,但豐富的知識能為這種體驗增色不少──你對建築愈是了解,就會看得愈仔細,注意到的細節和得到的樂趣也就愈多。這本書就像你的隨行解說員,帶著你遊覽53座世界偉大建築,每一座都是某個時代或風格最典型的傑出範例。本書建議你透過這樣一套方式來看每一棟建築:先看過整體的樣子,接著從外部慢慢瀏覽一圈,再進到裡面,探索內部空間並觀察細節。我們以這個方式來強調建築的空間感,例如在細心管理、幾乎像劇場一樣的鄉間別墅中,房間之間的動線格局是怎麼樣的。或者在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有機建築中,一個空間如何完美融入另外一個空間。這有助你了解佛寺如何利用空間來體現信仰的本質,當代建築師如何規畫藝廊或辦公大樓的內部空間。了解了建築的組成部分,你就能把建築當成整體來欣賞,包括建築的歷史、目的、空間與形式的利用,以及讓它顯得獨一無二的那些迷人細節,進而對創造出這些偉大建築的建築師、工人與工匠的精湛技藝,發出由衷的讚嘆。
帕德嫩神廟
公元前447-438年 神廟 希臘,雅典
建築師:卡利克拉提斯與伊克提諾斯
公元前5世紀中葉,雅典是希臘最強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447年,希臘人開始重建雅典山丘衛城(Acropolis)上的神殿,這些建築在波希戰爭期間被嚴重毀損。最大型的新建築是祭拜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帕德嫩神廟(Parthenon)。建築的核心是象牙和黃金打造的龐大女神像,位於人稱內殿(cella)的神龕之內。
帕德嫩神廟的完美比例和豐富的雕刻裝飾,讓這裡迅速成為最有名的希臘神殿,建築設計備受推崇和模仿。建築師卡利克拉提斯(Kallikrates)和伊克提諾斯(Iktinos)修改了希臘最簡單的多立克柱式(Doric,見23頁),在建築周圍加上有雕刻的橫帶結構,這在希臘的多立克式建築中很不尋常。他們也運用了視覺技巧,讓建築的比例看起來十分完美。神廟所立的平台微微凸起,柱子微微傾斜──據說這兩種作法都有欺騙眼睛的效果,讓人覺得建築物是完美筆直的。
帕德嫩神廟並非一直都被當成神廟使用。1687年,當時統治希臘的土耳其人在跟威尼斯打仗期間把它用來存放軍火。威尼斯人攻擊並炸毀了這座神廟,還搶走了建築物中的一些雕塑。19世紀早期,英國大使額爾金伯爵(Lord Elgin)買下了其他許多雕塑,至今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但希臘已經建好一座新的博物館,期待有朝一日能讓這些雕刻作品物歸原主。即使已經成為廢墟,帕德嫩神廟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稱奇的建築之一。
關於地點
關於地點
在帕德嫩神廟落成之前,衛城(Acropolis)有大概1000年的時間都是很重要的宗教地點。除了氣勢凌人的帕德嫩神廟,希臘人在公元前5世紀還建了其他三座重要的建築,分別為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和尼基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兩座宗教建築,以及一座大型的儀式用入口──山門(Propylaea)。這些建築位於希臘歷史和神話的中心,許多遭波斯人摧毀的古老建築殘跡仍保留在原地。而根據傳說,雅典娜和波賽頓當年就是在伊瑞克提翁神廟的所在地點互相較勁、搶著擔任雅典的守護神。
1多立克柱式
帕德嫩神廟的外層立柱採用多立克柱式,這種柱式是在有凹凸紋飾的石柱上方,擺放一塊毫無裝飾的方形石板,也就是所謂的柱頂板(abacus)。這種簡單的建築造型能妥善運用光線,在地中海的豔陽下,看起來清楚而美麗。柱頂板上方有一組橫放的石頭,構成柱頂楣構(entablature):首先是毫無裝飾的石塊,稱作楣梁(architrave),然後是由較有雕刻的石塊組成的橫飾帶(frieze)。
2南邊的橫飾帶:神廟的橫飾帶由三豎花紋裝飾(triglyph,三豎線條構成的簡單紋樣),以及稱為板間壁(metope)的下方浮雕交錯組成。儘管許多板間壁已經被移除了,有一些還留在原處,包含上圖的雕刻。這是一整套浮雕當中的一個,描繪希臘的拉比斯人(Lapith)和半人馬族之間的一場戰爭。半人馬族是半人半馬的神話生物。這類雕刻的目的是要展現希臘文明如何戰勝蠻族。它們出自偉大的雅典雕刻家菲狄亞斯(Phidias)或他的學徒之手。
3西側板間壁:神廟西邊的板間壁描繪雅典人和亞馬遜女戰士的傳奇戰役。這個主題對雅典娜的神廟而言尤其重要,類似的場景也可以在女神的盾牌上看到。戰勝亞馬遜人也是在展現希臘文明的勝利。
4神廟內部
帕德嫩神廟外圈立柱之內的空間分為兩部分,比較大的部分位在建築的東側,長度約30公尺,內有出自菲狄亞斯之手的巨大雅典娜神像(高12.8公尺)。這個房間的三個邊由另一圈立柱圍住,但除了房間底側的牆面和高大的入口,大部分的內部設計都已被摧毀。
5橫飾帶
這個內側的橫飾帶描繪雅典人列隊將禮物獻給雅典娜女神,可能是在表現大型泛雅典節慶(Great Panathenaic Festival)的部分活動。這個節慶每四年在雅典舉行一次,會有獻祭、遊獵和文化相關活動。在這個獻禮儀式中,有人帶著雅典婦女特別製作的長袍,準備給神殿裡的女神像穿上。
6柱廊
比起帕德嫩神廟內的其他柱廊,角落的立柱排列稍微緊密一些。設計上略為不一致,讓神廟的立面更有變化和韻律感。。
關於構造
古希臘人研發出一系列的變化風格,稱為柱式(order),他們依照這些樣式排列石柱以及由立柱支所撐的結構,用於神廟、紀念碑和其他建築。希臘柱式主要有三種,每一種都有詳細的建築元素規範。這些柱式影響深遠,羅馬人和之後的其他文明紛紛採用,並延續發展。
最簡單且最早的是多立克柱式,具有凹凸條紋的立柱,柱頂簡單放上兩塊石頭:鐘型圓飾(echinus)和矩形的柱頂板。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的裝飾比較多,柱頭飾有螺旋卷渦。最後一種也是裝飾最豐富的為柯林斯柱式,柱頭上會雕刻葉薊(acanthus)這種植物的卷曲葉片。愛奧尼亞式和柯林斯式都有基座,在立柱和地面之間安置一個較寬的區塊,而多立克柱式則沒有基座。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