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VR萬物論:一窺圍繞虛擬實境之父的誘惑、謊言與真相
滿額折

VR萬物論:一窺圍繞虛擬實境之父的誘惑、謊言與真相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哲學奇想與冰冷科技交會的那一刻,VR就此誕生……
《紐約時報》暢銷書《別讓科技統治你》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重磅回歸
虛擬世界中最真實的痛楚,絢麗科技下最深沉的警鐘
虛擬實境之父用他的一生,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VR!

14歲念大學、24歲創立全球首家VR公司、32歲宣告倒閉……
34歲出專輯、40歲成為暢銷作家、50歲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從蠻荒沙漠的養羊男孩到繁華矽谷的VR之父,
從洗盡鉛華的科技鬼才到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他的故事如此傳奇,他的內心世界更是五光十色、趣味橫生!

嘿,我是傑容‧藍尼爾
大家都叫我VR之父(X),
太尷尬了,哲學家(O)、音樂家(O)還差不多。
你現在拿的這本書是我的自傳,裡面分成A段和B段,
想看被霸凌的屁孩、被分手的魯蛇、臉盲科技宅男的超勵志創業(X)故事,請往A。
想看VR的專業知識、科技建構的世界觀,B才是你的歸宿。
當然啦,如果你想徹底了解這場科學與文化的瘋狂冒險,推薦你兩者都看。

在書中你會看到:
母親驟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的溫馨感人小品(X)
花光最後的積蓄、只為在沙漠中蓋出奇怪圓頂屋的怪胎父子檔(O)
矽谷大亨白手起家的超勵志奮鬥史(X)
想在酒吧當樂手賺外快、卻對菸味過敏的魯蛇(O)
暗潮洶湧、詭譎邪惡的企業黑幕(X)
科技懷疑派和科技烏托邦派駭客的真情告白(O)
總之,VR才是王道,「別讓科技(X)AI(O)統治你」!

「虛擬實境」(VR)一詞就算不是科學家藍尼爾發明的,也是他所普及的。他在科技界的精彩人生,揭示了VR不但能明晰和增進人類對自身的理解,也讓讀者重新看待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還能與這個世界有怎麼樣的連結。《VR萬物論》巧妙融合了科學書寫、自傳、哲學、建言,娓娓道來藍尼爾身為科學家的瘋狂生涯。

藍尼爾成長於新墨西哥州盛傳有幽浮出沒的地區。母親驟逝後,他與父親在沙漠中打造了一間圓頂屋,兩人相依為命。十四歲的藍尼爾一進入大學,立刻迷上了電腦,人生從此與科技緊密相連,並開創出一條顛覆傳統的職涯,更讓他一腳踏入剛剛興起的矽谷,創立了第一間VR新創企業。他是想像力豐富、熱情洋溢的夢想家,始終抱持濃厚的人文關懷,並以此做為其創新工作和思想的準則。

藍尼爾認為虛擬實境既是科學冒險,也是文化冒險,更是最人性化的科技情境。在這本啟發人心的好書中,他除了解釋VR令人目眩神迷的各種可能性,主張VR讓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更告誡大家須對人工智慧(AI)等運算理念審慎以待。

★真誠推薦☆
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好萊塢影星兼導演
邱比|極簡電子樂藝術家
耿一偉|策展人
黃心健|新媒體藝術家
翟本喬|和沛科技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排列)

《經濟學人》、Vox 2017年度最佳圖書、《華爾街日報》2017年商業巨頭最愛看的書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衛報》各大權威媒體一致盛讚

★各界讚譽☆
「回憶是天生的虛擬實境,藍尼爾以風趣口吻,將自傳與VR的發展結合,提醒世人,個人創造力最終超越科技。」──耿一偉|策展人

「雖說不應被表相外相迷惑,作者卻以一種溫柔之心,聲稱或許迷惑可以是條加強您的洞察力,與對事物的穿透力的勇者之道。」──邱比|極簡電子樂藝術家

「有人形容 VR 映照了人性的真我。在這本書中我們看見 VR 之父傑容的瘋狂、關懷、遠見,無一不體現了 VR的人性,值得玩味深思。」──黃心健|新媒體藝術家

「本書雖涵蓋了對科技與未來的迷人觀點,卻是從極其私人的角度出發。閱讀如此坦率的主觀見解,既出乎意料,也讓人卸下心防。讀了這本書讓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在VIVE上,不只是為了好玩,也因為作者徹底說服我,這是顛覆人類聯繫及交流方式的開始。」──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好萊塢影星兼導演

