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 透過「肌活」,活出遠離「癢」的美好人生
現在的你,是否覺得皮膚「奇癢難耐」?
或是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正身陷肌膚的「奇癢無比」之中呢?
「癢」讓人長期備受煎熬、苦不堪言,針對相同的症狀,每個人的感受度也可能會不盡相同。
但是,我敢篤定地告訴各位讀者:
「無論你曾多麼難受,揮別搔癢難耐的人生,指日可待!」
前幾天我收到一封患者的來信,內容中說道:
謝謝醫師讓我的皮膚狀況變好,這份感激光用文字是不足以表達的。幸好有您,我才能戰勝頑強的皮膚癢。」
這位病患不是特例,自從2005年敝院「URUOI皮膚科診所」開業以來,已幫助無數病患從「痛苦的癢」中解脫,人生也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雖然肌膚的「止癢療法」因人而異,但其實還是有「人人適用且效果卓越」的改善技巧。
那就是「肌活」。
「肌活」即是「強化脆弱肌膚」的生活提案。
除此之外,它還具備「預防過敏等肌膚問題」、「迅速改善現有的肌膚困擾」、「有效防止皺紋、斑點、鬆弛、暗沉」等三大迎向健康美肌的顯著功效。用肌活自我治療的時間,僅短短一分鐘。所以,我由衷地希望,無論你現在是否正受肌膚問題所苦,都可以養成「肌活」的習慣。
◆肌膚發癢也是疼痛的一種,別讓你的人生被「癢」左右
千萬不能輕忽「癢」這件事。
也千萬別有「只不過是皮膚癢」這樣的想法。
以下我就以一位女性患者的病例來說明。
這位女性患者自有記憶以來便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為期長達二十年。
為了改善肌膚紅腫、發癢的問題,她自學生時期起就習慣全身塗滿強效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產生的副作用,讓她體力衰竭,甚至無法從床上起身。
但就在她接受本診所的治療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她身上的發癢情況便消失無蹤,肌膚也彷彿經過蛻變般煥然一新。
「總算苦盡甘來、從肌膚癢的束縛中解脫!我也結了婚、有了孩子,而這些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幸福』,是我以前所不敢奢望的……」這位女性患者一邊說、一邊忍不住熱淚盈眶。
◆癢,對工作、念書都有影響
另一則案例是一位業務員,他的皮膚遍佈因發癢而抓得又紅又爛的膿瘡。
周遭不乏對他感到「噁心」的嫌棄目光,這也讓他漸漸沒有勇氣面對客戶,甚至萌生「離職」的念頭。然而,就在他接受本診所的治療並實行「肌活」後,不到幾個月,皮膚狀況就好轉許多。也因此,後來他與客戶的接洽面談更加順利,他也漸漸愛上業務銷售這份工作。
此外,診所中也有因皮膚奇癢難耐而無法專注於課業的高中生,加上壓力過大、長期睡眠不足,讓皮膚發癢的狀況加劇。而在獲得有效的治療及「肌活」帶來的效果後,不僅不適感快速消失,也因為能夠集中精神讀書,最後順利考取東京大學。
由上述案例可見,難纏的發癢症狀不僅會對身心狀態、人際關係與個人外表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連學業、事業或婚姻都可能受到拖累。
◆世界頂尖的西洋醫學結合東洋醫學,大幅提升皮膚癢症的痊癒機率
我自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今富山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同樣任職於該校附屬醫院的皮膚科。1994年獲邀至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系皮膚科學研究室留學。
1996年,我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研究皮膚科學年度總會國際會議中,發表「色素細胞與神經連結」相關研究,獲頒最優秀研究獎。由於該學會為世界性學會,所以我在獲得此一殊榮之後受到國際醫界矚目,而這也成為我踏上研究「根治皮膚癢」之路的一個契機。
為了將這項研究的成果回饋給大眾,我回到日本,並重返大學附屬醫院任職。
