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簡體書)
滿額折

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社會和教育關注的熱點。本書介紹了閱讀的作用、定位、價值,幫助讀者消除閱讀的認識誤區和盲區,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同時也詳細介紹了國外最為常見的幾種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建構意義,此外還呈現了閱讀教學的種種活動和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成為終身的閱讀者。

作者簡介

鄭 鋼 上海市三林東校黨支部書記,華東師範大學開放學院助學導師,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浦東新區教育國際交流中心兼職研究員。曾多次赴英美等國培訓和交流,在《外國中小學教育》《中小學外語教學》等核心刊物發表多篇文章,出版專著《美國如何培養核心素養》,參與多本書籍的編寫,在《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等開設專欄或發表系列文章,任新媒體“外灘教育”特約作者。目前專注於中外教育比較、閱讀、學生生涯發展等領域的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閱讀很重要,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是要讓每個人都喜歡閱讀卻不是簡單的事。如何改變當前看似紅火實則堪憂的閱讀現狀?如何在新時代與網絡“搶奪”讀者?如何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本書提出一個極具建設性的觀點:將閱讀教學轉變為閱讀教育。閱讀的定位是教育,是引發學生喜歡閱讀的自主性力量。
《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的另一個亮點是作者的國際閱讀教育視野。近年來作者持續關注和跟蹤研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閱讀教育,將國外推廣閱讀的經驗介紹給我們,以資借鑒和學習。並且,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個視角或方法,在闡釋理念、要義和觀點後,提供了相應的實踐和做法,理念與實踐有機整合。
《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的主要對象是語文和英語等語言教學的教師、閱讀研究者們。無論是中文語境還是英語語境,這些教學架構和原則都比較適用。其他學科教師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鑒,書中提供了教師閱讀以及學科中的語言教學的方法。此書還適用于家長和兒童閱讀指導者,可以用於指導家庭閱讀和社會閱讀的推廣。

推薦文章:
《閱讀的轉型:從教學到教育》P3
《為了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澳大利亞發起了“州長閱讀挑戰”》P84
《學生未能


