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未來科技通史:科技將引領我們走向何方?(簡體書)
滿額折

未來科技通史:科技將引領我們走向何方?(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  價:NT$ 419 元
優惠價:87365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西部世界》《生化危機》《銀翼殺手》《超體》里的未來科技與災難場面不再只是科幻電影的想象,眾多科學家早已在嚴肅探討基因改造、意識上傳及超級人工智能的巨大價值和潛在風險。

作為其中一員,本書作者以科幻的筆觸、現實主義的洞察力,揭示當下真實的科技步伐。他意識到,雖然小行星撞擊、超級火山的爆發、外星人入侵等外部因素同樣帶來世界末日,但人為制造的全球變暖、與人為敵的智能爆炸、原子精確制造技術和人造傳染病等7大科技突破帶來的威脅,將以大得多的概率毀滅人類。他還指出,基因工程和腦機連接技術的發展,以及自我復制機的構想,將顛覆我們對自身的理解,把人類推入“后人類時代”。

面對創新可能造成的嚴峻挑戰,作者用理性的思辨精神迎接科學的進步,不僅與弗朗西斯?福山對話“人的本質”,還提出“社會貼現率”的概念,闡發如何控制科技發展速度、平衡當下成本與未來收益的真知灼見。

作者簡介

奧勒·哈格斯特姆(Olle H?ggstr?m

△查爾姆斯理工學院數理統計學教授

△2005年戴維遜獎得主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學會及哥德堡皇家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士

奧勒·哈格斯特姆生于1967年,是一名博士生導師。他涉獵廣泛,博學多才,在氣候科學,人工智能和哲學領域成績斐然,在概率論領域的研究成果更是備受關注。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超過80篇,出版了多部瑞典語科普圖書,是一位高產的科學論文和科普書作者。

哈格斯特姆分別在2004、2006年和2010年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士及瑞典皇家工程學會會士。目前,他還是瑞典數學學會主席、瑞典研究理事會自然與工程科學委員會成員。

名人/編輯推薦

  1. 戴維遜獎(國際數學大獎、概率論領域*獎項)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機構)院士 驚世之作

2.5G讓人類與萬物交談,基因編輯昭示無限可能。人類增強、意識上傳、分子組裝、腦機接口、納米機器人……將決定我們的命運,重新定義人的本質!

  1. 硬核科學家顛覆你對科技創新及未來世界的認知

目次

第1章:好科學與壞科學

外星人犯了什麼錯誤?

小說中的現實:人類上空的核戰陰霾

請保持警惕,此處惡龍出沒

未來之輪駛向何方

第2章 冰與火之歌

冰:史前的雪球地球 

火:我們的溫室世界 

驅動地球氣候變化的力量 

二氧化碳扮演的角色 

讓硫磺在天空飛一會兒

不存在的靈丹妙藥

公地危機的窘境 

第3章:打造更優秀的人類?

新人類:從弗蘭肯斯坦到美麗新世界

刻意設計意味著沒有尊嚴?

厭惡不等于智能 

如果人人更聰明,世界會更好?

基因改造:讓選擇最佳胚胎成為現實

腦機接口:自由意志與集體意識的倫理選擇 

延長我們的壽命

上傳心智的哲學與現實

冷凍人體:從死亡中蘇醒過來 

第4章:計算機革命

“江湖騙子”的發明 

從圖靈機到計算機革命

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嗎? 

終結者:創造人工智能的可能及后果

第5章 走向納米時代

操控世界的技術 

進入人體的納米機器人

吞噬一切的灰蠱 

第6章 科學是什麼?

推理是一切錯誤的根源

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 

證偽主義:牛頓運動定律是錯誤的 

 未來主義與胡說八道

統計顯著性:影響決策者的概率

理性與實用之間的貝葉斯主義 

發明機器的人不懂科學?

第7章 荒謬的末日論

人類滅絕的幾率是95%!?

何為世界末日? 

第8章 世界末日無法避免?

人類面臨的危險 

自然風險

科技發展帶來的風險 

我們面臨的麻煩有多大?