皮膚科病患的最大宗就屬有「皮膚癢」困擾者,而這也是最難纏的症狀之一。但當時在日本幾乎沒有研究或專治該領域的皮膚科醫師,而且,別說是日本,就算在其他國家,也是寥寥無幾,更沒有任何研究相關症狀的國際學會。
「現階段的生態如此,那我就自己來吧!」於是我下定決心,在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看診的同時,也埋首於皮膚癢症的研究。
最後,我發表了一份有關環孢素(Cyclosporin)的研究,也讓我於2002年再次奪得巴黎國際皮膚科學會臨床部門世界第一的個人研究獎項。
2004年,我在美國邁阿密的同一學會中,同樣以抗過敏劑與癢之相關研究,榮獲研究部門個人研究獎,這也是我第三度拿下世界第一的獎項。此外,能在國際皮膚科學會囊括「臨床」與「研究」雙部門的世界首獎,在當時更是全球首例。
我深切期盼能「透過頂尖的醫療技術,減輕每一位患者的肌膚癢困擾」,並持續拓展我的研究領域。
此外,我在逐步摸索、研究中發現,將西醫最新療法與擁有1500年以上歷史的漢方藥並用,在治療皮膚癢的症狀上,能發揮最佳的療效。
來診所看診的患者運用此一方法,復原效果皆十分顯著。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有相同困擾、登門求診的病患不斷遞增。
在我們診所,有時早上六點就會有病患開始排隊,而且,不用多久,排隊看診的隊伍便長到足以圍繞診所一圈。為了縮短患者的候診時間,我增加了人力、發放號碼牌,甚至導入用手機就能即時查詢看診進度的系統,但病患的數量龐大,依舊需要等待六小時以上。但儘管如此,多數患者還是堅持等候,所以,我也經常替病人看診至午夜。
◆掌握病因,就能迅速止癢
造成皮膚癢的原因相當複雜。不只被蟲咬、上妝等因素會引起發癢,包括平常穿的貼身衣物、所配戴的眼鏡、飾品或使用的洗衣精、髮油等,都有可能是誘發癢症的因子。甚至,止癢藥越擦越癢的狀況也很常見。此外,糖尿病等內臟疾病或過敏,也可能導致肌膚搔癢。
而過敏原又可細分為食物、花粉、溫度、濕度、光、黴菌、化學物質等,種類繁多不及備載。
也因此,縱使症狀相同,病因也會因患者的體質而有所差異。
「癢」之所以會讓人覺得沒辦法根治,不外乎「未釐清真正病因」或「療程有所疏漏」。事實上,因為皮膚癢的成因眾多,所以就算是皮膚科醫師,也很常做出錯誤的診斷。
但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要堅守職責,不輕言放棄。
為了查明每個「癢」背後的緣由,除了一般的貼膚測試、細菌檢查,我也會調查病患的入浴水溫與飲食習慣。層層抽絲剝繭,找出箇中原因,因為——只要追根究底查出病因,就能有效治療近九成的症狀,連頑固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也能讓膚況逐漸穩定。
◆你是否正在「傷害皮膚」呢?----檢查自己的肌活狀態
那現在,讓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小測驗,看看下列「傷害皮膚的生活習慣」,你符合了幾項?以便確認自己的「肌膚狀態」。
□ 泡澡都泡很久。
□ 淋浴水溫通常在41℃以上。
□ 盡可能地避免自己流汗。
□ 一天用肥皂洗澡超過兩次。
□ 很少使用保濕產品。
□ 長期節食。
□ 不吃、不擦處方藥。
以上這些都是會傷害肌膚、有礙肌膚活化的不良習慣。
我可以再次向各位保證,只要透過正確的治療與「肌活」方法,就能擁有健康穩定的美麗肌膚,並擺脫搔癢困擾。
根治、揮別肌膚的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美夢。
此時此刻,若你正遭受肌膚癢之苦,不妨先參考本書第三章第一節的「緊急處理方式」;而患有嚴重發癢症狀或想改善膚質者,可以從第一章讀起。至於第二、四、五章,則可視自身情況與症狀選讀,這樣的方式,能方便各位以最快的時間,找到所需資訊。
若本書有助各位揮別肌膚的困擾、重拾健康,我將深感榮幸。
URUOI皮膚科診所所長 豊田雅彦
◎誤信偏方、夜間搔癢,會成為治療的阻礙
【異位性皮膚炎的四大成因】
「異位性皮膚炎難以根治」、「擦類固醇會讓異位性皮膚炎更嚴重」……,至今還是有許多人對這些錯誤觀念深信不疑,甚至相信「泡溫泉能讓異位性皮膚炎痊癒」、「芳療可以治好皮膚炎」等,把許多沒有根據的方法奉為圭臬。
身為醫師,我只能說:但願每位病患都能遠離這些道聽塗說,擺脫錯誤認知,趕快開始接受正確適切的治療。
不過,為什麼大家會輕易相信這些說法呢?