「全書瀰漫著人文氣息和個人風格,是個娓娓道來的優美故事,以一本講述虛擬實境誕生始末的書來說,本書著實令人驚喜。」──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揭密風暴》(The Circle)作者

「原創深入……魅力無窮……藍尼爾鮮活、充滿創造力的想像,讓本書獨樹一幟……他的觀點以人為本,堅持虛擬實境最重要的目標是要促進人與人的聯繫。」──凱西.歐尼爾(Cathy O’Neil)|《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作者

「立論明晰、強而有力、令人信服。」──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首席書評人

「必讀!不僅是喜愛VR的人,只要是想知道社會如何演變成現在的模樣、又將何去何從的人,都應該讀一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一本怪到爆炸的回憶錄,一路回溯到作者對VR最初的追求,談的不是什麼科技怪咖的工程挑戰,而是他幼時被宇宙的魔力所淹沒的感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在這高度個人的虛擬實境故事中,藍尼爾大力推崇VR的同時,也預言可能發生的悲劇……他謹慎細瑣地審視了VR的潛力,並對當前VR擁護者的謬誤,提出了溫和適切的批評。」──《衛報》(The Guardian)

「先知卓見,詩意盎然。」──《泰晤士報》(The Times)

「大膽原創……魅力無窮……藍尼爾鮮活、充滿創造力的想像力,讓本書獨樹一幟……他的觀點以人為本,堅持虛擬實境最重要的目標是要促進人與人的聯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藍尼爾的思維如網路般無邊無際……他是科技界的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倫敦標準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高度個人的科學自傳……展現出作者非凡迷人的性格。」──《自然雜誌》(Nature)

「令人驚嘆,活力無限,才華橫溢……藍尼爾直言不諱,百無禁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激勵人心,發人深省。」──《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作者簡介

傑容‧藍尼爾 Jaron Lanier
一九六○年生。科學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和作家,以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的研究、在數位環境中鼓吹人文關懷和永續經濟著稱。一九八○年代創立VPL研究公司(VPL Research),開發出第一個VR商品,並推出虛擬化身、多人虛擬世界體驗,以及VR各種主要應用的原型(例如外科手術模擬),「虛擬實境」一詞也是由他所創,因而被譽為「虛擬實境之父」,雖然藍尼爾本人並不認可這個稱號。
身為想像力豐富、熱情洋溢的夢想家,藍尼爾人文底蘊深厚,所有的創新工作和思維皆以人為本,發行過音樂專輯,出版有五本著作;其中《別讓科技統治你》(You Are Not a Gadget, 2010)和《誰掌控未來》(Who Owns the Futures? , 2013)皆為國際暢銷書,《VR萬物論》(Dawn of the New Everything, 2017)獲選《經濟學人》、Vox、《華爾街日報》年度最佳圖書,最新作品為《十個你該立即刪除社群媒體帳號的理由》(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 2018),獲選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曾任職於西門子電訊及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

序言:虛擬實境的重要時刻

那是一九八○年代末期,一只大信封剛塞進加州紅木城某家科技新創企業大門的投信口,信封上大大貼著「勿以X光掃描」,裡頭有張磁片,存放著整座城市的首份數位模型。我們殷殷期盼一個上午了。「傑容,來了來了!快進實驗室!」一位工程師搶在大夥兒之前拿到信封,拆開後立刻衝進實驗室,把磁片塞進電腦插槽裡。

我進入全新虛擬世界的時候到了!