第9章 太空殖民與費米悖論

寂靜的地外生命 

大篩選:上帝擲出正面的概率 

我們最終能夠實現太空殖民嗎?

搜尋地外文明的戴森球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第10章 我們想要什麼,應該怎么做?

事實與價值:我們想要怎樣的世界 

現實與未來:我們如何取得平衡

最重要的是防范風險 

上帝只是眾神之一

在未來面前,不要坐以待斃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好科學與懷科學

外星人犯了什麼錯誤?
大約在 500 年后,人類第一次遇到了外星智能種族。埃利澤·尤德考斯基(Eliezer Yudkowsky)那篇引人入勝的短篇小說《三界沖突》(Three Worlds Collide)由此展開。在此,我將在不過多劇透的基礎上,敘述這篇小說的一些次要情節。
在相互初步了解之后,漫游太空的人類與外星智能種族交流了各自在科學領域的發現。雖然兩者在文化和表達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但在物理、化學等大多數科學領域,雙方的發現基本相同。或許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兩個種族同處一個宇宙。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外星人跟人類一樣有普朗克常量的概念(當然二者對此的命名有別),雙方計算出的數值也相差無幾,並且幾乎所有自然界的基本常量也都相同,但奧爾德森常量卻是個例外。奧爾德森常量在此前幾百年被人類發現,由此奠定的奧爾德森物理學的基礎,成就了人類穿越蟲洞的技術。但雙方測算的奧爾德森常量值卻相差近 10 個數量級——這著實讓人目瞪口呆!為何偏偏在這個極為重要的常量上,這個科技發達、同樣擁有穿越蟲洞技術的外星文明會犯下如此大錯?
小說中的幾位主人公決定到飛船的圖書館中尋找答案。他們深入研究奧爾德森物理學,試圖找出外星人在哪一步計算出錯,或者錯得如此離譜的原因。但他們發現的真相卻更加讓人瞠目結舌:外星人對奧爾德森常量的計算完全正確,錯誤的是人類!數個世紀以來,作為奧爾德森物理學基礎的奧爾德森常量是錯誤的!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了找出答案,他們繼續深挖相關的檔案,並最終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最早研究奧爾德森物理學的科學先驅們發現,只要掌握該領域的知識便可以將太陽轉化為超新星,而制造相關設備的材料在普通的五金店里就能買到!這一發現令他們陷入極大的惶恐。面對這一事實,先驅們反復權衡后認為,如果將所有知識不加保留地公之于眾,必將導致人類的滅頂之災。所以,他們對真正的奧爾德森常量秘而不宣,轉而給出一個虛假的數值 。
對這篇小說的劇透到此為止。現在,請設想自己是一名早期的奧爾德森物理學家,在意識到你的團隊發現了滅世武器后,你該怎么做才算符合道德倫理?
在二十多年的科學生涯中,我見過許多有關科研倫理的意見。如果說有什麼眾人都認可的金玉良言,那便是絕不偽造科研成果!也就是說,不論結果是否符合(私下的)預期,只管遵循證據的指引走下去。科研人員永遠不能因為自己想要不同的結果,就把研究成果秘而不宣。科學的真諦是大公無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而不論真理是什麼。上述觀點我曾多次聽到,我自己也曾多次復述。按照這個原則,奧爾德森物理學家就應該將驚世駭俗的新發現公之于眾,但公布之后,各路媒體極有可能蜂擁而至,世界末日迅速接踵而至。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換作是我,我會像小說中的科學家一樣,將“大公無私、孜孜不倦追求真理”之類的漂亮話拋諸腦后,竭盡全力掩蓋研究成果(希望讀者也會這么做)。科學原則固然很重要,不該輕易被僭越,但如果到了小說中描述的危及存亡之時,或許就應該顧全大局、放下原則,以免讓地球與全人類遭受滅頂之災。
小說中的現實:人類上空的核戰陰霾
《三界沖突》畢竟是虛構的小說,書中設定的發生于遙遠未來的情節是否真的與人類當今現實中的選擇存在關聯?