我們不妨先從認識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談起。基本上,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可分為「體質」與「體質外」兩大類。
「體質」又可分為「過敏因素」與「肌膚因素」;「體質外」則包含「外在成因」及「內在因子」。
‧過敏因素
這是指遺傳性過敏體質。若體內較容易製造「IgE 抗體」(詳見第
34頁),也會提高免疫反應失控的機率。
‧肌膚因素
通常是指肌膚防禦機能先天不足的體質。這類肌膚本身較缺乏皮脂膜、賽洛美與天然保濕因子這三大維持健康的要素。
‧外在成因
泛指所處環境中具有塵蟎、灰塵、花粉等常見過敏原。
‧內在因子
即指疲勞與壓力。
【破除沒有根據的皮膚炎傳聞】
然而,就算符合上述體質與體質外條件,也不代表一定就會出現病徵,而這也正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惱人之處。
舉例來說,有的人即使體內 IgE 抗體數值偏高,也不見得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也有人經過檢查、排除過敏原之後,仍不見好轉跡象。
又好比同樣處在「滿室灰塵、塵蟎」的髒亂環境,有些人會感到渾身不舒服,卻也有人可以安之若素、毫無感覺。也就是說,即便人、時、地、物各種條件相同,但症狀的發作也不一定有規則可循。
此外,個人的健康狀況與精神狀態不同,也會對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並不是每位醫師都能給予最周全的治療,甚至,找不出真正病因就敷衍了事、忽視問題核心的無良庸醫,也所在多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過敏原與疾病惡化條件也會因人而異。
再加上對於治療的反應也會受患者本身體質與生活習慣左右,所以,種種變因都會更增添用藥與治療判斷的困難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家醫師獨門的皮膚炎理論便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其中當然不乏早就過時甚至毫無療效可言的方式,然而,各種偏方眾說紛紜,只會讓民眾更加一頭霧水。所以,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尋求真正專精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並接受正確妥善的治療,這樣才是有助擺脫病況的正途。
【根治皮膚炎無法速成!順利揮別肌膚問題的三大要點】
舒緩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在於「維持肌膚狀態穩定」,要點有三:
①對症下藥
肌膚發炎或搔癢難耐時,務必使用消炎止癢的外用藥或口服藥,以避免症狀加劇,同時,也要克制搔抓。
②做好肌活
抵禦外界刺激、強化肌膚防禦力,就從日常生活做起。切記「保濕、降溫、清潔」是肌活的三大關鍵。
③遠離有害肌膚的內外刺激
盡量避免塵蟎、灰塵或致敏食物等過敏原,少穿容易刺激皮膚的衣物。同時也要適時排解壓力,讓自己遠離過勞。
這些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做法,只要養成習慣長期保持,就能看見肌膚的轉變。
近年來,網路上強調「速效」的皮膚炎偏方多得讓人眼花撩亂;而走進書店,放眼望去也盡是各種書名聳動的相關書籍雜誌。而往往這些以「速成、高效」為訴求的方法,更讓上述三大要點相形失色。然而,難道你不曾懷疑:「這樣就能治好我的皮膚炎嗎?」