我瞇著眼,看著我那隻舉向湛藍天際的手。那隻手大得嚇人,聳立在西雅圖市區之上,從手腕到指尖大概有一千英尺長(譯按:約三百公尺)。

這很明顯是個bug(錯誤)。手掌的大小應該要剛剛好可以抓住蘋果或棒球,而不是比摩天大樓還大。手掌的衡量單位不該是英尺,更何況是上千英尺。

這是座抽象之城。當時虛擬實境(VR)才剛誕生不久,多數的建築都還是以五彩繽紛的塑膠模塊來呈現,那些亂糟糟的色彩對西雅圖來說太花俏了些。而且,雲霧全都是單調的乳白色,看起來也很假。

當下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我該停下來修正bug,但我還是耐著性子,再花了點時間實驗一下。我飛向波光粼粼的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試著輕輕推動一艘停在灣內的渡輪,結果渡輪真的動了!沒想到我竟然可以操控自如!即使那隻手大得誇張,我還是可以操控那隻手。

VR中的bug三不五時就會有些新花樣,讓人以新奇的方式接觸世界及彼此,那些瞬間真是棒透了。每次遇到這種時刻,我總是把握機會沉浸其中,好好享受那種快感。

體驗過幾次這些bug後,會不禁自問:「那個暫時存在虛無之中、體驗那些活動的人到底是誰?」那是你,但又不全然是你。當你的身體、甚至是全世界都可以透過虛擬實境來改變時,你還剩下什麼?

數條電線穿過懸掛在天花板上的掛環,把我的「眼機」(EyePhone)連向一整排大如冰箱的電腦,那些電腦的風扇轟隆隆地運轉,為電腦降溫。我手上戴著「資料手套」(DataGlove),光滑的黑色網布上交織著光纖感應器,還有幾條更粗的電線從手腕連向天花板上的圓環。光點此起彼落,螢幕閃個不停,眼機的橡膠環在我的眼周留下了兩圈濕漉漉的紅色凹痕。

剛剛我所在的世界是如此神奇,令人驚歎,但現在我又回到了實驗室的現實中。從前矽谷的辦公室常鋪著壁毯,使用廉價的仿木紋太空桌,室內隱約散發著鋁合金和髒水的氣味。

一群科技怪咖湊了過來,等不及想試試那個玩意兒。查克推著輪椅過來,他壯得跟伐木工人似的,留著鬍子。湯姆一臉專業深思的模樣,雖然幾分鐘前他才向我吹噓著自己徹夜探索舊金山的瘋狂冒險。安則似乎又在納悶:「為什麼我又成了這間辦公室裡唯一的大人!」

「感覺像西雅圖嗎?」

「有點像,」我說,「很……很奇妙。」所有的人都擠向那個裝置。每次的修改調校,不論大小,都能讓產品變得更好。「有個bug。那隻虛擬的手太大了—大了好幾千倍。」

在虛擬實境中,光是「用手操作」這個簡單的動作,都能令我樂此不疲。當人可以全身進入虛擬實境時,就不再只是觀察者,更是當事者。然而,每個功能的微小細節(例如要怎麼樣讓虛擬的手抓住虛擬的東西)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困難。

你原先可能只是想讓虛擬的指尖正常抓東西,不要變成穿透過去,卻在修改程式時,不小心把手變得超大。在虛擬世界裡,物物相連,環環相扣。隨便一個對新世界規則的微調,都可能觸發跟現實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嚇人bug。

那些bug是虛擬實境中的夢境,它們會改造你。

稍微體驗過那隻巨手後,不僅改變了我對虛擬實境的感受,也改變了我對現實世界的感受。現在,辦公室裡的夥伴看起來像脈動的半透明生命體,他們透明的眼裡充滿了意義。這不是幻覺,而是觀感的進化。

實體世界以新的樣貌呈現出來。

 