之所以將此書取名為《怎樣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是因為我認為,閱讀著實太重要了,這不僅是提高一個國家國民素質最經濟的途徑,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優雅生存的方式,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方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的標誌是:主動地、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將讀書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通過閱讀積極改造自己。正如古人所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無論是家庭閱讀還是學校閱讀,目的都是讓孩子成為一名喜歡閱讀、會閱讀的真正的閱讀者。
記得有一次我與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在微信上交流,他問起我的習慣和愛好。我脫口而出:“看書和碼字。”他立馬回復:“你這麼優秀。”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優秀”,也從來沒有將“優秀”與“讀書”聯繫起來。他的回答著實讓我改變了對閱讀的看法,儘管我喜歡閱讀的習慣已經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但是潛意識裡認為這個愛好跟“優秀”無關,只有那些“上得了廳堂”的特長和愛好,如拉小提琴、彈鋼琴、跳芭蕾舞等,才與“優秀”相關。那時,我才深刻地意識到“優秀”可以如此簡單和容易,讓一個人優秀,一個民族優秀,最好的方法也是閱讀。
閱讀很重要,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是要讓每個人都喜歡閱讀卻不是簡單的事。閱讀本身及其情境紛繁蕪雜,沒有哪個教育活動比閱讀更具複雜性和多樣性。閱讀的文本,尤其是小說和散文,與科學學科的文本不同,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每個人對文本解讀的視角和結果是不同的,對於同一個內容通常會有多種解讀和見解,甚至會有自相矛盾的觀點。這種特點導致人們對於閱讀的認識變得尤為複雜,如要讀有用之書還是無用之書,要根據書單閱讀還是不要根據書單閱讀,是大聲朗讀好還是持續默讀好,兒童分級閱讀要還是不要等等,對這些相悖的觀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且,學生的年齡不同,他們的身心特點不同,閱讀認知規律也不同,在閱讀指導、閱讀教學目標上也不能簡單地“一刀切”。
如今閱讀界對於如何提高閱讀效果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總體上離“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終身閱讀者”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還遠遠沒有成為閱讀大國和強國,人均書本閱讀量離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不小。表面上,閱讀的地位在不斷提高,這一點從紅紅火火的閱讀活動以及中高考改革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似乎得到印證。但是事實上,真正的閱讀現狀是:不少教師滿足于對一本薄薄的教科書“精耕細讀”,反復咀嚼,過度分析;教師不善於以課內閱讀為依託,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理解滿足於標準答案,而忽視學生個體經驗和創造;不少家長重視學齡前兒童的閱讀,不過,一旦孩子上了學,就無奈地把閱讀讓位給各種補習班和提高班。社會的閱讀推廣活動通常只是停留在閱讀日前後,而不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是閱讀節”。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發展也對閱讀的推廣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孩子沉溺于網絡遊戲或者類似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鮮有意識和時間來閱讀。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何在新時代與網絡“搶奪”讀者?如何培養積極的終身閱讀者?在書中我提出這樣的觀點:將閱讀教學轉變為閱讀教育。“教學法”是指用來教學的方法,指的是自上而下地教授教師想要傳授的知識,而教育是指“引發學生的自主性力量”。所以,閱讀的定位是教育,而不是教學,是引發學生喜歡閱讀的自主性力量。引發自主性力量的核心是培養他們真正熱愛閱讀,養成一輩子都閱讀的習慣,而不僅僅是“課堂閱讀”“考試閱讀”和“被動閱讀”。這本書圍繞這樣的目標,將大量筆墨花在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興趣的激發和活動的設計上,以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
國際的閱讀教育給我寫這本書提供了諸多視角和視野。前幾年,由於浦東的教師境外研修項目和所在學校的交流訪問,我有機會訪問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一些學校,瞭解和學習其他國家在推廣閱讀以及閱讀教學方面的做法,在國內也持續關注和跟蹤研究這些國家的閱讀教育。無論是家庭閱讀、校園閱讀還是社會閱讀推廣,這些國家的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所以,此書中部分篇幅和內容來自我對這些國家閱讀的研究。
教育需要“道”,也需要“術”。書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個視角或方法,在寫作中我儘量以“道”引路,以“術”行路,在闡釋理念、要義和觀點後,會提供相應的實踐和做法。我們今天的閱讀不僅需要轉變觀念,更重要的是找到實踐的路徑和方法。其實,方法和理念並不矛盾,方法是手段,是工具,但是手段和工具常常折射出設計者的理念和主張。
此書第一部分主要圍繞閱讀教育的理念和意義,介紹閱讀的作用、定位、價值,幫助家長、教師和讀者消除閱讀的認識誤區和盲區,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第二部分是閱讀教學的種種活動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凱瑟琳·斯諾教授和她領銜的蘭德閱讀研究小組於2002年發佈了富有影響力的“閱讀理解框架”,將閱讀理解界定為由“讀者”“文本”“活動”三種影響源聯動的結果。所以要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教學方法和活動是重要因素。
書中的這些活動和方法,能夠激發學生或孩子閱讀的“荷爾蒙”,讓他們喜歡上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成為終身的閱讀者。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把原生態大腦改造成閱讀腦需要長達十餘年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完成。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閱讀方法的引導下,在長期的閱讀浸潤中慢慢養成的。
第三部分是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應用。策略是關於“思考”的思考,閱讀策略有助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建構意義,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手段。核心素養是如今教育改革的熱點,無論是語文核心素養還是英語核心素養,都提到促進思維發展,提高思維品質的任務,策略教學在這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閱讀策略教學已經被寫進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母語課程標準中,然而,策略教學在國內一直未被重視。在美國,閱讀策略多達數十個,會有單獨的以閱讀策略培養為教學目標的閱讀課堂。此部分主要介紹了最為常見的七種閱讀策略,並提供了豐富的支架和方法。我也希望讀者能系統地瞭解閱讀策略並用在日常閱讀指導中,以閱讀策略教學撬動閱讀,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獨立的閱讀者。
這本書的主要對象是語文和英語等語言教學的教師、閱讀研究者們。無論是中文語境還是英語語境,這些教學架構和原則都比較適用。其他學科教師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和借鑒,書中提供了教師閱讀以及學科中的語言教學的方法。此書還適用于家長和兒童閱讀指導者,可以用於指導家庭閱讀和社會閱讀的推廣。
在此書付梓之際,特別感謝浦東新區優秀教師赴美研修項目以及教師講習團項目,帶給我研究閱讀的啟發、動力和支持。還要感謝上海市高東中學的井穎老師、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的鄧彥老師和上海市育華學校的馮曉丹老師,為這本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修改,並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閱讀是照亮人生的明燈,讓我們一起囊螢聚光,點亮明燈!
鄭 鋼 
2019年4月