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子因人而異,甚至僅有些微差別,所以,如果將坊間那些速成療法照單全收,其中適合自己的機率終究不到千分之一。也因此,與其將健康押在毫無勝算的賭局,不如按部就班、腳踏實地遵從醫囑,才更有機會戰勝惱人的皮膚炎。
【戰勝夜間搔癢,是根治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
搔癢的程度日夜截然不同,可說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共同的深刻經歷。通常,白天會斷斷續續輕微搔癢,但一到晚上,患部就會突然變得奇癢無比。
其實,這也與人體的自律神經有關。
我們之所以不必特地對身體下指示,心臟就會跳動、腸胃就會消化食物、血液就會循環全身上下每個角落……,這一切全都仰賴自律神經的調節作用。
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當我們情緒緊繃或興奮, 「交感神經」的運作就會比較活絡;至於讓身體得以放鬆休息、進入睡眠,則是由「副交感神經」負責。
白天交感神經充分發揮作用,能讓我們全神貫注投入工作或家事。而在癢的感受方面,因為工作與人際互動會讓人神經緊繃,所以也就分散了對「癢」的注意力。
加上交感神經同時也會幫忙暫緩癢感,也因此,白天搔癢的感覺會較零散且微弱。
入夜後,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身心都放鬆下來,便輪到副交感神經登場。副交感神經能活化免疫細胞,但免疫機能過高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過敏反應,讓夜晚的搔癢變本加厲。於是,夜間搔癢就成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上的一大難關。
白天癢感較不明顯時,比較容易克制搔抓的衝動,也能藉由塗抹保濕產品達到鎮靜肌膚的作用。
然而,全身放鬆、半夢半醒的夜晚,則容易無意識地頻繁抓癢,造成肌膚損傷。
就連二十幾歲的成年人,肌膚循環週期平均也要二十八天左右,而短短幾秒鐘的搔抓,就會讓好不容易再生的肌膚毀於一旦、傷口越抓越深,更加增添治療的難度。
因此,如何解決夜間搔癢,就成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相當重要的一環。
【避免難纏夜間搔癢的妙方】
在這裡,我謹提出下面幾種方法有助擺脫夜間搔癢的方法,以供參考:
①做好肌活並首重保濕
過敏原容易從肌膚乾燥部位、濕疹患處或搔抓傷口等屏障功能較弱的地方趁隙而入,所以肌膚愈乾燥,愈要加強保濕。
②配合外用類固醇或他克莫司軟膏
外用類固醇能快速舒緩濕疹造成的肌膚發炎。
③試試抗組織胺等口服藥
抗組織胺藥物能有效緩和搔癢。
④把指甲修短
指甲過長容易抓傷肌膚、加深傷口。建議將指甲修短並維持平整。
⑤濕敷療法
預防夜間搔抓可參考第110頁的濕敷方式。塗抹藥膏後套上浸濕的束套,最後再取乾布完整包覆即可。
⑥戴上手套
戴著手套睡覺,也是預防搔抓的方式之一。市面上手套款式很多,可隨個人喜好選擇有助隔離搔抓的類型。
◎經驗分享一:使用環孢素,短短幾天 肌膚出現驚人轉變(A小姐)
【那些連穿學校制服都感到不舒服的日子】
本院至今協助過無數病患,讓許多病人在看診後不僅揮別異位性皮膚炎,還學會「自己的皮膚自己救」的方法,從此輕鬆維持肌膚健康。
在這裡,我謹從為數眾多的真實病例中,挑選3則與各位分享。