目次

序言:虛擬實境的重要時刻

簡介
何謂虛擬實境(VR)|什麼是書本能辦到,但VR辦不到的,或至少目前還辦不到的?|如何閱讀本書|遇見年輕的自己

1 一九六○年代:伊甸園驚魂
邊境|窗口|連中三元|心情|天旋地轉|無可挽回|聲音|擺脫殘酷的命運|第一次實驗|付之一炬

2 救援太空船
落腳|在宇宙的何方?|根源|許可|建造|居所

3 批次處理
從原子到位元,又回歸原子|機會|麻煩的位元|山羊|現實生活中的像素|書庫|獎勵|纏著陌生人談伊凡的發明

4 為什麼我愛VR(基礎入門)
鏡像顯示|使用動詞,而非名詞|應避免的惡習|注意自我的科技

5 系統中的bug(VR的黑暗面)
妄想症機器人|恐怖方程式|雙極位元

6 成長之路
圓頂完成|電影騙局|首度進城|急轉直下|重振旗鼓|阿茲特克的偏遠村鎮;汽車|探索|共識與感性

7 海岸
偶然入學|嗑藥城市|彩虹的引力|Google原型|觀眾|講稿

8 奇悅之谷
網路版的艾爾帕索|優化你我|有限與無限賽局|迴圈天行者|你必須變得非常古怪,才能避免成為行為主義者|落腳|獲得接納|編寫程式的文化

9 遇見外星人
根本程式錯誤|租個媽媽|年輕的孤獨大師|領悟|不由自主|以數學對抗孤寂?

10 沉浸感
女性是社會的幹細胞|不可能的物件|三聯畫|現實引擎的引擎|從觸覺入門|觸覺的古怪動作

11 穿戴新發明(關於觸覺及淺談虛擬化身)
盲目的綁定|手勢演示;數位介面|被動觸覺|展開手臂|觸覺學習法|第一個VR消費性商品|跨物種的胃觸覺|管家機器章魚|舌頭問題|最遙遠的時間機器|觸覺智慧|彷彿沉迷一種東西還不夠|傷害與療癒

12 黎明破曉
其他的追憶|其他的一切|之前的一切|刺激城市|正統性、毛髮、巨人的肩膀|南方的未來主義|螞蟻行動|步上正軌

13 六度空間(略談感應器和VR資料)
眼睛必須漫遊|大腦整合|一種移動體驗|不暈船,不暈VR|虛擬現實主義 vs. 虛擬理想主義

14 創業
先上車後補票|烏合之眾|虛線|募資風雲|高階管理副手|足跡|我們出貨了!

15 成為自己的金字塔頂錐(關於VR的視覺顯示)
回憶眼機|頭戴裝置|有所不為|我們周遭充斥的可笑錯誤|各種裝置定位|各裝置間的內部極端|外部的極端|鏡頭鑲著羽毛|擴展|雙向通訊問題

16 VPL的經驗
捲入漩渦|VR人|VR可以拿來幹嘛|外科訓練|商機吹來|幾個美國專案|士兵和間諜|人物|獨立事業

17 徹底翻轉的圈子(關於VR「影」音的二三事)
影像圈|音效圈

18 場景
演示|演示的藝術|世界的藝術|給VR設計師和藝術師的建議|名稱定調|包羅萬象的用語|派對|奇女子|暗黑血統|美化的鏡子

19 我們如何播下未來的種子
虛擬權利,但不含虛擬經濟權利|主宰世界的捷徑|微重力|把「看不見的手」變成虛擬化身的「看得見的手」就能改善|宗教的誕生|熱愛工作,而不是迷思|外星人VR

20 一九九二年,離開
微觀宇宙|卡在電影裡的VR|喪失天大良機|油滑鬼祟|單手之音|有限賽局的終結

21 終曲:現實的挫敗

後記

附錄一 後符號溝通(我在經典VR演講中的奇想)
更多講稿內容|「藍」|說吧,觸手!|創造|著迷vs.自殺|反大師

附錄二 表型互動狂熱(關於VR軟體)
強制變形|葛麗絲|試想|手法|編輯器和對映|變體|表型互動的初步測試|規模|動機|角色對調|表達|不完美的智慧|彈性|調適|搖擺|瓦礫填滿了柏拉圖洞穴|許多洞穴、許多陰影,但你不見得看得到

附錄三 人造神的對決
不是人為,而是虛構|無重力的平庸|多點觸控螢幕上的「看不見的手」|要求AI自我修復的荒謬|人類系統的人性用途

謝辭
圖片來源

 