在某種程度上,剛剛的故事不太符合現實,但它確實闡明了一個觀點:縱使崇尚不偏不倚、無拘無束地探尋科學的真理,我們也不應該罔顧實際情況,不惜一切代價袒護這種理念。而且在現實中,不少情境都與尤德考斯基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我們是否會在 21 世紀經歷這些情境,我們將在隨后的幾個章節就其中的幾個展開討論。事實上,早在 20 世紀與 21 世紀早期,科學界就已經歷過一些類似的道德困境。其中最有力的例子當數曼哈頓計劃。 20 世紀 40 年代,一群天賦異稟的物理學家成功研發出原子彈。 1945 年 8 月,曼哈頓計劃成功后,兩顆原子彈立即被分別投放到廣島和長崎,造成約二十萬受害者死亡。而這又導致了隨后的美蘇核武軍備競賽。我們很難評估人類有多僥幸,才在沒有爆發全球核戰的情況下熬過了冷戰。
1983 年(正值大韓航空 007 號航班遭蘇聯擊落后的緊張時期),錯誤的警報顯示美國的核導彈正向蘇聯襲來,千鈞一發之際,多虧蘇聯空軍將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Stanislav Petrov)的正確判斷,危機才成功化解。這次錯誤警報和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表明,爆發全面核戰的風險絕對不容忽視。即使到了今天,核戰末日的陰霾依然籠
罩在全人類上空。
以上陳述無意評判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物理學家的道德對錯。畢竟,事情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清。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其中最讓人擔心的,莫過于納粹德國搶先成功研發原子彈的后果。關于這個道德問題的文章和書籍有很多,其中不少更是由研發原子彈的物理學家親自編寫而成的。理乍得·費曼(Richard Feynman)的反思尤為有趣。他說自己
在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前后備受良心拷問,但在研發過程中全神貫注並沒有顧慮太多,甚至沒注意到納粹德國在 1945 年 5 月已經投降,而使他投身原子彈研發的初始情況已不復存在。
廣島和長崎的核爆已過去 70 多年,為什麼死于核戰爭的人數依然停留在幾十萬而不是變成幾十億?原因有很多,運氣只是其一。最關鍵的原因是核武器技術(跟尤德考斯基小說的滅世武器不同)的簡化過程十分緩慢,即使到了今天,這個過程對于普通人、恐怖組織,甚至較小的國家而言依然十分困難。但並非每種技術都像核技術一樣難以掌握,以飛機和電子計算機為例,如果它們在問世 70 多年后依然是少數國家才擁有的寶貴工具,那么我根本無法想象世界現代史會是怎樣的走向。
在研發出人類史上第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武器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它的簡化過程如此緩慢。為此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但不能指望下次還能這么走運。
說到下次,我立刻想到人為制造(或再制造)的致命性病毒。2005 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宣布,他們成功重制了 1918 年和 1919 年讓大約 5 000萬人喪生的西班牙流感病毒。這一舉動立即引發巨大爭議,各界就實驗相關的安全問題爭論不休。最近,風波再起,某間實驗室泄露了讓禽流感病毒變異,並使其能在哺乳類動物間傳播的技術細節。
事件發生后,美國生物安全顧問委員會先是發布聲明表示,建議有關文章在發表前需要經過審核,后來卻話鋒一轉,改稱“有證據表明分享病毒變異的相關信息有助于預防大規模流行病的爆發,且流出的資料不太可能馬上造成恐怖威脅”。最終,經過修訂的學術論文完整出版發布。在輿論爭議不斷之際,一位微生物學家在接受一家電視臺的新
聞采訪時為發布行為辯護道:“恐怖分子不具備相關技術基礎,就算他們據此得知了方法,也無法制造出變異的禽流感病毒。”然而就算恐怖分子不具備技術基礎,這種言論也完全站不住腳。研究成果一旦發布便覆水難收,我們不僅要考慮恐怖組織當下的技術水平,還要考慮10 年、20 年甚至 50 年后的情況(這位微生物學家很可能做過仔細研究,並得出了不存在相關威脅的結論,但研究成果被恐怖分子利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