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滿額折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醫願:永齡明日醫療首部曲-臺大癌醫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思念家人的心願 到胸懷天下的醫願
永齡健康基金會 潘冀建築師事務所 臺大醫院
用心打造一座天人合一的明日醫院
為世界癌症醫療開啟新的里程碑

一本關於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從無到有的幕後故事。

如何建下一座於十年、百年後,都仍是當代典範的醫院?歷經十年光陰,臺大癌醫團隊帶給台灣醫療界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聚集眾人之心 從醫願到醫院
臺大癌醫集結眾人之力,在願景上,抱持著全面提升臺灣癌症醫療的水準,邁向華人頂尖,世界一流的重要使命;在實踐上,結合了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的「天下利」、臺大醫學院的「良醫」風範、建築師潘冀的「天人物我」,以及永齡基金會與眾人們的創新問道等精神,交織成為了臺大癌醫的建築內涵。

◎結合光線、綠意、生命的建築特色
臺大癌醫主建築的兩道大弧線設計,模仿葉子外觀象徵生生不息,又有如整座醫院張開雙手,先給人們一個溫柔擁抱。為了引進光線,臺大癌醫所有病房皆有窗戶。其中,院中「翠微生活街」靈感來自唐朝詩人李白詩句「蒼蒼橫翠微」,挑高三樓的長廊設計,讓自然天光藉由精準計算,沐浴著每一位行人;「希望光塔」的塔頂為一大片圓弧形玻璃,光線聚集而下頗像是淨化了整座醫院。而戶外的四季庭園、光塔頂端的空中花園,則為這棟醫療建築增添了綠色的生命力。

◎從使用者體驗出發的設計
臺大癌醫為此舉辦了多次空間模擬,甚至是全台首度的一比一大型空間模擬(兩千坪),透過模擬病人、醫護的使用動線與心情來調整空間。例如病房路徑的設計,將常見的筆直長廊,刻意「折」成大三角路徑,以縮短護理人員往返病房的距離;設置「病友資源中心」,安排有醫護背景的志工提供相關醫療資訊,並提供康復用品等,好讓病友們感受自己並不孤單;「多功能教室」讓病人稍微活動筋骨、正念減壓,或舉辦心靈分享活動;院內各處並設有小天地,讓病人與家屬能舒緩情緒。

◎用科技預留生命的溫度
因預見AI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趨勢必成醫界未來,臺大癌醫不僅處處預留設備擴充的空間,例如手術室裡已留下了5G基地台位置,建築空間先預留伏筆以便日後進行小規模更新時,不至於影響醫院運作;同時,現階段也利用「科技」降低醫護辛勞,例如以機器手臂調製化療藥品、引入ADC系統(自動調配藥櫃)等,好讓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有溫度的去關懷病人。

臺大癌醫中心是一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機建築體。在這座涵蓋天人物我的醫療典範建築:人與生命、人與人、人與環境、人我共存,交織成美麗的生命圓舞曲。

永齡健康基金會
創辦人郭台銘兩位親人因為癌症離世,痛失至親更加堅定抗癌決心,於2007年成立永齡健康基金會,攜手國立台灣大學展開抗癌計畫。近年陸續捐贈成立的機構包括: 2008年台成幹細胞中心、2014年永齡生醫工程館、2018年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另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將於2021年完工。永齡健康基金會許諾[Making a difference in fighting against cancer],集合產學研創新團隊,精研智慧醫療,以尖端醫學解決病痛,未來著重預防醫學,期待為台灣的醫療創造永恆的價值。