書摘/試閱

12 黎明破曉

其他的追憶

我們在研發由手套控制的實驗性「表型互動」程式語言的時候,電腦還沒有好到可以設計出使用目鏡的3D社交VR原型。在黎明前的半明半暗之際,沒有正式的關係約束我們這個鬆散的群體。
湯姆、安、揚、查克、史蒂夫,還有其他幾個怪咖,對這個研究很感興趣,但他們都不是專職研究這個東西。我們都是時而投入,時而離開。安和揚仍在史丹佛攻讀博士學位。查克、史蒂夫、湯姆都是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了多種專案,以支應日常的開支。
我也是。在創立第一家VR公司「VPL研究公司」以前,我也曾投入別的計畫,和瓦爾特.格林利夫(Walter Greenleaf)一起創立了另一家公司,在新創領域試試水溫。
當時瓦爾特在史丹佛大學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他剛好有一句校園裡最酷的搭訕語:「你願意到史丹佛大學的性愛實驗室當受試者嗎?」然後受試者會被接上感應器,並在引導下達到性高潮。
要抵達性愛實驗室,得先從仿文藝復興風格的圓頂底下,走上螺旋狀的樓梯。這棟破舊的建築物早先十分華麗,多年前是舉辦正式宴會的場所。接著,你會穿過帷幔,經過幾幅洋溢著迷幻風格的海報。醫學院把大體放在地下室。這棟建築因成為研究人類生命的「一站式」大本營而聲名遠播,裡頭研究了所有人類生命中既神聖又神祕的接口:性愛、睡眠、死亡。
遺憾的是,那個地方不久就遭到夷平,被眾人所遺忘。如今那棟建築的原址成了一座停車場。(如果你想知道確切的地點,它就是蓋茲電腦科學大樓東邊那棟多層建築。)每次我把車子停在那裡時,總是盡量停在靠近以前圓頂聳立的地方。
約莫同一時期,史蒂芬.賴博格(Stephen LaBerge)也是在這個實驗室裡證明了「清醒夢」確有其事。
清醒夢是指你在夢境中知道自己正在作夢。只要多練習,就可以主導清醒夢裡發生的事情。你可以飛翔,也可以靠意志力讓鑽石宮殿憑空出現。那種夢不僅感覺「真實」,而是比現實還要真實,即使你明明知道一切都是夢境。
當然,在夢境中,大家可以飛翔及體驗超人般的性愛,也可以夢到海怪浮出水面,跟山一樣高。史蒂芬是如何測試清醒夢真的發生了、而不是受試者瞎掰的呢?
史蒂芬有一種實驗會事先要求受試者在清醒夢中以特定的模式轉動眼睛。(在睡眠中,即使身體的其他部位大致上是固定不動的,而且與夢中的事件毫無關連,但眼球仍會轉動。)
當他能夠觀察到,受試者在快速動眼期睡眠(REM sleep)中確實照著原先的要求轉動眼珠時,就證明了受試者可以在作夢時掌控夢境。史蒂芬也可以使用各種令人尷尬的感應器,來衡量受試者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述那樣夢到性愛。
我有一個駭客朋友的約會對象去那個實驗室參與測試。她做清醒夢時,比其他的受試者達到更多次性高潮。(他刻意不問她夢裡發生了什麼事。)吹噓數量有點蠢,但這種吹噓至少比現今社群媒體上那些虛假的朋友數還有趣吧?
我學會做清醒夢時,剛開始覺得很迷人,但沒多久就覺得無聊。清醒夢全憑自己作主,只為自己編造夢境體驗。能夠記住夢境,讓大腦自由馳騁,確實挺有趣。但除此之外,重點不在於現實的內容,而是與他人的連結。清醒夢的比例不是真實的,即使你夢見一隻巨大的水晶龍,那跟文字描述有什麼兩樣,除非你可以拿它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只是說說—那只能靠大家協作才能辦到。
瓦爾特、史蒂芬,以及那群聚在我家的工作夥伴以各種方式協作。我們請那些做清醒夢的受試者戴上VR手套,看能否偵測到夢中的微弱動作,當時的結論是:對科學來說還不夠可靠。