A小姐打從還在襁褓中就患有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母親為了照顧她,可說費盡心思,包括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多的人工添加物、在衣物洗滌方面不使用合成清潔劑和洗衣精等。也多虧母親的一番苦心,讓她在小學畢業前能過著和一般人無異的校園生活。
然而,上中學之後,一切開始不一樣了。因為A小姐的全身性肌膚搔癢突然嚴重發作,不但夜夜無法好眠,加上整天衣服摩擦搔癢不止,種種的不適讓她百般痛苦。
她到住家附近的皮膚科求診,但醫生只要她「避開過敏原、一天沖三次澡」。然而,她連過敏原從何而來都不知道,想避也避不了。更何況,在學校不可能隨時沖澡,加上病因未明只能吃藥治標,如此一來,她的皮膚炎當然愈來愈嚴重。
就這樣持續了半年,某天,A小姐在化學纖維公司工作的父親突然想到,或許能藉由「貼膚測試」找出過敏原,於是,便帶著女兒至附近皮膚科進行檢測。這項檢驗的方式是在患者背部貼上待檢測的過敏原貼布,並做上記號,靜置48∼72小時後移除貼布、觀察變化,然後判讀結果。最後,終於發現讓她皮膚出問題的元兇,正是學校制服的衣料纖維。
從那天起,A小姐的母親便幫她把制服換成純棉材質。
但制服裙若改成棉布容易起皺,所以,只能暫時在裙子內穿上棉質黑色褲襪。而體育課規定要穿的運動服,也無法任意換穿,只好在運動服內加穿棉製內搭,至於易接觸肌膚的袖口,則另外縫製一層棉布做隔離。
【「好想和大家一樣!」只想過平凡生活的渺小心願】
然而,穿著不同材質上衣、還要套上黑色棉褲襪這樣有別於其他學生的穿搭方式,讓她在學校彆扭不堪。
加上當時的她不懂得要向老師或同學解釋自己的病情,因此吃盡苦頭。
有一次運動服袖口不小心碰到皮膚,導致搔癢發作,她試著把內搭上衣拉出來點,卻被老師斥責:「不要把裡面的衣服露出來!」。
此外,因為擔心一旦搔癢發作會無法上課,所以,學校午餐供應的咖哩她不能吃,巧克力和蛋糕之類會加重症狀的食物也不能碰。往往,她看著同學們開開心心、津津有味地一起吃著甜點,自己只能默默暗自傷心。
那時候,她只盼望一件事。
就是「和大家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
因為,對於正值青春期的少女來說,被迫穿上不同制服、無法隨心所欲和大家一起吃吃喝喝…,這樣長期飽受壓抑的生活真是痛苦不已。身心備受煎熬之餘,甚至讓她萌生「如果註定要這樣過日子,那還不如不要出生」的悲觀念頭。
就在她感到瀕臨崩潰時,母親透過朋友介紹輾轉得知本院「URUOI 皮膚科診所」,並帶著A小姐前來接受治療。
【正確治療後,四天就出現奇蹟般的轉變】
經過仔細問診,詳加了解她的病史、求診經歷與目前狀況後,我決定給她開立免疫抑制劑:Ciclospolin。
就這樣,在接受治療不久之後,她的病況出現了明顯的好轉。
「在這之前,我的世界黯淡無光!」她告訴我,按時服藥後沒過幾天,眼前的世界似乎煥然一新、恢復往日燦爛。她也開心地向母親表示:「我覺得好像獲得重生了!」真切感受到「不再搔癢的日子,才覺察活著的美好。」
A小姐擺脫異位性皮膚炎之後,終於能夠好好享受一般人的生活。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症狀明顯改善,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因為還是有可能反覆發作。此外,也有人會在睡夢中無意識去抓剛癒合的傷口,造成不適。
針對開立環孢素讓病患使用,也許有些醫師沒有十足把握。但以我對其療效的熟悉度以及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讓我有絕對的自信這樣說:正確運用環孢素不是問題!