作者簡介

陳建豪
記者/編劇/撰稿人
採訪撰文作品有《上海世博深度遊》、《醫路向西非》、《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國瑞祥的人生管理學》、《教育應該不一樣》、《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挑戰的力量》等。
於劇本創作,作品有《蘭陵王》、《千金女賊》、《狼殿下》等。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胸懷大愛 大破大立
郭台銘/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
阿里山的神木勁拔蒼健,是於四千年前仍是種子之時, 就已決定;而今臺大癌症醫院,巍峨如山而立,鎮守著你我的健康,我一來感謝團隊十年有成,二來也回想起, 當我們仍只是「種子」之際,便已心懷鴻鵠之志的奮鬥歷程。
事實上,臺大癌醫的計畫,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絕非一帆風順。但愈是透過風波磨難,我也愈是看見了初心可貴。
為感謝唐季祿醫師等人,積極治療我弟弟郭台成的白血病,以及我胞弟,最終雖仍不幸辭世,但當時團隊研究的醫療成果,已有小成,應當為全人類而繼續努力,故我曾許下承諾,將繼續支持、擴張,台灣對抗白血病癌的寶貴能量。
為信守承諾,我於弟弟臨終百日內,便拜訪了唐季祿醫師所服務的臺大醫院。正如唐醫師在書中所回憶的,我雖願盡心盡力,為血液腫瘤科增加實驗室、添增病床等救命設備,但礙於醫院腹地十分有限,且院內又有整體空間規劃,無法獨厚血液腫瘤科,故於最初,這項捐贈計畫,看似只能愈做愈小。
然而我太明白,痛失家人的淚水。於是我們非但沒有自我設限,更把格局放大,既然原本的臺大醫院,空間已然侷促,那我何不把幫助血液腫瘤科、白血病患者的心意,更加擴大為,建設一整座癌症醫院,以對抗與預防所有癌症?
於是再一次,我發覺心懷天下,才是真正的解答。
心懷天下後,考驗的更是執行力。為讓醫院盡善盡美,也為讓兩百億的捐款發揮最大價值,我參與了臺大癌醫的興建團隊,如屢屢飛往歐美日韓等地,去目睹最新的技術與研究,好把最新的思維與人才,導入台灣。
如在本書中,前臺大校長、楊泮池院士便也提到,我們曾多次為臺大癌醫而聚首開會,若忙到用餐之時,也經常以水餃果腹,如此一邊午餐,一邊擘劃未來。
漸漸楊泮池院士也知道,我吃的不只是水餃,更還有一份思念。我的前妻林淑如有著好廚藝,她用心算準時間,現剁、現包、現煮水餃,讓這熱騰騰的餃子,成為一種人生享受,後來她不幸罹患乳癌,卻在辭世前,就將她的手藝一步步傳承,好讓我能於她離開後,仍有這一道家常菜暖胃,甚至是永遠暖心。
此刻回首來看,我發覺心懷大愛的人,常是嚐過人生至痛的人。任憑再多的錢,都挽不回生命,解不了傷痛遺憾,但讓生命有意義的,原來是去幫助更多的生命。
當年,在臺大癌醫捐贈案起跑後不久,唐季祿醫師便曾詢問我,即將成立的「幹細胞治療中心」,能否以我弟弟的名字「台成」,來命名並紀念?
數年之後,唐醫師也告訴我,他會如此提議,除要紀念郭台成先生外,更是希望我能對這座中心,視如己出、愛屋及烏。
其實,不論是當年或現在,「台成」這二字對我來說, 不僅是至親家人,更還是「台灣要成功」,要戰勝病魔的縮寫意涵。而今我們的努力,也讓台灣對抗血癌的實力,已被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評鑑為全球第一。
心懷大愛,便能大破大立。這份大愛,會引領我們著手改善世界,為生命而奉獻,即便沒有完美的方法,也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參天神木,定於種子;大破大立,定於初心大愛。生命有其極限,然而愛人的心,卻可以代代流傳,並活在每一位,被你深愛的人身上。


開啟台灣癌症醫療新頁
吳良襄/永齡健康基金會董事
十年來,永齡健康基金會郭台銘創辦人與臺灣大學、臺大醫學院共同擘劃,建立華人領先、世界一流的癌症治療及研究中心。永齡有賴以病人為中心、醫護為重心、科技為核心的價值主張,努力不懈地催生臺大癌醫新建專案,更期待能鏈結國內外,援引產業、學術、政府等各方的資源,共同推動跨領域整合創新,並成為台灣新醫療百年工程承先啟後的推手之一。
如今臺大癌醫巍然落成,開啟了台灣癌症治療新的一頁, 也重新定義明日醫療的發展方向。
醫療正在經歷極大的變革,不僅是新科技的進步與普及,醫療模式、醫病關係等都需要重塑,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不敢鬆懈下來,因為社會上有太多的需要,正期待著醫療的創新能幫助他們共同面對生命的難關。這是永齡一向的志業。
臺大癌醫建築既是藝術的展演,也是科技的結晶,期待本書之所分享一如拋磚引玉,攜手各界賢達共同推展新醫療百年工程,永續經營台灣健康科技島。