其他的一切

一九八○年代初期,很多人把清醒夢和VR視為孿生研究專案,常有人叫我比較兩者的異同。

第二十個VR定義:VR類似清醒夢,但差別在於:
(a)在同一體驗中,可以有不只一人擔任角色;
(b)畫質沒那麼好;
(c)如果你想握有掌控權(你應該會想握有掌控權),
你得為VR設計程式。
相對的,如果你沒有想要掌控夢境,夢境通常是最好的。
連史蒂芬.賴博格也希望他的夢境大多不是清醒夢,
因為在毫無拘束的夢境中,大腦才會出現驚喜和自我更新。

當時有三種「萬能夢境」一起出現。清醒夢是其一,VR是其二,奈米科技是其三。
當時,艾瑞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正在把「奈米科技」,這個術語推廣成一種迷幻程式,可以把物理現實改變成我們希望在清醒夢或VR中實現的多種自由場景。我們把原子變成我們喜歡的形狀,藉此學習掌控實境,而不是相信物理現實主要是由星星和岩石等非人造物體構成的。我們會飛入太空,皮膚會自己產生一層金色的薄膜,以免直接接觸真空。我們運用意志,把自己變成龐大的太空野獸或天堂般的泡泡花園。
然而後來「奈米科技」出現了新的定義,意指某種雄心勃勃的化學精神,例如創造微型馬達。
但是,當時常有人要我比較奈米科技和VR,我不太願意把兩者相提並論。

第二十一個VR定義:相較於「奈米科技」的舊式誇張定義,
VR讓你體驗瘋狂的東西,又不會搞亂別人和你一起共享的實體世界。
VR比較合乎道德,也不是那麼古怪。
我們不必做奇怪的臆測,也不必明顯違反基本的物理定律,
就能看到VR是如何運作的。

很多人反駁我的論點!他們說:「既然現在你隨時都能夠改變真實的世界,讓它符合任何可能的虛擬世界,那又何必大費周章為虛擬世界編寫程式呢?」他們始終抱持那種高高在上的傲慢推論。
但我不想完全否定VR的思路模式。或許VR可以帶給我們一些線索,讓我們知道未來科技更進步、選擇愈來愈多時,我們會想要什麼東西。我們可以現在就模擬「傑森一家」(Jetsons)的生活方式。讓我們試試看,看我們是否真的喜歡那種生活。

第二十二個VR定義:VR讓我們預覽,
未來科技更進步時,現實可能是什麼模樣。

之前的一切

當時最夯、影響力最大的東西是迷幻藥,它們是迷惑嬰兒潮世代的「一切夢想」。我通常是被歸為嬰兒潮世代的下一代,所謂的「X世代」,但嬰兒潮世代是那個年代的主宰,為我們做的一切奠定了脈絡。
一九八○年代初期,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VR和迷幻藥的關連。後來大家可以真正嘗試VR後,這個問題終於開始退散了。但是為了留個記錄,底下是我的看法:

第二十三個VR定義:有些人把VR和迷幻藥相提並論,
但VR使用者可以客觀地和大家共享一個世界,
即便他體驗的世界是稀奇古怪的,嗑迷幻藥的人則無法那樣做。
VR世界需要設計和規畫,
尤其你願意努力創造及分享自身體驗時,效果最好。
就像騎單車,而不是搭雲霄飛車。
雖然有些VR體驗令人振奮,你永遠可以拿掉目鏡,
抽離VR,你也不會失控。
VR的畫質通常會比現實、夢境或嗑藥經歷的迷幻情境差一截,
雖然你需要自己磨練感官的敏銳度,才能注意到它們之間差異。
迷幻藥是現成的東西,VR還需要發展一陣子才會達到夠好的境界。
VR對你的子孫輩來說可能更強大。