目次

序 _ 1



第一部分 閱讀理念和價值



閱讀的轉型:從教學到教育 _ 3

今天的很多社會問題,可以用閱讀來解決 _ 12

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閱讀轉折期 _ 17



閱讀這件事,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_ 23

閱讀不僅要“具身式”,還要“離身式” _ 30

書香校園建設,是天天,而不是一天 _ 36



閱讀能力的評價,不僅僅是一張試卷 _ 43

好文章是需要一讀再讀的 _ 49

虛構類文本閱讀,遠遠不能展現閱讀的完整世界 _ 55



橫看成嶺側成峰:閱讀中的洞察力培養 _ 60

“冬日系”閱讀,閱讀的不僅僅是冬天 _ 64

行走在路上的閱讀 _ 71



連接傳統和現代的閱讀生活 _ 78

為了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澳大利亞發起了“州長閱讀挑戰” _ 84

讓學生張開想像翅膀的視覺文學 _ 89



北愛爾蘭:在孩子心中播撒閱讀的種子 _ 93



第二部分 閱讀活動和方法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的跨界閱讀 _ 99

朗讀:閱讀課堂的“吸睛時刻” _ 106

閱讀時,不妨手中拿支筆 _ 112



讓學生愛上閱讀的創意活動 _ 117

“眾樂樂”式閱讀的活動設計 _ 123

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經典”的創作者 _ 128



《小豬進城》整本書閱讀教學:讀前、讀中、讀後 _ 133

科普閱讀的活動設計 _ 140

英語報紙閱讀活動“萬花筒” _ 150



數學課上考閱讀和寫作?――澳大利亞的讀寫行動 _ 157



第三部分 閱讀策略和應用



學生未能成為終身閱讀者,原因在於缺了策略教學 _ 165

監控策略,不讓閱讀偏離“軌道” _ 172

聯繫和聯想:激發閱讀者的背景知識 _ 176



閱讀時的想像:人人都是獨特的電影製作人 _ 183

提問,帶著“火把”照亮文本,照亮生命 _ 190

推理:在閱讀中做一名“文本偵探” _ 199



抓住重點閱讀:信息時代的稀缺能力 _ 205

綜合和判斷:超越文本的創新之旅 _ 210

閱讀策略教學,本身也是需要策略的 _ 216



附錄 閱讀策略教學案例(節選) _ 221

書摘/試閱

閱讀的轉型:從教學到教育
說起閱讀,很多專家學者不滿意的一點就是:在中國,閱讀還遠遠未能成為全民風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籍閱讀量為4.66本,與世界閱讀大國的數量相差甚遠。在兒童閱讀方面,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閱讀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兒童的閱讀量是中國兒童的六倍,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由此看來,我們對閱讀的重視程度與其收效並不匹配,閱讀如何變革,是當今人們無可逃避、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閱讀應該是教育,而不是教學
提起閱讀,很多人的腦海裡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教學,是語文或英語課堂裡的閱讀。學生打開課本,瀏覽文章,然後圍繞人物、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梳理文本,之後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主旨。這樣的閱讀教學是圍繞考試展開的,一招一式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考試技巧,目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對於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迎合出題者的“預設”。此類教學對於批判性、創造性等高級思維的培養較少關注,學生的審美體驗也只是淺嘗輒止。
當孩子從這樣的課堂中走出來後會不會主動地找一本書去閱讀?當孩子困惑、迷茫時,會不會到書中尋找解惑的“鑰匙”或心靈的“避難所”?他們會不會感覺“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對於上述問題,我們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還遠遠沒有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遠沒有將閱讀視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或是安身立命的依靠。
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當前教育的功利和浮躁。當前教育的諸多行為僅局限于應付考試,非考試要求範圍的不做,非升學要求範圍的不重視,赤裸裸地將工具理性和實用主義淩駕于人文和人性之上,將知識的記憶和背誦簡單等同於教學的所有行為,忽略對於方法、過程以及學生的情意發展的關注。在應試觀念的裹挾下,閱讀無法“獨善其身”,只能隨波逐流。