藉由配合症狀調整環孢素口服劑量,合併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塗抹,再搭配有效保濕並仔細追蹤病情,就能讓整個療程進展順利。
由於A小姐也很努力遵照我的指示,每天認真執行肌活,所以,沒多久,她的皮膚在入夜就寢後也不再感到搔癢,徹底達成「靠正確保濕就能維持膚況穩定」的終極目標。
【立志成為皮膚科醫師!讓更多患者的肌膚出現美麗蛻變】
A小姐的人生,開始脫胎換骨。
由於肌膚不再搔癢難耐,讓她能更全神貫注於課業,所以,她決定以醫學系為目標。
「我想用我自身的經驗,去幫助更多和我一樣曾受肌膚問題所苦的人,也想成為像您一樣的皮膚科醫師!」她對我說的這一番話,讓我永遠也忘不了。
後來,A小姐如願應屆考上國立大學醫學系,還前往美國最具權威的異位性皮膚炎實驗中心進行為期半年的研習。而當時還是學生的她,不但提出研究成果,還被獲准在國際研究皮膚科學會上發表。
以前那個總是因皮膚炎臥床不起又脆弱的A小姐,真的消失無蹤了!如今的她,正朝著替病人設身處地著想的優秀醫師之路邁進,並運用課餘時間從事志工活動、幫助震災災民,甚至受到電視媒體的邀約採訪。看到她這樣努力活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真是令人高興!
【若要更換主治醫師,需多加留意】
有一件事,我想特別提出來補充說明。那就是A小姐離開家鄉去念大學時,我曾寫了一封信到她學校附近的醫院,希望協助她在外地繼續進行環孢素療程。
然而,那邊的醫生因為沒有使用環孢素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經驗,又怕產生副作用,所以,沒有答應幫A子小姐開立相關處方。而這個狀況,讓她的搔癢不斷復發,只好利用每次放假回家的機會,來診所找我拿藥。這樣來來回回好幾年,才得以讓她順利度過不受搔癢干擾的大學生活。
最後,她希望我告訴各位讀者:「不要讓肌膚搔癢阻礙你的美好人生,因為那太不值得。只要擺脫異位性皮膚炎,就一定能活出自信、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
◎經驗分享二:從出生到現在如影隨形的異位性皮膚炎,竟奇蹟改善(B小弟)
【治療不見效?找出根源才是關鍵】
「這孩子剛出生就被診斷出有異位性皮膚炎。」母親帶著B小弟來到我的皮膚科診所時,他已經3歲。
伴隨搔癢的紅腫或疹子,好發於學齡前幼兒,而且通常是濕疹、脂漏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所引起。
但若病灶呈對稱分佈,未滿1歲的幼兒症狀持續長達兩個月,或未滿6歲的幼兒症狀持續半年以上,就要留意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
剛出生就因免疫系統失調而引發過敏,這在嬰幼兒中算是相當常見的狀況,也是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之一。
有的孩子可以在1歲半至2歲左右靠自體免疫調整,讓皮膚炎自行痊癒,但B小弟直至3歲,皮膚炎發作時都會整個臉頰紅腫、患部化膿流湯,甚至全身乾皺缺水,皮膚也呈現紫色並有異常增厚的現象。
只是,異位性皮膚炎具有「時好時壞」的特性,所以即便母親帶著他求助過好幾間醫院,卻仍不見好轉;B小弟的皮膚炎始終反覆發作、每況愈下。
這樣的狀況,讓四處奔波、已經筋疲力盡的母親開始責怪自己:「都是做媽媽的太沒用……」她說,在孩子最可愛的年紀,卻因滿臉傷口紅腫潰爛,而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盡情拍照,就連僅存的照片,也因為不想每次看到他的肌膚慘狀都心疼落淚,所以就都全部丟掉了……。
我始終認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在於透過問診全盤掌握病患的生活習慣與身體狀況,徹底找出原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所以,我在多次看診過程中,不斷向B小弟的母親詢問孩子的病史、曾經接受過的治療、後來出現哪些狀況等,並一再詳加確認。