「小事、大事」的考驗
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的落成啟用,我相信最大的意義是各方對於這塊土地的努力,所帶來的正面成長力量。
外界看臺大癌醫中心醫院應該會認為,這是「一塊大餅」,對我們事務所而言,這卻是一段長期奮鬥努力的過程。本案從二〇〇八年開始啟動,經歷千百次的討論溝通會議;在設計及施工過程中,事務所同仁堅守崗位,與永齡健康基金會、臺大校方及院方建立起良好互動的關係,這種「良好互動」並非只是唯唯諾諾的聽從指揮、要求與作法,而是在互相信賴的夥伴基礎上,互相體諒放下己見、據理力爭卻又不傷和氣的為整體設計把關,讓最終成果呈現後,獲得各方認可及贊同,這才是從事設計工作者的最高價值與回饋。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就是這樣的典型歷程,過程中所有夥伴一同經歷各種挑戰與要求,不分小事、大事,在事事努力做到最好的前提下, 所幸能有今天的成果。
事務所經手的案子中,很多都有類似的情境──預算資源的拉鋸,捐贈者、經營者與使用者力求更好的種種要求,讓整個設計過程中的充滿挑戰。建築師是從事設計的創作工作者,必須從深入瞭解行為與活動中創造出貼切又獨特的空間、營造出愉悅而人性化的場所;此外,瞭解構造、協調整合、分配經費與資源,在面臨多方的挑戰之下,用創意、智慧、和專業,設計出對環境和諧、對人友善又能歷久彌新的建築。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的軟硬體設備絕對是走在時代尖端,功能也能夠滿足現代大眾的需求,其獨特之處不僅是「成就大事」,同時也「成全小事」,除了考量功能技術等硬體層面的議題之外,更希望經由豐厚的人文思考,導入自然的療癒環境,讓醫院成為一個全人關懷的場域,而不只是一個處理疾病的工廠,讓來到這醫院就醫的患者與家屬,感受到身心靈的撫慰與希望。
《論語》〈述而〉篇中,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段話作為臺大癌醫中心醫院的設計信念也十分貼切,用白話文可解讀為:「定志於真理, 據守以原則,存關愛之心,悠游於技藝」;以建築設計的思考可解釋為:「尊重自然與環境,按正確原則使用專業科技,對使用者存關懷態度,在設計上將可自由揮灑,不偏不頗」。
將這樣信念落實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上,簡單的說,就是與所有的夥伴一同「把手上的每件工作,盡心盡力做到最好」。如同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第十節所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願與所有人共勉,並期待臺大癌醫更美好的未來。


堅持初心 為台灣醫療圓願
鄭安理/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院長
十年的努力,在萬眾期待下,臺大癌醫在二〇一九年落成並啟用了。這是永齡健康基金會郭台銘董事長的心願,也是所有為對抗癌症努力的病友、家屬、醫療團隊的心願,要用最先進的科技,結合最好的大學,帶領癌症醫療邁向新的里程碑。
人對健康的追求沒有止盡,醫療的進步也不受限制,在可見的未來,相信會有更多先進科技的應用,個人化、精準化的醫療會不斷推陳出新,但在癌症醫療上不變的心願還是:癌症要成為慢性病,甚至是罕見疾病。
醫者仁心,在我照顧病人這麼多年的時間,我始終堅持醫院的本體還是「人」,希望這些先進的科技,智慧化的系統,不是冷冰冰的,而是無所不在的與人文及服務融合,讓病人在醫院裡面感受到的,是以人為本的關心與照顧。
這項百年大業,需要跨領域強強聯手,臺大癌醫有幸能與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讓醫院這充滿複雜和矛盾、理性與感性的多面向整合工程,能在美學和科學中取得平衡,完美對話。期待能在接下來的每一個十年中,與團隊堅持初心,共同為台灣醫療盡一份心,圓一個願。