有個同事講過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她指定學生去閱讀某一本名著,可是學生居然帶來了好幾種“考點版本”讓其幫忙選擇。翻開書一看,裡面居然穿插了很多閱讀題和答題思路點撥。在這種“考點版本”名著的指引下,原本指向“心靈滋養,精神成長”的閱讀被拉低到了“索然無味,強迫無奈”的應試準備的層次。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笑話”不是個例,在當今社會,諸如此類功利化的閱讀比比皆是。
對閱讀的定位影響著閱讀的成效。在傳統觀念中,閱讀是課堂裡的教學行為,是語文、英語老師的責任。在這種定位的作用下,閱讀淪為了應付考試的工具,而脫離了閱讀本身的意義。
朱永新先生對於“閱讀的重要性”的論述可謂家喻戶曉: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由此看來,朱先生對閱讀的定位並非“教學行為”,而是一種“教育行為”。他還指出了閱讀的“誤區”:很久以來,我們一直將閱讀看作個體的行為,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我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共同閱讀決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起著關鍵作用。
由此可見,朱先生是將閱讀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將閱讀提升到“育人”的高度。在美國的K-12教育體系中,閱讀貫穿於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閱讀教育體系。其本質在於美國對閱讀作為“育人行為”的定位,強調閱讀以教育的方式,出現在整個國民教育系統中。在此理念的影響下,美國從立法的角度持續頒佈推動和實施閱讀教育的政策、指南和綱要,持續推動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
綜上所述,要解決當前閱讀的困境,極為重要的一點在於轉變觀念,將閱讀視作國民人文素養的奠基工程,將“閱讀教學”轉變為“閱讀教育”,並致力於培養終身的閱讀者。
閱讀能力不僅僅影響語文
一直被熱議的語文高考改革自提出之日起就牽動著老師和家長的神經:首先是閱讀量大幅度增加,據權威人士透露,以前卷面閱讀總量大約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0000字;其次,涉及內容更加廣泛,包含哲學、歷史、科技等各個方面;類型也更為豐富,包含科技說明文、記敘文、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例如《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古典詩詞等實用類和文學類文本。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學生平時的閱讀僅僅局限於教材或者四大名著,就很難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不僅如此,當下幾乎所有的科目改革中涉及的閱讀要求都在逐步提高。2016年教育部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向的是學生面對真實的生活場景,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基於此,考試的命題也隨之發生變革,源於生活的真實場景常常融入複雜的題幹裡,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題目,提煉關鍵的信息,然後才能正確解題。這也表明,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不致力於提高閱讀能力,等同於放棄所有學科。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克羅姆利(Cromley)教授,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研究“孩子的閱讀量”和“科學課的表現”兩者之間的關係,最後發現,這兩者具有非常大的正相關性――所有國家的平均值為0.819。
數學學科同樣與閱讀關聯緊密。芬蘭￿韋斯屈萊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奧諾拉(Aunola)就發現,閱讀時更注重技巧的孩子,在理解、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力更強。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格裡姆(Grimm)教授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曾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進行採樣分析,最後發現,閱讀理解能力更強的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解決問題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2018年一項最新的學習研究表明:閱讀不僅能豐富認知,還能塑造大腦。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對學習中的受測對象進行觀測,發現在閱讀能力測試中表現越好的受測者,其大腦各區域的互動也越活躍。