同時,也因為認為不應把責任都丟給母親,尤其是在面臨重要決定時,孩子的父親更不該缺席,因此,我也請B小弟的爸爸務必抽空前來陪診。然而,由於他的工作狀況特殊,只有禮拜天能挪得出時間,也因此,我也特別配合這家人的時間進行診療。
【不使用處方藥,自行購買的外用藥更可怕】
很快地,我就發現:一而再、再而三失敗就醫經驗,讓B小弟的媽媽心灰意冷、對醫療信心盡失。對於這個現象,我覺得醫生必須負起最大的責任,因為那些醫生並沒有依照正確治療方式處理B小弟的皮膚炎。
但另一方面,媽媽的處理方式其實也大有問題。因為,她完全沒有使用醫師開的處方藥,取而代之的,是每個月花新台幣15萬元鉅額購買來路不明的「深層水」,供孩子洗臉或入浴,甚至當成飲用水來喝。
此外,她也曾自行購入坊間的抗發炎乳膏給孩子使用。
那種藥膏並非外用類固醇,而是標榜「非類固醇」的外用藥—基於對「類固醇」三個字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態,只要一看到「不含類固醇」的藥品,她都願意嘗試。
但是,越是脆弱、易起疹的異位性皮膚炎肌膚,越不應該選擇「不含」類固醇的藥物。事實上,我看過太多反效果的例子了!而經過實際檢查,B小弟起疹子的原因正是來自那條不含類固醇的抗發炎乳膏。
停止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的藥物,你就已經踏出根治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步。
我明白B小弟母親對於類固醇的強烈恐懼,所以一開始我請她在上藥前先塗一層凡士林,做為肌膚的防護網,但我也不會刻意跟她保證這麼做就會避開類固醇,相反地,我會試著和她溝通,讓她慢慢了解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化解不必要的疑慮。
而為了達到徹底消炎之效,治療第一週我採用的是強度居次的強效(Very Strong)類固醇外用藥,第二週則改採中效(Strong),之後便以一天兩次的頻率輔以中弱效(Medium)的外用類固醇。
經過一星期的治療,B小弟的臉部發炎很快就消退,紅腫也舒緩不少。
母親第一次見到孩子光滑細緻的臉蛋,激動地打電話給我分享這份喜悅,我也非常替他們感到開心。
但有一點說明必須補充。
在嬰幼兒的臉部肌膚塗抹強效外用類固醇,在當時可說是非常大膽的舉止,但是在皮膚炎的治療上,我一向堅守一開始外用類固醇要「用得夠多」的原則,不妨參閱第77頁的下圖解說。若在初期大量用藥,接下來只要採取預防療法就能維持現狀,並達成一開始所設立的「有效舒緩症狀」目標。
【堅持到最後,不擅自停藥的人才是贏家】
B小弟的皮膚炎雖然有起色,但治療還沒有完全結束。
然而,因為我沒有嚴格叮囑「即使症狀減輕,也一定要持續擦藥」,讓母親一見到病情好轉,就擅自停用外用類固醇,導致孩子的肌膚一週後又開始發炎泛紅。
此時,我必須讓她知道這不是單純復發,也不是因為「擦了類固醇才變嚴重」,而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常呈現「表面看起來已經痊癒」的假象,但實際上「內部還在發炎」,所以在錯誤的時間點擅自停藥,就會前功盡棄。
就這樣,大約三週之後,孩子的全身發炎總算緩和下來,皮膚上也只剩下些微的色素沉澱。這時,我才請她停用外用類固醇,並改以他克莫司軟膏維持肌膚穩定。又再過了兩個月後,我將他克莫司軟膏的使用頻率降低為每週兩次,輔以口服組織胺緩解搔癢、改善膚況。
由於發炎、搔抓削弱了肌膚屏障,加上肌表水分流失,讓B小弟同時也受皮膚乾燥症所擾。不過,只要配合適度「肌活」就能有顯著改善,就算偶有不適,也只要塗抹2∼3天的他克莫司軟膏即可獲得舒緩。後來,B小弟到了小學三年級之後,那些惱人的皮膚症狀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