大智若愚
尹彙文/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最終章,名為「大成若缺」,描述著我們團隊,有一進取精神:終點線,往往更是新的起跑點。
「大成若缺」宛如我們的執行力,我們追求真善美、追求創新,沒有停止的一日。而我們內在的心態、執行的策略,則可說是「大智若愚」。
如何詮釋「大智若愚」?我回首自己於醫院看盡生死、在永齡X lab找尋醫療新活路後,終於體悟出了「控」這個字。
人人都想當個掌控者,而祕訣,卻正藏在「控」字之中。當我們的「手」成「空」,便成了「控」字;當人生不貪求,甚至願意先放下,反而能收穫更多。
然而只有手「空」,還尚不夠。
醫院裡的重症外科加護病房,是全院最接近生與死的所在(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便是從這裡歷練出來),故而此處也被戲稱為「鬼門關」。而當我於榮總,鎮守鬼門關十年、看遍一回回的生死後,更也醒悟了,惟有回到初心、讓心不被世俗名利左右,那這顆心,才能胸懷大愛。
鬼門關上,有生就有死。我曾親手送走了多位顯赫人物、為他們輕輕闔上雙眼,在這過程中,我以心看懂了,任憑你官宦世家、權傾天下的人傑,都有臨終的那一日,而於那日,世俗名利轉眼成空,然而我們這一生的作為,堅持與信念,才是我們能否含笑九泉、正氣長存的關鍵。
把守了我們的心,才能成為一位良醫,才能醫病更醫心。我於重症病房時,曾連續一陣子,在同一張床、卻聽見不同病人都說著同一件事:在床邊一角,那裡有黑影、有人正看著他/她,讓他/她很是害怕。
幾位護理師的理性解釋,顯然並未奏效,病人仍是恐懼。後來我聽從我的心,我緩緩上前、微笑與病人說道: 「喔,那是來保護你/妳的,這是很有福氣的事。」病人聽了後,瞬間釋懷,也轉而安心。(事後當然我也做了統計,其實那一病床的死亡率,並未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
曾有一部紀錄片,裡頭有一結語:「醫院裡的牆壁,比教堂聽見更多禱告。」我們醫護人員雖遠不是上帝,但我們的心,要能聽見病人的禱告。
當心是「空」的、沒有私心、沒有計較得失,便能聽見禱告。當心是「空」的,我們更能胸懷大愛、心懷天下,一生坦蕩而行。
最近這十餘年,我則跟隨我的心,來到了永齡健康基金會。因我曾經聽見、看見郭台銘先生,如何為他的家人祈禱與奔走,事後更被他的「計利當計天下利」信念打動,因此我願義無反顧、一同努力,為臺大癌症醫院,更為醫界與民眾,開創醫療新局。
為醫療創新、為達世界一流,這時要清「空」的,更是我們的腦。我們當不能再死死緊緊握住,過去既有的教條,惟有把自己的腦袋先倒空、準備接受新知,才能讓新思維,自由撞擊我們腦中的寶貴經驗與心法,最後迸發出全新的智慧。
我的人生經驗屢屢告訴我,讓腦袋「重新開機」的重要。我曾於在四十歲之際,來到大蘋果、紐約市學習重症醫學,當年的同學,形形色色、來自全球各地,而能夠學得最好的,便常是把自己的大腦打得最「開」的同儕。因為當接受度最高,視野自然不同,也最有機會一舉「彎道超車」。
當我五十而知天命、來到永齡,又何其幸運:第一件與最重要的事,都是學習。我們飛遍全球、拜訪歐美日等最先進醫院,我們不只看對方的招式,更收穫其中的心法;我們不只師法一流的專業,更效法一流的態度。
於是漸漸,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態度。當我們參訪全球火紅的設計公司IDEO 時,其創辦人Tom Kelly 鼓勵著我,他認為我從一位重症醫師,轉而追尋醫療創新,這必將是我人生最棒、承先啟後的十年,而後他也送給了我一枚紀念硬幣。
或是一種頓悟吧,我當下很想於那硬幣上,大大刻上「NO」兩字母。我想提醒自己與團隊,每一個NO,其實都該看做New Opportunity,每一個「不行」,其實正都是大腦的全新機會。
特別這幾年,當我們於醫界分享新知時,我更是看見了,年輕一輩的接受度,如何「彎道超車」於上一輩。我一方面慶幸,自己與團隊選擇醫界青年培養,是十分正確與有效,但也不免惋惜,最有成就的在位者,往往容易停止了學習。
惟有將腦袋清空,我們才能裝進未來、看見明日世界。
最後的空,回歸於雙手。雙手的「空」,是要我們趕緊動手、做中學,並牽起更多人的手,結合更多力量。
創新或創業,其實都沒有最好的時機。於網路世界、明日未來,已不再是霸主獨霸、或強的擊敗弱的,而是「快」的顛覆慢的(正如iPhone崛起)、惟快不破。
所以雙手的空,是提醒我們,要放下一切、即刻動手。而原則是,做中學、學中做,積極做了之後迅速調整、調整之後再趕緊上路,如此正循環,自有驚人威力。
一手披荊斬棘,而另一手,更要緊握同伴的手。就像興建臺大癌醫的過程,我們不太可能於短時間內學會建築,但我們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攜手,雙方共同成長、一起前行,那我們的路,自然能走得更遠、更廣。
故我當要感謝,於本書中,一一登場的先進、夥伴們。本書遺珠,但我莫敢忘懷、早收錄於心的,更有臺灣大學歷任與現任總務長:鄭富書教授、王根樹教授、葛宇甯教授,以及富昌工程顧問公司的林世昌先生、莊錦宗先生。攜手前行,方是醫願,也方成醫院。
回首人生,大智若愚。願意放下的人,方能得到最多,而我們唯一能帶入鬼門關的財富,正是初心與信念。