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展學教授基思·斯坦諾維奇(Keith E.
Stanovich)曾說:“閱讀能力增長緩慢,會導致孩子在認知、行為和動機方面的負向累積,會阻礙孩子學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並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長,孩子在更多的認知和行為領域的表現就會越差。”
所以,“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這裡的“得天下”,不僅包含在所有學科的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有足夠的力量、自信建構學習人生,並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生存發展的能力,成就自我的“天下”。
建立完整、獨立的閱讀體系
綜觀世界眾多重視閱讀教育的國家,儘管它們關於閱讀的政策、制度、方法和評價都各有不同,但都具有一套完整、獨立的閱讀體系。這裡所說的“獨立”,即具有內在的系統性、完整性,並不僅僅從屬￿母語或者外語,而是從本國語言的特徵出發,具有相對獨立且科學的標準、教材、評價和教學等課程要素。
如何架構閱讀體系?建立分級閱讀體系是這些國家普遍採取的方法。分級閱讀體系的核心是確立“讀者能力標準”和“圖書難度標準”。通過測試,可以比較清晰地評判、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孩子正處於什麼樣的水平?與標準之間的差距有多少?下一步將往哪個方向努力?教師和家長如何指導和介入?……學生的閱讀始終在即時反饋和目標導向下進行,在循序漸進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也得到有效培養。
有了分級系統的支撐,家長、教師甚至學生本人都可以輕鬆地選擇適合他們的書籍,在體驗閱讀的樂趣的同時兼顧閱讀的深度,在持續閱讀中不斷向閱讀的更深處漫溯。當然,分級閱讀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讓學生達到統一的閱讀標準,而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最理想的閱讀區間,允許先進,鼓勵落後,始終讓每個孩子在閱讀的道路上保持前進。
早在100多年前,英語閱讀研究者就已經開始研究兒童分級閱讀的問題。目前國外的分級體系中知名度最高、應用最廣泛的是“藍思分級閱讀體系”,這套分級標準精確量化、可操作性強,其意義不僅在於指導“課外閱讀”,更可看作是一個推動語言發展、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模式。它讓語言、閱讀和寫作的學習,變得目標清晰、有章可循。
如今全球超過180個國家的學校都在使用藍思閱讀能力測評服務。美國每年有超過3500萬的中小學生使用藍思分級來衡量自己的閱讀水平,選擇合適的圖書,學校將藍思分級系統視作推進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工具。這些學生也許沒有學科家庭作業,但每天都會抽出一定時間來完成在線閱讀或文本閱讀。加拿大、英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也在使用藍思系統,建立了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量化指標。
科學的分級系統一定是從語言特徵出發,以兒童讀者為主體,以兒童閱讀能力為基準,符合語言結構和讀者認知思維的系統化分級。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權威部門或專業機構提出基於中文特徵的閱讀分級系統和詳細的方案。社會上雖然存在著很多中文版的兒童分級閱讀,但這種分級系統普遍缺乏科學依據,更無權威性可言。
要推廣閱讀,亟須從國家層面組織力量研究中文分級閱讀,建立數據模型,制定兒童閱讀能力標準,提供相應的書目、評估、分析、指導等配套資料,並進入學校系統,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是閱讀推廣的“合夥人”
教育在任何一個國度都不是孤立產生和發展的。正如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陽光、土壤、水分以及必要的栽培技術必不可少,推廣閱讀,推進全民閱讀,也需要學校、政府、社會和家長合力完成,他們是閱讀推廣責無旁貸的“合夥人”。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閱讀方面也是如此。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應當是熱愛閱讀的人。光是自己讀還不夠,還需要交流。父母要把自己的閱讀經歷、收穫、興趣主動與孩子分享。更為重要的是,家長要引導孩子將他們閱讀的收穫與大家分享,進行交流和對話。比如,在閱讀故事後,可以讓孩子複述故事情節,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講講裡面的人物,他們的性格、愛好、關係等;也可以談談故事所要傳達的觀點和主旨。