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蒂莫〔Tim〕)在VR概念中發現了轟動一時的新焦點,雖然當時還無法嘗試。如果你年紀太小,可能不知道蒂莫早年曾因為帶動縱欲狂歡的風潮,而被稱為「美國最危險的人」。當時他掀起的風潮不僅涉及迷幻藥,也宣告一切突然變得不同了。他呼籲大家,否定及忽視政府、大學、金錢等舊體制是最好的作法。
他認為,世界即將脫胎換骨,之後我們都會享有更多的和平與美好。他認為迷幻藥是讓我們跨過阻礙、邁向新世界的關鍵。他是嬰兒潮世代文化中,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幫忙定義了一個文化鴻溝,至今仍殘害著美國。
蒂莫一度宣稱VR是新的迷幻藥。我們兩人在這方面有強烈的意見分歧。
在地下雜誌之類的媒體上來回交鋒幾次後,蒂莫約我私下見面以釐清我的疑慮。他的見面計畫當然是充滿了曲折和搞怪。
當時他受聘到大蘇爾(Big Sur)的依沙蘭學院(Esalen Institute)開講習班,他叫我偷偷把他載離依沙蘭學院。首先,我需要去接一位專門假扮蒂莫的演員,把他偷偷載進依沙蘭學院,那個演員會幫蒂莫完成講習班的任務。接著,我把蒂莫藏在汽車的後車廂,若無其事地開車經過大門的警衛。基本上,整個過程就像在演一部黑色電影,背景是冷戰時期的柏林。好啊,有何不可呢?
由於是我開車,清理我的後車廂令人頭大。瓦爾特的史丹佛大學實驗室後方有個大垃圾箱,我把車子開到那裡,讓瓦爾特幫我一起探勘後車廂到底都裝了些什麼東西。我們挖出了數疊列印出來的文件,成堆的電腦磁帶,以及像餐墊一樣大的磁碟片。為了把蒂莫塞進後車廂,我們也扔了幾台好一陣子沒開機的電腦。那些電腦若是保留至今,應該是不錯的古董。裡面有一台Apple III、一台昇陽電腦的原型、還有LISP機器的一部分。
我努力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避免目光接觸,稍稍向門口的警衛揮手時,心臟跳得飛快。我迅速瞥了一眼,發現警衛不是我畏懼的那種穿著制服的肌肉男,而是一個穿著紮染T恤、留著鬍子、看起來很迷糊的瘦小年輕人。
蒂莫的假扮者成功蒙混過關。據我所知,依沙蘭學院裡沒有人發現他是冒牌貨。學生可能是被下蠱了,這種調包手法竟然成功了!
當時,蒂莫確實可以躺進我們在後車廂為他騰出的空間。不過,他一躺進去,裡面一些沒清除的裝置馬上落在他身上。任務會成功嗎?蒂莫給了我一個地址,那是大蘇爾的菲佛岬(Pfeifer Point)一帶最氣派的豪宅。我們一抵達那裡,我就把他從後車廂拉出來。我們就在那個岬角上,與好萊塢的人共進露天晚餐。天上懸掛著滿月,岬角下方就是滾滾的海浪,背景音樂是臉部特寫樂團(Talking Heads)尚未發行的精彩歌曲。
蒂莫的周圍總是圍繞著一群仰慕他的嬉皮屁孩,但他也喜歡身處在好萊塢的魅力世界裡。他和我成了好朋友,但我並不認同他的觀點,這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練習,因為後來我有愈來愈多看法歧異的朋友。
有一次,我在西班牙舉行的一場大會上演講。迷幻藥的發明者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也是受邀的演講人之一。他主動走過來對我說:「你得到了蒂莫的真傳。」他以詭祕的眼神瞥了我一眼,我驚訝得說不出話。
我和蒂莫對於迷幻藥和VR該如何相提並論,並未達成共識。他確實同意稍微調整一下他把VR和迷幻藥混為一談的看法,那確實有一些幫助。畢竟,在VR成功問世以前,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引起大規模的反對聲浪。
透過蒂莫,我認識了迷幻圈的其他人。我特別喜歡薩沙.舒爾金(Sasha Shulgin),他是極其出色的化學家,在隱藏於柏克萊後方的山間純樸小屋裡,成立了一間世界級的化學實驗室,並在美國政府的特別許可下,發明及測試了數百種新的迷幻藥。他是我認識腦袋最清醒、性情最討喜的人之一。