目次


胸懷天下 大破大立 郭台銘/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
開啟臺灣癌症醫療新頁 吳良襄/永齡健康基金會董事
大事、小事的考驗 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堅持初心 為台灣醫療圓願 鄭安理/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院長
大智若愚 尹彙文/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長

序曲 同道
計天下利vs.天人合一
不同行 卻是同道中人
同道之後 創新問道

第一章 聚心
相聚而靈活
相聚而相乘
相聚而強大

第二章 光明
蒼蒼橫翠微
希望光塔 普照大地
醫師治病 光明醫人

第三章 變形
不爭 天下莫能與之爭
永齡健康基金會 改變現在 擁抱未來

第四章 善誘
霧裡看花vs.身歷其境
台灣首次 大規模一比一還原
爭論不休vs.一錘定音
空間與故事
我為癌醫 更為台灣

第五章 聆聽
大建築vs.小天地
小設計vs.大感覺
人工智慧vs.人性溫度

第六章 生長
豐富vs.和諧
繞景vs.合一
不治之症vs.全球第一

第七章 大成若缺
有限留白&無限創造
大成若缺&大智若愚
十年之後 百年接棒!

附錄 十大趨勢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聚心
寬廣的柔和弧線,這是遠望臺大癌醫時,「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有人形容,這道長長弧線,很像是整座醫院, 都張開了雙手,先給人們一個溫柔擁抱。
遠遠就能以溫柔迎接,這也是因臺大癌醫的主體建築, 於鄰近的地勢中,算得上是「鶴立雞群」的高樓建築。然而真正走近這座醫院時,卻竟又不覺,高大建築難免給人的壓迫感。
這空間的竅門,在於整座臺大癌醫,其實是由數棟高低錯落的建築,相聚而成。因此人們當靠近醫院時,不會被巍峨主建物壓迫心理,反會先看見,庭園中花葉豐富的色彩,與數棟在高度與外觀上,都較為親民、親切的建物。
臺大癌醫的建築美感,模擬的是在自然景色中,人們會不自覺地,感受到和諧與希望。這類美感最難的是,所有煞費苦心的設計,都不該「被看見」,而得是自自然然、毫無矯揉造作,所有的用心到位,都像天地景色, 本就「應該」如此美好。

相聚而靈活
但一座人造建築,能有如此和諧美感,靠的其實是不斷反覆思考、力求圓融。
以建築外觀來說,若蓋成一大棟方形建築物、囫圇吞棗裝進所有醫院需求,其難度與成本,都遠低於上述的設計。
「我們選用兩道大弧線,完成主建築,一來是仿葉子外觀,好象徵生生不息,二來是在自然風景中,其實沒有大直線。」建築師潘冀進一步指出,當病人來到醫院, 已是失去某程度的自由,既然病人出不去,他們就努力將「自然」帶進建築中。
「想想看,一個『超大盒子』,跟好幾個形體組成的模型,哪一個會顯得靈活靈巧?」潘冀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蘇重威認為,醫院不同於其他建築,一定要設想當病人長期在醫院裡時,他們的心理需求,因此真不能再打造一個「大籠子」,連想像力都囚禁了。
甚至,潘冀等建築師也曾討論過,若當病人的活動範圍, 只剩下病床時,他們的建築,可以如何幫忙?
「一致的答案,就是『光』。病人或許出不去,但自然光一定要進來,因為在自然界中,正是有光,這才有了生命,」潘冀建築事務所協同主持人張曉鳴指出,臺大癌醫不僅所有病房皆有窗戶,就連重症加護病房、部分的化療空間,也都有大片窗戶陪伴。
「為什麼能大量開窗、大量有光?正是因為我們數棟建築高低錯落,所以能有大天井等設計,還有大弧線外觀, 這也增加了許多開窗面積。」潘冀等建築師都指出,建築不能單憑自己喜好而天馬行空,每個設計背後,都一定要有所本。