交流和分享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理解文本,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效能感和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陪伴孩子,引導、鼓勵孩子勇敢表達,並及時肯定孩子的閱讀成就。所以,家長並不是將一本書扔給孩子自己讀就好了,而是要不斷與孩子交流、分享。
權威研究的數據表明,人生的黃金閱讀時間在童年時期,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愛上閱讀非常困難。抓住了童年閱讀這個關鍵,就解決了一生的閱讀難點,進而打開全民閱讀的大門。
如果說孩子的閱讀培養在進入學校前的第一責任人是家長的話,那進入學校階段後的主要責任就轉移到教師的身上。孩子進入學校後,在六七歲的階段,是指導他們學會閱讀的關鍵階段,不僅僅是培養興趣而已。教會孩子如何閱讀,如何思考,提升閱讀思維的品質,在學校閱讀指導中相當重要,需要教師運用專業的方法。閱讀是具有階段性的,對不同年齡的閱讀者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師的專業化指導必不可少。
從政府的角度,則需要將閱讀提高到提升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的高度,通過立法的手段來調動、整合多個系統,整體推進閱讀。社會的力量同樣必不可少,每個人都應該為孩子的閱讀教育負責,包括研究機構、社區、家庭和圖書館等等,可以通過開展研究、組織活動來營造氛圍,鼓勵孩子閱讀和學習。
興趣、閱讀量和方法是“三駕馬車”
到底什麼才是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關鍵?不同專家持有不同的觀點,有些觀點甚至互相抵觸。其原因在於,閱讀的複雜性沒有任何一門學科可以相比,孩子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個性特長、生長環境、經驗與背景、文本材料的先天傾向等等,無一不影響著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因為興趣是開啟閱讀的大門。快樂和自主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關鍵。在閱讀的啟蒙階段,應秉持“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們閱讀什麼”的原則,讓他們在閱讀中享受樂趣,並慢慢愛上閱讀。
其次是閱讀量的積累,“熟能生巧”這個詞語能貼切地說明量的重要性。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沒有捷徑,只有靠大量的閱讀。有研究證明,一般幼兒每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有效提高閱讀能力。此外,孩子在海量的閱讀中才能培養持續性和連貫性。日積月累的閱讀過程,也是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耐心的過程,不管是對於孩子的閱讀或是未來事業,這些都是最重要的品質。
最後是閱讀方法。儘管有些專家強調不要迷戀方法,稱“閱讀是很自然的事,讓孩子直接進入文本,完全自主地閱讀,無拘無束地閱讀,輕輕鬆松地閱讀”,然而孩子的閱讀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後天的引導和薰陶下產生的。陝西語文名師雒宏軍曾說:閱讀並非與生俱來的天性,閱讀習慣需要培養,是閱讀期待不斷滿足進而又提出更高期待,最終成為“習性”的過程。
不僅是閱讀,在教育的其他領域,我們都更多地關注教學內容,缺少對方法的研究,缺少方法論。北大的溫儒敏教授坦言,現在的語文課對方法很少關注,專家也很少研究。他強調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除了精讀,還有瀏覽、猜讀、跳讀、群讀等等,這些都是有用的,當然也都需要給出具體方法。
好的方法常常與文本特徵呼應起來,絕不是一招打天下。一種方法不可能適合所有的文本閱讀。好的閱讀方法,如同水庫裡的引渠,可以將內容和思想源源不斷地引出。
一旦孩子喜歡上了閱讀,各種方法或許就可以慢慢消失,退出“舞臺”了。他們不再需要外界和他人的方法去推動、引導和鼓勵。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他們在自己讀書的探索中反省出來的,到了那時,孩子的閱讀就進入到自由的境界,也變成了私人化的事情,可以無拘無束,揮灑自如。
綜上,一個閱讀者終身閱讀習慣和能力的養成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小時候的“自由王國”開始,激發興趣,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閱讀什麼。到第二階段是“必要王國”,教師和家長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有效指導,讓學生從興趣走向習慣,真正學會閱讀。尤其是在學會閱讀的關鍵時刻――小學階段,閱讀困難的學生更需要他人的介入和幫助。到了閱讀習慣和能力養成後的階段,他們又回到了“自由王國”,此時的閱讀變得高度自由化和個性化,可以完全憑個人愛好和需求進行閱讀。此時如果強迫閱讀者停止閱讀的話,他就會覺得“面目可憎,寢食不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