蒂莫有一小群追隨者喜歡滔滔不絕談論某種迷幻藥可以培養同理心,某種迷幻藥可以帶來歡愉感,還有很多迷幻藥可以保證世界和平、精神滿足、永恆的才氣。他們往往視藥如命,就好像電腦科學家可能把電腦視為有生命的人工智慧一樣,他們把迷幻蘑菇裡的迷幻分子視為可為人類帶來智慧的生物。(我不得不說,迷幻藥的研究者常為了掛名、補助金,以及科學界的其他常見利益,而陷入爾虞我詐的無聊糾紛,所以那些迷幻藥的烏托邦效應不可能那麼強大。)
迷幻烏托邦有一種自動化的特質,後來竟然與科技自由派的觀感融合得很好。那些強調大家需要為烏托邦而奮鬥的老派馬克思主義或艾茵.蘭德思想(Ayn Randian)都已經過時了。
迷幻思維確實以一些方式讓我的VR理想主義更臻成熟。在他們追求烏托邦的背後,可以發現更有趣的概念,例如「心景與場境」(set and setting),意指迷幻藥分子在缺乏脈絡背景下,不會真正賦予任何特定的含義。例如,原本大家認為MDMA(搖頭丸)純粹只是提供愉悅感,或是一種神入感激發劑(激發同理心)。後來發現,它在通宵營業的歐洲舞廳裡,還有興奮劑及感官增強劑的廣泛效用。現在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它用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自閉症的療效。
所以,精神藥物分子可以有廣泛的意義。雖然我從來不覺得VR和迷幻藥有相似之處,但「心景與場境」原則至少也適用於VR。VR可以是美麗的藝術和同理心,也可以是可怕的監視與操弄,其意義取決於我們怎麼設定。
當時科技圈嗑藥的風氣很普遍,賈伯斯很愛滔滔不絕地講迷幻藥。
當大家流行嗑藥,尤其是迷幻藥,或至少抽個大麻時,我面臨了很大的同儕壓力。我從來沒試過那些東西,連大麻都沒抽過。經常為此解釋原因實在很麻煩,大家總覺得我不跟著嗑藥很不給他們面子。
我直覺認為迷幻藥不適合我,就那麼簡單。我不是在批判誰的選擇,我覺得現代人不得不加入社群網路的壓力,跟那個感覺很像。對於社群網路,我的立場也一樣。
有些人說我騙人,因為他們覺得我「幻想及知道的事情」,只能靠吸食迷幻藥才能辦到。我想,我本來就是一個沉迷幻想的怪胎。蒂莫.利里幫我取了一個綽號:「對照組」。我總是現場唯一沒嗑藥的人,所以也許我可以當基準。也許迷幻藥讓人變得更坦率。
一群人之中,總是得有某個人當對照組。多年後,理查.費曼得知癌症開始蔓延時,他覺得自己體驗迷幻藥的時候到了。他的計畫是在大蘇爾的懸崖峭壁邊,和幾個嬉皮女一起泡在熱水浴缸中。他要求對照組在場,幫他注意懸崖的距離,以免墜崖。他吸食迷幻藥後,變得非常滑稽,完全失去計算能力。他開心地指著頭說:「機器故障了。」
有一種迷幻藥和VR特別有共鳴:一種亞馬遜地區的化合物,名叫死藤水(ayahuasca或yage)。威廉.布洛斯寫過它,一些有名的著作也提過。
這種藥物文化認為,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建立心靈聯繫。食用者的共有體驗是一種超越言語的交流方式。所以,大家對死藤水的理解方式,很像我對VR未來的看法。
兩者的相似處不僅於此,它們都可能讓人嘔吐。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它們都需要承擔風險、做準備,也可能需要犧牲。這些都是促成儀式崇拜的完美條件。
如今的VR已經很少讓人暈眩嘔吐了,我們現在連演示時也不準備嘔吐袋。不過,有些VR工程師仍對死藤水文化相當癡迷,而且最近巴西也放寬了對死藤水的管制。矽谷有一群VR的高階管理者常南下巴西體驗,加州也有一些活動試圖重現亞馬遜的儀式。
我從來沒試過死藤水,所以無法評斷其功效。我只想說,我從來沒看過證據顯示,喝下死藤水的人之間有心靈聯繫。我周遭有些人不只喝過一次,所以我談這個話題時,總是像走鋼索一樣提心吊膽。不小心偏左的話,就有人說你迷信;不小心偏右的話,就有人說你是化約論者(reductionist)。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