相聚而相乘.
臺大癌醫的建築,沒有「唯我獨尊」的超高大樓,而是數棟建築「分工合作」,為病人帶來了最好的效果。與此理念相呼應的,更是在整個臺大癌醫捐贈案中,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與臺灣大學的強強聯手。
遠在二〇〇七年,郭台銘在創下歷史的一百五十億、臺大癌醫捐贈記者會上,就強調「錢非萬能」,但他也絕不是「捐出去花掉」。郭台銘指出,他認為這筆錢該是「捐給最有能力,創造價值的合作夥伴」。
為了幫助合作夥伴、臺大醫學院,郭台銘的捐贈方式, 更貼心採用「先建後贈」。也就是先將醫院整棟蓋好, 再送給臺大醫學院使用,如此的作法大可發揮民間企業的效率,好避開公務體系中,冗長繁瑣的條文流程。
在當時便有媒體、《商業週刊》為文指出,虧得郭台銘採取先建後贈的方式,否則捐這一大筆錢給臺大,等於是「害死臺大」。其原因就在於,臺大醫院的優勢是在於醫療與研究,若要醫師們,再處理如山的營造建築等公文,這必然讓本就勞累忙碌的醫師們,負擔更為沉重。
而較少為人知的是,強強聯手的另一端、臺大醫學院, 其內部會議對於一百五十億的天文捐款,其實也曾有過疑慮,甚至認為,應予婉拒。
反對方的聲音,不外乎幾點。一是認為新的癌症醫院,恐將搶了臺大醫院現有的病人們,造成兩院「兄弟鬩牆」;二則是認為,臺大應該花自己的錢、蓋自己的醫院,如此才最有自主權。
「臺大校風自由,有不同的意見,其實很正常也很好,」前臺大校長、時任臺大醫學院院長的楊泮池正面看待反對聲浪,而他也明快與同仁們溝通著:「第一,癌症病人成長太快,將來醫院一定是不夠用,所以不會搶病人; 第二,我問大家,有沒有自信,把人家的善款,發揮到最大價值?如果沒有信心,我們還真的應該,舉起雙手、把錢讓給其他醫學院。」
「結果,臺大的醫生都很有自信,都是『捨我其誰』?」楊泮池笑著說,有時遣將不如激將。而楊泮池也經常提醒眾人,鴻海有科技的優勢,這與臺大的醫學研究,可以互補搭配,因此雙方聯手,不僅相加且更是相乘。
相聚而強大. 但在整個臺大癌醫的興建過程中,不同單位、不同立場, 難免有衝突,甚至是抗爭。其中臺大癌醫現址前身的拆遷作業,便是最具體的例子。
原來當時在臺大癌醫的預定地,本就有一座臺大醫院公館院區。因此在興建新醫院前,得先面臨「拆醫院」這道難關。
一座好好的醫院要拆,自然引起了周邊住戶們的不安與反彈。「我們當然有與居民們溝通,日後會有一座更新、更好的醫院,但很多爺爺奶奶們,都會反對說,他們已經老了、等不到那時候了。」張曉鳴苦笑說,後來他們只好請來,當時幫他們看診的臺大醫師,也是臺大癌醫捐贈案的推手之一,時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的蔡克嵩,來與居民們對話。
「其實,我講的也是同一番道理。但很可能我常年幫他們看病,就多了一份信任感。於是我溝通完,大致上都算平和,」已從臺大醫院退休的蔡克嵩回憶,當時他也私底下跟建築師囑咐,不能責怪居民不理性,反倒要從居民的抗爭中,看見人們對醫院的殷殷期盼,所以一定得把醫院蓋好。
如今臺大癌醫已經落成,而醫院救人的精神永在。
「我們整個超大團隊運作,肯定會有很多摩擦。那誰來作裁判?其實只要回到初衷,記得我們相聚的使命,是要共同打造,世界頂尖、救人性命的醫院,那自然就會有答案了。」這是不同的眾人、不同的專業領域,卻最為一致的答案,這也是臺大癌醫最為重要的建築地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